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构成物质的粒子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2-2023学年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备课同步练习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微粒的性质)带讲解

2022-2023学年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备课同步练习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微粒的性质)带讲解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微粒的性质)一、单选题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乘坐飞机时携带的膨化食品的包装袋鼓起来了一气体分子体积变大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一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一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答案】A【详解】A、乘坐飞机时携带的膨化食品的包装袋鼓起来了,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符合题意;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不符合题意;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是因为液氧和氧气均由氧分子构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符合题意;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吗,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衣柜中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消失——分子在不断运动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氢气和液氢都能做燃料——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答案】B【详解】A.衣柜中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消失,是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缘故,选项A正确;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是由于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汞原子的体积不变,选项B错;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很小,选项C正确;D.氢气和液氢都能做燃料,是因为它们都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选项D正确;故选:B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表中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详解】A、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B、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C、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的空隙随温度升降而改变,不是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2022-2023学年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备课同步练习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原子)带讲解

2022-2023学年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备课同步练习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原子)带讲解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原子)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核由质子、中子构成B.花香四溢主要是分子之间有间隔C.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答案】B【详解】A.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构成,选项A正确;B.花香四溢主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选项B错误;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选项C 正确;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在化学反应前后其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选项D正确。

故选:B2.疫情期间,同学们由于上网课用眼增多,容易引发近视。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青少年近视还可能与体内缺少微量元素铬有关。

铬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2,核电荷数是24,则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24 B.28 C.52 D.76【答案】A【分析】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详解】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4;故选A。

3.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C.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答案】C【详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B、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不符合题意;C、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和电子,符合题意;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混合物的图是A.B.C.D.【答案】B【详解】A、由图可知,图中只有一种分子,即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选项错误;B、由图可知,图中含有三种分子,即图中含有三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正确;C、由图可知,图中只含有一种原子,即图中只含有一种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选项错误;D、由图可知,图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即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选项错误;故选B。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复习试题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复习试题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复习试题1、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以下四组实验.[实验一]: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装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2)如图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现象______.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 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2所示).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现象分别是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B烧杯的作用是______.[实验二]: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棉花上的浓氨水而闻到有刺激性气味),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此现象说明了:______;[实验三]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4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______“高”“低”“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同时还可以说明______.[实验四]以下是丁同学完成的三个实验,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和他一起进行总结归纳:①将颗粒状的碘放在湿淀粉纸上,试纸变蓝色;②用玻璃棒蘸取酒精、碘酒分别滴在淀粉试纸上,滴酒精的试纸不变蓝,滴碘酒的试纸变蓝;③把五氧化二碘(I2O5)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加热,将湿淀粉试纸放在试管口,淀粉纸上,淀粉试纸变蓝色;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根据以上现象,可知关于物质化学性质的结论有:______、______.可能得到关于分子的结论:______,______.答案实验一:(2)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会看到溶液变红的现象,故填:溶液变红,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3)氨水具有挥发性,是因为溶液中的溶质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运动到酚酞试液中使酚酞变红,空气中放置的B是为了做对比试验,说明不是空气使酚酞变红,故填: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对比;实验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氨分子的运动,会观察到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故填: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实验三:由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且不同的分子间隔不同,将糖溶解在水中,体积会小于糖和水的体积之和,故填:低,分子间有间隔,不同分子间的间隔不同;实验四:根据描述可知,碘遇淀粉变蓝,五氧化二碘受热易分解,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由此可以看出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为其他物质的分子,故填:碘遇淀粉变蓝,五氧化二碘受热易分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2、“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的物质”是化学科学中的重要观点.按照这一观点讨论下面的问题.(1)酸溶液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______离子.因此,酸溶液与碱溶液反应一定能生成______.(2)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消毒剂,其原因是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一种叫做“过氧基”(下图①中虚线框标出的部分)的结构.据此推测下列②~④的物质中,可用作杀菌消毒剂的是______.(填序号)①②H-O-H③O═C═O④答案(1)酸溶液中都含有 H+离子;酸溶液与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一定能生成 H2O;故答案为:H+;H2O;(2)根据图①中虚线框标出的部分为过氧基的结构,分析选项可知只有④中有相同的结构;故选④.3、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变化与现象是化学学科的特有思维方式.(1)请将下列现象中体现出的分子性质写在下面横线上.①A:______;②B:______;③C:______.(2)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有助于理解反应的实质.①如图是氢气燃烧过程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将如图“反应”中的内容补充完整.②在该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保持不变的粒子是______,生成的新粒子是______.③通过上图可以获取的信息:______;______.(写两条)答案(1)①能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②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混合后体积变小.③闻到花的香味能说明分子不断的运动.(2)①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过程,旧分子被破坏成原子,原子的个数和种类都不变,故画: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②在该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生成的新粒子是水分子;③通过上图可以获取的信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故答案为:(1)①分子的体积很小;②分子间有间隔;③分子不断的运动;(2)①;②氢分子和氧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水分子;③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4、某无色溶液中只含K+、Na+、NO3-、SO42-四种离子,它们的离子数目之比为1:6:3:2,则该溶液所含的溶质可能是()A.KNO3、Na2SO4B.K2SO4、KNO3、NaNO3C.KNO3、NaNO3、Na2SO4D.K2SO4、Na2SO4、NaNO3答案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溶液不显电性.四种离子数目比要等于1:6:3:2A、硝酸钾和硫酸钠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个数比为1:1,故错误;B、无论三种物质以何种比例混合,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都大于1:2,故错误;C、当三种物质按照分子个数1:2:2的比例混合时离子数目比符合题意,故正确;D、当三种物质按照分子个数1:3:6的比例混合时离子数目比符合题意,故正确.故选CD.5、用分子观点解释漫画图中小女孩的话,正确的是()答案有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是因为香烟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使女孩被动吸烟.A、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物质是否可分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体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空隙无关,故选项错误.故选:A.6、下列物质的变化事实与用相关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的解释不相符合的是()选项现象解释①浓盐酸敞口放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是由于分子不停的运动②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都呈碱性溶液中都存在大量的OH-③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之和小于200mL 分子是有一定质量的④水通电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A.①B.②C.③D.④答案A、浓盐酸敞口放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是因为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造成溶液中溶质减少,故选项解释正确;B、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都呈碱性,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C、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之和小于200mL,是由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和分子质量无关,故选项解释错误;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构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氧分子,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7、对下列相关的说法解释错误的是()A.闻到花香--分子在不停的运动B.酒精与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分子之间有间隔C.盐酸、硫酸溶液均显酸性--溶液中都有酸根离子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答案A、花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能够闻到花香,故A解释正确;B、不同的物质分子间的间隔不同,酒精与水混合后,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间隔不同,酒精分子会运动到水分子的间隔之间,导致体积减小,故B解释正确;C、盐酸、硫酸溶液均显酸性,是由于这两种物质在水中解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不是酸根离子的缘故,故C解释错误;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故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故D解释正确;故选:C.8、用粒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1)CO和CO2性质不同______(2)稀盐酸,稀硫酸,都可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______(3)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______.答案(1)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而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分子不同性质也不同;(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含有氢离子,所以都可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3)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故答案为:(1)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而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分子不同性质也不同;(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含有氢离子;(3)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9、如图所示,两个集气瓶分别装入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和无色空气,中间用玻璃片隔开.将玻璃片抽出,让两个集气瓶口紧密对准,一段时间后,发现上下两个集气瓶内气体的颜色基本相同.该实验说明()A.分子间有间隔B.分子很小C.分子不断运动D.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答案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空气中的分子和二氧化氮分子都在运动,最后两瓶中的气体颜色趋于一致.此实验主要说明分子的不断运动.故选C。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练习—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含答案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练习—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含答案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练习—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含答案解析)考点01构成物质的微粒1.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H2O2B.NaCl C.Fe D.He【答案】B【解析】A、H2O2表示过氧化氢这种物质,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NaCl表示氯化钠这种物质,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B符合题意;C、Fe表示铁这种物质,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He表示氦气这种物质,是由单原子氦原子构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碳酸钾B.液氧C.金刚石D.银【答案】B【解析】A、碳酸钾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碳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银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银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氯化钠B.过氧化氢C.汞D.C60【答案】C【解析】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汞是金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C符合题意;D、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02微粒的物理共性1.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研究功能分子,搭建出复杂的分子结构。

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B.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水变成冰以后分子停止了运动D.构成H2O和H2O2的分子相同【答案】B【解析】A、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B、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因此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说法正确;C、水变成冰以后分子仍然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H2O是由水分子构成,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因此构成H2O和H2O2的分子不相同,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卢瑟福发现了原子中有带正电荷的原子核C.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D.一个OH- 有9个电子B解析:BA、中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为氯离子,说法错误;B、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卢瑟福发现了原子中有带正电荷的原子核,说法正确;C、分子和原子质量不能比较大小,可以说分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质量大,说法错误;D、一个OH-有10个电子,因为其有9个质子,且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说法错误;故选:B。

2.下列图示的各物质(或元素)相对含量错误的是()A.地壳中的元素分布B.空气的组成C.人体中的元素分布D.海水中的元素分布B解析:BA、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大小为氧、硅、铝、铁,正确;B、空气的成分主要是氮气和氧气,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图中气体的比例明显不符合实际,错误;C 、人体中的元素含量大小为氧、碳、氢、氮等,碳、氧、氮、氢合计约占了96%,正确;D、海水中的前四种元素是氧、氢、氯、钠,正确;故选B。

3.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关于时针所对应的元素说法中,错误的是A.2:00对应的元素极难形成化合物B.7:00对应元素的单质是由分子构成的C.11:00对应元素的离子符号为Na+D.9:00与12:00对应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MgF D解析:DA、2:00对应的元素是氦元素,只有一个电子层,电子数为2,化学性质很稳定,极难形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B、7:00对应元素是氮元素,其单质是氮气,由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C、11:00对应元素是钠元素,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不符合题意;D、9:00对应元素是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F-,12:00对应元素是镁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Mg2+,故两者易形成得化合物为MgF2,符合题意。

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2

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2

2.2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一)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科粤版)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把氧气压缩进钢瓶,说明分子体积变小B.教室进行消毒后室内充满消毒液的气味,说明分子间间隔增大C.降低温度使水结冰,说明分子停止了运动D.氯化钠的构成粒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唯一粒子C.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D.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3.下列事实中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A.25m3石油气可装入0.024m3的钢瓶中B.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易干C.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D.通电时水分子变为氧分子、氢分子4.酸都具有某些共同的性质,主要决定于()A.与指示剂作用B.都含有氢元素C.都能电离出相同的H+D.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5.如表为两种离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已知此两种离子可结合形成化合物XY2,学名是氯化钙,关于甲、乙、丙、丁的关系式,下列何者正确?()质子数电子数X离子甲乙Y离子丙丁A.甲=乙﹣2B.甲=乙+2C.丙=丁﹣2D.丙=丁+2 6.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A.H2B.H2O C.H2O2D.H2SO4 7.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A.是否能构成物质B.化学变化中是否能再分C.质量和体积大小D.是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8.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A.水受热变为水蒸气B.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C.分离液态空气D.固体碘受热变为碘蒸气9.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水凝固成冰体积变大﹣﹣分子间距变大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来﹣﹣分子的个数变多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D.1L水和1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2L﹣﹣分子间存在间隙10.对下列一些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事实解释A.酒精敞口放置,浓度变稀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加压条件下,石油气液化后体积变小加压条件下,分子的体积都变小C.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D.盐酸、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盐酸和硫酸中都含大量H+A.A B.B C.C D.D1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B.空气中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D.空气经液化、蒸发获得氧气的过程中,氮分子变成氧分子12.如图是水在空气中放置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氧原子,〇表示氢原子,↑表示运动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中含有许多水分子,每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B.液态水变成气态时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C.水蒸发减少是因为相同时间内从液体出去的水分子比进入的多D.水结冰后分子会停止运动二.填空题(共5小题)13.打开盛有酒精的瓶盖,就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这是因为构成酒精的微粒到空气中,接触到人的嗅觉细胞.白酒瓶一定要盖严瓶盖,否则酒的香味变淡,度数会降低,其原因.14.用微粒的性质解释下列现象:(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2)1cm3水中有3×1022个水分子:.15.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题(答案解析)(2)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题(答案解析)(2)

一、选择题1.关于氧气、过氧化氢、二氧化碳中的每个分子中都含有A .2个氧原子B .1个氧分子C .氧元素D .氧气A 解析: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中不可能含有其他分子、元素、物质,因此一个氧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和一个过氧化氢分子都含有2个氧原子。

故选:A 。

2.等质量的钠、镁、铝、钙四种金属中,含原子数最少的金属是A .钠B .镁C .铝D .钙D 解析:D【分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反映了其实际质量,当质量都相等的前提下,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所含的原子数越少。

钠、镁、铝、钙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23、24、27、40,当质量相同时,含原子数最少的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大的金属,即为钙;故选D 。

3.与铵根离子(+4NH )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粒子是( )A .+NaB .-OHC .2H OD .LiF A 解析:A+4NH 中N 原子的质子数为7,H 原子的质子数为1,所以+4NH 的质子数为11,电子数=11-1=10;A .+Na 中质子数为11,电子数=11-1=10,符合题意;B .-OH 中O 质子数为8,H 原子的质子数为1,所以-OH 质子数是9,电子数=9+1=10,不符合题意;C .2H O 中O 质子数为8,H 的质子数为1,所以2H O 质子数=12+8=10 ,分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故其电子数也为10,不符合题意;D .LiF 中Li 质子数为3,F 的质子数为9 ,所以LiF 质子数=3+9=12,分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故其电子数也为12,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4.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

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 )A .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 .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C .50mL 水和50mL 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 .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解析:DA、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因为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菠萝蜜的香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中考化学---物质的构成考题练习(含答案)

中考化学---物质的构成考题练习(含答案)

中考化学---物质的构成考题练习(含答案)1.(2022湘西)用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中数字的意义填空。

(1)2个碳原子;(2)1个钠离子;(3)SO3中“3”的意义是。

2.(2022北京)75%的乙醇(C2H5OH)溶液常用作消毒剂。

(1)C2H5OH属于__________(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2)C2H5OH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

3.(2022牡丹江)依题意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需葡萄糖的质量是______g,水的质量是______g;(2)含有相同质量氧元素的SO2和SO3中,硫元素的质量比______(最简整数比)。

4.(2022青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1)两个硫原子。

(2)某微粒结构示意图为,表示。

(3)NaCl和CaCl2中都含有的阴离子。

(4)亚硝酸钠(化学式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5.(2022荆门)明矾[KAl(SO4)2•12H2O]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

完成下列填空。

(1)明矾中含 _____种元素,其中钾与硫的原子个数比为 ______。

(2)明矾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氧原子的质子数为 _____。

(3)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_____,铝离子的符号为 _____。

6.(2022杭州)HCl气体通入水中可得到盐酸。

室温下,将HCl气体通入盛有NaOH 溶液的试管中,直至溶液的pH=7回答问题:(1)和书的中子个数相差___________个。

(2)HCl气体通入NaOH溶液前后,试管中溶液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___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

7.(2022台州)玫瑰花中含有丁香油酚()等有机物,可用于提炼精油。

(1)丁香油酚的一个分子中共有___________个原子。

(2)用如图所示的①②③表示丁香油酚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请判断①代表___________元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构成物质的粒子练习(含答案)
1.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
..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20 mL酒精和2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 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2.有一些物质,它们中的一些原子集团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

下列物质中含有原子集团的是()。

A.NaCl B.NaNO3
C.CaCl2D.KCl
3.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Na+比Na稳定;④质量几乎相等;⑤质子数相等。

A.①②⑤B.②④
C.①③④⑤D.全部
4.分析下列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A.都属于阳离子B.都属于阴离子
C.属于一种原子D.属于一种元素
5.将深色的衣服和浅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深色染料中的()。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原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C.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6.“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

为搜索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还用了许多搜救犬。

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不同分子性质不同D.分子间有间隙
7.下列对生产、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铝锭难被压缩,因为铝原子间没有间隙
B.在花园里可嗅到花香,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石油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因为气体分子体积很小
D.温度计里的汞柱下降,因为原子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
8.从下列图片中不能
..获取的信息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C.水分子受热运动速率加快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9.最近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的,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称为“零号元素”。

有关这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易失去电子
B.相当于一个氢分子的质量
C.不显电性
D.在周期表中可与氢元素占同一位
10.取一张滤纸条,等间距滴10滴紫色石蕊溶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下图所示),两端管口
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氨水的pH大于7
B.酸、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
C.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
D.所有分子的运动速率都相等
11.对下列事实或现象的解释错误
..的是()。

选项事实或现象解释
A 八月桂花,十里飘香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B 水银温度计里的水银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 25 m3石油气可加压装入0.024 m3的钢
瓶中
分子间有间隔
D 浓氨水和浓盐酸接近时“空中生烟”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1)将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变黑,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在空气中容易生锈,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有________(写一种即可);
(3)若装白磷的储罐起火,可以用水灭火,也可以用沙土填埋灭火。

其中用沙土填埋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该微粒核内有________个质子,最外层上有________个电子,该元素属于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
(2)①Fe;②FeO;③Fe2+;④Fe3+;⑤Fe3O4是常见的化学用语。

请从中选择适当的序号
按要求填空:
A.表示一个铁原子的是__________;
B.表示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的是__________;
C.表示铁离子的是__________;
D.表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的是__________。

14.化学一门是研究物质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科学,而物质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1)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物中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生成物中各物质的粒子个数比是________。

从微观的角度还能获得一条关于物质变化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
错误
..的是()。

事实解释
A 10 mL酒精和1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
mL
混合后分子变小了
B NaOH和Ca(OH)2的化学性质相似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OH

C 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原子核外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

D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6.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

在下图线条中,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A.abcd
B.abc C.bcd D.ad
17.下表中知识归纳错误
..的一组是()。

A.
环保
焚烧法处理废弃塑料;
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
燃料
开发“可燃冰”作为未来燃料;
在农村大力推广沼气燃料
C.
用语
2H表示两个氢原子;
2H2表示两个氢分子
D.
化工
化工生产要减少污染或实现零
排放;
减少用煤直接做燃料,尽量综合
利用
18.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m=11,则该粒子所对应元素的符号为______;
(2)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n=8,则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
(3)若m-n<10,则该粒子是一个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19.下图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铁是由___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下同)构成的,硫酸铜是由________构成的。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

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a=___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a=8时,该粒子是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其符号为________。

(3)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小明走进实验室就闻到了这种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构成物质的粒子
【中考演练】答案
1.B解析: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作用力断裂。

2.B
3.C解析:Na、Na+核外电子数不相等,前者11个电子,后者10个电子。

4.D解析:质子数相同,即为同一种元素。

5.A 6.B7.B8.B
9.C解析:中子不显电性。

10.D解析:氨分子比氯化氢分子运动快。

11.B解析:水银温度计里的水银热胀冷缩,是因为汞原子之间的距离增大,汞原子本身的大小是不变的。

12.(1)分子在不断运动
(2)4Fe+3O2+2x H2O===2Fe2O3·x H2O涂油(或喷漆、搪瓷、电镀等合理即可)
(3)隔绝白磷与空气接触
13.(1)138金属(2)①②④⑤
14.(1)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
(2)CH41∶2或2∶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保持不变(或旧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5.A解析: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 mL的原因是分子之间有间隔。

16.C解析:α粒子(带正电),经过原子核(带正电)时应该相互排斥,不可能出现a曲线。

17.A解析:焚烧废弃塑料会带来二次污染。

18.(1)Na(2)S2-(3)阴离子
19.(1)原子离子(2)①10②阴离子O2-
(3)氯化氢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