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

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
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

附件:3

《自治区危险化学品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细则》(试行)

(2014年4月)

1 范围

本细则规定了进行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使用企业(以下统称危险化学品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的原则、程序、内容、方法、评价报告格式以及质量控制等基本要求。

本细则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使用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不含放射性危害因素)现状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AQ8001-2007安全评价通则

GBZ/T197-2007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试行)(安监管危化字[2004]127号)安全现状评价导则(安监管规划字[2004]36号)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细则。

3.1职业安全卫生

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3.2危害因素

是指能造成人员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3.3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并可能导致职业病,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以及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

3.4危险化学品

指具有爆炸、燃烧、助燃、毒害、腐蚀等性质且对接触的人员、设施、环境可能造成伤害或者损害的化学品,具体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公布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确定。

3.5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是指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者强度,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者影响,保护劳动者健康的装置。

3.6安全设施

指《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设施目录》所规定的将危害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以及预防、减少、消除危害所配备的装备(设备)和采取的措施。

3.7职业卫生应急救援设施

在工作场所设置的报警装置、现场急救用品、洗眼器、喷淋装置等冲洗设备和强制通风设备,以及应急救援使用的通讯、运输设备等。

3.8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

针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事故及职业病风险、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等情况,辨识与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审查确定其与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护法律、规章、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病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职业安全卫生对策措施及建议,做出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结论的活动。

3.9评价单元

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和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的要求,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布置或工作场所划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或区域。

3.10职业卫生调查

对评价对象的职业卫生管理以及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及工作环境的卫生学调查。

3.11危害因素辨识

通过对生产企业的工程特征和职业安全卫生特征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辨识项目所具有的危害因素,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及其分布。

3.12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

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接触某种或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者

强度。

3.13职业卫生辅助用室

是指评价对象依据其卫生特征状况所设置的工作场所办公室、卫生用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用室(休息室、食堂、厕所)、妇女卫生室、医务室等。

4 评价工作原则

4.1评价工作应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

4.2评价机构与被评价对象存在投资咨询、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工程咨询、物资供应等各种利益关系的,不得参与其关联项目的职业安全卫生评价活动。

4.3评价机构不得以不正当手段获取职业安全卫生评价业务。

4.4评价机构、评价人员应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并自觉维护评价市场秩序,公平竞争。

4.5评价机构、评价人员应保守被评价对象的技术和商业秘密。

4.6评价机构、评价人员应科学、客观、公正、独立地开展职业安全卫生评价。

4.7评价机构、评价人员应真实、准确地做出评价结论,并对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4.8评价机构、评价人员应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4.9评价机构、评价人员应对在当时条件下做出的评价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5 评价依据

5.1 法律、法规、规章

我国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与规章。

5.2 规范、标准

我国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规范、标准。

5.3 基础依据

危险化学品企业设计与运行的有关资料、文件等。

5.4 其他依据

国内外文献资料及与评价工作有关的其他资料。

6 评价程序与内容

6.1准备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工作应包括以下内容。

6.1.1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被评价单位的实际需要,由被评价单位和评价机构共同协商确定安全评价的范围。

6.1.2项目风险评估。

6.1.3组建评价组。

6.1.4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

6.1.5收集并分析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相关事故和职业病案例。

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参考资料目录见附录A。

6.2危害因素辨识

6.2.1运用危害因素辨识的科学方法,辨识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爆炸、火灾、中毒等事故的危害因素及其分布。

6.2.2分析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作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其它危害因素及其分布。

6.2.3辨识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环境、劳动过程中以及建设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理化性质与分布,并分析其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种(岗位)、工作地点及其作业方法、接触时间与频度,以及可能引起的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等。

6.2.4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辨识。

6.2.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6.2.6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辨识。

6.3评价单元划分

根据危险化学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可以将企业划分为外部安全条件、总平面布置、主要装置(设施)、公用工程、辅助设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等评价单元。

6.4确定评价方法

6.4.1安全评价方法

可根据企业生产的危险性特点选择预危险性分析法、危险度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化学品固有危险性分析法、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池火灾和爆炸性蒸气云爆炸评价法、毒性物质扩散评价法和重大危险源评价法等国际、国内通行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

6.4.2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

可根据企业生产的特点选择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法、检查表分析法、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建筑卫生学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法等评价方法。

6.5定性定量评价

6.5.1风险程度的分析

根据已辨识的危险、有害因素,运用合适的安全评价方法,定性、定量分析和预测各个安全评价单元的火灾、爆炸与毒性等的危险程度及出现爆炸、火灾、中毒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范围。

6.5.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

(1)职业卫生检测

a.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根据检测规范和方法,对化学因素、粉尘、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不良气象条件等进行检测。

b. 职业病防护设施效果及建筑卫生学检测

根据检测规范和方法,对采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微小气候等建筑卫生学内容进行检测,必要时应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检测。

(2)定量评价

根据检测结果对职业病危害程度进行定量评价。

6.6符合性评价

6.6.1区域位置与平面布置评价

根据相关职业安全卫生法规、标准及评价结果对生产装置、设施的区域位置与平面布置符合性进行评价。

6.6.2工艺安全卫生评价

(1)对生产装置、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相关法规、标准要求和生产实际需要的工艺安全卫生措施进行评价;

(2)对管理机构或岗位的设置、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评价。

6.6.3设备设施安全卫生评价

(1)对生产装置、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相关法规、标准要求和实际安全运行需要的设备设施安全卫生措施进行评价;

(2)对设备管理机构或岗位的设置、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评价;

(3)对设备设施的完好性进行检查评价。

6.6.4电气安全卫生评价

(1)对相关法规、标准要求的电气安全卫生措施进行评价;

(2)对电气设备设施的完好性进行检查评价。

6.6.5自控仪表安全卫生评价

(1)对相关法规、标准要求的自控仪表安全卫生措施进行评价;

(2)评价重点监管危险工艺控制是否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

(3)对自控仪表的完好性进行检查评价。

6.6.6建构筑物安全卫生评价

(1)对相关法规、标准要求的建构筑物安全卫生措施进行评价;

(2)对建构筑物安全卫生设施的完好性及卫生学效果进行评价。

6.6.7个人防护用品评价

针对其存在的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根据其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检测结果以及职业健康监护调查结果,并对照相关标准要求,评价所配备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的符合性与有效性。

6.6.8辅助用室评价

根据职业卫生调查确定不同车间的车间卫生特征等级,结合辅助用室调查结果并对照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工作场所办公室、生产卫生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室(休息室、食堂、厕所)、妇女卫生室、医务室等辅助用室的符合性。

6.6.9安全卫生管理评价

评价企业安全卫生管理机构的设置是否满足有关法规、标准和安全运行的需要;评价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

6.6.10应急措施及管理评价

评价企业安全卫生应急机构的设置、应急措施的设置与完好备用情况、应急预案的管理与编制、备案和演练等是否符合相关法规、标准要求,能否满足项目紧急事件应急的实际需要。

6.6.11职业安全卫生设备设施检查评价

结合以上检查评价,明确职业安全卫生设备设施设置的具体位置、数量及完

好备用情况。

6.7事件、事故及职业病统计分析

针对三年来生产装置、设施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事件、事故、职业病及其危害因素检测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以发现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6.8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6.8.1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汇总

对以上各方面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提出整改建议措施。

6.8.2存在问题整改情况

企业应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评价机构应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对于一时不能整改的项目,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以保证在问题整改前的安全运行。

6.9评价结论

6.9.1根据评价情况,简要叙述企业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与风险、各专业的评价结论。

6.9.2总体评价结论

企业或装置、设施的安全生产及安全卫生管理现状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安全生产及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能否保证其安全运行和劳动者的健康。

7 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报告

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报告是评价对象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工作过程和成果的具体体现,是评价对象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护工作情况的总结。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报告文字应简洁、准确,可同时采用图表和照片,以使评价过程和结论清楚、明确,利于阅读和审查。

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报告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7.1总则

(1)评价范围;

(2)评价目的;

(3)评价依据

a.安全生产与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

b.职业安全卫生技术规范、标准;

c.评价委托或合同。

7.2企业简介

7.3生产设施概况

包括生产中的主要原材料、产品(中间产品)、生产规模、经济技术指标、生产、储存和使用装置、设施的选址、总图及平面布置、所在地自然条件、工艺流程、主要设施设备、公用工程、自控仪表、辅助设施、建构筑物、消防、安全卫生设备设施和安全卫生管理等内容。

7.4危害因素辨识

危害因素的辨识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企业职业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T6441)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等分类进行。对辨识出的危害因素应明确存在的具体部位或作业、存在的风险与可能导致的后果。

(1)危险物质辨识;

(2)生产过程危害因素辨识;

(3)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4)其它危害因素辨识;

(5)重点监管危险工艺辨识;

(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7)重点监管化学品辨识。

7. 5评价方法选择与评价单元划分

(1)结合企业特点进行评价单元划分;

(2)根据评价单元及其职业安全卫生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法。

7.6定性定量评价

(1)风险程度分析;

a.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

b.火灾爆炸毒性危险性评价;

c.事故后果模拟评价;

d,其它需要的安全评价。

(2)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

根据检测结果并对照相关标准,评价各个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及其相关工作地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

7.7符合性评价

6.6中各专业的评价内容。

7.8存在问题与整改情况

(1)存在问题与建议整改措施;

(2)存在整改及复查情况。

7.9评价结论。

根据6.9规定的内容作出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结论。

7.10附录与附件

7.10.1附录

(1)区域位置图;

(2)平面布置图;

(3)工艺流程图;

(4)爆炸危险性区域划分图;

(5)火灾报警系统图

(6)可燃、有毒气体监测系统图;

(7)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分布图表。

7.10.2附件

(1)评价委托书

(2)企业营业执照

(3)职业安全卫生验收资料;

(4)土地及规划资料;

(5)安全卫生生产责任制、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目录;

(6)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报告;

(7)特种设备及强检设备检测检验报告或使用证资料;

(9)防雷防静电接地检测资料;

(8)消防验收意见书;

(9)应急预案备案证明;

(10)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资料;

(11)工伤保险证明资料;

(12)其它需要的资料。

8 评价质量控制

职业安全卫生评价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做好评价质量控制。

8.1风险评估

在职业安全卫生评价项目签订合同之前,对其进行评价范围及评价能力的确认,以确保评价机构的资质业务范围以及现有评价专业人员构成能够满足评价项目的需要,并确定是否聘请相关专业的技术专家等。

8.2评价报告审核

对评价报告进行非项目组人员或评价部门负责人审核、技术负责人审核和质量负责人审核的内部三级审核,确保评价报告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附录A(资料性附录)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应收集的主要资料

A.1被评价单位概况

A.2被评价单位外部资料

(1)所在地的自然条件资料;

(2)周边道路交通和交通管制示意图;

(3)周边的重要场所、区域,基础设施,单位分布情况;

(4)被评价单位周边24小时人口居住和活动分布情况。

A.3安全生产管理资料

(1)岗位设置及责任制文件;

(2)企业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文件;

(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4)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设置和配备文件;(5)安全生产管理档案、记录;

(6)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情况;

a.应急救援组织或应急救援人员的设置或配备的文件;

b.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c.其他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d.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

e.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8)事故及职业健康管理情况。

a.3年内发生的事故调查处理情况报告;

b.对发生事故接受教训情况;

c.3年内职业病及健康监护资料及存在问题处理情况。

A.4从业人员资料

(1)主要负责人安全资质证书;

(2)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质证书;

(3)特种作业人员安全资质证书;

(4)其他从业人员培训考核情况表。

A.5设备、设施资料

(1)生产系统

a.主要设备、设施清单;

b.设备、设施运行记录;

c.设备、设施变更情况;

d.设备、设施维护、保养、检修记录。

(2)辅助系统

a.储存设施

——储存设施清单;

——储存设施运行记录;

——储存设施变更情况;

——储存设施维护、保养、检修记录;

b.公用工程(水、电、气、风等)

——公用工程清单;

——公用工程运行记录;

——公用工程变更情况

——公用工程维护、保养、检修记录;

c.通讯、报警装置、设施

——通讯、报警装置、设施清单;

——通讯、报警装置、设施运行记录;

——通讯、报警装置、设施变更情况;

——通讯、报警装置、设施维护、保养、检修记录。

d.自控仪表

——自控仪表装置、设施清单;

——自控仪表装置、设施运行记录;

——自控仪表装置、设施变更情况;

——自控仪表装置、设施维护、保养、检修记录。

(3)消防系统

a.消防设施清单;

b.消防设施配置图;

c.消防设施运行记录;

d.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修记录。

A.6工艺技术资料

(1)平面布置图;

(2)工艺流程图;

(3)工艺操作规程;

(4)1年内的生产运行记录。

(5)工艺变更情况.

A.7物料资料

(1)生产原料、辅助材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物,废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危险性资料;

(2)生产原料、辅助材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物,废物的数量;

(3)生产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物、产品、副产品、废物的分布情况;

(4)生产原料、辅助材料的变更情况。

A.8、建构筑物资料

建构筑物清单。

A.9作业场所资料

(1)作业场所的检验检测报告;

(2)职业危害防护措施清单;

(3)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维护、保养情况;

(4)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卫生学检验检测资料。

A.10安全卫生设施管理资料

(1)安全卫生设施清单;

(2)安全卫生设施的检验检测报告;

(3)安全卫生设施维护、保养情况。

A.11重大危险源管理资料

(1)重大危险源清单;

(2)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

(3)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情况。

A.12事故应急救援管理资料

(1)应急预案及演练记录;

(2)器材、设备配备清单;

(3)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维护、保养、检修记录;

(4)应急预案备案证明。

C.1评价报告的基本格式要求

(1)封面;

(2)安全评价与职业病危害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

(3)声明

××××(评价机构名称)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过程中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并对所出具的《××××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报告》承担法律责任。

评价机构名称:(公章)

法人代表:(签名)

(4)著录项;

(5)前言;

(6)目录;

(7)正文;

(8)附录;

(9)附件。

C.2规格

职业安全卫生评价报告应采用A4幅面,左侧装订。字体为国标仿宋体,标准4号。页眉: XXXX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报告书,字体为国标宋体,标准小5号。页脚:评价机构名称,页码,字体为国标宋体,标准小5号。

C.3封面

C.3.1封面的内容应包括:

(1)委托单位名称;

(2)评价项目名称;

(3)标题;

(4)评价机构名称;

(5)评价机构资质证书编号;

(6)评价报告完成时间。

C.3.2标题

标题应统一写为“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报告”。 C.3.3封面样张

封面式样如图C.1所示。

图C.1封面式样

C.4著录项格式

C.4.1“评价机构法定代表人、评价项目组成员”等著录项一般分为两页布置。第一页署明评价机构的法定代表人、

安全评价与职业病评价技术负责人、评价项目负责人等主要责任者姓名,下方为报告编制完成的日期及评价机构公章用章区;第二页为评价人员、各类技术专家以及其他有关责任者名单,评价人员和技术专家均应亲笔签名。

C.4.2样张

著录项样张如图C.2和图C.3所示。

图C.2著录项首页样张

评价人员(三号宋体加粗)

注:1.此表应根据具体项目实际参与人数编制。。

2.评价人员应包括安全评价人员和职业病危害评价人员。

技术专家(三号宋体加粗)

注:表中字体全部用小四号宋体。

图C.3著录项次页样张

C.5印刷与封装

除附图、复印件等外,双面打印文本。

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报告正式文本装订后,用评价机构的公章对评价报告进行封页。

电解铜建设项目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目录 1总论 (5) 1.1项目背景 (5) 1.1.1基本情况 (5) 1.1.2立项意义 (5) 1.1.3任务由来 (5) 1.2评价依据 (6) 1.2.1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6) 1.2.2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6) 1.2.3基础依据 (7) 1.2.4参考文献 (7) 1.3评价目的 (7) 1.4评价范围及内容 (7) 1.5评价方法 (8) 1.5.1现场调查法 (8) 1.5.2检查表法 (8) 1.5.3检测检验法 (9) 1.5.3.1工作日写实 (9) 1.5.3.2检测时间及频次 (9) 1.6评价程序 (9) 1.6.1准备阶段 (9) 1.6.2实施阶段 (10) 1.6.3报告编制与评审阶段 (10) 1.7质量控制 (12) 1.7.1项目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2) 1.7.1.1资料审核的质量控制 (12)

1.7.1.2控制效果评价方案编制的质量控制 (12) 1.7.2评价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 (12) 1.7.2.1工程分析的质量控制 (12) 1.7.2.2职业卫生调查的质量控制 (12) 1.7.2.3现场检测质量控制 (12) 1.7.3报告完成阶段的质量控制 (13) 1.7.3.1报告编制的质量控制 (13) 1.7.3.2技术审核的质量控制 (13) 2 项目概况及试运行情况 (14) 2.1项目基本情况 (14) 2.1.1项目名称及规模 (14) 2.1.2厂址地理位置 (14) 2.1.3项目性质 (14) 2.2试运行情况 (14) 3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调查与评价 (14) 3.1总体布局调查与评价 (14) 3.2设备布局调查与评价 (16) 4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检测与评价 (19) 4.1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概述 (19) 4.1.1生产工艺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 (19) 4.1.1.1阳极精炼 (20) 4.1.1.2电解精炼 (21) 4.1.1.3收尘 (22) 4.1.1.4热力系统 (23) 4.1.1.5给水系统 (24) 4.1.2劳动定员及劳动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 (24) 4.1.2.1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 (24)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资料要求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资料要求 现状评价方案的编制 (一)资料收集 1.技术资料主要包括:a 用人单位概况;b 生产过程的物料、产品;c 生产工艺;d 生产设备设施;e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以及运行效果;f 有关设计图纸;g 有关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资料;h 有关劳动者职业性健康检查资料。 2.职业卫生管理的各类资料主要包括:a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的设置和运行情况;b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贯彻执行情况;c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工种(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落实和现场运行情况;d职业健康宣传培训及健康监护落实情况;e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及检测情况等。 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4.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规范。 (二)现状评价方案 现状评价方案应在充分研读有关资料和初步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把握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现状特征,明确评价重点、范围、内容、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1.概述。用人单位概况、评价任务由来、评价目的等。 2.评价依据。列出适用于评价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 3.评价方法。根据用人单位的特点,设定评价范围、评价单元和

评价内容,选定适用的评价方法。 4.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在了解用人单位(或项目)生产运行情况和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调查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置、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及产品、建筑卫生学、岗位分布和作业方式、划分评价单元,明确各单元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警示标识,应急救援设施、辅助卫生设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等调查内容。 5.检测方案。确定单元(或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项目、方法、检测点、检测对象和样品数等。可行时,宜进行职业病防护设施参数检测。 职业卫生检测一般包括:a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根据检测规范和方法,对化学因素、粉尘、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不良气象条件等因素进行检测。b职业病防护设施参数检测。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防护参数进行检测,尤其在有害因素超标时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情况和防护参数进行调查和检测。c建筑设计卫生参数检测。根据现行检测规范和方法,对通排风、采光照明、微小气候等建筑设计卫生参数内容进行检测。 6、组织计划。包括评价程序、质量控制措施、工作进度、人员分工、经费概算等。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实用版

YF-ED-J1978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 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实用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 范围 本细则规定了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装置和设施,以及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化学品生产装置和设施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原则、程序、内容、方法、评价报告格式以及质量控制等基本要求。 本细则适用于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的职业安全卫生(不含放射性危害因素)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细则。 AQ8001-2007 安全评价通则 AQ8002-2007 安全预评价导则 GBZ /T 196-2007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试行)(安监总危化〔2007〕255号)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安监总厅管三〔2013〕39号)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细则。

职业卫生预评价报告要求

目录 1 总论 (1) 1.1 项目背景 (1) 1.2 评价依据 (2) 1.3 评价目的 (3) 1.4 评价范围 (3) 1.5 评价内容 (3) 1.6 评价方法 (4) 1.7 评价程序 (4) 1.8 质量控制 (6) 2 企业概况 (8) 2.1 企业基本情况 (8)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治现状 (8) 3 工程分析 (9) 3.1 工程概况 (9) 3.2 生产过程的原辅料使用量、产品产量 (11) 3.3 总平面布置 (11) 3.4 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 (11) 3.5 建筑物卫生学 (12) 4类比企业 (13) 4.1 类比企业选择 (13) 4.3 类比企业发放的劳保用品 (13) 4.4 类比企业职业卫生管理 (13) 4.5 类比企业职业健康监护 (13) 4.6 类比企业应急救援 (13) 4.7 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14) 5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分析 (17) 5.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17)

5.2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8) 5.3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18) 6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 (19) 6.1 职业病防护设施 (19) 6.2配置的个人防护用品 (19) 6.3 拟采取的应急救援设施 (19) 6.4 拟采取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19) 6.5 拟设置的辅助卫生用室 (19) 6.6 职业卫生防治专项经费概算 (19) 7 职业病危害评价 (20) 7.1 选址 (20) 7.2 总体布局 (20) 7.3 建筑卫生学要求 (20) 7.4 生产工艺设备布局 (20) 7.5 职业病危害因素 (20) 7.6 职业病防护设施 (21) 7.7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21) 7.8 应急救援 (21) 7.9 辅助卫生用室 (21) 7.10 职业卫生管理 (21) 7.11 职业卫生专项投资 (21) 8 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 (22) 9 结论与建议 (23) 9.1 选址 (23) 9.2 总体布局、生产工艺、设备布局 (23) 9.3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23) 9.4 职业病防护措施 (23) 9.5职业病危害程度分类 (24)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目录1、总论 1.1项目背景 1.2评价依据 1.3评价目的 1.4评价范围 1.5评价内容 1.6 评价方法 2、生产运行状状 2.1企业概况 2.2生产工艺和原辅料 3、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调查与评价 3.1现址简评 3.2总体布局 3.3设备布局 4、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检测评价 4.1职为病危害因素概述 4.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5、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 5.1防护设施设置及运情情况 6、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与评价 6.1防护用品配置情况

6.2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6.3防护用品评价 7、建筑卫生及辅助用室 7.1 建筑卫生 7.2辅助用室 8、职业健康管理及执行情况评价 8.1职业健康管理 8.2职业卫生管理评价 9、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分析与评价 9.1职业健康监护 9.2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与分析 10、结论 11、建议改善 12、附件 工厂平面图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汇总表

1总论 1.1项目背景 XXXX有限责任公司是生产销售通讯配件、电线电缆、塑胶制品、灯饰产品、五金制品和模具。工厂为中小型企业。始建于2001年,现厂区位于广东省东莞XX业区,占地面积为4000平方米,总投资为1600万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6年7月2日修订)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由企业自行对本公司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评价。1.2评价依据 1.2.1法律法规与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6年7月2日修订); (2)《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 (3)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49号)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 (5)《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8号 (6)《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9号; (7)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 (2012年版)》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73号); (8) 关于贯彻落实《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进一步加强职业病危害项 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75号); (9)《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 1.2.2技术规范与标准

最新危化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细则

危化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细则

附件:3 自治区危险化学品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细则(试 行) (2014年4月) 1 范围 本细则规定了进行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使用企业(以下统称危险化学品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的原则、程序、内容、方法、评价报告格式以及质量控制等基本要求。 本细则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使用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不含放射性危害因素)现状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AQ8001-2007 安全评价通则 GBZ/T197-2007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试行)(安监管危化字[2004]127号) 安全现状评价导则(安监管规划字[2004]36号)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细则。 3.1职业安全卫生 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3.2危害因素 是指能造成人员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3.3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并可能导致职业病,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以及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 3.4危险化学品 指具有爆炸、燃烧、助燃、毒害、腐蚀等性质且对接触的人员、设施、环境可能造成伤害或者损害的化学品,具体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公布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确定。 3.5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是指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者强度,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者影响,保护劳动者健康的装置。 3.6安全设施 指《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设施目录》所规定的将危害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以及预防、减少、消除危害所配备的装备(设备)和采取的措施。 3.7职业卫生应急救援设施 在工作场所设置的报警装置、现场急救用品、洗眼器、喷淋装置等冲洗设备和强制通风设备,以及应急救援使用的通讯、运输设备等。 3.8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 针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事故及职业病风险、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等情况,辨识与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审查确定其与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护法律、规章、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病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职业安全卫生对策措施及建议,做出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结论的活动。 3.9评价单元

职业健康安全安全评价报告

职业健康安全安全评价报告名称:职业健康安全安全评价 地址: 评价人: 审核: 批准: 日期: 目录 1 评价依据和标准 5 1.1 评价依据 5 1.2 评价标准 5 2、被评价单位基本情况 15 2.1 公司简介 15 2.2 公司基本情况 15 2.3 平面布置图 17 2.4 主要设备 17 3、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过程介绍 22

3.1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基本步骤 22 3.2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要求 23 3.3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格式 23 3.4 划分作业活动 23 3.4.1 作业活动划分的要求 23 3.4.2 作业活动的咨询要求 24 3.5 危害辨识 24 3.5.1 危害分类 24 3.5.2 危害提示 28 3.6 确定风险 29 3.7 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及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31 3.7.1 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 31 3.7.2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32 3.7.3 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33 3.7.4 改变备件和修订 33 3.8 安全评价方法 33 3.8.1 安全评价简介 33

3.8.2 评价方法介绍 36 4.1 安全检查表 43 4.1.1 企业选址 43 4.1.2 企业总体布局 44 4.1.3 工作场所 46 4.1.4 辅助用室 51 4.1.5 应急救援 51 4.1.6 检查结论 52 4.2 工作危害分析 52 4.3 预先危险分析 55 5、建议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 58 5.1 总体要求 58 5.2 管理方面(制度、组织、人员)的对策措施 63 6、评价结论 65 6.1 主要危害、有害因素分析结论 65 6.2 安全对策措施结论 65 6.3 安全评价结论 65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目录 1、总论 (3) 1.1评价目的 (3) 1.2评价依据 (3) 1.3评价范围 (7) 1.4评价内容 (7) 1.5评价单元 (7) 1.6评价方法 (8) 1.7评价程序 (9) 1.8质量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用人单位概况 (13) 2.1用人单位概况 (13) 2.2地理位置及主要自然环境概况 (13) 2.3原、辅材料及产品 (15) 2.4岗位定员及工作制度 (15) 3、总体布局 (16) 3.1总体布局 (16) 3.2总体布局评价 (16) 4、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 (19) 4.1生产工艺 (19) 4.2主要生产设备及布置情况 (20) 4.3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评价 (20) 5建筑卫生学 (24) 5.1建筑卫生学调查 (24) 5.2建筑卫生学检测 (24) 5.3建筑卫生学评价 (25) 6 职业病危害因素 (26) 6.1职业病危害因素辨别 (26) 6.2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8) 6.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 (33) 7职业病防护设施和应急救援设施 (37) 7.1职业病防护设施调查 (37) 7.3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 (37) 8职业健康监护 (41)

8.1职业健康监护调查 (41) 8.2职业健康监护评价 (41) 9个人防护用品 (42) 9.1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情况 (42) 9.2个人防护用品评价 (42) 10辅助用室 (43) 10.1辅助用室调查 (43) 10.2辅助用室 (43) 11职业卫生管理 (46) 11.1职业卫生管理调查 (46) 12结论 (50) 12.1分项结论 (50) 12.2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 (50) 13 措施及建议 (51) 13.1本项目职业卫生工作存在的不足 (51) 13.2措施及建议 (51) 附表1:职业病危害现状汇总表 附件1:委托书; 附件2:用人单位地理位置图; 附件3:总平面布局示意图; 附件4:设备布局示意图; 附件5: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示意图; 附件6: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点布置示意图; 附件7: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附件8:现场采样影像资料

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综合评价效果好

编号:AQ-JS-00394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综合评 价效果好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good

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综合评价效 果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本网讯秦皇岛电厂2期工程在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工作中,从初步设计、施工到投产使用,各项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和技术措施,均严格按照“三同时”规定,做到了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且运行情况基本良好。各项安全、卫生技术指标到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多次被华北电管局命名为“无泄漏工厂”。 1安全卫生设施的本质安全性 为确保安全卫生设施的安全性,在工程设计时,设计单位即编制了《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专篇,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等设计规定、规范和标准,结合电厂生产工艺特点以及近年来电力生产发生的事

故,存在的薄弱环节,对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做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在设备选型时,选用了噪声小、技术可靠、设计先进的设备,必要时要求厂家加设防护隔音罩。对锅炉排汽口及气流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均装置了消声器。输煤系统装有多管冲击式除尘器。输煤栈桥、转运站、碎煤机室及煤仓间均设置了水力冲洗清扫设施,除尘器底层设有水冲洗管道。转动机械均设有防护罩、防护栏杆。选用起重机械及其它安全卫生设施时,均采用信誉较好,质量优良,产品可靠的国有生产厂家的产品。按照《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起重机械国家规定技术标准》,这些产品都具有出厂合格证、使用维护说明书、装配总图、电气原理图、检查维护制度、检验记录、操作规程、产品安全检查合格证等技术资料。 从选用的消声、除尘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性来看,制造厂家配套的防噪、防尘设备、设施性能可靠,设计较为先进,在生产运行中,发挥了较好的效率,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原设备、设施技术规范要求,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起吊设施总体来看完好率较高,设计、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合规性评价报告.doc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合规性评价报告单位/项目名称 XXXXXXXXXXX 评价方式:自评 一、评价目的: 公司及所属各单位、项目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 对环境、职业健康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 二、评价范围: 公司及所属各单位、项目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因素、职业危害 及危险源。 三、评价准则: 1、GB/T24001; 2、GB/T28001; 3、公司管理体系文件; 4、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四、评价时间: 2016年11月03日 五、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概述: 公司安排专人从事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收集、更新工作, 汇编了《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2016年10月9日,公 司对法律法规清单进行了更新,公司适用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 规及其他要求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 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

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特种设备安全法》、《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等,具体见合规性评价。 六、评价内容: (一)重要环境因素管控的合规性评价: 1、污水排放: 各类生活、生产污水均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定期对污水进行检测,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合规。 2、固体废弃物排放: 固体废弃物分类统一收集,通过深埋等措施进行处理,未直接向环境中排放,未造成固体废气物污染,未影响地下水环境,各项指标达标,合规。 3、危险废弃物: 核子密度仪放射源通过固定合法的途径进行回收处理,无其他危险废齐物,合规。 4、噪声排放: 公司通过各类措施降低噪声排放,如加强设备检修,增设隔音罩隔音墙等措施,人口密集区域施行调整施工时间,减少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合规。 5、能源资源的适用和消耗: 公司制定有节能减排管理办法,通过淘汰高耗设备、高排放设备,采用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照国家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在正常生产运行阶段,存在和(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等进行综合的阶段性分析和评价,指出存在的主要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和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提供依据,并为监管部门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程序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程序一般包括:前期准备、评价实施、报告书编制、报告书评审四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接受用人单位委托、签订评价工作合同、收集有关技术资料、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评价工作计划,并对计划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要点等。 2.评价实施阶段:依据评价计划,开展职业卫生调查,识别作业场所存在和(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现场检测。职业卫生调查的内容应包括职业健康管理、职业健康检查、应急救援及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等情况。 3.报告书编制阶段:对调查所得的资料和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给出评价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可行性建议,完成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4.报告书审评阶段: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报告书进行评审,并进行现场复核,提出修改意见。评价机构根据专家意见对报告书进行修改后提交正式报告书。由用人单位负责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备案。除仅产生物理因素(不包括放射性因素)或仅导致轻微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不需组织专家对其报告书进行评审外,其余作业场所均需进行评审。

职业卫生预评价报告要求

职业卫生预评价报告要求 目录 1 总 论 ..................................................................... ................................ 1 1.1 项目背 景 ..................................................................... ..................... 1 1.2 评价依 据 ..................................................................... ..................... 2 1.3 评价目 的 ..................................................................... ..................... 3 1.4 评价范 围 ..................................................................... ..................... 3 1.5 评价内 容 ..................................................................... (3) 1.6 评价方 法 ..................................................................... (4) 1.7 评价程 序 ..................................................................... ..................... 4 1.8 质量控 制 ..................................................................... ..................... 6 2 企业概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 AQ/T 4270-2015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目的和基本原则、依据、范围、方法、程序与内容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65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 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T 1675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GB/T 18664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 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2 (所有部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 160 (所有部分)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 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T 189 (所有部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GBZ/T 192 (所有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GBZ/T 194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GBZ/T 203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 GBZ/T 223 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 GBZ/T 224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GBZ/T 225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AQ/T 8008 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GBZ/T 224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Z/T 224 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用人单位employing unit 具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运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等劳动报酬的单位,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 3.2 职业病危害occupational hazard 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的各种危害。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示范文本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 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范围 本细则规定了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 存、使用装置和设施,以及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化学品 生产装置和设施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危险化 学品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原则、程序、内 容、方法、评价报告格式以及质量控制等基本要求。 本细则适用于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的职业安全卫生 (不含放射性危害因素)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细则。 AQ8001-2007 安全评价通则 AQ8002-2007 安全预评价导则 GBZ /T 196-2007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试行)(安监总危化〔2007〕255号)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安监总厅管三〔2013〕39号)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细则。 3.1职业安全卫生 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预评价报告书(完整资料)

第一部分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预评价报告书 1 评价目的 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和产业政策,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识别、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确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确定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 2 评价依据 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的现行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职业病防治的国家、行业、地方等标准、规范;与建设项目有关的主管部门文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有关资料、预评价工作委托书等。 3 评价范围 新建项目以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工程内容为准,主要针对项目投产后运行期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内容进行评价。原则上不包括建设期的相关内容。 通过对与拟评价项目相同或相似工程(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以及对拟评价项目有关的文件、技术资料的分析,类推拟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隐患和产生的后果进行风险评估,预测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

5.2 检查表法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拟评价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拟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 5.3风险评估法 通过对职业病危害的风险评估,确定拟评价项目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承受水平,并按照承受水平采取防护措施,使风险降低到可承受水平。 5.4 综合分析法 采取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类比分析、经验推断、专家权重、定量分级等方法相结合的原则,从多层次、多途径、多方位对拟评价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6 评价程序 6.1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为接受建设单位委托、签订评价工作合同、收集和研读项目的立项资料和技术资料、进行初步调查分析、编制预评价方案并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原则及要点等。 收集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概况;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等;生产工艺;生产设备;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有关图纸(建设项目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等);有关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资料(改、 依据预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通过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类比调查等,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并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及风险评估。 6.3完成阶段 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实施阶段获取的各种资料、数据,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编制,组织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进行专家评议。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合同模板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合同模板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合同 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甲方委托乙方依据 *********** 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委托书及职业卫生有关的国家法 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标准的规定,对 ************ 项目进行职业病 危害现状评价工作。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就上述工作签订合同如下: 一、工作范围 编制。 二、工作内容 1. 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 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 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 卫生管理等。 2. 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了解建设项目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 生产环境,确定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 落实及职业卫生管理的实施情况。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 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拟评价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 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编制成 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拟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 必要时可进行量化分析 3. 依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通过现场检测和实验室分 甲方: ********** 公司 **************** 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及报告书的

职业危害评价报告

职业危害监测评价报告 第一节概述 一、职业安全与卫生概况 在露天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因素和隐患,有可能危害职工的身心健康与安全。露天矿在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主要有:边坡稳定性、煤层自燃、运输安全、粉尘、噪声、采场防排水等。 以上存在的这些危害因素如不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都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和后果,如工人长期在粉尘浓度高的环境中作业,会引起尘肺病;噪声超标会引起听觉损伤,危害身心健康等。 二、职业安全卫生的设计依据 职业安全卫生的设计依据主要有: 1.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2.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 标准; 3.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 II类标准; 4.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 5.露天矿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综合排放 标准》(GB20426-2006)中颗粒物无组织排放限值(1.0mg/Nm3); 6.生活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 7.《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的二级标准;

8.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 9.场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 本设计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对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有关法规、标准和规定,做到职业安全、卫生措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 第二节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标准 一、露天煤矿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 1.扬尘与粉尘 露天矿扬尘主要产生在采掘场、排土场、汽车运输等、工业场地锅炉房与地面生产系统运输、破碎、转载、储存等各个生产环节,主要污染物是煤(粉)尘、SO2、NOx、TSP。 粉尘主要产生在煤炭、剥离物运输系统及破碎煤炭工作中。长期吸入大量的粉尘煤尘后,可得尘矽肺病,最后可使人的肺部失去功能而窒息死亡。 2.生产性噪声 生产性噪声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称为生产性噪声。矿田的生产性噪声有固定源和流动源两种。噪声源主要为剥离及采煤作业过程中的大型机器设备如钻机、运输汽车、挖掘机等产生的工业噪声与道路运输产生的交通噪声。设备噪声在85dB(A)~100dB(A)之间。 3.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通常又称为放射性辐射,由于这类辐射发生的能量较高,可以引起周围物质的原子电离,故称之为电离辐射。在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中,如防护措施不当,违反操作规程,人体受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报告 评价机构: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 编制日期:二〇一三年十月十八日

说明 1、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标准进行; 2、本评价报告只对检测时现场状况进行评价; 3、评价报告只向被检测单位和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4、对本评价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 单位提出书面意见,过期概不受理; 5、本报告应加盖公章,无公章或涂改无效; 6、本报告未经许可请勿复印,不得做广告宣传用; 7、本报告共8页。 8、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书

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报告 评价机构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 职称:证书:签名:项目负责人 职称:证书:签名:报告编写人 职称:证书:签名:项目审核人 职称:证书:签名:报告校核人 签名: 签发人 签发日期:年月日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委托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对该单位井下粉尘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 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于2013年10月18日对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工作场所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分析,采用现场调查法和检测检验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合职业病发病情况,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对该单位工作场所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了客观、真实、科学的评价。 1检测评价目的 1.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识别和分析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1.2为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卫生档案,提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 1.3检测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是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1.4为行政监督检查提供检测依据。 2检测评价依据及标准 2.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2.1.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1]60号)

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AQT8008-2013

AQ/T8008-2013 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 General principles for assessment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自2013-10-1 起执行 目次 前言 (1)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类别 (4) 4.1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分类 (4) 4.2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4) 4.3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4) 4.4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4) 5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基本原则 (5) 6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程序 (5) 6.1 准备阶段 (5) 6.2 实施阶段 (5) 6.3 报告编制阶段 (5) 7 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内容 (5) 8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 (6) 9 职业病危害评价的质量控制 (6) 附录A (8) A.1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法 (8) A.2类比法 (8) A.3检查表分析法 (8) A.4职业卫生调查法 (8) A.5职业卫生检测法 (8) A.6职业健康检查法 (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尘防毒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研究中心、北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宝龙、张忠彬、李戬、杜欢永、郭金玉、陈建武、张伟军。 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类别、基本原则、内容、程序、方法以及质量控制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以及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200高温作业分级 GB508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T1165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1280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T16758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GB/T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适用与维护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附件1)

附件:1 《自治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试行) (2014年4月) 1 范围 本细则规定了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装置和设施,以及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化学品生产装置和设施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原则、程序、内容、方法、评价报告格式以及质量控制等基本要求。 本细则适用于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的职业安全卫生(不含放射性危害因素)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细则。 AQ8001-2007安全评价通则 AQ8002-2007 安全预评价导则 GBZ /T 196-2007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试行)(安监总危化〔2007〕255号)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安监总厅管三〔2013〕39号)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细则。 3.1职业安全卫生 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3.2危害因素 是指能造成人员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3.3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并可能导致职业病,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以及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 3.4危险化学品 指具有爆炸、燃烧、助燃、毒害、腐蚀等性质且对接触的人员、设施、环境可能造成伤害或者损害的化学品,具体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公布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确定。 3.5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是指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者强度,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者影响,保护劳动者健康的装置。 3.6安全设施 指《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设施目录》所规定的将危害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以及预防、减少、消除危害所配备的装备(设备)和采取的措施。 3.7职业卫生应急救援设施 在工作场所设置的报警装置、现场急救用品、洗眼器、喷淋装置等冲洗设备和强制通风设备,以及应急救援使用的通讯、运输设备等。 3.8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 在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相关的基础资料,辨识与分析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潜在的危害因素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其与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法律、规章、标准、规范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严重程度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性与接触水平,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职业安全卫生防护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职业安全卫生评价结论的活动。 3.9评价单元 根据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的特点和职业安全卫生评价的要求,将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设备布置或工作场所划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或区域。 3.10职业卫生调查 对评价对象的职业卫生管理以及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及工作环境的卫生学调查。 3.11危害因素辨识 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和职业安全卫生特征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辨识项目所具有的危害因素,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及其分布。 3.12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 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接触某种或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者强度。 3.13职业卫生辅助用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