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第一节:数的分类与性质一、根据数的正负,可以将数分为正数、负数和零三类。
其中,正数用“+”表示,负数用“-”表示,零用“0”表示。
二、数的比较大小:1. 同号比大小原则:两个数如果同为正数或者同为负数,则绝对值大的数较大;两个数如果一个为正数一个为负数,则正数较大。
2. 绝对值大小规则:绝对值大的数,其值也较大。
三、数的性质:1. 对于任意实数a,有a + 0 = a 和 a × 1 = a。
2. 对于任意实数a,均有-a + a = 0 和 a × 0 = 0。
第二节: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一、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统称。
二、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1. 正数与正数相加,结果仍为正数;负数与负数相加,结果仍为负数。
2. 正数与负数相加,结果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绝对值作为结果的绝对值。
3. 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换为加法,即a - b等于a + (-b)。
三、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1. 同号相乘,结果为正;异号相乘,结果为负。
2. 有理数的除法可以转换为乘法,即a ÷ b等于a × (1/b)。
第三节:小数的概念与性质一、小数是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的统称。
二、有限小数可以用分数表示,而无限循环小数可以用分数表示。
三、小数的大小比较:1. 小数点后位数相同,比较整数部分的大小。
2. 小数点后位数不同,补齐零后比较大小。
四、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 小数点对齐,按位相加或相减。
2. 进位和借位的处理。
第四节:百分数与比例一、百分数是以百分之(%)作为单位的表示数分数,比如50%,表示50分之一。
二、百分数与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转换:1. 百分数转化为小数,需要将百分数除以100。
2. 小数转化为百分数,需要将小数乘以100,并加上百分号。
3. 分数转化为百分数,需要将分数转化为小数,然后再转化为百分数。
三、比例是两个数量之间的比值,可以用比例的相等关系表示。
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第二单元主要包括如下知识点:整数的认识与比较、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整数的应用以及解决整数问题等。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第一节:整数的认识与比较1.整数的概念:整数是正整数、零、负整数的统称。
用数轴表示整数,正整数在零的右边,负整数在零的左边。
2.整数的比较:利用数轴可以进行整数的大小比较。
在数轴上,数越大,位置越靠右;数越小,位置越靠左。
3.相反数的概念:两个数绝对值相等,但符号相反的数称为相反数。
例如,-2和2是一对相反数,-5和5是一对相反数。
第二节: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1.整数加法的运算规则:-两个正整数相加,结果仍为正整数。
-两个负整数相加,结果仍为负整数。
-正整数和负整数相加,结果的符号取决于绝对值大小。
2.整数减法的运算规则:-两个正整数相减,结果可能是正整数、零或负整数。
-两个负整数相减,结果可能是正整数、零或负整数。
-正整数减去负整数,相当于加上这两个数的绝对值。
-负整数减去正整数,相当于将相应的正整数改为负整数,然后进行加法运算。
第三节:整数的应用1.温度计的读数:摄氏度和华氏度都可以用整数表示,摄氏度和华氏度的换算关系是C = 5/9 × (F-32),其中C表示摄氏度,F表示华氏度。
2.海拔的表示:海拔可以用整数来表示,正数表示地面以上的高度,负数表示地面以下的深度。
3.草原上牛群的数量变化:用整数表示牛群的数量,正整数表示牛群增加,负整数表示牛群减少。
4.整数的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需要运用整数加减法来求解,例如求温度变化、高度变化等。
第四节:解决整数问题1.整数问题的解决过程:-理解问题:仔细阅读、分析题意,明确问题所涉及的内容。
-建立模型:根据问题提出问题的关键要素,建立相应的代数模型或图形模型。
-解决问题:运用相应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得到问题的解。
-检验答案:将解代入原问题,检验是否满足题意。
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一、数的认识。
1. 整数。
咱先说说整数,整数就像一群整整齐齐排队的小伙伴。
正整数呢,就是排在0右边的那些积极向上的数,像1、2、3等等,它们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比如说有3个苹果。
负整数则是排在0左边的有点“小消极”的数,像 -1、-2、-3,可别小瞧它们,在表示温度、海拔高度这些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时候可离不开它们呢。
0这个家伙比较特殊,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就像一个中立的裁判,站在正数和负数中间。
2. 分数。
分数这家伙就像是把一个完整的东西切成好几块后的表示方法。
分子就像是从这些小块里挑出来的部分,分母呢,就是总共把这个东西切成了多少块。
比如说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块,你吃了1块,那你吃的就是这个蛋糕的1/4。
真分数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就像一个小不点儿,总是小于1,像1/2、2/3这些。
假分数就不一样啦,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感觉有点“膨胀”,像5/4或者4/4,假分数有时候可以化成带分数,就像把一个“膨胀”的数变回它本来的样子,5/4就可以化成1又1/4。
3. 小数。
小数就像是分数的另一种形式,是把整数和分数结合起来的一种数。
小数点前面的是整数部分,后面的是小数部分。
比如说3.14,3是整数部分,.14就是小数部分。
小数的意义很有趣,它可以表示非常精确的数量,像测量身高、体重这些时候经常用到。
而且小数的性质也很有用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就像给一个数穿上或者脱掉几件不影响身材的衣服一样。
二、数的运算。
1. 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就像数学世界里的四大金刚。
加法是把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就像把几个小伙伴拉到一起变成一个大队伍。
减法呢,是加法的逆运算,就是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就像从一群小伙伴里赶走几个人。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比如说3个5相加,写成乘法就是3×5,这样算起来可快多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就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或者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像把一堆苹果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
初一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一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汇总:
1、单项式:表示数字或字母乘积的式子,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称单项式的系数;
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
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5、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6、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7、去(添)括号法则:
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8、整式的加减:一找:(划线);二“+”(务必用+号开始合并)三合:(合并)
9、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
初二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主要介绍了初二数学上册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包括代数式的基本概念、整式的加减乘除、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等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代数式的基本概念代数式是由数、字母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它可以表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代数式中的字母通常表示未知数,可以用来表示各种数值。
代数式的基本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根据运算法则可以进行各种运算。
二、整式的加减乘除整式是由常数项、字母项和它们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
整式的加减法遵循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通过合并同类项来简化运算。
整式的乘法可以使用分配律进行展开,然后合并同类项。
整式的除法需要注意除数不能为零,并且要进行因式分解来简化运算。
三、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是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一次的方程,它可以表示为ax + b = 0的形式,其中a和b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是通过逆运算将方程化简为x = a的形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一次的不等式,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与解方程类似,但要注意不等号的方向。
四、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由两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可以表示为{ax + by = c{dx + ey = f其中a、b、c、d、e、f为已知数,x、y为未知数。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有代入法、消元法和等式相加法等,通过逐步消去未知数,最终求得解。
五、图形的坐标表示图形的坐标表示是指通过坐标系来表示平面上的点和图形。
平面直角坐标系由x轴和y轴组成,原点为坐标系的起点。
点的坐标表示为(x, y),其中x为横坐标,y为纵坐标。
通过坐标系可以绘制直线、曲线和各种图形,方便进行几何运算和分析。
六、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直线的关系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直线的关系主要包括直线的斜率和截距。
直线的斜率表示为k,可以通过两点的坐标计算得到。
斜率为正表示直线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负表示直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零表示直线水平,斜率不存在表示直线垂直于x轴。
七年级第二单元数学知识点

七年级第二单元数学知识点七年级数学的第二单元主要涉及到对有理数的认识和应用,以及数轴的使用。
本文将对该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一、有理数有理数是指可以表示为一个整数和一个分数的数,记为 Q(即rational number)。
在有理数中,整数是一个能被正整数整除且为0、正整数或负整数的数,分数是指有一个分子和一个分母的数。
有理数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1.1 有理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大于零并且可以表示为分数或小数的数。
- 负有理数:小于零并且可以表示为分数或小数的数。
-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2 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 同号数相加,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然后用同样的符号来表示和。
- 异号数相加,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减,结果的符号由绝对值大的数的符号决定。
例如:- 5 + 3 = 8- -5 + (-3) = -8- 5 + (-3) = 21.3 有理数的乘除法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则:- 同号数相乘,结果为正,异号数相乘,结果为负。
- 除以一个非零数相当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例如:- 2 × 3 = 6- -2 × (-3) = 6- 2 × (-3) = -6- 2 ÷ 3 = 2/3- 3 ÷ 2 = 1.5二、数轴数轴是用来表示有理数的一条直线,数轴上有一个点“0”表示零,正的有理数在0的右边,负的有理数在0的左边。
数轴上每一个点对应一个有理数。
数轴的绝对值是一个点到0点的距离,用 |x| 表示,其中 x 表示点对应的有理数。
例如,在下图中,|a| = 4。
数轴也可以用来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法,若我们要求 a+b,可以找到点 a 的位置,再往右移动 b 个点,即可找到 a+b 的位置。
三、总结七年级数学的第二单元主要涉及到有理数的认识和应用,以及数轴的使用。
我们通过以上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希望能对同学们掌握这些知识点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1.数和代数
-数的分类: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数轴和数线
-绝对值的概念、性质和表示方法
2.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同号整数相加、异号整数相加的规律及计算方法-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
-整数的运算性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3.整数的乘法和除法
-同号整数相乘、异号整数相乘的规律及计算方法-整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法则
-乘法的分配律在整数中的运用
4.合并同类项和计算简单的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和方法
-常数项、相同字母项、系数、指数
-计算和化简代数式的方法和步骤
5.方程和不等式
-方程和等式的概念及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使用逆运算解方程
-不等式的概念及解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6.坐标系和二元一次方程
-点的坐标及坐标系的概念
-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及对应的坐标值
-线性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
7.倍数和约数
-倍数的概念及求倍数的方法
-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的概念及求法
8.实际问题的数学表达
-将实际问题用代数式表示
-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出数学关系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9.统计与概率
-统计的基本概念:数据、频数、频率、平均数
-绘制和分析各类统计图表
-事件的概念和概率的计算
以上是七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概述,包括数和代数、整数的运算、代数式、方程与不等式、坐标系、倍数和约数、实际问题的数学表达、
统计与概率等。
需要详细学习和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定义、性质、规律和解题方法,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一单元的内容。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一、内容概括数的运算:重点学习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技巧。
运算定律:掌握并应用如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基本的运算定律,为简化计算和提高计算速度提供方法。
实际问题解决: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如面积和周长的计算、速度与时间的实际问题等。
几何初步:初步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学习其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的运算,理解运算的算理,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回顾本学期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和重要性进入五年级的学习,数学的领域将变得更加广阔,挑战也将随之增加。
本学期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不仅在于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第二单元学习的展开,我们需要回顾并强调本学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目标。
首先本学期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构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系。
学生需要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及其运算,理解并解决各类数学问题。
此外通过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和数据处理能力。
这些知识和技能是数学学科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和生活的基础。
其次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在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锻炼思维的学科,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再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学习数学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重要的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本学期我们将通过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年级数学上册的学习不仅是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会用“破十法”、“连减法”、“看减想加法”来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一图四式
3、解决问题——会找有效信息
例题:
1、看减想加法:
16-8=()想:8+()=16 16-8=()
2、破十法:
17-9=()想:10-()=()7+()=()3、15-7=()想:15-()=()()-2=( )
4、
()+()=()()+()=()
()-()=()()-()=()
5、17-9+2= 12-9-3= 19-9-6=
6+5-9= 7+8-9= 18-5-9=
6、圈一圈再计算
16-6=()
7、7+()=11 8+()=13 ()+6=12
11-7=()13-8=()12-6=()7、在
里填上“<”、“>”或“=”。
16-8
17-5
14-6
15
-7
8、接力比赛
+6 -8 +8
8、已经有15人买了火车票,男生有9人,已经有8人上车了。
(1)还有几人没上车?
(2)女生有多少人?
9、熊猫5只,兔子12只,猴子4只。
熊猫和猴子一共几只?
兔子比熊猫多几只?
猴子比兔子少几只?
10、电线杆上停着15只小鸟,第一次飞走了3只,第二次飞走了6只,电线赶上还剩下几只小鸟?
11、小明家有14只鸡和5只鸭。
公鸡有6只,母鸡有几只?
12、我们一共有10个男生。
老师让相邻两个男生之间站一位女生。
一共可以站进多少个女生?(先画图再列式做答)109
13、红星公司汽车出租情况如下:
14、两个组一共有13人,我们组有6人,我们已经走了15分钟了,另外一个组有几人?
15、我们班一共有20人,有14人在玩捉迷藏,外面有6人找,藏起来几人?
16、算一算连一连小兔说我要找差是5的两个数
12 13 14 15 16
3 4 7 9 8
17、下面每组算式卡片的得数相同,你能填出()里的数吗?()+9 6+()7+()()-5 12-()()+4 5+8 11-2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