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与食物中毒
食品的污染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

•食品污染概述
•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目
•总结与展望录
来源
生物性污染01
化学性污染02
物理性污染
03
强化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推广食品安全标准和技术
规范加强食品检验和风险评估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
食品污染的控制与预防
定义
分类
食源性疾病的定义与分类
食物中毒
肠道传染病
寄生虫病
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
常见的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食物中毒的原因可能是食品本身含有有毒物质,或者是食品在加工、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受到了污染。
食物中毒的定义与原因
原因
定义
常见的食物中毒类型
01020304细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食物中毒寄生虫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应急处理
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在于食品安全,包括
预防
•食品采购
•食品储存
•食品加工
•食品运输
•个人卫生
对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认识与总结
食品污染的认识
食物中毒的总结
未来食品安全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1.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概念(1)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设施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即指通过食物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使病原物质进入人体并引起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食物是传播疾病的媒介;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是食物中的致病因子;临床特征为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食源性疾病源于传统的食物中毒,但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和发展,其范畴在不断扩大,它既包括传统的食物中毒,还包括经食物而感染的肠道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以及由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性疾病。
此外,由食物营养不平衡所造成的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食物中某些污染物引起的慢性中毒性疾病等也属此范畴。
(2)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可概括为生物性(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化学性和物理性病原物三大类。
1)生物性病原物:污染食物的微生物(细菌及其毒素、真菌及其毒素、病毒)、寄生虫及其卵都可以引起人类食源性疾病。
由于生物性病原体种类最多,因其因其的食源性疾病最为常见。
我国食用畜禽肉、禽蛋类比较多,以沙门菌是物业中毒最多。
近年来,国际报道并关注最多的病原菌主要有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0157:H7、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多重耐药性沙门菌、空肠弯曲菌、戊型肝炎病毒、轮状病毒、Norwalk病毒、球性寄生虫、弓形虫、口蹄疫病毒等。
真菌毒素是食物链中最重要的污染物之一。
其中黄曲霉毒素、伏马菌素、棕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和展青霉毒素等是国际普遍关注的真菌毒素。
2)化学性病原物:主要包括农药农药残留、兽药(抗生素)残留、环境污染物或雌激素和重金属等,均可通过植物或动物进入食物链,并引起人类的疾病或健康问题。
3)物理性病原物:主要来源于放射性物质的开采、冶炼,在郭芳、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使用放射性核素时,其废物的不合理排放及意外性泄露。
食物中毒及预防—食物中毒与食源性疾病的区别(食品营养与卫生课件)

定义的区别——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 泛指所有因 为进食了受污染食物、致 病细菌、病毒,又或被寄 生虫、化学品或天然毒素 (例如:有毒蘑菇)感染 了的食物而产生的疾病。
3
定义的区别——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 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 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 物质当做食品食用后引起 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 疾病。食物中毒是最常见 的食源性疾病。
4两者Leabharlann 指范畴的区别食源性疾病所括范畴远远 大于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属于食源性疾病 的一种。
5
发病特征的区别
食物中毒属于食源性疾病 中发病较急的一类。
而食源性疾病不单单包括 食物中毒等急性病症,还 包括一些慢性的、隐性的 疾病。
6
致病源的区别
食物中毒的致病源是食物 中的生物性、化学性有毒 有害物质。
而食源性疾病的致病源不 仅包括有毒有害物质,还 包括一些常见的无害的物 质。
7
传染性的区别
食物中毒一般不具有传染 性。 而食源性疾病包括了各种 传染及非传染的疾病。
食源性疾病与常见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与常见食物中毒什么是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是由于人体在食用被污染食品后而引起的疾病。
一般而言,食源性疾病是由于食品中被不同类型细菌引起的感染而发生的。
食源性疾病通常在美食的享受之后才会产生,一旦发生,食源性疾病通常会带来严重的生理和经济危害。
食源性疾病对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常见的食源性疾病及其症状肠胃症状肠胃症状,比如腹泻、呕吐、腹痛和胃肠道不适,是由于细菌和其他病原体产生的最常见的食源性疾病症状。
通常情况下,这些症状持续时间较短,大约为数天,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症状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
感染症状感染症状通常是由于食品中的微生物或者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导致的。
这些症状可能包括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
不适症状在某些情况下,食源性疾病的症状可能会表现为有些不适的症状,比如头晕、乏力、恶心和失眠。
这些症状通常是由于食品中的毒素或者病原体的产生所导致的。
常见的食物中毒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食源性疾病细菌,它可以引起沙门氏菌性食物中毒。
这种细菌存在于家禽和牲畜等动物身体内,易经由动物的粪便、皮肤、口鼻分泌物等进入食品。
沙门氏菌性食物中毒的症状包括发热、呕吐、腹泻、腹痛、头痛和肌肉疼痛等。
菌丝体菌丝体在甜菜、红莓、土豆、茶叶、花生、玉米、面筋等食品中最常见。
菌丝体污染的食物通常不带有异味或异色变化,特别是婴幼儿和老年人容易这样感染。
菌丝体中毒的症状包括呕吐、强烈头痛、肌肉疼痛、胸痛、腹泻、眩晕、畏寒、发热、皮疹等。
绿脓杆菌绿脓杆菌是细菌中一种极具病原性和行动力的代表之一,它生长在果蔬、鱼蛋中,且有易于生长、强烈的臭味。
绿脓杆菌性食物中毒的症状包括肠胃症状、眩晕、反应迟钝、肌肉痉挛等。
如何避免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以下是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几个建议:1.食品加工和食用前从事有效的卫生清洁措施。
2.选购质优的食品,确保食品新鲜度和卫生安全。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资料

一、河豚鱼中毒 河豚,或称鲢鲍鱼,我国沿海各地及长江下游均有出产,属无鳞鱼的
一种,在淡水、海水中均能生活。河豚是一种味道鲜美,但含有剧毒 物质的鱼类。江浙一带民间流传一句俗语“拼死吃河豚”,可见该鱼 味美诱人,食之却要冒生命危险。
(一)有毒成分 引起中毒的河豚毒素可分为河豚素、河豚酸、河豚卵 巢毒素及河豚肝脏毒素。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的概念
根据WHO的定义,食源性疾病(food borne disease)是指由摄食进人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 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食源性疾病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传播疾病的媒介 一食物;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一食物中的病原体; 临床特征一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三)中毒机制 (四)临床表现
由李斯特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一 般有两种类型:侵袭型和腹泻型。
(五)诊断与治疗 1. 流行病学特点 2.特有的中毒表现 3.细菌学检验 (六)预防和治疗措施
五、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 (一)病原学特点 埃希菌属(Escherichia)俗称大肠杆菌属,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1.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 2.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3.肠致病性大肠 埃希菌 4.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二)流行病学特点 1.发病季节 2.引起中毒的食品 3.食品中大肠 埃希菌的来源
六、空肠弯曲菌食物中毒 (一)病原学特点 空肠弯曲菌属螺旋菌科,为革兰氏阴
性,在细胞的一端或两端着生有单极鞭毛。 (二)流行病学特点 1.季节 2.食品的种类 3.食品被污染和中毒发生的
原因 (三)中毒机制空肠弯曲菌食物中毒的发生,部分是由大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课件

食物过敏
由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慢性中毒性疾病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二、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
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
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
急性、亚急性疾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
人与人直接传染
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动物性食物中毒
植物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A);食物中毒(B) 食用被霍乱沙门菌污染的猪肉而感染霍乱 A 食用大量海鲜导致过敏 A 食用了被绦虫囊尾蚴污染的猪肉而引起的囊尾蚴病 A 禽流感 A 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而诱发的肝癌 A 暴饮暴食造成的急性胃肠炎 C 误将亚硝酸钠当成食盐食用而造成的紫绀 AB
(一)概念
通过摄入食物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
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二)基本要素 传播媒介——食物 病原物质——食物中的致病因子
生物性 化学性 物理性
临床特征——急/慢性中毒或感染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三) 范畴
食物中毒
经食物感染的肠道传染病
水
食源性寄生虫病
人畜共患传染病
针对病原菌特点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毒素型——金葡菌、肉毒梭菌 3、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p455
病原学特点 相对耐热 ,70℃ 1 h灭活 在室温条件下,温度升高,肠毒素生成越快 肠毒素耐热,100℃ 30 m灭活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中毒食品及来源
中毒食品:
营养丰富且含水分较多的食品——乳类及乳制品、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2、预防 ① 加强卫生宣教 ② 防止污染避免生熟交叉污染,食前充分加热 ③ 食物低温或通风阴凉保存 ④ 食品加工人员定期体检(化脓——调离) ⑤ 加强食品卫生质量检查和监督管理 ⑥ 建立快速、可靠的病原菌检测技术
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ppt课件

05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案例分析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案例
沙门氏菌感染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细菌,通过食物传播,导致食物中毒。典型症状包 括腹泻、呕吐、腹痛等,严重时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休克。
志贺氏菌感染
志贺氏菌是引起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主要症状包括 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严重时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休克。
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ppt 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概述 •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病因 •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 •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亚硝酸盐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中毒。症状包括口唇发绀、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 痛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有机磷农药中毒
有机磷农药是一种常见的农药,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导致中毒。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多汗等,严重时可引起抽搐、昏迷和死亡。
06
总结与展望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挑战与机遇
病毒性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案例
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病毒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传 播,导致甲型肝炎。主要症状包括乏 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 ,严重时可引起黄疸和肝功能衰竭。
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病毒也是一种通过食物传播 的病毒,主要症状与甲型肝炎相似, 但一般较轻。
化学性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案例
亚硝酸盐中毒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 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 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疾病 。
第六章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第六章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第一节食物中毒概论第二节细菌性食物中毒第三节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食物中毒第四节动植物性食物中毒第五节化学性食物中毒第六节食源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及其预防第六章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教案)〔教学目的〕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食源性疾病的概念、病源物质、疾病的范畴及预防。
食物中毒与中毒食品的概念,食物中毒的特点、分类及流行病学的特征;饮食中常见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肉毒毒素中毒等)、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毒鱼类、贝类、牲畜腺体、毒蕈、发芽土豆、四季豆、含氰甙类等)的种类、特点、中毒食物及预防。
〔学习要求〕通过学习,掌握食物中毒与中毒食品的概念,食物中毒的特点、分类及流行病学的特征;饮食中常见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肉毒毒素中毒等)、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毒鱼类、贝类、牲畜腺体、毒蕈、发芽土豆、四季豆、含氰甙类等)的种类、特点、中毒食物及预防;〔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重点包括食物中毒与中毒食品的概念,食物中毒的特点、分类及流行病学的特征;饮食中常见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肉毒毒素中毒等)。
〔教学内容〕食源性疾病是由传统的“食物中毒”逐渐发展变化而来,近二十多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很少使用食物中毒的概念,经常使用的是“食源性疾病”的概念。
1984年WHO对食源性疾病的定义是:“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
根据这一定义,食源性疾病已不仅包括传统上食物中毒,而且包括经食物传播的各种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食物中毒概论一、食物中毒概念食物中毒的概念在我国食品卫生国家标准《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定义为: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物中毒: 食物(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或误食
人体
食物中毒(急性、亚急性非传染性疾病)
共同点:食物、有毒有害物质、急性临床表现 (中毒或感染)。
区别:
食物中毒不包括以下食源性疾病:食源性肠道传染 病、人畜共患疾病、寄生虫病、食物过敏和暴饮暴食所 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等;也不包括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 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损害(致突变、 致畸、致癌)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2、进行广泛的食品卫生宣教,提高消费者自我保健意 识,减少家庭传播食源性疾病的机会。
二 、食物中毒
(一)食物中毒的概念、特征与分类
1、概念:摄入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
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
病。
(正常人摄入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食物而引起的非传染性急性、 亚急性疾病)
食品生产企业、副食品商店、集体食堂、食品销售网点均应 配制冷藏设备,低温贮藏食品;生熟食品分开保存,防止交 叉污染;加工后的熟食品要尽快食用。
3、杀灭细菌及破坏毒素
食品加热必须达到有效温度;烹调后的食品长时间放置后应 再次加热后才能食用。
第三节 真菌毒素及霉变食品的中毒
一、赤霉病麦食物中毒
1、病原及中毒机制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机制
1、感染型:病原菌靠其侵袭力附着在肠黏膜或侵袭入黏
膜下层,引起黏膜充血、白细胞侵润、水肿、渗出等炎症变化。 病原菌侵袭入黏膜固有层后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或杀灭,释放内 毒素,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体温升高。
2、毒素型:细菌外毒素刺激肠上皮细胞,激活腺苷酸环
化酶,使cAMP升高,激活有关酶系统,改变细胞分泌功能, Cl-分泌亢进,抑制肠上皮细胞对Na+和水的吸收,导致腹泻。 同时特异性作用一定靶器官引起相应症状。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与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与食物中毒
一、食源性疾病 WHO:通过摄食进入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所引起
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三个基本要素:
1)传播疾病的媒介----食物; 2)致病因子----食物中的病原物质; 3)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
七、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治疗:
1、首先应迅速阻止吸收排出毒物:催吐,洗胃 2、对症治疗:治疗腹痛腹泻,纠正电解质平衡,抢救循环衰 竭呼吸衰竭。 3、特殊治疗:抗生素、多价抗毒素血清(肉毒中毒)
八、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原则: 1、防止污染
在食品贮藏、运输、加工、烹调、销售过程中,防止污染。
2、防止病原体繁殖及毒素的形成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1、发病率高,但病死率低 2、好发季节:夏秋季 3、好发食品:动物性食品为主,如肉鱼奶蛋及制品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三个环节) 1、食品被致病性细菌污染 2、贮藏方式不当使微生物大量繁殖并产毒 3、烹调方式不当:食用前未加热或加热不彻底
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因素: 1、病原物质对食物的污染 2、病原物质在食物中增殖 3、病原物质在食物中残存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
1、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各级行政部门应根据《食品安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管理。 食品生产企业应执行良好生产规范(GMP),对食品的生产、加 工、制作、贮存、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害环节进 行分析,建立HACCP管理体系。 制定食品管理人员和加工人员培训方案,提高从业人员的食品 卫生知识,防止疾病传播;
3、混合型:活菌与毒素同时作用。
四、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
1、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2、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3、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4、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5、李斯特菌食物中毒 7、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 8、空肠弯曲杆菌食物中毒 9、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
六、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诊断原则:
1、流行病学特征(发病季节 中毒食物)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诊断(细菌学、血清学和毒素检验) 对于因各种原因无法进行细菌学检验的食物中毒,则按 GB1438-94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执行,由3 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定,得出结论。
主要是谷禾镰刀菌感染了麦子所致,在气温1624℃、湿度85%时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素。霉变的病 麦颜色灰暗带红,谷皮皱缩,并有胚芽发红等特征。
引起中毒的毒素为赤霉病麦毒素,主要有雪腐镰刀 菌烯醇、镰刀菌烯酮-X、T2毒素,主要毒性作用为引 起呕吐。
2、流行病学特征
麦类赤霉病每年都会发生,我国麦类赤霉病每3-4年 有一次大流行,在赤霉病麦流行的地区,可发生人畜 食物中毒,多发于麦收季节,因食用受病害的新麦或 库存病麦而致。进食数量越多,发病率越高,发病程 度越严重。
4、食物中毒分类
细菌中毒感染:沙门、变形
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毒素中毒:葡萄、肉毒
混合型:副溶血
有毒动物
食物中毒
有毒食物中毒 有毒植物
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真菌食物中毒:赤霉病麦
化学性食物中毒:亚硝酸盐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食源性疾病: 食物(各种致病因子)
人体
食源性疾病
(感染性质/中毒性质)
(一)生物性病原物
1、细菌及其毒素
2、病毒
3、真菌及其毒素
4、寄生虫
5、天然毒素和食物在贮存过程中产病原物
食源性疾病的范畴
1、食物中毒
2、食源性肠道传染病
3、食源性寄生虫病
4、其他: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
炎、酒精中毒
广义的食源性疾病,还应包括由营养不合理所造成的某些慢 性疾病(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 肿瘤等),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慢性中毒性疾病等。 即凡是与摄食有关的疾病。
2、发病特征(特点):
1)潜伏期短,发病突然; 2)病人有类似的临床表现; 3)发病者均与某种食物有明确的关系; 4)病人对健康人无传染性
3、食物中毒的流行特点 1)发病的季节性
与食物中毒种类有关,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5-10月, 化学性食物中毒全年均可发 2)发病的地区性 多数食物中毒有明显的地区性 3)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种类 动物性食物为主,肉类占50% 4)食物中毒病因 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最常见,其次是化学性食物中毒,然 后是有毒动植物 5)食物中毒发生场所 集体食堂发生食物中毒最多,其次是餐饮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