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精神
“八百壮士”与哈工大——“哈工大精神”探源

“八百壮士”与哈工大——“哈工大精神”探源中国教育报(顾寅生)在20世纪50年代哈尔滨工业大学扩建初期,学校汇聚了立志为共和国工业化献身的大批青年才俊,培养出平均年龄在27.5岁的800多位年轻教师。
这支队伍艰苦创业,硕果累累,积淀了哈工大人坚持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坚持科学精神的高标准严要求,坚持对国家、对事业的高度责任心这些大学精神的深厚底蕴。
这支队伍被老校长李昌昵称为“八百壮士”。
在祖国的东北名城哈尔滨市坐落着哈尔滨工业大学。
多年来,哈工大以学科全面、人才济济、成果丰盛而享誉海内外。
自从20世纪60年代中苏“蜜月期”结束后,哈尔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地域优势逐渐消退。
尽管多年来地方政府在办学上给哈工大以很大的支持,但是位置偏远、气候寒冷、地方经济在转制过程中遭遇困难等不利条件客观存在。
然而,多年来哈工大却在以稳健的势头持续发展。
哈工大1984年入选国家“七五”、“八五”期间重点建设的15所院校,1996年成为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的13所院校之一,1999年位列国家“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
几十年来,出自哈工大的两院院士有70余位,各地高校领导第一把手一百多位,副校长、副书记一百多位。
在国人引以为豪的祖国航天事业中,有哈工大毕业生近万人。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神五”发射时任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的李继耐,副总指挥胡世祥、栾恩杰,“神五”飞船系统总指挥袁家军,曾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三垂一远”模式的提出者李元正和试验大队大队长许达哲,长征二号F火箭的总设计师刘竹生,KM6工程总设计师黄本诚,“神六”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神六”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空间光学分系统主任设计师王家骐,“神六”副着陆场总指挥吴年生,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探月工程副总指挥马兴瑞,“神舟”飞船分系统指挥于登云,火箭发动机和工程热物理专家庄逢辰,“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孙敬良……都是哈工大的校友。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概括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后面简称工大)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创建于1920年。
哈工大的发展始终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
20世纪50年代,哈工大是中国政府确定的学习苏联先进教育制度的两所院校之一。
1954年哈工大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1984年再次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之一,1996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院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
在南方工大是一所不受欢迎的“尴尬”学校,在同类学校(比如华科,武大,中大,厦大等学校)中是所名气并不是很高的学校,大家可以去查查,在我们湖南的分数线老是不大高,去年录取分数线居然就是一本线,这也算是工大在南方的一大无奈,去年我是因为分数不是很理想才不得不报工大的(605分)没想到去年会爆冷门,报工大的还没有报满!有人说我这分数都浪费了,但是,当进入工大学习之后,才发现这分数是“物超所值”。
工大是一个低调的学校,只要谈到工大,大多数都会想到航天,没错,因为我们学校直接和国防挂钩,所以许多科研成果都是低调处理的,这直接导致我们在南方的超低知名度,由于要有个公正的评价,请允许我偏离工大低调的作风来公正介绍一下我们学校,历史什么的我就不啰嗦了,大家在网站上直接可以都得到,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是第一批“985工程”之一(其中包括清华,北大,复旦,上交,西安交大,中科大,浙大,工大,南京大学)大家可以到网上搜一下“C9”计划,具体我就不多阐述了,下面就有我就有我大概介绍一下我们学校吧!地理等人文环境大家一想到哈尔滨就会想到两点,既冷又远!远是事实,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我觉得出去走走看看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在逆境中我们才能茁壮成长,老在呵护下的树苗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这是另一种锻炼的机会!别说上天没有给你机会,只是你自己抓不抓得住的问题。
冷,这也是事实,冬天能达到零下30多度,但是,只要是在北方呆过的都知道,北方的冷有其好处(睡觉比在家暖和多了,搞得过年回家都有点不习惯),只要是房间就会有暖气,所以无论是什么时候都是学习的好场所!暑假温度更是舒适,所以这温度这方面只会给你惊喜,当然,喜欢逛街的同学要注意了,冬天这的课外生活几乎停滞,我们得有足够的耐力忍受!再者不得不提到我们学校的男女比例问题,向我们这种工科类学校,男女平均水平可以达到7:1,在这“狼多肉少”的学校,男生与女生交流的机会会相对来说减少许多,许多人总说要在大学轰轰烈烈谈一场恋爱,而且事实也是如此,但是真的能走到最后的少之又少,而且,大学是个锻炼的小社会,该趁着这有限的光阴最大的提升自己,在这种环境下,也能够交到一些真心朋友,或者用他们东北人的话,叫“哥们”!工大在威海有分校区,毕业后发的毕业证书和在哈尔滨的一样,但具体情况我们这边不是很清楚,大家有兴趣可以查一查,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哈尔滨的情况,我们现在主要是两校区,分别为一小区和二校区,二校区内主要是大一新生,还有一部分专业在二区,后面具体介绍,因为大多数都是新生,所以二区又称为基础学部。
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感悟

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感悟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段令人铭记的光辉时刻,那就是哈工大八百壮士的英勇事迹。
他们用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书写了一篇篇壮丽的青春乐章。
这股勇敢无畏、顽强拼搏的精神,让人深受震撼和感悟。
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是一种对事业的热爱和追求,更是一种无私奉献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他们在当时的困境下,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留校与敌人抗争,用生命捍卫了校园的尊严和荣耀。
他们身上的精神力量,超越了个体的利益,成为了一种集体的力量,激励着无数后辈。
这种精神的核心是坚韧不拔,不畏艰险。
当时的环境极其恶劣,敌人铁蹄践踏着土地,压迫着人民。
但八百壮士们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面对,选择了抗争。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信念的力量和勇气的可贵。
他们在黑暗中点亮了一束光明的火炬,为后来者指引了道路。
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还体现在对学识的追求和对人民的热爱。
他们在抗战时期,不仅坚守岗位,还坚持自学自教,为了不辜负时代的期望和人民的希望。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为国家的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八百壮士们以团队的形式,共同面对困境和挑战。
他们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共同战胜了困难。
他们的团结协作,不仅成为了抗战的力量,也是哈工大精神的象征。
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感悟,是一种对青春、对人生的思考。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中汲取力量,勇于面对困难,坚守信念,追求卓越。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像八百壮士一样,勇往直前,永不言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征途上,书写出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
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感悟,是一种鼓舞和激励。
无论我们身处何地,无论我们面对何种困难,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让我们以哈工大八百壮士为榜样,传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为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而努力奋斗。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由工信部、教育部、黑龙江省共建的国家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若干所大学之一。
1920年,中东铁路管理局为培养工程技术人员创办了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即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前身,学校成为中国近代培养工业技术人才的摇篮。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工业大学成为全国学习前苏联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大学之一,此后学校一直得到国家的重点建设。
2000年,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如今,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多学科、开放式、研究型的国家重点大学。
学校坐落在中国北方冰城哈尔滨市,同时在威海市和深圳市分别设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以朴实严谨的学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创造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学校以适应国家需要、服务国家建设为己任,形成了以航天特色为主,拓宽通用性为准则,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形成了由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支撑学科构成的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爱惜人才、不拘一格培养和使用青年人才的历史传统,汇聚、培养了以两院院士为带头人、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中青年骨干为代表的锐意进取、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学校实施了“首席国际学术顾问计划”,聘请国际著名学者和管理专家,以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和发展经验为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基础科研和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发展建设提供指导。
同时,学校还广纳海内外贤才,聘请境外兼职博导、合约外国专家和海外留学人员来校工作,他们中80%的海外留学人员是在美、俄、英、法、德、日等国家的著名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很高的学术水平。
王树国校长在校友报告会上的讲话

振奋人心啊——哈工大王树国校长报告尊敬的杨校长,各位校友: 大家好! 我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昨天晚上我才刚刚从北京赶过来----教育部在开一个大学校长咨询会,会议没有结束我就赶过来了。
因为这是我们学校历史上一件大事,海内外的校友聚集在一起,尤其在深圳我们的这个新校区,所以我想大家肯定会有很多的感想。
很多校友会刚才做了非常好的报告,介绍了各自的工作,看到校友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有非常好的进展,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作为校长我感到非常高兴。
今天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本来应该找时间更早一些把学校的一些情况向各地的校友会做个汇报,把学校近期的一些情况向校友们做一个介绍,学校发展得怎么样,我想大家都很关心。
另外,我也想把学校下一步发展的情况和发展的思路向各位校友介绍一下,希望能够听到各位校友的非常好的建议。
刚才我们沈阳校友会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发言,以爱心为主题把校友们凝聚在一起,非常令人感动。
我就想到赵本山小品当中有一部叫昨天今天和明天,那我想我们今天的主题也是哈工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用这样一个主题,来探讨一下哈工大的历史和哈工大的未来。
我们学校的历史大家都很清楚,从1920年建校到现在,有80多年的历史,这是一个光荣的历史。
学校现在正在筹建哈工大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就坐落在我们1920年建校的原校址,也就是原来我们那个建筑大学所在的主楼侧面的那个地方,那是我们学校建校之初的校本部所在地。
那个楼已经翻修一新,准备近期开放,把我们学校从1920年建校到现在的这段历史,用数据用实物记录了下来,向我们各界校友作个数字化的展示,使每一位校友回到母校,都能在博物馆找到自己的信息找到相关校友的信息。
这个工作量很大,所以我们专门组织了一个队伍,在做这方面的筹备。
可作为市级博物馆对市民开放。
我们的建筑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加上哈工大和俄罗斯关系的历史,对学校后来的发展应该起到很好的作用。
刚才杨校长做了一个很好的讲话,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已经在字里行间把哈工大精神诠释得很好。
哈工大校史选择题

1.哈工大建校日期是。
()A.10月17日B.6月7日C.1月1日D.10月20日2.哈工大校庆纪念日是。
()A.10月17日B.6月7日C.1月1日D.10月20日3.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第一位中国校长是。
()A. 宋小廉B.张寰湘C.刘哲D.张学良4. 年,哈工大与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A. 1999B. 2000C. 2001D. 20025.哈工大现在拥有两院院士人。
()A. 25B.22C. 23D. 346.1924年10月,哈工大第一届工程师毕业。
他们毕业于系,被授予交通工程师学位,这是我国最早的学位教育()A. 铁路建筑B. 电气机械C.交通工程 D. 化工7.哈工大校训是20世纪50年代由等领导同志归纳概括而成。
()A. 杨士勤B. 李昌C. 陈康白D. 王树国8.根据的指示和当时形式发展的需要,哈尔滨工业大学专业设置进行了由民到军的调整。
()A.周恩来B.江泽民C.邓小平D.毛泽东9.《哈工大之歌》是由哈工大知名校友、原文化部部长、现全国政协常委刘忠德作词,由作曲。
()A. 顾寅生B. 刘锡津C. 高铁D. 宋健10.在国家863计划10周年总结评估中,哈工大综合评价局全国高校第位。
()A. 1B.2C. 3D. 411.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哈工大为国家培养了上万名学子,被称为哈工大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教师队伍迅速增长,被誉为哈工大的“_____”。
()A.八百英雄B.八百精英C.八百壮士D.八百先锋12.国家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之一,被誉为“_____”的哈工大科技园于2000年11月正式挂牌。
()A.北方新竹B.北方硅谷C.北方中关村D.北方光谷13.1954年哈工大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____所高校行列,1984年再次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____所大学之一。
()A.9,22B.9,15C.6,22D.6,1514. 在哈工大创办了核物理专业、国家首批激光专业,创建了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学文化的核心——大学精神

来源:哈工大报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和凝聚,是大学的旗帜与品牌,它是大学文化主体长期实践,经过历史的积淀、选择、凝练、发展而成,高度成熟并为大学成员一致认同的深层次的主体文化。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逐步凝练成学校独有的风格、气质与传统,成为一所大学的社会品格,鲁迅先生称之为“校格”。其建构意义不仅体现在它对内能创设一个积极健康、奋发向上,影响校内成员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气质、道德情感、行为模式的大学氛围,同时对外表现为大学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精神风貌以及学校的个性和魅力所在。精神文化虽无制度文化、环境文化那种直观可视的特点,然而由于它已经浸透和附着在校内各种文化载体及行为主体身上,从而使人无时不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以及由它透射出来的那种独特的文化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精神文化的建构,主要通过大学的使命、校风、校训及名师文化等文化要素形成和成熟而起作用。
大学使命是大学精神形成的来源。所谓大学使命是人们对大学组织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一种认定,亦是人们对大学组织应有价值的一种判断和要求。什么样的发展定位,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形成什样的文化。有时它完全以大学组织的宗旨、目的和理想表现出来。任何大学不论其大小都应当有自己的使命,并在使命确定的基础上,明确大学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大学使命就是大学的文化使命,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精神所在和价值取向。校风作为体现校园精神的独特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整体精神风貌。校风(包含学风和教风在内)是学校全体成员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和作风。优良的校风是一面旗帜,激励着教师为人师表,辛勤育人,也鞭策着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不过,优良的校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需要通过长期的培育和实践。优秀的校风是学校的文化内核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的精神动力。
哈工大精神对学生的影响

哈工大精神对学生的影响
哈工大精神对学生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1. 学术追求:哈工大精神强调追求卓越、严谨治学,这种精神鼓励学生追求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注重知识的深入研究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2. 实践能力:哈工大精神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精神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应对实际工作的挑战。
3. 团队合作:哈工大精神强调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团队项目和合作活动。
这种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4. 社会责任感:哈工大精神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鼓励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这种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有担当的社会公民。
总之,哈工大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术成长,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
发展和社会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工大精神:
铭记责任,竭诚奉献的爱国精神;
求真务实,崇尚科学的求是精神;
海纳百川,协作攻关的团结精神;
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奋进精神。
我的哈工大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是20世纪50年代由时任校长的李昌等领导同志归纳概括而成。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体现了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思想。
“规格严格”有两层意思:首先要有“规格”,其次要“严格”遵守。
功夫到家也有两层意思:一是要肯下“功夫”,二是功夫要下到点子上,下到程度。
“规格严格”与“功夫到家”,二者是辩证的统一。
只有“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才有明确的目标与要求;只有“功夫到家”,“规格严格”的实现才有可靠的保证。
受惠于“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办学传统,哈工大由小到大,由弱变强。
随着时代的发展,“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将不断补充其崭新的内涵。
校徽: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徽是由“展开的书、英文字母、数字、美丽的建筑和环绕的齿轮”所组成。
展开的书:形如鸟的双翼,寓意哈工大人永远飞翔在知识的世界,不懈地探求真理;
英文字母HIT:哈工大英文全称“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缩写,寓意哈工大国际化、开放式的办学理念;
数字1920:哈工大的建校时间,彰显哈工大积淀深厚的悠久历史;
美丽的建筑:造型独特、气势恢宏、中心对称、细部收敛的俄式风格的学校主楼图案,寓意哈工大严谨、求实的作风和追求卓越的信念;
环绕的齿轮:环形而放射形状,象征知识和科技的力量,代表哈工大的理工特色,寓意哈工大不断向社会输送知识和优秀人才。
校徽似东升旭日,表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自1920年建校起就是一所探求真理,服务社会,追求卓越的开放式大学。
学在哈工大,走遍天下都不怕!
奋斗三百天,杀进哈工
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