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复试经历
最新哈工大电气工程研究生复试攻略——电气工程复试必看

后面有些2009及2010年的复试题,很有参考价值哦。
本人电气工程专业,亲历2011年哈工大复试,总的来说还是很公正公平的。
要把握住笔试环节,考取高分很重要,其实好好复习也不难。
2011年的复试中的笔试,自控部分基本和2009年题型一样,甚至重复的很多。
只要复习好书本划定的范围,就没问题。
而电力电子部分的变化较大,主要改动有抽取电力电子教材(指定的那本)大概20左右的(记得不是很准)原理图以及打乱的产生的波形及PWM 那一章的图几乎都有哦,让你们将其对应起来(也就是多选题,选错就没分,少选还扣分)。
我觉得主要变化就是更加侧重分析理解书本的图形原理。
当然一定要抓住划定的考试范围,这点很重要,不能盲目。
对于划定范围内的一定要复习理解透彻。
做好这些,相信没问题。
至于面试环节,就是尽量有自己的实践或者擅长的东西给老师说说,不要基本的都没有搞懂就说自己做过这做过那,不然被识破很难看的。
也就是宁缺毋滥,还要有闪光点,对自己做的课题或者项目有很好的表述。
面试抽题时候,有个计算机控制还是什么,反正我没学过,要提前准备下,总共应该有电机学、单片机、计算机控制等等吧。
我当年是抽的单片机的中断源有那几个,还很简单。
总之,也要准备下这一块。
实在不行,等面试的时候,遇见工大一块面试的,就从他们那借下资料,复印下,面试前看看,也行。
工大的学生,有些会愿意給借的,不过我那年没遇到这么好的,你们试试吧,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嘛,借给别人也不会给你多大的损失。
还有就是算好自己的笔试复试成绩,当录取结果出来的时候以免老师把你算掉了,因为人数很多还有查清每个人的调剂自愿,出错误也难免,做到自己心里有数,出了问题找那里的老师,一般还算公平。
最后提醒大家,工大的复印店有很多复试的资料哦。
舍得花钱买,才行。
主楼里面也有复印店,里面有很多面试问题,可以看看。
分数出来了,只要感觉能进复试,就早点去工大吧,住他们宿舍,还是很方便的,晚了就没有了。
预测,2012年的复试题怎么变化我真不知道,上面是2011年的回忆。
哈工大研一学长经验分享

哈工大研一学长经验分享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也不算一个优秀的学生。
高考我考了两次,考研我也考了两次。
两次失利,两次复读,并没有对我的心理和人生产生什么负面的影响,相反,两次复读后的成功,愈加坚定了我的人生信念: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志者事竟成。
初中的时候,在那个乡村中学里,我是一个好学生,每次考试都在年级前三名,每个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进入县城的高中后,我黯淡了,在来自诸乡镇的众多尖子生中,我只是极平凡的一个,平凡得以至于老师感觉不到我的存在。
或许是高中的平淡和初中的荣耀反差太大了,我越来越趋于沉默,越来越沉迷于武侠小说的世界中。
就这样,第一次高考,我理所当然地失败了。
对于高中三年,我是没有什么记忆的;对于那些老师,我也没有什么感觉,不恨也不爱。
三年中,没有任何一位老师找过我谈心;甚至一位英语老师还在课堂上当众辱骂过我,从那以后,我一直不喜欢上他的课,他也再没有叫过我回答问题。
1997年我第一次高考,150分的英语只考了73分。
现在我想,要是当时有哪位老师找我好好谈谈心,也许我就不会那样一直消沉下去了。
换了一个中学复读后,我狠命地学习,特别是英语,我把高中三册课本的课文全部背了下来。
当时,心里憋着一口气:我一定要考上一个名牌大学,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人生是需要激励的,我那时的动力,来源于内心深处一股不服输的怨气,由此产生了学习的狠劲。
1998年我第二次高考,英语考了127分,单科全县第一,总分578分,超出重点线很多,我终于成功了!知道哈工大,是因为在一期《中学生数理化》上看过有关她的介绍。
高考完填志愿的时候,我就决定报考这所著名学府。
那个时候,看着地图上遥远的哈尔滨,心中充满了无限遐思:沿途要经过那么多的城市,南昌、武汉、郑州、石家庄、北京、沈阳、长春、哈尔滨,每次开学或放假的时候,我就可以去一个城市旅游了!呵呵,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真是想得太美好了!可是回家征求父母的意见时,他们一个劲的反对我填报哈工大,说那边既偏僻又寒冷。
哈工大航天学院工程力学考研体会分享

一晃已经到了五月份了,犹记得去年现在,楼主方才经历了本校复试被刷沉痛的冲击,我很了解那些一战同窗的迷茫,也明白二战、三战的同窗的压力,因此我写了这篇文章。
楼主本科,之前跨考本校电力系统,复试被秒。
通过一个月的调整,我最终决定该报工大的力学,因为是哈尔滨宾县人,多少有些工大情怀,嘿嘿,废话不多说上正文。
我考上的是工大本部学术,航天学院,一等奖学金,初试:133、理论力学133、78、73.我去年的复习经历如下:一、调整心情与大体预备时期(五、六月份)我以为那个时期很重要,一战的应该在这时定下目标,把数学和基础打好,而二战三战的同窗要调整心情,从头定下目标,是还报考之前的院校仍是改换其它的学校。
因为楼主不是一战了,自以为数学还能够,因此把绝大部份精力放在理论力学上,同时天天抽2小时背诵新东方辞汇乱序版,事后证明那个做法也对也不对。
总之那个时期仍是很轻松。
二、巩固提高(七、八、九月份)在这时期我把要紧精力放在数学和理论力学,固然天天背诵3小时英语单词。
我建议一战的同窗能够找些辅导班的视频看看,尤其是数学、英语。
楼要紧说楼主数学用的是汤加凤教师的强化班视频,不能不承认汤教师讲的专门好,不愧总分值教练之名,只是楼主不争气,哎。
英语文都的新东方的都行,大伙儿自己能够选下。
我数学第一轮温习用的是温习全书打基础,同时细看教材,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事实证明楼主是对的,此刻数学的出题思路很怪,那都有可能出(基础好的能够跳过那个时期),第二轮我用的是汤教师的1800题,这套题专门好,既有难度又有题量,而且覆盖面很广,若是能全吃透的话140+不在话下。
第三轮我看汤教师的视频,又把题做了遍(事实上应该先看视频的)。
而专业课我用的是第7版教材,还有理论力学考研大串讲(已经绝版了,楼主有电子版,诚恳考研的想要的话加我qq,免费赠送),我敢说这本书你吃透的话,140+不是问题。
工大教师出版了一本书有79—07年的而且给出了详细的解题步骤。
哈工大考研初试复试问题经典回答

【哈尔滨工业大学】09年机电学院机械考研经验教训及10复习箴言(附经典问答,并实时更新!)09机电学院机械考研经验及10复习箴言(附经典问答)经历了09考研,经过初试、复试笔试、面试几关,最终被工大机电学院录取,回忆起来,经验教训不少,现将自己总结的经验教训写下来,望10年研友权当参考(附各种问题经典问答)初试:1. 专业课由机械设计和机械原理两科组成一张卷,各75分(07 08 09年均如此,03年改革之后基本如此)2. 专业课总体说来不是多难,没有怪题,偏题,但题量比较大,没有多少思考时间。
必须熟练到看一遍题目就会做的程度。
平时一定要多做题,记题型3. 建议<机械设计>课本用指定用书中的哈工大出版社出的那本(第四版),机械原理课本可以任选,本人用的是哈工大自己出的。
4. 必备复习资料:考试大纲,两本课本,哈工大自己出的两本辅导书(第二版),历年试题包括答案,辅导班的资料注:有了上面的资料完全就够了,不要整天在网上找一些看似有用的资料,如一些其它学校的课件,试题了等等。
工大机械专业的历年试题在<机械设计试题精选与答题技巧(第2版)>和<机械原理试题精选与答题技巧(第2版)>上都有,还有标准答案,没有必要在网上找,不全且没有答案.个人认为是在浪费时间5. 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复习,大纲上有的都有可能考,大纲上没有的前几年没有考,但09年考了个弹簧的小题,弄的大家怨气不小,不过,建议还是按照大纲复习,即使考了超纲的,也是小题,大题肯定不会考的6. 个人认为除了课本,最重要的就是历年试题和辅导资料了,当你研究过历年试题后会发现,虽然没有重题,但有许多重题型,特别是辅导资料上的例题。
7. 辅导班每年讲的都差不多一样,并且收费挺高,辅导三天300元。
如果有足够的钱,在哈尔滨,且不放心的话可以听,除此之外没有太大必要,辅导班一般就讲一次,每年的十一月份左右(09年有泄题嫌疑,因为09的辅导班资料上有个很边缘的题目今年竟然考了,我当时没有仔细看,考试的时候才后悔不已!)复试:1.复试分数与录取复试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共280分,其中笔试200分,面试80分,笔试和复试都单独设定合格线,低于合格线的考生将失去被录取的资格。
哈工大机电学院--2014年硕士招生复试名单--公告

230196872 130394112 230198899 611295954 230198134 370689871 370287373 345999720 214198133 230197707 220766420 371095384 230194963 370181813 230198023 371099249 230194266 371099229 131595450 130396900 230198024 212098388 422599685 611499344 130394643 371096253 370696596 230198640 345992016 230198595 410393268 230193204
衡帅 胡胜豪 扈丹丹 怀小宝 黄剑炜 黄朴 黄兆赟 姬四杰 纪前程 贾广鲁 姜晗 姜洪利 姜乃政 姜强 姜信宽 蒋贝贝 蒋中亮 金福生 金钱余 康鹏 孔德智 孔繁睿 孔令达 兰宇 雷隆 雷有功 冷正飞 李长洲 李超杰 李传扬 李欢欢 李吉雨
220791911 422699159 370293245 411989950 370392905 370174155 370285058 411794062 370394256 230194177 370291619 220780118 422698155 371096642 370398651 371097624 220699268 130395075 370288775 371097251 230197375 230195645 370686970 230193081 230198579 230199045 220792112 371098573 412199772 370697330 370179953 130399310
田海强 田申 田鑫琦 童琳 汪洋 王安 王飞龙 王坚宁 王俊涵 王娜 王宁 王乾勋 王生栋 王帅 王文成 王先彪 王翔 王想响 王兴华 王旭 王耀 王毅恒 王宇强 王跃洲 王站峰 王兆国 王震 王中涛 魏永利 吴坤坤 吴楠 武同昆
2019年哈工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程复试资料及经验

2019年哈工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程复试资料及经验随着考研大军不断壮大,每年毕业的研究生也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大。
对于准备复试的同学来说,其实还有很多小问题并不了解,例如复试考什么?复试怎么考?复试考察的是什么?复试什么时间?复试如何准备等等。
今天启道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复试相关内容,让大家了解复试,减少一点对于复试的未知感以及恐惧感。
准备复试的小伙伴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对你的复试很有帮助啊!学院简介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创建于1956年,是中国最早的计算机专业之一。
在1985年,发展成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并建立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
200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同年,建立了软件学院,后经国家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为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目前。
哈工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7个博士点和7个硕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一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一个国防科工委创新研究团队。
其中,建于1986年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为国家首批重点学科;建于1981年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博士点是我国首批博士点,也是国家级重点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博士点建于1998年;人工智能与信息处理博士点建于2003年;信息安全博士点建于2004年;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博士点建于2006年。
2010年教育部批准软件工程博士点。
学院由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基础系组成。
另外,与哈工大威海校区共建哈工大(威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与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共建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计算机学科部。
复试时间复试内容(科目)一、全日制招生学科目录二、非全日制招生学科目录复试分数线1、统考学生复试资格线:复试考生百分比 131%2、单考、强军计划学生复试资格线:复试流程复试资料除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件外,非应届本科生需提交学历证书、学位证书、《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原件与复印件;应届本科生需提交学生证、《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原件和复印件,其毕业证书及学士学位证书将在入学时提交审查。
考研复试简历科研经历

考研复试简历科研经历
作为考研复试的应聘者,科研经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以下是我的科研经历:
1. 研究方向:我的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视觉。
2. 课题研究:在本科期间,我参与了一项计算机视觉课题的研究。
该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割和目标检测算法的研究和应用。
通过对图像中的目标进行分割和检测,实现对图像内容的理解和识别。
3. 实验设计:在研究过程中,我负责了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
我使用了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进行算法实现,并利用公开数据集进行了实验验证。
4. 研究成果:我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了国内权威计算机视觉会议上,并被同行专家评为优秀论文。
5. 研究经历:在研究期间,我深入了解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方向,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
以上就是我在科研方面的经历,希望能够在考研复试中给予我更多的加分项。
- 1 -。
哈工大焊接考研复试内容及经验

(1)焊接电弧理论与电弧焊方法部分,占75分。
主要内容:①《电弧焊基础》第1章:电弧的物理基础,电弧理论、现象,电弧本质,带电粒子的产生,电弧的热源、力源特性,电弧的电特性,交流电弧的特点、电弧磁场及外部磁场对电弧的作用。
②《电弧焊基础》第2章:焊丝熔化热、熔化速度、熔化特性,熔滴过渡的分类及与各种条件的关系(并与后续章节中的MIG焊、CO2焊、MAG焊、埋弧焊实际情况相联系);焊缝成形与焊接参数的关系,焊接缺陷的种类。
③后续章节:TIG焊、MIG焊、CO2焊、MAG焊、埋弧焊、等离子弧焊的原理与应用,脉冲焊接的特点,焊接飞溅与控制措施。
参考书目:杨春利,林三宝,《电弧焊基础》,哈工大出版社,2003。
(2)焊接冶金学部分,占75分。
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焊接化学冶金、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问题,以及焊接裂纹的分析和判断等。
主要内容要点如下:①《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第1章:气相与焊缝金属的作用:主要包括氢、氮、氧等的来源,与金属的溶解、扩散、化学反应,对焊缝金属的危害,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S、P的危害及控制;合金过渡。
②《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第4章:焊接热影响区的分区方式,各区域的组织特征及对接头性能的影响。
(一定要画图)③《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第5章:主要包括焊接中危害最大的几种缺陷:焊接裂纹,裂纹包括热裂纹、冷裂纹、应力腐蚀裂纹,重点掌握缺陷产生的条件、机理和抑制措施。
参考书目:张文钺,《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3)焊接结构部分,占50分。
主要内容:①《焊接结构》第2章:焊接应力与变形产生机理(§2-1)(去年没考)、焊接残余应力分布规律与控制方法(§2-3);(去年考了画图)②《焊接结构》第4章:影响金属脆断的主要因素(§4-2)、焊接结构的特点及其对脆断的影响(§4-5)、预防焊接结构脆断的措施(§4-7);③《焊接结构》第5章:应力集中和残余应力对焊接接头疲劳强度的影响(§5-6)、提高焊接接头疲强度的措施(§5-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介绍下自己的情况吧,本人初试400+,排在报考本部的前二十之内,复试180+,最后排名在本部的录取名单中很靠后,差点没能留在本部(汗!复试准备不足,怨不得别人)。
我报的结构工程,最后录取的是建筑与土木专业硕士。
没办法,今年哈工大土木这种情况是很多因素造成的。
参加完复试,知道最后结果,感觉土木学院的录取工作还算很公平,基本上就是初试成绩加复试成绩,严格按排名先后来录取。
哈工大的录取工作值得肯定,但是他在先期招生人数、保研人数、各个专业招多少人等方面的信息公布确实不尽如人意。
感觉土木学院对这方面消息守口如瓶,就算他们本校的人都不知道。
几乎所有考生都是在资格审查开会的时候才知道结构今年招多少人。
16号下午资格审查的时候,本部、深圳、威海三个校区的老师各自上去介绍了下每个校区的招生情况。
威海总共招8个人,结构4个(保了两个)专硕4个(保了1个)。
深圳结构招 41(保了7个);防灾、工力的招生人数记不到了,好像都是10个左右,保了一两个吧;建筑与土木专业硕士招20多个(几乎没有保的)。
本部结构招59(保了50),防灾、工力、岩土和专硕留给考的名额比较多,专硕有20多个。
以上是开会时三个老师给出的数据,并不是最后录取的数据。
在学院的复试方案上说,今年本部收155人(包括保研的),148%的复试比例,155X148%=229,而复试名单上总共是225人,但不分报考本部、深圳还是威海,就总共是225人,还是按初试分数从高到低排的。
这就让人看不懂了,三个校区既然独立招生,为什么复试名单要这样完全按初试成绩来排名。
别急,让人看不懂的还在后面。
当本部的那个招生老师上去介绍情况的时候,大家都好紧张啊!他说:“今年情况比较特殊,跟往年不同,大家分数都很高,这也是很多原因造成的。
今年本部这儿总共招155人,其中保研的收了87人,统考生招68人!(下面一片唏嘘啊,没想到保了这么多)结构工程,我知道这也是大家最关心的。
结构工程计划招59人,其中保了50人,统考的收9人!”一听到这个消息,我只在心里说了句“我操!只有9个名额了!!!”由于学校不对外公布信息,之前我们只能按照去年的情况来推测今年的招生人数。
去年结构总共收60多人,保了30多,留给考的还有30个。
今年虽说保研的增多了,但留给考的应该至少会有25个吧。
事实证明,这只是我天真的推断!本来我提前来了几天,一直在上自习,就希望复试好好考,一定要留在报结构的25名在内,最后最好读个结构。
但现在听说只有9个名额了,我马上就没有劲了!本来初试分就没排在九名之内,我的复试自我感觉准备的也不够好。
再加上今年分数咬的都很近,报本部这边400以上的有30人,390—400的也有三四十,想通过复试把名次提升真的很难!想到这些,我已经放弃了,其实我早就做好读专硕的准备了!不过,我对学校的疑问又来了。
本部结构招9个人,为什么放进来129个复试的?129:9,换算一下,14.3:1,这他妈比其它学校的报录比还要高!这是为什么?这学校不是坑人吗?被坑惨了!!老师介绍完情况,让所有考生填了张调剂志愿表。
就这张志愿表,很多考生在录取名单出来之后都没整明白是怎么回事。
由于我走的比较晚,我通过自己询问和旁听其它考生询问,还算弄得比较清楚。
志愿表上总共有9个志愿,本部4个,深圳3个,威海2个,好像就是这样。
很多考生整不明白这张志愿表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因为哈工大在去年之前都是按土木大类招生的,复试完之后再根据最后排名来选择专业,排在前面的优先选择。
但是去年情况变了,从初试到复试都是分专业来的,结构的跟结构的竞争,防灾的跟防灾的竞争。
今年初试还是分专业报名的,但最后录取是什么情况,大家都不知道,学校也不给个明确说法(这就是哈工大土木比较狗血的地方,什么信息都不对外公布)。
由于之前的这种情况,再加上今年的复试名单完全按初试分数从高到低来排名,所以很多考生推测去年考研报名时的那个志愿已经作废了,完全推倒重来。
其实不是这样的,老师在上面一再强调这是调剂志愿。
当考研报名时那个志愿没能上时,就根据这张调剂志愿来录取。
本部有4个调剂志愿,是不是就按这4个志愿的先后顺序来录取的呢?比方说,我第一个调剂志愿填工程力学,第二个填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
经过复试,最后排名比较靠后,在我之前第一调剂志愿填工程力学的已经满足了工力的招生名额,但并没有满足专硕的名额。
而我第二个志愿才填的专硕,由于优先录取第一志愿的,录取的时候是不是就直接跳过我录取后面第一志愿填专硕的考生去了。
那如果第一志愿填专硕的考生很多,那我岂不是连专硕都读不上了?是不是这种情况呢?经过我的仔细询问,最后才整明白不是这种情况。
那到底是怎么一种情况呢?说白了,就是一句话,本部要保证招生质量,要录取最后排名在前68之内的考生。
什么意思呢?前面老师不是说本部今年统考名额有68个吗?不管你本部的4个志愿怎么填,只要你的最后排名在前68之内,就基本上能留在本部。
比方说,我第一志愿填防灾,第二志愿填工力,第三志愿填专硕,最后我的排名在31名左右。
前面的30个人已经把结构和防灾的名额塞满了,那录取到我时,我只能上工力了。
再假如工力的名额也满了,那我就只能上专硕了。
再比方说,我只填了本部的一个调剂志愿防灾,后面三个都空着,最后排名还是31,前面的防灾名额也没有了,那我是不是直接就去深圳了呢?不是的!老师说,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她就会给你打电话了,让你确认一下是不是就不留本部,直接去深圳了。
如果你说是,那你真的去深圳了。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我说明白没有。
说白了,就一句话,本部为了招生质量,他要录取最后排名在前68之内的的考生,68名以后的才有可能调到深圳去。
那有的考生要问了,这样录取,那考研报名时填的那个志愿不就没有用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只能说是部分有用,只有当你的最后排名在前68之内才有用,68之后的就确实没有用了。
比方说,我考研报名时的志愿是防灾,第一条调剂志愿是专硕,最后排在31名;另一位同学考研报名时的志愿是结构,第一条调剂志愿是防灾,最后排在20名。
这两个最后排名都在前68,那谁会优先上防灾呢?当然是我!因为我考研报名的志愿是防灾啊!(哎呀,累死了,终于写完了,一个调剂志愿都搞这么复杂,我真的很无语!)开完会,同学们个个怨声载道,为什么结构保了这么多?为什么留给我们这些考研的只有9个名额?大家的感觉都是被坑了!为什么哈工大土木学院不把之前保研的情况公布出来?去年不公布也就算了,因为去年是保研的和考研的一起复试,而今年保研的早在过年之前就已经全部复试完了,与考研的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为什么今年和去年的情况差距那么大?为什么去年结构留给考研的名额有30个,而今年只有9个?这差距也太大了吧?还让不让考研的活了?没办法,相对于学校,我们考生都是弱势群体。
我也就在这论坛上抱怨抱怨,发点牢骚而已。
试想,资格审查开会的时候有考生当面这样质问老师,那会有怎样的结局呢?据我推测一下,最大的可能就是,老师说:“我们学校今年就这情况,如果你不满意的话,那你完全可以离开!”我们真的是弱势群体!对于这种什么信息都守口如瓶的学校更是如此。
17号上午考试,当然监考很严,根本没有敢作弊的。
说下试卷的难度吧。
我选的第二套题,事后证明这是个失误的选择。
第二套题土力学地基基础有100分,混凝土和钢结构各50分。
从公布复试名单到复试只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选择第二套题,可以集中看下土力学,混凝土和钢结构集中看下基本概念就行了。
这是我原先这样认为的。
但考完试后,发现我的策略失误了。
考试的流程是,先发混凝土,40分钟后,收混凝土,再发钢结构,40分钟后,收钢结构,再发土力学,留给土力学的时间是100分钟。
这跟我预测的也不同,之前我以为一下把三张试卷同时发下来,三个小时后再一起收上去。
这样每门课多长时间就可以自己分配了。
这下搞的,混凝土和钢结构各只分配了40分钟。
本来我们复习的重点就没在这两门,再加上今年这两门出的跟往年比难度增加了很多,造成很多人这两张试卷根本没做完。
简答题几乎没有往年考过的,混凝土计算题是大偏压,20分,钢结构计算题是螺栓,14分。
第一套题是什么情况呢?混凝土和钢结构各75分,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50分。
这样,选择第一套题的重点肯定是混凝土和钢结构了。
事实证明,选择第一套题的考的都不错。
第二套题的混凝土和钢结构计算题都是第一套题各自计算题的第2题,不是第1题,难度自然也比第1题更大。
而第一套题土力学的计算题是第二套题的第1和第4题,各10分,考下来的情况是,绝大大部分选择第一套题的考生第1道计算题都没问题,第2题倒是很多没做出来的,不过才10分。
而选择第二套题的考生就没那么幸运了,混凝土和钢结构两道计算题都没做出来的大有人在,这一下就扣去34分。
这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怪不得大部分考生都选择第一套题,网上也只能买到第一套题的历年真题。
选第二套题的我们想占便宜,不是那么容易的!18号上午面试。
由于泄题的原因,今年复试整个过程都搞得非常严格,面试也不例外。
面试的考场外面有一个志愿者,他的任务就是每从考场出来一位考生,他把这位面试完的考生带出土木学院大楼,根本不让面试过的考生和未面试的考生进行交流!上午老师们面试的很慢,每位考生进去至少20分钟,我在那等了半天也没轮到我,没办法,我只好下午又去。
中午的时间,我还是跟面试完的同学交流了下,他们说,英语自我介绍根本不需要准备。
进去之后,在那背了几句英语自我介绍就被老师打断了,直接问专业问题。
问什么?什么不会问什么!得知这个情况,下午我进考场之后,没有上来就背英语自我介绍。
刚开始,老师跟我闲聊了几句。
然后就问我:“昨天考试考得怎么样?”我说:“钢结构和混凝土考得一般,土力学考得还可以。
” “那好,我来问一个钢结构的问题!”真是什么不会问什么啊!问了一个钢结构的问题,我说了半天也没说清楚,老师让我下去再看看书。
又问了一个钢结构的问题,我还是没答上来。
老师看我如此表现,就不再问了,改由其他老师提问。
有个老师问“砌体结构在设计时,考虑抗震因素,要怎么设计?”这个我还是会的。
我把能想到的都说了出来。
然后有老师问我“读研后的打算,就是愿不愿意读博?”我也只能是实话实说:“我还没有读研的打算。
”然后这个老师又用英语问了个问题“怎么实现我的梦想?”之前没做英语自我介绍,在这等着我呢。
这个问题还不算难,我简单说了下。
之后,又有老师问了几个问题,全是专业方面的问题,具体我也记不太清了。
面对着七八位面试老师,说不紧张那是假的。
问的专业问题,我不会就说不会,这也没什么。
这么多问题,也不可能每个题目都会。
19号中午土木学院网站上就出结果了。
当时看到我的名字比较靠后,真是一阵后怕啊!再少考几分就去深圳了!后来仔细看了下深圳那边的情况,全方位了解之后,我发现就算去深圳也没什么不好,尤其是对于我这种读研以工作为目的的就更没有影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