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教案课程
大学本科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教学目标:1. 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2. 掌握电路元件、基本电路、信号分析等基础知识。
3. 学会使用电子测量仪器和电路仿真软件。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第一章:电子技术概述1. 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3. 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二、第二章:电路元件1. 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特性2. 元件参数的测量与计算3. 元件的选择与应用三、第三章:基本电路1. 基本电路的组成与特点2. 电路分析方法(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3. 电路的等效变换与简化四、第四章:信号分析1. 信号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信号的时域分析3. 信号的频域分析五、第五章:电子测量仪器1. 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2. 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3.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六、第六章:电路仿真软件1. 电路仿真软件的基本功能2. 常用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3. 仿真结果的分析与处理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介绍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让学生认识到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二、讲解1. 详细讲解电路元件、基本电路、信号分析等基础知识。
2.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电子测量仪器和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
三、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率、参与度、课堂提问等。
2. 实验报告: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问题分析等。
3. 课后作业:学生的完成情况、质量等。
教学资源:1.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2. 教学课件3. 实验指导书4. 电子测量仪器5. 电路仿真软件教学课时:共6课时备注: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1. 课程定位:《电子技术基础》是工科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具备分析和解决电子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电子技术概述教学内容:电子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2. 第二章:常用电子元件教学内容: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基本电子元件的原理、特性及应用。
3. 第三章:基本电路分析教学内容: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和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
4. 第四章:放大电路教学内容: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应用,常见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5. 第五章:数字电路基础教学内容: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数字逻辑运算、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2. 期末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占总评的6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教材及相关辅导资料。
2. 实验设备:电子实验台、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
3. 网络资源:电子技术相关网站、论坛、教学视频等。
六、第四章:放大电路1.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应用,包括常见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具体内容包括: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与动态工作点调整放大器的类型:共射放大器、共基放大器、共集放大器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放大器的级联与多级放大器设计放大器的实用电路设计实例2. 教学方法:结合理论知识讲解放大电路的原理与设计方法。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

§1-1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教学目. 1.知道半导体的导电特性2. 知道两种杂质半导体的形成、特点3. 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4. 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安全及就业观的引导。
教学重点半导体的导电特性、两种杂质半导体的形成、特点教学难点PN结的形成及其特性教学方法讲练法课题类型新授课课的结构组织教学→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小结→作业热敏性, 光敏性, 掺杂性2.半导体的导电特性有两种导电粒子: 自由电子和空穴有两种导电粒子:自由电子和空穴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时间讲授新课练习讲授新课二、N型和P型半导体1.N型半导体的形成及特点1)形成: 在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五价元素磷2)特点: 自由电子多、空穴少2.P型半导体的形成及特点1)形成: 在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三价元素硼2)特点: 自由电子少、空穴多1.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是()和()。
2.N型半导体的多数载流子是()、少数栽流子是()。
3.N型和P型半导体的电中性N型半导体的结构P型半导体的结构三、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1.PN结的形成教师板书,学生听述并记录笔记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听述并思考,总结PN结的形成及特点15分钟5分钟30分钟§1-2 二极管教学目的 1.认识二极管的结构和符号2.记忆二极管的伏安特性.3、注意养成教育, 安全、择业观的引导教学重点二极管的符号、伏安特性教学难点二极管的符号、伏安特性教学方法讲练法课题类型新授课课的结构组织教学→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小结→作业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时间讲授新课练习2、类型点接触型: PN结面积小, 结电容小, 常用于高频、检波面接触型: PN结面积大, 结电容大, 常用于整流平面型:PN结面积较小时, 结电容小, 可用于脉冲数字电路、PN结面积较大时, 通过的电流较大, 可用于大功率整流。
3、型号教师板书,学生听述并记录笔记15分钟讲授新课1.说明下列型号的含义2AK56D 2CZ78F二、二极管的电压电流特性加到二极管两端的电压和流过二极管的电流两者之间的关系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听述并思考5分钟30分钟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时间讲授新课练习1.正向特性:死区: 硅的死区电压为0.5V;锗的死区电压为0.2V导通区: 硅的导通电压为0.7V;锗的导通电压为0.5V2.反向特性:反向截止区: 反向电流很小反向击穿区: 反向电流突然增大硅二极管的死区电压约为()V。
电子技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电子技术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第一章:电子技术基础1.1 电子元件教学目标:了解电子元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熟悉常见的电子元件及其符号。
教学内容:介绍电子元件的分类和功能。
讲解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电子元件的符号和性质。
教学活动:展示实物电子元件,引导学生观察和识别。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电子元件的符号图示。
进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电子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1.2 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理解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掌握电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教学内容:介绍电子电路的定义和组成要素。
讲解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原则。
教学活动:通过实物展示和模拟电路,让学生了解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
利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习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设计原则。
第二章:模拟电子技术2.1 放大电路教学目标: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熟悉常见的放大电路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介绍放大电路的定义和作用。
讲解放大电路的原理和特点。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模拟电路,让学生观察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利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应用领域。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放大电路的设计和应用技巧。
2.2 振荡电路教学目标:理解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熟悉常见的振荡电路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介绍振荡电路的定义和作用。
讲解振荡电路的原理和特点。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模拟电路,让学生观察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
利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振荡电路的应用领域。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振荡电路的设计和应用技巧。
第三章:数字电子技术3.1 数字逻辑基础教学目标:理解数字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熟悉常见的逻辑门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数字逻辑的定义和基本元素。
讲解逻辑门的原理和功能。
教学活动:通过实物展示和模拟电路,让学生了解数字逻辑的基本概念。
利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习逻辑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逻辑门的应用和连接方式。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标准版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标准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掌握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性能及使用方法。
3.学会分析简单的电子电路,了解其工作原理。
4.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电子技术概述2.常用电子元件3.简单电子电路4.电子电路仿真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电子技术的应用。
(2)介绍电子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讲解常用电子元件(1)电阻:讲解电阻的作用、单位、识别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2)电容:讲解电容的作用、单位、识别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3)电感:讲解电感的作用、单位、识别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4)二极管:讲解二极管的原理、识别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5)三极管:讲解三极管的原理、识别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3.讲解简单电子电路(1)串联电路:介绍串联电路的组成、特点及分析方法。
(2)并联电路:介绍并联电路的组成、特点及分析方法。
(3)混联电路:介绍混联电路的组成、特点及分析方法。
4.电子电路仿真(1)介绍电子电路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
(2)演示简单电子电路的仿真过程。
(3)引导学生进行电子电路仿真实验。
5.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电子元件的识别和测量。
(2)分组进行简单电子电路的搭建和测试。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知识梳理。
(2)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策略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结合实际应用,讲解电子元件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3.运用电子电路仿真软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组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
2.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电子元件识别、电路搭建和测试等。
3.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部分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子技术教学教案

电子技术教学教案一、课程简介电子技术是电子工程的基础和核心。
本课程通过系统学习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电路的设计和实现等知识,培养学生的电子电路设计、调试和维护的能力,为后续相关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分析工具和基本方法;2.熟悉各种电子元器件的结构、特性和使用方法;3.掌握电路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工具,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和设计适当的电路;4.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电路仿真分析和设计;5.能够运用电子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电子技术概述1.电子技术与电路的基础概念;2.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3.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第二章半导体物理学1.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特性;2.半导体的能带和载流子;3.PN 结和二极管的基本结构和特性。
第三章晶体管放大电路1.晶体管的特性和基本结构;2.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性;3.常用的晶体管放大电路和其特点。
第四章运算放大电路1.运算放大器的特点及工作原理;2.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电路结构和参数;3.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及其限制。
第五章数字电路基础1.数制和编码;2.组合逻辑电路;3.时序逻辑电路;4.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结构。
第六章电源1.电源的基本结构和性能指标;2.直流电源和稳压电源的基本原理和特点;3.交流电源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重点介绍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实验法:通过实验和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3.课堂互动法:通过提问、讨论和解决问题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4.作业法:通过布置作业,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深化;5.辅导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和辅导。
五、考核方式1.课堂测验(占总成绩的30%);2.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30%);3.课程设计(占总成绩的40%)。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

《电子技术基础》第一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3. 熟悉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 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2. 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3. 电子元件的使用方法;4. 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5. 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电子设备,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引出本章的教学内容。
2. 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通过示例和图示让学生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
3. 讲解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如电阻、电容、电感等,并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让学生熟悉这些元件的使用方法。
4. 通过示例电路,讲解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如电源、信号源、放大器、滤波器等,并让学生了解这些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5. 讲解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如电压分析法、电流分析法等,并通过实际电路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的清晰度和连贯性;2. 学生对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4. 学生对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熟悉程度。
《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2. 掌握二极管、晶体管等基本半导体器件的使用方法;3. 熟悉半导体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 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2. 二极管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3. 晶体管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4. 半导体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5. 半导体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介绍半导体器件在现代电子技术中的重要性,引出本章的教学内容。
2. 讲解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如PN结、二极管、晶体管等,并通过示例和图示让学生理解这些器件的工作原理。
3. 讲解二极管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如整流、稳压等,并通过实验让学生熟悉二极管的应用。
电子技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电子技术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第一章:电子技术基础1.1 电子技术概述了解电子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掌握电子元件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1.2 电子元件学习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电子元件的符号和功能。
了解二极管、晶体管等半导体元件的原理和应用。
1.3 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学习电路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掌握电子电路的简单分析和计算能力。
第二章:模拟电子技术2.1 放大电路学习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掌握放大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2.2 滤波器了解滤波器的作用和分类。
学习模拟滤波器的设计和应用。
2.3 振荡电路掌握振荡电路的原理和分类。
学习振荡电路的设计和应用。
第三章:数字电子技术3.1 数字逻辑基础学习数字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逻辑门、逻辑函数和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
3.2 数字电路学习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原理和设计。
掌握数字电路的应用和实例。
3.3 数字计算机基础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学习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系统。
第四章:电子测量与仪器4.1 电子测量基础学习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掌握电子测量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4.2 常用电子测量仪器学习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
了解电子测量仪器的维护和保养。
4.3 电子测量实验进行电子测量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方法。
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第五章:电子技术应用实例5.1 电子控制系统了解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学习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5.2 电子制作实例学习电子制作的步骤和技巧。
完成一个简单的电子制作项目,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5.3 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了解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电子技术在通信、家电、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第六章:集成运算放大器6.1 运算放大器概述学习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掌握运算放大器的应用领域和选用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 课时教学内容:1、半导体的基本知识2、PN结的形成及特点,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特性、参数、应用电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结构及PN结的形成,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工作原理技能目标:能运用常用公式解题。
情感目标:1.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 教学重点:树立坚强乐学的意识从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结构及PN结的形成入手,重点介绍PN结的单向导电工作原理、教学难点:PN结的单向导电工作原理教学准备:教学PPT。
教学过程:引述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交流电路。
板书课题:半导体的基本知识新授内容:1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1.1 半导体材料根据物体导电能力(电阻率)的不同,来划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材料,我们称之为半导体。
在电子器件中,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有:元素半导体,如硅(Si)、锗(Ge)等;化合物半导体,如砷化傢(GaAS等;以及掺杂或制成其它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如硼(B)、磷(卩)、锢(In )和锑(Sb)等。
其中硅是最常用的一种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有以下特点:1 .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2 .半导体受外界光和热的刺激时,其导电能力将会有显着变化。
3.在纯净半导体中,加入微量的杂质,其导电能力会急剧增强。
1.2 杂质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某些微量元素作为杂质,可使半导体的导电性发生显着变化。
掺入的杂质主要是三价或五价元素。
掺入杂质的本征半导体称为杂质半导体。
N型半导体一一掺入五价杂质元素(如磷)的半导体。
P型半导体一一掺入三价杂质元素(如硼)的半导体。
在N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是多数载流子,在P型半导体中空穴是多数载流子•2PN 结的形成及特性2.1PN结的形成:在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结合后,由于N型区内电子很多而空穴很少,而P型区内空穴很多电子很少,在它们的交界处就出现了电子和空穴的浓度差别。
在P和N区交界面附近,形成了一个很薄的空间电荷区,就是所谓的PN结。
2.2PN结的单向导电性当外加电压使PN结中P区的电位高于N区的电位,称为加正向电压,简称正偏;反之称为加反向电压,简称反偏。
PN结加正向电压时,呈现低电阻,具有较大的正向扩散电流;PN结加反向电压时,呈现高电阻,具有很小的反向漂移电流。
2.3 PN结的反向击穿当PN结的反向电压增加到一定数值时,反向电流突然快速增加,此现象称为PN结的反向击穿。
反向击穿分为电击穿和热击穿,电击穿包括雪崩击穿和齐纳击。
PN结热击穿后电流很大,电压又很高,消耗在结上的功率很大,容易使PN结发热,把PN结烧毁。
热击穿——不可逆;电击穿——可逆3半导体二极管2.3.1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在PN结上加上引线和封装,就成为一个二极管。
二极管按结构分有点接触型、面接触型和平面型三大类。
(1)点接触型二极管:PN结面积小,结电容小,用于检波和变频等高频电路。
(2)面接触型二极管:PN结面积大,用于工频大电流整流电路。
(3)平面型二极管:往往用于集成电路制造艺中。
PN 结面积可大可小,用于高频整流和开关电路中。
(4)二极管的代表符号2.3.2二极管的伏安特性(1)正向特性:正向特性表现为图中的①段。
当正向电压较小,正向电流几乎为零。
此工作区域称为死区。
V th称为门坎电压或死区电压(该电压硅管约为0.5V,锗管为0.2V)。
当正向电压大于V h时,内电场削弱,电流因而迅速增长,呈现的很小正向电阻。
(2)反向特性:反向特性表现为如图中的②段。
由于是少数载流形成反向饱和电流,所以其数值很小,当温度升高时,反向电流将随之急剧增加(3)反向击穿特性:反向击穿特性对应于图中③段,当反向电压增加到一定大小时,反向电流剧增,二极管的反向击穿。
其原因和击穿相同。
PN 2.3.3 二极管的参数⑴ 最大整流电流I F;(2)反向击穿电压V B R和最大反向工作电压*M(3) 反向电流I R;(4) 正向压降V F;(5) 极间电容C B4特殊体二极管1稳压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稳压时工作在反向电击穿状态。
2变容二极管变容二极管:结电容随反向电压的增加而减小的效应显着的二极管。
3.光电二极管4.发光二极管(LED)5.激光二极管作业:习题集板书设计:1半导体的基本知识1.1 半导体材料1.2 杂质半导体2PN 结的形成及特性2.1PN结的形成:2.2PN结的单向导电性3半导体二极管2.3.1 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2.3.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4特殊体二极管.1 稳压二极管:2 变容二极管3.光电二极管4. 发光二极管(LED)5. 激光二极管课后反思:第3.4 课时教学内容:1、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组态2.静态工作点Q的不同选择对非线性失真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技能目标:能运用常用公式解题。
情感目标:1.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 树立坚强乐学的意识教学重点: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重点介绍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动态参数教学难点: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动态参数教学准备:教学PPT。
教学过程:引述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半导体三极管。
板书课题:半导体三极管新授内容:2 半导体三极管1.结构简介:半导体三极管有两种类型:NPN型和PNF型2.电流分配与放大原理三极管的放大作用是在一定的外部条件控制下,通过载流子传输体现出来的。
外部条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3.三极管的三种组态共发射极接法,发射极作为公共电极,用CE表示。
共基极接法,基极作为公共电极,用CB表示。
共集电极接法,集电极作为公共电极,用CC表示。
4=/D/<1-三极管的三种组态4.放大作用综上所述,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主要是依靠它的发射极电流能够通过基区传输,然后到达集电极而实现的。
实现这一传输过程的两个条件是:(1)内部条件:发射区杂质浓度远大于基区杂质浓度,且基区很薄。
(2)外部条件: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o特性曲线1•输入特性曲线 i B f (V BE ) |V CE const(1)当V CE0V时,相当于发射结的正向伏安特性曲线。
■^D/RA(3)输入特性曲线的三个部分:死区;非线性区;线性区2•输出特性曲线放大区:i c平行于V CE轴的区域,曲线基本平行等距。
此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截止区:i c接近零的区域,相当i B=O的曲线的下方。
此时,V BE小于死区电压,集电结反偏。
饱和区:i c明显受V CE控制的区域,该区域内,一般V CE V0.7 V硅管)。
此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或反偏电压很小。
2共射极放大电路1.电路组成2.简化电路及习惯画法3简单工作原理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作用是利用了BJT的电流控制作用,并依靠Rc将放大后的电流的变化转为电压变化来实现的。
作业:习题集板书设计:略:课后反思:第5. 6课时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共发射极、共集电极和共基极三种放大电路教学内容:1、共集电极电路和共基极电路的工作原理2•三极管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教学重点:共集电极电路和共基极电路教学过程:共集电极电路和共基极电路.1共集电极电路:该电路也称为射极输出器uni 珂ITi BnwininiiH 弔i* 咱—aRsIIF+亠()>■ViIk 1.1_|liI1 T> n耳〜」'-1〔+R号i ■'+ViTe土cIt①求静态工作点:②电压增益:A? U o i b(1 )(R e〃R L)V Ui i b[「be (1 )(R e〃R L)(1 )(R e〃R L) 1r be (1 )(RC〃R L)③输入电阻:④输出电阻be (1R e―0+ V C C^3 fi 2 蜩輸岀更的『咋号等詡申路)R e] R b〃R e+T+ V Cc共集电极电路特点:电压增益接近于 1;输入电阻大,对电压信号源衰减小;输出电阻小,带负载能力强:电压跟随器。
共集电极电路做如何改进,既可以使其具有温度稳定性,又可以不影响其动态指标? .2采用复合管进一步提高输入电阻①电压增益:增益大而用作输出级; 因输入电阻高且输出电阻低而用作缓冲级。
.2共基极电路1. 静态工作点:② 输入电阻:. U i [g el (1 ③ 输出电阻: 「be (1 R o V i (1 2)(1 1)(R e 〃R L )i b11)r be2 (1""5(1""1)(R e 〃R L )]i b1 1)(R e 〃R L )1 2)(1 1)(R e 〃R L ) R 〃 1 )r be2 [( R S 〃 尺) r be1]e (1 ~~2^(15 由于采用复合管,使共集放大电路 R 大、R O 小的特点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在多级电子电路中,因电压跟随器的输入电阻高而用作输入级; 因输出电阻低且电流C② 输入电阻:R U 只。
〃尺〃巳)珏i e 1③ 输出电阻:R o R c共基极电路的输入电阻很小,最适合用来放大何种信号源的信号?电流源3. 三种组态的比较电压增益:输入电阻: &〃気 R b //[ r b e (1 )R e ]输出电阻:小结:本节主要介绍了共集电极电路和共基极电路的工作原理。
作业:习题集上第7.8课时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可控硅原理。
教学内容:1、 可控硅的结构和特性2.可控硅的主要参数 3 .可控硅的测试方法教学重点:可控硅的结构和测试方法教学过程:可控硅原理可控硅也称作晶闸管,它是由PNPNE 层半导体构成的元件,有三个电极,阳极 A ,阴 极K 和控制极G 。
直流通路与射极偏置电路相同----- 1—+ V C C 2.动态指旨标R DR>1 ①电压增益:A 」i-O + R)2(R L //R c )i b=..b R S R R_ (R L //R C ) r u o U s ffl 3.6.8共基報电略的小信号等效获电略e e可控硅在电路中能够实现交流电的无触点控制,以小电流控制大电流,并且不像继电器那样控制时有火花产生。
可控硅动作快、寿命长、可靠性好。
在调速、调光、调压、调温以及其他各种控制电路中都有它的身影。
可控硅分为单向的和双向的,符号也不同。
单向可控硅有三个PN结,由最外层的P极和N极引出两个电极,分别称为阳极和阴极,由中间的P极引出一个控制极单向可控硅有其独特的特性:当阳极接反向电压,或者阳极接正向电压但控制极不加电压时,它都不导通,而阳极和控制极同时接正向电压时,它就会变成导通状态。
一旦导通,控制电压便失去了对它的控制作用,不论有没有控制电压,也不论控制电压的极性如何,将一直处于导通状态。
要想关断,只有把阳极电压降低到某一临界值或者反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