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开学第一课教案.doc
化学高一第一节课

化学高一第一节课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为化学高一的第一节课,教学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学生奠定化学学科学习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涉及化学发展简史、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化学与生活的联系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新生,他们对化学学科的了解程度不一,但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这个阶段,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学中需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发现化学原理,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此外,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尽快适应高中化学学科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研究的基本领域和研究对象;(2)了解化学发展简史,认识化学科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3)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等;(4)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5)培养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如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和处理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发展简史,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发现化学原理,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3)采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5)通过课堂讲解、实例分析、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知识体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2)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3)通过化学实验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批判性思维;(4)教育学生遵循化学实验的安全规范,关爱生命,关注环保;(5)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学会从化学角度看待世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2023高中化学第一课教案(精选7篇)

2023高中化学第一课教案(精选7篇)高中化学第一课教案1一、课标要求: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明白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二、考试说明:(与课标要求一致)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明白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三、课标解读:(教学目标)1、依据导学案的预习资料,自主学习醇的概述介绍,了解醇的物理性质、用途和一些常见的醇。
依据烷烃的命名规则,能用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饱和一元醇进行命名。
2、经过小组“交流研讨“活动,初步掌握根据结构分析性质的一般方法;经过分析醇的结构,明白其化学反应主要涉及分子中碳氧键和氢氧键的断裂,并能分析出发生反应类型与对应化学键的断裂关系。
3、根据醇的结构特点,预测可能发生的反应,回忆以前学习的醇的相关性质,整理归类反应类型。
4、结合前面的学习,认识醇与烯烃、卤代烃、醛、酯等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5、结合甲醇、乙醇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了解醇对环境和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体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进取性。
高中化学第一课教案2一、案例背景钠的性质是__资料的重点之一。
经过钠的性质学习,能够加深巩固金属与非金属、酸、水的知识,并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为钠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以学生初中学过的有关金属的性质及金属的活动顺序为基础,选取典型的金属如钠、镁、铝、铁等进一步学习拓展金属的性质,所以学好本节资料有着重要实际意义。
二、情境描述学习钠与水反应资料时,我一开始做了“滴水生火”实验,这时学生十分好奇,议论纷纷,水能够灭火,怎样能生火?然后引入课题“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金属钠”。
学生很想明白钠是一种什么物质,接下来我让学生完成演示实验,再经过投影进行问题讨论:1.为什么钠需要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2.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3.实验时为什么不能用手直接拿钠?4.从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能够得出钠的哪些物理性质?5.“滴水生火”的原因是什么?6.如果钠燃烧起来,能否用水扑灭?7、剩余的钠能否放回原试剂瓶?经过思考和讨论,不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最终用相关习题进行巩固和拓展。
开学第一课高中化学(上学期)教案

开学第一课高中化学(上学期)教案Lesson one chemistry teaching plan of senior high school (last semester)开学第一课高中化学(上学期)教案前言: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
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本教案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确定备课的框架第一课时:化学开学第一课1、化学是什么?学科特点2、什么是化学?研究对象3、为什么要学化学?学习目的与终极目标4、如何学好化学?学习方法与要求5、化学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化学学科的贡献(衣食住行通)二、准备支撑的素材1、化学是什么?化学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化学是能源的开拓者;化学是材料的研制者;化学是环境的保护者;化学是美好生活的创建者;化学是高技术产业的支撑者。
――周公度国家的安全,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民族的复兴,都离不开化学学科的发展。
而化学学科的发展和繁荣需要社会的理解、支持,更需要年青一代的积极参与。
2、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2.1、1789年拉瓦锡出版了《化学元素》,将化学定义成“研究元素性质的科学”。
2.2、“化学是关于原子运动的科学”(出自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53页)。
2.3、“化学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学问”(日本万有百科大事典,1977,15卷,106页)。
2.4、“化学是研究物质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的变化规律的科学”(出自《化学发展简史》,科学出版社,1978年,第1页)。
2.5、“化学主要是在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能、相互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能量关系的科学”,(出自《无机化学》(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2页)。
高中化学第一课教学

高中化学第一课教学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为高中化学第一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和方法,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为后续化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任务主要包括:化学的定义、化学的研究领域、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新生。
他们刚刚完成初中的学习,对化学有一定的了解,但大部分学生的化学知识仅限于初中阶段的基础内容,对化学学科的研究领域和深入内容知之甚少。
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尚未形成,需要在高中阶段进行系统的培养和训练。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的定义,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2)了解化学的研究领域,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等;(3)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4)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等;(5)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技能;(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逻辑方法,对化学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4)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探索化学世界的欲望;(2)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人类生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4)教育学生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关注实验室安全,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5)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树立绿色化学观念,为构建和谐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三、教学策略1、以退为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即在教学难点和复杂概念面前,不直接灌输知识,而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逐步揭示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化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化学开学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重要作用。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正确的化学观念。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重要作用。
2.难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如燃烧、变色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化学的初步认识。
2.授课(1)讲解化学的定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物质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2)讲解化学的研究对象:物质、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反应、物质的制备等。
(3)讲解化学的重要作用:化学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4)展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
3.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溶解性。
(2)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3)邀请学生代表汇报实验过程和结论。
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重要作用。
(2)强调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阅读教材,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实验操作。
2.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资源1.教材:化学教材及相关参考资料。
2.实验器材:天平、烧杯、量筒、滴定管、蒸馏装置等。
3.网络资源:化学实验操作视频、化学相关论文等。
4.辅助工具:PPT、白板等。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高一化学新生第一课

高一化学(上学期)开学第一课教案

高一化学(上学期)开学第一课教案Teaching plan for the first lesson of chemistry in senior one (la st semester)高一化学(上学期)开学第一课教案前言: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
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本教案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设计思路简介:本节课是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节化学课,旨在引导学生满怀信心的认识高中化学,激发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从两个小实验入手,让学生体会高中化学的学习仍是以实验为基础,但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更体会到初中到高中的学习思路和方法的不同。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习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方法的不同。
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学习内容。
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高中化学课程设置。
学习高中化学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实验、多媒体辅助四、教学时间:20分钟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教师自我介绍通过一个小魔术“白纸变字”引入教师的自我介绍(师生共同完成)第二环节:初、高中化学学习的不同抽两名学生演示(初高中对比实验)实验1:取一支试管加入约2mlNaOH溶液,再加入约3-5滴酚酞试液,振荡后再观察。
实验2:取一支试管加入约2ml碘水,再加入约2mlCCl4溶液,振荡后观察。
学生观察得出:两支试管的溶液中均出现了红色。
教师讲解:以上两个小实验均产生红色,但产生的原因不同。
由此,我们上高中后一定要学会不仅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活动设计:一位高三学生谈高中化学学习的心得体会。
高一化学开学第一课优秀教案

高一化学开学第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化学,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基础化学实验技能,包括计量、取样、称量、过滤、加热、分离等操作方法。
3.能够正确使用化学实验仪器和试剂,识别和处理化学实验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4.能够独立进行安全、可靠的化学实验操作,掌握护眼保护和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重点1.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2.化学实验中安全意识的增强。
三、教学难点1.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2.化学实验中的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二十四口实验器皿、移液器、酒精灯、玻璃棒、锥形瓶、漏斗、滤纸。
2.实验试剂:废弃杯子、硫酸、氯化铜、亚硫酸氢钠、硫酸铜水溶液。
五、教学过程1.导入:高一化学开学第一课,难以避免的是一份开学试卷。
为了让学生有成就感,考试分数应该适度。
简要讲解考试的目的和对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尽可能地为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理论:讲解什么是化学?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历史上的发展重要人物的介绍。
3.实验技能讲解:讲解实验技能包括计量、取样、称量、分离、加热等操作方法。
特别强调安全性和实验数据处理的重要性。
4.操作演示:教师预先进行演示,通过对实验器材、试剂、实验操作步骤的详细讲解,使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其结果有个初步印象。
5.掌握实验技能:学生自行操作实验,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试剂,掌握实验关键操作步骤,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6.实验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处理,绘制实验结果图表和分析结论。
7.实验报告撰写: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掌握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为之后的实验操作打下基础。
8.实验总结:回顾实验中所涉及知识点和关键操作步骤,加深对实验原理、技能要点、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撰写的认识。
六、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教师的语言和文字,向学生普及基本化学知识,并讲解实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看看下面的高一化学开学第一课教案吧!
高一化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离子键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回忆初中学习过的钠和氯气的反应
播放视频:钠在氯气中燃烧
播放动画:离子键
播放动画前提出要求:
1.钠和氯气燃烧生成氯化钠,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2.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仅仅存在相互吸引力吗?你认为还有哪些作用力?从中你能理解离子键的含义吗?
3.哪些元素的微粒之间可以形成离子键?哪些物质中存在离子键?
通过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认识离子键。
板书:
一、离子键
1.概念: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讨论:如何理解静电作用?
教师分析:除了静电相互吸引的作用外,还有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当两种离子接近到一定距离时,吸引与排斥作用达到平衡,于是阴、阳离子之间就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
讨论:形成离子键的条件
教师小结:易形成阳离子的元素(活泼金属元素)与易形成阴离
子的元素(活泼非金属元素)相化合时可形成离子键。
两点说明:
1.活泼金属元素:Na、K、Ca、Mg与活泼非金属元素O、S、F、Cl之间易形成离子键。
即元素周期表中ⅠA、ⅡA主族元素和ⅥA、ⅦA 之间易形成离子键。
2、等原子团也能与活泼的非金属或金属元素形成离子键。
强碱与大多数盐都存在离子键。
板书:成键微粒:阴离子和阳离子
成键本质: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形成条件:易形成阳离子的元素(活泼金属元素)与易形成阴离子的元素(活泼非金属元素)相化合时可形成离子键。
说明:(1)ⅠA、ⅡA主族元素和ⅥA、ⅦA之间易形成离子键
(2)等原子团也能与活泼的非金属或金属元素形成离子键。
强碱与大多数盐都存在离子键。
讲解:电子式
1.用电子式表示原子、阳离子、阴离子。
2.以氯化钠、氯化镁和氧化钾为例,讲解物质的电子式和物质的的形成过程的电子式,两者的区别及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练习:
1.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2.用电子式表示氧化钙、氟化镁、过氧化钾
讲解:通过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如强碱、大
多数的盐以及典型的金属氧化物等。
离子键强弱与离子化合物的性质板书:4.离子键强弱与离子化合物的性质
(1)影响离子键强弱的因素
离子的半径和电荷
离子半径越小,带电荷越多,阴、阳离子间的作用——离子键就越强。
(2)离子键强弱与性质的关系:影响该离子化合物的熔点、沸点和溶解性等。
小结本节课重点内容:
板书设计:
第四节化学键
一、离子键
1.概念:
2.成键微粒:阴离子和阳离子
成键本质: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形成条件:易形成阳离子的元素(活泼金属元素)与易形成阴离子的元素(活泼非金属元素)相化合时可形成离子键。
3.电子式
4.通过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如强碱、大多数的盐以及典型的金属氧化物等。
离子键强弱与离子化合物的性质
(1)影响离子键强弱的因素
离子的半径和电荷
离子半径越小,带电荷越多,阴、阳离子间的作用——离子键就越强。
(2)离子键强弱与性质的关系:影响该离子化合物的熔点、沸点和溶解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