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气压强的几个趣味小实验
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几个实验

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几个实验气压强的存在(一)器材 熟鸡蛋,牛奶瓶(或锥形瓶)等。
操作(1)牛奶瓶浸放在60—70℃的热水中(水不进入瓶内),时间约3—5分钟。
(2)取出空瓶(瓶内有热空气),将去壳的熟鸡蛋放置瓶口,如图(a)。
鸡蛋会慢慢进入瓶内。
根据气态方程,瓶内气体,遵循常数 TpV 的规律,所以当T 下降,V 没有明显改变时,p 会变小,由于大气压强没有变,所以有上述现象。
注意 瓶口应略小于蛋,但瓶的容积以大一些好。
说明 如有适当的器材,可采用如图(b)所示的方法完成本实验。
器材广口瓶,2根玻璃管,100ml针筒,两用气筒,小气球,橡皮管等。
操作在广口瓶塞上插两根玻璃管。
(1)将小气球套在一根玻璃管下,与针筒相连的橡皮管套在另一根玻璃管上(图a),塞紧瓶塞。
(2)用针筒向外抽气,可看到小气球被渐渐吹大,说明存在着大气压强。
(3)在广口瓶中放进一只充气不足的小气球。
夹紧左管上的夹子后用两用气筒从右管内抽气(图b),可看到小气球慢慢胀大。
这说明不和外界连通的球内留有的空气同样有大气压强。
(4)停止抽气,打开左管上的夹子,可见胀大的气球迅速缩小,这又是外界的大气压强作用的结果。
注意(1)每次实验时橡皮塞一定要塞紧,必要时还可涂一些凡士林油。
(2)小气球的口要扎紧,不能漏气。
器材玻璃杯,平底小盘,一小段蜡烛。
操作(1)将小段蜡烛点燃,在小盘中央滴几滴刚熔化的蜡,迅速将点燃的蜡烛固定在上面。
(2)在盘中加入少量红色水,深约1cm。
(3)将玻璃杯倒置在水中,罩住蜡烛(图a)。
等水被压入怀内(图b)。
这说明四周空间存在着大气压火焰熄灭时,可看到盘中的强。
显示大气压强的存在(四)目的演示大气压强的存在器材大小试管各一只。
操作(1)大试管装满水后将空的小试管轻轻放入大试管(约小试管长度的三分之一),如图(a)所示。
(2)两手拿住大小试管,迅速倒置后立即放掉小试管。
可观察到大试管里的水慢慢流出,同时小试管在大试管中自行上升,如图(b)所示。
有趣的大气压强小实验

有趣的大气压强小实验1.人拉吸盘把两个吸钩合在一起,把空气挤出来(最好只留下一点点空气),我相信你一定拉不开的。
因为内部压强非常小,要集齐两个人才能拉开,也许要更多的人。
(大气压把它压住了)。
不信自己试一下。
记住要只留下一点点空气。
2.瓶吞鸡蛋广口瓶内装少量细沙,将一块浸有酒精的纸点燃后投入瓶中,然后迅速把剥去壳的熟鸡蛋紧盖在瓶口上,待纸熄灭后,向瓶外浇冷水,瓶中气体压强减少,小于外部大气压强,在大气压作用下鸡蛋被压入了瓶中。
3.覆杯实验取一玻璃杯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硬纸片立即下落.若在杯内盛满水后再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纸片不下落,水也不流出。
注意:杯子里要装满水,盖上一张纸片,尽量使纸片和水紧密贴在一起。
按住纸片,将杯子倒转过来,再慢慢放开按纸片的手。
一张纸能托住水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当你把纸盖到杯子上面时杯子里面没有了空气就相当于真空的(杯里面被水占据了空间)然而外面存在大气压,外面的大气压大于杯子里面的压强,纸片就不会掉下来了。
4.自动吸水的杯子取一个浅盘子,一个玻璃杯,一张不大的薄纸和火柴。
把盘子放到桌上,盘内装入少量水。
将纸点燃并迅速塞入玻璃杯内,再马上将杯口向下倒扣盘中。
随着火灭烟生,杯子像一个干渴得冒烟的喉咙,把盘内的水“喝”得一干二净,而且进入杯内的水不会再流出来。
注意,放入盘内的水不能太多,否则这个杯子可能喝不完盘内的水。
5.将吸管穿过马铃薯取一根完好的饮料吸管,将其一端剪出一个斜尖。
用食指放在吸管没剪过的一端,并将其堵住。
另一只手拿住一个表面被洗干净的马铃薯。
然后,两手使吸管和马铃薯作相向运动,运动中注意手指要紧紧堵住管口。
于是,吸管将顺利地,一点也不弯折地穿过马铃薯。
6.沉重的报纸取一张完好无损的大报纸,把它打开,铺到桌面上,边缘与桌边对齐。
在报纸和桌面间插进一根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筷子的一半露在桌子边缘的外面。
用手压住一次性筷子和报纸的结合处,另一只手细心的赶出报纸下面的空气。
创意物理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利用大气压强实现瓶内液柱上升实验目的:1. 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其作用。
2. 探究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验器材:1. 玻璃瓶(无盖)2. 橡皮塞3. 水槽4. 红墨水5. 计时器6. 纸条7. 针实验原理:大气压强是由于空气分子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压力。
当外界大气压强大于容器内液体的压强时,液体可以被大气压强推动,从而实现瓶内液柱上升。
实验步骤:1. 将玻璃瓶洗净,并在瓶内加入适量的红墨水。
2. 用橡皮塞堵住瓶口,确保瓶内液面与瓶口齐平。
3. 将瓶口朝下,轻轻地将橡皮塞按入瓶内,确保密封良好。
4. 将瓶子浸入水槽中,使瓶口在水下。
5. 用针在橡皮塞上扎一个小孔,使空气可以进入瓶内。
6. 观察瓶内液柱的变化,记录液柱上升的高度和时间。
实验现象:随着空气进入瓶内,瓶内液柱开始上升,最终达到一定高度后停止。
液柱上升的高度与大气压强和瓶内液体的密度有关。
实验数据:- 液柱上升高度:10cm- 液柱上升时间:30秒数据分析:1.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大气压强确实存在,并且能够推动液体上升。
2. 液柱上升的高度与大气压强和瓶内液体的密度有关。
在本实验中,液柱上升的高度与大气压强成正比,与液体密度成反比。
3. 实验过程中,液柱上升速度逐渐减慢,说明液体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阻力逐渐增大。
实验结论:1. 大气压强确实存在,并且能够推动液体上升。
2. 液柱上升的高度与大气压强和瓶内液体的密度有关。
3. 本实验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其作用,并揭示了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的关系。
创新之处:1. 本实验采用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来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使实验过程更加直观。
2. 通过观察液柱上升的现象,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大气压强的作用。
3. 本实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瓶内液体的密度,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过程中,应避免气泡的产生,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大气压强小实验作文

大气压强小实验作文
《有趣的大气压强小实验》
嘿,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做的一个超级有趣的大气压强小实验,那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我在家里闲得无聊,突然想到在科学课上学到的大气压强知识,就决定自己动手做个小实验来验证一下。
我准备了一个玻璃杯、一张硬纸板和一些水。
首先,我把玻璃杯装满了水,水都快溢出来啦。
然后,我把硬纸板放在杯口上,用手轻轻地按住,心里还有点小紧张,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啦!我小心翼翼地把杯子倒过来,手慢慢地松开。
哇塞!你们猜怎么着?纸板居然没有掉下来,水也没有流出来!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也太神奇了吧!
我瞪大眼睛仔细观察着,发现纸板紧紧地贴在杯口上,就像是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拉住了一样。
我想,这股神秘的力量肯定就是大气压强啦!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这个实验,我又试了好几次。
有时候我倒得太快,水就会洒出来一点;有时候我按纸板的手松得太早,纸板就会掉下来。
但是经过不断地尝试,我越来越熟练,成功率也越来越高。
这个小实验让我对大气压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原来科学就在我
们身边,只要我们动手去做,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怎么样,朋友们?这个大气压强小实验是不是很有趣呀!以后我还要做更多的实验,去探索更多的科学知识。
这就是我做大气压强小实验的经历,希望你们也能喜欢!。
大气压强小实验作文

大气压强小实验作文
大气压强小实验,一探究竟。
那天下午,闲来无事,我就在家里捣鼓起小实验来。
你知道吗,我居然用一张纸片和水杯,就感受到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我先找了个玻璃杯,往里面倒满了水。
然后,我随手拿了张纸片,轻轻盖在杯口上。
接下来你猜怎么着?我把杯子倒过来,水居
然没流出来!纸片还稳稳地贴在杯口上,就像被胶水粘住了一样。
这可真神奇!
我上网查了查,原来这就是大气压强的力量啊!大气压强就是
我们周围空气对物体的压力。
当我把杯子倒过来时,纸片外面的空
气压力比杯子里的空气压力大,所以纸片就被压住了,水也流不出来。
哈哈,这个实验真是太有意思了!。
大气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实验

大气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实验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一个超酷的物理实验,那就是大气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实验。
这就像是一场空气的魔法秀,可有意思啦。
想象一下,大气压强就像一个超级大力士,它默默地压着周围的一切。
而流速呢,就像是一群调皮的小风儿在到处乱窜。
我们先拿一张纸来做个小实验。
把这张纸平放在嘴唇下方,然后用力吹气。
你猜怎么着?这纸啊,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飘起来了!这就像是大气压强这个大力士被流速这个小风儿给迷惑了。
本来大气压强想把纸死死地按在下面,可这流速一加快,就像小风儿在纸下面开了个狂欢派对,把大气压强的力量给削弱了,纸就欢快地往上飘,那模样就像个轻盈的小仙子在翩翩起舞。
再来说说另一个实验。
拿两个空的易拉罐,让它们并排站着,就像两个小士兵。
然后在它们中间吹气。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这两个易拉罐就像被无形的手推了一把,紧紧地靠在了一起。
这就好比大气压强在旁边看着,流速这个调皮鬼一捣乱,大气压强就只能改变策略,把易拉罐往中间挤,好像在说:“哼,你流速想捣乱,我就让这俩小家伙凑一块儿。
”还有哦,我们用吸管来吹泡泡的时候也能发现这个奥秘。
正常情况下,泡泡是圆溜溜的,安安静静地待着。
可是当你在泡泡旁边快速吹气,那泡泡就像个受惊的小动物,开始变形、移动。
这流速就像个捣蛋大王,把原本平衡的大气压强给搅得乱七八糟,泡泡只能随着这股“乱流”到处跑,就像个没头的苍蝇似的。
这个大气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啊,就像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流速有时候像个狡猾的小狐狸,到处钻空子,大气压强呢,就像个有点古板但实力很强的老卫士,虽然很强大,但也会被流速这个小狐狸搞得晕头转向。
在生活中,这种现象也无处不在。
飞机能飞上天,那机翼的设计就利用了这个原理。
就好像大气压强在机翼下面稳稳地托着,而流速在机翼上面快速地跑着,让飞机像一只巨大的鸟儿一样翱翔天际。
这就像大气压强和流速达成了一种奇妙的协议,一个在下面推,一个在上面拉,飞机就这么愉快地飞起来了。
大气压强实验杯子吸水

小魔术──杯子吸水(大气压强)相关背景地球周围包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它主要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氦、氖、氩等气体混合组成的,通常把这层空气的整体称之为大气层。
它上疏下密地分布在地球的周围,总厚度达1000千米,所有浸在大气里的物体都要受到大气作用于它的压强,就像浸在水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水的压强一样。
而一般人很难感受到大气的存在。
通过这个魔术性质的实验,可以知道大气压的存在并引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热情。
实验器材玻璃杯倒扣入水中图一水“吸入”杯中实验器材:水盆(透明或不透明),蜡烛(烛光晚餐用的那种宜家有卖,或一般的蜡烛下面加个图钉也行),火柴或打火机,透明玻璃杯,水(可以加入红墨水方便观察)。
实验步骤:1.如图一所示,把蜡烛放入水盆中,点燃蜡烛2.将玻璃杯倒扣在点燃的蜡烛上实验现象:杯中水不断上升,直到蜡烛熄灭。
实验结论:大气中存在压强,将水压入倒扣的杯中。
陈蔚上海市第四中学大气压强经典试题1、有下列应用或实验现象:①在玻璃生产车间里,利用有真空吸盘的吊车吊运平板玻璃②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压紧后,能悬挂若干个钩码而不分开③节日里放飞的氢气球,升到高空时会破裂④在高山上需要使用高压锅才能将食物煮熟以上四例中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有_____;能说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有_____。
(08江苏连云港)2、青藏铁路建成后.乘高原列车去西藏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与普通列车相比,高原列车内还配有供氧系统和医疗应急系统,这样做是因为高原上()A.大气压强小,空气中含氧量小B.大气压强大,空气中含氧量大C.大气压强小,空气中含氧量大D.大气压强大,空气中含氧量小(08安徽)3、在研究大气压强的实验中,某小组将一根1米长的透明硬质细管装满水,管子上端封闭,下端浸在水槽中,发现管中的水不会流出,如图7(a)所示;换用较长的细管,重复实验,管中的水仍不会流出,如图7(b)所示;换用更长的细管,重复实验,管内水面静止后的位置分别如图7(c)、(d)所示。
关于大气压强的科学小实验

关于大气压强的科学小实验好嘞,咱们今天聊聊大气压强,想想这东西其实离咱们的生活可近了。
有时候就像那藏在角落里的老朋友,不声不响,但总是在那儿。
大气压强,顾名思义,就是空气对地球表面施加的压力。
听起来很复杂,但其实特别简单。
想象一下,你在海边,海风吹拂,空气湿润,真舒服。
你有没有想过,实际上每一口气都在给你施加压力呢?是不是有点儿神奇?咱们先来个小实验,绝对简单到你想笑。
找一个空塑料瓶,随便什么饮料瓶都行。
然后,把它放在热水里,水温别太高,以免把瓶子融了。
然后再用冷水把瓶子外面冲一下。
哎,这时候就要注意了,瓶子会有神奇的变化,像是魔术一样。
你会看到瓶子居然会“塌”下去,怎么回事儿呢?这就是大气压的威力在作怪。
瓶子里面的空气因为热水的加热而膨胀,冷水一冲,温度骤降,瓶子里的空气迅速收缩,外面的空气压力就把瓶子给按得服服帖帖的。
再说说气球。
找个气球,给它充气,别充得太满哦,免得“砰”的一下吓你一跳。
然后用手捏着气球。
是不是能感受到里面的空气在使劲儿顶着你?没错,这就是气压的体现。
气球里面的空气虽然看不见,但却有力气,撑得鼓鼓的。
现在想象一下,如果把这个气球放到高山上,那里的气压低,气球会变得更大,因为外面的压力不够把它压下去。
哇,气球飞起来了!不过,要是真在高山上放,得小心别被风刮跑了。
还有一个有趣的实验,用水和一个杯子。
准备好一个盛水的杯子,水要满得快要溢出来的样子。
然后小心翼翼地把一张纸放在杯口,反过来就行。
手一松,水居然不会掉下来!这又是大气压的神奇表现。
空气在纸的上面给了一个压力,把水给顶住了。
是不是觉得大气压真是个不可思议的家伙?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大气压的身影呢?别急,我这就告诉你。
比如那热气球,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气球里的空气加热后就会升起来。
再比如那蒸汽锅,水蒸气产生的压力能把锅盖顶得高高的。
你看,这些都是大气压在默默发力,真是平时没太注意,却无处不在。
再说个小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大气压强的几个趣味小实验
1、自动喝水的杯子
【实验目的】
观察封闭容器中的燃烧使容器中气压变小。
【实验内容与现象】
取一个浅盘子,一个玻璃杯,一张不大的薄纸和火柴。
把盘子放到桌上,盘内装入少量水。
将纸点燃并迅速塞入玻璃杯内,再马上将杯口向下倒扣在盘中(图)。
随着火灭烟生,杯子像一个干渴得冒烟的喉咙,把盘内的水“喝”得一干二净,而且进入杯内的水不会再流出来。
如果把一枚硬币事先放入盘内的水底,那么,此时你可以不湿手指地将它取出来。
当然,扣杯子时注意杯口不能把这个硬币罩住。
注意,放入盘内的水不能太多,否则这个杯子可能喝不完盘内的水。
2、水在倒置烧杯里上升
【实验目的】
观察倒置空杯里水的上升,学习气压或大气压。
【实验步骤】
参看图
(1)在一个大烧杯中放入约110毫升的色水,并将它们放到三角加热台上。
(2)对大烧杯加热,同时将一小烧杯倒置于大烧杯中。
(3)使杯中的水至少沸腾一分钟,注意观察气泡的走向与小烧杯是否倾斜翻倒。
(4)把两个烧杯一起移走,并将火盖灭。
(5)在烧杯冷却过程中,观察两烧杯中水的运动。
【现象解释】
在水煮沸的过程中,液态水转化为水蒸汽。
在倒置的烧杯中生成的水蒸汽占据了烧杯中的空气的位置。
水沸腾的时间越长,生成的水蒸汽越多。
冷却的过程是蒸汽冷凝的过程。
蒸汽又冷却变成水时,小烧杯内部的压强减小。
所以小烧杯外部的水被外部较高的大气压推进倒置的小烧杯中。
为缩短实验时间,可用一些冷水滴在小烧杯上,使小烧杯中的水上升。
加热时间足够长,水可以完全充满小烧杯。
3、利用自行车气筒测量大气压强
【实验目的】
用气筒近似测定大气压强。
【实验内容与要求】
取一个自行车打气筒,先把打气筒的活塞完全推到底部,然后把气筒的出气口涂上厚油脂使它被密封。
在气筒的手柄中心处固定一个挂钩,利用它可以吊挂重物。
拿住打气筒的筒壁,使气筒倒置。
逐渐增加挂钩上所挂重物的重量,记下打气筒的活塞开始慢慢匀速下落时所挂重物的重量G。
测量打气筒气管的内径,计算出打气筒活塞端部的面积S。
为了简便,可用砝码作重物。
测量内径时需要事先拆开气筒的一端。
4、空气压扁罐头盒
【实验目的】
观察大气把空罐头盒压扁。
【实验内容、现象与解释】
从一个可口可乐的空易拉罐的小口,向罐里注入1/4罐水。
把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直到水沸腾。
在水蒸汽出现以后,稍待一会儿再停止加热。
用干布垫着拿起罐头盒,将它横着放到事先备好的一盆冷水上,使它的侧面有1/3左右浸入冷水。
随着一个声音的发出,可看到罐头盒的侧面向内塌陷。
其原因是:当水沸腾后,水蒸汽已将罐头盒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了;冷却时水蒸汽又冷凝成水,致使罐头盒内的压强由于气体质量的迅速减小而较大地小于外部的大气压,从而使罐头盒受到向内的压力。
为了防止把罐放倒时烫着手,最好用铁丝在易拉罐上口处绕制一个把手。
5、将吸管穿过马铃薯
【实验目的】
观察吸管在封闭气体的作用下穿过马铃薯。
【实验内容、现象与解释】
取一根完好的饮料吸管,将其一端剪出一个斜尖。
用手的食指放在吸管没剪过的一端,并将其堵住。
另一只手拿住一个表面被洗干净的马铃薯。
然后,两手使吸管尖端和马铃薯作相向运动,运动中注意手指要紧紧堵住管口(如图)。
于是,吸管将顺利地,一点也不弯折地穿过马铃薯。
最好能再取一根吸管做一个对照实验。
不用手指堵住吸管口,而是用两个手指捏着管壁来做这个实验。
那么,它将被弄弯,甚至都不能较多地进入马铃薯。
而当有手指堵着管口时,吸管一旦进入马铃薯,吸管中的空气便将被存贮于管中,这一被不断压缩的空气可以给吸管以足够的力量防止它发生弯曲。
6、虹吸喷泉
【实验目的】
用虹吸形成烧瓶里的喷泉。
【实验内容与现象】
在一个烧瓶里放入一些水,并在它的开口处安装穿有两个孔的软木塞。
将一根一头尖的喷水管通过软木塞上的一个孔伸进烧瓶里,伸进的长度使它的喷嘴能到达烧瓶的中心,其余留在软木塞外面,连上一根较短的乳胶管。
通过软木塞的另一个孔穿入一根短玻璃管,使插入端刚刚与软木塞的内表面
平齐。
在短玻璃管的外端连接一个足够长的乳胶管,使它能放进地面上的水桶里。
将较短的管先伸入桌上装有色水的容器里,然后再将烧瓶倒过来(如图),色水便会从喷嘴处形成喷泉。
只要桌上的容器保持有水,喷泉就不会中断。
7、“沉重”的报纸
【实验目的】
认识大气压的存在。
体会大气压力的大小。
【实验内容与现象】
取一张完好无损的大张报纸,把它打开,铺到一张足够大的平整光滑的桌面上,边缘与桌边对齐。
在报纸和桌面间插进一根薄薄的木片,木片的一半露在桌子边缘的外边。
用手压住木片和报纸的结合处,另一只手细心地赶出报纸下面的空气。
然后撤开压着木片的手,再用单手用力从空中迅速劈下,劈点宜选在木片露出部分的中间。
木片将发生折断而报纸并没有撕破。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木片,可用木质较差的一次性木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