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搭一搭(一)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2.经历用竖式表示除法的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1.自主操作、体验感悟。
体会余数的产生,以及余数的意义。
2.反思交流、应用提高。
通过多次动手操作的实践环节,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遇到的有余数的情况,引导学生用竖式来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首先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突破教学难点;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分苹果1课时2搭一搭(一) 3搭一搭(二)1课时1课时4分草莓1课时5租船1课时6练习一1课时分苹果。
(教材第2、第3页)1.经历“分苹果”的实际操作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分苹果的活动中,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法,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除法的方法。
难点:理解和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课件。
师:同学们,观察这幅情景图,说一说你们从图中知道了些什么?(出示课件:教材第2页情景图)生:有18个苹果,小朋友们正在商量着分苹果。
师: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与除法有关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每盘放6个苹果,18个苹果可以放几盘?·把18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从中提炼与本课相关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由学生感兴趣的看图活动引入新课,从学生的问题中提炼与本课教学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师:每盘放6个苹果,18个苹果可以放几盘?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学生可能会说:·我想1盘放6个苹果,2盘就可以放12个苹果,那么3盘就可以放18个苹果,所以放了3盘。
·我是通过观察直尺知道的,先找到直尺上18的位置,然后从18开始往前数,每数6个,就用箭头表示出来,这样有几个6就可以放几盘,最后数出了3个6,也就是放了3盘。
二年级数学下册导案第一单元

课题:1.1 分苹果课型:新授课授课老师:时间:第周星期第节学习目标1.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2.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闯关过程闯关内容教师点拨知识链接或情景导入【情景导入】笑笑家要来客人了,妈妈让她把洗好的18个苹果放在盘子里,每盘放6个,你愿意帮笑笑分一分吗?(揭示课题:分苹果)第一关【第一关:自主学习】1.填空(1)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2)有4箱矿泉水,每箱有4瓶,一共有()瓶。
(3)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分的同样的,就叫()。
第二关【第二关:探索新知】1.如果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这些盘子里,你准备怎样分?师: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与除法有关的数学问题。
问题1:每盘放6个苹果,18个苹果可以放几盘?怎样列式计算呢?列式:18÷6=(1)可以通过乘法口诀“三八二十四”得出结果,可以放3盘。
(2)利用连加算式:6+6+6=18,有3个6相加,可以放3盘(3)利用连减算式:18-6-6-6=0(4)利用除法的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教师指出:18÷6=3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边写边说明:横式:18÷6=3竖式: 31.可以通过乘法口诀“三八二十四”得出结果,可以放三盘。
2.每盘放6个苹果,加一加,几个6相加的和是18,那么18÷6的商就是几。
3.除法的本质就是连续减去相同的数,能连续减去几个相同的数,商就是几。
4.用个除法竖式计算时,先写除6丿1 81 8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3 ……商:“3”表示分3盘。
除数…… 6丿 18 ……被除数:“18”表示有18个苹果。
“6”表示每盘 18 ……商和除数的乘积:“18”表示需18个苹果。
放6个苹果。
0 ……余数:“0”表示18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搭一搭(一) 教案(教学设计)

搭一搭(一)教学目的:1. 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 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二次设计一、复习1. 提问:计算除法竖式,要注意什么?2. 练一练:10÷5 15÷5 18÷3 20÷5 30÷5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二、探索新知1. 探究试商方法。
A. 课件显示P4“搭一搭(一)”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B. 列算式:13÷4C. 让学生估算大约摆几个。
D. 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2. 学生动手,搭一搭。
3. 发现:13÷4=3(个)……1(根)“3个”表示搭了3个正方形,“1”为余数,表示剩余1根小棒。
4. 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先由学生操作(用木棒搭一搭)。
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课本搭一搭,填一填”。
(2)学生讨论:为什么除数都比余数小?(3)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P5“练一练”的第1 ~3题。
单元综合素质评价第八单元调查与记录一、荣德小学二(1)班竞选班长投票情况如下。
(共16分)天天√√√√√√华华☆☆☆☆☆☆☆☆☆☆☆☆☆☆典典○○○○○○○○○○○○○○○○○○聪聪△△△△△△△△△△根据整理的结果填一填。
(1)天天得()票,华华得()票,典典得()票,聪聪得()票。
(8分)(2)()得到的票数最少,()得到的票数最多。
(4分)(3)()可能被选为班长,因为()。
(4分)二、下面是在某十字路口记录的过往车辆的情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每课一练试题全册(课课练)

最新北师⼤版⼩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每课⼀练试题全册(课课练)第1单元除法1.1分桃⼦1.()⾥最⼤能填⼏?()×8<89 ()×3<95 5×()<56 2.直接写结果,你有什么发现?8÷4=42÷6=10÷2=80÷4=420÷6=100÷2=800÷4=4200÷6=1000÷2=3、单位买来64盏灯,能装⼏根柱?已知每根灯柱装4盏灯。
参考答案:1.(1)11 31 112 .2、7、5、20、70、50、200、700、500发现: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倍商就扩⼤⼏倍。
3、64÷4=16(根)答:能装16根柱。
1.2 搭⼀搭(⼀)⼀、请你来填空。
1、在9÷2=4.......1中,2是(),1是(),余数⼀定⽐除数()。
2、在⼀个除法算式中,除数是6,余数最⼤是()。
3、在⼀个除法算式中,如果余数是8,除数最⼩是()。
⼆、分⼀分,填⼀填。
11只蝴蝶,每2只为⼀份,分成了()份,还剩⼏只。
11 ÷ 2 =())三、填表格。
参考答案:⼀、1、除数余数⼩2、53、9⼆、11 ÷ 2 = 5(份)........... 1(只)三、9盘 5盘 2个 3盘 6个 27÷ 3 =9 27÷ 5=5.......2 27÷ 7=3. (6) 1.3商是⼏位数1.填空。
(1)246÷2=() 423÷3=()(2)三位数除以⼀位数,商的末尾最多有()个0。
2、判断。
(1)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得数都得0。
()(2)540÷3=18 ()3、解决问题。
⼀共有357棵树苗,每⾏种8棵,可以种⼏⾏,还剩⼏棵?参考答案:1.(1)123、141(2)22、(1)√(2)×3、357÷8=44(⾏)……5(棵)答:可以种44⾏,还剩5棵。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搭一搭(一)-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搭一搭(一)北师大版一、课题名称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搭一搭(一)北师大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搭建活动,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识别和描述这些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识别和描述这些图形。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活动法:通过搭建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理解知识。
2. 比较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搭建材料。
2. 学具:学生自备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各种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说出图形名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2)学生分组,每组发放搭建材料,进行搭建活动。
3. 搭建活动(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图形进行搭建。
(2)学生在搭建过程中,观察、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图形的特征。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 展示与评价(1)每组派代表展示搭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七、教材分析本节课通过搭建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八、互动交流1. 讨论环节(1)教师提问:“你们在搭建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2. 提问问答(1)教师提问:“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区别?”九、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彩色卡纸剪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 作业答案: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描述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
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搭建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理解知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看一看(一)》教学设计

《1.看一看(一)》教学设计(观察一个物体最多看到三个面和从相对位置观察一个物体)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能力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小正方体、小黑板、课件、小正方体。
教法:引导法。
学法:观察法、操作法、自学法、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二、探索新知(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在观察、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二)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
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3、学生同桌间游戏,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4、学生交流。
(三)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示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学习检测:课件出示。
(教师自编图完成下面各题)1.搭一搭,看一看。
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搭一搭,连一连。
的图形有()个,分别是()。
3.搭一搭,填一填。
填图号。
⑴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
⑵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1.2《搭一搭(一)》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1.2《搭一搭(一)》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知道、识别、分类和组合各种棍子构件。
2.能够依据构造需要自由组合构件,并能完整、准确、美观地搭建各种平面图形和简单的立体构形。
3.了解并尝试用计算方式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1.发现、认识各种构件;2.学会组合构件;3.搭建平面图形或建立立体模型。
教学难点1.学生在平面图形拼和时的自由选材和空间想象;2.学生初步的计算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和帮助学生自行组合,学生在自由探究中完成较丰富的搭建任务;计算一根或多根的长度。
教学过程1. 见杆而识—各种构件认识通过画图和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认识长棍柱、立方块、规则长条和一些不规则形状的构件。
2. 手持杆子自由组合教师会给学生一些相同或不同的构件,鼓励学生组合它们,并自由搭建出各种平面图形和立体模型。
3. 组合分类引导学生将构件按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拆分分类。
4. 电脑绘制引导学生使用电脑常用软件,将搭建成果通过图形的方式完整、清晰地表现出来。
5. 计算长短在搭建过程中引导学生计算使用棍子的长度。
也可以根据长度给出需要使用的棍子数量。
6.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用材自由选择能力,学生根据统一规划自由配料做出自己的面包。
教学评价1.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出现焦虑和困惑,提出问题并反思解决方法;2.调查TA 学习中的兴趣点、死角难点、易错点;3.分析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对不同思维方式的孩子给出适当的提示和激励。
备注本教案设计兼顾了学习的知识和想象能力锻炼,学生能够通过重复的动手搭建体验,更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思维的提升。
考虑到每个孩子的思维角度不同,教师会使用发散式思维启发,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理解问题的方法。
北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第2课时 搭一搭(一)

生:老师,我来答,看这是我摆的结果,所以16根小棒可以摆成摆3个五边形,还剩1根。列式为16除以5等于3个余1根。
师:这位小朋友说的计算方法都是正确的。掌声送给这位小朋友。
师:1题还有一道题,请小朋友们自己读题并解答。
改进的地方:
1.提出问题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思考、敢于创造的一种手段,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怎么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数学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这才是最重要的。
2.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快乐自主地学习新知,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也可以想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搭3个用12根,还剩1根。
师:你说的真棒,那我们用算式该怎么表示呢?你能尝试着用算式表示出用13根小棒搭成的正方形的个数和余下的小棒的根数吗?
师:请按下暂停键,拿出纸和笔动手写一写吧。
师:小朋友们,写的都非常棒,那看看这是老师写的算式,那你能结合刚才搭正方形的过程,想想这个算式中各个数字的含义吗?
北师二下第一单元《除法》
第2课时搭一搭(一)
课题
搭一搭(一)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教材从学生贴近的用小棒搭正方形的活动入手,结合搭正方形的过程,使学生认识余数;并且通过用一组连续根数的小棒分别搭正方形的活动,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学生在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搭正方形的过程中,验证探索活动的发现。
师:请小朋友动手搭一搭,并填写表格。
师:看,小朋友们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14根小棒搭了3个正方形,还剩2根小棒;15根小棒搭了3个正方形,还剩3根小棒;16根小棒搭了4个正方形,没有剩余小棒;17根小棒搭了4个正方形,还剩1根小棒;18根小棒搭了4个正方形,还剩2根小棒;19根小棒搭了4个正方形,还剩3根小棒;20根小棒搭了5个正方形,没有剩余小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搭一搭(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4至5页。
课后回忆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
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 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
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
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体
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计算除法竖式,要注意什么?
2.练一练:10÷5 15÷5 18÷3 20÷5
30÷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理解题意。
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2)列算式:13÷4
(3)让学生估算大约摆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2.学生动手,搭一搭。
3.发现:13÷4=3(个)……1(根)
“3个”表示搭了3个正方形,“1”为余数,表示剩
余1根小棒。
4. 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先由学生操作(用木棒搭一搭)。
再列出除法
竖式,独立解答“课本搭一搭,填一填”。
(2)学生讨论:为什么除数都比余数小?
(3)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么?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P5“练一练”的第1 ~3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搭一搭(一)
3
4) 13
12
1 答: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1
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