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碧
季羡林散文集好词好句

季羡林散文集好词好句季羡林在1946年,回国后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
系主任职任至1983年(““””期间除外)。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季羡林散文的好词以及好句,希望大家喜欢。
季羡林散文好词:决一死战开两大方刻苦自厉夸父追日岿然不动力挽狂澜励精图治了无惧色烈火金刚烈性汉子临危不俱临危不惧临危授命埋头苦干满腔热情绵里藏针宁死不屈披荆斩棘劈波斩浪匹夫之勇拼死抗争泼天大胆破除迷信破釜沉舟气贯长虹气吞山河气壮山河千锤百炼前赴后继前仆后继锲而不舍秋竹有节群威群胆热情奔放热情待人热情好客热情洋溢热情直爽仁人志士柔中有刚软中有硬杀身成仁舍身为国舍生忘死身先士卒季羡林散文好句:1) 回顾当时的流汗,的战栗,的喘息,早成残象,只在我们心的深处留下一点痕迹。
不禁微笑浮上心头了。
2) 回首绵绵无尽的灰雾中,竟还有自己踏过的微白的足迹在,蜿蜒一条长长的路,一直通到现在的脚跟下。
再一想踏这路时的心情,看这眼前的幕—点一点撒开时的或惊,或惧,或喜的心情,微笑更要浮上嘴角了。
3) 然而,话又要说了回来。
──虽然我们可以把未来涂上了彩色,制成了梦,幻影、和蜃楼;一想到,蜿蜒到灰雾里去的长长的路,仍然不过是长长的路,同从雾里蜿蜓出来的并不会有多大差别;我们不禁又惘然了。
4) 我们知道,虽然说不定也有点变化,仍要看到同样的那一套。
真地,我们也只有看到同样的那一套。
微微有点不同的,就是次序倒了过来。
5) ──我们将先看到到处闪动着的花的红影;以后,再看到苍郁欲滴的浓碧;以后,又看到萧瑟冷寂的黄雾;以后,再看到白皑皑的雪凝在杈桠着刺着灰的天空的树枝上。
中间点缀着的仍然是亮的白天,暗的黑夜。
6) 在白天里,我们填满了肚皮。
在夜里,我们裂开大嘴打呼。
照样地,白天接着黑夜,黑夜接着白天。
于是到了一个界石,我们眼前仍然只有那短短的时间的一点亮。
7) 脚踏上这个界石的时候,说不定还要回过头来看到现在。
现在早笼在灰雾里,埋在记忆里了。
我们的心情大概不会同踏在现在的这块界石上回望以前有什么差别吧。
朱敦儒词

念奴娇
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
照我藤床凉似水,飞入瑶台琼阙。
雾冷笙箫,风轻环佩,玉锁无人掣。
闭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
谁信有药长生,素娥新链就,飞霜凝雪。
打碎珊瑚,争似看、仙桂扶疏横绝。
洗尽凡心,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
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
登临何处自销忧。直北看扬州。
朱雀桥边晚市,石头城下新秋。
昔人何在,悲凉故国,寂寞潮头。
个是一场春梦,长江不住东流。
朝中措
当年弹铗五陵间。行处万人看。
雪猎星飞羽箭,春游花簇雕鞍。
飘零到此,天涯倦客,海上苍颜。
多谢江南苏小,尊前怪我青衫。
朝中措
有泪看芳草,无路认西州。
水调歌头
对月有感
天宇着垂象,日月共回旋。因何明月,
偏被指点古来传。浪语修成七宝,
漫说霓裳九奏,阿姊最婵娟。
愤激书青奏,伏愿听臣言。
诏六丁,驱狡兔,屏痴蟾。移根老桂,
种在历历白榆边。深锁广寒宫殿,
不许(女+亘)娥歌舞,按次守星躔。
若无置酒朝元亭,师厚同饮作
西江碧。江亭夜燕天涯客。天涯客。
一杯相属,此夕何夕。
烛残花懒歌声急。秦关汉苑无消息。
无消息。戍楼吹角,故人难得。
诉衷情
老人无复少年欢。嫌酒倦吹弹。
黄昏又是风雨,楼外角声残。
悲故国,念尘寰。事难言。
下了纸帐,曳上青毡,一任霜寒。
万里飘零南越,山引泪,酒添愁。
不见凤楼龙阙、又惊秋。
九日江亭闲望,蛮树绕,瘴云浮。
肠断红蕉花晚、水西流。
西江月
《登莲花峰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莲花峰记》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嘉祐癸巳之岁,吕巧臣兄自江入秦。
冬十二月,宿于北华之野狐泉店。
到时日晚,势尚早,逆旅喧哄。
吕巧臣乃与予同登南坡兰若,访僧曰义海,气貌甚清,谈吐亦雅,中夜围炉,设茶果待客颇勤,因话三峰事。
海曰:“去年初秋一日,日迨暮,有士人风格峻整,麻衣芒履,荷笠而来投宿者。
问其所至? 姓氏谁何? 答曰:“元冲,姓王。
来自天雄,性甘隐遁,好奇为心,所游陟诸山名迹,尽东南之美矣。
惟有华山莲花峰之秀异未觌,今则力役一登尔。
”海师谓之曰:“兹山峭拔若削,自非驭风凭云,亦无有去理。
”元冲曰:“贤人勿谓天不可升,但虑无其志耳。
仆亦之华阳川,中有路,志其幽寻焉。
”海观其辞气壮厉,亦然之。
元冲曰:“某明日且去。
其日当留山址。
计其五千仞为一旬之程,亦足矣。
既上,当煠火为信。
至时,可乘桃林南野望。
”翌日,元冲发笈取一药缶,并火金怀之而去,义海书于屋壁。
期一日,至桃林宿。
明日平晓,岳色晴明,无纤翳。
伫立数息间,有白烟一道,歘起莲花峰顶。
海秘之不言,复归。
二旬而元冲至,歇定乃言曰:“前者既入华阳川中,寻微迳,萦纡至莲花峰下,憩止一宿,方登。
初登也,虽险峻,犹可垂足以迹,困则伏于石庵中,暮亦如之。
既及华三分之一,则壁立群嶂,莓苔冷滑,石罅纵横,仅容半足。
乃以死誓志,作气而登,时遇石发垂下,接之以升。
再一旬而及峰顶,广约百亩。
中有池,亦数亩,菡萏方盛,浓碧鲜红。
四旁则巨桧乔松,竦擢于霄汉,馀奇花芳草不可识。
池侧有破铁舟,触之则碎。
周览已,乃取火金敲之,揉枯荄以承之,大木亦有朽仆于地者,拉其枝干煠火焉。
既而循池玩花,将取数叶,又思灵境不可渎,只采取落叶数片,及铁舟寸许怀之。
一宿乃下,下之危峻复倍于登陟时。
”海不觉前席,执元冲手曰:“君固三清之奇士也!不然,何以臻兹。
”于是,元冲以莲叶、铁赠义海。
明日,复负笈而去,莫知所终。
则尚子寻五岳,亦斯人之徒欤。
赏析:王得臣的这篇《登莲花峰记》内容确乎简单,通过转述他人的话语,塑造了一位壮志凌云,勇于攀登的有志者的感人形象。
如何积累好词好句

如何积累好词好句如何积累好词好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在阅读中用笔记下好词、好句、能拓宽你的思路,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如何积累好词好句,一起看看吧!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积累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如果对某方面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就预示着他成功了第一步。
在我校,通过对全校小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同学们没有专用的摘抄本,没有自主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都是在老师的要求下为积累而积累。
我们要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们可以让他们准备一个专用摘抄本,并为摘抄本设计精美的封面图案,命一个好听的名字,还可以定期开展评比“积累大王”活动,对于优秀的给予表扬。
这样让学生把枯燥的积累变成快乐的享受,在积累的世界里快乐地翱翔。
二、明确目的,知道积累什么第一是积累语言材料。
教材里每单元的《日积月累》中,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如成语、对联、谚语、名人名言、歇后语、绕口令、儿歌、古诗等,语文教材和课外书籍中也有许多妙辞佳句,都是学生很好的积累材料。
第二是积累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例如,《草原》一文,课文用清新、优美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令老舍先生惊叹、舒服,给予作者美的享受。
那么作者用了哪些优美词句来描写美景呢?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学生在思考中级积累了好词好句,又能从好词好句中体会到人物内心的情感。
第三是积累精妙的写法。
积累运用修辞手法的优美的句子,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夸张句;积累抓住重点词语把句子写准确、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
例如《所见》一诗中“意欲捕鸣蝉”中的“捕”为什么不用“捉”呢?我先让学生仿佛诵读,再比较,发现“捕”比“捉”更准确、更形象,更能表达小孩想得到蝉的欲望。
三、学会方法,知道怎样积累1.归类积累法可以将有语言特色的分别归类。
如写景物的、写人物的、写场面的、写活动的、写动物的、写植物的等分别归类;还可以把相同部分的集合在一起,如一帆风顺、一鸣惊人、一心一意、一如既往、一刀两断等都以“一”开头;再如:心安理得、心比天高、心不在焉、心潮澎湃、心弛神往等都以“心”开头;还可以把反义词组成的词语集合在一起,如:开天辟地、翻来覆去、顾此失彼、虎头蛇尾、扬长避短、三长两短、口是心非、弄假成真、七上八下等;还可以把重叠的词语集合在一起。
论朱敦儒的咏老词

论朱敦儒的咏老词作者:庞明启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05期摘要:朱敦儒创作了大量的咏老词,该类作品以描写老年的生活、思想、情感为主,具有鲜明的自传色彩。
南渡期间,他的此类作品通过今昔对比抒发出浓烈的叹老情绪,展现了天涯倦客的自我形象,与李清照有很强的可比性。
致仕以后,本着蜷缩畏避的心态,他的咏老词呈现了种种“乐天自适”之事,大体可以分为三类:闭门自适、随意游憩、儿孙之乐。
他的9首渔父词也属于一种特殊的咏老形式,以淡泊、素净、孤冷的风格,塑造了性格鲜明复杂的渔父形象,带着一种有别于游仙词的神仙风致,表达了对自由的强烈向往。
关键词:朱敦儒;咏老词;天涯倦客;畏避心态;神仙风致中图分类号:I20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595(2020)05-0066-08咏老本来是宋人诗歌的常见题材,此类作品将老年人特有的身心状态作为表现对象,无论是对于老来衰病的叹息、岁月流逝的感慨还是对休致闲逸的歌咏、儿孙满堂的欢欣、福寿爵禄的恭维都可以纳入其中。
词在诗化的过程中,不断冲破艳科的藩篱,表现领域和表现方法逐渐变得和诗歌一样多样化,苏轼书写个人襟怀的豪放词与南渡词人书写时代最强音的爱国词都大大加快了以诗为词的进程。
作为两宋之交的词人,朱敦儒顺应时代潮流,创作态度上不拘一格,以大量优秀的词作推动着词体向诗体的靠拢,其中便包括不少咏老题材的作品。
他的咏老词共43首,约占其现存词作总量的17%。
这些作品都作于47岁南渡以后,以描写老年的生活、思想、情感为主,对宋词题材的拓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宋汪莘云:唐宋以来词人多矣,其词主乎淫,谓不淫非词也。
余谓词何必淫,顾所寓何如耳!余于词所爱者三人焉。
盖至东坡而一变,其豪妙之气隐然流出言外,天然绝世,不假振作。
二变而为朱希真,多尘外之想,虽杂以微尘而其清气自不可没。
三变而为辛稼轩,乃写其胸中事,尤好称陶渊明。
此词之三变也。
(《诗余》自序)[1]此处将朱敦儒与苏、辛视为宋词的“三变”,他的清逸与东坡的豪妙、稼轩的直爽虽有不同,却皆以高迈为共同基调,对词淫艳秾丽的本色有相当强大的冲决作用。
朱敦儒的诗词全集

朱敦儒的诗词全集朱敦儒,是我国古代着名的词人。
他的很多诗词都入选了中小学课本。
下面小编带你了解一下朱敦儒的生平及诗词全集。
1作者简介朱敦儒(1081年-1159年),宋代着名词人,字希真,洛阳人。
靖康、建炎年间,朝廷数次召唤都未答应。
绍兴三年(1133年)被推荐补右迪功郎之职,五年(1135年)赐以进士出身担任秘书省正字。
后历任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而后致仕(退休),住在嘉禾,到秦桧下台,依旧不出,直到绍兴二十九年去世。
朱敦儒获有“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1朱敦儒的诗词全集《鹧鸪天·西都作》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奏流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我是清都山水郎。
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
几曾着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鹧鸪天》曾为梅花醉不归。
佳人挽袖乞新词。
轻红遍写鸳鸯带,浓碧争斟翡翠卮。
人已老,事皆非。
花前不饮泪沾衣。
如今但欲关门睡,一任梅花作雪飞。
《鹧鸪天》检尽历头冬又残。
爱他风雪忍他寒。
拖条竹杖家家酒,上个蓝舆处处山。
添老大,转痴顽。
谢天教我老来闲。
道人还了鸳鸯债,纸帐梅花醉梦间。
《一落索》惯被好花留住。
蝶飞莺语。
少年场上醉乡中,容易放、春归去。
今日江南春暮。
朱颜何处。
莫将愁绪比飞花,花有数、愁无数。
《好事近·渔父词》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好事近·渔父词》渔父长身来,只共钓竿相识。
随意转。
第四节 辞格

二、传统辞格
(一)比喻 如果说,辞格是修辞学一片茂密的树林, 那么,比喻则是辞格之林中一株枝叶繁茂 干粗根深的参天大树。如果说,几十个辞 格好像一个大家族,那么,比喻则是这一 家族中的长房长子。——濮侃《辞格比较》 1、内涵及构成 2、分类
三、修辞新格
(一)列锦 以名词或以名词为中心的定名词组,组合成 一种多列项的特殊的非主谓句,用来写景 抒情,叙事抒怀。
(三)假悖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故意违反逻辑上的不矛盾律, 拿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语组织在同一个语言结构 里,以收到精警、强调、讥讽、幽默等表达效果。 (1)耳朵里只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 的,极宏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 叶……(陆定一《老山界》) (2)美丽的暴君,天使般的魔鬼。 修辞效果:表面看似矛盾而实际上不矛盾的“假悖” 言语现象,能引人注意,发人深思,感悟出表达 者的独具匠心,达到使人印象深刻的目的。
第四节 辞格
一、辞格概说
(一)内涵 辞格是人们在长期的言语活动中逐渐固定 下来的具有特定表达效果的言语优化模式。 (二)特点 1、表达功能上的特异性 2、语言形式上的模式性 3、历史的稳定性和发展性
(三)产生基础 1、物质基础 2、语言文字基础 3、主观基础
(四)辞格研究概况
1、辞格理论的研究 2、传统辞格的研究 (1)辞格体系的建立日趋完善 (2)单一辞格的研究不断深化 (3)辞格比较、辨异研究迈上新台阶 3、修辞新格研究成果丰硕 4、辞格综合运用研究逐步深入 5、辞格史研究开历史先河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 思》) 修辞效果:一言简意赅、辞约意丰,有很强的艺术 概括力; 二含蓄隽永、形散神凝,能给读者留下充分 三讲求多种修辞手法 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的余地; 的综合和语言的锤炼。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及答案(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及答案(部编版)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
(共44分)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5分)méng lóng ( )的月光下,萤火虫和着风的ji é p āi ( )绕着n èn l ǜ ( )的柳条舞蹈,màn tiān ( )的f án x īng ( )一闪一闪的。
2. 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6分)漫:①水过满,漾出来;②满,遍;③没有限制,没有约束;④莫,不要。
(1)浪潮的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
( )(2)河水已经漫.过了堤坝,可是雨越下越大。
( )(3)他上课的时候总是漫.不经心,考试时便手忙脚乱。
( )3. 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括号里。
(8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分叉.(chà)B. 仲.夏(zhòng) B. 杜甫.(pǔ) 涉.江(shè) D. 晕.皱(yūn) (2)下列各项中,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稻穗 藤萝 B . 漆盖 交叉 C . 余晖(3)林林想写一首小诗感谢母亲,填在横线上最合适的是( 母亲啊!你是是 ,照亮前行的路途。
灯 天,包容小河的任性;你是 ,鼓舞雏鹰的高飞;你 潇洒 D . 拥挤 尘垢 火 C .水 灯 D .海 A. 海 B . 山 )。
树 灯 天 天 曝.(bào)晒 胆怯.(qiè) 韩愈.(yù)(4)下列诗句或名句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 日还。
(李白)B.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杜甫)D.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4. 按要求完成练习。
(12分)(1)用近义词或反义词补写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人简介:
诗人袁鹰:原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 淮安人。4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以散文影 响最大。出版的散文集有《第一个火花》、 《红河南北》、《第十个春天》、《风帆》、 《悲欢》、《天涯》、《运行》、《京华小品》 以及《袁鹰散文选》等。袁鹰散文题材广泛, 感情激越,思想深邃,作品中描述的一人一事、 一景一物,都反映了社会的人情风貌,跳动着 时代脉搏。在艺术方面,他的散文深含着诗的 因子,具有诗的联想、诗的意境、诗的语言, 充溢着诗情画意。
这一节诗,作者巧妙的 运用了两个疑问句,写出了漓 江的浓碧和水草的柔软,写的 亲切柔美。
船行在绿玻璃上,
人影倒在绿玻璃下。 诗人把漓江比作“绿玻璃”,表现漓 江的水真清、真静、真绿,船行漓江 上,人影在水中,上下辉映、动静相 衬,虚实结合,使画面具有独特的立 体感。
绿草在水底探起头来, 像是向水面上问: 你下来吗? ”探“在这里的意思是向上伸出头来。 这诗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水草对游 人的盛情邀请,原来铺下的水草是如此 的好客又富有人情味,漓江之美更具体 在人与自然地亲近和和谐上。
是谁将百里漓江,
染成浓碧?
是谁在晶莹的水底,
铺下片片芳草地,
轻软又柔和?
船行在绿玻璃上,
人影倒在绿玻璃下。
绿草在水底探起头来,
像是向水面上问:
你下来吗?
是谁将百里漓江, 染成浓碧? 作者在这里有意采用疑问的句式,向 你提问。此时你仿佛是作者的朋友, 与作者一起游玩。作者仿佛是在询问 你,使你仿佛也身临其境了。 百里”写出了漓江的长,更写出了 “浓绿”的漓江的长。
“
染”字用得也非Biblioteka 生动形象,仿佛漓 江浓碧的颜色是被画家染上的。
“
是谁在晶莹的水底,
铺下了片片芳草地,
轻软又柔和?
作者又一次设置疑问,这句话写水底的水草。 “晶莹”是“光亮而透明的意思,作者写江底的 水草连成一块块的碧绿绿地,用”轻软“、” 柔和“写出水草的特点。江水的碧绿,水草的 轻软、柔和相互映衬,把漓江写成了一块温软 的碧玉。那水草好像是有人精心铺设的,十分
这一诗节,诗人从动态的角 度写漓江,用一个比喻表现漓江 的绿、静、清,用拟人的手法表 现漓江的人情美,人与自然的和 谐亲近。
这首诗歌巧妙地运用比喻、 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及连续提 问的形式,展示了漓江的水清 澈、碧绿、轻柔地特点,表达 了诗人喜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