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日本爱知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研究科博士课程
日本“博士课程教育引领计划”的创新举措及实施成效

DOI: 10.16750/j.adge.2019.03.011日本“博士课程教育引领计划”的创新举措及实施成效陈晓清邹冬云陈谦王运来摘要:日本“博士课程教育引领计划”的实施对提升博士生教育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它在运行过程中对综合型、复合型、国际型领军人才培养高度重视,并在增加培养过程的社会参与度、加强培养结果的质量评估、促进交叉领域人才培育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创新举措,这些对我国高校的博士人才培养都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博士课程教育引领计划”;博士生教育;日本作者简介:陈晓清,南京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科长,副研究员,南京210093;邹冬云,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科长,助理研究员,南京210093;陈谦,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南京210093;王运来,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南京210093。
当今社会进入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两大浪潮中。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日本社会面临着严峻的人口高龄化和少子化危机,加之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的重创,日本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待复苏。
日本高等教育界也在思索如何通过高端人才培养,发挥有限人口的最大才能,来帮助社会和经济恢复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此外,现今世界又面临环境、能源等威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深刻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人类、社会、自然三方体系,需要跨越各领域知识的界限,从整体知识体系上予以解决。
这就需要培养具有全面知识、国际视野、系统思维和独创性的高端人才。
作为教育体系顶端的博士生教育,是培养高端人才的主要途径。
日本政府相继实施了一系列博士生教育改革措施。
其中“博士课程教育引领计划”是最新的一项政策,对日本大学提升教育研究水平和培养社会各界新生代领军人才影响深远,对日本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进程意义非凡。
目前为止国内关于日本“博士课程教育引领计划”的研究为数不多,张天舒等以日本学术振兴会发布的该计划的中期评估结果为基础,考察了日本博士教育改革中的政府组织体系、政策要素与特征、改革效果、有效性因素等[1-2]。
中国教育部认可的日本大学名单

中国教育部认证日本院校名单(2019完整版)说到去日本留学,大部分学生和家长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在海外院校拿到的学历回国之后能否被中国政府认可。
这不仅关系到之后的就业,也和部分城市的落户等人才引进政策息息相关。
日本的高校有那么多,我心仪的那所学校是中国政府认可的吗?中国教育部认证日本院校名单有哪些?其实,我们中国的教育部早已经发布了得到认可的海外高等院校名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上即可查询。
今天小编为您整理了中国教育部认可的日本院校名单(2019完整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日本的高等教育机构根据设立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国立、公立、私立三种。
大学里的“大学院”是实施研究生教育的机构,有硕士(学制2年)、博士(学制3年)学位授予权。
有些学校硕士课程和博士课程分别设立,有些学校是合在一起设立,分博士课程前期2年,博士课程后期3年,前期课程2年也视为硕士课程。
“学部”是实施本科教育的机构,有学士学位授予权。
本科一般4年,医科6年(含牙医、兽医,毕业后可直接报考4年制博士研究生课程)。
短期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只能实施大学专科教育,学制2-3年,颁发专科毕业证书,不能授予学位。
在学部和大学院里,除攻读学位的正规学生外,还有“旁听生”、“履修生”和“进修生”。
这三类学生都不能获得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只有“履修生”修读的学分被承认。
学部不招收“研究生”。
日本的高等教育机构大多用日语授课,少数课程用英语授课。
进入日本的高等教育机构学习,要求日语国际能力考试至少达到二级。
山口县立大学香川县立保健医疗大学爱媛县立医疗技术大学高知女子大学北九州市立大学九州齿科大学福冈县立大学福冈女子大学长崎县立大学熊本县立大学大分县立看护科学大学宮崎县立看护大学宮崎公立大学冲绳县立看护大学冲绳县立艺术大学高知工科大学(2009年4月前为私立大学)日本私立大学北翔大学(2006年9月前为北海道浅井学园大学)旭川大学札幌大学札幌大谷大学札幌学院大学札幌国际大学千岁科学技术大学苫小牧驹泽大学日本红十字北海道看护大学函馆大学藤女子大学北星学园大学北海学园大学北海商科大学北海道医疗大学北海道工业大学北海道情报大学北海道文教大学北海道药科大学酪农学园大学稚内北星学园大学青森中央学院大学东北女子大学八户大学八户工业大学弘前学院大学岩手医科大学富士大学盛冈大学石卷专修大学尚絅学院大学仙台白百合女子大学东北学院大学东北工业大学东北生活文化大学东北福祉大学东北文化学园大学东北药科大学宫城学院女子大学秋田看护福祉大学北亚大学(2007年4月前为秋田经济法科大学)东北艺术工科大学东北公益文科大学岩木明星大学奥羽大学郡山女子大学东日本国际大学福岛学院大学筑波学院大学筑波国际大学常磐大学流通经济大学足利工业大学宇都宫共和大学国际医疗福祉大学自治医科大学独协医科大学白鸥大学文星艺术大学关东学园大学共爱学园前桥国际大学群马医疗福祉大学(2010年4月前为群马社会福祉大学)群马帕斯大学上武大学高崎健康福祉大学高崎商科大学东京福祉大学迹见学园女子大学浦和大学共荣大学埼玉医科大学埼玉学园大学埼玉工业大学十文字学园女子大学城西大学尚美学园大学女子营养大学骏河台大学圣学院大学东京国际大学东邦音乐大学独协大学日本工业大学日本药科大学人类综合科学大学文教大学平成国际大学武藏野学院大学明海大学制作大学爱国学园大学江户川大学川村学园女子大学神田外语大学敬爱大学国际武道大学秀明大学淑德大学城西国际大学圣德大学清和大学千叶科学大学千叶经济大学千叶商科大学中央学院大学帝京平成大学东京齿科大学东京情报大学东京成德大学日本桥学馆大学了徳寺大学丽泽大学和洋女子大学青山学院大学亚细亚大学上野学园大学樱美林大学大妻女子大学大原大学院大学嘉悦大学学习院大学学习院女子大学北里大学共立女子大学杏林大学国立音乐大学庆应义塾大学惠泉女学园大学工学院大学国学院大学国士馆大学驹泽大学驹泽女子大学实践女子大学芝浦工业大学顺天堂大学上智大学昭和大学昭和女子大学昭和药科大学白梅学园大学白百合女子大学杉野服饰大学成蹊大学成城大学圣心女子大学清泉女子大学圣路加看护大学专修大学创价大学大正大学大东文化大学拓殖大学多摩大学玉川大学多摩美术大学中央大学津田塾大学帝京大学数字好莱坞大学东海大学东京医科大学东京医疗保健大学东京音乐大学东京家政大学东京家政学院大学东京经济大学东京工科大学东京工艺大学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东京纯心女子大学东京女子大学东京女子医科大学东京女子体育大学东京圣荣大学东京造型大学东京农业大学东京富士大学东京药科大学东京理科大学东邦大学桐朋学园大学东洋大学东洋学园大学二松学舍大学日本大学日本医科大学日本齿科大学日本社会事业大学日本兽医生命科学大学日本女子大学日本女子体育大学日本红十字看护大学日本体育大学日本文化大学文化女子大学文化时尚大学院大学文京学院大学法政大学星药科大学武藏大学东京都市大学(2009年4月前为武藏工业大学)武藏野大学武藏野音乐大学武藏野美术大学明治大学明治学院大学明治药科大学明星大学目白大学立教大学立正大学和光大学早稻田大学麻布大学神奈川大学神奈川工科大学神奈川齿科大学镰仓女子大学关东学院大学相模女子大学产业能率大学松荫大学湘南工科大学情报安全大学院大学女子美术大学圣玛丽安医科大学洗足学园音乐大学鹤见大学田园调布学园大学桐荫横滨大学东洋英和女学院大学菲莉斯女学院大学横滨商科大学横滨药科大学敬和学园大学国际大学长冈大学长冈造型大学新潟医疗福祉大学新潟経営大学新潟工科大学新潟国际情报大学新潟产业大学新潟青陵大学新潟药科大学高冈法科大学桐朋学园大学院大学富山国际大学金泽学院大学金泽工业大学金泽星稜大学金城大学北陆大学仁爱大学福井工业大学健康科学大学帝京科学大学身延山大学山梨英和大学山梨学院大学诹访东京理科大学清泉女学院大学长野大学松本大学松本齿科大学朝日大学岐阜医疗科学大学岐阜经济大学岐阜女子大学岐阜圣德学园大学中京学院大学中部学院大学东海学院大学(2007年4月前为东海女子大学)静冈英和学院大学静冈产业大学静冈福祉大学静冈文化艺术大学静冈理工科大学常叶学园大学浜松学院大学光产业创成大学院大学爱知大学爱知医科大学爱知学院大学爱知学泉大学爱知工科大学爱知工业大学爱知产业大学爱知淑德大学爱知文教大学爱知瑞穗大学樱花学园大学金城学院大学椙山女学园大学星城大学大同大学(2009年4月前为大同工业大学)中京大学至学馆大学(2010年4月前为中京女子大学)中部大学东海学园大学同朋大学爱知东邦大学(2007年4月前为东邦学园大学)丰田工业大学丰桥创造大学名古屋音乐大学名古屋外国语大学名古屋学院大学名古屋学艺大学名古屋经济大学名古屋艺术大学名古屋产业大学名古屋商科大学名古屋女子大学名古屋造型大学(2008年4月前为名古屋造型艺术大学)名古屋文理大学南山大学日本红十字丰田看护大学日本福祉大学人类环境大学藤田保健卫生大学名城大学皇学馆大学铃鹿医疗科学大学铃鹿国际大学四日市大学成安造型大学圣泉大学长浜生物工程大学琵琶湖成蹊体育大学大谷大学京都外国语大学京都学园大学京都光华女子大学京都嵯峨艺术大学京都产业大学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京都女子大学京都精华大学京都造型艺术大学成美大学(2010年4月前为京都创成大学)京都橘大学京都文教大学京都药科大学种智院大学同志社大学同志社女子大学花园大学明治国际医疗大学(2008年4月前为明治针灸大学)立命馆大学龙谷大学蓝野大学追手门学院大学大阪青山大学大阪医科大学大阪大谷大学大阪音乐大学大阪学院大学大阪河崎康复大学大阪观光大学大阪经济大学大阪经济法科大学大阪艺术大学大阪工业大学大阪国际大学大阪产业大学大阪齿科大学大阪樟荫女子大学大阪商业大学大阪女学院大学大阪成蹊大学大阪综合保育大学大阪电气通信大学大阪人类科学大学大阪药科大学关西大学关西医科大学关西外国语大学关西医疗大学(2007年4月前为关西针灸大学)关西福祉科学大学近畿大学四条畷学園大学摄南大学千里金兰大学相爱大学太成学院大学帝塚山学院大学常盘会学园大学梅花女子大学羽衣国际大学阪南大学东大阪大学普尔学院大学桃山学院大学芦屋大学大手前大学关西福祉大学关西学院大学近畿医疗福祉大学(2008年4月前为近畿福祉大学)甲子园大学甲南大学甲南女子大学神户海星女子学院大学神户学院大学神户艺术工科大学神户国际大学神户松荫女子学院大学神户情报大学院大学神户女学院大学神户女子大学神户亲和女子大学神户药科大学神户山手大学关西看护医疗大学(2008年4月前为顺心会看护医疗大学)圣田学园女子大学宝塚大学(2010年4月前为宝塚造型艺术大学)姫路独协大学兵库大学兵库医科大学武库川女子大学畿央大学帝塚山大学天理大学奈良大学奈良产业大学高野山大学鸟取环境大学冈山学院大学冈山商科大学冈山理科大学川崎医科大学川崎医疗福祉大学吉备国际大学仓敷艺术科学大学仓敷作阳大学山阳学园大学就实大学中国学园大学美作大学伊丽莎白音乐大学广岛文化学园大学(2009年4月前为吴大学)日本红十字广岛看护大学比治山大学广岛经济大学广岛国际大学广岛国际学院大学广岛修道大学广岛女学院大学广岛文教女子大学福山大学福山平成大学安田女子大学宇部开拓者大学东亚大学德山大学梅光学院大学山口福祉文化大学山口东京理科大学四国大学德岛文理大学四国学院大学高松大学圣凯瑟琳大学松山大学松山东云女子大学九州营养福祉大学九州共立大学九州国际大学九州情报大学九州女子大学久留米大学久留米工业大学产业医科大学西南学院大学西南女学院大学日本经济大学(2010年4月前为福冈经济大学)第一药科大学筑紫女学园大学中村学园大学西日本工业大学日本红十字九州国际看护大学福冈大学福冈工业大学福冈国际大学福冈齿科大学福冈女学院大学西九州大学活水女子大学长崎外国语大学长崎国际大学长崎纯心大学长崎综合科学大学长崎卫斯理公会大学九州看护福祉大学熊本学园大学熊本保健科学大学尚絅大学崇城大学平成音乐大学日本文理大学别府大学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九州保健福祉大学南九州大学宫崎国际大学宫崎产业经营大学鹿儿岛国际大学鹿儿岛纯心女子大学志学馆大学第一工业大学冲绳大学冲绳国际大学名樱大学事业创造大学院大学环太平洋大学新潟康复大学。
抗战时期日本在上海的文化侵略——以上海日本近代科学图书馆为例

抗战时期日本在上海的文化侵略——以上海日本近代科学图书馆为例石嘉内容提要1937年3月,日本在上海成立近代科学图书馆。
该馆成立伊始,受制于各种不利因素的掣肘,发展缓慢且一度闭馆。
上馆复馆后采取一系列行动,在推动其自身发展的同时,加强日本在上海的文化侵略。
日本政府则从经济上、政策上加强对上馆的操控,使其全面配合日本当局的侵华国策,该馆嬗变成日本侵略上海的一个重要机构。
直至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上馆最终随着日本的败亡而解散。
关键词抗战时期上海日本近代科学图书馆文化侵略石嘉,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日本爱知大学中国研究科博士研究生300071DOI:10.13858/32-1312/c.2015.01.029日本强占东北以后,继而策划华北事变,妄图吞并华北。
日本加紧对中国军事进攻的同时,亦强化了文化侵略。
1935年,日本驻华大使馆参事若衫在《对支文化事业改善案》中,明确提出要实现“对支文化事业”根本方针的转变,“我对支文化事业从来脱离政策的立场,采取主要着眼于纯学术研究之方针,今日遭遇重大变局,此种方针有必要发生根本变更,我文化事业部应秉承当局政策,根据日满提携确立东洋和平之经纶,在支那实现文化开发和日支文化联系”[1]。
此后外务省文化事业部决定在中国推行所谓的“新规事业”,目的在于介绍日本近代科学,“利用本邦资金、技术应用于支那的资源开发,满足本邦经济之欲求”[2]。
此种“新规事业”,主要包括筹建华北产业科学研究所、中日学院附设农事试验场、上海日本近代科学图书馆(以下简称上馆)、北京日本近代科学图书馆。
日本控制华北以后,又企图将其侵略触角伸向上海乃至整个中国,遂成立上馆,作为侵略上海的一个重要据点。
本文拟就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档案及其他资料,介绍上馆的成立始末;上馆复馆后的运营,并揭露[1]《対支文化事業改善案》,《各国ノ団匪賠償金処分関係雑件/日本ノ態度》,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レファレンスコード:B05015129900,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藏。
爱知大学大学院中国研究科博士课程双重学位学习简介【模板】

爱知大学大学院中国研究科博士课程双重学位学习简介爱知大学大学院中国研究科I. 课程学习1.课程设置与要求攻读“双重学位课程”的学生必须修完爱知大学大学院中国研究科以及**大学研究生院规定的课程。
(1)爱知大学的课程设置与要求①课程设置爱知大学将按照以下的课程进行教学。
②有关进修的要求甲、必须接受指导教授对博士论文的研究指导。
乙、在攻读博士课程的一年中必须修满12学分。
丙、所修科目中必须包括必修科目2学分及研究讨论课2学分。
丁、除必修科目2学分和研究讨论课2学分以外,学生在指导教授的指导下需再从其他科目中选修8学分。
(2)**大学课程安排及修完课程的规定攻读双重学位的学生将根据所属学院的规定进行学习。
2. 课程进修方法①学生入学后,在**大学第1学期至第2学期进修**大学规定的课程(根据**大学《博士个人培养计划的规定》)。
②**大学第2学期,爱知大学入学后,学生将在中日双方指导教授的指导下,可使用RMCS系统进修爱知大学的课程。
③于**大学第3学期至第4学期(爱知大学第2学期至第3学期),赴爱知大学留学,继续进修爱知大学的课程。
在此期间可利用RMCS接受**大学指导教授的指导。
④ **大学第6学期(爱知大学第5学期)可申请**大学博士学位的论文答辩。
⑤爱知大学第6学期可申请办理爱知大学博士学位的有关手续。
3. 学分认定爱知大学与**大学将互相承认学分。
但学分的认定方法以及可给予认定的学分数将遵守所属大学的规定。
4. 博士学位(1)有关申请博士学位论文①申请爱知大学博士学位时,学生必须根据爱知大学的有关规定提交博士学位的论文。
②申请**大学博士学位时,学生必须根据**大学的有关规定提交博士学位的论文。
③提交爱知大学与**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不得为同一篇论文。
④申请爱知大学博士学位前,学生必须先取得**大学的博士学位。
(中国**大学博士论文合格后才能申请)(2)有关博士学位论文的评审①提交爱知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后,将根据爱知大学的相关审查基准进行预备审查。
博士课程) 招生简章

20201010年广岛大学研究生院综合科学研究科广岛大学研究生院综合科学研究科((博士课程博士课程))招生简章10月开学[外国留学生特別选拔外国留学生特別选拔]]2010 年 3月广 岛 大 学广岛大学研究生院综合科学研究科广岛大学研究生院综合科学研究科((博士课程博士课程))外国留学生特別招生简章广岛大学研究生院综合科学研究科(博士课程)2010年10月入学招生方法如下: 本研究科,正期待着如下学生的入学:(1)不局限于文理科等个别狭窄的某一领域,追求新学识、接触新学问、敢于开拓崭新学术范畴的学生。
(2)面对当前复杂的现实社会,追寻及发掘自己要研究的课题,理解其背景之后,并找出解决方法的学生。
(3)不局限于地域、社会、国家等界限,有能力掌握并理解他人及表明自己意见的学生。
Ⅰ.招生人数专 业 招生人数综 合 科 学 专 业 若干名Ⅱ.申请资格不居住在日本的外国人,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取得硕士学位,或者相当于同等学力者。
2.2010年9月30日为止。
预计能够取得硕士学位者。
Ⅲ.申请手续 1.申请资料等资 料 名 称 摘 要※入 学 报 名 表 使用指定的报名用纸※成 绩 证 明 由毕业大学校(院)长颁发※硕 士 论 文 副 本 1份研 究 计 划 书 使用指定的报名用纸,并用日语填写具体的研究内容※硕士课程毕业证明书 / 预计毕业证明书 由毕业大学校(院)长颁发※论 文 成 果 发表过的论文推 荐 书 2 份 1.研究机关负责人的推荐书1份 2.申请者的研究指导员,或导师的推荐书1份 审 定 费 30,000日元(用日元交纳)如委托在日本国内居住的代理人进行支付时,须在报名办理的规定期限之内,至日本国内的都市银行、地方银行等总分店的各窗口办理汇款手续。
并请将粘贴用入学报名表“入学审定费汇款证明书”,粘贴在入学报名表的“入学审定费汇款证明书粘贴表”上提交。
(从日本邮政银行和邮局(以下简称“邮政银行”)汇款时,需要办理其他手续,比如重新填写邮政银行指定的汇款单等。
我国工业部门技术创新能力分析——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实证研究

基金项 目:日本文部科学省“ l世纪重点科研基地工 程” 2 国际 中国学 IC C S研究项 目——“ 生产 技术进步和 治污技术进步 的动态关系研 究——基于环境规制背景下的实证分析 ” 项 目编号 :9 C 6 2; 目负责人 : ( 0 D 10 项 张成 ) 果之一 ; 成 国家社科基金重 大项 目“ 贯彻落 实科 学发展观 与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大型国有垄断企业 的治理结构和政府规制结构研究” 项 目编号 :7 D 1 项 目负责人 : ( 0 &Z 05; 于同申) 成果之一 。 作者简介 : 张成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 日本爱知大学中国研究科博士研究 生, 研究方 向: 产业经济学 、 网络经济学 ; 唐敏 , 硕 士, 北广 电子集团有 限责任公司战略发展部 , 研究方向 : 产业 经济学 。 3
而 L e ( 9 3 等 认 为两 者 之 间具 有 正 向关 系 。三 ob 18 ) 是把 环境 规 制 和 技 术 创 新 结 合 起 来 。P r re a ot t1 e . ( 9 1 19 ) 出著 名 的“ 特假 说 ” 认 为 恰 当的 1 9 ,9 5 提 波 ,
技术创 新是 企业 发 展 的 源泉 , 业 只 有依 赖 于 企 技术 创新 能力 的提 高 , 能 持 续 、 效 的 开 展 技 术 才 有
摘
要 :以 中国 大 陆 的 3 1个省 份 工业 部 门在 19 - 20 98 0 7年 的 面板 数 据 为基 础 , 用数 据 包络 分 析 方 法 测 度 出全 利
要素 生产率及技术进 步、 纯效 率 的改善 和规 模 经 济这 三 个分 解 变量 , 点 考察 了衡 量 工业 部 门创新 能 力 的指 重
R s w提 出 了“ 飞 ” 阶段理 论 , 创 新 ” ot o 起 六 把“ 的概 念
现实问题、复线结构和知识增量——读《中国新闻史学史》

I l新书新声2〇21/2詞阄知现实问题、复线结构和知识增量—读《中国新闻史学史》□周航屹【摘要】《中国新闻史学史》是目前中国新闻史学史领域的最新成果,可称了解中国 新闻史近百年来学术图景和发展进路的一部力作。
本文从选题依据、叙事结构、观点创新三 个方面对该书进行评介,该书的研究问题源于中国新闻史学科的现实性困惑,采用纵横交织 的复线结构展开史学史叙事,通过提炼特征和刻画细节呈现出知识增量。
该书为中国新闻史 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值得相关研究者研读。
【关键词】《中国新闻史学史》;新闻史学史;书评《中国新闻史学史》一书[1],是目前中国 新闻史学史领域最新成果,标志着该领域研究 的新进展和新高度,可称了解中国新闻史近百 年学术图景和发展进路的一部力作。
本书是赵 战花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其导师 方汉奇对该书有高度评价,认为该书“在前人 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研究、分析和评价了中 国新闻史学科近百年的研究成果,厘清了其源 流,分析了其局限和得失,总结了其成就与不 足,条理清晰,脉络清楚,考订精详,文笔美 畅”(序,第2页)。
除“绪论”和“结语”夕卜,本书共6章,分 述中国新闻史研究的五个发展阶段:起步(1833年至1949年)、革命史范式确立(1949年至1978 年)、再次起步(20世纪80年代)、审慎转型 (20世纪90年代)、多元图景渐现(2000年至 今),以及其他国家的中国新闻史研究概况。
展 阅该书,不仅能理清中国新闻史学史发展的源流 和脉络,也能藉此体味博士论文运思、书写的创 作过程;此二者在该书中实现了较好统一,可同 时进行观照。
本文对该书的评介,从选题依据或 提问角度、本体脉络和复线结构、观点创新或知 识增量三个方面展开,不仅关注它作为学术著作 “说了什么”,也措意其作为博士论文“如何言 说”,结合相关史学理论,初步展示该书之于新 闻史学史研究的有益启迪。
【作者简介】周航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日本爱知大学,中国研究科,博士研究生:【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〇X N H ll8)项目成果。
中科院博士课程简介

中科院博士课程简介中科院博士课程是为了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高水平人才而设立的,旨在提供系统、全面、深入的学术培训。
本课程由中科院教育与培训部门负责组织与实施,并由各研究所、院属大学等单位共同参与。
本课程以强化研究生的学科基础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设置包括理论学习、实践训练和学术交流三个方面,力求在深度与广度上达到较高水平。
在理论学习方面,中科院博士课程注重学生对相关学科的系统学习。
通过专业课程的讲授,学生将深入了解学科前沿知识、科学方法和研究进展。
同时,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通过研讨、学术报告和专家指导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实践训练方面,中科院博士课程强调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培养。
通过实验教学和科研实践项目,学生将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研究设计的方法。
同时,课程还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课题,为其提供科研实践的机会和平台。
通过实践锻炼,学生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在学术交流方面,中科院博士课程重视学生与学术界的交流互动。
通过学术研讨会、学术会议和研究报告等形式,学生将有机会与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
课程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组织和学术出版,促进学生在学术界的声誉与影响。
总之,中科院博士课程的目标是通过系统学习、实践训练和学术交流,培养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水平人才。
我们相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学术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的成就,为国家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日本爱知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研究科博士课程
(中日联合培养博士项目)招生简章
I 招生概要
1.招生人数
5名
2.考试日程安排
报名时间: 2019年11月25日(周一)—12月2日(周一)
(注)考生须将报名资料直接递交至南开大学研招办(八里台校区:办公楼205室;津南校区:综合业务西楼316室)。
面试时间: 2020年3月4日(周三)
录取结果公布: 2020年3月6日(周五)
3.报考资格
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博士一年级、二年级在校(非定向)博士生。
4. 报考所需材料
入学报名表可直接从附件中下载
注1)报名材料不予退还。
5. 报名方法、地点
报名考生在备齐上述报名资料后,于12月2日下午15:00前直接递交至南开大学研招办(八里台校区:办公楼205室;津南校区:综合业务西楼303室)。
II 考试办法
1.考试日期: 2020年3月4日(周三)。
2.考试地点:南开大学南开爱大会馆内(考场教室将在日后通知)。
3.考试办法及考试科目:面试(使用RMCS或skype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