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复习(全)

语言学概论复习(全)
语言学概论复习(全)

一.填空题(20个空,20分)

1、中国传统语文学的三个部门为: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

2、西方传统语言学以古希腊-罗马为主。

3、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诞生标志着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语言的社会功能表现为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5、语言习得的临界期表明语言具有先天生理和后天社会属性。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

7、语义角色可以分为:物体与动程两种基本的类型

8、动程可以分为动作、性质/状态、使动三种基本的大类。

9、物体可以分为施事、受事、与事、主事、致事等大类。

!

10、言语行为可以分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三个环节。

11、文字的产生经历了实物记事、图画记事、刻画符号、原始的图画文字等几个阶段。

二.名词解释(5个,20分)

1.语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它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体系。世界语言十分复杂,专家估计大约有5000-7000种。也有人认为只有两三千种。

2.形态

在某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词形变化或者形态。概而言之,通过改变词的外在形式来表示某种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叫形态。词形变化或者说形态是词进入组合结构关系所要求的,其综合反映词的句法功能,因此完全可以作为划分词类的依据。

3.底层

一种语言被另一种语言替换,被替换的语言留在替换语言中的成分,被称作“底层”。底层最主要的表现有两点:一是被替代语言社团的一些特殊发音习惯。比如我国浙江、上海郊区、福建、广东等地都有一种浊塞音声母,出现这种特殊音值的汉语方言刚好都处于壮侗族先民居住的地方,而壮侗语是具有成系统的浊内爆音声母的语言。所以认为汉语方言中出现的浊内爆音是壮侗语留在汉语中的底层。另一个常见的表现是地名,地名最容易留下被替代语言

的痕迹,例如东北的“哈尔滨”、“齐齐哈尔”等等是满语的残留。

.

4.语法化

语法化是语法演变的一种反复出现的常见途径。是指一些有实在意义的实词(词汇词)在语法的演变中变为只表示语法意义的虚词。语法化(虚化)是个有等级的序列(实词>语法词>黏附成分>屈折成分),是由语法化程度较低的那一端向语法化较高的一端的逐级演化的过程。

5.语音

语音是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它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能起交际作用的声音。其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双重属性。在语言的音形义三个基本属性中,语音是第一属性。语音的物理基础主要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6.元音

元音是音素的一种,与辅音相对。元音是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代表的音属于元音。元音的不同是共鸣腔的不同形状造成的。且舌位的高低、前后,嘴唇的圆展这三个因素的结合决定着每个元音的音质。

7.文白异读文读、白读

文白异读指一个方言中不少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语素)有两个或多个有文雅/白俗风格区别的语音形式,形成成系统的层次,即一种语言或者方言中同一汉字有文和白两种读音。文,文雅;白,土俗。文读一般是读书音,使用于正式场合,来自权威方言或者民族共同语;白读是口语音,使用于非正式场合,是本方言自己的读音。比如山西闻喜方言中“平坪病明鸣名”等字都有韵母文白不同的两种语音形式,文读韵母为有鼻尾的iΛη韵,白读则为没有鼻尾的iε韵。

8.历史比较法

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祖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其是推溯方言或亲属语言的演变过程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曾系统地应用于印欧系语言的研究,拟测出各个语族乃至整个语系的原始母语。

&

9.音位

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能区别意义的线性单位。一个音位往往包含几个音素。音位起的是区分词或语素的语音形式的作用。

10.语文学

语文学是不独立的语言学。其属于广义的语言学,还不是科学的语言学。研究对象为古代书面语,研究目的为解读古典文献。语文学的三大发源地是古印度、古中国、古希腊——罗马。内容:

1)古印度:构词法。代表作:巴尼尼《梵语语法》

2)中国:文字、音韵、训诂

3)古希腊:语法、修辞、逻辑

11.语言联盟

语言联盟也称语言的区域分类,指一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有大量的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但是各语言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核心词根彼此不同。

12.语义

语言是有意义的,语义是用语音形式表现出来的语言和言语的全部内容。大致说来,语义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语言意义,即语言符号的意义,反映了它所指代的现实现象。比如“天气真热!”这句话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的哪一类现象。另一个层次是言语意义,即语言符号在一定语境中使用产生的意义。比如“天气真热!”这句话,语境不同所要表达的意义就不同:可能是等车时的无聊应酬,也可能是委婉地请听者开空调。

13.结构的重新分析

结构的重新分析是语法演变中一种常见的方式,其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结构,从表层看,所出现的语词和词序完全一致,但语词之间的结构层次或/和关系却变化了。比如介词“把”、“被”,动态助词“了”、“着”、“过”在上古汉语的句子中身份都是动词,中古之后才成为虚词。

14、语法

语法是语素组成词,词组成短语,词或短语构成句子的规则。

15、词汇

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16、语用

语用是指人在一定语境中对语言的运用。

17、语境

语境的含义有三个方面:

1)是指话语的物理语境,又叫做“言谈现场”。

2)语境包括话语语境,指一个连贯的言语事件中前面或后面的话语。

3)语境还包括说话者和受话者的背景知识(包括语言知识之外的生活常识和社会文化知

识)。

三.分析题(30分)

1.用国际音标标音:

1)#

2)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

3)语言学纲要

4)对外汉语

5)李白的《静夜思》

6)现代汉语

7)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用变换分析法分析下列短语的区别

(1)在河里捕鱼在食堂吃饭

在车上写字在山上架炮

在黑板上画画在书上写字

(2)台上坐着主席团

台上唱着戏

台上摆着酒席

3.用语义特征分析法分析:桌子凳子椅子

4.指出下面句子的语义结构

我昨天去上海了。

%

5.分析下列短语的层次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世界上一切善良的爱好和平的人民的优秀之花

让他进来

他有一个妹妹没考上大学

给我一本书

希望参加去欧洲的旅行团

派人通知老李来开会

高兴得小王跳了起来

他能不能马上报到还是一个问题

从大海上吹来湿润而新鲜的风

大嫂带上孩子上夜校了

队长带领大家上山采药

大伙儿批评了他一顿

我的邻居小王想和我一起打羽毛球

当他走进教室的时候

小王劝你别去

四.简答题(10分,2个)五.论述题(10分,1个)

1.举例说明常见的几种语法范畴。

将语法意义概括起来的类别,就是语法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体、时、人称、态。

1)性范畴:通过形态表现出来的性别观念。

A.性是某些语言里的名词的分类,也会在句法上与之相关的其他词上反映出来。名词

具有性范畴是词在入句前就确定的,如法语中的名词,bol(碗)是阳性,pomme

(苹果)是阴性。而冠词和形容词常常修饰名词,随着有关的名词而有性的变化,

但只有进入句法结构才能确定是阴性还是阳性。如une grande amie(一位好朋友),因为amie是阴性的,所以修饰它的冠词和形容词也是阴性的。

B.许多有屈折变化的语言有性范畴,如俄语和德语的名词与形容词分阳性、中性和阴

性三种,法语只分阴性和阳性,不同性的词有不同的变格方式。

C.“性”是一个语法的概念,它和生物学的性别的概念不一定一致。例如德语的“das

Weib”(妇女),“das Ma(加两点)dchen”(少女)在语法上是中性。

D.同一个词在各种语言中所属的性不同。如太阳在法语里是阳性,在德语里是阴性,

在俄语里是中性。汉语中没有性范畴。

2)~

3)数范畴:运用词形变化表示事物的数目的类别。

A.数这个范畴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意义。如英语的名词,俄语的名词和形容词都有单数和复数的变化。teacher—teachers、pen—pens

B.和性范畴一样,数范畴也会在句法中和名词相关的词中体现出来。如法语中“一些漂亮的花儿”要说成des belles fleurs,其中漂亮“belles”用的是阴性、复数的形式,这与后面花“fleurs”的性、数一致。

4)格范畴:通过形态变化表示出来的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

A.其意义是直接和句法相关的,例如下面的拉丁语句子:

Petrus filio pauli librum dat

彼得儿子保罗书给

主格与格属格宾格

(彼得给保罗的儿子一本书)

可见格直接体现出名词或代词在句中的句法功能。

B.<

C.俄语的名词、代词的格有六种形式,修饰它们的形容词、数词也有相应的格的变化。

名、代词作主语时用主格的形式,作及物动词的直接宾语时用宾格的形式,作间接宾语时用与格的形式,表领属关系时用属格的形式。

D.有格的范畴的各种语言,格的数目有多有少。例如英语的名词只有通格和所有格两个格,芬兰语有二十几个格。

5)体范畴:通过形态变化表现出来的动作行为进行的各种阶段和状态。

A.不同语言的体的范畴的表现各不一样。在俄语等斯拉夫语中,有完成体和未完成体

的对立,完成体把行为状态作为整体表示,而未完成体表示的是一个完整行为的一

部分。英语动词有普通体、进行体和完成体。动词的简单形式表示普通体,如I write;“be+动词的现在分词”表示进行体,如I am writing;“have+动词的过去

分词”表示完成体,如I have written.

B.汉语的“了”、“着”、“过”(完成、进行、经历体)这些虚词在句中的运用不完全

是语法强制,和词形变化体现的体范畴不完全一样。

6)时范畴:通过形态变化表现出来的动作发生的时间。

A.这时间往往以说话的时刻为准,分为现在、过去、未来。有些语言,动词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行为动作是发生在说话的时刻,还是在说话的时刻之前,或在说话的时刻之后。例如英语“I write”(现在时),“I wrote”(过去式),“I shall write”

(将来时)。英语语法中通常说的“现在进行时”实际上包括时和态两个方面:现在时、进行体;“过去完成时”则是:过去式、完成体。

B.在有屈折变化的语言中,时范畴反映了动作行为和说话时的关系,是句子进入交际的重要标志。

7)人称范畴:动词通过形态变化表现出来的主语的人称。

A.不少语言的动词随着主语的人称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俄语和法语都有第三人称。

英语动词只在现在时单数的时候有第三人称和其他人称的对立。例如:He(she) writes, I write, You write, They write。

B.^

C.还有的语言有进一步的人称区分,如第三人称的近指和远指。人称的确定取决于具体交际事件中谁是说话人,谁是听话人,是句子进入交际的重要标志之一。

8)态范畴:态,也称语态,表示动作和主体的关系。

A.态是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两种。主动态表示主体是动作的发出者,被动态表示主体是动作的承受者,谓语动词会有相应的变化:John is writing a letter. (约翰在写信)/A letter is being written by John. (信正由约翰在写)。

B.采用哪种语态也和说话者的主观视角相关,和语言的运用相关。

一般说来,“性”“数”“格”是名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形容词因为要随着名词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也有这些范畴;“时”“体”“态”“人称”是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

答:(1)性:某些语言的名词和形容词,用词尾标志或冠词表现出来的语法上的性别观念。如俄语дом(房屋、阳性),окно(窗户、中性),школа(学校、阴性)。

(2)数:某些语言的名词用词形变化表示该词所指称的客观对象在数量上的特征。如英语cat(猫、单数),cats是复数。

(3)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与其他词的关系。俄语名词通常用变格词尾来表达。

#

(4)时: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一般分为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如英语I write(我正在写,现在时);I wrote(我写过,过去时);I shall write(我将写,将来时)。

(5)态:表示动作和主体的关系,一般分为主动态、被动态、。如英语“Father loves me.”(父亲爱我,主动态);“I am seved.”(我被搭救过来了,被动态)。

2.谈谈语言演变的特点。(需要举例)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性质决定它的变化只能是渐变的,而且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

1、渐变性

渐变性是指语言的发展变化不是像火山爆发、暴力革命那样的突变,而是一种逐渐变化的过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性质决定它只能是渐变的。如北京话零声母从w到v的变化,且目前人处于变异状态,这一变化在不同的年龄,性别和地区之间都有不同的变异情况。

1)语音的变化是渐变的:入声韵尾的消失经过了漫长的历程。

2)词汇的变化是渐变的:主要表现为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和词义的发展。如随着人类

登月计划的实现,英语中就有“deep space”(外层空间)、“moonwalk”(月面行走)等新词;女权运动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新词,如“sexism”(性别歧视),用“chairperson”

代替重男轻女的“chairman”等等。语言词汇的变化虽然灵敏,但它的基础仍然十分稳固:词汇中的基本词汇不容易起变化;除了从外语借入的成分以外,绝大部分新词都是原有材料按原有格式的重新组合,是大家似曾相识的东西。

3)语法的变化是渐变的:如汉语量词的产生。上古时期只有一个“个”,量词极少。唐代

后量词逐渐增多,且由于语言革命、白话文运动,五四时期量词普遍较多。

2、>

3、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是指语言的发展变化不是均衡的、匀速的,而是不平衡的。

1)各个子系统的发展变化不平衡:

在语言各子系统中,词汇系统的发展变化最快,相比而言,语法的发展变化就要慢得多,语音发展变化的速度也较为缓慢。

2)同一子系统里性质不同的成分发展变化不同:

语言各子系统内部的发展变化也是不平衡的。比如在词汇系统中,发展变化较快的是一般词汇,基本词汇却是相当稳固的。

3)同一子系统里性质相同的成分由于条件不同发展变化也不同:

比如北京话的辅音音位/k素与音位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音位和音素是两个不同而又有联系的概念。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质不同,音素也就不同。而音位则是从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角度确立的语音单位,这种确立只注意那些与意义的区别相对应的的语音差别,而对那些与意义的区别无关的音质上的差别则不加以考虑。

音位和音素的关系则表现为,音位是由一组彼此的差别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音类。音位是抽象的,音素则是具体的。

,

音位的抽象以具体的音素与音素之间的关系作为基础。音素之间存在着两种重要的关系,一是"对立关系",一是"互补关系"。几个音质不同的音素,只要处于互补关系,而且发音相似,就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同一个音类的成员,归并为一个音位。

例如汉语普通话的[ε][a][A][ɑ]四个元音音素处于互补关系,而且发音相似,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同一个音类的成员,归并在同一个/a/音位里。在具体发音时,抽象的音位实现为具体的音素。音位总是具体语言或方言的特定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超语言或超方言的音位。

由于存在音位,在不同语言中的相同的音素,在不同的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不一定相同。比如英语和汉语普通话都有辅音音素[p]和[p'],英语里[p]和[p']的差别不能区别意义,它们同属于一个音位/p/;汉语普通话里[p]和[p']的差别能够区别意义,因而它们分属/p/和/p'/两个音位。

13.什么是音位的区别特征什么是音位的双向对立和单向对立在语言演变中有什么作用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区别特征"。语言中的每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区别特征,音位之间的对立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区别特征之间的对立,音位的辨义功能归根结底是由区别特征担负的。

例如汉语普通话里/p'/和/p/这两个音位靠"送气/不送气"这对区别特征来区别的。音位也可以定义为一组区别特征的集合。/p/ 通过"不送气"与/p'/相区别,通过"双唇"与

/t常说成[nim214],“我们”常说成「wom214」,两词都发生了音位的脱落,还发生了合界的变动及合音。

语流音变一般是临时性的共时音变,不太会固定下来成为语素或词的固定读音,但也有少数例外。如果语法上总是出现于轻读的位置,或是一个语素或词在某个构词搭配中的出现频率特别高,语流音变也可能固定下来成为该语素或词的唯一形式。

15.话题、主语、施事的区别和联系

话题与施事话题体现说话者选择哪个句法成分作为向受话者传递信息的基点,并且与整篇话语的组织有关;施事则只体现句法成分.与现实世界中的物体一动程关系的对应关系。话

题和施事都落到句子同一个成分上的情况比较多,但也有很多情况下两者不一致。比如“小王昨天去了北京”这句话中“小王”既是施事又是话题,而“‘昨天,小王去了北京”这句话中,“小王”仍是施事,话题却换成了“昨天”。

`

16.文字与图画的区别

文字形体所表达的信息是与某种语言的音义结合体及其排列相对应的信息,而不是直接描画现实。

17、谈谈文字的分类

根据字符.与所记录的语言的关系,可以把文字分为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

1)表音文字,又叫做“拼音文字”或“字母文字”,它们的最小文字单位—字符只表示语言符号的音,而不表示语言符一号的意义。表音文字还可以根据所表示的语音单位的性质分为更小的类。比如:

音位文字:有的字符表元音,有的字符表辅音,字符可以记录语言中所有的音位。如拉丁字母。英文就是使用拉丁字母作为字符的音位文字。

辅音文字:字符只表示语言中的辅音,元音没有专门的字符表示。如阿拉伯文。

音节文字:字符表示语言中的音节。如日本的假名。

2)意音文字则是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音,有的字符只提示语言符号的意义。提示音的字符叫做声符,与音无关只与意义有关的字符叫做义符。汉文是典型的意音文字。

总之,表音文字与意音文字的分类,是以字符这一级单位与所记录语言的关系为依据来确定的。

18、谈谈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1)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因而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如汉语缺少形态,用汉字来记录汉语是十分合适的;英语、俄语是有形态的语言,用拉丁文字和斯拉夫文字来记录这些语言也是合适的。另一方面,文字又有着相对的独立性,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相同的文字系统,如汉语和日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但用来记录这两种不同语言的文字系统是相同的,即用汉字系统来记录它们。同一语言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的文字系统。如越南语原来用汉字系统来记录,后来用拉丁文字系统来记录,如维吾尔语,曾经用拉丁文字系统,现在用阿拉伯文字系统。

2)文字通过形来记录语言中的音和义。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中的音是能指,所指是语言的义。而文字是语言符号的符号。文字中的形是语言符号的能指,语言符号的音和义是所指。文字具有音、形、义三方面的要素。

3)文字记录语言有不同的方式,有的文字是记录语言中的语素,有的是记录语言中的音素(音位),有的记录语言中的音节,因而文字就有不同的文字体系。

19、谈谈语言演变的原因

语言是一种牵涉到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复杂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研究者的看法也不相同。纵观人们的研究,语言发展的原因可归纳如下:

(一)外部原因

1.社会因素

社会发展是推动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社会的分化,引起语言的分化;社会的接触,带来语言的接触;社会的统一,促进语言的统一或融合;总之,社会的演进,推动语言的发展。这些,上文都有分项解析。

社会影响语言的发展,还具体表现为:社会出现新事物,语言中就会出现一些新词语,如:因特网、邮件(电邮)、太空行走、遗传工程、基因图谱、非典、克隆、机器人、菜鸟(网

络新手)、大虾(网络高手)、BBS(电子公告板)、博客、猫(调制调解器MODEM)、美眉、687(对不起)、886(拜拜了)、7456(气死我了)等等。社会科学的进步,人们认识提高,促成词义的变化,如“心”,古人以为是思维的器官,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汉语有许多词语记录了这种认识,“心得、心情、心思、操心、粗心、小心、谈心……”都是这类例子。17世纪英国医生、解剖学家威利斯发现了通向大脑的神经,人们才认识到思维器官是大脑,而表示心脏。

2.心理因素(参见李宇明2000P214-215)

思维是诸多心理因素中对语言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先民以具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不发达,所以有许多表达具体对象的词语,而缺少概括性的词。例如,爱斯基摩语中用15个名词来表示不同形态或下落到不同地点的雪,却没有“雪”这个概括性的词。(李宇明2000P214)

类推是一种思维惯性,它影响语言的发展,表现为用某种规则去同化一些不合规则的特殊现象。如。先秦汉语有宾语前置现象,后来,宾语前置被磨掉了,现代汉语便没有了这种现象;再如,汉人偏爱于一个音节记录一个词或语素,因此,对于联绵词中的字(一个音节),也要赋予其意义。“狼狈”本是联绵词,分开则无意义,可是人们非要把“狼”和“狈”看成两个动物,还演绎处“狼狈为奸”的成语。

(二)内部原因

内部原因指语言自身的因素,外部原因的各因素是推动语言发展的动力,内部原因,即语言自身的因素决定语言发展变化具体方式、途径。

语言自身因素,总体说来是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运动。其具体表现如:

1.语言和言语的矛盾运动

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言语运用的多样性、生动性、随机性使得它常常突破语言规则的限制,而表现种种“出格”现象。这些出格现象一旦得到社会的认可,便给语言增添了新的要素,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旧的要素在言语实践中逐渐被遗忘、被抛弃,这样,语言新的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的要素逐渐消亡,语言便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发展着、变化着。如汉语的名词过去是不受副词修饰的,而近些年来,却有突破,并且逐渐被社会接受,“很青春、很女性、很生活、特男子汉、特人性”等,现在则常常可见。(参见李宇明2000P216)

2.语言各要素相互影响:语音的变化导致词汇和语法变化,词汇或语法的变化导致语音变化。

语言各要素之间本来是相对平衡的,但往往因某要素首先发生变化,便引起其他要素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以达到新的平衡。如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有这样的变化:古汉语中,浊音清化,入声消失,语音音位系统简单化。于是,以单音节词为主的古汉语的词汇中,同音词大量增多,造成意义难以区别,词的形义矛盾凸现,为解决这一矛盾,词汇便逐渐双音化(现代汉语中,双音词便占优势)。词汇双音化,引起词内两个语素间的关系出现新的现象:语音上有轻重之别,如轻声、儿化;语义上有主次之分,如词根、词缀;不仅如此,语法上也随之出现合成词的构成规则,如联合、偏正、动宾、补充、主谓、重叠等构词方式。这样,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因为语音系统的简化,产生连锁发应,致使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都相应地发生变化,所以我们说汉语发展变化了。

以上发展变化图示:

语音简化——浊音清化、入声消失

大量出现同音词——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

词汇双音化语音上轻重之别

语义上主次之分

语法上合成词的构词法——联合、偏正、动宾、补充、主谓、重叠

再如英语、法语的发展变化:古英语、古法语到现代英语和法语,语音发生了弱化和脱落现象——词尾的声音发生变化。本来古英语古法语都有复杂的变格、变位系统,随着上述语音的变化,这些变格、变位现象大大简化了。这是语音的变化引起语法的变化。(其实词汇也有所变化,它的“形貌”简洁了,少了许多变形)

"

以上发展变化图示:

语音弱化、脱落——词尾发生变化

变格、变位系统简化——语法发生变化

20、什么是亲属语言

地域方言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向共同语靠拢,方言间的差距缩小;一是分化加剧,形成不同的语言。社会方言不可能分化成不同的语言。

亲属语言:由同一母语分化出来的不同语言,叫亲属语言。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母语”也叫“基础语”或者“原始基础语”。各亲属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同源成分必定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地域方言分化加剧而变成的不同语言就是亲属语言。方言和亲属语言的本质差别,不在语言本身的差异,而在于语言以外的因素,重要的是民族的认同感。所以“听懂与否”不能作为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区别标准。

汉语方言,语音差异较大,有的相互间就根本听不懂,但却是方言关系而不是亲属语言关系。在欧洲,俄语、白俄罗斯语、乌克兰语、波兰语、捷克语和塞尔维亚语之间差异并不太大,说这些语言的人相互能够听懂,能交际,但是它们却是不同语言,是亲属语言。原来,汉语方言区的人们认为他们是同一个民族,——都是汉族人,而且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统一的政治形式和统一的书面语。说俄语和白俄罗斯语等语言的人们,认为他们分属于不同民族,其语言为不同的民族语言。

21、什么是语言的谱系分类

]

亲属语言之间,根据它们从母语中分化出来的早或晚而有或亲或疏的关系。根据亲属语言的这种亲疏关系,可以建立亲属语言的谱系:语系——语族——语支(语群)——民族语言(具体语言)。如: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等——苗语支等——苗语、布努语、畲(shē)语等。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等————西日尔曼语支——英语、德语、荷兰语、卢森堡语等。

世界语言语系的具体类别及其有关说明(详见教材P189)。

世界约5千种语言,分为9大语系:汉藏语系、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乌拉尔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毘(pí,同“毗”)荼语系、马来—玻里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还有非洲和美洲的一些语言以及某些语系不明的语言。

22、描写八大元音

P56

23、描写普通话的声母

24、举例说明语法结构的重新分析

结构的重新分析是语法演变中一种常见的方式,其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结构,从表层看,所出现的语词和词序完全一致,但语词之间的结构层次或/和关系却变化了。比如介词“把”、“被”,动态助词“了”、“着”、“过”在上古汉语的句子中身份都是动词,中古之后才成为虚词。

25、什么叫语法化举例说明。

$

语法化是语法演变的一种反复出现的常见途径。是指一些有实在意义的实词(词汇词)在语法的演变中变为只表示语法意义的虚词。语法化(虚化)是个有等级的序列(实词>语法词>黏附成分>屈折成分),是由语法化程度较低的那一端向语法化较高的一端的逐级演化的过程。

比如,表示’‘手拿”的动词演变为引介.下具、动作对象的标记,表示“给予”的动词演变为引进间接宾语(“给他一本书”)、受益者(“给他打了件毛衣”)、使役者(“给他骗了”)的标记,表示“在后面”或“在对面”的词演变成引讲伴随者的标记,表示“结束、终了”的动词演变为表示过去时或完成体的标记,等等,在许多语言中都发生过,甚至在同一语言的不同时期多次发生。比如汉语中表示“手拿”的动词“将”、“把”都曾先后变为引介工具、引介动作处置对象的虚词。

26、论述语言的功能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社会功能。

一、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

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优于其余的一切工具。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这一功能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信息的传递是社会中人与人交流的基本方式。通过信息的交流,人们才可以在社会中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感知,更好地分工协作。

二、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是指语言具有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的作用。这一功能在语言的日常使用中尤其能体现出来。在人们每天的交往言谈中,甚至有相当一部分话语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传递什么客观的信息,而只是用以达到人际互动的目的。

27、论述语言符号的特点

@

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人们说不出什么道理,完全由社会约定,这种音义关系又叫约定性;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是指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如以“小王打碎了杯子”为例,每个字只能顺着时间的先后一个跟着一个说出来,绝不能在同一时点同时蹦出两个字来。依次出现的符号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随意编排。这就是说,符号的线条性是由规则支配的,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如“我吃饭”不能说成

“饭吃我”。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系统分析的基础。

但是,语言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可变性特点。如一些新词的出现,一字词的新用法。这种变化,又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也即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是社会约定的,而不是天然的、本质的联系。

28、谈谈词语搭配的条件

1)受语法规则的支配

2)受语义条件的限制

3)要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

4)要考虑词义的各种附加色彩和修辞效果

29、谈谈语音演变规律(特点也要)

30、谈谈方言与语言的关系

方言:语言的变体。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

31、什么叫语言的组合规则、聚合规则

32、为什么只有人类才有语言

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动物没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和发音的能力。动物的大脑,左、右两半球没有专门的分工,没有专门管语言的大脑机构,而且发音器官也发不出人类语言那样多种多样的音,因此它们根本不可能学会语言。

33.语音学和音系学的区别和联系

?语音学研究的对象是语音的自然属性,主要包括语音的声学属性和发音学属性。

?音系学研究的对象是语音的社会属性,即在某一具体语言中是如何作为语言符号的形式的。

?音系学研究必须以传统语音学的听音、记音为基础。音系学的研究加深我们对语音的认识。

世界上的语言可以确定的有十余个语系和一些语群:

印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马来一波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达罗毗茶语系、乌拉尔语系、高加索语系、阿非罗一亚细亚(也称“闪一含”)语系、尼日尔一科尔多凡(也称“班图”)语系、尼罗一撒哈拉语系、科依桑(霍屯督、布须曼)语系和美洲印第安诸语言、澳洲诸土著语言、西伯利亚诸语言等语群。

杨忠《语言学概论》笔记

Chapter 1 Introduction Ⅰ.What is language? 1.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 language (1) Language is a system whose parts can and must be considered in their synchronic solidarity. (de Saussure, 1916) (2) [Language is] a set (finite or infinite) of sentences, each finite in length and constructed out of a finite set of elements. (Chomsky, 1957) (3) Language is a purely human and non-instinctive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ideas, emotions and desires by means of voluntarily produced symbols. 2. Each of the definitions above has pointed out some aspects of the essence of language, but all of them have left out something. We must see the multi-faceted nature of language. 3. As is agreed by linguists in broad terms, language can be defined a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Ⅱ.Features of human language 1. Creativity (1) Language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sending messages that have never been sent before and for understanding brand new messages. (2) The grammar rules and the words are finite, but the sentences are infinite. Every speaker uses language creatively. 2. Duality (1) Language contains two subsystems, one of sounds and the other of meanings. (2) Certain sounds or sequences of sounds stand for certain meanings. (3) Certain meanings are conveyed by certain speech sounds or sequences of speech sounds. 3. Arbitrariness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ubsystems of language is arbitrary. (2) There is no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sound and meaning. 4. Displacement (1) There is no limit in time or space for language. (2) Language can be used to refer to things real or imagined, past, present or future. 5. Cultural transmission (1) Culture cannot be genetically transmitted. Instead, it must be learned. (2) Language is a way of transmitting culture. 6. Interchangeability All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 can send and receive messages. 7. Reflexivity (1) Human languages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themselves. (2) The language used to talk about language is called meta-language. Ⅲ.Functions of language – three meta-functions 1. The ideational function

“英语”语言学概论第六章笔记

Chapter 6 Pragmatics 语用学 1.What is pragmatics? 什么是语用学? Pragmatics can be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how speakers of a language use sentences to effect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As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is essentially a process of conveying meaning in a certain context, pragmatics can also be regarded as a kind of meaning study. It places the study of meaning in the context in which language is used. 语用学研究的是说某种语言的人怎样用句子去实现成功的交际。 由于交际的过程从本质来说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表达意义的过程,因而语用学的本质是一种意义研究。它是一种将语言置于使用的语境中去的意义研究。 2.Pragmatics and semantics 语用学和语义学 Pragmatics and semantics are both linguistic studies of meaning, but they are different. What essentially distinguishes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is whether in the study of meaning, the context of use is considered. If it is not considered, the study is restricted to the area of traditional semantics; if it is considered, the study is being carried out in the area of pragmatics. 语用学和语义学都是对意义的语言学研究,但两者是不同的。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研究意义时是否考虑了语言使用的语境。没有考虑到语境进行的研究就没有超出传统语义学的研究范围;相反,考虑到语境进行的研究就属于语用学的研究范围。 3.Context 语境 Context is essential to the pragmatic study of language.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constituted by the knowledge shared by the speaker and the hearer. 语境是语言的语用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概念。它一般被理解为说话者和听话者所共有的知识。The shared knowledge is of two types: the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they use, and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world, including the general knowledge about the world and the specific knowledge about the situation in which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is taking place. 共有的知识包括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方面的知识和双方对世界的认识,包括对世界的总的认识和对正在进行的语言交际所处的环境的具体认识。 4.Sentence meaning and utterance meaning 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is abstract, and de-contextualized, while utterance meaning is concrete, and context-dependent. Utterance is based on sentence meaning; it i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abstract meaning of a sentence in a real situation of communication, or simply in a context. 句子的意义是抽象的,非语境化的,而话语的意义是具体的,受语境制约的。话语意义基于句子意义;它是一个句子的抽象意义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体现,或简而言之,在一个语境中的具体化。 5.Speech act theory 言语行为理论 Speech act theory is an important theory in the pragmatic study of language. It was originated with the British philosopher John Austin in the late 50’s of the 20th century.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语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最初是由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According to speech act theory, we are performing actions when we are speaking.

语言学概论整理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1.语言学定义: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 第一节、语言研究与语言学 1.神话传说 2.语文学研究 ①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 注疏和考订。 ②东方语言学:古印度、古中国 古印度语言学:公元前4、5世纪时,口语和《吠陀》时代的语言差别越来越大,甚至许多地方已经不能为一般人所读懂了。为了确保准确无误地理解《吠陀》的宗教内容,就必须对《吠陀》的语言作注释。著名的《巴尼尼经》(Pāninisūtra)正是当时从解说《吠陀》语言开始,进而研究梵语的整个结构的产物。《巴尼尼经》又名《八章书》,是巴尼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一部梵语语法。巴尼尼用3,983条经句极其概括地叙述了梵语的语音结构、语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巴尼尼语法是一部汇集了许多世纪的语法学家研究成果的语法法典,对梵语的语音、语法现象分析和描写得十分细致,代表了古代印度语言研究的水平。印度语言研究的最初动力,是必须把梵语文化中最古老的吠陀时期由口头流传下来的一些宗教和礼仪文献保存下去,巴尼尼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后人学习和研究梵语。布龙菲尔德说:巴尼尼的著作是“人类智慧的丰碑之一”。 ③西方语言学:古希腊语言学、古罗马语言学、中世纪至18世纪末的西方语言学 谈谈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关系: 语言学就是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语言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前,人们对于语言的学习和研究只是为了给古代经典文献作注释,我们称那段时期的语言研究为语文学。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和考订。 3.历史比较语言学:威廉琼斯的论文拉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序幕 4.现代语言学: ①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历史,是从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和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把语言看成是由各个符号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有价值的结构系统。 《普通语言学课程》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由索绪尔的两位弟子兼同事根据学生们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语言属于全社会,是抽象的;言语属于个人,是具体的。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每个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符号之间存在着线性的句段关系和联想的聚合关系。索绪尔把语言现象分为“共时”和“历时”两种,“共时”是指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上的语言状态,“历时”是指以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到以后的语言现象。索绪尔认为,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由于语言有它的内部要素,也有它的外部要素,所以语言学也可以分为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总之,《普通语言学教程》的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概论(于根元)课后练习及答案(DOC)

应用语言学概论课后练习及答案 第一章: 1、举例说明为什么有了本体语言学还要有应用语言学。 答:因为本体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者之间不具有可比性。一方面,语言基本上是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语言的发展和使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语言的应用有自身的规律,无论是语言应用的哪个方面。另一方面,人们已经而且将会进一步看到,仅从语言自身看语言是不能完全认识语言的。语言的应用研究不仅有利于语言应用本身,而且也有利于加深对语言本身的认识。因此,没有语言的运用,就没有语言。要全面认识语言,真正认识语言,必须结合语言的应用来进行。例如,为什么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会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为什么明明是两个不同的音有人却听成相同的音?为什么同样的词语会产生不同的交际效果?离开了语言的运用,单从语言本身是无法回答这些问题的。因此,有了本体语言学还要有应用语言学。 2、历史比较语言学让位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两个历史教训是什么?答:历史比较语言学让位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个历史教训是:历史比较语言学家的唯我独尊和封闭的态度。认为只有研究语言历史的语言学才是科学,其他的研究都不是科学。第二个教训是:研究的局限性。它只注意古语言,并不研究现有的活语言。因此,它在经历了光辉的百年之后,逐渐被新的研究兴趣所替代。 3、说说《普通语言学教程》的作者、出版时间和历史地位。

答:《普通语言学教程》的作者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出版时间是1916年,历史地位:书中针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不足提出的语言学理论,奠定了现代语言学的基础,因此成为现代语言学的“圣经”。 4、说说《马氏文通》的作者、出版时间和历史地位。 答:《马氏文通》的作者是马建忠,出版时间是1898年,历史地位:是中国形成独立的语言学学科的标志。 5、说说中国形成语言学的背景。 答:中国形成语言学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有两个背景:一是受西方学术文化的影响,一是中国传统语文学自身的发展。当时语言学方面中国向外国所学的理论、方法及层次是比较低的;学习的方法、层次也是比较低的。学习外国最重要的成果是马建忠将西文中的规矩同汉语典籍比较,写成的语法书《马氏文通》,该书成为中国形成独立的语言学学科的标志。而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中国的传统语文学进入语言学阶段,主要是我国传统语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当时甲骨不断被发现,对甲骨文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等人都做出了贡献,后来唐兰、于省吾等人还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正是这些大量的材料动摇了传统汉语文字学受许慎《说文解字》笼罩的局面、以文字个体分析对象偏重考古的研究方法、作为经学附庸明经致用的研究目的,呼吁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加上受西方学术文化的影响,我国传统语文学终于进入了语言学。 6、中国20世纪的应用语言学变化的总线索是什么? 答:中国20世纪的应用语言学变化的总线索是:应用语言学同本体语言学苦苦地探求高层次的结合,在探求的路上摇摇摆摆地前进。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1、语言:从结构上看,语言就是由词语这种符号构成的复杂系统。从功能上看,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识的工具。语言具有符号性、系统性、社会性及其他属性{民族性和生成性(指人们可以根据有限的语言符号和组合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模糊性} 2、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什么是符号):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甲事物就是代表乙事物的符号,其中甲事物就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乙事物就是符号的所指(内容和意义)。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人为约定的。 3、语言符号的特征:语言中的词语就是一种符号,具有符号的特征。 ①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用什么语音形式代表什么语义内容是任意的,即可以自由选择的;语言符号的理据性。是指人们用什么语音形式表示某种语义内容是有某种依据、缘由的。 ②语言符号的稳固性和渐变性:语言符号一旦约定俗成以后就具有稳固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采取渐变的方式 ③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和层次性: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或称线性,是指人说话时语言符号在时间上依次出现,像一根线条一样,呈现为一种线性序列;线条性只是语言符号序列的表面形式,语言符号序列的内部结构是有层次的。 4、征兆:如果甲事物与乙事物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甲事物就不是乙事物的符号,而是征兆。 5、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自然语言系统和规则是由特定的社会群体共同约定俗成的,而不是由个别人或少数人创造的语言的发展变化离不开社会,无论是新词语的产生,还是旧词语的消亡,都取决于社会交际的需要。由于自然语言从生到长到死的整个过程都取决于整个社会,所以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6、言语:言语包括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言语活动就是运用语汇材料和语法规则交流思想的活动,简言之就是说话,而言语作品则是言语活动的结果,也就是说出来的话。 7、副语言:语言虽然不是人类唯一的交际工具,除了语言之外,人类还有其他辅助性的交际工具,例如体态、美术、音乐等。这类辅助性交际工具有时也被称为“语言“,为了与真正的语言相区别,可以把它们称为副语言或准语言。副语言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依附性副语言,另一类是独立性副语言。依附性副语言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依附于语言,是语言的代码,一般可以准确地转换成语言,如文字、电报代码、交通信号、旗语、灯语、商品包装和公共场所的一些示意符号、标志等;独立性副语言不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可以独立于语言使用,一般不能准确地转换成语言,如自然体态语(包括表情、姿态、手势、动作等,不包括为聋哑人人工设计的手势语)、美术语言、音乐语言等。 8、自然语言:自然语言是社会群体共同创造的、在日常交际活动中逐渐自然形成和发展的语言,如汉语、英语等。 9、人工语言:人工语言是个别人或少数人人工设计出来的语言(严格来说是副语言),如电报代码、科学符号公式、计算机程序语言、交通信号、旗语、灯语、为聋哑人人工设计的手势语、盲人的手指语以及国际辅助语等。

语言学概论 精讲一官方笔记

语言学概论第一节课官方笔记目录 一、课件下载及重播方法 二、本章/教材结构图 三、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 四、配套练习题 五、其余课程安排 一、课件下载及重播方法 二、教材节构图

三、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 第一部分语言和语言学 ◆模块一认识人类的语言 知识点一语言的性质和类型 (一)语言的概念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由语音和语义构成的符号系统,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知的工具。 (二)人类语言与其他动物鸣叫系统的区别是: 1、内容更多: 表达无极限(时间、空间),想说、可说、能说。 2、用处更大: 交际、标志、记录、思维、认知等功能。 3、能够创造: 极强的生成能力和极高的运转效率。

注意:只有人类才有语言人类具有语言能力,是人跟其他动物区别的最重要的标志 (二)语言和民族、国家的关系 确定不同的语言,首先涉及的是语言跟民族和国家的关系 1.语言是识别民族和国家的标志——“相互能够听懂”(欧洲国家) 相同民族——相同语言;同一国家——同一语言 2.语言并非识别民族和国家的标志(欧洲以外的国家) 犹太人的语言与民族身份;海外华人的民族身份与语言;满族与满语 3.西方学界的双重标准——“相互能够听懂” 弱国——用语言识别民族;对“汉语”的看法。 强国——不用语言识别民族,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三)语言的特点和语言类型 1、语言的特点 不同的语言有自己的特点,各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差距显著。根据语言的特点,把语言进行分类,主要有“语言的谱系分类”和“语言的形态分类” 2、语言的类型 (1)语言的谱系分类

从语言的“历时”角度划分不同的语言,建立“语言的谱系分类”, 即语言的亲属关系分类。根据各种语言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是否有共同的来源和相似性的大小对语言进行的分类。 谱系分类是一个层级系统:语系—语族—(语支)—语言—方言—次方言(土语) 语系:语系是谱系分类中最大的类,语系、语族、语支、语群这种谱系分类的层级体系,反映了原始基础语随着社会的分化而不断分化的历史过程和结果。 世界上的语言大致分为七、八个语系。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区别在于是否有区分意义的声调和词的形态变化)语族:语系的下一级叫语族,同一语族的语言不但有相同的来源,相似点也更多,如印欧语系下分印度语族、伊朗语族、日耳曼语族等。 (2)语言的形态分类 即语言的结构类型分类。主要分为两种: ①形态语(综合性语言) 通过词的形态变化来体现各种结构意义的语言,主要有屈折语(词的形态变化丰富,如德语、俄语)、黏着语(词的形态变化为前后词缀,如维吾尔语、日语) ②孤立语(分析性语言)——汉语 语法手段无需谓词词形变化表现“时、体、态”;无需

《语言学概论》期末卷D答案

丽水学院 —学年第学期期终考试试卷(D卷) 课程语言学概论使用班级 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空格,每空格1分,共14分) 1.在中国,早期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围绕着汉字的字义、字音、字形进行的,产生了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三个分支,统称为“小学”。 2.人类表音文字使用的字母体系,绝大多数是从闪美特字母分化派生出来的,它也是最早使用的字母,它是由_闪美特_人创造的。 3.词的语法特点主要是指词的_功能_、_形态_、和_组合。 4.基本词具有_全民_性、_稳固_性、_能产_性等三个特点。 5.语言符号有_任意性_、_系统性_和_民族性_等三个特点。 二、判断是非题:对的写“√”,错的写“×”(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汉语中没有“格”的范畴。 (×)2.“啤酒”是半音译半意译的外来词。 (×)3.发元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发辅音时,声带一定振动。 (×)4.“忽然”和“突然”一样,都是形容词。 (√)5.在有些方言中[n][l]不分,所以我们可以说在这些方言中[n][l]是同一音位的两个变体。 (√)6.福建“沙县县”简称为“沙县”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机制。

(×)7.foot/feet,goose/geese这种名词数的变化用的是异根法。 (×)8.日语是屈折语。 (×)9.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就绝大多数符号的特性而言,也有极少数语言符号可以说不完全是任意的。 (×)10.“喀秋莎”属于意译词。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③)1.下列辅音中,属于齿间音的有: ①[s] ②[ts] ③[θ] ④[e] (③)2.下述研究中不属于我国“小学”的是: ①音韵②文字③经学④训诂 (①)3.辅音[k]的发音特征是: ①舌面后不送气清塞音②舌尖后清擦音 ③舌面后清擦音④舌面后送气浊塞音 (④)4.属于VSO型语言的是: ①傣语②拉丁语③日语④阿拉伯语 (②)5.汉语普通话的辅音音位∕ts h∕的区别性特征是: ①舌尖中送气清塞擦音②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 ③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④双唇送气清塞音 (①)6.以下发音器官中,属于发音体的是: ①声带②鼻腔③肺④口腔 (③)7.对亲属语言进行谱系分类,按级别从大到小正确的是: ①语系、语支、语族、语种②语系、语支、语种、语族 ③语系、语族、语支、语种④语系、语族、语种、语支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功能”思想来源及其发展

[摘要]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在当代语言学流派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其“功能”思想属于语义分析范畴,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语境在语义分析中的作用和地位。他的有关“功能”的思想基本来源于三个方面,本文将以“功能”为视角,分析系统-功能语法的“功能”思想来源及其发展。 [关键词]功能语义语境 在当代语言学流派中,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具有较大的影响,它加深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系统-功能语法是由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M.A.K. Halliday)创立的,由“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部分构成,但并不是这两种语法的简单总和,而是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中的不可分割的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讨论了语境与语言意义或功能的关系问题。韩礼德的“功能”思想属于语义分析范畴。他的有关“功能”的思想基本来源于三个方面:布拉格学派(The Prague School)的功能语言观、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的“语境”理论和弗斯(J.R. Firth)的语言功能观。本文将以“功能”为视角,分析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功能”思想的来源及其发展。 一、布拉格学派的功能语言观 语言的“功能”概念早就出现在捷克语和俄语的语言学中,但却是布拉格学派的学者赋予它更加全面的阐述。该学派认为,对语言的研究应遵循说话的顺序,即“从讲话人或写作者的角度去考察语言”。人们在说话时总是先想到要表达什么,然后才会去考虑具体应用什么语言形式,因此在研究语言时也应按照这一顺序,从语言的功能入手,然后再去研究语言的形式。该学派对日常话语分析提出新的理论,他们认为语言是完成语言社团赋予其基本职责的工具,其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际功能,因此,语言可以用语言单位在句子中所发挥的交际功能来分析。该学派的创始人马泰休斯(Mathesius)早在20 世纪30 年代就用功能分析法分析话语,他修改了传统语法中主语(subject)、谓语(predicate)的提法,提出主位(theme)、述位(rheme)两个术语。马泰休斯把这种功能分析法称为“句子的实际切分”(actual sentence division),后被称为“句子功能观”(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它研究句子各个部分各自传达多少信息,所传达的信息量用“交际动力”(communicative dynamism)表示。 “交际动力”理论是布拉格学派Firbas 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也是句子功能观的一个核心概念,它研究的是在交际过程中句子各成分对交际的展开所做出的贡献。句子中各成分交际力的大小就是它对交际展开过程的贡献大小,即推动交际向前发展的作用的大小。也就是说,一个成分越能把交际向前推进,越接近交际的结点,其贡献就越大,交际动力值越高,反之则越低。由此可以看出,交际动力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Firbas 根据句子成分所承载的交际力的大小,将其分为已知信息和待传信息。已知信息的交际力很小,而待传信息的交际力最大。 交际动力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语境思想。Firbas认为,“交际单位从语境方面看可能是语境制约的,也可能是语境独立的。”如果受到语境的制约,则该成分所表达的信息在上下文中出现过,就是已知信息;反之就是待传信息。此外,Firbas对语境概念做了进一步区分。他把语境分为一般语境、直接语境、上下文和语境依赖四种。一般语境是指交际双方共有的经验知识;直接语境是交际双方正在进行时的语境;第三种是刚刚出现的上下文;第四种是语境依赖。它们的范围呈依次递减形式。 二、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理论 马林诺夫斯基是波兰著名的功能人类学家,他曾在新几内亚东部的岛上研究当地人的原始文化。通过对土著民族语言的观察,他认为一种语言基本上植根于说该语言的民族的文化、社会生活和习俗之中,如果不考虑这些广泛的语境,就很难准确地理解这个民族的语言。“话语和环境互相紧密地纠结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单词的意义,不能从对这个单词的消极的冥思苦想中得出,而总是必须参照特定的文化,对单词的

语言学概论00541史上最全(吐血整理) 汇总 简单题+名词解释 小抄笔记

27.书面语:书面语是用文字记录的语言形式,它是文字产生或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26.口语:就是有声的口头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头存在形式。它是书面产生的基础。 28.语言相关论:语言相关论是萨丕尔和沃尔夫提出的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观点,主张语言决定思维,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29.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是指大脑的单侧化,大脑左半球的分区以及语言的遗传机制,都只提供人具有语言能力的潜在可能性,这些潜能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被一定的语言环境激活才可能起作用。26.语言符号的所指 :语言符号的所指是符号的形式所指的意义内容。 29.机器翻译:通过计算机把一种语言自动翻译成另一种或多种自然语言的信息处理技术。 26.语音: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于人与人之间交际并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27.词: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28.语用:语用指语言运用,即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 29.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27.单纯词:单纯词是由一个构词语素构成的词。 29.屈折:屈折是通过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换来改变词的语法意义的手段。 28.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 27.仿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造成的词,它不仅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成方式。 29.主谓词组:两个成分之间具有被说明和说明关系的词组是主谓词组。 27.复辅音:一个音节内处于同一个肌肉紧张的渐强阶段或渐弱阶段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 27.双语现象: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具体而言是社团内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双语并用的现象。 28.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亲属语言,亲属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 26.调位:利用音节内的音高差别来起辩义作用的语音单位叫做调位,调位是一种非音质音位,依附在音位的组合序列上。 29.词组:实词与实词之间具有直接联系的相对独立的词群。 28.语素: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28.词尾:附着在词干后的,能改变词的语法形式,但不能构成新词的语素。 29.语素:音义结合的最小语言单位。 26.词类: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它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27.词法:(1)词法主要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词形变化规则。例如,俄语的名词在形式上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有阳性、阴性、中性等性的区别,有主格、宾格、属格等格的区别,这些都是典型的词法现象。(2)由于印欧语言中构词单位、构词方式和词类都与词的形态变化相关,因此构词和词类问题也成为词法的一部分。27.语法意义:语法意义是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是语言中通过一类形式或功能所获得的意义。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如“动词+名词”有动宾关系的意义,汉语所有的同类组合都是如此,这种意义就是一种语法意义。 27.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表达某种语法意义的形式。表示某一类语法意义或者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如词类形式、组合形式、虚词形式,就是语法形式。语法形式不是个别的语音形式和词语形式,但能产生某一类意义或者有共同作用的语音表现形式或者词形变化形式也是语法形式。 27.语法手段: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所归并的语法形式的基本类别叫做语法手段。语法手段可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是词法手段;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是句法手段;例如英语名词后加s表示复数,英语动词后面加ed表示过去时,就是词法手段中的词形变化。 28.自源文字:自源文字指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如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汉字,这些文字的形体、体系都是由最早使用该文字的人们独创的。 29.语音合成(1)语音合成是语音信息处理研究中的主要工作。 (2)语音合成就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的发音器官的动作并发生类似的声音。如汉语的语音合成目前已初步实现自动生成声韵调结合的音节。 26.句子:句子是词或词组按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27.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

语言学概论笔记自考(一到九章)

语言学概论笔记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一、识记内容。 1口语: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 2、书面语:文字出现以后,语言的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 3、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4、能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5、所指:也就是“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所指的意义内容。 6、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 7、组合关系:组合关系体现为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8、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9、普通语言学: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 10、理论语言学:把研究某种具体语言的语言学称为汉语语言学或英语语言学等等,把侧重理论探讨的称为理论语言学。 11、应用语言学:把侧重语言学理论和成果的实际应用。 12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13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可以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至于我国内常说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法”,往往只是指在国外影响较大并且我国语言学界比较熟悉的美国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那只是当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个流派,并不等于受索绪尔影响的整个结构主义语言学。 二、领会内容(不用识记,大体知道即可)

1、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答:人要说话所需要的因素:生活经历、社会环境、当前处理的问题、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哲学问题、逻辑问题。人要接受语言所需要的因素:组织与分析的能力、心理、生理问题;发音、听音的器官和神经网络及机制和能力;复杂的生理和物理问题。总之一句话,言语交际是通过许多因素对语言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过程,言者编码,听者解码。“码”即所谓的言语。 2、书面语和口语的主要差别。 答:书面语比口语多了一些成分,是那些口语所特有的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还有口气和语调用书面的文字语言来描述出来的成分,也就是书面语补上的某些省略以后影响理解的成分。用二者的一致性来分析可以用公式理解:口语的基本语言成分=书面语的基本语言成分+用书面描写的口语非语言成分。 3、书面语的产生具有重大的社会历史意义。 答:书面语克服了人和人之间进行交际、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限制,极大地加快了人类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的速度和传播的范围,从而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步伐。 4、语言和种族的关系。 答: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根本原因是: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是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完全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5、语言与各个领域的社会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语言学必须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才能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答:语言客观存在形式是极其多样化的,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需要,去研究客观存在的语言的各个不同的方面。要形成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首先要有明确的研究对象,然后才有可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那样才能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如果研究对象长期不确定、不明确,或者研究对象太杂,范围太宽,研究就不可能深入,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 6、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语言学概论-语言是符号系统练习(1)

语言学概论-语言是符号系统练习(1)

语言是符号系统练习 一、名词解释 1.符号 2.符号的任意性 3.语言符号 4.语言的层级体系 5.组合关系 6.聚合关系 7.语言能力 二、填空题 1.任何符号,都是由和两个方面构成的。2.语言符号是和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 3.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 4.语言符号具有和特点。 5.语言的底层是一套,上层是和,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第二级是,第三级是。 6.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和。

7.人类之所以具有语言而动物没有,是因为人类具有能力和能力。 三、判断题 1.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2.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3.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特点,就是说我们平时说话用什么样的语音代表什么样的意义是自由的,不受任何约束。() 4.语言符号可以拆卸拼装,重复使用。() 5.语言符号是由大大小小的单位按一定规则构成的。() 6.通过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人类社会有各种各样的语言。() 7.语言系统是由不同层级构成的,低一级的单位少,组成高一级后数量翻番增加。() 8.鹦鹉、八哥都会说话,有的甚至还会背古诗,可见,动物也有语言能力。() 9.语言是人类和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10.动物掌握“语言”是先天的本领,人类掌握语言则需要后天的学习。() 四、问答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符号、符号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3.人类选择语音作为语言的形式,同其它形式相比,语音形式有什么优点? 4.为什么说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联系? 5.同样表示“父亲”、“母亲”,汉语用“bàba”、“mām ɑ”表示,英语用father、mother表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6.为什么人类会有如此多样的语言? 7.为什么说语言符号在所有符号中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 8.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9.举例什么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10.人类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1.人类语言和动物的“语言”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一、名词解释 1.符号 符号,就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记号,它是由一个社

语言学概论(笔记整理)

. What is language? “Language is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It is a system, since linguistic elements are arranged systematically, rather than randomly. Arbitrary, in the sense that there is usually no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a work (like “book”) and the object it refers to. This explains and is explained by the fact that different languages have different “books”: “book” in English, “livre” in French, in Japanese, in Chinese, “check” in Korean. It is symbolic, because words are associated with objects, actions, ideas etc. by nothing but convention. Namely, people use the sounds or vocal forms to symbolize what they wish to refer to. It is vocal, because sound or speech is the primary medium for all human lan guages, developed or “new”. Writing systems came much later than the spoken forms. The fact that small children learn and can only learn to speak (and listen) before they write (and read) also indicates that language is primarily vocal, rather than written. The term “human” in the definition is meant to specify that language is human specific. . What are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Design features” here refer to the defining properties of

语言学概论 语言是符号系统练习(1)

语言是符号系统练习 一、名词解释 1.符号 2.符号的任意性 3.语言符号 4.语言的层级体系 5.组合关系 6.聚合关系 7.语言能力 二、填空题 1.任何符号,都是由和两个方面构成的。 2.语言符号是和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 3.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 4.语言符号具有和特点。 5.语言的底层是一套,上层是和,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第二级是,第三级是。 6.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和。 7.人类之所以具有语言而动物没有,是因为人类具有能力和能力。 三、判断题 1.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2.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3.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特点,就是说我们平时说话用什么样的语音代表什么样的意义是自由的,不受任何约束。() 4.语言符号可以拆卸拼装,重复使用。() 5.语言符号是由大大小小的单位按一定规则构成的。() 6.通过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人类社会有各种各样的语言。() 7.语言系统是由不同层级构成的,低一级的单位少,组成高一级后数量翻番增加。() 8.鹦鹉、八哥都会说话,有的甚至还会背古诗,可见,动物也有语言能力。() 9.语言是人类和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 10.动物掌握“语言”是先天的本领,人类掌握语言则需要后天的学习。() 四、问答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符号、符号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 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3.人类选择语音作为语言的形式,同其它形式相比,语音形式有什么优点? 4.为什么说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联系? 5.同样表示“父亲”、“母亲”,汉语用“bàba”、“māmɑ”表示,英语用father、mother表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6.为什么人类会有如此多样的语言? 7.为什么说语言符号在所有符号中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 8.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9.举例什么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 10.人类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