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化学复习题
2013复习题

《催化原理》复习题一.填空1.“催化作用”一词最早是由瑞典化学家_________于_________年提出的。
2.在已开发的使用催化剂中,有四类催化剂最具特色,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之所以有不同的选择性有以下三种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由于_________导致的,第二个原因是由于_________引起的,第三个原因是由于_________造成的。
4.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可分为两类:_________和_________。
化学吸附类似于化学反应,吸附后,反应物分子与催化剂表面原子之间形成_________,组成表面络合物。
在多相催化过程中,化学吸附是个重要的阶段,催化过程之所以能加快反应速度,一般来说,是由于_________。
5.Langmuir吸附等温式所依据的模型是①___ ______ ②__ _______ ③______ ___ ④____ _____。
6.高活性催化剂常易被外来分子污染而中毒,那些具有_________的分子,如氨、磷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分子能与催化剂表面形成_________,因此这些分子是毒性很强的毒物。
7.一个好的固体催化剂必须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_。
8.氧化铝按晶型可分为八种,所有这些氧化铝都是用希腊字母来命名的。
它们可归纳为两大类,低温氧化铝(在低于6000C煅烧而得),包括_________四种;高温氧化铝(在高于6000C煅烧而得),包括_________四种;_________为终态,俗称刚玉。
9.分子筛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硅氧四面体。
_________原子在四面体的中心,_________占据四面体的顶点。
四面体中的_________原子可被_________原子取代,便成为铝氧四面体。
10.由于人类生产实践的不断扩大,在地球范围内,催化剂出现了许多新的应用领域,这些新的应用领域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催化复习题及答案

1、论述催化剂是如何加速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路线,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物分子中活化能的百分数增大,反应数率加快2、催化作用有哪些基本特征?1) 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应,而不能加速热力学上无法进行的反应。
2) 催化剂只能加速反应趋于平衡,而不能改变平衡的位置(平衡常数)。
3) 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
4) 催化剂的寿命3、说明催化剂为什么不能改变平衡反应的平衡位置?化学平衡是由热力学决定的,DG0=RTlnKP,其中KP为反应的平衡常数,DG0是产物与反应物的标准自由焓之差,是状态函数,只决定于过程的始终态,而与过程无关,催化剂的存在不影响DG0值,它只能加快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而不能移动平衡点4、具有加氢功能的催化剂往往对脱氢反应也有活性。
试给予解释。
根据Kf=K1/K2,催化剂可以以相同的比例加速正、逆反应速率常数。
因此,对于可逆反应,能够催化正方向反应的催化剂,就应该能催化逆方向反应。
5、通常固体催化剂有哪几个部分组成的?活性组分、助催化剂、载体6、试说明催化剂稳定性与寿命的区别与联系。
稳定性:是指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寿命:是指在工业生产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能够达到装置生产能力和原料消耗定额的允许使用时间。
区别:前者指的是变化情况,后者指的是时间长短。
联系:催化剂的稳定性直接影响了其寿命,稳定性好的催化剂的寿命长,稳定性不好的则短。
7、多相催化反应通常包括哪个连续的步骤?(1)反应物分子从气流中向催化剂表面和孔内扩散;(2)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内表面上吸附;(3)吸附的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相互作用或与气相分子作用进行化学反应;(4)反应产物自催化剂内表面脱附;(5)反应产物在孔内扩散并扩散到反应气流中去。
8、试比较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是借助分子间力,吸附力弱,吸附热小(8-20kJ/mol),且是可逆的,无选择性,分子量越大物理吸附越容易发生。
2021届二轮复习催化剂催化机理习题

催化剂催化机理1.乙炔在Pd表面选择加氢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其中吸附在Pd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吸附反应为吸热反应B.该正反应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为85 kJ·mol -1C.Pd为固体催化剂,其表面积大小对催化效果无影响D.C2H2*+H*C2H3*只有化学键的形成过程2.以TiO2为催化剂的光热化学循环分解CO2反应为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了一个新途径,该反应的机理及各分子化学键完全断裂时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①中钛氧键断裂会释放能量B.该反应中,光能和热能转化为化学能C.使用TiO2作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焓变,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D.CO2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2(g)2CO(g)+O2(g)ΔH=+30 kJ·mol-13.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用Fe3(CO)12/ZSM-5催化CO2加氢合成低碳烯烃反应,所得产物含C2H4、C3H6、C4H8等副产物,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ⅰ步反应为CO2+H2CO+H2OB.第ⅰ步反应的活化能低于第ⅱ步C.Fe3(CO)12/ZSM-5使CO2加氢合成低碳烯的ΔH减小D.添加不同助剂后,反应的平衡常数各不相同4.三甲胺N(CH3)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我国科学家实现了使用铜催化剂将N,N-二甲基甲酰胺(N(CH3)2NCHO,简称DMF)转化为三甲胺的合成路线。
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单一DMF分子在铜催化剂表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________eV,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_ ____ ____ __。
5.科学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甲醇与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机理时,得到甲醇在Pd(Ⅲ)表面发生解离时四个路径与相对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附在Pd(Ⅲ)表面的物种用“*”标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②中包含C—H键的断裂过程B.该历程中能垒(反应活化能)最小的是③C.该历程中制约反应速率的方程式为CH3OH*CH3O*+H*D.由此历程可知:CH3OH(g)CO(g)+2H2(g)ΔH<06.甲硫醇是一种重要的原料和化工试剂,硫化氢与甲醇合成甲硫醇的催化过程如图。
催化原理 期末复习题

3、()不是多相催化反应步骤中的物理步骤。
A.反应物内扩散;B.产物外扩散;C.反应物吸附;D.产物内扩散
4、下面()物质含有固体酸中心。
A.分子筛;B.高岭土;C.烧碱;D.阴离子交换树脂
5、分子筛的空间结构基本单位有()。
A.八面体;B.四面体;C.六面体;D.环
CO2+Ni → CO2*Ni
式中:CO2为吸附物分子;Ni原子为吸附中心
5、设定金属原子的直径为a,计算体心立方密堆积(bcc)结构的原子填充分数。
6、推导下列吸附的Langmuir等温式:
A2+B+3S → 2 A*S + B*S
式中:A2,B分别为吸附物分子;S表示吸附中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3、p-型半导体的能带结构是怎样的?
4、在化工领域,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
5、催化剂的宏观物性包括那些内容?
6、何谓催化科学?它解决的基本科学问题是什么?
7、在Langmuir吸附模型中有哪些模型条件。
8、何谓稳定性?有哪些类型?
9、分子筛结构构型分成哪几个方面,以及哪几个结构层次?
10、如何制得阳离子交换树脂或阴离子交换树脂,并举例说明。
A.转化率;B.选择性;C.反应温度;D.时空产率
10、晶体中存在下列()因素将导致晶体不是理想晶体。
A.点缺陷;B.缝隙原子;C.面缺陷;D.线缺陷
11、下列物质有可能作为催化剂的是()
A.高岭土;B.岩石;C.木炭;D.不钢12、下列多相催化反应步骤中()是物理步骤。
A.吸附;B.脱附;C.内扩散;D.表面反应
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D.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催化原理复习题-2018.

.
载体和助剂区别: 载体量大,活性作用缓和、不明显;助剂量少,活性作用明 显。 载体在催化剂中的作用: 1) 支撑作用:决定催化剂的基本物理结构和性能。如:孔结构,比表面,机械 强度等。 2)分散作用:提高活性组分利用率,减少活性组分的用量,降低成本。 3)助催化作用:a)提供附加活性中心,如双功能Pt/Al2O3;b)和活性组分相 互作用,形成具有催化性能的新表面物种。 4)稳定化作用:a)增加催化剂活性组分的抗毒性能,延长寿命;b)提高催化 剂的热稳定性, 如:Cu, Pd 200oC开始半溶,烧结失活, 载在Al2O3 或 SiO2 500oC下可长时间使用。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本质区别是它们的吸附力不同,物理吸附是范德华力; 化学吸附是化学键力。发生物理吸附时被吸附分子结构变化不大;发生化学吸附
页脚
.
时被吸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另外物理吸附是单层或多层吸附,吸附时无选择性, 热效应较小,吸附速率较快不受温度影响,不需活化能;而化学吸附是单层吸附, 吸附时有选择性,热效应较大小,吸附速率较慢,需活化能; 2. 吸附强弱的度量方法:
kSbA pA pB 1 bA pA bC pC
第四章 固体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1. 酸、碱催化的定义和性质
3.催化作用的实现 A:改变反应历程,不参与最终产物 ; B: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认为可能发生的反应,对于热力学计算表明不可能发 生的反应,使用任何化学催化剂是徒劳的。 C:催化剂只能加速反应趋向平衡,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位置。 D:催化剂对化学反应具有选择性。 4.催化剂的稳定性指的是哪几个方面? (1)化学稳定性:保持稳定的化学组成和化合状态。 (2)耐热稳定性:能在反应条件下不因受热而破坏其物理化学状态,能在一定 温度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催化原理复习题

催化原理复习题催化原理复习题催化反应是化学中一种重要的反应方式,它通过催化剂的作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速反应速率。
催化原理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些催化原理的相关问题。
1. 什么是催化剂?它在催化反应中起到什么作用?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够降低反应活化能,促进反应进行的物质。
催化剂在反应中不参与化学反应,因此在反应结束后仍能够重新使用。
催化剂通过提供新的反应路径,使得反应能够以更低的能量进行,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2. 催化剂的选择与反应速率有什么关系?催化剂的选择对反应速率有重要影响。
合适的催化剂能够提供更佳的反应路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不同的反应需要选择适合的催化剂,以达到最佳的催化效果。
3. 催化剂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催化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两种:表面机理和溶液机理。
表面机理是指催化剂与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生成中间体,然后再解离为产物。
溶液机理是指催化剂与反应物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中间体,然后再解离为产物。
4. 什么是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催化剂的活性中心是指催化剂中能够与反应物发生作用的部位。
催化剂的活性中心通常是一个或多个原子、离子或分子,具有特定的结构和性质。
活性中心能够吸附反应物,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促进反应进行。
5. 催化剂的选择与反应选择性有何关系?催化剂的选择对反应选择性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催化剂能够引导反应物在不同的反应路径上进行,从而产生不同的产物。
合适的催化剂能够提高反应的选择性,使得产物得到更好的纯度和收率。
6. 催化剂的失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催化剂的失活是指催化剂在反应中逐渐失去催化活性的现象。
催化剂的失活原因有多种,包括物理失活和化学失活。
物理失活是指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如表面积减小、孔隙堵塞等。
化学失活是指催化剂与反应物或产物发生反应,形成不活性物质。
7. 如何减缓催化剂的失活?减缓催化剂的失活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定期对催化剂进行再生或修复,恢复其催化活性。
催化化学复习题

催化化学复习题选择题1.一般用于填充床的球形催化剂的颗粒直径为(A)A.1~20 mm B.2~ 10mm C.20~40mm D.8~14目2.关于催化剂描述不正确的是(C)A.催化剂量与化学计量方程式无关B.反应速度通常与催化剂量成正比C.加速反应但不参加反应者也是催化剂D.参加反应后催化剂会有变化但很微小3.γ-Al2O3是(A)A.酸性载体B.两性载体C.中性载体D.碱性载体4.一般来讲反应器直径与催化剂颗粒的直径比应控制在(B)A.1-5 B.5-10 C.10-15 D.15-205.浓硫酸催化甲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是(D)A.液-液多相催化反应B.酶催化反应C.液固多相催化反应D.均相催化反应6.正丁烯异构为异丁烯选用的催化剂是(C)A.过渡金属催化剂B.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C.酸性催化剂D.碱性氧化物催化剂7.工业上用于空气氧化乙烯制环氧乙烷的Ag/α-Al2O3催化剂中Ag和α-Al2O3分别作为(B)A.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B.主催化剂和载体C.载体和主催化剂D.助催化剂和主催化剂8.合成氨催化剂Fe-K2O-Al2O3中对各组分作用描述正确的是(A )A.Fe是主催化剂,K2O是电子助催化剂,Al2O3是结构助催化剂B.Fe与K2O是主催化剂,Al2O3是结构助催化剂C.Fe是主催化剂,K2O是结构助催化剂,Al2O3是电子助催化剂D.K2O是主催化剂,Fe是电子助催化剂,Al2O3是结构助催化剂9. Pt/Al2O3重整催化剂中各组分所起的催化作用是(A)A.Pt起脱氢催化作用,Al2O3起酸催化与载体作用B.Pt起氧化催化作用,Al2O3起酸催化与载体作用C.Pt起脱氢催化作用,Al2O3只作为载体而没有催化作用D.Pt起脱氢催化作用,Al2O3只起酸催化作用10.苯加氢变环己烷反应所使用的催化剂是(C )A.Al2O3B.V2O5C.Ni/Al2O3D.CuO11.乙醇在γ-Al2O3催化下脱水生成乙烯的反应属于(B)A.气液多相催化反应B.气固多相催化反应C.液固多相催化反应D.均相催化反应12.MgO载体是(D)A.酸性载体B.两性载体C.中性载体D.碱性载体13.下列选项中关于物理吸附的描述正确的是:(C)A.物理吸附前后分子结构发生变化 B. 物理吸附涉及的是价键力C. 物理吸附热一般较小D. 物理吸附总是吸热的。
催化原理与方法复习题目-图文

催化原理与方法复习题目-图文2022级催化原理与方法复习题目1.简述催化研究的基本思路预研究的催化反应热力学分析;改进催化剂收集文献,了解有关研究信息;已有催化剂的优缺点。
有目的的改进设计催化剂组分催化活性产生的原因活性组分,载体;理论分析,动力学分选择制备途径。
析,中间产物检测制备催化剂催化剂表征反应器选择;活性评价。
各种物理化学方法筛选催化剂考察影响催化剂的各种因素温度,压力,浓度,用量2.按催化剂作用机理,催化体系可以分为哪几类?试述它们的特点,并举例说明相关的反应。
按反应机理中反应物被活化的起因,催化体系可以分为:①酸碱催化反应:反应物分子与催化剂之间发生电子对的转移而使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进行非均裂,从而形成了活性物种。
如:异构化、环化、水合、脱水、烷基化。
②氧化还原催化反应:反应物分子与催化剂之间发生单电子的转移,而使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进行均裂,从而形成了活性物种。
如:加氢反应、氧化还原。
③配位催化反应:反应物分子与催化剂之间形成配位键而使反应物分子活化。
如:乙烯聚合。
3.催化剂通常包含几个部分?简述各自的作用。
催化剂通常包含四个部分:主催化剂,共催化剂,助催化剂,载体。
主催化剂:在催化剂中产生活性的组分,没有它催化剂就没有活性。
共催化剂:和主催化剂同时起作用的成分。
助催化剂:本身无活性或活性较小,但加入少量后,可大大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寿命、稳定性等性能的物质。
2022级催化原理与方法复习题目载体:担载活性组分和助剂的物质。
载体在催化剂中的作用:1.它决定催化剂的基本物理结构和性能,如孔结构,比表面,机械强度等;2.减小活性组分的用量,降低成本;3.提供附加活性中心;4.增加催化剂中活性组分的抗毒性能,延长寿命。
4.按物质的类型来划分,催化剂可以分为哪几类?催化剂过渡金属金属氧化物酸碱(固、液)金属络合物质类型金属半导体绝缘体,半导体价键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离子键,共价键催化的反应氧化还原氧化还原酸碱两者兼有举例FeNiPtV2O5CuOAl2O3HCl导电溶液络合物配合物TiCl3+AlR35.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特征有哪些?①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应,而不能加速热力学上无法进行的反应;②催化剂只能加速反应趋于平衡,而不能改变平衡的位置(平衡常数);③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④通过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活化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催化化学复习题起酸催化与载体起氧化催化作用,AlOB.Pt32作用选择题只作为载体而没起脱氢催化作用,AlO)C.Pt1.一般用于填充床的球形催化剂的颗粒直径为(A32有催化作用C.20~40mm A.1~20 mm B.2~ 10mmO只起酸催化作用D.Pt起脱氢催化作用,AlD.8~14目32(C )10. 苯加氢变环己烷反应所使用的催化剂是2.关于催化剂描述不正确的是(C)A.催化剂量与化学计量方程式无关B.反A.AlO B.VO C.Ni/AlO322253 D .CuO 应速度通常与催化剂量成正比11.C.加速反应但不参加反应者也是催化剂D.参乙醇在?-AlO 催化下脱水生成乙烯的反应属于(B) 32 A.气液多相催化反应B.气加反应后催化剂会有变化但很微小固多相催化反应3.?-Al 是(A) O32 C.液固多相催化反应D..酸性载体B.两性载体C.中均A相催化反应D性载体.碱性载体12.MgO载体是一般来讲反应器直径与催化剂颗粒的直径比应控制在(D) 4.(B) A.酸性载体B.两性载体C.中性载体D.碱性载体.A1-5 B.5-1013.下列选项中关于物理吸附的描述正确的是:(10-15.C)CA.物理吸附前后分子结构发生变化15-20 D. B. 物理吸附涉及的是价键力 5.浓硫酸催化甲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是(D)C. 物理吸附热一般较小酶液多相催化反应A.液- B.D.物理吸附总是吸热的。
催化反应14..C .液固多相催化反应D均载体不可用于( D)A.改进催化剂的机械强度相催化反应B.改变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各种应力的能力6.正丁烯异构为异丁烯选用的催化剂是(C)C A .过渡金属催化剂B.改变由于温度相变引起的各种应力的能力过D.改.变催化剂的活性组分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15.关于吸附描述不正确的是(B) D.酸性催化剂C .碱A.在不同温度下,可能不同的化学吸附机理占优势性氧化物催化剂B?工业上用于空气氧化乙烯制环氧乙烷的7.Ag/-Al.尽管温度不同,吸附层的活动性相同催O 32C 和化剂中Ag?-Al.吸附根据吸附剂与吸附质的作用力不同可分为化学分别作为O(B) 32吸附和物理吸附B.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 A .主D.催化与化学吸附直接相关催化剂和载体16.C.载体和主催化剂助.对氮气有化学吸附作用的金属是(D) DA.Ag B.Na 催化剂和主催化剂C中对各组分作用描述正确OO-Al合成氨催化剂8.Fe-K.Mn D.Fe 32217.的是(A )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吸附热的测定方法:(B)A 量热法B是结OAlO是电子助催化剂,KFeA.是主催化剂,从转化率计322算构助催化剂C测不同温度下的脱附速率是结构助催化剂O Al是主催化剂,O 与.BFeK D 从不同温322度的吸附等温线计算OK是主催化剂,Fe.OAl是结构助催化剂,是电C32218. 原子轨道通过线性组合成分子轨道时,(子助催化剂C)A 轨道数目改变是结B O轨道能级改Al是电子助催化剂,FeO是主催化剂,K.D322变构助催化剂C能级低于原子轨道的称为成键轨道9. Pt/Al D (A) 重整催化剂中各组分所起的催化作用是能级高于O32原子轨道的称为成键轨道O起酸催化与载体Al起脱氢催化作用,Pt.A 32(B) 作用关于化学吸附描述不正确的是19.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A.化学吸附在比吸附物沸点高得多的温度也可A.导电率上升,化学吸附量低B.导电率减少,化学吸附量低以发生C.导电率上升,化学吸附量高DB.化学吸附的吸附量总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单.导电率减少,化学吸附量高调地减少30.根椐吸附与催化的“火山形原理”,下列说法哪一种C.化学吸附与吸附活化能有关是正确的.化学吸附可有较大的温度范围变动(C) D A20.下列氧化物属于绝缘体的是(C) .吸附越强,反应活性越好B.吸附越弱,反应活性越好O B A.ZnO .Cu2C.AlOC.中等吸附强度,反应活性最好D.中32等吸附强度,反应活性最差D.NiO31.下列哪一种物质最不易被过渡金属活化(A)21.在过渡金属中,下列哪种物质的化学吸附最弱(A)A.甲烷.乙烯A.乙烷B C.乙B.乙烯C.乙炔.苯炔D D.苯32. 关于结焦描述正确的是(A)2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影响CO不同吸附态因素的是A 结焦的催化剂要更换或再生 B 结焦的量)(D不会高于20% C 温度和压力 A 金属的类别B遮盖率结焦增 D D 浓度 C 结焦后活性组分覆盖在碳上(A) 加了可达的表面积23. 累积性化学吸附使只能制备低含量金属负载型33.下列催化剂制备方法中, 1 B.半导体A.半导体电导增加,吸附覆盖度可以达到催化剂的是(C) 电导减少,吸附覆盖度可以达到1离C.A.沉淀法半导 C.半导体电导增加,化学吸附量只能很有限DB.机械混合法D.浸渍法体电导减少,化学吸附量只能很有限子交换法(A) 应控制34.金属氧化物属于24. ZnO(A) 用沉淀法制备窄分布的小颗粒催化剂时,.成核速率比长大速率快C.Bp型半导体.绝AnA.型半导体.本征半导体.成核速率比长大速率慢B 缘体D 25. 下述方法不是将氧化物分散于大表面积载体的方.成核速率与长大速率相当C .与成核速率和长大速率无关D B法:()T.方程式的导出是基于(B) 35. B .C 干燥沉淀A B 离子交换E.LangmuirA.化学吸附的多分子层理论,借用浸渍D的理想表面吸附模型推导出来的D26.下列不属于化学组成和结构表示的是()Langmuir.物理吸附的多分子层理论,借用B 元素组成、结构和含量A B 表的理想表面吸附模型推导出来的面的组成Langmuir C可能呈现的表面功能基的性质和含量.物理吸附的单分子层理论,借用C D 的理想表面吸附模型推导出来的物相间相互排列的方式Freundlich.物理吸附的多分子层理论,借用B1.5~15nm27. 孔半径范围在的孔现在称为()D 的非理想表面吸附模型推导出来的中大孔中间孔 B C 微孔A(C) ZrO的目的是O36.在D大孔?-Al中加入少量SiO或者2322 O A.增加(D) ?-Al比表面关于晶体的表面结构说法不正确的是28.32 B.降低?的比表面-Al.A 晶体表面的原子处于与体相中的原子不同的O32O.增加状态C?-Al的热稳定性32.它的配位数小于体相中原子的配位数B?-AlO的热稳定性D.降低32(D) 37. .它的相邻原子没有完全补足C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所用银催化剂的适宜载体是SiO?晶体表面质点的排列完全和晶体体相中平等D.A.-AlO.B232O.CSiO-Al 于表面的任何平面中的排列一样322型的n在OD29. N .O?半导体ZnO半导体上分解时会使ZnO-Al322(B) (D) 催化剂在催化反应时能够38.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A.加快正向反应速度,降低逆向反应速度; C.毛细管孔径越小,发生凝聚所需的蒸汽压越低B.缩短达到反应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同时提高D.发生凝聚所需的蒸汽压与毛细管孔径关系不平衡转化率;大.降低反应活化能,改变热力学平衡常数;C46.催化裂化过程中,D.降低反应活化能,改变反应历程。
造成分子筛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D)-AlO重整催化剂中(B) 39.在Pt-Re/ ?32A.活性组分的流失Re为主催化剂,?-AlO A.Pt为助催化剂,32B .催化剂晶相结构受到大的破坏作载体;CB.Pt为主催化剂,Re为助催化剂,?.催化剂颗粒破裂O -Al32D作载体;.催化剂酸中心上发生严重积炭47.合成氨反应混合气中,水蒸汽与硫化氢会使铁催化剂OC.Pt和Re均为主催化剂,?-Al作载体;32的中毒,其中(A) 作助催化均为主催化剂,?-AlO ReD.Pt和32 A.水蒸汽是可逆中毒,硫化氢是不可逆中毒剂B.水蒸汽是不可逆中毒,硫化氢是可逆中毒40.下列选项中关于物理吸附描述正确的是(C) .两者皆为可逆中毒A .物理吸附前后分子结构发生变化 C D.两者皆为不可逆中毒B.物理吸附涉及的是价键力C)48. 关于流动床中催化剂颗粒描述错误的是(C.物理吸附热一般较小若颗粒过细,B m D.物理吸附总是吸热的颗粒通常在A20?m~300? 41.催化剂粉带出旋风分离器(C)下列哪种金属不与O发生化学吸附2颗粒过粗,单D Pt A.B.Ni C 颗粒过细,流化性不好Au位质量催化剂的效率低。
C.(D)金属氧化物属于.Ag49. NiO Dn.CA.绝缘体41.两种反应物参加的多相催化反应中(B)B.本征半导体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A .两种反应物都必须发生化学吸咐B至D(A)下列哪一种物质在过渡金属上的化学吸附最强50.少一种反应物发生化学吸附烯C.D.至少一种反应物发生物理吸附 C .以.炔烃B.直链烷烃 A D 上都可以.环烷烃烃o,CO时,如果焙烧温度达到1200 在大多数金属上最容易发生化学吸附的是42.(C)51.在沉淀法制备Al32(C) B.氮气A .氢气C将得到.氧O-AlB .? D气.二氧化碳A.?-AlO3322O-Al.( B) ? C在催化剂的煅烧过程中,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43.32 O?-Al不B .失去化学键合的水或二氧化碳A.D.32)助催化剂(B 改变孔径分布52.加入的量一般 B ..形成活性相CD稳本身对某一反应有很好的活性A10%小于催化剂总量的定机械性质对催化活性组D C对载体没有帮助消耗性化学吸附使44.(B)分无影响.半导体电导增加,化学吸附量很有限A.半导体电导下降,化学吸附量很有限BC)53. 下列不属于均相催化反应特点的是(.半导体电导下降,化学吸附量很大C A 反应物与催化剂是分子——分子间接触。
一般情况下,质量传递过程在动力学上不占重要地.半导体电导增加,化学吸附量很大B D 位。
在发生毛细管凝聚现象时对于润湿固体的液体来说,45.(C) 在许多场合,都要考虑传质过程阻力对动力学的影C发生凝聚所需的蒸汽压越毛细管孔径越大,.A响。
低D 均相配位催化反应机理涉及的是容易鉴别的物种。
(D)B下列哪种物质属于本征半导体发生凝聚所需的蒸汽压越毛细管孔径越小,.54.NiO 高.BMgO .A精品文档.精品文档C.FeO D.单B化学吸附的吸附量总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单调地减少32C晶硅化学吸附与吸附活化能有关D化学吸附可有较大的温度范围变动55.在沉淀法制备窄分布的大颗粒催化剂时,要控制(A) 63.B.长下列哪种物质属于本征半导体(D)A.长大速率比成核速率快A大速率比成核速率慢.MgO B.NiO C.FeO D.C.长大速率与成核速率相当D.与单32晶硅成核速率和长大速率无关64.-AlO在沉淀法制备窄分布的大颗粒催化剂时,要控制催化剂时,当焙烧温度为(A) 56.用浸渍法制备NiO/?32o A.长大速率比成核速率快500-600BC,会发生(C) .长大速率比成核速率慢变相.A?-AlO的晶转32C.长大速率与成核速率相当O?-Al孔结构破坏D.与B .32成核速率和长大速率无关反O与C.NiO?-Al固态应生成NiAlO 423265.用浸渍法制备NiO/的挥发损失NiO ?-AlO催化剂时,当焙烧温度为D.32o C,会发生吸附质在毛细管内形成液面的凹凸与其平衡蒸汽压500-600(C) 57. A.?-AlO的关系是(A) 的晶相转变32 B..A液面向上凸时,其平衡蒸汽压大于它的饱和?-AlO孔结构破坏32C.NiO与蒸汽压?-AlO固态反应生成NiAlO4223 D.NiO的挥发损失液面向上凸时,B.其平衡蒸汽压小于它的饱和66. 蒸汽压吸附质在毛细管内形成液面的凹凸与其平衡蒸汽压的关系是.C液面向下凹时,其平衡蒸汽压大于它的饱和(A)A.液面向上凸时,蒸汽压其平衡蒸汽压大于它的饱和蒸汽压D.其平衡蒸汽压大小与液面的凹凸无关B.液面向上凸时,)关于晶体的表面结构说法不正确的是(58. D 其平衡蒸汽压小于它的饱和蒸汽压 A 晶体表面的原子处于与体相中的原子不同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