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散文脸谱
梁实秋散文中的乐观心态从何而来

梁实秋散文中的乐观心态从何而来梁实秋散文中的乐观心态从何而来导语:梁实秋,他是一个乐观的智者。
他总是会从生活中平凡的小事发现快乐,小处着眼落笔成文,文章之简,文调之活泼,幽默的语言表述,让人回味无穷。
从散文《谦让》、《脸谱》、《握手》、《雅舍》、《散步》、《男人》、《寂寞》、《快乐》、《悼齐如山先生》等作品中,可以发现这些从小事入手的散文,都是在找寻内心的快乐、闲适,读者会发现他是如此善于发现生活、享受生活、欣赏生活。
那么,在民族危机的时期,梁实秋散文中的这份乐观心态到底从何而来?很是值得探究。
本文进行了浅显的分析、论述。
主要归结于两点,一是梁实秋本身忠于道德忠于真善。
这在他的作品《谦让》、《脸谱》、《握手》中可见一斑,他用诙谐幽默的语调调侃着虚伪的人性、人性丑恶的一面,却也明朗地指出自己乐于所见的真善,正是在这样一颗心的驱使之下,他是那么的明朗而阳光。
二是梁实秋身上既有士大夫情怀,又有绅士气质,二者结合让他善于发现生活,享受生活,欣赏生活。
这从《雅舍》、《散步》、《男人》、《寂寞》、《快乐》、《吊念齐如山先生》、《早起》等作品中都有深切的感触,在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双重影响之下,梁实秋身上有着几分悠闲、几分清雅、几分精致、几分诙谐、几分幽默,以及那份以精神贵族心态去享受生活、欣赏生活的态度。
前言曾有人用《牡丹亭》中“能凿壁,会悬梁,偷天妙手绣文章”来形容梁实秋的散文,并不为过。
梁实秋学贯中西,士大夫精神和绅士气质同时在他的身上体现,在他的散文里,可以嗅出一股浓郁的精神贵族味道。
梁实秋所处的时代,正是一段变革、动荡时期。
但从他的散文作品里,却品不出消极,有的只是乐观。
他的散文素来从生活中平凡小事入手,抒写内心的声音。
文调活泼,风趣而幽默,总是让人读罢哑然失笑。
无论是《谦让》、《脸谱》、《握手》等这类对虚伪人性讽刺、呼唤真善的作品,还是《雅舍》、《散步》、《男人》、《寂寞》、《快乐》、《悼齐如山先生》等这类从生活里的小事入手,找寻内心快乐的作品,读者都会从中发现他是如此善于发现生活、享受生活、欣赏生活。
梁实秋散文女人全文

梁实秋散文女人全文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是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下面是梁实秋散文女人全文,欢迎参考阅读!女人作者:梁实秋有人说女人喜欢说谎;假如女人所捏撰的故事都能抽取版税,便很容易致富。
这问题在什么叫做说谎。
若是运用小小的机智,打破眼前小小的窘僵,获取精神上小小的胜利,因而牺牲一点点真理,这也可以算是说谎,那么,女人确是比较的富于说谎的天才。
有具体的例证。
你没有陪过女人买东西吗?尤其是买衣料,她从不干干脆脆的说要做什么衣,要买什么料,准备出多少钱。
她必定要东挑西拣,翻天覆地,同时口中念念有词,不是嫌这匹料子太薄,是怪那匹料子花样太旧,这个不禁洗,那个不禁晒,这个缩头大,那个门面窄,批评得人家一文不值。
其实,满不是这么一回事,她只是嫌价码太贵而已!如果价钱便宜,其他的缺点全都不成问题,而且本来不要买的也要购储起来。
一个女人若是因为炭贵而不升炭盆,她必定对人解释说:“冬天升炭盆最不卫生,到春天容易喉咙痛!”屋顶渗漏,塌下盆大的灰泥,在未修补之前,女人便会向人这样解释:“我预备在这地方安装电灯。
”自己上街买菜的女人,常常只承认散步和呼吸新鲜空气是她上市的唯一理由。
艳羡汽车的女人常常表示她最厌恶汽油的臭味。
坐在中排看戏的女人常常说前排的头等座位最不舒适。
一个女人馈赠别人,必说:“实在买不到什么好的,”其实这东西根本不是她买的,是别人送给她的。
一个女人表示愿意陪你去上街走走,其实是她顺便要买东西。
总之,女人总欢喜拐弯抹角的,放一个小小的烟幕,无伤大雅,颇占体面。
这也是艺术,王尔德不是说过“艺术即是说谎”么?这些例证还只是一些并无版权的谎话而已。
女人善变,多少总有些哈姆雷特式,拿不定主意;问题大者如离婚结婚,问题小者如换衣换鞋,都往往在心中经过一读二读三读,决议之后再复议,复议之后再否决,女人决定一件事之后,还能随时做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做出那与决定完全相反的事,使人无法追随。
梁实秋散文的艺术特色

梁实秋散文的艺术特色导语:梁实秋先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但真正使他在普通读者中间享有盛名的,还是他的散文创作。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梁实秋散文的艺术特色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在梁实秋的散文中,有相当数量是描摹社会世相的,其中不乏针砭时弊之作。
这表明他对于自己所生活的那个社会不满意之处颇多。
不过从作品的内容来看,他并没有改变社会制度的想法,他只是希望这个社会能不断地有所改良。
他最看不惯的是官场。
在《握手》中,他描写了种种握手的场面,其中给人印象尤深的是,他以厌恶的情绪描绘了那种“做大官或自以为做大官者”握手的姿态:这种人“常常挺着胸膛,伸出一只巨灵之掌,两眼望青天”,即使你主动伸出手,“他的手仍是直僵的伸着,他并不握,他等着你来握”,让人没趣。
凡官场人物的形形色色,梁实秋历来憎恶有加,对那种自称“公仆”者流,借握手这样一个小题目,他也毫不客气地奚落一通。
在《脸谱》中,他称做官的人是“误人仕途”。
并说这种人的脸是“卷帘”脸:“外面摆着一副面孔,在适当的时候呱嗒一声如帘子一般卷起,另露出一副面孔。
”这种人对下司道貌岸然,往往面无表情,“使你无从观色,莫测高深”,有时他却把“脸拉得驴般长,使你在他面前觉得矮几尺”;可是“他一旦见到上司,驴脸立刻缩短,再往瘪里一缩,马上变成柿饼脸,堆下笑容”。
他挖苦说,这种善变的脸是官场上傲下媚上的必备工具。
社会环境污浊,官场犹然。
从梁实秋对官场人物握手姿势和脸面善变的描写中,读者对仕途中人际关系的冷漠、虚伪,恐怕都会产生一种反感的'情绪。
《送礼》描述的是梁实秋在台北亲历过的一件事:政府机关某局的梁先生与他住在同一条街上,送礼者只知其姓不知其名,于是屡屡把本欲送至彼“梁寓”之礼品误送达此“梁寓”。
被诘问时,他说“我们行里的事要不是梁先生在局里替我们做主,那是不得了的。
”原来这里在台湾社会很普通的贿赂事例中的一桩。
作者揶揄道:“猪喂肥了没有不宰的。
”剔肤见骨地揭露了送礼者右着不可告人的图谋。
梁实秋散文《雅舍》

《雅舍》
• “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 的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 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 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 远远的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 子。” • “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 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 则渗如滴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清雅
即使是一些记述个人经历、民俗风情的散文, 梁实秋也写得淡雅、细致,独具风采。
《喝茶》中的一段描述: 其实,清茶最为风雅。抗战前造访知堂老人予苦茶庵, 主客相对总是清茶一孟,淡淡的、涩涩的、绿绿的。我曾 屡侍先君游西子湖,从不忘品赏当地的龙井,不需要攀登 2 南高峰凤篁岭,近处乎湖秋月就有上好龙井茶,开水现冲, 风味绝佳。茶后进藕粉一碗,四美俱矣。正是“穿牖而来, 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有朋自 六安来,贻我片少许,叶大而绿,饮之有荒野的气息扑鼻。 其中西瓜茶一种,真有西瓜风味。 文字透示出的气氛和情调多么悠然、雅洁、淡远,充盈 着生活情趣。读后真使人唇齿留香,酣然陶醉。
对作者的评价
• 他见闻广博、学识宏富,出版的散文、小品、杂文集,多 达近二十种。冰心在《读〈雅舍小品选〉》中说过:“实 秋不但能说会道,写起或译起文章来,也是下笔千言,尤 其是小品文字,更是信手拈来,谐而不俗。” • 他的散文外慕英国兰姆的“伊利亚随笔”,内师周作人的 “言志小品”,并进行创新,注入了新鲜血液,在中国现 当代散文史上起了开拓作用。 • 他的散文显得形散意深,清雅隽永,因而受到中外读者的 赞誉。一本《雅舍小品》,据其长女梁文茜说,已“风行 全世界,先后印出有三百多版了”。
40年代散文综述(一)

40年代散文综述(一)40年代散文综述(一) 一、抗战初期抗战初期,报告文学、通讯等散文形式形成蓬勃发展的高潮,如范长江的报告文学《台儿庄血战经过》,骆宾基以淞沪战役为背景所写的《救护车里的血》等。
二、抗战中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一)国统区及沦陷区1.报告文学国统区此时的报告文学、通讯等在题材和风格上较初期更多样化。
如宋之的的《从仇恨生长出来的》、老舍的《“五四”之夜》、沈从文的《人性的恢复》等。
2.杂文坚持鲁迅杂文传统,围绕文学杂志《野草》形成了以聂绀弩、秦似、夏衍为代表的杂文作家群。
3.散文随笔(散文小品)散文随笔方面梁实秋、钱钟书、张爱玲的成绩较为突出。
(二)解放区抗战中后期以来,解放区的报告文学、通讯、速写等熔政治性、新闻性、真实性于一炉,比以前的同类文体跃进了一步。
如赵树理写边区妇女翻身模范的《孟祥英翻身》等。
杂文较为稀少。
产生一定影响且付出沉重代价的有王实味的《野百合花》、丁玲的《三八节有感》等。
延安整风后很少有人再写杂文了。
小品散文有何其芳的《星火集》、《星火集续编》等。
40年代散文综述(二) 40年代梁实秋的系列散文集《雅舍小品》一、梁实秋生平与创作简介1903——1987,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等。
北京人,祖籍浙江杭州。
散文家、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
1921年开始诗歌与杂文创作。
1923年赴美科罗拉多大学英语系就读。
后入哈佛大学研究所,获文学硕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东南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所大学教授。
其间曾任一些报刊的主编,与徐志摩等人组织新月派。
1949年6月去台湾,任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台湾编译馆馆长等职。
1966年退休。
出版散文集有《雅舍小品》等十余部,文艺理论集有《浪漫的与古典的》、《梁实秋论文学》等,译作有《莎士比亚全集》等。
二、关于散文集《雅舍小品》1.40年代梁实秋客居重庆北碚一间陋室,却写下了《雅舍》。
自此陆续写作出一系列“雅舍小品”,先后出版《雅舍小品》一集、续集、三集、四集等散文集。
2024届高考语文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训练梁实秋作品(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训练梁实秋作品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鸟梁实秋①我爱鸟。
②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蹓跶(现在这样有闲的人少了)。
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
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视昂藏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的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的“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抟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
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贴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③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
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
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
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
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④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
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
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啄,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
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
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
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的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
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脚,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
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的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雅舍小品讲解PPT课件

主讲人:杨若虹
梁实秋:《雅舍》
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 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 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 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的看过去,没有 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 型的房子。不消说,这房子有砖柱,有竹篦墙,一切特点都 应有尽有。讲到住房,我的经验不算少,什么“上支下 摘”,“前廊后厦”,“一楼一底”,“三上三下”,“亭 子间”,“茅草棚”,“琼楼玉宇”和“摩天大厦”各式各 样,我都尝试过。我不论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对那房 子便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这“雅舍”,我初 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 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是并不能蔽风雨, 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 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1987.11.3)原籍浙江杭县,生于 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 1915年秋考入清华学校。在该校高等科求学期间开始写 作。第一篇翻译小说《药商的妻》1920年9月发表于《清华 周刊》增刊第6期。第一篇散文诗《荷水池畔》发表于1921 年5月28日《晨报》第7版。1923年毕业后赴美留学, 1926年回国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第二年到上海编缉《时 事新报》副刊《青光》,同时与张禹九合编《苦茶》杂 志。不久任暨南大学教授。
三、对于世俗生活之丑 陋现象的玩味和调侃
《男人》一文表现 的是梁的自审精神
在《男人》一文中,他挖苦同性的脏、懒、馋、自私和 无聊等等弱点,既针针见血,令人难堪,又止于笑骂,引人 自省,可谓善戏谑而不为虐。
先看外表的脏相“多少男人洗脸都是专洗本部,边疆一 概不理”,致使“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 麦”;“男人消耗肥皂和水的数量要比较少些”,虽强迫入 浴也会逃避不从;“有些男人的手绢,拿出来硬像是土灰面 制的百果糕,黑糊糊粘成一团,而且内容丰富”;“男人的 一双脚,多半好像是天然的具有泡菜霉干菜再加糠蒜的味 道”;“有的男人是在结婚后才开始刷牙”;有的男人“扪 虱而谈”,更有人当众搔背,“结果是从袖口里面摔出一只 老鼠”…… 难怪 “男人令人首先感到的印象是脏”。
差双碗筷心得札记

差双碗筷好像能瞧见一位老先生,黑框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面上带着点儿和蔼的笑。
他同你说话,仿佛一见如故,滔滔不绝起来,谈得天南地北,杂七杂八,都是些日子里的细枝末节,却说得有趣味,有画面,有道理。
他娓娓道来,你听得入迷,也顾不上插嘴。
直到灯火昏黄,书页翻折间,他的面孔慢慢模糊,才如梦初醒。
这正是我最钦佩梁实秋先生的一点,他将最寻常的事物写得鲜活,最平淡的日子写得有趣,字里行间满是烟火气,满是享受生活的闲适。
又不时引经据典,添份诗意和儒雅,显得不俗不媚,更突出不凡的笔力和深厚的文学素养。
这都在《雅舍小品》一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书中收录了几十篇散文,从“人间烟火”写到“世情百态”再到“故都风物”,一篇一章的联系都不甚密切,透着“随想随写”的淡泊洒脱。
一字一句都是直抒胸臆,流露出笔者真挚的感情。
一事一物都来源于生活,读来倍感亲切,思之忍俊不禁,念及会心一笑。
其中我记得最深刻,感触最深切的有两篇。
一是《文房四宝》,写笔墨纸砚的来历,产地,逸闻趣事。
笔者在其中怀念古时读书人庄重典雅的风气,铺纸研墨,字字婵娟,令人好生仰慕。
而提及现如今的稿纸电报,也并无口诛笔伐,只是不经意间有几分叹惋。
因此读来不仅增长见闻,更在心间添了几分思古幽情。
二是《脸谱》,这里的“脸谱”可不是说旧时封建迷信的面相一说,而是生活中形形色色活人的脸。
笔者对人的观察尤其细致,写见风使舵的人,见下属“或是面无表情”“或是皮面绷得像一张鼓,脸拉得驴般长”,见上司“堆下笑容,直线条全变成曲线条”“连笑容都凝结得堆不下”。
读来不禁赞叹笔者的描绘简直栩栩如生,寥寥几笔,就使得记忆中熟悉的场景跃然于纸上了。
此外还有许多妙趣横生的小篇幅的散文,更显得随性,直白。
标题也都开门见山,毫不含糊地直奔主题。
例如《婚礼》《下棋》《理发》《领带》等等,都是些最常见的事物,质朴的言语更衬得笔者信手拈来的潇洒。
大概这就是名家的风范所在。
同样的平凡,同样的日复一日,同样的岁月蹉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实秋散文脸谱【篇一:梁实秋散文,脸谱】我要说的脸谱不是旧剧里的所谓整脸碎脸三块瓦之类,也不是麻衣相法里所谓观人八法威、厚、清、古、孤、薄、恶、俗之类。
我要谈的脸谱乃是每天都要映入我们眼帘的形形色色的活人的脸。
旧戏脸谱和麻衣相法的脸谱,那乃是一些聪明人从无数活人脸中归纳出来的几个类型公式,都是第二手的资料,可以不管。
古人云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那意思承认人面不同是不成问题的。
我们不能不叹服人类创造者的技巧的神奇,差不多的五官七窍,但是部位配合,变化无穷,比七巧板复杂多了。
对于什么事都讲究统一标准化的人,看见人的脸如此复杂离奇,恐怕也无法训练改造,只好由它自然发展罢?假使每一个人的脸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翻出来的,一律的浓眉大眼,一律的虎额龙隼,在排起队来检阅的时候固然甚为壮观整齐,但不便之处必定太多,那是不可想像的。
人的脸究竟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否则也就无所谓谱。
就粗浅的说,人的脸大别为二种,一种是令人愉快的,一种是令人不愉快的。
凡是常态的,健康的,活泼的脸,都是令人愉快的,这样的脸并不多见。
令人不愉快的脸,心里有一点或很多不痛快的事,很自然的把脸拉长一尺,或是罩上一层阴霾,但是这张脸立刻形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立刻把这周围的气氛变得阴沉。
假如,在可能范围之内,努力把脸上的筋肉松弛一下,嘴角上挂出一个微笑,自己费力不多,而给予人的快感甚大,可以使得这人生更值得留恋一些。
我永不能忘记那永长不大的孩子潘彼得,他嘴角上永远挂着一颗微笑,那是永恒的象征。
一个成年人若是完全保持一张孩子脸,那也并不是理想的事,除了给婴儿自己药片作商标之外,也不见得有什么用处。
不过赤子之天真,如在脸上还保留一点痕迹,这张脸对于人类的幸福是有贡献的。
令人愉快的脸,其本身是愉快的,这与老幼妍媸无关。
丑一点,黑一点,下巴长一点,鼻梁塌一点,都没有关系,只要上面漾着充沛的活力,便能辐射出神奇的光彩,不但有光,还有热,这样的脸能使满室生春,带给人们兴奋、光明、调谐、希望、欢欣。
一张眉清目秀的脸,如果恹恹无生气,我们也只好当做石膏像来看待了。
我觉得那是一个很好的游戏:早起出门,留心观察眼前活动的脸,看看其中有多少类型,有几张使你看了一眼之后还想再看?不要以为一个人只有一张脸。
女人不必说,常常上帝给她一张脸,她自己另造一张。
不涂脂粉的男人的脸,也有卷帘一格,外面摆着一副面孔,在适当的时候呱嗒一声如帘子一般卷起,另露出一副面孔。
杰克博士与海德先生 (dr.jckyllandmr.hyde)那不是。
误入仕途的人往往养成这一套本领。
对下司道貌岸然,或是面部无表情,像一张白纸似的,使你无从观色,莫测高深,或是面皮绷得像一张皮鼓,脸拉得驴般长,使你在他面前觉得矮好几尺!但是他一旦见到上司,驴脸得立刻缩短,再往瘪里一缩,马上变成柿饼脸,堆下笑容,直线条全弯成曲线条,如果见到更高的上司,连笑容都凝结得堆不下来,未开言嘴唇要抖上好大一阵,脸上作出十足的诚惶诚恐之状。
帘子脸是傲下媚上的主要工具,对于某一种人是少不得的。
不要以为脸和身体其他部份一样的受之父母,自己负不得责。
不,在相当范围内,自己可以负责的,大概人的脸生来都是和善的,因为从婴儿的脸看来,不必一定都是颜如渥丹,但是大概都是天真无邪,令人看了喜欢的。
我还没见过一个孩子带着一副不得善终的脸,脸都是后来自己作践坏了的,人们多半不体会自己的脸对于别人发生多大的影响。
脸是到处都有的。
在送殡的行列中偶然发现的哭丧脸,作讣闻纸色,眼睛肿得桃儿似的,固然难看。
一行行的囚首垢面的人,如稻草人,如丧家犬,脸上作黄蜡色,像是才从牢狱里出来,又像是要到牢狱里去,凸着两只没有神的大眼睛,看着也令人心酸。
还有一大群心地不够薄脸皮不够厚的人,满脸泛着平价米色,嘴角上也许还沾着一点平价油,身穿着一件平价布,一脸的愁苦,没有一丝的笑容,这样的脸是颇令人不快的。
但是这些贫病愁苦的脸还不算是最令人不愉快,因为只是消极的令人心里堵得慌,而且稍微增加一些营养(如肉糜之类)或改善一些环境,脸上的神情还可以渐渐恢复常态。
最令人不快的是一些本来吃得饱,睡得着,红光满面的脸,偏偏带着一股肃杀之气,冷森森地拒人千里之外,看你的时候眼皮都不抬,嘴撇得瓢儿似的,冷不防抬起眼皮给你一个白眼,黑眼球不知翻到那里去了,脖梗子发硬,脑壳朝天,眉头皱出好几道熨斗都熨不平的深沟这样的神情最容易在官办的业务机关的柜台后面出现。
遇见这样的人,我就觉到惶惑:这个人是不是昨天赌了一夜以致睡眠不足,或是接连着腹泄了三天,或是新近遭遇了什么闵凶,否则何以乖戾至此,连一张脸的常态都不能维持了呢。
梁实秋散文《脸谱》阅读训练文章中的帘子脸有何特征?作者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将其生动地表现出来的?〔命题意图〕本题属于类文本阅读中的分析作品内容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属分析综合,能力层次为c。
〔解题思路与方法〕帘子脸只在文章的第二段出现过,答案应在这段寻找。
本段结尾句是对帘子脸特征的概括傲下媚上,可作回答的总述。
总述后必须分析。
结合上文内容,可分成两种情况作答,一为傲下,一为媚上。
回答第二问必须留意本段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而本段很明显地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为了绘出帘子脸傲下媚上的丑陋,作者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驴脸柿饼脸使表达对象原型毕现。
〔参考答案〕①傲下媚上。
见到下级面无表情;见到上司满脸堆笑。
②文章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将帘子脸的丑陋无耻描绘得淋漓尽致。
如:像一张白纸脸拉得驴般长成柿饼脸要抖上好大一阵等,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
作者认为,脸在相当范围内, 自己可以负责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命题意图〕本题是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含意的考查,着重体会的丰富含意,品味其较强的表现力。
能力层级为d。
〔解题思路与方法〕句意理解题一般表现为句子本身运用比喻、象征、隐讳、反语、概括等手法,并没有将句意直接表达出来,而做此题的任务就是要把那些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内容,运用自己的语言将它直接表达出来。
为准确答题,一定要将句子放回到原材料当中去,根据上下文语境揣摩该句应有的含意。
本题所引句在相当范围内, 自己可以负责的,前有身体其它部分作对比,后有分析与举例。
由此可以揣摩出其含意为:自己脸的可爱或可恶是由自己决定的。
〔参考答案〕脸不似身体的其它部位基本上由先天决定,脸的可爱或是可恶,关键还在于自己,是自己的生活态度、思想品德所决定的。
作者在文中写到婴儿的脸,请你说说写它在文章思想内容方面有什么作用?〔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中心内容的把握,着重考查考生对作品的艺术魅力的领悟能力。
属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e。
〔解题思路与方法〕文中举例,往往是为了直接阐明观点,或者为了衬托、对比。
批判某些官办的业务机关的柜台后面出现的丑脸是主要目的,作者却花笔墨去写令人看了喜欢的婴儿的脸 (但这并不离题),目的只可能是反衬、对比。
而此前又有一句概括性的话人的脸生来都是和善的,自然,它又有了证明此观点的作用。
因此,本答案必须具备两个要点:证明、对比。
〔参考答案〕作者写婴儿的脸证明了人的脸生来都是和善的,从而说明后文列举的种种难看的脸,都是后来自己作践坏了的。
通过对比,着重批判了那些乖戾到连一张正常的脸都无法维持的人。
文章开篇有这么一句:看看其中有多少类型, 有几张使你看了一眼之后还想再看?①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②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命题意图〕第一小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属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c。
第二小题重点考查考生赏析作品内涵的水平,属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e。
〔解题思路与方法〕第一小题较容易。
一篇文章的开篇句子,大多是为引出后文作铺垫,或总括下文。
本文开头句说有几张使你看了一眼之后还想再看? ,意思是说很少好看的,多数是难看的,这正合下文内容。
所以是总领作用。
第二小题与第一小题相关联。
既是总领,自有分述。
在分述中,大体可分两种,一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一是不能原谅的。
作者对待它们的感情是不同的,因此,必须分开回答。
答题时,特别要注意不要从正面(好看的脸)着手,因为那不是本文用意所在。
〔参考答案〕①总领下文。
②这个社会很多人的脸是很难看的。
一些人是因为生活遭遇不幸或贫穷病苦而难看,对此,作者表示同情和理解。
而对那些帘子脸、优裕而拒人千里之外的官脸,作者深表厌恶,给予辛辣讽刺。
为你推荐的美文:| | | |脸谱我要说的脸谱不是旧剧里的所谓整脸碎脸三块瓦之类,也不是麻衣相法里所谓观人八法威、厚、清、古、孤、薄、恶、俗之类。
我要谈的脸谱乃是每天都要映入我们眼帘的形形色色的活人的脸。
旧戏脸谱和麻衣相法的脸谱,那乃是一些聪明人从无数活人脸中归纳出来的几个类型公式,都是第二手的资料,可以不管。
古人云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那意思承认人面不同是不成问题的。
我们不能不叹服人类创造者的技巧的神奇,差不多的五官七窍,但是部位配合,变化无穷,比七巧板复杂多了。
对于什么事都讲究统一标准化的人,看见人的脸如此复杂离奇,恐怕也无法训练改造,只好由它自然发展罢?假使每一个人的脸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翻出来的,一律的浓眉大眼,一律的虎额龙隼,在排起队来检阅的时候固然甚为壮观整齐,但不便之处必定太多,那是不可想像的。
人的脸究竟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否则也就无所谓谱。
就粗浅的经验说,人的脸大别为二种,一种是令人愉快的,一种是令人不愉快的。
凡是常态的,健康的,活泼的脸,都是令人愉快的,这样的脸并不多见。
令人不愉快的脸,心里有一点或很多不痛快的事,很自然的把脸拉长一尺,或是罩上一层阴霾,但是这张脸立刻形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立刻把这周围的气氛变得阴沉。
假如,在可能范围之内,把脸上的筋肉松弛一下,嘴角上挂出一个微笑,自己费力不多,而给予人的快感甚大,可以使得这更值得留恋一些。
我永不能忘记那永长不大的孩子潘彼得,他嘴角上永远挂着一颗微笑,那是永恒的象征。
一个成年人若是完全保持一张孩子脸,那也并不是的事,除了给婴儿自己药片作商标之外,也不见得有什么用处。
不过赤子之天真,如在脸上还保留一点痕迹,这张脸对于人类的是有贡献的。
令人愉快的脸,其本身是愉快的,这与老幼妍媸无关。
丑一点,黑一点,下巴长一点,鼻梁塌一点,都没有关系,只要上面漾着充沛的活力,便能辐射出神奇的光彩,不但有光,还有热,这样的脸能使满室生春,带给人们兴奋、光明、调谐、、欢欣。
一张眉清目秀的脸,如果恹恹无生气,我们也只好当做石膏像来看待了。
我觉得那是一个很好的游戏:早起出门,留心观察眼前活动的脸,看看其中有多少类型,有几张使你看了一眼之后还想再看?不要以为一个人只有一张脸。
女人不必说,常常上帝给她一张脸,她自己另造一张。
不涂脂粉的男人的脸,也有卷帘一格,外面摆着一副面孔,在适当的时候呱嗒一声如帘子一般卷起,另露出一副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