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中国古代是一个以手工业为主要经济形式的社会,手工业经济在整个古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特点以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个时期人们主要从事石器、陶器、纺织等手工业生产。
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逐渐扩大并形成专业化分工。
商代时期,金属冶炼、青铜器制作逐渐成为重要的手工业活动,手工业在社会经济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古代手工业经济在周朝时期达到了巅峰。
鼎盛的周朝手工业以制瓷、纺织、铸铁等为主导,工艺水平较高。
此后,随着战国时期的分裂和秦汉统一带来的经济繁荣,手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唐宋时期,手工业在瓷器、丝绸等行业取得了显著突破,成为国内外贸易的重要支柱。
明清时期,手工业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
明代的瓷器、家具制作以及清代的丝绸、瓷器、雕塑等手工业品都享誉国内外。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到来,手工业经济逐渐面临着衰落和淘汰的命运。
二、特点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工艺技术精湛中国古代手工业以其独特的工艺技术而闻名于世。
无论是陶瓷、纺织还是铁器制作,都体现了中国手工匠人的精湛技艺。
这些传统的工艺技术在现代也承受了时间的考验,成为文化遗产。
2. 分工细致古代手工业在生产过程中广泛采用分工制度,匠人们整个过程都非常细致。
例如,制作一件瓷器需要经过挑选材料、捏胎、施釉、烧制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由专业的工匠完成。
3. 创新能力强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在传承和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推动了手工业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唐宋时期,通过对染料和纺织工艺的创新,中国丝绸的质量和颜色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为世界闻名的奢侈品。
三、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手工业的兴起为中国古代经济带来了蓬勃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积累。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和工艺制作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和工艺制作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和工艺制作自古以来一直以其独特的技艺和精湛的工艺闻名于世。
在古代,手工业和工艺制作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体现。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和工艺制作。
一、手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早期的社会中,人们开始利用石器、陶器等工具进行生产活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
汉朝时期,手工业开始蓬勃发展,涵盖了多个领域,如纺织、陶瓷、金属制品等。
这些手工业产业的发展为中国古代的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精湛的工艺制作中国古代的工艺制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著名的工艺品有中国结、马蹄金、漆器等。
这些工艺品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经历多道工序,每个工序都需要匠人们的精心打造和细致处理。
无论是雕刻、织造还是烧制,中国古代工艺制作都做到了极致,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三、手工业与文化传承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与文化传承是密不可分的。
许多手工业技艺在传统的工坊中代代相传,通过师徒制度使得技艺得以保留和传承。
这种传统的制作方式不仅保留了古代手工业的特点,更重要的是传承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
通过制作传统手工艺品,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手工业的市场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手工业在当今社会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尽管大规模生产和工业制造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但手工艺制作仍然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魅力。
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并将其发扬光大。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和技艺对于今天的手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现代手工业的创新和发展与传统手工业相比,现代手工业在技术和创新上有了更多的突破。
例如,利用数控机床等先进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设计师们融合了现代元素和传统文化,创造出更具时代感的手工艺品。
这种创新和发展使得手工业更好地适应了现代社会和市场需求。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发展。
以下是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历程:1.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前- 公元前2000年):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石器制品,并逐渐掌握了石器制作技术。
在中国,出现了许多以石器为主要工具的手工业,如磨制石器、打制石器等。
2.青铜时代(公元前2000年- 公元前770年):青铜时代是中国手工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人类掌握了冶炼青铜的技术,并将青铜制品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
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手工业从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的转变,同时也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发展。
3.铁器时代(公元前770年- 公元3世纪):铁器时代是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阶段,人类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并将铁器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
铁器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生产力,还推动了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
4.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 公元220年):在秦汉时期,中国手工业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时期。
冶铁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陶瓷、纺织、造纸等行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同时,秦汉时期还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手工业发明,如造纸术、铁铸术等,为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唐宋时期(618年- 1279年):在唐宋时期,中国手工业达到了巅峰,各种手工业技术和工艺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陶瓷、丝绸、瓷器、铜器等工艺品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成为了中国手工业的代表。
此外,唐宋时期还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手工业发明,如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6.明清时期(1368年- 1911年):在明清时期,中国手工业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和发展。
随着海外贸易的兴起,中国手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如造船、制瓷、制茶等行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同时,明清时期还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手工业发明,如磁盘罗盘、宣纸等,对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手工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再到秦汉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中国的经济繁荣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在战国时期,中国手工业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在此期间,铁器生产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铁器成为社会生产和战争中重要的物质基础。
同时,陶器、玉器、丝织品等传统手工业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到了秦汉时期,中国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此时,冶铁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铸铜技术也日渐成熟。
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如灌溉系统的建设为农耕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卫生和医药手工业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同时,中国的丝绸生产进一步发展,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到来,中国手工业进入一个繁荣的时代。
此时期的陶瓷制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青瓷的烧制技术以及瓷器的装饰技法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同时,中国的造纸工艺也非常发达,为古代书籍的传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进入唐宋时期,中国手工业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此时的陶瓷制作技艺进一步提高,足以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媲美。
瓷器的装饰技术细腻而精美,经济普及的人们也开始使用瓷器。
同时,中国的丝织品制作技术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丝绸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
此外,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古代文化的繁荣和传播。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的手工业继续保持着较高的发展水平。
此时期的陶瓷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精美的瓷器远销海外。
丝织品也经历了一次技术革命,蚕桑和丝织成为广泛的职业。
中国的纸张生产也进一步改进,纸张的品质不断提高。
同时,明清时期还出现了许多新的手工行业,如漆器、火药、蜡烛等。
然而,尽管中国古代手工业在不同时期均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面临挑战。
例如,手工业在机械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同时,贸易的开放也给中国传统手工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部分手工行业逐渐衰落。
总之,中国古代手工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国的物质文化,还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变迁,传统手工业逐渐衰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手工业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三星堆青銅器
青銅立人像
山西黎城西周 墓地出土铁剑 的青铜手柄
春秋时期的铁锄 (1953年在湖南出土)
战国时期铁锄 (湖南长沙出土)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南朝时发 明灌钢法
用生铁的溶液灌入未 经锻打的熟铁中,然 后反复锻打,能大大 提高钢的质量。 用“灌钢法”炼制的简装直刃唐横刀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1)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 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 展。 (3)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 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4)由于管理落后,明朝中期以后,在 某些行业,被民营手工业超过。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民营 手工业
家庭 手工业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 主。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 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 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 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 食无所矣. ——引自《苏州府志》卷三
①背景: ②时间: ③地点: ④标志: 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缓慢发展; 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萌芽遭到摧残。
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和西欧几乎是同时 出现的 (中国只比西欧晚了一两个世纪)。 然而,它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在西欧,资 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壮大,强有力地推动着 自己的国家冲破封建牢笼,步入近代社会的 门槛。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终究难以冲破 自然经济的藩篱,几百年间仍处在萌芽状态, 最后被西方列强所摧残。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命运与西欧截然不 同的原因何在?
中国古代手工业有何特点?
(1)技术先进,工艺精湛,长期领先世界; (2)多种经营方式(官营、民营、家庭)长期 并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明中后期 不断萎缩;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但后来居上, 在明中后期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家庭手工业在 漫长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占有相当的比 重。 (3)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细; (4)手工业布局随经济中心南移相应变化 (5)与农业发展紧密结合,为农业发展服务而 处于从属地位。
手工业发展概况

手工业发展概况一纺织业1.原始社会:半坡人有较高的纺织技能,会织麻布,制麻衣。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已有养蚕缫丝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织品的国家。
2.战国:长沙楚墓出土的麻布残片,纤维相当细密。
3.两汉: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种的丝绸。
西汉的长安、临淄拥有全国最重要的官营纺织业。
陈宝光妻是西汉民间最优秀的纺织家。
丝绸之路沿线有许多西汉丝绸遗物出土,长沙马王堆出土了素纱禅衣等大量丝织品。
东汉时桑麻种植扩大,丝、麻织业发展迅速。
新疆地区已经种植棉花,有了棉纺织业。
羊毛也成为纺织原料。
两汉时,会稽地区出产的葛布,是当时著名的越布。
汉光武帝将越布列为贡品。
4.三国两晋南北朝:曹魏在纺织业中心襄邑、洛阳等地设有专门的织造机构。
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
蜀汉所产蜀锦,行销吴、魏。
5.隋唐:①产地分布广: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
宋州,亳州,吴越,宣州②分工细,品种多,有不少新产品。
③技艺水平高,且融入了外来的风格,吸收了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
6.五代十国:规模大、名牌多(蜀绣、吴绫、越锦)7.辽宋夏金:①北宋以两浙、四川两大中心;花色品种繁多。
②南宋棉纺业扩展到江南广大地区,出现纺车、弹弓、织机等工具。
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人们主要的衣被原料。
③辽纺织业空前发展,辽墓中出土一件刻丝夹被,惊绝天下。
④西夏毛织业是手工业的重要部门。
8.元:黄道婆把黎族先进的棉纺技术带回松江。
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中心。
江南一批小镇也因棉纺织业而迅速发展起来。
9.明清:生产工具革新:明代浙江嘉兴使用纱绸机。
地区行业分工:如江南“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
明中期以后,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逐渐兴起,并在江南一些地区发展成为独立的手工业工场。
二、陶瓷业1.原始社会:半坡人有较高的制陶技术,他们制造的陶器,称为彩陶。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有了新品种黑陶和白陶,黑陶是大汶口文化晚期典型器物。
2.商周:出现了原始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3.秦朝:兵马俑是制陶与雕塑结合的艺术化,4.魏晋:南方盛产青瓷。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夏商周三朝: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出现官营、民营(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出现最晚的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是最早的手工业)三种形态。
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1.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2.“工官”和“匠户”(“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经营形态产品流通方式剩余部分出售家庭手工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田庄手工业民间消费的产品部分在市场流通官营手工业武器军用品和官不在市场流通府贵族生活用品3、官营手工业——“工官”(1)含义: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的手工业,从汉武帝开始。
(2)影响:①对民间市场:无明显影响;②对朝廷财政:是一大支出;③对手工业发展:利:代表手工业技术水平弊:技术封闭,推广不够;“匠户”劳动创造性受到束缚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纺织业1、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萌芽2、商周时期: -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 - “妇功”(国有六职之一)出现斜纹提花织物,还出现了刺绣。
3战国:纺织业取得新进展,长沙楚墓出土的战国麻布残片,纤维相当细密。
4魏晋:曹魏在纺织中心襄邑、洛阳设有专门的织造机构;吴国缫丝质量高,蜀锦、邺锦、回纹锦著名。
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
蜀锦遐迩闻名。
5汉代:远销海外 (丝绸之路、“丝国”)、品种多、技艺高、(素纱禅衣、绒锦) 丝织水平很高,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
6唐代:私营作坊出现;官营规模大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品种繁多,吸引了波斯的织法、图案风格。
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
北方以来州、毫州最著名,南方以吴越、宣州出名;另外丝织品种类增多。
7宋代:棉纺织业开始发展(棉布逐渐取代麻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8明代:雇工和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萌芽)苏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
清代,丝织业兴盛起来。
9明清:棉纺织业成为农民的主要副业,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明代浙江嘉兴使用新式“纱绸机”;双色套印技术得以广泛传播,出现许多颜色的秋色印刷品;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兴起,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畜力
水力
(皮囊鼓风) (马排鼓风) (水排)
1.1米
司母戊鼎
鼎重832.84公斤
司母戊鼎是目前 已发现的中国古 1.33米 代形体最大和最 重的青铜器,在 世界上也是仅见 的,反映出商代 青铜冶铸业具有 极高水平。
四羊方尊
蕉叶形 纹理清晰
四只大卷角羊
羊的前腿
商晚期的贮酒器。原器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是我国现已发现的较大的方尊。此尊造形简洁 优美,采用线雕、浮雕手法,把平面图像与立体浮雕,器物与动物形态有机的结合起来。整个 器物用快方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在商代的青铜器方尊中, 此器形体端庄典雅,无与伦比。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 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被誉为青铜器“十大国宝”之一
4、清代:发明粉彩瓷器工艺和珐琅瓷。 (康熙、雍正)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 工具的小规模器时代:纺织业起源 (原料:麻、葛、丝 工具:骨梭、骨针等)
2、商周时期:丝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地位重要 (“妇功”)
3、汉代:品种多、技艺高、(素纱禅衣、绒锦) 远销海外 (丝绸之路、“丝国”)
4、唐代:私营作坊出现;官营规模大
三、攻金之工---冶炼业发展历程
1、冶铜业: (1)新石器时代: 铜器起源,但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2)商周时期: 青铜器制造水平世界领先
2、冶铁业:
(1)春秋晚期产生
(2)战国时期推广:①块炼铁(锻铁) 生铁(铸铁)
②炼钢、淬火技术
(3)汉代:汉武帝推行官营:
①燃料变化: 木炭 煤炭
②供风技术: 自然通风 人力
三、夺得千峰翠色来---陶瓷业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手工业的概念
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 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 部门。
2、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⑴原始社会晚期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⑵夏商周时期 :主要生产青铜器,由官府垄断
做一做: 官私营手工业的地位变化及发展新趋势
材料一: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 《国语·晋语》
材料二: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
工,草工,典制六材 。
—— 《礼记·曲礼》
材料三:(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
相高以知。
—— 《管子·小匡》
材料四: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
③影响: A、使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的发明和革新不能 服务于社会。 B、行业间的隔绝使新技术难以推广。 C、技术工艺传承的封闭性往往导致失传。 D、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其劳动创造性受到束缚。
(3)纺织业 ①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妇功”成为“国有六职”之一。 ②汉代: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行销到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丝国”。 ③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规模。 ④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丝织工艺水平有所提高。 ⑤明朝: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在作坊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3、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⑴田庄手工业 ①背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建立在以小农经济为主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 到汉代,田庄成为基本的生产单位。 ②部门:养殖、药材、酿造、纺织、冶铁。 ③特点:田庄中的手工业生产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田庄是一 个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 ⑵“工官制度”(官营手工业) ①产生时间:汉武帝时。 ②特点: A、垄断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行业。 B、“工官”生产是为了满足皇帝、贵族及官家所需。 C、技术水平高,行业间相互隔绝,技术工艺的传承具有封闭性。 D、在一定时期,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成为“匠户”,职业世袭,不得脱籍 改业。
②私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③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 市场上出售。
⑷明代中后期 :私营手工业后来居上,占据主导地位。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又进一步 发展为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
重温知识: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历程 官营手工业
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
很快衰弱下去。
材料五:长期以来官营作坊的工匠主要来自官奴婢、刑
徒和征调来无偿服役的民间工匠。在强制劳动、囚徒式
管理下,工匠常常怠工、逃亡和起义。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古代官营手工业有哪些优势和 劣势?
优势:国家扶持;资金充足,设备先进;经营规模大, 分工细密;工匠技术水平高。 劣势: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工匠劳动积极性低。
材料六:清朝雍正帝谕: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 最贵……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将多用工匠。市 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
2、根据材料六分析与古代官营手工业相比私营手工 业发展艰难的原因有哪些??
①官营手工业的压制 ②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
材料七:明清时期……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 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 群体叫做商帮。
(4)冶金业 ①冶铜技术 A、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小件青铜器和生活用具。 B、商周时期青铜器产地广、生产规模大、工艺水平高。 ②冶铁技术 A、春秋晚期出现人工冶炼的铁器。 B、战国中期后铁器大量出土,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 C、汉代冶铁以煤炭做燃料,并创造出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
(5)陶瓷业 ①制陶业:原始时代的彩陶工艺水平很高。 ②制瓷业 A、早期瓷器是一种釉陶,又称原始青瓷。 B、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C、唐代制瓷业已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有青瓷和白瓷两大体系。代表是越窑的 青瓷,邢窑的白瓷。 D、唐宋以来各地瓷窑所产瓷器各具风格。 E、清康熙年间发明粉彩瓷器工艺,雍正时期,烧制技术达到顶峰。
明中叶后,占据 主导地位;孕育 雇佣劳动关系
最能反映自然经 济特征;是中国 古代社会稳定的 重要因素
想一想:私营手工业与家庭手工业有什么区别?
1、规模:私营手工业比家庭手工业的规模大。 2、用途:私营手工业产品主要满足市场需要、民间消费之用;而家庭手工业产 品主要供家庭成员日用,另外一部分向政府交纳赋税。 3、范围:私营手工业比家庭手工业经营范围大,而家庭手工业基本上是经营纺 织业等单一行业。
民间 手工 业
私营 手工 业
家庭 手工 业
成就 冶 金
制 瓷
纺 织
经营方式
政府直接 经营、集 中、大作 坊
民间私人 自主经营
农的副 业
产品
流通方式
武器军用品 不在市场 和官府贵族 流通 生活用品
民间消费 在市场流
的产品
通
供自己消费 和交纳赋税 的产品
剩余部 分出售
历史地位
明中叶前,占据 主导地位;代表 最高水平;阻碍 商品经济发展
材料八:万历年间, “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 日不下数万人”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长期占据古代手工业主导地位 从明朝中叶开始为什么会被私营手工业超越?
①官营手工业自身的弊端 ②明清时期生产力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料;市场扩大; 经营方式变化) ③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提供劳动力
材料九:明中后期,在著名的纺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一 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利用积累的资金,购买几 张至几十张织机,开设机房—— 手工工场,雇佣几名至 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两者 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 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⑶春秋战国时期 :出现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注意三个概念:
①官营手工业主要负责宫廷所用手工业品,国家国防军队所用物品,以及有关国计民 生的大宗商品的生产。它是国家手工业体系中的主体,占绝对主导地位。官营手工业 可以无偿征调手工业者去服役,使民营手工业的劳动力无法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