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 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7课时_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7课时_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一.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用括号表示数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够运用括号表示数字,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对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运用括号表示数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够运用括号表示数字。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运用括号表示数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够运用括号表示数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际问题。
2.准备括号道具。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相关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
例如,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3只小鸟和2只小鸟,问学生一共有几只小鸟?让学生尝试用括号表示数字。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括号表示数字。
例如,呈现一个问题:妈妈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一共有几个水果?让学生用括号表示数字。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答实际问题。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用括号表示数字。
例如,呈现一个问题:小猫有4只,小狗有3只,一共有几只动物?让学生用括号表示数字。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苏教版教学内容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践效果〔教材第61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61-62页〝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的1、让先生了解用图画方式出现的实践效果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了解这种方式出现的实践效果的结构,会用加、减法计算处置效果。
2、让先生初步感受符号所具有的繁复化的特点,初步培育符号感。
3、使先生在学习进程中进一步开展思想才干和言语表达才干。
教学重点了解用图画方式出现的实践效果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及结构。
教学难点依据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图画题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停止计算。
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1、说话:在学习〝比一比〞时,先比拟哪根跳绳长,再比拟哪个小冤家高,我们用〝√〞和〝○〞来表示比拟的结果,这比用文字表示方便多了。
2、导入:运用符号表示既复杂又明白,我们数学上经常运用符号。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如何用符号表示图画效果中的条件和要求的效果,并学习如何经过计算处置这样的效果。
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题。
〔1〕课件出示苹果图。
〔2〕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得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效果吗?〔指名回答〕假设把刚才的效果写上去,这些字要写好长时间,如今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3〕初步了解括线和问号:〔课件出示括线〕这叫括线,括线对着哪里,就表示哪里的东西,这里的括线就表示左边和左边的苹果总数。
〝一共有多少个?〞不知道,要我们求出来,这是效果,就在括线下面写问号。
〔出示〝?〞〕你们看,这样表示复杂吗?〔再指名说说括线和〝?〞表示的意思〕〔4〕了解条件和效果:标题中曾经知道了什么呢?〔指名回答〕曾经知道了什么就是条件,要求什么就是效果。
〔5〕提问:这道题谁会列式计算?〔指名说算式,教员板书:3+5=8〕2、教学〝试一试〞。
〔1〕课件出示标题。
〔包括括线的问号〕〔2〕提问:在这道题里,括线表示什么意思?括线下面的〝10〞个表示什么?〝?〞表示什么?〔区分指名回答〕谁能说出这道题的条件和效果?〔先小组讨论后再回答〕〔3〕在书上列算式计算。
(教案)第八单元 用括线和“?”表示的实际问题-一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八单元用括线和“?”表示的实际问题-一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能听懂并阅读用括号和“?”表示的实际问题;2. 能在生活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3. 能正确使用问题句式;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用括号和“?”表示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1. 能听懂并阅读用括号和“?”表示的实际问题;2. 能在生活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难点1. 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2. 应用所学的内容解决问题。
五、教学方法教师讲解、示范引导、学生操作、情境模拟、小组合作、讨论等。
六、教具准备课件、单元教材、黑板、彩笔、磁性拼图、计算器。
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1. 师生互动:师问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会用到“?”的问题,学生回答(如:你想问妈妈今天中午做什么菜,该怎么问?);2. 引导学生探究:“?”这个符号的用途;(二)新课讲授1. 向学生介绍括号和“?”表示的实际问题;2. 让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用括号和“?”表示的实际问题的例子,如:我想知道班上有多少人?;小明明天要去哪里?;苹果的重量是多少千克?等;3. 让学生了解“?是用来发问的,用于表示疑义或不确定”;4. 让学生动手写一些带有“?”和括号的实际问题。
(三)拓展活动1. 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讨论,互相提出问题,并且提供问题的答案;2. 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通过实践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询问餐厅就餐的人数)。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用括号和“?”表示的实际问题,并介绍其作用;2. 让学生总结出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并且体会到在生活中使用这种问句的好处。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让学生自由探究、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果。
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所学的知识,这里应该加强一些活动的复习和巩固。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 用括线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用括线解决实际问题|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数字的组合和分拆的方法。
2.学会用括号表示计算次序。
3.做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数字的组合和分拆2.用括号表示计算次序3.用括号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1.掌握数字的组合和分拆的方法。
2.学会用括号表示计算次序。
四、教学难点1.用括号解决实际问题。
2.发散思维,解决复杂问题。
五、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数字算术题3.实际问题素材六、教学过程1. 自主学习(15分钟)让学生自主完成以下两题:1.有五个苹果,小明想买三个苹果,把剩下的苹果留给妹妹。
这时有几个苹果留下?2.有三个小球,小明想打乒乓球,他把一个球留给弟弟,两个球留给妹妹,剩下几个球自己留?2. 讲解数字组合和分拆(20分钟)1.数字组合:就是将一堆数字各种各样的组合在一起,比如有3个数字:2、5、6,就可以组合成25、26、56、256等。
2.数字分拆:就是将某个数字分成两部分,比如将数字8分成3和5,就可以表示成8=3+5。
3. 讲解计算次序和括号表示法(30分钟)1.计算次序:计算的顺序非常重要,不同的计算次序会得到不同的答案,所以要确定计算的次序。
2.括号表示法:在表达式里面加上括号,以表示计算的次序。
例如:(2+3)×4=20,(2×4)+3=11。
4. 讲解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3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以下两个实际问题:1.小明有5个苹果,他要把它们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和他自己,他自己要留下几个苹果?2.一个屋子里有8个小猫,半个小时内有3只小猫离开了屋子,请问半个小时后屋子里还有几只小猫?5. 课后作业(10分钟)让学生完成以下两题:1.有4个玩具,把它们分成两堆,每堆都至少有1个玩具,有几种组合方法?2.有7个小石头,最多分成几堆,每堆最多有几个小石头?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数字的组合和分拆的方法,学会了用括号表示计算次序,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发散思维、培养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用括线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用括线解决实际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用括号解决实际问题》主要让学生初步接触和理解括号的意义,学会用括号表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括号来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数学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还不够熟悉。
但是他们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乐于实践。
对于用括号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可能会感到新奇,同时也可能会觉得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括号的意义和运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接触和理解括号的意义,学会用括号表示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括号的意义和运用方法。
2.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地使用括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括号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和巩固括号的运用。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学具准备:练习本、笔、小组合作学习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括号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妈妈买了一些苹果和香蕉,苹果有5个,香蕉有3个,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一些用括号表示的数量关系,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例如:“5 + 3 = (?”让学生尝试回答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9 用括线和?表示的实际问题丨苏教版

用括线和?表示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扩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会从扩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中收集信息,说清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能联系加、减法的含义,列出算式,解决用扩线和问题表示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联系具体情境,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与同学交流思考问题的大致过程,培养初步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体会学习数学能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学好数学的积极心态。
教学重点: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及结构。
教学难点:根据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图画题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教学例题。
(一)出示情境图:1、请同学们看老师黑板上的这一幅图,谁来说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2、说明:告诉我们的这两句话就是这一题的两个条件。
3、认识括线:这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个数学王国里的新朋友,就是这个符号(师用手比划),它的名字叫括线。
它的形状是怎样的,你能用手势表示吗?那他表示什么意思呢?4、认识问号:括线下面的是什么符号?通常问别人问题的时候就会用问号,那问号在括线的下面是问我们什么问题呢?5、说明:像这样一道题中告诉我们的就是条件,要我们算的就是问题。
6、谁来完整的说一说:这一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1)指名说。
(2)谁能像他这样把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3)全班说。
(二)探索解决。
1、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要用什么方法计算?2、请你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3、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你能说说为什么用加法算吗?4、我们通过列加法算式算出了:一共有8个苹果。
(三)揭示课题。
这一题里有我们刚认识的新朋友括线和?,像这样有扩线还有?的实际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出示课题:用扩线和?表示的实际问题)(四)回顾、小结。
回顾一下:我们在解决这一道用扩线和?表示的实际问题时,首先要弄清楚题目中告诉我们的(条件)和要我们求的(问题);然后通过列式计算出要解决的问题。
9.2用括线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 苏教版

9.2 用括线和“?”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使用括线和“?”来表示未知数,并能运用这些符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1. 用括线表示未知数: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括线来代表问题中的未知数,如“小明有_个苹果,比小华多3个”。
2. 用“?”表示未知数:引导学生理解“?”在数学问题中的作用,如“小明有7个苹果,小华有?个苹果”。
3. 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一系列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括线和“?”来解决,如数量比较、加减运算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用括线和“?”表示未知数的方法,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难点:理解并灵活运用括线和“?”在不同类型问题中的使用,以及如何从问题中提炼出数学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展示、教学卡片、实物模型。
-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未知数在问题中的存在。
2. 新知探究:使用PPT和教学卡片,展示如何用括线和“?”表示未知数,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实践。
3. 实践应用: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用括线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用括线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和要点,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板书设计- 板书 9.2 用括线和“?”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内容:1. 未知数的表示方法2. 括线和“?”的使用场景3. 实际问题解决示例作业设计- 课堂练习:完成课后的练习题,巩固新知识。
- 家庭作业: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家中使用括线和“?”解决。
课后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用括线和“?”表示未知数并解决问题的掌握程度。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 用括线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用括线解决实际问题 | 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使用括线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够正确运用括号来表示计算顺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合理运用括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1. 括号的引入:介绍括号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2. 括号的使用: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在四则运算中正确使用括号。
3. 实际问题的解决:运用括号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分配物品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使用括号。
2. 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括号,正确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新授:介绍括号的概念和作用,通过实例演示括号的使用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检查对方的使用是否正确。
4. 应用: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使用括号解决。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括号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用括线解决实际问题2. 内容:- 括号的概念和作用- 括号的使用方法- 实际问题的解决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实践作业:回家后,尝试找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括号解决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了括号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到了括号的作用。
通过练习和应用,学生能够逐步掌握使用括号的方法。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还是会出现使用不当的情况,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练习和指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以下是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他又得到了2个苹果,现在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公式表达这个问题,并计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