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分析及改善营养措施的建议

目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分析及改善营养措施的建议
目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分析及改善营养措施的建议

目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分析及改善营养措施的建议

营养,谋求谓之“营”,养生谓之“养,”综而述之,即为谋求养生,生物从外界摄取养料以维持生其命。营养学家对营养所作的解释是: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其他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对健康和疾病的关系,以及机体摄食,消化,吸收,转运,利用和排泄物质的过程。营养与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营养状况和饮食习惯是影响一个民族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体能与智能的发育程度。人的生命必须通过饮食来维持,人的生命质量和精神心理与饮食营养有极大的关系,人的智力,体力,学习能力,运动能力,防病能力,康复能力,生殖能力,寿命,身高,体重也都与营养饮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营养摄入不平衡将引起诸多疾病。只有合理膳食,保证平衡的营养元素,才能维持好居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一、现阶段中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分析

(一)、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有所改善

1,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

2,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

3,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

(二)、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类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2,一些营养素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偏远地区仍然比较严重,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铁,维生素A等微量元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下面具体分析:

A.中国人严重缺乏的营养素

(1)钙

钙是中国居民缺乏的严重程度排名第一的营养素。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

405毫克,仅达到RDA(如果人体长期摄入某营养素不足,就会发生缺乏症的危险。当摄入量达到某数值时,人们就没有发生缺乏症的危险。该数值称为RDA 值。)要求的800毫克的49.2%。因缺钙,会有脚抽筋、盗汗、腰酸及骨质疏松等症状

(2)维生素B2

维生素B2是中国居民缺乏的严重程度排名第二的营养素。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0.8毫克,仅占RDA要求的1.3毫克的58.4%。缺乏状况各地区之间差异不是很大。因缺乏维生素B2,一些人已出现嘴唇脱皮、皮肤发痒的症状。

(3) 维生素A

维生素A是中国居民缺乏程度排名第三的营养素。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76微克(其中157微克为维生素A,319微克来自β-胡萝卜素的转化),仅为RDA 要求的800微克的61.7%。不少人都有皮肤干燥、粗糙,眼睛干涩、怕光的现象

B. 中国人缺乏的营养素

(1)锌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锌12.0毫克,比RDA的要求量少20%,属中国人缺乏的营养素。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缺锌比较严重,已影响部分儿童、青少年智力和身高的正常发育。

(2)维生素B1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1.2毫克,离RDA的要求差11.3%。因城市居民已广泛使用精白米面,而维生素B1主要含在大米、小麦的表面上,所以城市居民实际缺乏情况比调查数据还要严重。煮熟的大米所含的维生素B1基本上已被破坏。

(3)硒

中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2微克,离RDA要求相差11.7%。

(4)铁

调查食物摄入数据,中国人每天摄入铁已达到RDA要求,但据调查后分析,中国居民食用的铁,主要来自于大米、坚果、黑叶蔬菜等植物中的非原血红素铁,

其利用率较低,吸收率也远远低于动物性食物中所含的铁。另外,中国人食用量最大的谷物中,含有浓度较高的植物酸,植物酸会明显抑制铁的吸收。所以,尽管摄入了一定量的铁,但真正被人体吸收的铁并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仍然广泛存在着贫血现象。

(5)维生素C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100.2毫克,已达到DRI的100毫克的要求。但是,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蔬菜中,中国居民饮食上习惯食用煮熟的蔬菜,其中多数维生素C已被破坏。

二、改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建议与措施

(一)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平衡膳食

合理的营养就要求平衡膳食,平衡饮食就是指一日饮食中适当量的粮谷类,豆类,肉蛋奶类,蔬菜水果类和油脂类,且几大类食物相配得当的一种膳食。归纳起来,应做到以下九种相配:

1、粗细粮相配。日常饮食中增加粗粮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老年斑,便秘等,而且有助于减肥。

2,主副食相配。日常饮食中应将主食和副食统一起来。

3,干稀相配。

4,颜色相配。食物一般分五种颜色:白红绿黑黄,一日饮食中应兼顾上述5种颜色食物。

5,营养素相配。容易过量的为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容易缺乏者为蛋白质,维生素,部分无机盐,水和膳食纤维素;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食物有鱼虾类,兔肉,蚕蛹,莲子等;富含维生素,无机盐,膳食纤维素的食物有蔬菜水果类和粗粮等;水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每日应饮用四杯以上的水。

6,酸碱相配。食物分为呈酸性和呈碱性食物。主要是根据食物被人体摄入后,最终使人体血液呈酸性还是呈碱性区分的。近些年来,因肉类食物摄入过多,致使血液酸化,引发富贵病,应引起重视。

7,生热相配。吃生吃活现已成为一种时尚。吃生蔬瓜果,鲜虾,银鱼等可以摄入更多营养素,但必须注意食品卫生。

8,皮肉相配。连皮带肉一起吃渐成时尚。如鹌鹑蛋,小蜜橘,大枣,花生米等带皮一起吃营养价值更高。

9,性味相配。食物分四性五味。四性是指寒热温凉;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根据“辨证施膳”原则,不同疾病应选不同性味食物,一般原则是“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根据“因时制宜”的原则,不同季节应选用不同性味的食物。此外,五味也应该相配起来。

(二)、根据我国的《膳食与营养结构指南》科学营养

科学、合理的膳食与营养结构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并涉及到千家万户居民日常生活的大事,为了正确引导人们的食物消费,讲求膳食平衡和营养科学,按照“营养、卫生、科学、合理”原则,继承中华民族饮食习惯优良传统,吸收国外先进实用经验,改革、调整我国食物结构和消费习惯,营养科学界推荐了我国人民膳食指南

1、食物要多样

目前已知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40多种,任何一种单一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的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各有不同特点。因此,合理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达到平衡膳食的目的。我国膳食的基本特点是以植物食物为主、动物食物为辅,能量来源以粮食为主,要注意各类食物中尽可能地选择不同食物品种,特别是蔬菜应多选一些绿色蔬菜或其他深色蔬菜,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胡萝卜和矿物质。

2、饥饱要适当

要饮食适度,饥饱适当,使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与消耗相适应,避免身体超重或消瘦。

3、油脂要适量

油脂所提供的能量以不超过膳食总量30%为限,要避免吃太多饱和脂肪酸较多的动物油脂,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4、粗细要搭配

每天要吃不同类型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粗粮、杂粮、豆类、蔬菜、水果等。要提倡多吃一些粗米、面和杂粮,少吃精米、白面。

5、食盐要限量

为了有利于预防高血压,每人每日食用量以不超过10g为宜,原则是“食不过咸”。

6、甜食要少吃

多吃食糖引起的最重要营养问题是龋齿。食糖是纯能量食物,除提供能量外几乎无其他营养素。对于只需低能量的人来说,要避免经常食用含有大量糖的甜食。

7、饮酒要节制

如欲喝酒,可少量饮用低度白酒、啤酒及各种果酒。孕妇儿童均忌白酒,以利健康。严重酗酒。

8、三餐要合理

建立合理饮食制度,切忌暴食暴饮,提倡少吃零食。一日三餐的能量分配以早餐占全日总能量的30%、午餐40%、晚餐30%较为适宜。当然可以根据生活很工作制度,适当调整。要提倡吃好早餐。

(三)改善营养的相关措施

1、通过营养指导,改善贫困地区的营养状况。鉴于我国营养不

足问题主要在农村和贫困地区,改善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必须从农村入手,以贫困地区为主线。

2、积极防治重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将儿童营养不良及妇女儿童及老年人

的缺铁性贫血作为防治重点,同时重视核黄素,视黄醇及钙摄入不足的问题。

为提高膳食质量特别是农村居民膳食质量,提高这些营养素的摄入水平,应大力发展动物性食品(尤其是奶类),豆类,坚果类和深色蔬菜的生产。同时,针对碘缺乏病,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等营养缺乏病,应对适宜的主副食品进行合理强化,以提高营养素供给量。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应大力发展价廉而营养丰富的代乳品和辅食品。

3,有效控制营养过剩或不平衡性疾病。通过营养宣传教育,强调事物的多样化和平衡膳食对健康的意义。调整动物性食物的品种,减少饱和性脂肪和胆固醇在辅食中的比重,降低肉类特别是猪肉的比重。通过营养指导,控制膳食中的危险因素,是预防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4,加强营养人才的培养培训。为了有效开展食物与营养指导,必须有相

应的专业队伍。这支队伍除专业工作者和从事社区营养的基层工作者外,还应包括农业,轻工业等部门的营养人才和在社会发展,经济研究部门的营养人才,使之有效的将人民的营养需要纳入社会发展,经济计划指定和调整食物生产,加工,流通之中。目前这只队伍在我国还相对薄弱,必须加强营养人才的培养,加速基层营养人才的培训。

三、总结: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正经受着营养不足和营养失衡两类营养不良的双重挑战。可喜的是由于我国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工程的实施,粮食问题已基本解决,而在农村和城郊地区大力发展蔬菜大棚以后,人们拥有的蔬菜量大增,年人均消费量已达140~180kg,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比较稳定。据报道,世界人均占有蔬菜量为105kg,我国311kg。毫无疑问,这对保护健康是有益的。

此外,我国对提高公众营养健康水平极为重视,并已制定了一系列改善公众营养健康的计划。现已从食品强化着手进行工作,例如:在贵州进行了用铁强化酱油防治人群中缺铁性贫血的万人实验,并且取得了半年后使贫困人群中的贫血降低约50%的明显成效。今后还计划开展铁强化面粉和用维生素A强化食用油等的工作,相信再过一段时间以后我国的食品营养状况将会得到更大的改善。

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 一、我国居民膳食营养与体格发育状况 一是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 十年间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总体改善,2012年居民每人每天平均能量摄入量为2172千卡,蛋白质摄入量为65克,脂肪摄入量为80克,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301克,三大营养素供能充足,能量需要得到满足。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和,平均体重分别为和,与2002年相比,居民身高、体重均有所增长,尤其是6-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增幅更为显着。成人营养不良率为%,比2002年降低个百分点。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分别为%和%,比2002年降低和个百分点。6岁及以上居民贫血率为%,比2002年下降个百分点。其中6-11岁儿童和孕妇贫血率分别为%和%,比2002年下降了和个百分点。 二是膳食结构有所变化,超重肥胖问题凸显。 过去10年间,我国城乡居民粮谷类食物摄入量保持稳定。总蛋白质摄入量基本持平,优质蛋白质摄入量有所增加,豆类和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蔬菜、水果摄入量略有下降,钙、铁、维生素A、D等部分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2012年居民平均每天烹调用盐克,较2002年下降克。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肥胖率为%,比2002年上升了和个百分点,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肥胖率为%,比2002年上升了和个百分点。 下面介绍我国居民慢性病状况。 一是关于重点慢性病患病情况。 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糖尿病患病率为%,与2002年相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根据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十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二是关于重点慢性病死亡情况。 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0万,癌症死亡率为10万(前五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万。经过标化处理后,除冠心病、肺癌等少数疾病死亡率有所上升外,多数慢性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三是关于慢性病危险因素情况。 我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非吸烟者中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为%。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的人均年酒精摄入量为3升,

[整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完整版.

------------- 前言 人体每天都需要从膳食中获取各种营养物质,来维持其生存、健康和社会生活.如果长期摄取某种营养素不足或过多就可能发生相应的营养缺乏或过剩的危害.为了帮助人们合理的摄入各种营养素,从20世纪早期营养学家就开始建议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从40年代到80年代,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各自的推荐的营养素供给量。我国自1955年开始制定"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RDA)"作为设计和评价膳食的质量标准,并作为制订食物发展计划和指导食品加工的参考依据。 随着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发展,特别是强化食品及营养补充剂的发展,国际上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逐渐开展了关于RDA的性质和适用范围的讨论。欧美各国先后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或术语,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新概念--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简称DRIs。 中国营养学会研究了这一领域的新进展,认为,制定中国居民DRIs的时机已经成熟.遂于1998年成立了制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专家委员会(简称Chinese DRIs委员会)及秘书组.并在DRIs委员会的领导下组成5个工作组,分别负责5个部分的营养素和其他膳食成分的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于2000年 10月出版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RIs》.在该书的编著过程中得到了中国达能营养中心的大力协助,罗氏(中国)有限公司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RIs》是一部营养学科的专著.它分别对各种营养素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营养评价及主要食物来源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尤其对于各营养素的参考值都提供了丰富的科学研究依据,是营养学研究、教学和专业提高的重要参考书.为了适应广大的基层及相关学科的专业人员的需要,DRIs委员会根据原书进行了简编,从中选择对广大读者可能是最有用的内容,适当简化,编写了这个简要本。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简要本)》是针对基层营养卫生工作者及医药、食品、农业、教育等相关学科读者的需要编写的。它简明扼要,便于使用。但欲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或研究,还应以原书为依据。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 葛可佑 2001年1月 概要 一、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 是在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 篇一: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第一部分背景一、调查目的与意义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

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xx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本次调查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通过调查不但可以建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库,为科学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资源,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二、调查方法与内容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2004年10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第一部分背景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本次调查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通过调查不但可以建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库,为科学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资源,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个县(区、市)(见图1)共抽取71971户(城市24034户、农村47937户),243479人(城市68656人、农村174 823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0XX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0XX 篇一:食品营养与健康调查报告 食品营养与健康调查报告 班别:1201展示与广告设计学号:20xx26190130姓名:赵嘉雯 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之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一)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 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化蛋白比例上升。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g 和69g上升到248g和126g。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功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功能比由70%下降到61%。 (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3309g,低出生体 重率为3.6%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城乡3-18岁儿

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cm。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cm,女性平均低4.2cm。 (三)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未14.3%,比1992 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 (四)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城市 女性由23.3%下降到17.0%;农村男性由15.4%下降至 12.9%;农村女性由20.8%下降至18.8%。 二、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之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一)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 20xx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优质消费量由1992年的37g 增加到44g,脂肪功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一些营养缺乏病仍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 下儿童生长迟缓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和14.4%。生长迟缓以1岁组最高,农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2004年10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第一部分背景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

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本次调查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通过调查不但可以建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库,为科学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资源,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个县(区、市)(见图1)共抽取71971户(城市24034户、农村47937户), 243479人(城市68656人、农村174 823 人)。为保证孕妇、乳母、婴幼儿和12岁及以下儿童的调查人数,以满足各组样本量的要求,在样本地区适当补充调查人数,本次调查总计272023人。 本次调查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四个部分,其中膳食调查23463户(城市7 683户、农村15780户)、69205人,体检221044人,血压测量153259人,血脂测定94996人,血红蛋白测定211726人,血糖测定98509人,血浆维生素A测定13870人。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全文)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全文)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2004年10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第一部分背景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

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本次调查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通过调查不但可以建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库,为科学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资源,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个县(区、市)(见图1)共抽取71971户(城市24034户、农村47937户), 243479人(城市68656人、农村174 823人)。为保证孕妇、乳母、婴幼儿和12岁及以下儿童的调查人数,以满足各组样本量的要求,在样本地区适当补充调查人数,本次调查总计272023人。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1)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2004年10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第一部分背景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本次调查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通过调查不但可以建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库,为科学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资源,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个县(区、市)(见图1)共抽取71971户(城市24034户、农村47937户),243479人(城市68656人、农村174 823人)。为保证孕妇、乳母、婴幼儿和12岁及以下儿童的调查人数,以满足各组样本量的要求,在样本地区适当补充调查人数,本次调查总计272023人。 本次调查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四个部分,其中膳食调查23463户(城市7 683户、农村15780户)、69205人,体检221044人,血压测量153259人,血脂测定94996人,血红蛋白测定211726人,血糖测定98509人,血浆维生素A测定13870人。 三、数据质量评价与结果表述 将样本人口资料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国家统计局2002年人口学指标(性别比例、负担系数、家庭规模、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比较,表明样本人群对总体有较好的代表性。 由于抽样人口中有10.1%的人外出未能参加体检,致使调查样本中15-25岁各年龄组人口比例偏低。因此,采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首先对6类地区样本患病率进行年龄别校正,各类地区校正后的患病率再用该地区的人口比例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推算全国的患病率。 第二部分主要结果 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中国居民营养状况的现状及发展

中国居民营养状况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本文从中国传统膳食营养结构及特点的角度,分析了现阶段中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以及传统中国膳食营养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 题并提出合理膳食的建议,同时说明了合理膳食结构对人体 健康的重要性。 关键词:膳食结构形成过程合理膳食健康饮食建议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膳食结构一方面受长期的、传统的风俗习惯的影响,另一方面又随生产水平、文化教养、宗教信仰,社会 习尚和国际交往影响而不断改变。我国是文明大国,民族 众多,地域广阔,食物品种和资源丰盛,形成了东方膳食结 构的特色。本文研究中国的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及其发展 趋向,本文分析营养与健康状况以及传统中国膳食营养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合理膳食的建议, 说明了合理膳食结构对人体健康的重 要性。 (一)关于膳食结构 膳食结构是指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数量及其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适当的干预可以促使其向更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大致有四种膳食结构模式: 一是发达国家模式。二发展中国家模式。三是日本模式。也称营养模式

四是地中海模式。 (二)我国膳食结构的现状及分析 中国居民传统的膳食结构特点高碳水化合物我国南方居民多以大米为主食,北方以小麦粉为主,谷类食物的供能比例占70 %以上。高膳食纤维谷类食物和蔬菜中所含的膳食纤维丰富,,低动物脂肪我国居民传统的膳食中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很少,动物脂肪的供能比例一般在10 %以下。 当前中国城乡居民的膳食仍然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品为辅。但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城乡之间的膳食构成存在很大差别,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差别较大。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向“富裕型”膳食结构的方向转变。1959 年、1982 年、1992 年、2002 年分别进行过四次全国营养调查,调查发现以高谷物膳食类型为主的居民主要反映在住校的学生群体、大部分农村地区等。同时据调查,有一部分居民特别是上班族和学生不吃早餐,有一部分是早、中、晚餐分配不合理。 我国长期来形成的膳食分配方式可以用民间俗语“早饭早、中饭饱、夜饭少”来表达,这是根据我国的工作及生活习惯来决定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膳食方式在一些地区正在慢慢地改变,一些家庭已将晚餐作为一天的正餐。我国现行的膳食分配中早餐的食物品种较少,以碳水化合物食物为主,其他的营养素供给不足。一些人群的中餐食物较为单调,不能与人体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 本次调查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四个部分,其中膳食调查23463户(城市7 683户、农村15780户)、69205人,体检221044人,血压测量153259人,血脂测定94996人,血红蛋白测定211726人,血糖测定98509人,血浆维生素A测定13870人。 调查结果 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一)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克和69克上升到248克和126克。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 61%。(详见表1,2)。 (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到3309克,低出生体重率为3.6%,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城乡3-18

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厘米。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厘米,女性平均低4.2厘米。 (三)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4%,农村下降51%;儿童低体重率为7.8%,比1992年下降57%,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 (四)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城市女性由23.3%下降到17.0%;农村男性由15.4%下降至12.9%;农村女性由20.8%下降至18.8%。 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一)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 (二)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大城市、中小城市、一至四类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20.4%、18.8%、21.0%、19.0%、

中国居民营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国居民营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挑战。 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一)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克和69克上升到248克和126克。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61%。(详见表1,2)。 (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到3309克,低出生体重率为3.6%,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厘米。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厘米,女性平均低4.2厘米。 (三)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4%,农村下降51%;儿童低体重率为7.8%,比1992年下降57%,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 (四)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城市女性由 23.3%下降到17.0%;农村男性由15.4%下降至12.9%;农村女性由20.8%下降至18.8%。 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一)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和14.4%。生长迟缓率以1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20.9%,贫困农村则高达34.6%,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 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 1、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幅度升高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大城市、中小城市、一至四类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20.4%、18.8%、21.0%、19.0%、20.2%和12.6%。 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与1991年的26.6%、

中国居民营养素摄入量参考准则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表(DRIS ) 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发表日期:2011年02月24日 一、 DRIS 是什么 DRIS 是在RDAS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 )、推荐摄入量(RNI )、适宜摄入量(AI )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 二、 有关DRIS 的基本概念 1、 平均需要量(EAR ,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 ) EAR 是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制定的;是根据某些指标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这一摄入水平不能满足群体中另外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EAR 是制定RDA 的基础。 2、 推荐摄入量(RNI,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 ) RNI 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 ,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RN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RNI是以EAR为基础制定的。如果已知EAR的标准差,则RNI定为EAR加两个标准差,即RNI=AR+2SD。如果关于需要量变异的资料不够充分,不能计算SD时,一般设EAR 的变异系数为10%,这样RNI=1.2×EAR 。 3、 适宜摄入量(AI ,Adequate Intakes ) 在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不能计算EAR ,因而不能求得RNI 时,可设定适宜摄入量(AI )来代替RNI 。AI 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例如纯母乳喂养的足月产健康婴儿,从出生到4-6个月,他们的营养素全部来自母乳。母乳中供给的营养素量就是他们的AI 值,AI 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目标。AI于RNI相似之处是二者都用作个体的需要。AI 和RNI 的区别在于AI的准确性远不如RNI,可能显着高于RNI。因此使用AI时要比使用RNI更加小心。 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 ) UL 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营养素的最高值。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至于损害健康。如果某营养素的毒副作用于摄入总量有关,则该营养素的UL 是依据食物,饮水及补充剂提供的总量而定。如毒副作用仅与强化食物和补充剂有关,则UL 依据这些来源制定。 表1 能量和蛋白质的每日推荐摄入量(RNIs )及脂肪供能比 ━━━━━━━━━━━━━━━━━━━━━━━━━━━━━━━━━━━━━━━━━━━━━━━━━━━━ 年龄 Age 岁 Year 能量 Energy # 蛋白质 Protein 脂肪 Fat ─────────────────────────────────────────── RNI/MJ RNI/kcal RNI/g 占能量百分比 energy/% ─────────────────────────────────── 男 M 女 F 男 M 女 F 男 M 女 F ──────────────────────────────────────────────────── 0~ 0.4 MJ/kg 95 kcal/kg* 1.5-3g/(kg ·d) 45-50 0.5~ 35-40 1~ 4.60 4.40 1100 1050 35 35 30-35 2~ 5.02 4.81 1200 1150 40 40 3~ 5.64 5.43 1350 1300 45 45 4~ 6.06 5.83 1450 1400 50 50 25-30 5~ 6.70 6.27 1600 1500 55 55 6~ 7.10 6.67 1700 1600 55 55 7~ 7.53 7.10 1800 1700 60 60 8~ 7.94 7.53 1900 1800 65 65 9~ 8.36 7.94 2000 1900 65 65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最新版)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4年10月12日) 第一部分背景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本次调查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通过调查不但可以建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库,为科学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资源,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 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 村,共6类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个县(区、市)(见图1)共抽 取71971户(城市24034户、农村47937户),243479人(城 市68656人、农村174 823人)。为保证孕妇、乳母、婴幼儿 和12岁及以下儿童的调查人数,以满足各组样本量的要求, 在样本地区适当补充调查人数,本次调查总计272023人。 本次调查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 调查四个部分,其中膳食调查23463户(城市7 683户、农村 15780户)、69205人,体检221044人,血压测量153259人, 血脂测定94996人,血红蛋白测定211726人,血糖测定98509 人,血浆维生素A测定13870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