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作文(一)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教案带教学反思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教案带教学反思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景物。

2.通过赏析经典美文与分析习作相结合,培养想象与联想能力。

3.学会在观察和欣赏过程中与别人交流,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课前准备1.如果让你在校园内,或在你家附近,观察一处景物,想想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什么新发现。

把这些观察角度和观察结果写下来。

字数不限。

2.找出你以前的写景作文,根据“多角度描写景物”的要求进行修改,尽量多增加一些描写角度,丰富文章的内容。

不少于500字。

3.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的笔下,都展现了秋天的画卷。

你的家乡的秋天有哪些特有的景象?是那饱满诱人的果实,还是金黄灿烂的田地?是天边的山岭,还是高远的蓝天?或许一片落叶让你感叹岁月的脚步声,一丝清凉让你发思古之幽情?细细观察,细细品味,从多个角度描写“家乡的秋天”。

不少于500字。

教学过程为了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写作时可以采用多种角度,比如:可俯视、仰视,也可近观、远望;可写静态,也可写动态;可从宏观着眼,也可从微观入笔;可写视觉形象,也可写听觉、嗅觉、触觉等形象;可以写现实景,也可写想象虚景。

通过多个角度描写景物,景物特点能展现得更加充分,鲜明,让读者如临其境,更真切地感受到景物的魅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多角度地描写景物。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景物,全面了解景物的主要特点。

2.增加一些描写的角度,力求具体生动。

3.写秋之景,立体地感受景物之美,并适当地写出自己的感受。

1.立足一点,多角度观察就是选一个合适的固定位置,变换各种视角,对景物进行观察,然后做细致描写。

例如《答谢中书书》,仰观“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观潮》,远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近看“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作文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作文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作文教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如何写消息。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消息的定义和结构。

消息就是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文体,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构五个部分。

在写消息时,标题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全文的眼睛,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我们可以采用主题式、主题加引题式、主题加副题式或完全式等形式来写标题。

同时,我们需要锤炼标题,压缩概括内容,删去可有可无的词和字,改变叙述方式,适当使用简称等方法来使标题更加简洁。

导语是消息的写作重心,是用来吸引读者阅读下文的头一句或第一段话。

导语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和提问式四种形式,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形式来提炼精彩的导语。

最后,我们需要养成阅读新闻的好惯,掌握写作消息的方法和技巧,学会用消息来报道周围所发生的事情。

参加班上或学校最近开展的某项活动,写一则消息。

2021年10月12日,本校八年级学生在校园内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环保行动”。

此次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活动中,学生们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和清理校园垃圾,同时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和讲解。

在活动中,学生们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据悉,此次活动是本校环保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学生们纷纷表示,将会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环保,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名师点评】这则消息简洁明了,结构清晰,符合消息写作的要求。

标题简明扼要,导语简单明了,主体展开详实,结尾简洁明了。

同时,在语言表达上,使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动词,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活动的情况,增强了消息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小时候我很调皮,经常惹母亲生气。

有一次,我不小心打翻了她的花瓶,她非常生气,但是当我哭着向她道歉时,她却温柔地抱住了我,告诉我不要害怕,她会一直爱我。

成长经历:母亲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她每天都会起早贪黑地工作,为了我们的生活她从来不抱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附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附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附教学反思)目录1.新闻两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路透社新闻 3.“飞天”凌空/夏浩然、樊云芳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蔡年迟、蒲海洋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口语交际:讲述5.藤野先生/鲁迅 6.回忆我的母亲/胡适 7.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8.美丽的颜色/艾芙·居里学写传记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9.三峡/郦道元10.短文两篇:与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1.与朱元思书/吴均12.唐诗五首: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春望/杜甫、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学习描写景物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13.背影/朱自清 14.昆明的雨/汪曾祺 15.那树/王鼎钧16.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严文井、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语言要连贯综合性学习--我们的网络时代17.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18.苏州园林/叶圣陶 19.梦回繁华/毛宁 20.蝉/法布尔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口语交际:复述与转述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2.愚公移山/《列子》 23.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春望/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表达要得体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工作计划经过一学年的适应,很多同学已经适应初中生活,且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较好,但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方法还有待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不高,学习自觉性不高,上课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有拖欠,课外阅读理解欠缺。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写作《表达要得体》优秀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写作《表达要得体》优秀教案

积极、认真搞好校园以及居住社区、公共场所的绿化、美化、净化、清除工作,控制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染。

八、做环保的小卫士。

我们不但要宣传环保,在以身作则、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监督,坚决制止破坏环境的坏人坏事。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发挥我们少先队员“小宣传员”“小监督员”的作用,广泛带动家庭、社会加入到我们的环保行动中。

【拓展提升】(D级)
四、学生思考
1、本文的交际对象是谁?言语有无掌握分寸?请举两例说明。

2、本文的用词用语是否适应学校场合?请举两例说明。

3、文章使用什么语体?用词是否准确?请举两例说明。

4、写倡议书的目的是什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回忆我的母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回忆我的母亲》这篇作文的内容和主题。

2. 学习运用描写、抒情和议论等修辞手法来写作。

3.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回忆我的母亲》这篇作文的教材和学生练习册。

2. 课堂展示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3. 学生的笔记本和作业本。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谈谈他们对母亲的记忆和感受,为今天的课题做一个铺垫。

2. 展示一些和母亲有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步骤二:导读课文1. 展示课文《回忆我的母亲》,概括主题和大意。

2. 逐段导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观点。

3.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描写、抒情和议论等修辞手法,并讨论这些手法的作用。

步骤三:理解课文1. 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并汇报给全班。

3. 提醒学生留意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

步骤四:写作训练1. 提问学生是否有类似的经历或回忆,鼓励他们用写作表达出来。

2.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引导他们选择一个特定的主题,用描写、抒情和议论等修辞手法来写作。

3. 分组互评作文,提供反馈和改进建议。

步骤五:课堂总结1. 回顾课文的主题和内容,总结学习的要点和收获。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回忆我的母亲》这篇作文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3. 鼓励学生用母亲的形象来写一篇作文,表达对母亲的感恩和思念之情。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对作文内容和语言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比赛,鼓励他们运用修辞手法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3. 邀请学生把自己的作文发表在班级或学校的刊物上,让更多人欣赏和借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课文《回忆我的母亲》的导读和理解,帮助学生了解作文的内容和主题,并通过写作训练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通过展示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并感受作文中的情感和思想。

在写作训练中,鼓励学生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八年级的上册语文教案篇一《三峡》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言文,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篇经典传世之作,不仅详细介绍了三峡的地貌特征,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特征并感受文章之美。

在教学时,我向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

2、反复朗诵中感悟三峡的优美风光,品味语言的精妙。

3、掌握学习方法,轻松背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贯穿始终,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多遍不同形式的读,如:默读、轻读、朗读等,在读中完成学习目标。

整个课堂都是学生在读,在说,在品,在记,老师只起着引导的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程度的发挥。

语文课“语文味”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

在学生对《三峡》一文精度细品的基础上,我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背诵的方法,分清层次,理解文章,掌握重点字词,众所周知,没有提问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课堂,而有章法的朗读,再配以美妙的音乐,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轻松地收获。

整个语文课堂变成了欣赏美、感悟美、收获美的场所。

本节课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相关的朗读技巧,提升了学生“读中品”、“读中悟”的能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二教学目标:一、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通过练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解题能力。

二、通过中考链接,深入体会大自然中的树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练习的过程及讲解练习的过程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也是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的一个途径,更是检测学生对于学习方法掌握程度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每一次的练习都会有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来学习、来训练。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通过课内的习题,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难点:对于各题目中的要求,正确理解文本的含义,特别是中考链接,要一边复习所学的方法,一边掌握新学的方法。

练习很好讲,但是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方法,那就不简单了,学生往往对于这道题会解了,也掌握了解题的方法,说起来是头头是道,但是同样的问题,却望而却步了,关键在于不会举一反三,每次的练习讲解并不能马上解决问题,但是会让学生离成功更进一步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教案详案《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教案详案《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目标:1.结合本单元课文,启发学生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道理;2.利用写作实践,引导学生学习把握事物特征的方法;3.联系相关要求,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多种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抓住事物特征、使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教学难点: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柏拉图对“人”下定义:“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动物。

”于是,他的一个学生把一只鸡拔光了毛,开玩笑说:“这就是柏拉图的‘人’!”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把人比作会思考的芦苇,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比喻。

人当然不仅仅是没有羽毛两脚直立的动物,他会思考,有自己的思想。

这就告诉我们说明要抓住特征。

(出示学习目标)我们一起读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温故而知新,启发学生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道理1.以法布尔《蝉》为例,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道理。

a.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特征。

要把一个或一类事物说清楚,首先要抓住其特征。

我们回顾一下法布尔的《蝉》,看看作者写的“蝉的卵”,分别抓住什么特征来写的。

请你来回答一下。

这部分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抓住什么写的?明确:从这部分可以看出作者写蝉的产卵,主要写抓住它无法抵御天敌的“本能”;而写存活下来的幼虫,则表现了他们自由活泼的生活状态;再写落地的幼虫则突出了他们克服重重危险的生存能力。

作者通过这些,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蝉的丰富多彩而又充满艰辛和危险的生活历程。

2..进行比较阅读,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道理。

b.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有关“小白兔”的三则材料,哪份材料突出小白兔的特征?请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好了,请你们小组来回答。

嗯!很好。

还有要补充的吗?也可以评价一下其他两则材料。

显然,材料一是泛泛的介绍,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只有共性,缺少了个性特征,看不出小白兔的特征;材料二的介绍能扣住小白兔的特征了,但是不够全面。

只有材料三将小白兔的特征说明得准确而全面。

二、实践出真知,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

同学们懂得了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道理,就得学习如何把握事物的特征。

第一单元新闻写作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新闻写作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新闻写作之消息写作一教材分析1.新闻写作是部编本教材八年级第一单元任务三,任务一是新闻阅读,任务二是新闻采访,任务三将任务一的“知”和任务二的“行”结合起来,落实为具体的写作和“制作”。

2.本单元是本套教材的第一个活动探究单元,单元目标是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了解常见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一定的新闻阅读能力,学会撰写新闻作品。

3.八年级写作侧重专项写作,注重培养能力。

新闻写作(特别是消息写作)有着明显的程序化特征,其格式、结构各部分的基本特点都有比较明确的要求。

二学情分析1.学生第一次接触活动探究单元,要学会把整个单元联系起来学习。

2.学生在本单元任务一己接触新闻知识,大致了解常见新闻体裁的特点,但仍是第一次接触专项写作,对新闻写作较陌生,要充分借助教材任务一利任务二。

3.七年级及之前的作文注重基础写作常规和习惯,作文水平佳的同学未必写好新闻。

暑假的时候全班曾经写过一次微新闻,大部分不具备消息的特点。

三学习目标1.在掌握新闻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写和修改标题和导语。

(教学重点)2.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消息主体的写法,学会安排消息正文的结构。

(教学重点)3.帮助学生建立自主评价标准,调整教师的评价角度。

(教学难点)4.培养学生写作时的读者意识,培养学生言必有据、负责任地表达的意识。

(教学难点)四教学过程课前预习写一则消息。

每位同学都要根据“任务二”中自己搜集的新闻素材,参考“技巧点拨”(见教材第15页),写一则消息。

(一)、回顾新闻的有关知识。

1.新闻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2.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和主体三者缺一不可)。

3.新闻的特点:迅速及时、真实准确、简明扼要。

(二)、学写标题和导语。

写作消息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恰当的标题。

1.先看下面几个消息标题:(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3)首届诺贝尔奖颁发(4)学生习作标题出示2.通过分析比较上述标题,学生板演,归纳新闻标题的特点:(1)要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写作(一)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知识导航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

她在校园里拣到了一个钱包。

这是被打乱了次序的三句话。

按照我们的理解,显然应该重新排序,顺序是:她在校园里拣到了一个钱包。

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

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这三句话正表示了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可见,我们只要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这件事才能明明白白。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就是训练记叙的完整性和条理性。

歌德曾说:“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

”可见,写清楚一件事是写好复杂记叙文的基础。

写一件事,不说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就难以使人信服;不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就无从下笔;不写清楚事情的经过,结构就不完整;不交代事件的结果,读者就会疑惑不解。

所以只有让事件要素完备、主次分明、层次清晰,才能给读者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但学生在写清楚一件事的作文时经常会犯以下错误:一、没有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没有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

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

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没有把事情经过写具体,重点不够突出。

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

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不够清晰。

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一些学生不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去记叙一件事,使文章的条理不够清楚明白。

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一单元“长征组歌”的第二部分:写作——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它隶属于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是其他文体写作的基础。

记叙文写作可分为写人、记事、状物三种,究其实质,事件叙述清楚是记叙文写作的基础。

所以,安排本课为八年级写作课的开篇,应当予以重视。

那么中学生怎样才能在写作中避免以上这些常见的错误,更好地写清楚一件事呢?一、先说起因。

起因是事件的基座,是逻辑源头。

举个例子说,有一个同学写自己第一次割麦子,开头就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麦浪滔滔,甚是喜人,但天气预报说三天后有大雨,于是“我”也去抢收麦子。

接下来记叙割麦的过程:因为第一次割麦,“我”累死累活,可还是又慢又差,狼狈不堪……这篇文章开头就揭示了事件的起因,把“割麦”这一事件置于“抢收”的当口。

我们常说“顺理成章”,把事件的起因交代明白,下文才能“顺理”。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事件的起因不等于文章的开头,写作时一定要注意。

二、写事件的经过要具体,要描绘生活中生动、具体的细节以及自己真实的感受,不能只停留在泛泛的一般叙述上。

所谓具体,就是将事件中的感人动情处细细刻画,将事情的高潮大肆铺染,让读者如临其境。

在学习课文《草》时,你最感动的地方一定是周副主席论“吃草”的片断:“‘应该感谢他们,感谢这些同志用生命和健康为全军换来了经验。

也要记住这些草!’稍稍喘息了一下,他又说下去……”再比如,一位同学写自己打扫储藏室的事情,初稿写得干巴巴的,没有任何描写。

写刚进储藏室的情况,只有一句话:“储藏室又大、又脏、又乱,我很不想干。

”后来,在老师启发下,她把这句话扩写成了下面的一段:“这个储藏室又大、又脏、又乱,一进门,就有股怪味儿往脑子里钻,我纵了纵鼻子,想扭头就走……”修改后的文字比原来的具体,丰富,显得更真实。

三、把一件事叙述完整,有头有尾,人们才能掌握事情的全貌,进而正确地理解这件事所显示的思想意义。

事件的结果中常常蕴涵着主题。

比如上面的例子,麦子割完了,可谓“龙口夺食”,这个结果就可以开发出这样的主题:家里的农事获得了丰收,我具体地体验了劳动的艰难,我的人生也获得了一个小小的丰收。

因此,有效地记叙事件的结果,常常有助于突出主题。

一句话,要写清楚一件事,必须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清楚,尤其是事情的经过要写得具体明白、条理分明。

那么,又怎样把一件事写得精彩呢?首先,要有结构意识。

我们决不能总想着一口气把事情讲完,我们要考虑的是读者,也就是阅卷老师看你作文时的感受。

文章要有一个思路,先怎样——后怎样——再怎样,有这样一条线索,按照中间部分至少三段的原则,写起来方便,读起来明白。

第二,明确写事情的经过不是目的,只是表达中心的一种手段,要学会巧用事件。

可以通过倒叙改变叙事结构;可以通过插叙充实文章内容;可以制造悬念引人兴趣;可以一波三折增加事件的曲折度。

这些写作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学过的课文和课外现代文阅读的文章中,学习好的有特色、有个性的故事的结构方式,通过结构控制叙事的“一根筋”,这是在动笔写之前要构思好的。

第三,好的语言要想办法写进事件中去。

事件的发展过程是可以停下来的,看看事件周围的人和事就可以描写,描写环境可以渲染人物的心情;描写周围的人物可以衬托主人公的形象。

也可以想一想,这不就是心理描写吗?既可以表现人物,又可以突出中心。

一门心思表述事件的经过,就会把这些方法都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必须在写作中学会不断地停下来,想一想,写一写,避免写完后发现只写了事件的过程,没注意语言的问题。

第四,选材时要注意一件事的素材,事要大一点,也就是动笔后有的可写,不会让人感觉拖沓、唠叨,特别不要出现铺垫过长的情况,事件的中心过程要有的可写。

最后,还应考虑过渡的问题。

有些同学在写作中总会有这样的感觉,思路顺着事件的经过写,停下来就接不上了。

其实没关系,在事件的叙述过程中,不用事无巨细一一交代,可以有跳跃,只要把过渡做好,自然地到后面的环节就可以。

总体说来,写一件事的作文也是需要有中心、有结构、有好语言、有吸引人的事件,决不能只满足于把事件交代清楚。

【写作导引】[训练题目]A.以“我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B.以“—————里的新鲜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训练要求]A以“我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⑴情节要吸引人。

⑵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写清楚。

B以“—————里的新鲜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⑴题目的重点在“新鲜”,要写出事情不一般化的地方。

⑵事情的来龙去脉要写清楚。

[方法指津]:1.学生根据训练题目,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认识或想法。

2.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解题:A题:是写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我”。

写作本文时要注意把故事的特点体现出来——故事注重情节,要写得曲折动人;故事的语言比较接近口语,要通俗、亲切、自然。

B题:写作本题注意,第一,要写新鲜事。

所谓新鲜,不是去猎奇,去编造离奇的故事。

而是去认真观察生活,观察的面广一些,点深入一些,写出那种能给大家带来新鲜感的事。

因而,学生必须在选材上多下功夫。

(注意培养实事求是,言之有物的文风)第二,事情的来龙去脉要写清楚。

这就要求文章把记叙的六要素交代清楚,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具体,写清楚。

[片段训练]学生在5分钟之内写一个生活中发生的事,可选择记叙一件事的起因或结果的作文片段,要求事情记叙清楚、明白、完整。

教师抽查并朗读。

示例:今天看见这么一件事,你说我管不管?下午放学,我经过滨河公园,边走边欣赏花坛里盛开的百花,那花朵,朵朵艳丽,芬芳飘溢,沁人心脾。

这时我看见几个低年级的小同学围在花坛的石台上,正在玩扑克牌,他们玩得可真带劲。

牌甩得啪啪响。

忽然一个小胖子高兴得叫起来:“我赢了!掏钱,掏钱!一人两毛钱!”一个小同学叹了口气说:“唉!真倒霉,这一会儿输了两块多钱了,给你!”听到这儿,我才明白这几个同学玩牌赌博呢!管吧,这事与我不相干,管不好还得挨骂;不管吧,这么点小孩儿就赌博,真看不下去!(起因)眼前小弟弟们那张张笑脸,多么像公园里盛开的花朵,我想,这花朵多么纯洁、多么美丽,绝不能让他们沾染上灰尘。

(结果)[拟写提纲]指导学生确定文章主要内容,撰写《我的故事》作文提纲,同桌交流一下。

1.展开回忆,追溯往事如:开头可以开门见山写出自己的感受2.具体描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记忆深刻的一件事3.谈些感想,抒发情感,点明主旨备选的素材列出清单:(1)我和我家——在家庭中,发生在我和亲人之间的故事(2)求学路上——学习生活中,发生在我和老师同学之间的故事(3)边走边看——发生在我和社会上陌生人之间的故事【佳作欣赏】我的故事在那成功的背后,必有一个苦涩的故事。

我从小就梦想着成为一名芭蕾舞明星。

穿上漂亮的公主裙,系上粉红色的芭蕾舞鞋,然后,站在我梦寐以求的舞台上,用脚尖轻轻地点着大地,慢慢地旋转,旋转……终于这美好的机会眷顾了我,凭着我的潜质和热情,我被允许插班到芭蕾舞三级表演班。

我的明星旅程由此开始。

这是我第一天来到这个硕大无比的练功房。

推开练功房门,一看:四周全是镜子,好美!半开着的玻璃窗,阳光从外面洒进来,金灿灿的,仿佛是我的梦想在灿烂地闪耀。

我换好我心爱的舞鞋,进入了这个“梦想”的练功房。

“下腰!下腰!你怎么总比别人高出一截?”老师的又一声呵斥使我明白: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万事都会有开端,只不过我的开端很苦。

“往下压,坚持住!”为了让我压好腿,老师干脆坐在我的腿上,把我的腿使劲往下压,他又扳正了我的身体,使我面向前腿,我与撕裂般的疼痛抗衡着。

我忍住泪不哭,因为我明白:万事皆有开端。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经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在一个晴朗的上午,老师欣慰地告诉我:“你可以立脚尖了。

”我终于换上了那粉粉的脚尖鞋。

顿时,心里一阵激动,但这激动很快又被失落替代,一条布满荆棘的路,铺在了我面前。

我镇定地握住了把杆,挺胸,收腹,提气;我慢慢地拱出脚背,立起脚尖,好痛!我明白这只是一个开始。

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一直重复着这个枯燥的动作;两个小时过去了,我依旧在练。

终于,我忍不住了,“疼!”我叫了出来。

此时,我早已汗流浃背,感到全身毛孔都在胀大,额头上的汗珠更是不停地往外溢,脸上早已分不清哪是汗水、哪是泪水了,只觉得它们都在争先恐后地往外溢。

我知道,我的脚长得很不符合跳芭蕾舞的要求,但我会付出比别人多一倍的努力。

因为我坚信:开端的痛苦一定会换来成功的甜美!经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我被“伯乐”发现,成为芭蕾独舞表演的最佳人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