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共47张)

合集下载

1.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先进的冶金技术
1、冶铜业:
(1)新石器时代: 铜器起源,但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2)商周时期: 青铜器制造水平世界领先
2、冶铁业:
(1)春秋晚期产生: ①块炼铁(铁) 生铁(铸铁) (2)战国时期推广: ②炼钢、淬火技术 (3)汉代推行官营: ①燃料变化: 木炭 ②供风技术: 自然通风 煤炭 人力 畜力 水力 (皮囊鼓风) (马排鼓风) (水排)
甲骨文中关于桑、蚕和丝的记载



我的眼里只有你—“赛里丝”
据史书记载,古罗马人十分喜爱中国 的丝织品,公元前1世纪,恺撒大帝曾身 穿丝绸长袍去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 不已,他们甚至不惜用相等重量的黄金去 购买丝绸。后来上等丝绸每磅竟值黄金12 两,迫使皇帝下令禁止皇家穿用丝绸。
纺织业发展历程
1.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的基本形态
经营形态 官营 手工业
私营 手工业 家庭 手工业
管理方式
政府经营、
“工官”工场 民间私人 自主经营 农户的副业
产品流向
官府专用、 皇帝私用 民间消费、 市场流通 供自己消费、 缴纳赋税
劳动力
无偿调用 各类匠户 雇工 农民自身
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
(1)基础:小农经营为主的自然经济 (2)地位:农业的副业 (3)生产目的:自给自足,缴纳赋税,部分市场流通 家庭手工业 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与个体农业紧密结合 形成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 随着土地兼并的集中,汉代出现了 “田庄 (自然经济的重要内容) 经济” 积极: 封建经济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 消极: 阻碍商品交换是新经济因素产生、 发展的最大障碍
China的来历?
1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 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 工业。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 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畜力
水力
(皮囊鼓风) (马排鼓风) (水排)
1.1米
司母戊鼎
鼎重832.84公斤
司母戊鼎是目前 已发现的中国古 1.33米 代形体最大和最 重的青铜器,在 世界上也是仅见 的,反映出商代 青铜冶铸业具有 极高水平。
四羊方尊
蕉叶形 纹理清晰
四只大卷角羊
羊的前腿
商晚期的贮酒器。原器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是我国现已发现的较大的方尊。此尊造形简洁 优美,采用线雕、浮雕手法,把平面图像与立体浮雕,器物与动物形态有机的结合起来。整个 器物用快方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在商代的青铜器方尊中, 此器形体端庄典雅,无与伦比。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 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被誉为青铜器“十大国宝”之一
4、清代:发明粉彩瓷器工艺和珐琅瓷。 (康熙、雍正)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 工具的小规模器时代:纺织业起源 (原料:麻、葛、丝 工具:骨梭、骨针等)
2、商周时期:丝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地位重要 (“妇功”)
3、汉代:品种多、技艺高、(素纱禅衣、绒锦) 远销海外 (丝绸之路、“丝国”)
4、唐代:私营作坊出现;官营规模大
三、攻金之工---冶炼业发展历程
1、冶铜业: (1)新石器时代: 铜器起源,但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2)商周时期: 青铜器制造水平世界领先
2、冶铁业:
(1)春秋晚期产生
(2)战国时期推广:①块炼铁(锻铁) 生铁(铸铁)
②炼钢、淬火技术
(3)汉代:汉武帝推行官营:
①燃料变化: 木炭 煤炭
②供风技术: 自然通风 人力
三、夺得千峰翠色来---陶瓷业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习题参考答案(2021年)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习题参考答案(2021年)

2
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 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
2021 年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战国以前冶铁技术的发展
【解析】材料铁器实物并非就是铁制农具,故 A 项错误;图中新疆地区出现铁器实物,但不
权力’”不符,故 C 项错误;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货币与材料的内容“青铜器在商周时
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B
12.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
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 现的背景。(15 分) 【考点】(1)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古代 中国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八股取士);经典力学;近代科学技术 【解析】(1)第一小问中宋应星科技成果的特点依据材料一中“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 工业技术”和“被誉为‘17 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 要文献”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来分析,可归纳出注重传统经验技术的 总结,缺乏创造,是传统科技的集大成;牛顿科技成果的特点结合近代科技的特点和牛顿力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明代玉器制造业;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代后期商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208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208人民版PPT课件
汉朝 技艺高超、“丝绸之路”、丝 唐朝 国私营作坊出现,官营规模大,分
工更细 宋朝 棉纺织业发展 明朝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场
(二)冶铸业
冶铜业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青铜器 商周青铜铸造大发展,主要是礼器
春秋末期:最早人工冶铁
战国时期:生铁;炼钢淬火技术 冶铁业 汉:燃料煤炭;技术水排(东汉南
阳太守杜诗)水力鼓风冶铁装置
司母戊大方鼎:目前世界上 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重 832.84千克。
半坡陶盆
龙山黑陶
唐三彩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
原始青瓷
越窑青瓷
邢窑白瓷
唐代釉下彩绘瓷水盂
清代粉彩瓷
河北定窑,以优质白瓷著称世。不仅是 宫廷贡品,还由丝绸之路传至中亚、东 欧各国。
河南钧窑,皇室用瓷。钧瓷两 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 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 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 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 霞。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 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 术效果。钧瓷釉层厚,在烧制 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 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 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 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 蚓走泥纹”。钧窑瓷主要是供 北宋末年“花石刚”之需,以 花盆最为出色。
江西景德镇窑,以青白瓷(又叫“影青瓷”) 著称宋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派 人到景德镇为皇家制造御用瓷器,底书“景德 年制”,称“景德镇瓷器”,景德镇遂由此而 得名,成为千古“瓷都”。
青花瓷
颜色釉瓷
浙江龙泉窑瓷,主要特点是釉面布满龟裂的 纹片,通常称之为“开片”。片纹,大小有 别、颜色深浅不一,有“鱼子纹”“百圾 碎”“金丝铁线”等特殊艺术效果。本属于 烧造工艺上的一种缺陷,但就如画家变败笔 为神奇一样,哥窑瓷器因其自然开裂现象而 增添了生机,反而博得人们的喜爱,给人以 一种崭新的艺术享受。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343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343人民版PPT课件
A.宋代丝织业的发展。
B.宋代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
C.宋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D.宋代制瓷的高超技巧。
“景德镇是中国的瓷都,但现在各地
都在追赶,景德镇要有所作为。目前中国 瓷器在世界排名第六、七位上徘徊,世界 各地大饭店根本不用中国瓷器,很多器物 只能在国外地摊上卖:无论是工艺、原料 都落后了。现在国外用动物骨头做原料, 配上瓷土,既白又轻,图案新颖,细腻精 美,好的一只盆子值我们一桌青花瓷的钱。 我们不能老是吃老祖宗的遗产,老是搞仿 古没有出路,总要走进死胡同的。我们必 须在实用瓷的开发上下功夫,学习国外的 先进技术,夺回国际市场。 ”
—— 汪庆正《中国陶瓷史》
读了上面这段材料后你最突出
的感受是什么?谈谈你所受到的启 发和感触,课后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自己的看法。
种类及用途、发展趋势等方面来思
考。)
阅读教材14页的内容,填写下表:
朝代 春秋晚期
燃料
战国中期
汉代
南北朝
北宋
冶铁技术特点及成就
朝代
春秋晚 期
战国中 期
汉代 南北朝
北宋
燃料
木炭
木炭 煤 煤 煤
冶铁技术特点及成就 特点
冶铁技术产生
炼钢、淬火技术 水力鼓风——水排
灌钢法 冶炼进程加速,效率提高
结合教材第五目“陶瓷业的成就”指出图 片中哪些属于陶器,哪些属于瓷器。
阅读教材第一目“家庭手工业 和田庄手工业”和第二目“工官” 和“匠户”的内容,从古代中国手 工业的经营形态、经营方式、生产 规模、劳动力来源、工艺水平、消 费对象、流通方式这几个方面来自 主探究并概况出要点。
填写下面表格内容:
经营形态 经营方式 生产规模
劳动力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落实基础【强化记忆】-——(解题的必备工具)1.官营手工业含义:官营手工业是古代手工业三大经营形态之一,专门负责官府专用和皇家私用物品的制造。

夏商周时期即出现官营手工业,从汉武帝时起,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也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

特点: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不计成本的奢侈性,其经营对民间市场没有影响,是朝廷财政的大支出;技术工艺的高超性,“工官”工场的制作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但是技术工艺的传承也具有封闭性,往往导致失传。

2.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含义:民营手工业即由民间私人经营,生产目的是为市场服务,产品主要是民间消费品;家庭手工业是以纺织为主,一般为农户的副业,其产品主要用来缴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买卖。

地位: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这两种经营形态,自给自足性质的家庭手工业长期存在;民营手工业也有杰出的技艺贡献,而且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也出自民营手工业。

3.古代中国的瓷器制瓷历程:早期的瓷器不过是釉陶,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唐代的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清代康熙年间,发明了粉彩瓷器工艺。

种类:青瓷、白瓷和粉彩瓷;名窑:定窑、钧窑、龙泉窑、耀州窑和景德镇窑等。

4.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冶金业——青铜器:商周时代,进入繁荣时期。

铁器: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步推广;东汉时期,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炼钢:春秋晚期,中国已能制造钢剑。

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的灌钢法,使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

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制瓷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商朝工匠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出白瓷,到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宋代著名的江西景德镇瓷窑,到元代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

新课堂历史必修二课件专题一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新课堂历史必修二课件专题一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吸纳劳动力
手工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 纳了大量劳动力,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对后世文化传承价值
01
传承工艺技能
古代中国手工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工艺技能和经验,这些传统
工艺和技能得以传承至今,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弘扬工匠精神
古代手工业者注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品质,这种工匠精神对后世产
重农抑商政策下手工业地位
重农抑商政策概述
01
强调农业发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发展,手工业在社会经济中
处于从属地位。
手工业与农业关系
02
手工业为农业提供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同时吸收部分农村劳
动力,有助于农业稳定。
手工业发展受限表现
03
政府限制手工业规模,手工业者社会地位较低,缺乏技术创新
和市场竞争力。

国内外市场需求与贸易往来
国内市场
古代中国手工业产品在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尤其是贵族和富裕阶 层。
国际贸易
通过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古代中国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成为 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商品。
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
手工业产品的贸易往来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价格波动因素及影响
生产成本
市场需求与供给
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成本的变化会影响 手工业产品的价格。
手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中国古 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古代中国手工业部门及 分类
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
由官府经营,生产规模大、分工细致 、工艺水平高,主要满足宫廷和官府 需求,代表着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 水平。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家庭手工业(农业的副业,自给自足) 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小农业与小手工业相结合的 形式 “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 产品 大部分供农户自己消费,也有少量进入流通领域 原料 大都是农户自己种植或采集所得 (2)田庄手工业 ①出现: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了豪强地主控制下的 田庄。
②性质:是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影响:明中期以后占主导地位; 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三种主要手工业经营模式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 品 流通方式 官营 政府直接经营 武器、军品和官 不在市场 大作坊 府贵族生活用品 流通 手工业 民营 手工业
家庭 手工业
民间私人 自主经营 农户的 副业 民间消费的产品 在市场 流通
供自己消费和交 剩余部分 纳赋税的产品 出售
①唐三彩 (艺术陶制品) ②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③首创釉下彩绘
唐三彩: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 釉色,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在中国已 1300多年的历史。
中青青 国 花 传瓷瓷 统、、 瓷白彩 器 分瓷瓷 类、 :
“九秋风露越窑开, 夺得千峰翠色来” ——唐· 陆龟蒙
唐代
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元代黄道婆革新棉纺 宋元时期 织技术,创新纺车,推广“错色配纱、综线挈花”技术。元代 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明清时期 明代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在江南丝织业中最早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
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陶纺轮、骨梭、骨针、骨锥,是简 单的纺织工具.
二、手工业的主要成就 1、纺织业
时间 发 展
原始社会 纺织技术萌芽:开始养蚕织丝。 商周时期 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已相当重要:商代祭祀蚕神,有负责指导 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周代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工官”和“匠户”
3、特点:
管理统一,生产集中,原料供应,产品制定,工 匠世袭
4、评价:
进步性: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分工细密,有 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提高,代表最高水平,主导 地位(明代前期)
局限性: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残 酷剥削和压迫引起工匠激. 烈反抗
“工官”和“匠户”
5、演变:
(1)夏商周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3)汉武帝时代起,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有利可图的 行业,都收归官办,政府垄断; (4)西汉在长安设立服务于皇室的工场“东西织室”外,还 在齐郡设“三服官”; (5)唐代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度; (6)宋代匠户往往被政府以强制方式服役; (7)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有专门机构管理, 不得脱籍改业,世代相袭,承担.指定的工役。



丝 绸
销之 海路
海外





.
黄 元代脚踏三锭棉纺车 道 婆
.
元代棉织品的上衣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上绘的大型织机
.
纺织技术已经萌芽,出现骨梭、骨针、骨锥等器物; 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纺织原料用的是麻和葛。 祭祀蚕神,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相当重要,称为 “妇功”。 纺织技术相当发达,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欧洲,中 国又称“丝国”。古希腊、罗马称中国为赛里丝。 官营纺织规模大、分工细,私营纺织兴起。
.
课程标准:
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
一、基本含义 二、经营类型 三、管理制度 四、主要成就 五、突出特点 六、发达原因
.
一、基本含义
手工业: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 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 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形成 独立的生产部门。
河南—均窑瑰紫 釉尊
江西景德镇名瓷 ( 瓷都)
浙江龙泉窑
陕西耀州窑 外雕双层碗
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 走
一统江山元青花
.

• 清朝雍正粉彩蝠桃纹瓶
在2002年香港苏富比拍 卖会上,这只清雍正粉 彩蝠桃纹橄榄瓶上拍, 以4150万港元的惊人价 格拍出。价格创下当时 清代瓷器拍卖的世界纪 录。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是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出现于
.
商代中期----东汉晚期
.
东汉青瓷

南 青 北 白
邢窑----白瓷碗 • “邢窑类银,……邢窑类雪”
——唐·陆羽《茶经》 • “内丘白瓷瓯,端溪砚,天
下无贵贱通用之。” ——唐·李肇的《国史补》.
唐 陆龟蒙 九秋风露越窑开 夺得千峰翠色来
越窑---青瓷莲花碗
唐宋以来仪态万方的名窑
玫瑰紫釉尊
河北—定窑孩儿枕
出现灌钢法。
已经用煤作燃料冶铁
.
1.1米
鼎重832.84公斤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目前
已发现的中国古
1.33米
代形体最大和最 重的青铜器,在世
界上也是仅见的,
反映出商代青铜
冶铸业具有极高
水平。
.

秋 金 镡 金 首 铁 剑












.
人力鼓风 .
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这 比欧洲早1000多年。
棉花种植、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
黄道婆革新纺织工艺,棉纺织业发展。
出现手工作坊或手工工场,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雇 .
佣关系)。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商青铜制造业分布广、规模大。 西周青铜器铸造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春秋出现铁器。 战国炼钢和淬火工艺已经有所发展。 汉武帝时代铁业官营,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供风形式由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鼓风——畜力鼓风。 东汉杜诗创造出水力鼓风装置——水排。
在市场流通
性质 国家垄断
自然经济
商品生产
技术 手工业最高
水平 水平 匠户
手工业水平 较低
手工业技术水 平较高
地位
长期占主导地位, 地位高。
比重最大
.
明中叶后,占 主导地位。
三、管理制度:“工官”和“匠户”
1、“工官”含义:是一种政府垄断
手工业生产的制度。
2、“匠户”含义:中国古代从事手工
业生产的专业人户。
.
祭祀蚕神图
先蚕图(元.王祯) 《农书.农器图谱集.蚕缫门》
.
令 世汉
界 惊朝

素纱
襌衣
解说语:1972年在中国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汉墓 一号
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面料 为素纱,缘为几何纹绒圈锦。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 约2.6平方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两。可谓“薄如 蝉翼”、“轻若烟雾”, 且色彩鲜艳,纹饰绚丽。 它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
陶器主要有黑陶、白陶和彩陶。
人面鱼纹盆
蛋壳黑陶高柄杯
陕西半坡文化 距今六千多年 . 山东龙山文化 距今三、四千年
色彩绚丽的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后 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她以造型生动逼真、 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同时还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 等工艺美术的特点 。唐三彩的生产在中国已1300多年的历史。
.
二、经营类型,即模式: (一)官营手工业 (二)家庭手工业 (商周
春秋战国
管理 政府直接经营、 方式 集中、大作坊
农户的副业
武器军用品和帝王、 供自己消费和交
特产品 官府、贵族生活用 纳赋税的产品

点流通 不在市场流通
有时进入市场流通
方式
春秋战国 民间私人 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 产品
四、主要成就 (一)纺织业的发展 (二)先进的冶金业 (三)陶瓷业的成就
.






简 单
骨机刀




经轴
骨提
梭形器
绞纱棒
骨针
.
材料:传说嫘(lei)祖(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发明养
蚕)“始教民育蚕,制丝茧以供衣服”。
仰韶文化半个蚕茧
1926年,我国考古学者在
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
发掘出半个人工割裂的蚕茧 标本。茧长1.52厘米,茧宽 0.71厘米,茧壳存留部分占 全茧的83%。茧壳的切面平 直且发光……是被人工割过 的……是家蚕而不是野 蚕……是人工饲养家蚕的物 证。
康熙晚期,至雍正王朝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粉彩瓷艳丽清 逸、色调柔和,所绘花鸟虫鱼形态逼真,其精者甚至到了 “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程度,充分反映了雍正时期制瓷 工艺的精致细美。
.
出现彩陶、黑陶、原始青瓷。



陶向瓷过渡
出现青瓷
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南青北白”(唐三彩、秘色瓷)。 瓷窑遍布,五大窑闻名天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