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稳定性控制
车辆稳定控制系统(vsc) 的工作原理

车辆稳定控制系统(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 VSC)是现代汽车上一种重要的被动安全系统,它通过对车辆的制动系统和引擎动力进行智能化的控制,帮助驾驶员更好地控制车辆在急转弯、紧急避障等复杂路况下的稳定性,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VSC的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传感器系统VSC系统会通过车辆上安装的各种传感器来实时监测车辆的动态参数,比如车辆的速度、横向加速度、转向角度等。
这些传感器通常包括车轮速传感器、转向角传感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等。
2. 控制单元VSC系统的控制单元会根据传感器实时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内部的算法进行处理和分析,判断车辆当前的运动状态和潜在的不稳定性,进而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3. 制动系统VSC系统会通过车辆的制动系统来实现对车轮的单独制动,通过独立的制动力矢量控制,来实现车辆横向稳定性的调整。
当系统判断车辆即将发生侧滑或失控时,会通过主动进入制动系统来降低车辆速度,稳定车辆状态。
4. 引擎动力控制除了制动系统的干预,VSC还会通过对发动机的输出动力进行控制,来调整车辆的横向稳定性。
比如在车辆出现过度转向或侧滑时,VSC系统会通过调整引擎输出动力,来减小车辆横向加速度,使车辆保持稳定。
5. 车辆动态稳定控制VSC系统在感知到车辆潜在失控情况下,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对车辆的制动和动力输出进行协调控制,来使车辆恢复稳定状态。
比如在紧急避险或急转弯时,VSC系统会通过对车轮的单独制动和动力调整,来提供相应的辅助力,让车辆保持稳定的行驶状态。
在实际行驶过程中,VSC系统在感知到车辆存在潜在失控风险时,会在不干预驾驶员的操作下,通过对车辆的制动和动力输出进行微调,提高车辆横向稳定性,降低侧滑和失控风险,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
VSC系统的工作原理简单介绍如上,它对于提高车辆的整体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现代汽车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6. VSC系统的优势VSC系统的工作原理使得它具有诸多优势,从而为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了全面的保障。
汽车稳定性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

汽车稳定性控制是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 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深入开展汽车稳定性控制的 研究具有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其东,刘伟,陈无畏,等.基于路面识别的汽车稳定系统滑模控制[J].汽车工 程,2018,40(01):82-90+106. [2] 张蕾,李燕飞.低附着路面下汽车紧急制动稳定性控制策略[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 学学报,2017,27(04):1-5+80. [3] 李洁莹.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稳定性仿真研究[J].机电信息,2014(18):151-152. [4] 欧健,程相川,周鑫华,等.基于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的侧翻控制策略[J].西南交通大学 学报,2014,49(02):283-290.
汽车稳定性控制(ESP)系统主要由轮速传感器、横向加速度 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横摆角速度传感器、液压控制系统和 发动机管理电子控制单元EUC组成。控制汽车稳定性的关键是控制 汽车车轮的滑移率,而ESP系统的任务正是如此,即各加速度传感 器协同控制汽车运行的稳定性,具体如下:一是通过检测和计算汽 车方向盘转角的信号,可确定操作人员的操作意图;二是通过分析 处理横摆角速度传感器和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可确定汽车在 运行中实时工况的改变,然后再分析对比理想参数与实际参数,若 两者的偏差比设定的偏差大,则表明汽车运行失稳且方向失控。为 此,ESP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ECU便会输出一个等值的补偿力矩来 恢复汽车的稳定性,且在必要时,亦可通过调节发动机转速来降低 驱动力,从而实现对汽车稳定性的有效控制[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汽车失稳原因
研究发现,汽车轮胎的非线性区间容易出现失稳现象,且随着 车轮侧偏角的不断增大,其侧向力会逐步进入饱和状态。在饱和状 态下,前轴产生的侧滑会使汽车与操作人员预设的轨迹发生偏移, 而后轴产生的侧滑会使汽车发生甩尾等严重事故。
汽车悬挂系统与驾驶稳定性控制

汽车悬挂系统与驾驶稳定性控制汽车悬挂系统在现代汽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保证乘坐舒适性,还直接关系到汽车的驾驶稳定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汽车悬挂系统与驾驶稳定性控制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技术和原理。
1. 悬挂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汽车悬挂系统一般由减震器、弹簧、悬挂杆和车架等部件组成。
减震器主要用于缓冲车辆对路面的震动,保证乘坐舒适性;弹簧则负责支撑车身重量,并吸收和减轻路面不均匀性对车身的影响;悬挂杆和车架则连接和支撑悬挂系统和底盘。
2. 悬挂系统对驾驶稳定性的影响悬挂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着车辆的驾驶稳定性。
一个良好的悬挂系统可以使车辆在高速行驶、急转弯等情况下保持稳定,减少起伏和颠簸,从而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一个不良的悬挂系统则可能导致车辆过于颠簸,失去控制甚至翻车等危险情况。
3. 悬挂系统与驾驶稳定性控制技术为了提高驾驶的稳定性,现代汽车悬挂系统通常会结合其他驾驶稳定性控制技术。
常见的技术包括:- 车身稳定控制系统(ESP):通过感知车辆的转向角度、横向加速度、车轮滑动等参数,自动调整制动力和引擎输出等控制手段,提供动态稳定性控制。
- 主动悬挂系统:通过快速调整悬挂系统的几何参数,使车辆在不同行驶状况下保持最佳的悬挂刚度,提高驾驶稳定性。
- 空气悬挂系统:通过充气和排气控制系统,调整车身高度和悬挂刚度,以适应不同的路况和行驶需求。
- 电子控制减震系统:基于电子控制阀的减震器,可以根据行驶状态和路面不均匀度进行主动调整,提供更好的悬挂性能和驾驶稳定性。
4. 悬挂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悬挂系统在未来还将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一些新兴技术和创新包括:- 磁悬挂系统:利用电磁力对车身进行悬挂和控制,提供更高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 主动底盘控制系统:通过多个传感器和悬挂执行器,实时感知并自动调整车身姿态和悬挂参数,实现车辆动态控制和稳定性优化。
- 智能可变刚度悬挂系统:结合智能控制算法和可变刚度悬挂技术,根据驾驶者的习惯和不同的驾驶模式,调整悬挂系统的刚度和响应。
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的作用

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的作用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CS)是现代汽车安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单元,对车辆的动力和制动系统进行智能化的调节和控制,以提供更强大的稳定性、操控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探讨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的作用及其对驾驶体验和路面安全的重要性。
一、提供车辆稳定性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通过对车辆动力和制动系统的智能调节,可以实现车辆在各种驾驶情况下的稳定性控制。
例如,在车辆转弯时,通过感知车辆的横向加速度和方向盘转角等参数,ECS可以精确计算出车辆的转向需求,并智能调节每个车轮的制动力和扭矩分配,从而减少侧滑和失控的风险,提供更好的操控性和驾驶稳定性。
二、增加车辆操控性除了稳定性控制外,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还可以提供更好的操控性能。
通过感知车辆的动态参数,ECS可以根据驾驶者的操作意图,智能调节车辆的扭矩分配和制动力,从而实现更精确的操控。
无论是在高速公路上的高速行驶,还是在复杂的路况下的紧急变道,ECS都可以提供更快速、准确的操控响应,使驾驶者更加自信和舒适地驾驶。
三、提升驾驶安全性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对提升驾驶安全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紧急制动和急转弯等情况下,ECS可以智能调节每个车轮的制动力和扭矩分配,避免车辆失控和侧滑。
此外,当车辆发生失控或侧滑时,ECS还可以通过主动调整车辆动力和制动力,使车辆恢复平稳行驶状态,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四、适应路面环境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还可以通过感知车辆周围的路面环境,智能调节车辆的动力和制动力。
例如,在不同路面摩擦系数的情况下,ECS 可以根据实时感知到的数据,动态调节车轮的制动力和扭矩分配,以确保车辆在湿滑或不平的路面上具有更好的牵引力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汽车安全技术。
它通过智能调节车辆的动力和制动系统,提供更好的稳定性、操控性和安全性,提升驾驶者的驾驶体验,同时减少道路事故的发生。
新能源汽车车身稳定性控制系统的研究与优化

新能源汽车车身稳定性控制系统的研究与优化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能源替代的日益重视,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受到了广泛关注。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对传统石油能源的依赖,还可以降低运行成本、减少尾气排放,对环境友好。
然而,新能源汽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之一就是车辆的稳定性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问题。
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车身稳定性控制系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车身稳定性控制系统是指通过传感器感知车辆当前的状态,运用控制算法调整发动机、制动系统等车辆部件的工作状态,以提高车辆在不同路况下的操控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该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对于保障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车身稳定性控制系统的性能,需要对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优化。
首先,需要对车辆在不同路况下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以建立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然后,可以根据建立的模型设计相应的控制算法,从而实现对车辆的稳定性控制。
同时,还可以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来提高系统的自适应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复杂多变的路况和驾驶环境。
在系统设计和优化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不同车辆型号和不同驾驶习惯对车身稳定性控制系统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车辆和不同驾驶模式的实际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可以优化系统的参数设置和控制策略,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处理算法来提高系统的感知性能和准确性,确保系统对车辆状态的实时监测和反馈。
除了技术创新,车身稳定性控制系统的研究与优化还需要考虑到制度和的支持。
相关部门部门可以通过出台相关和标准来规范新能源汽车的车身稳定性控制系统设计和生产,促进系统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应用。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从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普及。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新能源汽车车身稳定性控制系统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其设计和优化对于提高车辆的操控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汽车操纵稳定性》课件

06
汽车操纵稳定性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品牌汽车操纵稳定性优化案例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通过优化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
该品牌汽车通过改进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的设计和参数, 实现了在各种路况下都能够保持较好的操纵稳定性。具体 措施包括采用先进的悬挂系统、优化转向齿条和齿轮的设 计、改善轮胎的抓地力等。这些改进使得汽车在高速行驶 、紧急变道和弯道行驶时更加稳定,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和舒适性。
汽车操纵稳定性是评价汽车性能的重要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之一,它涉及到汽车的操 控性、安全性、舒适性等多个方面,对驾驶员的驾驶体验和行车安全 具有重要影响。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重要性
03
提高行车安全性
提高行驶稳定性
提高乘坐舒适性
良好的汽车操纵稳定性可以提高驾驶员对 汽车的操控信心,减少因失控而引发的交 通事故。
良好的汽车操纵稳定性可以使汽车在行驶 过程中保持稳定,减少侧滑、失稳等现象 的发生,提高行驶安全性。
案例二:某品牌汽车控制系统优化案例
总结词
通过先进的控制系统,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
详细描述
该品牌汽车采用了先进的控制系统,如电子稳定程序和 牵引力控制系统,来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这些系统 通过实时监测车辆的动态特性和驾驶员的操作,自动调 整发动机输出和制动系统的制动力,以保持车辆的稳定 性和控制性。通过这些控制系统的优化,该品牌汽车在 各种驾驶条件下都能够提供更好的操纵性能和安全性。
良好的汽车操纵稳定性可以使汽车在行驶 过程中更加平顺,减少颠簸和振动,提高 乘坐舒适性。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早期的汽车由于没有转向助力、悬挂系统等装置,操纵稳定 性较差。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操纵稳定性逐渐得到改 善。
汽车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汽车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汽车的稳定性对于行车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保持车辆在复杂驾驶条件下的稳定性,现代汽车普遍配备了车身稳定控制系统(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 System,简称VSC)。
本文将介绍汽车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传感器检测VSC系统依赖于多个传感器来感知车辆的运动状态和驾驶员的操作。
其中最重要的传感器包括车轮速度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横摆角速度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通过实时监测车辆的动态参数,为VSC系统提供必要的数据。
二、车辆动态参数计算基于传感器提供的数据,VSC系统通过算法对车辆的动态参数进行计算。
其中,车轮速度传感器可以帮助判断车辆是否存在侧滑现象,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用于监测驾驶员的操控输入,横摆角速度传感器则用于检测车辆是否发生横摆。
三、稳定性控制VSC系统在检测到车辆运动状态异常时会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主要的控制手段包括刹车力分配、减小发动机输出功率等。
1. 刹车力分配当VSC系统检测到车辆侧滑或失控趋势时,它可以通过独立的制动系统控制每个车轮的制动力。
通过对车轮的制动力进行调整,VSC 系统可以减少发生侧滑或失控的车轮的速度,使车辆恢复稳定。
2. 发动机输出功率调整除了控制制动力分配外,VSC系统还可以通过调整发动机输出的功率来控制车辆的动力输入,以减少车辆的侧滑和横滑。
当系统检测到车辆的横摆角速度异常时,会自动减小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并对每个车轮的制动力进行调整,以使车辆恢复稳定。
四、操作干预在对车辆进行稳定性控制的同时,VSC系统还提供一定的驾驶员操作干预。
例如,当系统检测到车辆偏离预定的驾驶路线时,它可以通过触发车辆的制动器或调整转向力来引导车辆回到正常行驶轨迹。
总结:汽车车身稳定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车辆的动态参数,计算并控制车辆的稳定性。
在识别到车辆欠稳定时,系统会自动调整制动力分配和发动机输出功率,以使车辆保持稳定。
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

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制造企业不断加强对汽车安全方面的关注。
其中,制动系统的稳定性控制技术是汽车安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探讨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主要指的是在汽车制动过程中,通过各种传感器、控制系统和执行器等设备,对汽车的制动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调节,以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目前,主要的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种:1. ABS技术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汽车在紧急制动时车轮的抱死,从而保证汽车的制动距离和方向的稳定性。
ABS技术通过计算车轮转速差异,在汽车制动时,控制制动系统对不同车轮施加不同的制动力度,从而保证车轮的正常旋转。
同时,ABS技术还可以在汽车的紧急制动时,通过调节车轮制动力度,避免汽车侧滑或滑动,从而有效提高了汽车的制动安全性。
2. ESP技术ESP(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等设备监测汽车的滑动、侧滑、转向角度等常见失控情况,同时通过控制制动系统、油门、转向等器件进行调节,从而避免汽车的侧翻、翻滚、失控等情况的发生。
ESP技术可以提高汽车行驶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可以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二、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存在的问题目前,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面临着一些问题:1. 技术成本高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的设计、研发、生产和安装等步骤需要高昂的技术投入和劳动力成本,目前技术成本较高。
2. 技术水平不同在不同的汽车品牌和型号之间,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的应用程度、控制精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各个厂家的技术水平不同,也存在一定的技术不可兼容性。
3. 特定场景下的制动问题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有时仍不能完全避免特定场景下的制动问题,如极端气候、路面条件恶劣等情况下,汽车的制动性能可能会出现明显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分析了 ESP 的现状、工作原理、稳定(修正)横摆力矩的产生方式 及其控制逻辑与发展趋势。 关 键 词:汽 车 稳 定 性 控 制 ; 电 子 稳 定 控 制 系 统 ; 稳 定 横 摆 力 矩 ; 集成底盘控制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incipal and develop trend of ESP. Stabilizing (Corrective) yaw moment generating modes and control logic of ESP are introduced. Key words: 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 (VSC); ESP; stabilizing
由于车轮位置的不同,通过制动力所产生的稳定横摆力 矩的能力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前外轮最能提供外向的横摆力 矩,对控制过度转向比较有效,而后内轮能最有效地给予内向 的横摆力矩,对控制不足度转向比较敏感。Bosch 和 Continental Teves公司的 ESP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当不足转向时,施加制动 力于后内轮,当过度转向时,施加制动力于前外轮,如图 2 所 示。
2005 中国工业以太网发展论坛将于 10 月 18 ̄19 日在上海举行,敬请关注!
23
N 关注 Attention – 综述 î
系统如图 3所示。
4 ESP 的控制逻辑
典型 ESP 是基于 DYC 原理的,它包括: (1) 传统制动系统:真空助力器、管路和制动器; (2) 传感器:4 个轮速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侧向 加速度传感器、横摆角速度传感器、制动主缸压力传感器; (3) 其它:液压调节器、汽车稳定控制电子控制单元 (ECU)和辅助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 4.1 ESP 控制结构 ABS系统和ESP系统的重要区别是:ABS以车轮作为被控 对象,通过控制轮速避免轮被抱死;而 ESP 系统以汽车作为被 控对象,通过控制汽车运动使其偏离名义运动尽可能小。 Bosch 的 ESP是其中比较典型的控制方法之一,采用多回 路控制方法(Multi-Loop Control),分为主回路和副回路,其结 构如图 4所示。
图 2 ESP 的横摆力矩控制 (a) 防前轮侧滑 (b) 防后轮侧滑
一般来说,主要有三种情况 ESP 需要对驱动力矩进行控 制。
(1) 在驱动工况下,为了产生稳定横摆力矩,必须控制驱 动轮的平均驱动力矩和所需的驱动轮间的制动力矩差(即锁止 力矩差值);
(2) 在严重不足转向的情况下,因车速过快,仅仅用制动 力控制已超出其极限,这时,必须通过降低发动机的驱动力矩 来使汽车减速。这对于前轮驱动的汽车效果更好;
d
制汽车。汽车不足与过度转向如图 1 所示。
图
1 不足转向(Under
Steer,
γ<γ
d
)与过度转向(Over
Steer,
γ>γ
)
d
基于驾驶员的转向输入和汽车速度,名义横摆角速度可
用下式计算[2]:
(1)
22
第六届全国管控一体化技术研讨会将于 11 月 8 ̄ 9 日在北京举行, 敬请关注!
í综述 –Attention 注关N
1986 年 12 月,Bosch 公司第一次将 ABS (Anti-lock Braking System,制动防抱死系统) 和 TCS(Traction Control System, 牵引力控制系统)控制技术相结合应用于 Mecedes S 级轿车上 [1]。ABS 和 TCS 都只是在加速和减速时工作,通过控制纵向滑 移率保证汽车在制动和驱动时的纵向动力学性能,防止制动时 轮抱死和驱动时轮打转,同时达到间接控制在减速和加速时的 侧向稳定性。在极限转向工况下,所受的侧向力接近轮胎与地 面的附着极限或达到饱和而引起的汽车不足转向和过度转向 时,汽车将丧失操纵稳定性,ABS和 TCS对此无能为力。因此, 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不但要有 ABS与TCS的功能,而且要在所 有行驶工况下,能够自动并及时地帮助驾驶员改善汽车侧向稳 定性,以防止汽车侧滑、甩尾、侧翻,这是时代对汽车提出的 一种新型的主动安全要求。
与功能大体一致,本文统一用 ESP。这些汽车生产商家有的把 ESP 作为标准配置,有的作为选装设备。例如,自 1999 年, Mecedes-Benz 就把 ESP 作为其生产的轿车标准配置。
2 ESP 的基本原理
ESP 可分为两类问题:一类是轨迹保持问题,可由汽车的 质心侧偏角来描述;另一类是稳定性问题,可由汽车的横摆角 速度来描述。ESP以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作为被控变量,它 们之间是互相耦合的。Bosch的ESP以横摆角速度γ为主要控制 目标,而 TOYOTA 的 VSC 以质心侧偏角β为主要控制目标。
可控悬架系统通过控制前后轴的侧倾力矩分布,改变车 轮上的垂直载荷分布,进而影响侧向力,这样可产生稳定横摆 力矩改善汽车操纵稳定性能[12]。它必须在很大的侧向加速度作 用下才有效,当侧向加速度小于 0.5g时,其控制效果不明显。再 者,控制效果也取决于垂直载荷分布。
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通过对汽车稳定性进行分析,提出
yaw moment; integrated chassis control
1 引言
随着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汽车技术的进 步,现代汽车的行驶车速得到极大提高。据统计,车速在 80km/ h到100km/h之间行驶的汽车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大约40%是与 汽车侧向失稳有关。车速越高,由于汽车失稳引发的交通事故 的比例越大,当车速超过 160km/h 时,几乎每一起事故都是由 于侧向失稳而造成的。如何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是现代汽车研 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收稿日期:2005 - 07 - 11 作者简介:郑水波(1977 -),山东青岛人,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车 辆动力学稳定性控制算法,汽车电子等;韩正之(1947 -),男,浙江宁波 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线性控制;唐厚君(1957 -),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线性控制,汽车电子等。
计算出名义的汽车运行状态值。ECU根据检测得到的实际汽车 状态与名义汽车状态的误差,通过控制逻辑计算出稳定横摆力 矩,使汽车按驾驶员预定的轨迹行驶。
了直接对汽车横摆运动进行控制的概念,即 DYC[13][14]。它判断 驾驶员的转向意图,并通过制动力或驱动力在车轮上的分配来 调节汽车的横摆运动,来保障汽车的稳定性。
的主要供应商。 不同的汽车生产商对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有不同的名 称。如: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 — ESP(Audi, Chrysler, Mecedes, VW),Dynamic Stability Control — DSC(BMW, Mazda),StabiliTrak (BUICK, Cadillac),AdvanceTrac (Ford, LINCOLN),Vehicle Dynamics Control — VDC(NISSAN),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 — VSC (TOYOTA, LEXUS)等,但其组成
汽车稳定性控制一般认为出现在 1995 年。1995 年,Bosch 公司提出了 VDC 的概念[2],后称 ESP[3]。TOYOTA 公司也提出 了 VSC 的概念[4][5]。1996 年 BMW公司和 Bosch 公司合作推出了 DSC3 [6]。Continental Teves 公司也以 MK60 液压调节器为基础 进行 ESC (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的研制与开发[7]。Bosch 和 Continental Teves 是世界汽车技术的两个最大供应商,也是 ESP
(3) 在严重过度转向的情况下,也因车速过快,仅仅用制 动力控制已超出其极限,这时,必须通过降低发动机的驱动力 矩来使汽车减速。这对后轮驱动的汽车效果更好。
图 3 集成的底盘操纵稳定性控制
既然 DYC 不能用任何的侧向力为控制,它不能直接控制 侧向运动。这样 DYC、主动转向系统和主动悬架的集成控制能 弥补彼此的缺陷,实现最有效的底盘的操纵控制[15][16][17][18]。目 前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己经开始联手研究和开发整体式底盘 控制系统。ESP、悬架控制系统、转向控制系统集成的底盘控制
随着 ABS 和 TCS 的成熟,汽车的驱动力和制动力已经 比较容易控制。再说,驱动力和制动力的控制对汽车的具体设 计也没有特殊要求。即使轮胎侧偏力接近饱和,轮胎仍有一定 的裕度产生来产生纵向力。而主动转向系统则不能进一步产生 足够的侧向力控制汽车运动。因此,当侧偏角变得更大,轮胎 侧向力接近饱和时,尤其在低附着路面上,DYC 比主动转向系 统有更高的有效性,即在汽车动力学和轮胎特性的非线性范围 内 DYC是更有效的。所以,通过对驱动力和制动力的控制实现 稳定横摆力矩是最通用的方法,也是目前商业化 ESP实现稳定 横摆力矩的方法。
DYC (Direct yaw control, 直接横摆力矩控制):控制驱动 力和制动力。
受汽车本身的限制,前两种方式不普遍。要通过控制车轮 转向角来实现控制汽车的横摆稳定性,汽车必须具有主动转向 系统。要控制作用在车轮上的垂直载荷分布,汽车必须具备可 控悬架系统。
主动转向系统在汽车的线性范围内(侧偏角和驱动 /制动 力较小时),通过控制前后轮转向角能够影响轮胎的侧向力,减 小汽车的侧偏角,比较有效的改善汽车的侧向稳定性和操纵性 能[10]。但当汽车的运动处在很大的非线性状态时,如在高速大 转弯、猛烈刹车或加速时,车轮侧偏刚度迅速下降。汽车对转 向己没有响应或响应很有限,尤其是当车轮与路面的作用力达 到附着极限时,汽车就失去转向能力[11]。
性能。但是在低附着路面上,采用式(1)计算的名义横摆角速度
已不可取。当汽车的侧向加速度不能大于最大的附着系数时,
名义横摆角速度可用如下界定[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