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事故与案例分析(3)
矿井火灾案例分析

矿井火灾案例分析矿井火灾是一种常见的安全事故,在煤矿、金属矿山等大型矿山中均有发生。
矿井火灾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人力损失。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起矿井火灾案例,总结出矿井火灾的主要原因和安全措施。
第一起案例:2010年河南省登封市煤矿爆炸火灾事故此次火灾事故共造成28人死亡,1人失踪,6人受伤。
经过事故调查,发现该煤矿存在一系列违规现象,如未按规定进行通风,安全设施不健全等。
此外,煤矿管理人员对于煤尘防爆工作缺乏重视,输送系统存在耗能大、效率低的问题。
针对此事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煤矿的管理存在着漏洞和违规的行为,需加大对矿产资源的安全生产管理。
2. 煤尘爆炸是此次火灾的主要原因。
应加大对煤尘的清理力度,严格执行煤尘防爆安全条例。
3. 安全设施的安装和日常维护、检查等对于火灾的预防与救援工作至关重要。
需建立健全的安全设备保养制度、系统。
第二起案例:2012年贵州省乌当区白果坡煤矿井下火灾案2012年一月份贵州省“1·11”惨案,是近年来我国井下矿难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事故,事件造成了十五人死亡和九人受伤。
这起火灾的发生原因是由于当日注水量严重不足,导致井下冒顶、透水、积水等问题。
电缆和电气设备在火灾中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经验教训和总结:1. 煤矿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把控注水量,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水位,避免煤尘爆炸等问题。
2. 矿井的通风系统需要进行定期检查维护。
3. 需落实安全出口、电气设备防火、地质预测、灾害预防等措施。
4.需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和安全检查制度,保证及时掌握情况,开展有效的救援工作。
第三起案例:2013年贵州省麻山煤矿爆炸火灾事件此次火灾事件造成了17人死亡、21人受伤。
经过初步调查,事故原因与煤矿的通风不畅、煤尘防爆不及时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同时,煤矿的安全设施建设存在瑕疵和不足。
总结得出以下要点:1. 矿井的通风系统是预防矿井火灾的重要手段之一,需要加大检查和维护。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辽宁省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孙家湾矿瓦斯爆炸事故主要违法事实:1)矿山安全法,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致使冲击地压造成3316风道外段大量瓦斯异常涌出,3316风道里段掘进工作面局部停风造成瓦斯积累,浓度达到爆炸界限。
2)没有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带电检修临时配电点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产生电火花引起瓦斯爆炸。
3)外包工队特殊工种无证上岗。
4)劳动组织管理混乱,缺乏统一、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包代管;安全管理混乱,基本无人佩带自救器和便携甲烷检测仪、生产值班人员擅离工作岗位、瓦斯监控值班人员及有关负责人在瓦斯监控系统报警后长达11分钟时间内没有按规定实施停电撤人措施、没有严格执行有关定期做好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工作、对重大事故隐患监督管理不严。
5)严重失职,未能有效地进行监督检查和管理。
(二)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五七(集团)公司大井“12-10”瓦斯爆炸事故主要违法事实:1)造成矿井通风系统不合理,风流短路,风量不足;大串联通风:局部通风机吸循环风;盲目向采空区送巷,导致瓦斯增大、瓦斯积聚,达到爆炸界限。
2)没有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在长385m、宽83m 的狭小煤柱上同时布置2个掘进头和2个高落式采面,超通风能力生产;同时,没有实行“一炮三检”,违章放炮。
3)五七(集团)公司对大井以包代管,对安全包面不管。
4)没有依法履行监督检查和管理职责。
(三)贵州省水城矿务局某煤矿四采区41114机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主要违法事实:没有严格遵守安全规程,现场人员违章拆卸矿灯引起火花,造成瓦斯爆炸,煤尘参与爆炸。
(四)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县富强煤矿“7-4”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主要违法事实:1)致使1号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放炮崩透采空区,放炮产生的火焰引起采空区瓦斯爆炸,煤尘参与爆炸。
2)造成矿井通风系统不合理,不具备保障安全生产的条件。
3)采用非正规的采煤方法,开采布局不合理。
无序开采。
4)长期非法越界开采。
煤矿案例及安全技术措施

事故原因
瓦斯抽采管路存在泄漏,导致瓦 斯浓度超标;安全监管不到位, 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泄漏问题。
预防措施
加强瓦斯抽采管路的日常检查和 维护,确保管路密封良好;加强 安全监管,定期对瓦斯浓度进行 检测和评估。
事故案例二:矿井塌陷
事故经过
某煤矿在采煤过程中,由于采空 区顶板支撑不足,导致顶板塌陷
,进而引发矿井塌陷事故。
力。
安全教育的实施与效果评估
制定安全教育计划
01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员工需求,制定安全教育计划,明确培训
目标、内容和时间安排。
实施安全教育
02
按照计划组织员工参加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确保员工接受足
够的安全教育。
效果评估与反馈
03
通过考核、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安全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及
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煤矿案例及安全技术措施
汇报人: 2024-01-08
目录
•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 • 煤矿安全技术措施 • 煤矿安全管理体系 • 煤矿安全培训与教育 • 煤矿安全监管与检查 • 煤矿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01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案例一:瓦斯爆炸
事故经过
某煤矿在瓦斯抽采过程中,由于 瓦斯抽采管路泄漏导致瓦斯浓度 超标,进而引发瓦斯爆炸。
发透水事故。
事故原因
对掘进工作面前方的水文地质情 况掌握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和预 防透水事故;安全监测和预警系
统不完善。
预防措施
加强掘进工作面前方水文地质情 况的勘察和评估,确保掌握足够 的水文地质资料;建立完善的安 全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
预防透水事故。
02
煤矿安全技术措施
瓦斯防治措施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案例一、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五七(集团)公司大井“12·10”瓦斯爆炸事故(一)基本情况1997年12月10日10时50分,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五七(集团)公司大井发生特别重瓦斯爆炸事故,死亡79人,直接经济损失480万元(二)事故经过1997年12月10日8点班,大井区共入井124人,其中采、掘工作面68人,机修30人,巷修19人,区直人员3人,公司辅助救护队员4人,分别在1、2号回采工作面和1、2号掘进头等地点作业。
10时50分,大井区主井井口工袁某发现井口冒黑烟,便马上向承包人高某报告,高某立即向井底车场打电话询问情况,井下打点工说:“过来一阵风,把我的帽子吹掉报告”。
高某随即让井长回采工作面打电话,但没人接。
这时井下脱险的工人开始升井,并报告说:“井下瓦斯爆炸了”。
10时15分,公司安全副经理刘某、安全科长张某、大井区井长杨某、副井长段某、公司辅助救护队队长樊某、安全员尚某等11人立即赶到井下,他们从皮带巷进去40多米,见前面巷道严重冒顶堵死,便立即返回,但皮带头处也发生冒顶,把他们堵在里面,后经过40多分钟内外抢救脱险。
10时55分,五七(集团)公司向石龙区政府和区煤炭局报告事故情况。
11时30分,区委、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领导相继赶到事故现场。
并立即调韩庄矿务局、石龙区和五七集团公司共6各救护小队进行抢救工作。
平顶山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闻讯后立即赶到现场,成立抢险指挥部,指挥事故的抢险工作。
(三)事故原因(1)矿井通风系统不合理,风流短路,风量不足;大串联通风;局部通风机吸循环风;盲目向采空区送风,导致瓦斯增大、瓦斯积聚、达到爆炸界限;违章放炮,是这起瓦斯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
(2 )大井承包后,为了追求高额利润,重生产、轻安全、不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在长385m、宽83 m的狭小煤柱上同时布置2个掘进头和2个高落式采面,超通风能力生产。
安全力量检查严重不足,井下每班仅有一个安全员,不仅要检查十多个地点的瓦斯,还要负责局部通风、排查隐患等,工作量大,难以保证“一炮三检”和瓦斯检查制度的落实。
露天矿安全事故案例

《露天矿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与思考》露天矿作为重要的矿产资源开采方式之一,在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能源和原材料的也面临着诸多安全风险。
由于露天矿开采环境复杂、作业量大、设备众多等特点,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一系列露天矿安全事故案例的深入分析,探讨事故发生的原因、教训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提高露天矿安全生产水平,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一、案例一:边坡坍塌事故某大型露天煤矿在进行边坡开采作业时,由于未能及时监测边坡的稳定性,且在暴雨天气下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导致边坡突然发生大面积坍塌。
事故瞬间掩埋了正在作业的数十名矿工,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故原因分析:边坡稳定性监测工作不到位。
煤矿企业在日常生产中对边坡稳定性的监测重视程度不够,监测设备不完善,监测数据未能及时分析和处理,未能提前发现边坡潜在的坍塌风险。
暴雨天气下的应急管理缺失。
煤矿企业缺乏应对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应急预案,没有及时组织矿工撤离危险区域,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来降低边坡的浸润程度,从而加剧了坍塌事故的发生。
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部分矿工存在违规作业行为,如在边坡不稳定的情况下冒险作业等,而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这些违规行为,导致安全隐患长期存在。
教训与防范措施:一是要加强边坡稳定性监测工作。
建立完善的边坡监测系统,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根据分析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是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制定详细的暴雨等恶劣天气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矿工的应急逃生意识和技能。
三是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对矿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对违规作业行为严肃处理。
二、案例二:爆破事故某露天金属矿在进行爆破作业时,由于爆破设计不合理、爆破器材质量不合格以及操作人员违规操作等原因,导致爆破现场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多名矿工伤亡和设备损坏。
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与警示

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与警示煤矿安全事故是当前矿山行业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为了提高煤矿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本文将通过对几起煤矿安全事故的案例分析,帮助读者了解事故的原因及其背后的警示。
案例一:xx矿瓦斯爆炸事故在2019年6月,xx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瓦斯爆炸事故,导致数十名矿工丧生。
经过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管理不力和安全规程的违反。
首先,该矿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的漏洞。
管理层对矿工缺乏有效监督,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隐患。
此外,矿方没有进行足够的安全培训,导致矿工对瓦斯爆炸的风险缺乏认识。
这种缺乏有效管理和培训的情况下,事故的发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矿方严重违反了安全规程。
在事故发生前,矿工们在地下进行作业时没有戴上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也没有进行必要的气体检测。
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直接导致了瓦斯爆炸的发生和事故的严重后果。
从这起事故中,我们可以看到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管理不善和安全规程的违反。
因此,矿山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必须重视,并加强对矿工的培训和监督,以确保安全规程的执行。
案例二:xx矿坍塌事故在2020年,xx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矿坍塌事故,造成多人死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经过调查,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对矿山地质情况缺乏科学认知以及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首先,该矿在勘察和评估矿山地质情况时疏于细致,没有进行全面的地质勘测和评估工作。
对于潜在的地质灾害和坍塌风险没有充分考虑和预防措施,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其次,矿山作业时违反了安全操作规程。
例如,在进行爆破作业时,未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和控制措施,导致煤层失稳,最终引发了矿坍塌。
通过这起事故,我们认识到科学评估地质情况和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对于防止矿坍塌和保障工人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矿山企业应该加强对矿山地质的研究,确保全面了解地质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警示与启示从以上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警示和启示:1.安全管理至关重要:煤矿企业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矿工的培训和监督,确保规程的执行。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
煤矿事故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下是一个煤矿事故案例的分析:
案例:某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
该煤矿位于山区,采用地下开采方式。
事故发生在一个深部工作面,当时有30名矿工在工作。
蓦地间,瓦斯爆炸发生,导致工作面坍塌,矿工被困在井下。
事故发生后,矿井内的瓦斯浓度迅速上升,救援人员难以进入井下进行救援。
事故原因:
1. 瓦斯检测不及时:事故前,瓦斯检测设备存在故障,无法及时监测到瓦斯浓度的变化。
2. 安全管理不到位:煤矿管理部门没有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未能对矿工进行充分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3. 通风系统不完善:煤矿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无法及时排除瓦斯,导致瓦斯积聚。
教训与改进:
1. 加强瓦斯检测:煤矿应定期检修和维护瓦斯检测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建立瓦斯浓度报警机制。
2. 加强安全管理:煤矿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矿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
3. 改进通风系统:煤矿应对通风系统进行改造,确保其能够及时排除瓦斯,保持矿井内的空气流通。
以上是一个煤矿事故案例的分析。
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可以得出教训并提出改进措施,以预防和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近年来,由于安全意识薄弱、管理不到位等原因,我国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
这些事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反思。
本文将选取几起典型的安全生产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并总结出教训与启示,以期引起人们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
案例一:矿井瓦斯爆炸事故在某煤矿,由于未对瓦斯进行及时检测和监测,煤矿工人在作业时不慎触发了煤矿瓦斯泄漏,导致煤矿发生了严重的瓦斯爆炸事故。
事故造成了大量工人伤亡和财产损失。
教训与启示:1. 加强现场监测与检测:在矿井作业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瓦斯检测系统,并定期对矿井进行检测。
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矿工的安全培训,确保其熟悉应急预案,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瓦斯防治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案例二:化工厂泄漏事故某化工厂由于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一批有毒有害物质泄漏,造成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污染,对周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重大威胁。
教训与启示:1. 加强操作人员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坚决杜绝操作失误。
2. 健全监测与应急预案:化工企业应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建立完善的紧急处理预案,及时应对突发事件,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后果。
案例三:建筑工地坍塌事故一处正在进行施工的建筑工地突然发生坍塌,导致多名工人被掩埋。
此次事故主要原因是由于工地方案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把关不严,导致基础设施不稳定。
教训与启示:1. 严格把关工程质量:建筑工地在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科学规划和设计,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2. 强化监管和责任追究:加强对施工方的监管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切实加强对建筑工地的管理,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通过对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案例的分析与教训总结,我们认识到事故的发生通常与安全管理不到位、违规操作、技术不完善等因素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安全事故与案例分析(3)(一)输送带着火事故1.事故案例[案例一]1982年9月7号,某矿采煤工作面运输平巷使用非阻燃带式输送机,司机班中睡觉,带式输送机过负荷未能及时发现,输送带打滑,造成摩擦起火事故。
死亡3人,全矿停产11天。
[案例二]1989年8月23号,某矿为加快运输速度在南一采区北侧401工作面运输平巷安装一条420m长的带式输送机代替矿车运输。
在试运转过程中,由于拉紧装置出现故障,输送机运转时输送带松弛造成打滑。
司机不顾运转异常,听到信号工发出的开车信号就开机,致使输送带打滑,摩擦起火,死亡15人。
[案例三]1990年5月8号,某矿斜井安装带式输送机时,用气焊切割钢板的余火点燃非阻燃输送带,造成输送带着火,死亡80人,直接经济损失567万元。
2.原因分析(1)使用非阻燃输送带或不合格的阻燃输送带。
(2)带式输送机超载压住输送带或由于输送带严重跑偏以及部分托辊不转或输送带松弛等原因使输送带打滑,如不及时停机处理,驱动滚筒与输送带摩擦生热引起火灾。
(3)液力偶合器使用不合格的易熔塞或易熔塞安错位置和使用可燃性介质,致使液力偶合器喷油引起火灾。
(4)高速转动的机械、输送带长时间与煤粉、矸石、木块、电缆、管线等摩擦起火。
3.预防措施(1)司机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使用合格的阻燃输送带。
(3)带式输送机巷道应保持清洁,做到无杂物、浮煤,无淤泥、积水,电缆、管线吊挂整齐。
(4)机道要设置防灭火水管,每隔50m设一个管接头和阀门。
机头部要备有不少于0.2m3的内装黄砂的砂箱和2个以上的灭火器,同时机头部必须备有25m消防软管。
(5)液力偶合器必须使用合格的易熔塞,必须使用难燃液或水介质。
(6)定期巡检,加强输送机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输送带运行不跑偏、输送带张力适当,托辊、滚筒转动灵活。
(二)输送带打滑事故1.事故案例[案例一]1983年10月25日,某矿采区带式输送机,由于带式输送机负载大,输送带打滑,驱动滚筒空转摩擦起热,将输送带烧穿。
[案例二]1986年8月21日,某矿采区带式输送机,由于仓满,带式输送机停机后,输送带下滑。
司机用木楔塞入机头滚筒,力图刹住滚筒,结果将胳膊卷进滚筒,挤伤胸肺死亡。
2.原因分析(1)输送带张力不够,致使输送带与驱动滚筒之间摩擦系数减小。
(2)输送带与驱动滚筒的接触面浸入泥水、煤水时,摩擦系数降低。
(3)托辊被煤、矸、淤泥等埋压使大量托辊不运转,阻力增加。
(4)负载过大,阻力加大。
(5)输送带跑偏严重,增加输送带阻力,甚至将输送带卡挤在机架上不能移动。
3.预防措施(l)定期张紧,使输送带与驱动滚筒间有足够的摩擦力。
(2)装载均匀,防止局部超载和偏载。
(3)定期巡检,保证托辊运转灵活。
(4)加强带式输送机运行管理,教育司机增强责任心,发现打滑及时处理;使用输送带打滑保护装置,当输送带打滑时,通过打滑传感器发出信号,自动停机。
(三)连接输送带、爬乘输送带、清扫输送带等伤人事故1.事故案例[案例一]1982年8月2日,某矿采区带式输送机,连接输送带时,由于机头端输送带短,就开倒车拉伸输送带,站在机头架上拉输送带的职工,因震动心慌,跌入驱动滚筒,被挤致死。
[案例二]1994年11月24日,某矿一防尘工去井下处理防尘水,途经带式输送机,因联采一区挑顶的矸石堆积在人行道侧,人员不好通过,该防尘工爬上输送带行走,输送带突然运行,将其拉倒,被挤在棚梁下,身体多处受伤致死。
[案例三]1995年1月8日,某矿采煤工作面安装带式输送机。
试运转时,机尾工人发现正在运转的底输送带与机尾滚筒间有一块矸石,便将右手伸人机尾滚筒,准备把矸石扒掉时,右手被卷入滚筒,造成右手骨折。
2.原因分析(1)人站在机头架驱动滚筒上方倒开车拉输送带,摔入驱动滚筒。
(2)心存侥幸,违章乘坐输送带。
(3)不停机清理输送机。
3.预防措施(1)连接输送带时,不得站在机架上倒开车牵拉输送带。
(2)除按规定允许乘人的带式输送机以外,其他带式输送机严禁乘人。
(3)在带式输送机巷道中,行人经常跨越带式输送机的地方,必须设置过桥。
(4)禁止用手直接接触转动部位,输送机运行中严禁用锹或其他工具刮托辊或滚筒上的黏着物,不得用工具拨正跑偏的输送带。
(5)带式输送机外露的转动部位,应按规定设防护罩或防护栏杆。
(6)检修输送机时,必须认真执行停送电有关规定,防止误送电或误开机伤人。
(7)检查维护工作中需接触转动部件时,必须停电进行。
典型机电事故案例分析煤矿机电事故是指机电设备(设施)导致的事故,包括运输设备在安装、检修、调试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发生在高低压电网、直流架空线的人身触电事故等。
根据近年来全国煤矿事故分析的统计数字,煤矿机电事故在瓦斯事故、顶板事故、运输事故、放炮事故之后,居第5位,同时机电事故还是引起瓦斯爆炸等重大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统计,煤矿井下由于电火花引起的瓦斯爆炸事故占瓦斯爆炸事故总数的40%~47%。
从2001年~2011年统计,近10年我国煤矿生产事故中,以死亡人数计算,煤矿机电事故死亡人数平均占总事故死亡人数的2.14%。
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统计表明,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90%。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奇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存在着“88:10:2”规律,即在 100起事故中,有88起是纯属人为的,有 10起是人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只有2起是人难以预防的,即所谓“天灾”。
一、煤矿机电事故的特点:1、大多为零星单个事故。
由于井下机电设备种类、数量较多,这类事故具有零星、多发的特点且涉及面广,管理难度较大,因此,往往被认为是难以避免的,而未能引起有关人员足够的重视。
2、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一方面说明机电事故虽然零散、面广,但也表明其有一定的重点和规律,因而也是可以预防的。
3、煤矿机电事故中工伤事故多,设备故障事故多,维修和设备非正常运转情况下事故多,维修和设备非正常运转情况下事故多。
在对煤矿的安全检查中发现,很多煤矿机电工伤事故占总工伤事故的比例非常高,机电设备故障事故频繁。
这说明在对设备维修和处理故障时,没有制订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4、煤矿机电事故占煤矿事故的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因为随着煤矿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机电设备也不断增加,因而机电事故的发生也会随之增加。
二、矿井机电事故原因分析:1、井下机电设备老化,不能保证设备的及时更新和必要的安全投入,是发生机电事故的重要原因。
一是很多煤矿由于不能保证必要的安全投入和改造,生产设备自90年代初期至今已基本上无大的、新的投入,设备陈旧,大量超过服务年限的设备仍在超期使用,甚至带病运行,最终造成机电事故较多;二是许多国家已经明令要淘汰的设备(如非阻燃电缆、胶带,老式绞车、电控、防爆高压开关、主扇、风机、水泵,高耗能油浸变压器、油开关等)仍在使用,安全可靠性差。
2、机电专业人才缺乏,部分机电人员业务技能不高,安全意识不强。
部分机电人员工作不仔细,操作不当或误操作,操作、检修作业技术不娴熟,维护检修机电设备时违反“三大规程”和有关措施规定,导致事故发生。
据统计,我国煤矿80%的机电事故是因违章造成的。
3、在购置设备方面,随着机电设备市场的放开,大量劣质机电产品涌入煤矿市场,再加上非防爆产品、非煤矿许用产品在煤矿的非法使用,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事故隐患。
因劣质产品失爆造成的瓦斯爆炸事故时有发生,工作中要注意辨别,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坚决不能使用。
4、电网触电事故原因低压电网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1)高、低压电网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一是违章带电安装、带电检修、带电检查、带电清扫;二是不执行停送电制度,停错、送错电误认开关和电缆,没有执行作业监护制度,没有悬挂“有人作业,不准送电”牌;三是没有工作票、没有安全措施、没有执行高压电网作业中停电、验电、放电等规定和要求;四是用电安全技术管理有漏洞,比如没有设备及电缆漏电保护装置,或保护装置失灵而没有及时处理或更换。
(2)直流触电事故的原因:一是架空线高度低,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二是带电修理电机车集电弓;三是工人违章乘坐矿车;四是工人在有架空线的巷道里扛钎子、管子等触及架空线;五是架空线漏电或没安装使用直流漏电保护装置。
第二节机械伤亡事故及点评2001~2010年期间,某公司先后发生7 起机械死亡事故,有煤机伤人事故,拆除运输机伤人事故,振动筛滚筒伤人事故,钢丝绳崩人事故,钢管坠落反弹伤人事故,滑轮起吊环崩断伤人事故,乘人装置坠落砸人事故。
案例1 ××煤矿“10.7 采煤机伤人事故2001年10月7日夜班,××矿采煤一区 119外工作面发生煤机滚筒伤人事故,死亡人。
一、自然情况: 119外工作面位于某采区西翼,临近结束,正进行上网上绳工作。
工作面长 140m ,煤层倾角17~25度,煤层平均厚度4.5m,采用ZFB2000-16/24轻型支架放顶煤回采工艺,采高为2.0~2.2 m ,采放比为1:1.14,工作面安装SGB630/220型运输机两部,采用MG-200型可调高双滚筒采煤机,端头斜切进刀,双向割煤。
二、事故经过:2001年10月7日夜班,××矿采煤一区跟班副区长安排工作面70架至机尾范围内工作,其中70架至80架进两刀,煤机从89号向上至机尾进一刀。
班长陈××根据副区长安排从机尾至70架看完一遍,然后分工,从70架向上共安排4个现场组,剩余人员到机尾材料道卧底。
分工后,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司机朱××在试开刮板输送机时听见电机声音不正常,接着就听到断链条的声音。
班长陈××到机尾察看情况,发现89号支架处煤帮有一盏灯亮,就安排机尾现场组人员去看是谁的灯,机尾现场组人员到现场看到煤机司机蒋××倒在煤帮,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发生后分析,当时煤机司机蒋××正在煤帮处理绕在煤机上滚筒上的铁丝网,煤机被掉入溜槽里的单体支柱打支杆往下滑行9m,造成蒋××被煤机上滚筒压住胸部。
三、事故原因:1、煤机司机进入煤机前煤帮处作业时没有按规程规定关闭刮板输送机、煤机闭锁;2、刮板输送机司机无证上岗,开启刮板输送机之前没有认真检查,没按规定程序点动刮板输送机,违章作业;3、职能管理部门对要害工种的培训,持证上岗把关不严;4、铁管员整理铁料时,随便将单体排放在电缆架上,单体掉入溜槽,致使煤机被掉入溜槽里的单体打支杆带动煤机往下滑行;5、现场管理不到位,煤机司机进入煤帮处理铁丝网时,没有安排监护人员。
四、事故教训:1、现场管理混乱,发现隐患处理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