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时代下教师培训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教育培训模式发展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教育培训模式发展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教育培训模式发展研究摘要: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已经成为了教育培训领域中不可忽视的资源。

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培训模式发展研究,旨在通过充分利用和挖掘教育培训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实现定制化、个性化的教学和培训,提升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本文将探索大数据背景下教育培训模式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案例,以期为教育培训机构和从业者提供借鉴和指导。

基于此,以下对大数据背景下教育培训模式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教育培训模式;发展研究引言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教育培训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大数据背景下,教育培训模式发展研究成为了改进教学和培训方式的重要方向。

借助大数据技术,教育培训机构可以收集和分析大量学员的学习数据和行为,并通过智能化算法和个性化推荐系统提供精准的学习资源和辅助教育条件。

1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我们正逐渐步入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是指信息爆炸、数据规模庞大、数据种类多样并具有高速度处理能力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了一种宝贵的资源和生产力,对于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下面将从数据驱动的创新、智能决策、商业价值和隐私安全等方面详细阐述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大数据时代带来了数据驱动的创新。

以前,由于数据获取和存储的限制,很多数据无法被有效利用。

但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数据的获取和存储变得更加便捷和廉价。

大规模的数据集可以用于各种领域的创新,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

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企业可以发现新的商机、优化业务流程,甚至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

大数据时代赋予了智能决策的能力。

传统的决策常常依赖于主观经验和直觉,容易受到个人偏见的影响。

而在大数据时代,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客观、全面的信息,帮助决策者更科学地做出决策。

例如,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大数据可以提供市场趋势、消费者行为等信息,帮助企业精确定位市场需求,制定更合理的产品战略和营销策略。

教师网络培训研修计划

教师网络培训研修计划

标题:2024年教师网络培训研修计划引言: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网络培训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学习方式,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丰富的资源。

为了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特制定本网络培训研修计划。

一、培训目标本计划旨在通过网络培训,使教师能够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具体目标包括:1.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处理、利用和评价的能力。

2.增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能力。

3.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4.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缩小区域教育差距。

二、培训对象本计划针对全体中小学教师,重点包括新入职教师、信息技术教师以及希望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教师。

三、培训内容1.教育技术基础:包括教育信息化政策解读、教育技术发展趋势、在线学习平台使用等。

2.教学设计与实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学习资源整合等。

3.学习工具应用:包括在线教学工具、移动学习应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等。

4.教育资源开发:如何创建和利用开放教育资源(OER)、在线课程开发等。

5.教育评估与反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学习数据分析与应用等。

6.教师专业发展:终身学习理念、教师自我反思与专业成长规划等。

四、培训形式1.在线课程学习:利用MOOC、SPOC等平台,提供系统化的网络课程。

2.网络研讨会:定期组织专家讲座、主题讨论和案例分析。

3.虚拟工作坊:通过视频会议软件,进行实时的技能训练和项目协作。

4.学习社群建设:鼓励教师加入学习社群,分享经验、解决问题。

5.在线项目实践:教师在真实教学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完成项目任务。

五、培训安排1.预热阶段:发布培训通知,进行需求调研,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

2.实施阶段:按照每月主题,开展在线学习、研讨和实践,持续跟踪学习进度。

e-learing:络时代的教师培训模式探究

e-learing:络时代的教师培训模式探究

是 非常值 得我 们思 考的 问题 。
关 键 词 : - e ri g 网 络 时 代 ; 师 培 训 模 式 e L an n : 教 作 者 简 介 : 燕 (9 2 , , 东 临 沂 人 , 东 师 大 职 业 教 育 与 成 人 教 育 研 究 所 0 朱 1 8 一) 女 山 华 4级 硕 士 研 究 生 。 研 究方 向 : 人 教 育。 成 中 图分类 号 : 2 G7 0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 5 8( O 6) 7 0 3 — 3 1 01 7 1 2 O 0 — 0 5 0 师 整 体 素 质 的 转 型 ” 这 两 种 理 念 忽 视 了 知 识 与 观 念 的整合 .忽视 了教师 教 育 的终 身 化 发展 , 一 味 地 追 求 “ 痛 医 头 . 痛 医 脚 ” 弊 病 。 理 念 的 头 脚 的 落 后 . 终 导 致 教 师 教 育 永 远 落 在 时 代 发 展 的 后 最
推 动 了 教 师 教 育 事 业 的 发 展 进 程

学 生 为 中心 ” 教 育 理 念 . 张 “ 其 鱼 不 如 授 其 的 主 授
渔 ” 教 学 方 法 . 重 学 生 的 主 观 能 动 性 。 然 而 在 的 尊

传 统 的 教 师 培 训 的 主 要 矛 盾 要 求 e—
识 . 更 不 可 能 真 正 地 培 养 学 生 自我 学 习 的 意 识
了。
教 师 培 训 形 式 。 培 训 效 果 并 不 明 显 .不 能 从 根 其
本 上 解 决 提 高 广 大 教 师 素 质 的 问 题 教 师 培 训 体 系 的 主 要 矛 盾 体 现 在 三 个 方 面 : 资 培 训 机 构 教 师

“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智慧课堂作为这场变革的重要产物,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高效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首先将对智慧课堂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后,文章将分析智慧课堂的教学特点,包括个性化教学、互动性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并探讨其与传统课堂的差异和优势。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研究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原则和实施策略,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评价的实施等方面。

文章还将关注智慧课堂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智慧课堂的认识和理解,更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实际操作层面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推动智慧课堂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培养更多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智慧课堂的理论基础智慧课堂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的新产物,其理论基础融合了现代教育理念、技术革新和教学实践的深入研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智慧课堂提供了核心的教学指导。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在智慧课堂中,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则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协作、探究和实践来构建知识体系。

混合学习理论也为智慧课堂的构建提供了重要支撑。

混合学习强调结合传统学习的优势和数字化学习的便利,旨在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资源,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风格。

在智慧课堂中,混合学习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师将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等有机结合,创造出一种灵活、高效的学习环境。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培训策略新探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培训策略新探

域水文化建设成为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2]郭泽杰.关于“三言二拍”的水文化摭拾[J].河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版),2018(05):84~89+92.
[1]肖冬华.水文化视域下儒道哲学思想比较研究[J].南昌工
[3]占任生,罗张琴.江西水文化建设实践与展望[J].水利发展
程学院学报,2019(02):23~26.
[1]
质量的重要保障 。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广泛 的前提条件即是培训的管理者、执行者、培训讲师与受训教师等
地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传统高职师资培训面临着巨大 师资培训相关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素养。但是,对
挑战。2007年,教育部牵头建立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创 于高职院校的教师,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由于缺乏专业系
研究,2018(10):70~73.
年第 期

河北
普法·交流
HEBEINONGJI
农机
2“互联网 +”背景下高职师资培训改革的实施策略
“‘互联网 +’不只是一种技术,‘互联网 +培训’也不只是两
研究“互联网 +”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如何与高职师资培训深 个概念简单地相加,它更是一种理念、一种创新思维形式。教师
修。因此,基于“互联网 +”的高职师资培训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培训”的改革不够重视,很难从根本上推动全面、系统改革,导
1高职院校师资培训现状分析
致“互联网 +培训”资源七零八落,线上线下培训两张皮。线上学
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师 习和传统线下学习相对孤立,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还不能互相

“互联网+”时代农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互联网+”时代农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互联网+”时代农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时代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策略和建议。

一、利用互联网资源加强知识更新在“互联网+”时代,农村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知识学习和更新。

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参加各种教师培训课程,学习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最新的教育政策和课程资料,保持自己的教学知识和水平与时俱进。

农村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流和分享,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学习教学经验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而且,他们还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二、发挥互联网在课堂教学的作用互联网+时代,农村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他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网络课件和教学视频,进行精彩的课堂教学。

通过引入互联网资源,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农村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料和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三、加强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在“互联网+”时代,农村教师需要加强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

他们需要学习如何利用各种教育技术工具,如教学软件、教学平台等,提高自己的教学技术水平。

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可以通过专门的课程和培训班进行,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上学习。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可以让农村教师掌握更多的教育技术工具,提升自己的教学技术水平。

四、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在“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成为趋势,农村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中来。

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积极探索符合农村特点的教育教学改革路径。

“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策略。

首先介绍了信息化教育的特点,然后阐述了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

接着提出了两项策略: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教师培训机制。

通过对这些策略的探讨,旨在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总结指出,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对于适应时代变革、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建议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入研究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路径,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高校教师、发展策略、互联网+、教育技术、培训机制、基础设施、教学能力、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信息化教育特点、因素影响、结论总结、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影响着高校教育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信息化教育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普及应用,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教师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已成为现代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技术的应用已经开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信息技术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以适应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研究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策略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是指本研究对于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提升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教师在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和策略。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摘要】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成为迫切的需求。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构建互联网+教育的理念、提升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加强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优化教学资源和内容以及支持在线学习和远程教育来提升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高校教师更好地应对信息化教学的挑战,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在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努力推动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趋势。

建议加强高校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以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教师培训、在线学习、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未来方向、工作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学生学习的需求,高校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和引领教育的发展。

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信息化教学能力不仅包括掌握和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工具,还需要具备设计、评估和管理在线学习环境的能力。

只有具备了信息化教学能力,高校教师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本文将探讨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以推动教育教学的现代化转型,培养更具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1.2 目的和意义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石,而信息化教学则是推动教育进步的重要手段。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一系列策略和措施来帮助高校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信息化教育的发展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培训策略研究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优势日益凸显。

在传统教师培训模式的弊端突现之时,如何利用当下“互联网+”的潮流,搭建网络环境,支撑传统的教师培训问题成为日益关注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教育的探讨,寻求与传统教师培训模式的结合,以期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教师培训的效果,对教师专业的发展提出一定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 ;教师培训;策略研究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6-0021-04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6.005“互联网+教育”,顾名思义,是在尊重教育本质特性的基础上,用互联网思维及行为模式重塑教育教学模式、内容、工具、方法的过程。

2015年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并推动了其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作为传统行业的教育,教育学者们也纷纷出谋划策,试图寻找着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点。

同年的5月24日,“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研讨会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

研讨会旨在共同探讨“互联网+”新形态下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及其对教育变革产生的深远影响,推进中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健康发展[1]。

其实,互联网早在几年前已经开始应用于教育领域中。

其中“MOOC”是典型的例子,它以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自由的教育环境得到了广大学习者的青睐。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视频课程,它是由许多“微课程”组合而成,通过设置阶段关卡,让学生进行阶段性学习。

这就类似于一款通关游戏,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一、“互联网+教育”的内涵从互联网演化路径上看,“互联网+”是创新 2.0 下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

互联网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已经是融资源、技术、管理于一体的知识社会载体,创新 2.0 与互联网结合,浑然天成,将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既是创新的动力,又是创新的工具和源泉[2]。

“互联网+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体现,是教育在线化、数据化、可视化、自主化、个性化的体现。

“互联网+教育”通过在互联网视角构建教育,弱化了校园的同时,也强化了教育的本质。

同时,“互联网+教育”又要求信息化的融合和协调发展,在资源共享的条件下实现信息化建设与师生、物、组织、管理等的协同。

二、教师的学习特点以及培训困境(一)教师的学习特点教师的学习,是教育研究者们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

迈克?富兰(Fullan,M.)在其著作《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中曾写道:“当教师在学校里坐在一起研究学生学习情况的时候,当他们把学生的学业状况和如何教学联系起来的时候,当他们从同事和其他外部优秀经验中获得认识、进一步改进自己教学实践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就是处在一个绝对必要的知识创新过程中。

”因此,教师获取知识,并不是单纯地从书面上获取,而是在实践中不断突破和总结,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教师培训的困境1.教师培训涉及范围广,教师水平不一。

教师培训尤其是“国培计划”的实施,为的就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整体素养。

但这种培训往往是一个地区负责大片区域的培训,这使得很多地区的教育部门只能着重培训一部分教师,无法做到培训的广泛性。

另外,农村教师的水平较低,如果进行统一的培训,部分教师无法得到他现阶段所需求的知识和概念。

2.课程结构单一。

教师培训现阶段主要是在学校中进行,往往培训机构会事先准备一些教程,接着重复进行“工厂化教学”,所有教师接受到的知识是一致的,无法进行进一步的交流。

3.教师培训意识不强。

教师培训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不明白培训的益处,某些教师无法从教书者转变为学习者,使得很多教师无法积极学习,甚至以教学任务繁重为由拒绝参加,导致培训活动很难得到开展。

4.学科带头人擅长于学生教学而非教师教学。

教师学习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他们往往注重在情境下分析问题和学习知识。

而培训中带头人往往依旧是像面对学生一样进行传统课堂教学,这使得教师很不适应身份的转换,也很难进行一定的教学交流。

5.集中培训对经费以及教学任务的挑战。

集中培训的时间一般在几天左右,而对于偏远地区的教师来说,出行有一定的困难。

加之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时间紧凑,使得这些教师很难安排空余的时间进行学习。

此外,全国范围内教师培训的费用较大,会给国家造成比较沉重的负担。

三、“互联网+教育”模式下教师培训策略黎加厚教授在四川师范大学主办的2014年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授课中提到:教师培训模式应转变为“参与―体验―观察―思考―分享”的新型思路。

基于当下教师培训的特点以及教师的学习特征,我建立了“互联网+”下教师培训的可行性模式,并进行了相关的模拟教学。

在该模式下,我主要强调了教师培训活动中学员的自主性以及培训者在培训过程中的引导地位。

(1)知识获取方面,通过与培训者的研讨,能得到自身发展所需的知识;通过与学科教师的交流中,大家能分别提出自身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供大家讨论和解决。

(2)技能指导方面,突出了教学方法应源于一线教学而非理论者。

只有不断进行实践摸索,教师才能掌握最佳的教学方式,并能分享其经验,供大家学习和交流。

而培训者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引导和评价反馈作用。

(一)知识获取教学1.课前。

培训者在推荐教程和发布作业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教师这一带有鲜明职业特征群体的学习特点,基于他们的工作需求,以实际中出现的问题为题,让他们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可以在任何地点通过在线或下载的方式获取培训者所提供的教程进行学习,在原有自学的基础上,完成培训者所提供的作业,并通过查阅文献和研讨的方式对作业完成时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将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供集中课堂上讨论。

2.课中。

课堂培训的主要方式应为教师与培训者之间的互动讨论,而不仅仅是培训者的单方面教学。

培训者课前将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出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案例供课堂教师讨论。

在研讨的过程中,培训者应有效地组织教师之间的相互答疑,并实时做出指导。

教师在充分分析了案例后在培训者的组织下,对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自身的看法,评价其他教师的看法。

课前有疑问的教师可以根据该问题向其余教师和培训者提出,并总结他人对该问题的思考。

3.课后。

由于教师的集中培训时间较短,因此,教师必须在短时间内对新知进行内化,以便教师能够将学到的新知立即应用于教学之中。

这就要求培训机构能在课后提供一个网络平台,并提供一些可协作完成的作业。

教师通过互动能促进知识的内化以及深度的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培训的质量。

(二)技能指导教学1.课前。

培训者针对该堂课所需培训的教学技能提供相应的技能视频或者精品课程,并发布在网上,供教师反复观摩。

教师通过反复观摩教学视频,针对特定的教学技能进行思考,并针对自身的教学条件提出一定的疑问,记录后反馈给培训者。

2.课中。

培训者在收到教师反馈后,总结教师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找出相应的案例,组织教师进行讨论,并针对参训教师的难点和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点拨。

在接下来的微课教学中,培训者也要实时对教师在技能使用方面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师在集中培训的过程中,应共同分析精品课程中所突出的技能,并由培训者补充;教师针对自身的需求,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与其他教师讨论,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

学科带头人应在培训过程中起表率的作用,分享自身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方法。

在微课教学中,教师之间的相互启发和帮助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技能培训更具感染力。

3.课后。

作为培训机构,在技能完成以后应建立有效的回访平台和教师交流平台。

这样,教师可在教学岗位中运用所学技能,提出相应的思考,并在交流平台中分享经验,将总结后的问题反馈给培训机构。

作为培训者在实时关注教师活动的过程中,应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实时分析和指导,使其能充分地掌握教学技能,更好地运用于教学之中。

四、“互联网+教育”在教师培训中的优势通过翻阅关于“互联网+”的理论研究与上述策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互联网+教育”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师培训来说有着如下的优势。

(一)“互联网+教育”中课程开展的灵活性有助于有着繁重教学任务教师进行学习对于教师来说,繁重的教学任务往往阻碍了他们继续学习的机会。

而“互联网+教育”模式则以其灵活性的优势让教师自主安排忙碌的时间,既可以课前学习,也可以课后补课,能更好地促进培训活动的开展。

(二)“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微课教学能帮助一些教学水平较低的教师观摩学习在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中,培训者与高水平教师的讨论往往会永不停止,而忽略了偏远地区水平较低的教师进行学习。

而通过录制视频的模式,并放于网络平台共享,教师则可以反复观摩视频,关注学科带头人的教学细节,进行学习。

(三)“互联网+教育”模式所涉及的互动平台可以加大教师之间的讨论通过“互联网+”平台搭建,教师可以事先获取视频资源,在课前进行学习和观摩,带着疑问进入课堂,说出自己对学科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自身办法。

培训者不仅仅传授新的教学理论,更应帮助教师改善自身的不足。

很多问题通过互动平台,教师在课下甚至在家里就能讨论和解决,这样能大大节省培训的时间,提高培训的效率。

(四)“互联网+教育”模式中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实现了教师不同水平发展的需要和学生授课一样,教师在培训中也有水平不一的问题。

然而,在传统培训课上,培训者无法为不同教师指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导致高水平教师无法接收自己需求的技能,而偏远地区的教师又觉得培训技能无法实现。

通过互联网学习,教师的学习速度可以自由掌控,学习更加自由,更符合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五、结语互联网的普及以及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教师培训模式更加的多样化;更加关注于教师自身的需求和发展,激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学有所获,获得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笔者分析了“互联网+”下教师培训的优势,并结合教师学习的特点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通过此有效的方法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然而,互联网教学也存在着自身的不足,比如存在课前学习效果的把握、结合国内的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学习者和教师观念的转变问题等。

这些将是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所应探究和思考的地方。

参考文献:[1] 刘瑞营.“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研讨会在华南师大举行[J].中国科技产业,2015(6):34.[2] 孟庆国,宋刚,张楠.创新2.0研究十大热点[J].办公自动化,2015(5).[3] 郭绍青,张乐,陈莹.网络环境支持的参与式教师培训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12):28-33.[4] 彭亚青.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策略的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4):18-19.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chnology,the advantag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ear. When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teacher training model show up,how to make use of the Internet trend,set up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support the traditional teachers training become increasingly concerned problems. This article seeks the combination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er training model through discussion on information-based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the Internet,in order to give play to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 training,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Key words:Internet;teacher training;strategy research [ 责任编辑张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