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图常见问题分析
气相色谱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气相色谱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01气相色谱系统的基本组成是什么?气相色谱系统的基本组成有:1.气源:常用的有N2、H2、Air、Ar、He等高压气体钢瓶,也可采用氢气发生器、氮气发生器、无油空气泵;2.气路控制系统:由开关阀、稳定阀、针形(调节)阀、切换阀和气阻、压力表、流量计等组成;3.进样系统:即汽化室,可以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装置不同的进样器内衬。
对于气体样品,最好采用六通阀定体积进样,可获好的重复性,对液体样品,一般采用微量注射器进样,对固体样品,多用裂解器或脉冲炉配合;4.色谱分离系统:色谱柱是解决样品组份分离的关键,有填充柱和毛细柱二大类,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来具体配置;5.检测器:是将样品中的化学组份转化为电讯号,灵敏度和稳定性是关系到整个仪器性能的心脏部件,常用有TCD、FID、ECD、FPD、NPD;6.色谱工作站7.温度控制器:有恒温控制和程序升温控制二种方式;8.检测器电路:每种类型检测器都必须配置一个控制和测量的电路,从而实现非电量转换。
例如,配合高灵敏度TCD,就要配置一个热导池恒流电源,对FID就需配置一个微电流发大器。
02气体为什么要净化?气体纯度要影响灵敏度、稳定性。
净化工作主要是脱除水份、氧(TCD、ECD)和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将影响基线稳定性。
对于高纯气体分析,要求载气纯度要比被测气体纯度高一个数量级才能正常工作,否则要出倒峰,例如分析高纯Ar(O2≤2PPm,N2≤5PPm),就要求高纯Ar载气中O2、N2都要小于1 PPm才行。
应用ECD时,载气中内的H2O和O2将严重影响灵敏度。
03对进样的五点基本要求是什么?为保证定性定量精度,进样的基本要求是:1.快速:是指取样要快,取样后送进仪器要快,样品应进入汽化室中载气流速的区域;2.重复:是指取样要重复、送入仪器的操作也要重复,对气体样品,要控制住气体样品的流量和压力恒定,以便保证进样和进被测气体的进样量一致性;3.进样器温度要正确设置:对液体样品,进样汽化温度要设置正确,要高于试样的平均沸点,温度太低会造成高沸点组份汽化不完全,温度太高,可能会引起某些组份的分解;4.进样死体积要尽量小:指汽化室到色谱柱的连接气路体积要尽可能小,气体进样阀到色谱柱的连接管尽量短,从而减少死体积对峰变宽的影响;5.对不同柱型要配置不同的进样器结构,以便获得理想的柱效和好的峰形。
气相色谱常见问题分析

气相色谱常见问题分析1何谓气相色谱?它分几类?凡是以气相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技术,通称为气相色谱。
一般可按以下几方面分类:1、按固定相聚集态分类:(1)气固色谱: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2)气液色谱:固定相是涂在担体表面的液体。
2、按过程物理化学原理分类:(1)吸附色谱:利用固体吸附表面对不同组分物理吸附性能的差异达到分离的色谱。
(2)分配色谱:利用不同的组分在两相中有不同的分配系数以达到分离的色谱。
(3)其它:利用离子交换原理的离子交换色谱:利用胶体的电动效应建立的电色谱;利用温度变化发展而来的热色谱等等。
3、按固定相类型分类:(1)柱色谱:固定相装于色谱柱内,填充柱、空心柱、毛细管柱均属此类。
(2)纸色谱:以滤纸为载体,(3)薄膜色谱:固定相为粉末压成的薄漠。
4、按动力学过程原理分类:可分为冲洗法,取代法及迎头法三种。
2气相色谱的分离原理是什么?气相色谱是一种物理的分离方法。
利用被测物质各组分在不同两相间分配系数(溶解度)的微小差异,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使原来只有微小的性质差异产生很大的效果,而使不同组分得到分离。
3气相色谱法的一些常用术语及基本概念解释?1、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一个体系中的某一均匀部分称为相;在色谱分离过程中,固定不动的一相称为固定相;通过或沿着固定相移动的流体称为流动相。
2、色谱峰:物质通过色谱柱进到鉴定器后,记录器上出现的一个个曲线称为色谱峰。
3、基线:在色谱操作条件下,没有被测组分通过鉴定器时,记录器所记录的检测器噪声随时间变化图线称为基线。
4、峰高与半峰宽:由色谱峰的浓度极大点向时间座标引垂线与基线相交点间的高度称为峰高,一般以h表示。
色谱峰高一半处的宽为半峰宽,一般以x1/2表示。
5、峰面积:流出曲线(色谱峰)与基线构成之面积称峰面积,用A表示。
6、死时间、保留时间:从进样到惰性气体峰出现极大值的时间称为死时间,以td表示。
从进样到出现色谱峰最高值所需的时间称保留时间,以tr表示。
色谱常见问题解答

色谱常见问题解答问题1:为什么有些峰出现拖尾答:①这可能是由于进样口或色谱柱不干净,或色谱柱切割不正确.冷却进样口,关闭气流并更换或清洁进样口部件,包括进样口衬管和金密封垫.取出色谱柱.切掉一段色谱柱以清除不挥发性残留物,隔垫碎屑和密封圈碎片.这段色谱柱的长度可以是 1 英寸到 1 米,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更长.使用正确的切割工具来切割色谱柱.如果切割不好,则可能导致样品吸收.使用黄铜刷子或氧化铝粉末等软质研磨剂擦洗进样口钢质内壁.在重新安装其他部件前,要确保已将进样口清洗干净.对于5890,卸下分流出口管路并用溶剂清洗是比较好的方式.②在不分流方式下进行分析时,不分流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拖尾.通常时间应在0.5 至 1 分钟范围内.③未吹扫(死)体积也可能导致拖尾.确保在进样器和检测器中色谱柱安装正确.④如果考虑色谱柱部分流失,则可以使用色谱柱前的保留间隙(制备色谱柱).如果没有降低色谱柱效率,则可以将其切割掉或更换掉,并可延长色谱柱的寿命.但要注意保留间隙和分析色谱柱的连接可能引起泄漏和样品吸收.问题2:如何改善峰形(前伸峰,拖尾峰)答:前伸峰是由于色谱柱过载.当一种或多种化合物的进样量超过色谱柱固定相容量时,可能发生这种情况.液相膜越薄,色谱柱中保留的每种化合物就越少. 这涉及到进样体积和进样中每个峰的化合物浓度.通过减少进样量,分流样品或进样浓度较低的样品,可减小进样体积.问题3:什么原因导致峰比原来大,而且出现的早答:过快,过大的峰通常是由于从分流口和隔垫吹扫口排出的载气减少,而更多的进入色谱柱;因此增加柱头压力,可降低分流比.检查分流出品的气体流量,如需调整分流比则对调整此流量.如果问题依然存在,可卸下并清洁分流口.这个问题也可能由于柱头压调节阀有问题而引起.问题4:何时需更换隔垫或衬管答:通常比较好的隔垫至少能保证100 次进样不发生问题. 当色谱特征说明衬管有问题时,需要更换衬管.影响隔垫寿命的因素有注射器尺寸,进样口温度和压力,当然受压力影响的程度比较小.影响衬管寿命的因素通常是样品的清洁度.应该根据仪器维护历史记录来选择色谱需要的特定程序.问题5:随着进样室温度升高,对分析物分解有影响吗答:如果化合物热稳定性差,分析物分解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这在制药工业中比较常见.如果药物或中间体热分解温度低于进样口温度,则分析结果中将出现特殊的峰或与目标分析物发生反应.问题6:排除色谱柱流失问题的最佳方法是什么答:诊断色谱柱是否存在流失问题的最佳方法是第一次在方法条件下安装色谱柱时,做一次空白色谱图,然后将最近的运行和空白运行色谱图对比.如果在空白运行中产生了很多峰,则色谱柱性能改变,这可能是由于载气中含有氧气,也可能是由于样品残留.如果有GC-MS,则低极性色谱柱的典型流失离子(例如DB/HP-1 或5)质/荷比m/z 将为207,73,281,355 等,大多数为环硅氧烷.问题7:如何得知分流/不分流进样口的进样体积不超过进样口衬管反应室的容积答:如果不是多次重复进样引起精度问题,则不会经常发生这个问题.精度问题经常是由于不合适的进样体积引起.因为分流进样的进样口流速比较高,样品进出进样口比不分流快得多.同样地,由于溶剂没有时间扩散到衬管外,因此分流模式进样体积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实际上,1 微升是比较合适的,由于降低分流比对增大峰面积比增加进样量更有效.然而,不分流进样要求要严格的多,建议使用蒸汽体积计算器估算最终的扩散体积.问题8:排除色谱柱流失问题的最佳方法是什么答:诊断色谱柱是否存在流失问题的最佳方法是第一次在方法条件下安装色谱柱时,做一次空白色谱图,然后将最近的运行和空白运行色谱图对比.如果在空白运行中产生了很多峰,则色谱柱性能改变,这可能是由于载气中含有氧气,也可能是由于样品残留.如果有GC-MS,则低极性色谱柱的典型流失离子(例如DB/HP-1 或5)质/荷比m/z 将为207,73,281,355 等,大多数为环硅氧烷.问题9:色谱分析运行时,标样和样品的峰均随时间加宽,这正常吗答:如果保留时间没有很大区别,只是加宽的峰拖尾,可能表明有活化点.如果加宽的峰是对称的,可能是由于正常的色谱柱"损耗和流失".如果峰前伸,说明色谱柱过载.问题10:为什么在空白运行中出现了我的样品组分峰答:有可能是由于样品制备或系统清洁问题.尝试在样品和空白样品制备中使用新溶剂,并在样品清洗瓶中装上新溶剂.尝试使用新的注射器和隔垫.取出并清洗分流出口管路.在未进样情况下运行以观察仅加热色谱柱有无峰出现.问题11:什么原因导致基线不稳和干扰答:1. 进样针受污染.清洗进样针;做一浓缩试验,载气线路可能也要清洗.2. 色谱柱受污染.烘焙色谱柱,限定时间1-2h.3. 检测器不平衡.检测器一般需要24h才能得到平衡.4. 在程序升温的时候改变载气流速(在很多情况下为正常现象).问题12:什么原因导致过多的基线噪音答:1. 进样针受污染.清洗进样针;做一浓缩试验,载气线路可能也要清洗.2. 色谱柱受污染.烘焙色谱柱,限定时间1-2h.3. 检测器不平衡.清洗检测器,通常噪音不是突然增大而是逐渐产生.4. 污染或载气质量降低.使用高质量的载气或检查气体是否泄露.一般在换载气钢瓶的时候会突然发生.5. 柱子安装太过.可重新安装.6. 载气流速不合适.重新设定流速.7. 与MS,ECD,TCD联用时发生漏洞,查找并消除漏洞即可.8. 检测器的灯或电子倍增管老化.问题13:什么原因导致峰形改变答:1.检测器响应改变.检查气体流速,温度和设置.2.样品的浓度改变.检查并检验样品的浓度,样品的蒸发或成分的改变都可能引起.3. 色谱柱受污染.问题14:如果分离度下降,如何处理1.柱温不同.检查柱温.2.不同的色谱柱的维数和相位.核实色谱柱的特性.3.改变载气流速.4.色谱柱受污染,应用溶媒清洗柱子.5.进样器的改变.检查进样器的设置.6.样品的浓度或溶解能力的改变.试用一个不同的浓度.问题15:如果出现分裂峰,如何处理1.试着改变一下进样方法.2.改变溶媒,使其成为单一的溶媒.3.重新安装色谱柱.4.减小进样温度.问题16:如果怀疑进样器或载气被污染了,应采用何种检测1. GC在40-50℃保持8小时或8小时以上.2. 运行一个空白分析(开启GC,但不进样).3. 收集空白分析的色谱图.4. 第一个空白分析完成以后立即开始第二次,二者间隔时间不要超过5min.5. 收集第二次空白分析的色谱图,并与第一次的图谱进行比较.6. 假如在第一次时,峰图包含了大量的色谱峰,而且基线不稳定,那就暗示了毛细管柱被污染了(进样器或载气被污染).7. 假如两次色谱峰图都包含少数的峰或基线的微小漂移,那就可以假定进样器或载气是比较干净的.假如8. 假如两次色谱峰图都包含重大数量的噪音和(或)基线漂移,那通常也就表明了进样器或载气被污染了.问题17:保护柱应为多长比较有代表性的保护柱柱长为0.5-10m.虽然没有确定的长度适合所有的样品,但是以下一些建议也可以参考.假如样品相对来说比较纯净,溶质为极性,保护柱应该在0.5-1.0m之间;若样品相对来说不纯净,保护柱应该适当长些.5-10m长的主要是为了维护单一系统.长保护柱允许使用者减去大约1m而代替整个保护柱安装.问题18.用HPLC进行分析时保留时间有时发生漂移,有时发生快速变化,原因何在?如何解决?关于漂移问题:①温度控制不好,解决方法是采用恒温装置,保持柱温恒定②流动相发生变化,解决办法是防止流动相发生蒸发、反应等③柱子未平衡好,需对柱子进行更长时间的平衡关于快速变化问题①流速发生变化,解决办法是重新设定流速,使之保持稳定②泵中有气泡,可通过排气等操作将气泡赶出。
气相色谱分析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气相色谱分析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基线噪音过大 (FID 小于0.02MV )可能的原因可能的原因 解决方案解决方案 注释注释进样器被污染 清洗进样器 尝度进行浓缩测试:气路也可能需要清洗清洗色谱柱被污染老化色谱柱 将烘烤时间限制在1-2小时小时 用溶剂清洗色谱柱用溶剂清洗色谱柱仅用于键合交联固定相仅用于键合交联固定相检查进样口是否污染检查进样口是否污染检测器被污染 清洗检测器通常噪音随时间增大,而不是突然增大载气不纯或快用完使用高纯度气体;也要检查捕集阱是否过期或漏气通常是在更换气瓶之后问题出现通常是在更换气瓶之后问题出现 色谱柱插入检测器过长 重新安装色谱柱 参考GC 手册,确定适当的插入距离手册,确定适当的插入距离 进入检测器的气体流速不正确不正确按照建议的值调节流速按照建议的值调节流速 参考GC 手册,确定适当的流速手册,确定适当的流速 使用MS MS,,ECD 或TCD 时有泄漏有泄漏 检查并排除泄漏检查并排除泄漏 通常位于柱接头或进样器处通常位于柱接头或进样器处 电源压力不稳 要用稳压电源隔垫或者衬管漏气更换隔垫和衬管在高温分析时要使用合适的隔垫在高温分析时要使用合适的隔垫2. 基线不稳定或干扰可能的原因可能的原因 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注释注释进样器被污染 清洗进样器 尝试进行浓缩测试,气路也可能要清洗尝试进行浓缩测试,气路也可能要清洗 检测器不平衡检测器不平衡 使检测器稳定使检测器稳定 某些检测器可能需要24小时才能稳定小时才能稳定 色谱柱没有老化好 充分老化色谱柱 对痕量分析要更严格一些对痕量分析要更严格一些 在程序升温过程中载气流速改变流速改变 在很多情况下是正常的 MS MS,,TCD 和ECD 响应随流速变化响应随流速变化 色谱柱被污染修整色谱柱修整色谱柱 将色谱柱前端切去1/21/2——1米 用溶剂清洗色谱柱用溶剂清洗色谱柱仅用于键合交联色谱柱仅用于键合交联色谱柱 检查进样口污染检查进样口污染 色谱柱活性色谱柱活性 不可逆,更换色谱柱不可逆,更换色谱柱 仅影响活性化合物仅影响活性化合物溶剂相极性不匹配溶剂相极性不匹配改变样品溶剂改变样品溶剂 较旱流出的峰或靠近溶剂前沿的峰更容易出现拖尾易出现拖尾 使用保留间隙使用保留间隙3-5米保留间隙足够米保留间隙足够 不分流进样或柱上进样的溶剂效应显著的溶剂效应显著降低初始色谱柱温度降低初始色谱柱温度 保留值增加,峰拖尾会减弱保留值增加,峰拖尾会减弱分流比过低 增加分流比 分流放空的流速比应为20ml/min 或更高或更高 色谱柱安装差色谱柱安装差 重新安装色谱柱重新安装色谱柱 较早流出的峰更容易拖尾较早流出的峰更容易拖尾 某些活性化合物总是有拖尾拖尾无对胺类和羧酸最为常见对胺类和羧酸最为常见3. 分裂峰可能的原因可能的原因 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注释注释进样技术改变进样技术,快进快出通常与不正确的推进推杆有关,或进样针中有样品。
【气相色谱分析】气相色谱分析四个常见问题

【气相色谱分析】气相色谱分析四个常见问题1.气相色谱分析测试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气相色谱分析测试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一、标定时有峰丢失可能的原因及应接受的排出方法1.注射器有毛病,用新注射器验证。
2.未接入检测器,或检测器不起作用,检查设定值3.进样温度太低,检查温度,并依据需要调整4.柱箱温度太低,检查温度,并依据需要调整5.无载气流,检查压力调整器,并检查泄漏,验证柱进品流速6.柱断裂,假如柱断裂是在柱进口端或检测器末端,是可以补救的,切去柱断裂部分,重新安装二、前沿峰1.柱超载,削减进样量2.两个化合物共洗脱,提高灵敏度和削减进样量,使温度降低10~20度,以使峰分开3.样品冷凝,检查进样口和柱温,如有必要可升温4.样品分解,接受失活化进样器衬管或调低进样器温度三、拖尾峰1.进样器衬套或柱吸附活性样品:更换衬套。
如不能解决问题,就将柱进气端去掉1~2圈,再重新安装2.柱或进样器温度太低:升温(不要超过柱最高温度)。
进样器温度应比样品最高沸点高25度3.两个化合物共洗脱:提高灵敏度,削减进样量,使温度降低10~20度,以使峰分开4.柱损坏:更换柱5.柱污染:从柱进口端去掉1~2圈,再重新安装毛细管分析常见问题的解决四、只有溶剂峰1.注射器有毛病:用新注射器验证。
2.不正确的载气流速(太低):检查流速,如有必要,调整之3.样品太稀:注入已知样品以得出良好结果。
假如结果很好,就提高灵敏度或加大注入量。
4.柱箱温度过高:检查温度,并依据需要调整5.柱不能从溶剂峰中解析出组分:将柱更换成较厚涂层或不同极性6.载气泄漏:检查泄漏处(用肥皂水)7.样品被柱或进样器衬套吸附:更换衬套。
如不能解决问题,就从柱进口端去掉1~2圈,并重新安装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分析测试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_气相色谱仪2.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在实际工作中,当我们拿到一个样品,我们该怎样如何定性和定量,建立一套完整的分析方法是关键,下面介绍一些常规的步骤:1、样品的来源和预处理方法GC能直接分析的样品必需是气体或液体,固体样品在分析前应当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而且还要保证样品中不含GC不能分析的组分(如无机盐),可能会损坏色谱柱的组分。
液相色谱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HPLC如何得到好的结果 …
• 流动相
• 缓冲液 / 溶剂选择, 梯度优化, 流速选择 • 脱气,流速稳定, 流动相制备
•柱
• 高柱效, 二级作用力, lot variation, 温度控制
• 检测
• 灵敏度, 选择性, 温度波动影响
• 样品
• 提取方法选择, 样品溶剂选择, 氧气影响
• 仪器
吸滤头
20
液相色谱容易出问题的部件
吸滤头 材料:不锈钢烧结,孔径10um 故障:堵塞 表现:管路中不断有气泡生成 措施:用5%~20%的稀硝酸,超声波清洗,
再用蒸馏水清洗 注意点:吸滤头拆下时不必将塑料管剪断
21
液相色谱容易出问题的部件
LC-10ATvp泵:串联 式往复泵
LC-10ADvp泵:并联式 往复泵
泵漏液 1、单向阀松动 2、泵密封损坏 3、放空阀损坏 4、接头松动(不要拧的太紧)
6
液相色谱常见问题及其对策-漏液
进样阀漏液 可能原因 1、转子密封损坏 2、定量环堵塞 3、进样口密封松动 4、进样针尺寸不合适 5、废液管产生虹吸 6、废液管堵塞
7
液相色谱常见问题及其对策-漏液
检测器漏液 可能原因 1、流通池垫片损坏 2、流通池透镜破碎 3、手紧接头处漏液 4、废液管堵塞 5、流通池堵塞
29
液相色谱容易出问题的部件 柱子
故障:系统高压、峰型变差(拖尾峰、前沿峰、分叉 峰),保留时间的改变
解决措施:清洗
正相柱,正庚烷、氯仿、乙酸乙酯、丙酮、乙醇 反相柱,甲醇、乙腈、氯仿、异丙醇、0.05M稀硫酸
30
液相色谱容易出问题的部件
峰产生有肩或分叉的原因
1. 柱子劣化 (进口处产生不均匀的空隙)
液相色谱分析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六通阀的示意图
色谱柱系统的故障
柱温箱的温度控制失灵 系统和保留时间压力改变, 色谱柱堵塞 系统压力升高 色谱柱柱效下降或色谱柱损坏 样品出峰时间改变,峰形变坏,分离效果 变差
检测器
检测器的类型 紫外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荧光检测器 示差折光检测器 电化学检测器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紫外/可见光检测器的光路系统, 氘灯提供190nm~600nm 紫外/可见光检测器的光路系统,由氘灯提供190nm~600nm 宽带光谱,光线径直射到全息凹面光栅上 宽带光谱,光线径直射到全息凹面光栅上,衍射的单色光射到 半透射反光镜,被分成两束光线,一束经流通池后照射到测量 半透射反光镜,被分成两束光线,一束经流通池后照射到测量 光电池上,另一束经参比池照射到参比光电池上, 光电池上,另一束经参比池照射到参比光电池上,光电池把光 能量转换成微小电流信号, 能量转换成微小电流信号,光栅由一台微机控制的步进电机精 确地驱动以改变波长。 确地驱动以改变波长。如图所示:
泵头有气泡 排气 进口阀或出口阀失灵 超声清洗或更换 系统泄露 用了错误的流动相或流动相比例不对 用了错误的色谱柱 色谱柱或保护柱或混合过滤器有堵塞的现象 色谱柱的柱温不对 压力模块出现故障,通常是压力传感器或仪器主板的问题
基线问题 (一)基线的漂移
光源的未完全稳定,解决方法:延长仪器预热时间, 流动相的比例在变化,和色谱柱之间未达到化学平衡,延 长平衡时间 环境温度在变化 保持恒温 色谱柱或流通池被污染
基线问题 (二)基线的噪声
电信号噪音 特征: ①很均匀密集的毛刺,光源能量过低或者光路污染,更换光 源或清洗光路,仪器接地不良 ②突然出现的无规则的脉冲式尖锐信号,且与流动相流速无 关,仪器的电路板的问题,检查仪器接地情况或者报修
气相色谱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气相色谱常见问题及解决1:基线不稳的可能因素1。
进样针受污染。
清洗进样针;做一浓缩试验,载气线路可能也要清洗.2. 色谱柱受污染。
烘焙色谱柱,限定时间1—2h。
3. 检测器不平衡。
检测器一般需要24h才能得到平衡.4. 在程序升温的时候改变载气流速2。
1:基线噪音1。
进样针受污染。
清洗进样针;做一浓缩试验,载气线路可能也要清洗。
2。
色谱柱受污染。
烘焙色谱柱,限定时间1—2h。
3. 检测器不平衡。
清洗检测器,通常噪音不是突然增大而是逐渐产生.4。
污染或载气质量降低。
使用高质量的载气或检查气体是否泄露。
一般在换载气钢瓶的时候会突然发生。
5。
柱子安装太过。
可重新安装。
6。
载气流速不合适。
重新设定流速。
7. 与MS、ECD、TCD联用时发生漏洞,查找并消除漏洞即可。
8. 检测器的灯或电子倍增管老化.2。
2:基线噪声波动大1。
电器方面的原因首先将检测器信号线断开,在采集状态下观察基线运行情况,如果基线波动很大则可判断该故障是电器方面的原因,此时,需要进一步检查仪器接地是否良好(接地电阻应小于5 Ω)、线路板及各插件是否松动等。
2。
测量系统污染断开信号线后,在采集状态下检查基线运行的情况,如果基线运行正常则证明测量系统污染.需要检查色谱柱是否失效(需活化处理)、柱进口是否污染(更换玻璃丝、玻璃衬管等)、检测器污染,主要是离子头的污染,因为此处高温会有杂质碳结,需要小心拆下检测器用中性溶剂清洗。
3:分离度下降1。
柱温不同。
检查柱温。
2。
不同的色谱柱的维数和相位。
核实色谱柱的特性。
3。
改变载气流速.4。
色谱柱受污染,应用溶媒清洗柱子。
5。
进样器的改变.检查进样器的设置.6。
样品的浓度或溶解能力的改变。
试用一个不同的浓度。
4:峰形改变答:1.检测器响应改变。
检查气体流速、温度和设置。
2.样品的浓度改变。
检查并检验样品的浓度,样品的蒸发或成分的改变都可能引起。
3。
色谱柱受污染。
5:进样器或载气被污染1。
GC在40—50℃保持8小时或8小时以上.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相色谱常见问题分析
解决色谱问题的策略
规则一规则一∶∶确认问题至少发生两次以上确认问题至少发生两次以上。
如果问题不重复出现如果问题不重复出现,,很
难证实其确实是问题
规则二规则二∶∶从最简单的因素入手
规则三规则三∶∶一次只变化一个因素一次只变化一个因素,,以使你能够确认所变因素与问题
之间的关联
规则四规则四∶∶恢复原状恢复原状。
如果使用更换组件方法来查找问题之所在如果使用更换组件方法来查找问题之所在,,完
毕后应将原有完好组件安装回原处毕后应将原有完好组件安装回原处。
规则五规则五∶∶养成记录的好习惯养成记录的好习惯。
一个完整的好记录是成功地进行故
障排除的关键
HPLC系统压力问题–压力高
–压力低或没有压力–压力不稳
流路基线噪音问题–基线不稳定
–长、短程振荡
–基线漂移
–噪音脉冲尖刺
什么是反压(Back Pressure)
–流动相流经管路及色谱柱时会有阻力,即所谓的反压, 又称系统压力–Waters习惯用的压力单位是Psi(磅/平方英吋)
–其它单位有:Bar,Mpa(1Bar=0.1Mpa=14.5Psi)
影响系统反压的主要因素:
–流动相的溶剂组成
–温度
–流速
流动相的粘度是产生反压的主要原因,粘度越大,反压越高 流速对反压的影响是线性关系,流速越大,反压越高
温度对反压的影响是反比关系,温度升高,反压降低
反压与色谱柱长度成正比
反压与填料颗粒度的平方成反比
–3.5µm填料比5µm填料反压高
反压与管路直径的四次方成反比(1/D4)
反压与管路的长度成正比
问题:系统压力高
可能的原因:
—温度太低
—流速太高
—流动相粘度大
管路堵塞
—管路堵塞
—仪器或色谱柱堵塞
—压力传感器问题
问题:压力低或没有压力
可能原因:
—温度太高;流速太低
—泵关闭或保险丝断了
—泵未输送流动相
系统内有渗漏处
—系统内有渗漏处
—所用溶剂不正确
—自动进样器在Purge时卡住
问题:压力不稳
可能原因:
—压力传感器问题
—泵排气不充分
—泵失效
流动相未正确脱气
—流动相未正确脱气
—所用溶剂不混溶或易挥发
基线不稳定
o检测池中有大的气泡
o流路中有小气泡流过
o系统未稳定或未达到化学平衡
o流动相被污染
检测器流动池漏
o
o色谱柱污染
无规律基线噪音
有规律的基线噪音
基线漂移
o系统不稳或未化学平衡
o温度波动
o流动相未正确脱气
o流动相被污染;流动相中有稳定剂或稳定剂变化检测器流动池漏
o;系统中有渗漏
o色谱柱污染;固定相渗漏
o选用不正确的检测波长(相对于溶剂)
o有迟流出的组分
色谱图常见问题主要有三类:
–色谱峰峰形异常问题
o例如负峰,宽峰,肩峰,双峰,峰形不对称等–色谱图中多峰少峰问题
o色谱图未出峰,出峰比预想的多等
–色谱峰保留时间问题
o保留时间不稳定等
色谱柱毁坏
溶解样品的溶剂不当 第二种相互作用
色谱柱过载
–质量过载
–体积过载
其它柱外效应
–管路连接
–采样速率
–时间常数
填料平齐
填装良好的色谱柱
表明:系统
色谱柱、、连接状况皆良好系统、、色谱柱
填装良好的色谱柱
填料塌陷
所有的峰都变形!
可能的原因:–振动使柱床破坏
–高pH 流动相使填料颗粒溶解
Voids -high back pressure, distorted and/or double peaks
当上样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发生–注意峰起点提前进样6.25 µg
分析规模上样量(6µg)获得良好的色谱峰形Absorbance 2Minutes 46
Absorbance 进样25 mg
制备规模上样量(25 mg)产生质量过载的色谱峰形注意注意::分析与制备之色谱峰的落点位于相同保留时间24Minutes 6
注意注意::
色谱峰起点相同
进样体积对色谱峰形的影响
500 µL 300 µL
100 µL
10 µL
.009"
连接管线内径对系统谱带展宽的影响 过长的管线亦会造成较大的谱带展宽.020".040"样品谱带在管线内发生了扩散
色谱峰峰形异常问题:
–峰比预想的要小
o 样品粘度过大
o 进样器有问题或进样体积有误
o 检测器设置不正确检测器设置不正确,,定量环定量环((Loop)Loop)体积不正确体积不正确检测器输出未置零
o o 用了不正确的检测器输出信号
o 检测池被污染
o 检测器的灯可能有问题
色谱图中未出峰
o进样问题:未进样或样品分解
o流动相问题:泵未输液或流动相不正确
不正确,,或检测器有问题o检测器设置不正确
色谱图中出峰比预想的少
o样品分解
o色谱柱柱效丧失
o用错流动相
o梯度洗脱时平衡不足
色谱图中出峰比预想的多(鬼峰鬼峰))
o 样品分解或制样时导入了杂质
o 流动相被污染流动相被污染,,或用错流动相
o 流动相中含有稳定剂或稳定剂发生变化o 前次进样的后流出物(某些某些Rt Rt Rt值特值特大的组分)进样器被污染,o 进样器被污染,洗针系统出问题或注射器脏o 未充分平衡进样器Loop 管
o 保护柱脏,色谱柱被污染色谱柱被污染,,分辨率下降
等度色谱:额外的色谱峰-尖锐-污染物
样品瓶,,瓶垫等
样品,,样品瓶
污染物来源::样品
•污染物来源
等度色谱-宽峰--来自以前的进样
保留时间飘忽不定(各次运行之间)
o 系统不稳定或未达化学平衡o 泵压力不稳泵压力不稳((泵头里有气泡泵头里有气泡))o 进样体积过大或样品浓度过大o 温度波动
流动相混合不均匀
o o 色谱柱被污染
保留时间增加或减少(各次运行之间) o系统不稳定或化学平衡不足
o泵流速变化
o温度变化
色谱柱污染,,柱效下降
o色谱柱污染
流动相被污染
o
o溶剂入口过滤器堵或管路堵塞
o系统渗漏
保留时间改变到一个新的恒定值
o 流动相不正确或其组成不正确
o 泵流速变化
o 实际输液的流速不正确实际输液的流速不正确((泵失灵或故障泵失灵或故障))
o 环境温度变化环境温度变化;;柱温不正确
色谱柱尺寸或类型不正确
o o 色谱柱被污染
o 流动相含有稳定剂或稳定剂发生变化
o 输液系统的梯度滞后体积不正确
化学因素
中性物质::无影响
–中性物质
增加,,保留降低
酸性物质::pH增加
–酸性物质
增加,,保留增加
碱性物质::pH增加
–碱性物质
–0.1 pH的变化会导致高达10%的保留时间变化(pH在pKa +/-1之内保留时间变化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