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汉书阅王商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合集下载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0篇91-95(附答案与译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0篇91-95(附答案与译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0篇91-95(附答案与译文)91靖郭君将城薛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者。

靖郭君谓谒者①曰:“毋为客通②。

”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过三言,臣请烹。

”靖郭君因见之。

客趋进曰:“海大鱼。

”因反走。

靖郭君曰:“请闻其说。

”客曰:“臣不敢以死为戏。

”靖郭君曰:“愿为寡人言之。

”答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缴不能絓也③。

荡④而失水,蝼蚁得意焉。

今夫齐,亦君之海也。

君长有齐,奚以薛为?君失齐,虽隆薛之城至天犹无益也。

”靖郭君曰:“善。

”乃辍,不城薛。

(《战国策·齐策一》)【注释】①谒者:负责传达通报的人。

②通:通报。

③缴不能絓:戴绳的箭不能拖住(它)。

缴(jiǎo),带绳的箭。

絓(guà):通“挂”,牵制。

④荡:跳。

【阅读训练】一、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解释有误的是()A靖郭君将城.薛(城:名词用如动用,筑成。

)B客趋.进曰(趋:小步快走。

)C因反走.(走:跑)D愿.为寡人言之(愿:愿意)二、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有()A①客多以.谏者②臣不敢以.死为戏B①毋为客通②愿为.寡人言之C①因.反走②靖郭君因.见之D①靖郭君因见之.②今夫齐,亦君之.海也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译文:②君长有齐,奚以薛为?译文:③君失齐,虽隆薛之城至天犹无益也。

译文:四、客人的话主要表明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使靖郭君最终放弃个人的利益。

你认为客人的哪句话最能打动靖郭君?请把这句话写在下面。

答:【参考答案】一、解释不正确的是D,希望。

二、相同的有B和C,B都是介词,替,给;C连词,于是,就,便。

A①连词,因为;②介词,把。

D①代词,他;②助词,的。

三、①(一旦它)跳到(岸上),失去了水,蝼蚁也能够随心所欲地吃了它。

②你能长久地占有齐国,还要在薛地筑什么城呢?③你失去了齐国,即使把薛城修筑得有天高还是没有好处哇。

四、今夫齐,亦君之海也。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汉书 霍去病传》(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汉书 霍去病传》(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汉书 霍去病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霍去病,大将军青姊少儿①子也。

去病以皇后姊子,年十八为侍中。

善骑射,再从大将军。

大将军受诏,予壮士,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

上曰:“票姚校尉去病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二千五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

”去病侯三岁,元狩二年春为票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

上曰:“益封去病二千二百户。

”其夏去病与合骑侯敖俱出北地异道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丹道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

骞至,匈奴引兵去。

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

而去病出北地,遂深入,至祁连山,拊首虏甚多。

上曰:“益封去病五千四百户。

”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

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

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

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

”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

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梁肉,而士有饥者。

其在塞外,卒乏航,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踏鞠②也。

事多此类。

青仁,喜士退让,以和柔自媚于上,然于天下未有称也。

去病自四年军后三岁,元狩六年薨。

上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

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

(节选自《汉书·霍去病传》)[注]①少儿:霍去病母亲叫卫少儿,卫少儿的妹妹卫子夫为汉武帝皇后。

①穿域踏鞠:开辟球场踢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其夏/去病与合骑侯敖俱出/北地异道/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B .其夏/去病与合骑侯敖俱出北地/异道/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C .其夏/去病与合骑侯敖俱出北地/异道/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D.其夏/去病与合骑侯敖俱/出北地异道/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季父,指叔父,多指父亲兄弟中年纪最小者。

文言文阅读训练:《汉书张骞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汉书张骞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汉书•张骞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

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

单于日:“月氐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客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易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

骞日:“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

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J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道译,抵康居。

康居传致大月氏。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

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

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

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致舜伶,威德遍于四海。

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

骞日:“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

”天子以为然,拜客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市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使遣之旁国。

骞还,拜为大行。

岁余,骞干。

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选自班固《汉书・张骞传》,有删改)IO.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月氏在A吾北B汉何以C得往使D吾欲E使越F汉肯G听H我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诣,文中指拜访,与“执图诣寺后“(《促织》)中的“诣”词义不同。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汉书-萧望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汉书-萧望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汉书·萧望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

好学,治《齐诗..》。

京师诸儒称述焉。

天子拜望之为谒者。

上初即位,思进贤良,多上书言便宜,辄下望之问状,所白皆可。

宣帝察望之经明持重,论议有余,材任宰相,欲详试其政事,以为左冯翊...。

后为太傅,以《论语》授皇太子。

及宣帝寝疾,选大臣可属者,引太子太傅望之、少傅周堪至禁中,皆受遗诏辅政。

宣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元帝。

望之选白宗室明经达学散骑,谏大夫刘更生给事中,与侍中金敞并拾遗左右。

四人同心谋议劝导上以古制多所欲匡正上甚乡纳之。

中书令弘恭、石显久典枢机,亦与车骑将军高为表里,论议常独持故事,不从望之等。

后恭、显奏:“望之、堪、更生朋党相称举,专擅权势,为臣不忠,诬上不道,请谒者召致廷尉。

”时上初即位,不省“谒者召致廷尉”为下狱也。

可其奏。

知系狱,上大惊曰:“非但廷尉问邪?”令出视事。

后数月,天子方倚欲以为丞相,会望之子伋上书讼望之前事,事下有司,复奏:“望之前所坐明白,无谮诉者。

而教子上书,失大臣体,不敬,请逮捕。

”上曰:“萧太傅素刚,安肯就吏?”显等曰:“人命至重,望之所坐,语言薄罪,必亡所忧。

”上乃可其奏。

使者至,望之仰天叹曰:“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老入牢狱,苟求生活,不亦鄙乎!”竟饮鸩自杀。

天子闻之惊,为之涕泣,哀恸左右。

赞.曰:萧望之历位将相,籍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

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不然,望之堂堂,折而不桡,身为儒宗,有辅佐之能,近古社稷臣也。

(节选自班固《汉书·萧望之传》,有删改)材料二:臣光曰: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寤也!夫恭、显之谮诉望之,其邪说诡计,诚有所不能辨也。

已而果自杀,则恭、显之欺亦明矣。

孝元虽涕泣不食以伤望之,而终不能诛恭、显,才得其免冠..谢而已。

如此,则奸臣安所惩乎!(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二十》)昔汉杀萧望之,是亦有罪焉。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汉书-魏相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汉书-魏相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汉书•魏相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

少学《易》...,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

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后还河南太守。

禁止奸邪,豪强畏服。

会丞相车千秋死,先是千秋子为雒阳武库令,自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

相使掾追呼之,遂不肯还。

相独恨曰;“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

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武库令西至长安,大将军霍光果以责过相。

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

遂下相廷尉狱。

久系逾冬,会赦出。

数年,宣帝即位,征相入为大司农,迁御史大夫。

四岁,大将军霍光薨.,上思其功德,以其子禹为右将军,兄子乐平侯山复领尚书事。

相因平恩侯许伯奏封事..,言宜有以损夺其权。

又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

相复因许伯白,去副封以防雍蔽。

宣帝善之,诏相给事中。

皆从其议,霍氏杀许后之谋始得上闻。

乃罢其三侯,令就第,亲属皆出补吏。

于是韦贤以老病免,相遂代为丞相。

及霍氏怨相,又惮之,谋矫太后诏,先召新丞相,然后废天子,事发觉,伏诛。

宣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练群臣,核名实,而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

相明《易经》,有师法,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令务在奉行故事而已。

数条汉兴已来国家便宜行事,及贤臣贾谊、晁错,董仲舒等所言,奏请施行之,上施行其策。

相敕掾史案事郡国及休告从家还至府,辄白四方异闻。

或有逆贼风雨灾变,郡不上,相辄奏言之,视事九岁,神爵三年薨,谥曰宪侯。

(节选自《汉书•魏相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A.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B.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承不以时谒/客怒縛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C.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承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D.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承不以时谒/客怒缚/示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即(易经)或(周易》的简称,儒家经典“四书”之一。

《汉书》阅读题解析及原文译文

《汉书》阅读题解析及原文译文

《汉书》阅读题解析及原文译文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

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

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

至府受遗,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

甚奇之,与交结。

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

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

偃矫制①,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

还,奏事,徙为太常丞。

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

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

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

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日:“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

偃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臧,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又诘偃:“胶东南近琅邪,北接北海,鲁国西枕泰山,东有东海,受其铁盐。

偃度四郡口数田地,率其用器食盐,不足以并给二郡也?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

”偃穷诎,服罪当死。

上善其诘。

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②。

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③,还当以合符。

”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

”弃繻而去。

军行郡国,所见便宜④以闻,还奏事。

上甚悦。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⑤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

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

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⑥,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

”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

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

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

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注:①制,帝王的命令。

②编,用作通行证的帛。

③传,凭证。

④便宜,利益、好处。

⑤横草,使草倒下。

⑥孤于外官。

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

《汉书》阅读答案及翻译

《汉书》阅读答案及翻译

《汉书》阅读答案及翻译《汉书》阅读答案及翻译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汉书》阅读答案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书》阅读答案及翻译篇1原文: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文称于郡中。

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

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以为能。

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至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草具其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

文帝廉让未皇也。

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

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

”遂自投江而死。

谊追伤之,因以自谕。

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

至,入见,上方受厘,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谊具道所以然之故。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

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数问以得失。

是时,匈奴强,侵边。

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僣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梁王胜坠马死,谊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后岁余,亦死。

贾生之死,年三十三矣。

(节选自《汉书·列传十八》)【注】①受厘:厘,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厘,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汉书-龚遂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汉书-龚遂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汉书•龚遂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①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

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

贺动作多不正,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至于涕泣。

王尝久与驺奴宰人游戏饮食,赏赐亡度。

遂入见王,涕泣膝行。

王曰:“郎中令何为哭?”遂曰:“臣痛社稷危也!愿赐清闲竭愚。

”王辟.左右,遂曰:“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

王说其谄谀。

今大王亲近群小,渐渍邪恶所习,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

臣请选郎通经术有行义者与王起居,宜有益。

”王许之。

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

王相安乐迁长乐卫尉,遂见安乐,流涕谓曰:“王立为天子,日益骄溢,谏之不复听。

古制宽,大臣有隐退,今去不得,阳狂恐知,身死为世戮,奈何?君,陛下故相,宜极谏争。

”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荒乱废。

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②宣帝即位,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

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谓遂曰:“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固欲安之也。

”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

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

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弃其兵弩而持钩锄。

遂乃开仓廪假贫民。

③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

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

数年,拜为水衡都尉,以官寿卒。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B.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C.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D.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傅相,是教导辅佐国君或诸侯王之官,文中指辅佐刘贺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阅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

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

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

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

由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

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

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专权,行多骄僭。

商议论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

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

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

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

群臣皆从凤议。

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

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

”上乃止。

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

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数称其议。

而凤大惭,自恨失言。

初,大将军凤连昏①杨彤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

商亲部属按问,凤以晓商曰:“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

彤素善吏,宜以为后。

”商不听,奏免彤,奏果寝格,凤竟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

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于是左将军史丹等奏:“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上素重商,知丹言多险,制曰“勿治”。

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

今乐昌侯商为丞相,出入五年,未闻忠言嘉谋,而有不忠执左道之辜。

今或言商不以自悔而反怨怼,朕甚伤之。

惟商与先帝有外亲,未忍致于理。

其赦商罪。

使者收丞相印绶。


商免相三日,发病呕血薨,谥曰戾侯。

(节选自《汉书》)
[注]①连昏:“昏”同“婚”,姻亲。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义足以厚风俗厚:使……淳厚。

B.于是制诏御史于是:仍当作承接连词“于是”解释
C. 数称其议数:屡次
D.由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擢:提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庶子,官名。

战国时管理国军车马之类的官。

秦、汉为太子侍从官。

B.薨只能是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不可称薨。

C.字,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

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D.谥号是一般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颁赐的一种称号,带有评定性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商肃敬敦厚。

他在年轻时就有很好的名声,而且把父亲的遗产全部分给异母兄弟,得到了大臣的欣赏,认为他完全可以做一名臣子了。

B.王商明辨是非。

建始三年秋天,京城传言洪水将至,老百姓极度惊慌,王凤推波助澜,唯独王商认为这是谣言,后经查证,果如其言。

C.王商不畏权贵。

琅邪太守杨彤,因郡中多发灾害,受到王商的查问,虽然王凤为他说情,王商还是请求罢免杨彤,并因此招来王凤的怨恨。

D.王商忠而被谤。

在左将军史丹、王凤等人的坚持弹劾下,皇帝下诏说王商不能尽忠,虽然赦免了他的罪过,但还是免去了他的丞相之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
(2)今或言商不以自悔而反怨怼,朕甚伤之。

10、B
11、B
12、A
13、(1)现在政事安定,国家没有战争,君臣上下安定,为什么会有洪水一日之中突然出现?
(2) 今有人说王商不因此自我悔恨却反而怨恨,我很悲伤。

【解析】
10、试题分析:B于是:在这种情况下。

点睛:本题的答题思路是:先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

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

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

再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

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

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

最后,比较互证法。

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

11、试题分析:B“薨”的本义是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

12、试题分析:A项,“认为他完全可以做一名臣子了”与原文“宜备近臣”不一致,适宜作备用近臣,而且他早已经是太子中庶子了。

13、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
试题分析:(1)关键词“治”“兵革”,战争;“何因”,为什么;“暴”,突然。

(2)关键词:“或”,有人;“以”,因此;“怨怼”,悲伤或伤痛。

参考译文:
王商字子威,是涿郡蠡吾人。

(王商)年轻时任太子中庶子,以严肃恭敬性格忠厚知名。

父亲死后,王商继承父亲的封爵为乐昌侯,他推让财产,将财产分给诸位异母弟弟,自己什么也没留下,在丧期之中悲伤哀痛。

于是大臣推荐说王商品行可以勉励群臣,仁义足以使风俗淳厚,适宜为备用近臣。

由此被擢升为诸曹、侍中、中郎将。

元帝去世后,成帝即位,很敬重王商,改任左将军。

而成帝长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独揽大权,行为骄横跋扈超越本分。

王商议论朝臣时对王凤有不平之语,王凤知道了这件事,就疏远了王商。

建始三年的秋天,京都百姓无缘无故惊慌起来,传言洪水将至,百姓奔走,相互践踏,老弱号呼,长安城中大乱。

皇帝亲自驾临前殿,召集公卿大臣商议这件事。

大将军王凤认为太后和皇上以及后宫嫔妃可以坐船,让官吏百姓登上长安城墙躲避洪水。

群臣都听从王凤的主张。

惟独左将军
王商说:“自古以来,没有德政的国家,洪水尚且不曾淹没城池。

现在政事安定,国家没有战争,君臣上下安定,为什么会有洪水一日之中突然出现?这一定是谣言,不应该让百姓登上城墙,使百姓更加惊慌。

”皇上因此作罢。

不久,长安城中逐渐安定下来,经查证,果然是谣言。

皇上于是大为赞美王商的坚持留守,屡次称赞他的主张。

而王凤大为惭愧,自悔出言失当。

当初,大将军王凤的姻亲杨彤任琅邪太守,他的属郡有十分之四的地方发生了灾害,已经上报皇帝。

王商亲自按顺次安排审查讯问,王凤就告知王商说:“灾害怪异是上天的事情,不是人的力量所能做到的。

杨彤一向是个好官,应该从轻发落。

”王商不听,上奏请求罢免杨彤,奏书果然被扣住不发,王凤竟然因此越发怨恨王商,私下搜求王商的短处,派人献上奏书揭发王商的家庭隐私。

皇帝认为这是不必告人的隐私,不足以中伤大臣,王凤固执地争辩,就把这件事交给司隶处理。

此时,左将军史丹等上奏:“王商位居三公,爵封列侯,亲受诏书为天下师,不遵守法度来辅佐国家,却执不正之道来扰乱国政,作为臣子是不忠心的,欺骗皇上是不符道义的,臣请诏谒者召王商到若卢狱。

”皇上一向看重王商,知道史丹说话多半阴险,命令说:“不治他罪。

”王凤固执地争论,于是(皇上才)制诏给御史说:“丞相用道德辅助国家,主管百官,协调诸侯各国,作为职责没有比这更重的了。

今乐昌侯作为丞相,入职五年,没有听到忠言佳谋,却有不忠执不正之道的罪过。

今有人说王商不知自悔反而不满怨恨,我很伤痛。

念及王商与先帝有外戚的亲属关系,不忍心把他送到法官那里去。

赦免王商的罪过。

使者没收他的丞相印信。


王商被罢免丞相三天之后,疾病发作吐血而死,被谥为“戾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