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_鄂温克_鄂伦春民族民间音乐的异同及其成因
鄂伦春民歌歌唱语言特点

鄂伦春民歌歌唱语言特点【摘要】鄂伦春民歌作为鄂伦春族特有的民间音乐形式,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地理分布、历史背景、歌唱方式、歌词特点和曲调特点等方面对鄂伦春民歌进行了深入探讨。
鄂伦春民歌分布于东北地区,是鄂伦春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歌唱方式多为合唱和交叉对唱,歌词多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情感,曲调简单朴实。
鄂伦春民歌不仅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今天语言学研究中,鄂伦春民歌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展示了不同民族间语言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通过对鄂伦春民歌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鄂伦春民歌、歌唱、语言特点、地理分布、历史背景、歌词特点、曲调特点、文化传承、语言学研究、重要性、启示。
1. 引言1.1 鄂伦春民歌的作用鄂伦春民歌是鄂温克族的一种传统歌曲形式,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作为鄂伦春族的重要文化遗产,鄂伦春民歌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传达民族精神、记录历史事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鄂伦春民歌是鄂伦春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达形式。
通过歌唱的方式,人们可以传承和表达鄂伦春族的历史、传统、风俗和民俗,反映鄂伦春族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鄂伦春民歌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智慧,是鄂伦春族文化的珍贵遗产。
鄂伦春民歌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婚礼、葬礼等重要场合,都会伴随着歌声响起。
民歌的歌词往往能够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情绪,激发人们的热情和激情,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社会和谐。
1.2 研究意义鄂伦春民歌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对鄂伦春民歌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还可以探讨民族音乐在中国民歌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分析鄂伦春民歌的语言特点,可以揭示民歌在语言学领域中的独特意义和价值,有助于拓展语言学研究的视野,促进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斡尔族民歌发展特征的优劣势艺术论文

斡尔族民歌发展特征的优劣势艺术论文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各地区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步交融、整合而形成有机的文化整体。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主要源流的华夏文化是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参与创造的。
创造华夏文化的中原人融入了大量的北狄、匈奴、羌、鲜卑、乌桓、柔然、突厥、回鹘、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及南方的苗蛮、百越等民族,并大量吸收了这些民族的文化。
因此,华夏文化不专属于汉族而是共属于中国各民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关于文化有明确的论述,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
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达斡尔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
达斡尔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
达斡尔族历史悠久,有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音乐是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不分语言的。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音乐带给人的是对历史的回顾,对生活的记忆,对情感的依托。
同样,民歌也是如此,她不仅记忆了一个民族的旋律,更记载了一个民族每一历史时期人民所经历的不同的生活写照。
达斡尔族民歌能否很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是我们需要正视的问题,同时也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继承民族文化、传承民族艺术研究中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就新时期达斡尔族民歌的发展,存在着“利”与“弊”的关系转换做一探讨。
一、“原生态”的达斡尔族民歌我们在电视上常听到的“原生态”就是指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表演形态,它包含着原生态唱法、原生态舞蹈、原生态歌手、原生态写意山水画等。
根据“原生态”的定义,达斡尔族民歌中,不论是山歌、对口唱还是歌舞曲等演唱形式,都源自于达斡尔人民男耕女织、生产劳作的田间地头,源自于达斡尔人民历代民间艺人的口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浅谈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特征与发展

浅谈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特征与发展东北地区是我国的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这里有着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是指由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体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创造、发展并流传下来的音乐形式。
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中,不同民族的音乐特征和发展有着一些共同点。
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由于地域的差异和民族特色的影响,东北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表现形式各异。
鄂伦春族的音乐以嘶吼声和呼叫声为特色,表现出民族独特的豪放和开放的气质;达斡尔族的音乐则以高亢激越的曲调和节奏为特点,富有民族性的律动感和舞蹈性。
这些地域特色的音乐元素体现了东北地区不同少数民族群体的文化传承和独特审美情趣。
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音乐资源。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数百年的沉淀和传承。
多年来,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一直保持着对本民族传统音乐的热爱和传承。
他们通过口传、歌唱和乐器演奏等方式,传承和发展了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不断吸收、融合和创新,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传统。
这些音乐传统包括歌曲、舞蹈、器乐等形式,丰富多样的音乐资源为东北地区的音乐创作和表演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基础。
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在现代社会得到了积极的发展和传播。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进步,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在东北地区逐渐融入到现代社会的文化生活中。
许多少数民族音乐家和艺术家开始将传统的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创作出新的音乐作品,使得少数民族音乐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和需求。
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也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进行传播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
这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更多的机会。
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分析

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分析达斡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较为特殊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的黑龙江、内蒙古以及俄罗斯等地区。
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达斡尔族民歌是达斡尔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文化作品,代表了其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独特的调式在达斡尔族民歌中,最为常用的调式为简称为“斯基语”的降E调(EB)和一些升半音的旋律音高,而在旋律演奏和歌唱的时候,则也常常运用降调和升调进行转换。
这种独特的调式不仅在音乐节奏、旋律上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也直接体现了达斡尔族的口头语言和语音语调习惯。
二、活泼欢快的旋律达斡尔族民歌以其轻快欢快的旋律而著名,在演唱过程中也不断地运用唱跳和打击乐器等技巧来增强音乐表现力,整体音乐表现与舞蹈戏曲表演双管齐下,使其显得更为充满活力和魅力。
在歌唱中也常常以一种高亢、激烈的情感表现方式来体现民族精神和文化特征。
三、朴实自然的歌词风格在歌词方面,达斡尔族民歌注重表现自然与生活,很多歌曲歌词都与家庭生活、狩猎、冶炼等生产生活方式和经验有关。
歌词主题多为赞美生活、颂扬爱情、祝福家庭等,有着独特的朴实自然的风格特点,使人不禁感到一种亲切感和生命力。
四、显著的音乐表现力达斡尔族民歌以其卓越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境界而著称,它充分表现了民族文化的精神特征和文化气息。
在演唱和演奏中,表现力也要求歌唱者倾情演绎,并在整个表演中表达出民族文化与智慧的本质。
这种音乐表现力不仅会折射出整个民族人的精神世界,也反映出了达斡尔族民族文化的内涵和深度。
在整个音乐表现中,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可以说凝聚了达斡尔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也体现出了他们自身文化的特点和精髓。
能够深入分析与研究一种民族音乐的特点和传承,不仅可以增加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同时还能够为加强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发挥积极的作用。
浅析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特点、现状及其保护

达斡 尔族 民间音 乐包括 民间歌 曲 、 民间歌舞音乐哈库麦 、 说唱音乐 的人们 在看到大 自然 的景 色 , 在生产 劳动中 , 表达喜 、 、 怒 乐抒发心 乌春三类 。民歌包括 “ 扎恩达 勒” 雅 德根” , 与“ 调 前者是类似 山歌题 声 , 整精神 , 调 消除疲劳时唱出的一种曲调 。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 自治区 、黑龙江省和新疆塔城县 , 的曲调上根据 当时的情景和感受 即兴填词歌 曲 ,以反 映生活现实 , 有 自己的民族语 言达斡 尔语 , 成了布特 哈、 形 齐齐哈尔 和新疆 三种 思想感情和愿望 。 方言, 但语音 、 汇、 法的差别不大 , 以互相通话 。 词 语 可 达斡尔族 没有 2I 历 史渊 源 .. 1 本 民族文字 , 主要使 用汉文 , 少数人兼用满 文、 蒙古 文和哈萨 克文。 达斡 尔族的 “ 扎恩达 勒” 产在遥远 的年 代 , 史料记载 , 生 据 那时
1民 间舞 曲 少量 的农作 物 , 并季节性地从 事林 、 、 牧 渔等业 , 他们在 闲下时常在 “ 日格勒 ” 鲁 是达斡尔族 具有代表性的 民间舞 。它 因地而异 , 有 起 唱“ 扎恩达勒” 而“ 。 扎恩达勒” 说法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一种 “ 阿罕伯” “ 、郎突达贝” “ 、哈库麦” “ 、 哈根麦勒格 ” 等几种不 同称谓 。 曲调 , 反映出每个人 的心情 , 格性等演唱艺术。 在内蒙古和黑龙江嫩江流域 的达斡尔族聚居区 ,鲁 日格勒” “ 舞 21 .. 2演唱方法 是对其 民间舞 的统称 , 多为妇女表演的 自 娱性舞蹈 。据考证 , 日 “ 鲁 “ 扎恩达勒 ” 的内容 , 多是反 映历史事件 、 生产 、 生活 、 英雄事迹 格勒 ” 的汉 语意思为 “ 燃烧 ” “ 旺” 达语“ 日格勒贝 ” 或 兴 , 鲁 可以 引申 和悲欢离合 的爱情 , 它在体载上主要包 括抒 情和叙事 两部分 , : 如 牧 为“ 跳起 来吧” 因为表演时边舞边喊“ 。 罕伯 、 罕伯 ”所 以“ 日格勒” 歌 、 , 鲁 猎歌 、 渔歌 、 祝酒歌 、 歌 、 情 婚礼歌 、 放排歌 、 摇篮 曲等 , 而在形式 又有 “ 罕伯舞” 之称 。 上则有独唱和对唱两种 ,其 中一 问一答 的对歌形式居多 。“ 扎恩达 “ 日格勒 ” 鲁 舞历 史悠久 , 据史料记 载 , 古代 达斡尔在 春意微透 勒 ” 为有歌词 和无歌词两种 , 心上人》 《 分 如《 、德莫 日根》 , 等 这类“ 扎 的夜里 聚集在村头 的草坪上 , 围绕熊 熊燃烧的篝火手舞 足蹈 , 你呼 恩达勒” 曲调丰富 , 结构多变 , 附有 “ 一耶 , 一耶” 讷 呢 的衬托词 , 无歌 扎恩达勒” 多是触景生情即兴吟咏。只充填“ 一耶 , 一耶” 讷 呢 我唤 , 于劳动之余 以舞蹈形式抒发心 声 , 调整精神 , 消除疲劳 。由此 词的“ 可见 ,鲁 日格勒” “ 与达斡尔族人 民的生产 、 生活 、 习俗有着密切 的关 的衬词 。节拍略有 自由处理 , 曲词也随着感情变化。 系。 21 .. 3存在价值 达斡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鲁 日 “ 格勒” 以群舞为 主, 多 “ 扎恩达勒” 达斡尔人中 占有重要 的地位 。它是达斡尔 民歌优秀 是古老 的达斡尔 民间音乐 的遗存 。挖掘 、 抢救 、 整 表现狩猎 生活和劳动场 面 ,表演时舞 者上身和手臂 的动作较 为丰 的传 统民间音乐 , 富, 脚下 以侧滑步为基本步伐 , 蹈开始时先唱徐缓轻快 的舞歌 , 舞 舞 理和保护民间歌唱艺术“ 扎恩达勒” 有着重要价值。 扎恩达勒” “ 多达 挖掘 、 理 、 整 抢救 、 保护 “ 扎恩达勒 ” 将推动和促进达 斡尔族 者 随着歌声轻 柔地舞动起来 , 观者可任意加入 队伍随舞 , 旁 舞蹈 气 上百种 , 氛逐 渐热烈 , 节奏加 快 , 舞者不断穿插交换 位置 , 舞蹈达到高 潮时 , 传统文化 的发展 , 的丰 富内容和基本特征 , 中国民歌 中, 它 在 实属罕 同时齐发 出“ 嘿哲 ” “ 哲 、德乎达” 等简短风趣 的呼号 , 上踏 出有 力 见 , 实用价值 看 , 掘 、 脚 从 挖 抢救 、 理和保护 达斡尔传 统 民间音乐 , 整 的节拍 。“ 日格勒” 源于达斡 尔族 的劳动生产生活 , 鲁 来 因此 舞蹈 中 “ 扎恩达勒” 对我 国文化建设 和精神文 明建设 , 丰富各族人民群众 的 促进各 民族人 民的共同发展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都 有采集 、 提水 、 捕鱼 、 飞翔 、 禽类斗 闹的内容及舞蹈形 象。如今 , 在鲁 文化生活 , 将产生重要作用。 日 格勒舞 的原生地 区, 这种民间舞蹈备受冷落 , 面临失传 的危机 , 急 需采取保 护措施 。 21 .. 4主要形式 达斡尔族是个精于骑射 、 擅长歌舞的 民族 。聚居在黑龙 江省 的 达斡尔族 主要 聚居在 内蒙古 自治 区和黑龙 江省 , 少数居住在新 开拓者 ” 。族源契丹 。达斡尔族有 自己的语 达斡尔族 的鲁 日格勒舞又称 “ 哈库麦 勒” 它一方面具有传统 狩猎歌 疆塔城县 。达斡尔 意即“ 。 舞 的特 征 , 如从原始狩猎 篝火歌舞 中保 留下来圆 圈队形 、 仿走兽 言 , 没有文字 ; 清朝满族文化影响 , 模 但 受 通用满文 , 后普遍使用汉文。 对 以音调热 吼 叫和飞禽呜 叫的呼号等 内容 , 一方面有 了很 大的发展 , 队形 达斡 尔族 的 民间音乐有 山歌 、 口唱和舞词等多种形式 , 另 如 有多种变化 , 演唱的新 曲数 量增 多 , 歌舞 内容更 为广泛 , 衬词更加丰 情奔放 、 委婉多变 、 节奏鲜 明、 节拍严正见长 。 a山歌 , . 达斡尔人称为“ 扎思 达勒 ”通 常在野外生产劳动 的间 隙 , 富和独特等等 。 更值得一提的是 , 哈库麦勒歌舞有 了比较清晰的“ 三 歌词 可即兴填词 。 曲调高亢、 悠扬 , 多 段式” 表演程 式 , 第一段“ 比歌 ” 以歌为主 , 以舞 为辅 ; 第二段 “ 赛舞 ” 或赶车的旅途 中唱 , 见景生情 , , 具有达斡尔族 山歌的独特风格 , 达斡尔族 民间艺术 工作者在 以舞 为主 , 以歌为辅 ; 第三段 “ 打斗 ” 以打斗为主 , , 演员 随着 高声激 颤音 , 昂的呼号 , 振臂挥 向对方 , 彼此盘旋打斗在一起 , 后决 出胜负来结 本 民族山歌基础上加工改编 的 上人》 《 最 、山乡》 《 、催眠 曲》 山歌 , 等 可谓是当今达斡尔 民歌 的优秀作 品。 束歌舞表演。 如 E 不仅曲调优美, 人》 歌诃也隹动感人, 以下是其首尾两段: 在研究 和探索北方 民族 原始狩猎 歌舞发展和沿 革 的变 化轨迹 时光像 流水 哟, 春天又 到我家乡 , 方面 , 哈库麦勒歌舞如 同一件 “ 活化石” 此外需要引起注意的是 , 。 哈 库麦勒歌舞与满族“ 莽式 ” 宫廷歌舞有很多相似 的地方 , 特别是在哈 辽阔的原野 哟, 披上嫩绿 的春装 , 嫩江深 又长 哟, 船儿却又要远航 , 库麦勒歌舞中出现的打斗动作与满族“ 莽式空齐 ” 大率举 一袖于 的“
达斡尔民族歌曲

达斡尔民族歌曲达斡尔民族歌曲达斡尔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是具有独特文化的民族群体。
其中,达斡尔民族的歌曲文化尤其令人瞩目,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反映了达斡尔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一、总体介绍达斡尔民族的歌曲不仅有纯歌曲,还包括吟诵、口头传说等多种形式。
这其中以纯歌曲最具代表性,歌曲内容涉及人生百态,描述了人们的情感、生活、工作等多方面内容。
不同形式的歌曲和吟诵都是传承和宣扬达斡尔民族文化的方式之一,被视为“人民的精神文化之花”。
二、歌曲的类型1. 民歌:这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歌曲。
民歌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歌声悠扬、动情,歌词质朴自然、富有感染力。
2. 祭祀歌曲:达斡尔民族信仰萨满教,因此祭祀歌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祭祀歌曲在萨满教的祭祀仪式中演唱,旨在向神灵祈求保佑和祝福。
3. 传统戏曲旋律:传统戏曲在达斡尔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旋律也被运用到了歌曲中,具有独特的韵律和情感表达方式。
三、歌曲的特点1. 饱含感情:达斡尔民族歌曲的情感表达非常深刻而丰富,歌手们经常通过声音、语调、音乐表演等多种方式来表现歌曲的深层次情感。
2. 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达斡尔民族歌曲中常常运用比喻和象征来寄托情感和展示历史文化。
比如,梁花(芦花)被用来喻示爱情和家庭,林子是抒发对故土的思念和向往等等。
3. 富有节奏感:达斡尔民族歌曲的节奏非常明显,歌曲旋律优美,歌曲节奏和音调的变化层次分明,具有很高的听觉美感。
四、代表性作品1.《草原之夜》:这首歌曲情感表达深刻,旋律悠扬动人,歌词描绘了草原夜晚的美丽和寂静。
2. 《祝福歌》:这是达斡尔民族传统的祝福歌曲,被广泛用于节日庆典等活动中,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浓郁的节日气息。
3. 《梁花民歌》:这首歌曲抒发了对爱情和家庭的向往和祝福,歌曲中富含比喻和象征,情感深刻而动人。
五、结语达斡尔民族歌曲是中国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代表了一种特殊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欣赏和传承达斡尔民族歌曲,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这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精神世界。
浅析鄂伦春族民歌的类别及其音乐表现特征

文_学术探讨284摘要:研究、推广中国民族文化,挖掘并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任重道远。
我们对鄂伦春族民歌的类别进行比较,挖掘音乐表现特征发现其具有功能和多样性特点的旋律。
关键词:鄂伦春族;民歌;表现特征鄂伦春民族人口稀少,被称为北方三少民族。
主要居住在内蒙古鄂伦春和黑龙江爱辉,黑龙江呼玛等。
鄂伦春民族原始的阶段,主要的生产模式是狩猎,主要居住在“仙仁柱”,夏季和冬季迁居狩猎,遭遇反动阶级迫害和剥削,以及自然灾害和疾病,是一个濒临灭亡的民族。
解放初期,鄂伦春民族只有大约两千人。
解放以后,党和政府根据国家的领导使鄂伦春民族创造自治旗,小城镇,最终跳入社会主义大家庭。
鄂伦春狩猎生活的历史长河这个过程中,创建一个独特的文化风格。
并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一、鄂伦春族民歌的类别民歌“赞达温”一般指的是山歌、小调等,其表现的主题是鄂伦春民族和社会生活最丰富、最全面的。
不羁的野性,狩猎威猛的猎歌;爽朗并有歌曲魔力的酒歌;爱山野热爱生活的情歌;平静的摇篮曲,清新特别的民谣——儿歌;;自由地表达喜悦的民俗歌曲;昏暗的神秘,具有独特魅力的萨满神歌。
“1、民歌鄂伦春族民歌,具有很强的魅力和丰富的鄂伦春族风情艺术。
民歌丰富的内容有:采风,狩猎歌,酒歌,情歌,民歌,摇篮曲,儿歌,故事歌,歌舞曲等等。
鄂伦春族民间有各种主题,既反映了狩猎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美好,赞美山水、歌唱男性女性之间幸福的爱情。
音乐歌曲,曲调一般都比较固定,歌词想唱什么就唱什么。
在一首歌曲中,歌唱的形式有独奏、合唱、对唱等,比如对唱,尤其是在亲属的男女结婚的对唱,非常活泼有趣,尤其俏皮。
2、猎歌鄂伦春族民歌数量最多的是猎歌,越来越多的内容反映了狩猎时的感觉,猎人狩猎过程中不同的心情。
多数形成的是狩猎和狩猎回家路上的猎歌。
猎人行驶在山间,自然景观加上猎人的心情,使狩猎歌往往节奏自由,旋律优美。
大部分猎人,在许多情况下,是根据自己的感情即兴演唱。
3、情歌在鄂伦春族民歌,情歌占据了显著多的数量,用来表示真挚的感情。
对达斡尔民间音乐的起源研究

达斡尔民间音乐与民族信仰的关系
宗教仪式的表达Βιβλιοθήκη 达斡尔民间音乐在宗教仪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达斡尔人民对神灵和祖先的敬仰和祈福 的表达方式。
神话传说的载体
达斡尔民间音乐中融入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元素,这些传说为音乐增添了丰富的故事性和文 化内涵。
信仰情感的传达
达斡尔民间音乐能够传达出族群信仰的情感和力量,具有独特的信仰价值和情感共鸣。
05
达斡尔民间音乐起源的多元因素
历史文化对达斡尔民间音乐的影响
历史文献与民间传说
考察达斡尔族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中提到的音乐元素, 分析其文化背景和传承关系。
古代仪式与音乐
研究达斡尔族古代仪式中的音乐表演形式,探讨仪式与 音乐之间的联系及其对民间音乐的影响。
文化交流与融合
分析历史上达斡尔族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对民 间音乐的影响,如蒙古、满、汉族等。
地域分布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和*等地区,因此达斡尔族民间音乐也具有这 些地区的特色和风格。
传承方式
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口传心授,通过老一辈人对年轻一代的传授 和示范来进行传承。此外,在一些学校和社区也有专门的课程和活动来推广和传 承达斡尔族民间音乐。
04
达斡尔民间音乐的起源分析
研究展望
进一步深入研究达斡尔族音乐的多元文化特征,探究 其与其他民族音乐的交流与融合。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达斡尔族音乐文化的 全球影响力。
对达斡尔族音乐的传承、保护和发展进行长期跟踪研 究,为保护和传承达斡尔族音乐文化提供科学依据。
探索达斡尔族音乐在当代社会的创新发展路径,为传 统音乐的现代演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社会风俗
达斡尔族有着浓厚的家庭观念和民 族认同感,注重礼仪和尊老爱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民族在宗教、习俗、文化、艺术等方面存在着诸 多共同特性, 但是民族不同, 经历殊异, 民间传统 音乐也保留着各自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色。
一、三个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 共性特征
1. 三个民族民间音乐的体裁及其称谓相近 从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民族对音乐体裁的 表层关系的选择上看, 三个民族的民间音乐都有 山歌、歌舞、萨满调三类音乐体裁和音乐形式, 而 且其称谓也相 似。达斡 尔族称山 歌小调歌 曲为 扎恩达勒 , 其意可直译为 歌 ; 鄂温克称 扎恩 达拉嘎 , 扎恩达 是唱的意思, 拉嘎 是名词后 缀; 鄂伦春称之为 赞达仁 , 鄂伦春语意 为放声 唱的意思。达斡尔族称舞蹈歌曲为 鲁日格勒 , 原意为 燃烧 之意, 由围着篝火跳舞得名 ( 又称 哈库麦 ) ; 鄂温克族称 努克该勒 ; 鄂伦春族称
例 3 鄂伦春民歌赞达仁 !站在高山顶上唱歌 ∀
朴的爱情歌曲也是这三个民族民歌咏唱的重要内
容。萨满宗教祭祀音乐的祈词内容也是对有灵万
物 # # # 诸如天地山河、风雨雷电、祖先诸神的赞美
与祈求, 反映出人的精神寄托与自然环境及其生
存状态之间的密切相关的直接联系。
3. 三个民族民间音乐歌词的语音韵律、修辞 和衬词使用的特点相似
同, 经历殊异, 民间传统音乐也 保留着各自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色。正如三个少数民族的民族性格、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没
有因为同他民族交流 而随之改变一样, 三个少数民族各自固有 的音乐思 维方式也在 他们所喜 爱的民歌中 得以充 分的保
留和体现。
关键词: 达斡尔族; 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 民间音乐; 共性特征; 个性特征
神和情感的直接表达, 唱歌是人民精神生活中不 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民歌所反映的内容涉
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音乐内容上划分,
三个民族的民歌有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 生活歌、历史叙事歌、儿歌、思乡歌等。歌者往往
例 2 鄂温克民歌 扎恩达拉嘎 !骏马 ∀
触景生情, 信手拈来, 比喻真切, 极其贴切地表达
收稿日期: 2007- 04 - 20 作者简介: 晨炜 ( 1952 - ), 女, 达斡尔族, 内蒙古莫力达瓦旗人,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教授。
51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ART COLLEGE OF INNER MONGOL IA UNIVERSITY
之为 吕日格仁 。萨满祭祀曲达斡尔族称 雅德
分类号: J64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9838( 2007) 02- 0051- 08
黑龙江中上游流域, 既是北方游牧狩猎民族 原始萨满文化的发祥地, 又是达斡尔、鄂温克、鄂 伦春三个古老民族的发祥地。目前, 聚居在我国 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和黑龙江齐齐哈尔附近的这 三个少数民族, 都有着发祥于黑龙江的民间传说。 据历史记载, 石勒喀河、精奇里江、外兴安岭、黑龙 江是三个少数民族亘古以来共同生活的地方。我 国史书中的 东胡 室韦 等和清政府所设的 索 伦部 布特 哈部 均包 括这 三个民 族。明 末清 初, 由于被老沙皇侵略所迫, 才逐步辗转南迁过了 黑龙江沿岸、大小兴安岭、嫰江流域和呼伦贝尔草 原。如今这三个世代相随的兄弟民族, 在这片聚 居的土地上已经生生相息近四百年的历史。三个 少数民族在历史上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 生活地 域毗邻交错, 有着共同的原始萨满教信仰和萨满 文化的渊源背景, 也有着反映他们民族历史生活 的同样较为古老的民间音乐及其传统民歌的体裁 和形式。历史上, 尽管 把河湾 的水 搅动 起来 了 起 兴, 作为
想起父母双亲哟, 儿女的心怎能平静 的起兴和 比喻; 又如达斡尔族的歌舞曲 !看 ∀中 打开房门
与 彩云飘起来 推开窗户 与 亮星升起来 作
对比 [ 1] , ( 15) 通过头韵的巧 妙比兴, 使民歌具有了 独特的神韵。
在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民歌中, 衬词的使
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民族 民间音乐的异同及其成因
2007年 ( 第四卷 )第二期 (总第十二期 )
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民族 民间音乐的异同及其成因
晨炜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内 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摘 要: 达斡尔、鄂 温克、鄂伦春三个民族尽管在宗教、习俗、文化、艺术等 方面存在着 诸多共同 特性, 但是民族不
( 1)旋律进行的 发展手法相近 ( 见山 歌组曲
根调 , 或称 雅德根伊若 ; 鄂温克族也称为 萨 例 )
满尼伊若勒 ; 鄂伦春族称 萨满调 。 2. 三个民族民间音 乐咏唱的内容与其自然
例 1 达斡尔族民歌 扎恩达勒 !弯弯的树 ∀
环境、劳动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民歌是民族历史生活的直接记录, 是民族精
用也有 相近 之处, 常 见的典 型衬 词有: 讷 耶尼
耶 那依耶 纳耶希纳耶 介本介会 等。衬词
虽不像唱词那样直接反映歌曲的内容, 但对三个
民族民歌的传统艺术特点的形成和生活气息的烘
托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修饰作用。 4. 三个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特征相近
( 2)节奏鲜明、节拍规整的歌舞曲
52
从音乐功能上看, 三个民族歌舞类歌曲都是 边舞边唱, 载歌载舞, 是逢年过节、晚间举行庆典 活动时歌舞形式。其主要特点是节奏感鲜明, 多 为二拍子和三拍子, 节奏欢快, 宜于舞蹈, 参加者 多为妇女, 内容也多与妇女生活有关; 三个民族的 舞蹈动作、形式十分相近, 常以抒情性的对歌对舞 开始, 中间更换数首舞词, 结束前都以衬词呼声伴 舞, 由逐渐激越奔放的舞蹈将歌舞推向高潮, 与抒 情性的轻歌曼舞形成对照 ( 见歌舞类曲例 ) 。
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个民族的语音的元 音特点表现在韵语大都押头韵, 头韵是比兴的重 要纽带。如: 鄂温克民歌 !思念父母 ∀中, 用 花翅 膀的水鸟哟, 把湖沼的水搅动起来了 和 灰翅膀
从山歌曲例中我们可以看出, 三个民族的山 歌有着基本共同的旋律发展手法, 其乐曲的典型 结构, 是由纯五度关系的前后两个乐句组成的单 乐段, 即后乐句是前乐句下属关系的模仿。
出种种思想感情。通常是男子在狩猎、放牧、田间
劳作或伐木、砍柴、赶车骑马以及妇女在野外采菜
时吟唱, 兴起而歌, 兴尽而止。如达斡尔族的 !回
娘家 ∀!何时能相逢 ∀ !我的黄骠马 ∀等; 鄂温克族
的 !赞马歌 ∀ !金色的雅 鲁河 ∀ !为什 么把我嫁给
他 ∀等; 鄂伦春族如 !森林里的祖先 ∀ !我要唱有情 意的人 ∀!鹿之歌 ∀等。与生产劳动密切相关的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