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构成

合集下载

化学九年级上册考点归纳汇总3.3物质的组成-物质组成的有关计算方法-沪教版

化学九年级上册考点归纳汇总3.3物质的组成-物质组成的有关计算方法-沪教版

一、考点突破此部分内容在中考化学中的要求如下:二、重难点提示重点: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难点:根据某些商品标签上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计算。

考点精讲:考点一:计算物质的化学式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定义: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量又叫做相对分子质量。

说明:化学式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也是一个比值,不能用“g”或“kg”作单位。

【难点剖析】计算化学式量时相同元素原子之间用乘法,不同元素原子之间用加法。

思考:某叶绿素的化学式为:C55H70MgN4O6,其化学式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

答案:相对分子质量为12×55+1×70+24+14×4+16×6=894易错点:加法和乘法要分清楚。

【重要提示】化学式中原子团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其个数,计算时可先求出一个原子团的式量,再乘以其个数。

例如:Ca(OH)2化学式量为40+(16+1)×2=74考点二: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要点诠释】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之比=原子个数之比例题2CO中C和O元素的质量比=12:(16×2)=3:8。

易错点: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不是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之比。

【重要提示】可以通过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求化学式例题已知某铁的氧化物中Fe、O元素的质量比为7:3,求化学式。

思路分析:设铁的氧化物中Fe、O的原子个数为x、y,则由Fe、O元素的质量比为7:3,得:56x:16y=7:3解之得:x:y=2:3则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2O3。

考点三: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例题(泰州)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的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异黄酮中共含有27个原子B. 异黄酮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C. 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D. 豆浆中富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糖类思路分析:A. 异黄酮由异黄铜分子构成的,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含有27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第二单元 认识物质的构成(同步课件)九年级化学上册(鲁教版2024)

第二单元 认识物质的构成(同步课件)九年级化学上册(鲁教版2024)

b.“气”、“石”、“氵”字旁的是非金属元素,如图B。
4.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比较
宏观 微观
混合物 不同种物质组成 不同种分子构成
性质
没有固定的组成,各组 分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例如
空气是混合物,由 氧气、二氧化碳、 氮气等组成,含有 N2、O2、CO2、 等不同种分子。
纯净物 一种物质组成 同种分子构成
③同种元素的离子因所带的电荷数不同,性质也不同,如Fe2+和 Fe3+。 ④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质__子__数__不__同__。 (2)地壳中的含量: 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为_氧__、__硅__、__铝___、 _铁__、__钙__(由多到少的顺序),含量最多的 金属元素是__铝___。 (3)元素的分类 元素就种类而言可分为_金__属__元__素__、非__金__属___元__素_(包括稀有气体元素)。
A. 仅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B. 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 C. NaCl是由离子构成的,所以HCl也是由离子构成的 D. Cl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课堂达标
3.实验测定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关于该物质的 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可能是单质或化合物 B.可能是纯净物或混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知识网络
质子 原子核
原子的结构
中子
核外电子
原子 计量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认 识
原子与离子、分子
分子
分裂 结合
原子
得失电子 得失电子
离子
物 质
元素
元素与元素符号
纯净物 单质(一种元素) 化合物(多种元素)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知识PPT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知识PPT
1.单质 (1)定义: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2)特征:只含有一种元素,纯净物。 (3)举例:氢气(H2)、 氮气(N2)、 氧气(O2)等 2.化合物 。 (1)定义: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2)特征: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纯净物。 (3)举例:二氧化碳(CO2)、 四氧化三铁(Fe3O4)、
2.物质分类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C )
A.O2
B.NaCl
C.Fe2O3
D.C2H5OH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是( B )
A.氮气、二氧化锰
B.二氧化碳、氧气
C.空气、硫
D.冰、水
高锰酸钾(KMnO4)等。
3.氧化物 (1)定义: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
合物叫做氧化物。
(2)特征: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化合物。 (3)举例: H2O、CO2、CO等。 4.物质的分类
单质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化合物
氧化物 非氧化物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这句话对吗? 请举例说明。 2.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有何区别与联系?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O2)和臭氧(O3) 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氧元素一种元素,但它是混合物不是单质。
2. 氧化物
含氧化合物
区别 由Hale Waihona Puke 种元素组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
联系
都属于纯净物,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
特别提醒: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或混合物,不可能是 化合物。 2.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或化合物,不可 能是单质。
3.在做物质分类题时,首先找出混合物,剩下的是纯净物,然后 在纯净物中找出单质,剩余的是化合物,最后在化合物里找氧 化物。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知识结构]分子原子核(带正电)质子(带正电)物原原子(不显电性)中子(不带电)质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构结排布规律成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结构示意图含义的金属原子奥原子分类非金属原子秘离定义稀有气体原子子分类书写相对定义原子公式质量理解分布元素符号书写以及原则符号意义元素结构周期表规律[知识梳理]一、分子1、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分子性质: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不再保持原分子的化学性质。

典例1[湖南益阳]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

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D.10mLH2O与10mL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答案]B[解析]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10mLH2O与10mL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典例2[甘肃兰州一模]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答案]D[解析]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A正确;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B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故正确.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不一定比原子间的间隔大,故D 错误;故选D。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的必背知识点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的必背知识点

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必背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1. 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如氧气(O₂)、氢气(H₂)、二氧化碳(CO₂)、水(H₂O)等。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如金属(如Fe、Cu)、金刚石(C)、硅(Si)等。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氯化钠(NaCl)由Na₂和Cl₂构成,硫酸铜(CuSO₂)由Cu²₂和SO₂²₂构成。

2. 微粒的基本性质:微粒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微粒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微粒之间有间隔,间隔大小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同种微粒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化学性质不同。

二、分子与原子的关系1.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为原子,而原子则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 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分子。

三、原子的构成1. 原子的基本构成: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氢原子除外,它只有质子没有中子)。

2. 原子中的数量关系: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3. 电子排布: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能量低的电子优先排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中。

四、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 元素的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物质由粒子 (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金由金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五、化学反应的实质1.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物质的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书九年级上册答案

化学书九年级上册答案

化学书九年级上册答案第一单元:物质的结构和分类1.1 物质的组成• 1.1.1 物质的组成要素–物质由元素和化合物组成。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原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原子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

–例题:将下列物质分类。

•水:化合物•氦气:元素•氯化铁:化合物•石墨:元素• 1.1.2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原子是物质最基本的构成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可以是相同或不同原子。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可以是正离子(失去电子)或负离子(获得电子)。

–例题:将下列物质的结构表示出来。

1.氧气(O2):由两个氧原子组成的分子。

2.氯离子(Cl-):由一个氯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负离子。

• 1.1.3 原子的构成及分布–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中包含质子和中子,而电子围绕着核外运动。

–质子带正电,中子没有电荷,电子带负电。

–例题:填写下表。

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氢101氧888铁2630261.2 物质的分类• 1.2.1 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是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可以是元素或化合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可以是均匀混合物或不均匀混合物。

–例题:判断下列物质是纯物质还是混合物。

1.水:纯物质2.空气:混合物3.金属铝:纯物质• 1.2.2 纯物质的分类–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根据性质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类金属元素。

–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原子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例题:将下列物质归为对应的纯物质类型。

1.铁:金属元素2.氧气:非金属元素3.二氧化碳:化合物• 1.2.3 混合物的分类–根据混合物的均匀程度,可以分为均匀混合物和不均匀混合物。

–根据混合物的组成,可以分为气体混合物、液体混合物和固体混合物。

–例题:将下列混合物进行分类。

1.饮用水:液体混合物2.空气:气体混合物3.沙子和水:不均匀混合物第二单元:化学的基本概念2.1 原子核与稳定性• 2.1.1 原子核的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于1911年由赫鲁晓夫发现。

九年级化学组成与结构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组成与结构知识点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九年级化学主要学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知识点,包括元素、化合物、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

以下是九年级化学组成与结构的知识点。

一、元素与化合物1.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所组成的物质。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符号表示,如氢气表示为H₂,氧气表示为O₂。

2.化合物:由不同类型的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式表示,如水表示为H₂O,二氧化碳表示为CO₂。

二、化学键1.化学键:是原子间相互连接的力,使得原子可以形成分子或离子。

2.离子键: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学键。

在离子键中,金属元素会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会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电荷吸引力结合在一起。

3.共价键:是由非金属元素间形成的化学键。

在共价键中,原子通过共享电子来实现稳定。

4.金属键:是由金属元素间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元素的原子通过电子海模型在整个金属晶体中相互连接。

三、有机化合物1.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碳元素具有四个价电子,可以与其他原子形成多种化学键。

有机化合物具有多样的性质和结构,是生物体和地球上各种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2.烃:由碳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根据碳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烃分为饱和烃(只有单键)和不饱和烃(含有双键或三键)。

3.醇:由羟基(–OH)取代烃链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而形成的有机化合物。

4.醛:由羰基(C=O)取代烃链末端的氧化物而形成的有机化合物。

5.酮:由羰基(C=O)取代烃链中间的氧化物而形成的有机化合物。

6.羧酸:由羧基(–COOH)取代碳链中一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7.酯:由羧酸和醇反应生成的有机化合物。

四、化学反应与平衡1.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生成新的物质、消耗原有物质或释放出能量等。

2.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起始物质。

3.生成物:化学反应的产物。

4.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3 物质的组成课件(共23张ppt)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3 物质的组成课件(共23张ppt)
64 ∶ 40 ∶ 1 ∶ 6
新课讲解
➢ 计算物质的化学式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 质,其化学式量也叫相对分子质量。
新课讲解
➢ 一些常见元素化学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 条件不同价不同 单质为零永不变
➢ 一些常见原子团的化学价
负一硝酸氢氧根 负二硫酸碳酸根 负三记住磷酸根 正一价的是铵根
新课讲解

➢ 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例题:已知磷为+5价,氧为-2价,写出磷的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是表示分子中所含这种原子的个数。
新课讲解
含有氧的化物的化学式:
如:CO2 SO2 P2O5 Fe3O4 MnO2
写法:氧元素在后,另一种元素在前
化 读法:氧化某或几氧化几某(几代表数字)
合 物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如:NaCl KCl HgO MgO
写法:金属元素在前,非金属元素在后
比。 •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通常用化学式表示它们的构成。
➢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
• 铁的元素符号Fe,元素符号就是它的化学式。 •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构
成。
新课讲解
化学式的书写
➢ 化合价的含义
一些物质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物质 原子个数比
HCl 1∶1
H2O 2∶1
NaCl 1∶1
+2 Mg 化合价为+2价的镁元素
Mg2+ 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 -1
HCl 氯化氢中的氯元素为-1价
新课讲解
➢ 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的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考点二、分子
1、|
2、基本性质:
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
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考点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 子
原 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考点四)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考点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
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相对原子质量: 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原子
原子核
电子(带负电)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某原子的质量 碳原子质量的1/12
?
课题3 离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考点一)1、原子结构图: 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 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

③弧线:表示电子层
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1、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②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考点二)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失电子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得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 为2) 不易得失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当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注意:氦原子与镁原子虽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氦原子最外层已达相对稳定结构,镁原子的最外层未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所氦元素与镁元素的化学性质不相似) 二、离子
^
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分类及形成:阳离子(由于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带正电
阴离子(由于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带负电
注意:原子在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化学
性质发生了改变。

3、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

若数字为1时,可省略不写。

例如:钠离子:Na +。

4、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考点四):表示一个某种离子;表示带n 个单位某种电荷的离子。

2 - 7
+17 电子层
质子数
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例如:Fe 3+ :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铁离子
5、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的含义(考点五):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例如:Fe 3
.+ :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6、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
'
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7、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考点六)
粒子的种类
原 子
离 子
阳离子 *
阴离子
区 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
数 质子数<电子数
<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
显负电
符 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用离子符号表示 [
用离子符号表

相互转化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
相同点
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质量、体积都很小;在不停运动;有间隙
8、离子个数的表示方法(考点七):在离子符号前面加系数。

例如:2个钠离子:2Na +
9、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考点八):表示离子的个数。

小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考点九):分子、原子、离子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非金属气体单质、酸和多数氧化物(如CO 2 H 2O SO 3 HCl )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碱、盐

2、物质的组成、构成的描述:
①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和××元素组成 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②物质的构成:××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离子)构成
例: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课题4 元 素
得到电子
失去电子 得到电子 失去电子
考点一、元素
1、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原子
区别含义/
宏观概念,只分种类不计个数
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
适用
范围
从宏观描述物质的组成。

常用来表
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

如水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从微观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


用来表示物质由哪些原子构成或分子
由哪些原子构成,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
氧原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

联系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元
: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考点二)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二、元素符号(考点三)
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
一个氧原子。

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
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2H:表示2个氢原子。

4、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
1、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结构:7个周期16个族
2、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考点四)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3、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考点五)
4、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1H 氢表示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名称
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