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自评报告

创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自评报告
创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自评报告

创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自评报告

江苏省教育评估院:

我校于2009年8月正式组建,2004年3月顺利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93239m2,生均44.93m2,校舍建筑面积(不含教工宿舍、学生宿舍)为28270平方米,生均13.6平方米。现有教学班44个, 学生总数2075人,平均每班46.1人。

现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4年教育评估项目的通知》(苏教办[2014]6号)、省教育评估院《关于2014年星级普通高中评估申报工作的函》(苏教评院函〔2014〕2号)文件精神,对照《四星级高中评估标准及评价细则》(2014年修订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我校已经符合申报江苏省四星级高中的条件和要求,现将我校自评情况汇报如下,请予以评估。

一、凝心聚力,齐力推进创建工作

2009年8月学校组建完成后,学校领导在对本校校情、学情、师情认真分析、广泛征求师生意见、聘请专家指导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校切合实际的“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有较高质量、社会认可、群众满意的四星级高中。自确立创建目标来,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和以分管副校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小组。提出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过程”创建思路。我们把创建活动与日常管理工作的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相结合,把创建活动与高中新课改的实践相结合,把创建活动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相结合。创建实践证明:整个创建过程已成为凝聚人心、促进师生发展的过程,成为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为学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办学品位提升的过程。

二、加大投入,全力改善办学条件

2010年初,学校按照“尽早谋划,提升目标”的基本要求,专门成立了规划制定领导小组,启动了实验高中发展规划制订和论证工作;在邀请本市的专家对我校的规划进行了多次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我校2011—2014年学校发展规划》,并交学校二届三次教代会审议通过。每年度,学校各条线、职能处室、年级部、学科组、备课组都依据发展规划要求层层拟定工作计划,并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定期检查考核,评价工作绩效。

学校以规划为引领,以创建为契机,立足学校实际,千方百计加大投入,优化办学环境,改善办学条件。五年来,学校先后投入7000余万元,推动建设了学校文化提升工程、办学条件优化工程、校园绿化工程、校园信息化建设工程、

校安工程等。先后完成了塑胶田径场、图文信息中心、文体活动中心、校园绿化整体规划和建设工程;建成国学长廊、四自厅、行知园、百草园、致学园、红色文化广场、句容抗战纪念馆等自然景点和人文景点;添置图书、更新实验设备、新建理化生探究实验室、史地专用教室、升级改造通用技术教室、校园广播系统、网络信息系统等。目前,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均已达到或超过“四星”高中的要求。

三、立足校本,着力培育优秀教师团队

学校重视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廉洁自律。王校长办学思路清晰,对教育充满热情与激情,更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执着的追求。近5年,有11篇教学和管理类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或获奖,多次为全校或校外教师作学术讲座、经验交流。每学期听课都在20节左右。其他三位校级领导中1人是省特级教师、1人为镇江市学科带头人、1人为镇江市骨干老师,都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受师生信赖。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坚持立足校本,积极实施校本培训工程、青蓝工程、一三五工程,为老师发展搭建发展的平台;通过举办骨干教师研修班,通过授课辅导、专家讲座、专题研讨、观摩评析、沙龙活动、自我学习反思等形式进行研修,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理论水平和能力。通过教学分析会、经验交流会、示范课、公开课、汇报课、各类教学竞赛、撰写论文和教育随笔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整体能力和水平,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每年投入在教师培训方面费用都在80余万元左右。

目前学校专任教师234,90%以上来自于句容市后白中学和句容市职教中心普高部,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研究生学历(含研究生学历在读、双本科学历)36人,专任教师中有江苏省特级教师1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人,县、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54人,其中市级骨干中涉及8。近三年获县级以上荣誉称号的教师达193人次,有166人次教师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中获奖。现有教育部重点立项课题1项,教育部重点课题立项子课题有2项,省规划办立项课题3项、市级立项课题13项。2011学年以来我校老师在市、省、国家期刊发表论文230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10余篇。获奖279篇,其中获省一、二等奖论文84篇。

四、德育为首,竭力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学校在“奠成功之基,铺幸福之路”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信念,站在对学生的终身幸福负责、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基的高度,不断探究和创新德育工作模式;坚持学科德育渗透,引导学生自信、自律、自主、自强,构建了制度化、系列化、特色化的德育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学生自主管理为核心的“四自”德育特色,谱写了学校德育的新篇章。近三年,两届“江苏省美德少年”评选我校学生均榜上有名,此外,共有113名同学被评为“省、市、县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后有六名学生成为中共预备党员。我校学生在市级以上各项科技创新大赛、信息技术大赛、学科竞赛、体育艺术比赛、环保系列社会实践等活动中获奖382人次。成立了47个学生社团,建设了社团活动中心,

社团活动定期开展活动,普遍受到学生欢迎。文昌文学社的《文昌报》获“百佳优秀江苏省中学校报校刊”、文昌文学社获“镇江市精品社团”。

五、依法治教,致力推进新课程改革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全面执行省厅“五严”规定,严格执行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按要求开齐、开全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促进学生发展。学校成立了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制订了《我校新课程实施及评价方案》、《我校贯彻落实“五严”实施方案》等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规章制度,着实推进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高效课堂建设、积极实施多元化的课程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

近五年来,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开发了55本校本教材,并按新课程方案要求,认真做好网上选课、开课和研究性学习等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新课程的实施能力。近三年有166人次教师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中获奖,有157名教师兼教1门及以上的选修课程,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7.1%。有233名教师具有高中循环教学经历,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3.2%。能从事双语老师36位,占教师总数16.3%,且学校自2013年起选派教师对政治、历史学科教学内容进行了双语教学试验。我校每年都有老师在省、市级教育教学竞赛中获奖。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教学质量连年攀升。近三年我校高一入学列全市前1000名学生的人数仅分别为12人、8人、15人,经过三年师生共同努力,本二以上进线人数(不含体艺达本科线)分别为73人、117人、110人,参加综合考试(学业水平测试)一次性合格率分别为98.3%、97.2%、97.03%;省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合格率均在98%以上。本三以上达线率也分别达到42.7%、46.5%、47.5%。2011年学校获高考先进单位称号,并在市高考教学工作会议上作专题发言。

六、打造学校特色,努力争创“四自”品牌

基于学校“奠成功之基,铺幸福之路”的办学理念,针对学校学生85%以上来自农村、文化成绩基础薄弱、良好行为习惯尚未形成的实际,学校积极开展“四自教育(自信、自律、自主、自强)”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一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以“楼苑长廊”为框架融入”四自教育”的内涵。崇智楼上题写“四自”,建立“四自”墙;在文昌楼下大厅主柱上悬挂“四自”解读和字画,建立“四自厅”;红色文化广场前的主干道命名“四自路”,并在草坪中摆放“四自”文化石。浓郁的校园文化浸润着“四自”品质。二是着力实施“三大”教育工程,即养成教育工程、自主教育工程、理想信念教育工程;三是强基增效,打造“四自”课堂。学校提出了“高效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强基增效”课堂教学,引导教师加强学生学习心理与认知规律、学生层次差异与发展的研究,探索构建“强基增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四自”品质;四是综合实践活动渗透“四自教育”。

“四自教育”特色的探索与实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校先后获得了2007-2012全中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优秀学

校、全国特色学校创建科研单位、省绿色学校、省平安校园、省基础教育课改先进集体、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省节水型单位、省陶行知实验学校省健康促进金牌学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社会各界给予了我校高度评价,《江苏教育报》、《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镇江日报》、《句容日报》、江苏电视台、句容电视台、镇江教育网等多家媒体对我校的各项工作进行了报道。

我们深知,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严格对照四星级高中评估标准,寻找差距,自加压力,攻坚克难,不断强化优势,弥补缺陷,以创建引领发展,以创建促进发展,以创建实现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人民满意、社会认可的优质特色高中。

最后,祈请省教育评估院领导、专家对我校进行申报四星级高中评估验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