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与保护

合集下载

中国的空气污染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中国的空气污染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中国的空气污染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美丽自然景观的国家。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其中包括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议题。

一、空气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空气污染是指空气中存在的有害物质或污染物超出了环境质量标准,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导致了大量的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和煤烟等污染物排放,空气质量直线下降。

空气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以下危害:1. 影响植被生长:空气污染中的有害物质对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植物叶片受损、生长减缓和光合作用受阻。

这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危害动物生存:空气污染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动物的食物链进入生物体内,对动物的生命健康产生危害。

这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3. 气候变化:空气污染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甲烷对气候产生影响,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进一步加剧了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挑战。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态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及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 保护生态系统:生态环境保护能够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这对促进物种繁荣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2. 保障人类健康:生态环境保护能够减少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质,降低环境疾病的发生率,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3. 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发展,可以有效避免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所带来的经济风险,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空气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治理空气污染是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2024年《空气污染和环境保护》的教学反思范文

2024年《空气污染和环境保护》的教学反思范文

2024年《空气污染和环境保护》的教学反思范文二、《空气污染和环境保护》的教学反思范文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

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空气污染和环境保护》的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空气污染是近年来国际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发展甚至是人类的生存。

空气污染和环境保护是粤教版第二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用时一节课。

本节课我结合大量的图片、环境污染事例及学生的亲身感受,从空气污染的来源入手,再讲解污染物的种类,接着结合实例分析污染物产生的危害,最后引导大家如何保护环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树立学生的环保的意识。

上完本节课,我有以下几点反思:一、在教学前进行反思性设计在上本节课前,我分析和反思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性与防治措施;②了解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和酸雨及其危害。

能力目标:①能看懂各种媒体发布的空气质量报告;②培养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③培养创新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①培养关心社会热点、增强社会责任感;②增加环境保护意识。

备课中,我把重点放在了知识目标的达成上。

如在酸雨及其危害的处理上,只是要求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在空气中会形成硫酸型和硝酸型酸雨即可。

本课的目标应该是在能力和情感目标上,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初步认识大气污染的问题,看懂空气质量日报,运用已学的知识和科学方法就如何解决大气污染提出自己的设想,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后来在一系列的相关知识收集的过程中,与同组有经验的老师交流,我重新对目标的重难点进行新的更准确的定位,把握教学目标,从而找准课堂的正确切入点,指导课堂调控。

对于这堂课,我个人认为,本节课的知识难度不大,以“知识为中心”的设计是不适宜的。

采用“讨论”、“研究性学习”“实例分析”等的教学模式比较适合。

我的任务就是不断地提问和小结作为讨论的提示,把握讨论的进度和方向。

介绍地球上的环境污染和保护

介绍地球上的环境污染和保护

介绍地球上的环境污染和保护地球上的环境污染和保护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发突出。

本文将介绍地球上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环境问题之一。

工厂的废气排放、交通尾气以及木材燃烧等活动都会导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升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 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提倡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以减少废气排放。

2. 倡导绿色交通方式: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3. 加强环境治理:加强工厂和企业的环境监管,限制废气排放,确保生产过程的环境友好型。

二、水体污染水体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然而,由于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等因素,水体遭受到了严重污染。

以下是减少水体污染的建议:1. 做好家庭垃圾处理:正确处理家庭垃圾,避免将有害物质倾倒在河流和湖泊等水域中。

2. 提倡节水意识:鼓励大家减少用水量,合理使用和储存水资源。

3. 强化水质监管:加强对工业废水和农业排放水的监管,确保水质不受污染。

三、土地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土壤中的重金属、化学物质等污染物质会渗入农作物和地下水,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以下是减少土地污染的方法:1. 定期进行土壤监测:定期对农田和工业用地进行土壤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土壤污染问题。

2. 推广有机农业:推行有机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农田环境。

3. 推动土地复垦工作:加大土地复垦力度,将废弃的工业用地整理修复,使其重新变为可用的土地资源。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人类的开发活动,造成了大量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和物种灭绝。

以下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建议:1. 建立自然保护区: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重要的生物栖息地和物种。

2. 禁止非法狩猎和买卖珍稀动物及其制品: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严厉打击非法捕杀和贸易行为,保护珍稀物种。

第8节《空气污染与保护》重点归纳与精析提升

第8节《空气污染与保护》重点归纳与精析提升

第8节《空气污染与保护》重点归纳与精析提升【知识梳理】1.空气污染:当污染物进入空气中,超过了能力,危害和环境时,就构成了空气污染。

2.空气中的污染物的来源:燃料的燃烧,如汽车排出的尾气;和烟尘;火山爆发产生的粉尘和气体等。

3.影响因素:造成空气污染的有自然因素和因素,一般以者为主。

主要污染物:CO、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

(1)汽车尾气:主要有害成分——、二氧化硫、以及碳烟等,为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之一。

(2) 物: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是各大城市的首要污染物。

4.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合理规划工业区和非工业区、等。

5.空气质量指数:指一种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简单而直观的指标。

目前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有:、NO2、、和CO等。

分为6个级别,指数越大,表征颜色越深,空气污染状况越严重。

6.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温室效应、、等。

(1)酸雨①pH小于的酸性,称为酸雨(天然降水呈性,因为空气中含有少量的CO2)。

②形成的原因: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等物质。

③主要危害物:硝酸与硫酸。

(2)臭氧(O3):一种蓝色的、带有腥臭味的气体。

离地面22~25千米处臭氧浓度达到最高,这一层大气称为臭氧层。

①作用:。

②破坏: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为氯氟烃,氟利昂是其中一种。

③臭氧空洞:地球南北极上空臭氧层中的臭氧浓度明显下降,出现臭氧薄层。

【知识广场】“绿色”三兄弟老大“绿色化学”:又叫环境无害化学,即环境友好化学。

“绿色化学”要求化学工业从原料、生产过程到产品都不污染环境,不产生废物,也就是让化学工业与人类的生存环境友好相处。

老二“绿色能源”:煤、石油燃烧时会生成一些含硫、氮的化合物污染空气,同时也会间接污染水。

而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就不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污染,这样的能源称为“绿色能源”。

老三“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指无毒、无公害、无污染的食品。

【精选例析】【例1】近地面的臭氧是由于氮氧化物等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的。

第8节空气污染和保护(原卷版)

第8节空气污染和保护(原卷版)

第8节 空气污染和保护 考点全突破【学习目标】 1.掌握大气污染的类型 2.掌握大气污染的检测和管理 3.掌握常见类型大气污染的原理 【知识精讲】 一、环境污染.(1)引起空气污染的因素⎩⎨⎧地震等自然因素:火山喷发、的排放烟尘的排放;车辆尾气人为因素:工业废气和(2).空气污染的种类⎪⎪⎩⎪⎪⎨⎧酸雨臭氧层破坏可吸入颗粒物(烟尘)等合物、碳烟和二氧化硫分为一氧化碳、氮氧化汽车尾气:主要有害成(3).酸雨⎪⎩⎪⎨⎧损害林木和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危害:危害水体和渔业酸,遇水后形成硫酸和硝、氮氧化合物含量过高成因:空气中二氧化硫的酸性降水值小于定义:6.5pH(4).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等会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坏处:过度的温室效应存定,有利于动植物的生能保证地球上气温的稳好处:适度的温室效应用室气体对地球的保温作含义:是二氧化碳等温(5).臭氧层的作用:阻挡和削弱来自太阳光的过强的紫外线,对生物起保护作用。

臭氧分子式为O 3 , 3 O 紫外线2 O 3。

二、臭氧层:臭氧层位于大气平流层,集中了地球上大约90%的臭氧。

⎩⎨⎧雾剂等化学物质的制冷剂、发泡剂、喷止生产和使用含氯氟烃臭氧层的保护措施:禁层的破坏的作用:氯氟烃等物质对臭氧引起臭氧层破坏的原因保护空气的措施⎪⎪⎩⎪⎪⎨⎧植树造林防加强空气质量检测和预控制污染源使用清洁能源【培优训练】一、单选题1.下列人类活动中,不能缓解温室效应的是()A.绿色出行,低碳生活B.及时处理作物秸秆,就地焚烧C.对草原控制放牧数量D.大力开展植树造林2.(2021八下·新昌期末)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臭氧层能吸收大部分的紫外线,对生物起保护作用B.酸雨指的是酸性降水,主要有害物质为硫酸和碳酸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是一种大气污染物D.城市里提倡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彻底解决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3.(2020八下·上虞期末)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全球空气污染问题与环境保护措施

全球空气污染问题与环境保护措施

全球空气污染问题与环境保护措施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其中,空气污染作为一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问题,已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探讨全球空气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应对该问题的环境保护措施。

全球空气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不言而喻。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每年约有700万人因空气污染导致的室外和室内空气质量问题而丧生。

此外,空气污染也导致诸多健康问题,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肺癌等患病率的上升。

同时,空气污染对环境也带来了严重破坏,影响着生态平衡,危害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为了解决全球空气污染问题,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

首先,加强对工业污染的控制。

工业排放被认为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各国政府应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加大对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限制和处罚力度,同时推动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鼓励企业采用更加环保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其次,加强交通管理,减少车辆尾气排放。

交通运输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限制高排放车辆的进入,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提倡居民使用环保交通工具,如自行车、电动汽车等,以减少车辆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的负面影响。

此外,提升能源效率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能源消耗过程中的燃煤和燃油排放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各国应该推动能源革命,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入和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从根本上减少空气污染问题。

此外,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也是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的必要手段。

污染物的传输无国界,各国之间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例如,成立国际组织或联盟,分享环境保护经验和技术,制定统一的环境标准和指导方针,共同应对全球空气污染挑战。

综上所述,全球空气污染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解决该问题需要各国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

只有通过加强工业污染控制、交通管理、能源效率提升以及全球合作,才能有效应对全球空气污染问题,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空气污染与环境治理措施

环境保护空气污染与环境治理措施

环境保护空气污染与环境治理措施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空气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环境保护空气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环境治理措施。

一、加强监测和调控为了科学、准确地了解空气质量状况,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

通过监测环境参数,包括空气中各种有害气体的种类和浓度,我们可以及时发现污染源和排放问题,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调控。

通过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监管措施,限制排放量,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对于超标排放企业,要严肃追究责任,加大罚款力度,确保环境污染者付出应有代价。

二、促进能源结构转型能源结构是导致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等产生的燃烧废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而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则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

因此,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是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该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清洁能源。

同时,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推动能源生产和使用的绿色化。

三、落实车辆尾气治理机动车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因此,加强车辆尾气治理是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方面,应加强对新车排放标准的监管,严格控制新车的排放水平,推广高效、清洁的发动机技术。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老旧机动车的淘汰和更新力度,提倡环保型车辆的购买和使用。

除了治理机动车尾气,城市交通管理也是重要环节。

政府可以通过完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非机动出行等方式,减少私家车使用量,降低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四、加强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

政府应加大环境教育力度,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公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倡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方式。

与此同时,政府还应推动环境治理的透明化和公众参与度的提升。

2024年全球空气质量与环境保护

2024年全球空气质量与环境保护

环保组织: 如绿色和平、 世界自然基
金会等
环保行动: 如植树造林、 清洁河流、 保护野生动
物等
环保倡议:如 减少使用一次 性塑料、推广 可再生能源、 倡导低碳生活

社会影响:通 过宣传和教育, 提高公众的环 保意识和参与

企业如何履行环保责任与义务
遵守环保法规: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律法规,如排放标 准、废弃物处理等。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 气事件增多,如干旱、 洪水、台风等,这些 天气事件会影响空气 质量。
气候变化导致全球 气温升高,这可能 会导致臭氧层破坏, 从而影响空气质量。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 海平面上升,这可 能会影响沿海地区 的空气质量。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 生物多样性减少, 这可能会影响空气 质量。
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与政策
企业参与环保行动的实践经验
案例一:某企业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
案例二:某企业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减少废弃物产生,提高资源利用率。 案例三:某企业通过开展环保公益活动,提高员工环保意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案例四:某企业通过与政府、非政府组织合作,共同推进环保项目,实现共赢发展。
添加文档副标题
2024年全球空气质量 与环境保护
汇报人:XX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3 环 境 保 护 措 施 与 政 策 05 环 境 保 护 的 实 践 案 例
02 全 球 空 气 质 量 现 状
04
空气质量改善的未来展 望
06
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保 护的关系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推广环保生活方式,鼓励公众参 与环保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 1986年
• 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 厂仓库失火,近30吨剧毒的硫化物、磷化 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流 入莱茵河。顺流而下150公里内,60多万条 鱼被毒死,500公里以内河岸两侧的井水不 能饮用,靠近河边的自来水厂关闭,啤酒 厂停产。有毒物沉积在河底,将使莱茵河 因此而“死亡”20年。
1.《拉姆萨湿地公约》
• 湿地的定义即陆地上所有季节性或常年积水 地段,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湿 基地、湖泊、 河流、稻田、海岸、滩涂、海口、珊瑚礁、红 树林以及低潮时水深 6 米 内的海 岸带。湿地 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 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 和人 类最重要 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被称作陆地上的天然蓄 水库,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水 资源,而 且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 淤造路、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极 其重要的 作用,因此,湿地被称作“自然之肾”。
全球环境污染事件
课外资料— 拓展视野 提高环保意 识
1.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12月,发生在 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 区。位于狭窄河谷内 的这个工业区,分布 有大量的炼油厂、金 属厂、玻璃厂等重污 染工厂。这些工厂排 放出大量的有害废气 和工业粉尘,严重影 响了当地人们的健康。
从12月1-5日,由于天气的影响,河谷内出现静风,空 气污染物扩散不出去。同时,也出现了逆温层,污染物 难以扩散到高空,只能在低空中聚集,污染物浓度迅速 上升。结果造成60多人在一周内死亡,市民中心脏病、 肺病患者的死亡率增高,家畜死亡率也大大增高。
9、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1986年
4月26日,位于乌克兰基辅市郊 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管理不善 和操作失误,4号反应堆爆炸起火, 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西欧各国 及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测到了核电站泄 漏出的放射性物质。 31人死亡,237 人受到严重放射性伤害。 而且在20年内,还将有3万人可能因此患上癌症。基辅市和基辅州 的中小学生全被疏散到海滨,核电站周围的庄稼全被掩埋,少收 2000万吨粮食,距电站7公里内的树木全部死亡,此后半个世纪内 ,10公里内不能耕作放牧,100公里内不能生产牛奶…… 这次核污染飘尘给邻国也带来严重灾难。这是世界上最严重的 一次核污染。
2.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 40、50和7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洛杉矶市。 40年代时,洛杉矶市的汽车保有量就达到了 250万辆,每天需要消耗汽油1000多吨。汽 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 就漂浮在街道上的空气中,在强烈阳光的照 射下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产生了有毒的浅蓝 色烟雾,造成大量市民眼睛红肿、咽炎、呼 吸道疾病恶化乃至思维紊乱,肺水肿等疾病。 1955年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导致400多人 因中毒、呼吸衰竭死亡,1970年发生的事件 使3/4的市民患病。

4、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
5、水俣病事件 1953 1956年
• 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 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 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 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 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 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 • 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 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 纷纷跳海自杀。没有几年,水 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 1956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 似的病人。因为开始病因不清, 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1991年, 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 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 12月3日,美国联合碳 化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 药厂因管理混乱,操作不当, 致使地下储罐内剧毒的甲基 异氰酸脂因压力升高而爆炸 外泄。45吨毒气形成一股浓 密的烟雾,以每小时5000米 的速度袭击了博帕尔市区。 死亡近两万人,受害20多万 人,5万人失明,孕妇流产或 产下死婴,受害面积40平方 公里,数千头牲畜被毒死。
3、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
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有 许多大型炼铁厂、炼锌厂和硫酸厂。 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雾弥漫, 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的 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 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 胸闷、呕吐、腹泻。17人死亡。
自1952年以来,伦敦 发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 祸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尘和 二氧化硫。 • 烟雾逼迫所有飞机停 飞,汽车白天开灯行驶, 行人走路都困难,烟雾事 件使呼吸疾病患者猛增。 1952年12月那一次,5天 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 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
5.《生物多样性公约》
•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涵盖动物、植物和微生 物等 ) 在 所有形式、层次 和联合体 中生命的多样化, 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迄今 为止,地球上存在 的生物约有 3 00 万 ~100 0 万 种以上。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利用,若干 年来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已受到严重威胁,许多物种 正变为濒危物种。据估计,地球上近 1 70 多 万个已被 鉴定的物种中,目前正以每小时 1 种 ,即每年近 9 000 种 的速度消失着。生物多样性 的丧失是人类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障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必然减少生物圈 中的生态失衡,物 质循环过程受阻,间接影响全球气 候变化,进而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与发 展 的选择机会。
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
• 当人类陶醉于对自然界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时,自然环境 却向人类敲响了 警钟。人类对自然的行为失误而引起 的生态问题、环境问题无情地报复了人类:天空烟尘密 布、污水遍地横流、生态遭到破坏、能源面临危机、森 林的锐减、物种的灭绝、沙漠的扩张 、气候的变异、 人口的爆炸以及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 在经历了大自然的无情报复,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之后,人类开始了深刻的反思,从 危机中觉醒。 1 972 年 6 月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成功地在瑞典斯德哥 尔摩举行, 有 1 13 个 国家和一些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 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人类环境行动 计划》 等文件。这次会议被认为是国际社会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的第一个重要里程碑。
臭氧层破坏的问题早在 2 0 世 纪 7 0 年 代就引起国际社会 的关注。 1 985 年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 公 约》由联合国 环境规划署在维也纳签订。公约于 1 988 年 9 月 2 2 日 生 效,截止 1 997 年 1 月 ,有 1 6 3 个 国家、地区和国际组 织加入了该公约。我国于 1 989 年 9 月 1 1 日 加入该公约 《保护臭氧层 维也纳公约》规定了缔约国应当采取保护 臭氧层措施和依靠国际合作以减少改变臭氧层活动 的义 务。作为对该《公约》的补充, 1 987 年 在加拿大举行的 国际会议上由来自 4 3 个 国家的代 表通过了《关于消耗 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了发达国家应当在 2 0 世 纪减少氟 氯烃使用量的 5 0% , 发展中国家则在人 均氟氯烃消耗量不超过 0 3 千 克时可以有 1 0 年 的宽 限 期。《公约》以及《议定书》等共同构成了关于保护 臭氧层的条约体系。
•湿地的生态结构独特,通常拥有丰富的野 生动植物 资源,是众多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重要栖 息地。湿地还具有极高的生产力 ,它为人类提供大 量的粮食、肉类、能源以及多种工业原料和旅游资 源。但是,正是这最后 一种作用的不适当开发和滥 用,危及到湿地本身的生存,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 了其它功能的 发挥。 1971 年 ,国际社会在伊朗的拉姆萨正式通过了《关 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 地公约》, 简称为《拉姆萨湿地公约》。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至 少指定一个国立湿地列入国际 重要湿地名单中,并 考 虑它们在养护、管理和明智利用移栖野禽原种方 面的国际责任:公约要求缔约国设立湿地自 然保留 区,合作进行交换资料,训练湿地管理人员,需要 时应召开湿地和水禽养护大会。
国际社会对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是 2 0 世 纪 8 0 年 代开始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 气 象组织于 1 988 年 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 员会,专门负责有关气候变化问题及其影响 的评 价和对策研究工作。 1 992 年 6 月 在巴西举行的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有 1 53 个 国家签 署了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 994 年 3 月 生效,该 公约现有 1 76 个 缔约方。它为国际社会在对 待气 候变化问题上加强合作提供了法律框架。公约的 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 在防止气 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一水平 应当在足以使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地 适应气候变化、 确保粮食生产免受威胁并使经济发展能够可持续 地进行的时间范围内实现。
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2 0 世 纪 5 0 年 代以来,随着海洋污染的日益严重, 各国逐渐重视海洋污染问题,并进行合作 以防止和减 轻海洋污染,有关防止海洋污染的国际法因而迅速发 展起来。 1 982 年 1 2 月 1 0 日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签订于牙买加, 1 994 年 1 1 月 1 6 日 正式生效,迄 今有 1 58 个 签约国、 1 17 个 成员国。公约对海洋 污染所下的定义为:“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或能量 引入海洋环境,其 中包括河口湾,以致造成或可能造 成损害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 括捕 鱼和海洋的其它正当用途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 损坏海水使用质量或减损环境优美等有害影 响。” 《联合国海洋公约》所提出的一系列新概念和原则, 如防止环境污染、环境影响评价 制度以及制定污染紧 急应变计划等均为国际法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3.《保护臭氧维也纳公约》
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它的主要作用是防 止太阳的紫外线辐射和吸收来自 地球的长波辐 射,它一旦遭到破坏就会使强烈的紫外线在无 臭氧分子吸收阻挡的情况下无情地射向大地, 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和造成财产损失,并且对生 态系统产生不良的影响。 臭氧层破坏的人 为原 因是人类使用氯氟烃类物质来作为致冷剂、喷 雾剂、发泡剂和清洗剂所致。这类物质在 大气 中长期存在就能够使其浓度不断升高,通过一 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使大气平流层中的 臭氧 遭受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