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火星
地理火星知识点总结图

地理火星知识点总结图火星是太阳系中的第四颗行星,也是地球的邻居。
它被誉为“红色星球”,有着许多独特的地质特征和地球不同的地理环境。
本文将系统地总结火星地理知识点,涵盖火星的地貌特征、地质构造、气候与水文等方面。
一、地貌特征1. 火星的地表呈现出多样的地貌特征,包括撞击坑、山脉、峡谷、平原等。
2. 火星上最大的火山是奥林帕斯山,它是太阳系中已知的最高的火山,高度约22公里。
3. 火星上有大量的撞击坑,这些撞击坑的分布显示火星曾经历过大量的撞击事件。
4. 火星上存在许多峡谷,其中最著名的是马尔斯谷,它比地球上的大峡谷还要长。
5. 火星上的平原地区分布广泛,其中最著名的是瓦勒斯马琴斯平原,这块区域被认为曾经有水体存在。
二、地质构造1. 火星上的地质构造表现出了早期的火山活动和撞击事件的痕迹。
2. 火星上的火山活动是火星地质构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奥林帕斯山等火山地区。
3. 火星上的峡谷显示出曾经存在过液态水,这些峡谷的形成与火星表面的水文活动有关。
4. 火星地壳的构造和地球有所不同,它的地壳轮廓较薄,且没有板块构造的活跃。
5. 火星上的地壳活动较为稳定,亦不像地球那样有地震和火山喷发等活跃现象。
三、气候与水文1. 火星的气候属于极端气候,表现为寒冷干燥,日夜温差极大。
2. 火星上的大气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只有极少量的氧气和水蒸气。
3. 火星上存在大量的地下水,尤其是位于火星南极和北极附近的地下水冰。
4. 火星上的冰盖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和水冰,其中南极冰盖较北极冰盖更为广泛。
5. 火星上的水文活动主要表现为冰川活动和地下水的流动,尚未发现火星表面有水体存在。
四、其它知识1. 火星被誉为地球的“双生星”,因为它在太阳系中与地球有相似的构造和地球一样有昼夜之分。
2. 火星上的地表并不适宜人类居住,对于人类的探索和定居还存在诸多困难。
3. 火星表面的大气层很薄,无法有效地保护地表免受宇宙射线的伤害。
4. 火星上的科学探索一直是人类探索太空的热点,包括有无生命存在、是否具有生命的迹象等。
火星的认识

火星的认识——宇宙的认识系列讲座作者声明:历经14年的研究,本人提出了新的观点“物质能量循环理论”,完成了8.2万字的《解读宇宙密码-物质能量循环理论》一书。
该书不仅解读了什么是宇宙、宇宙的形成、宇宙的变化运动、彗星的形成等我们至今没有解答的问题,同时也解答了地球上水的来源、地球上石油、天然气的形成、地球上生物的起源、生物的进化、恐龙消失的原因以及人类的诞生等问题。
该作品不仅对自然科学的开展与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同时也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健康知识丛书。
由于作品完成之前没有找到合适的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里,将部分内容与广大读者分享。
关于地球上水的来源,1997年有学者类似的观点,纯属雷同。
特此声明:发布公开的作品内容,属作者版权所有,未经作者授权,严禁下载、转载、抄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真理的东西就不怕实践来检验。
比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出现,一时间被全世界传完说话,特别是20世纪60-80年代的全年,手里基本上都有本进化论。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化论的观点正确率还不到60%。
再比如,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将近一百多年后才被人们认可,而直到现在,还没有推翻它。
2020年7—8月,中国将发生首次发射火星探测器,探测器将着陆到火星地表对彗星进行探测。
在没有得到探测火星的资料前,我们首先根据<物质能量循环理论>的观点对火星的认识进行全面解读,然后对今后照火星探测器带回数据进行比对,确认物质能量循环理论科学性。
关于火星的认识,目前认为,火星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第四颗行星,火星的直径约是地球的一半,体积为15%,质量为11%;火星直径约为月球的两倍、地球的一半;质量约为月球九倍、地球的1/9,表面重力约为月球的2.5倍、地球的2/5。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沙尘暴发生。
火星与太阳平均距离为1.52个天文单位,公转周期为687地球日,1.88地球年(以下称年),或668.6火星日。
火星的知识点总结

火星的知识点总结火星是太阳系中离地球第二近的行星,因为它的名字古代罗马人认为火星的颜色是红色的,所以称之为火星。
火星是一颗类地行星,其表面有许多峡谷、火山、山脉和平原,但不同于地球的是火星表面几乎全由岩石和土壤组成,没有水和任何形式的生命。
以下是一些关于火星的知识点总结:1. 火星的基本信息火星是一颗位于太阳系的行星,距离地球约有2.28亿公里,是太阳系中最接近地球的行星之一。
它的直径约为6,794公里,是地球的一半,火星的自转周期是24.6小时,公转周期为687天。
火星的温度在不同地点上有很大差异,最高温度可达20摄氏度,最低温度则可到达负120摄氏度。
2. 火星的大气火星的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95.3%),氮气(2.7%)和氩气(1.6%)组成。
尽管火星的大气很薄,但它依然有一定的压强,大约是地球的百分之一。
火星的大气中也有一些痕量的水蒸气,尽管它比地球稀薄的多,但有的观测数据表明火星的大气可能存在一些沿地表流动的水。
当水蒸气与火星表面的温度差距很大时,它会以冰冻的形式保留在火星地下和近极冰盖的地表上。
3. 火星的地形火星的地表有着丰富的地形,包括有山脉、盆地、火山、峡谷和平原。
火星上有一个非常大的高原——塔尔斯高原,这个高原包括了火星的20%地表面积。
此外,火星上还有一座火山,奥林巴斯火山,它是整个太阳系中最大的火山,直径约为600公里,高度则有22公里,是地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的三倍高。
4. 火星的天气由于火星是一颗类地行星,它拥有类似地球的四季,但每个季节持续的时间比地球长。
在冬季,火星的北半球会受到冷锋的影响,气温会急剧下降。
在夏季,火星的南半球会出现类似龙卷风的风暴——“火星尘暴”。
这些风暴会将火星的表面覆盖的红色土壤吹起,使得整个行星变成一片红色。
5. 火星的探索地球上的人类一直对火星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过去的数十年里陆续有多台探测器被送往火星,目的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火星的表面和大气。
火星知识作文

火星知识作文火星知识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前几天我爸爸带我去参观了一个神奇的火星展览,那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原本我对火星这个遥远的邻居星球知之甚少,但通过这次充满惊喜的体验,我终于对它有了更加生动贴切的认识。
你们想不想也听听我在那里获得的这些了不起的火星知识呢?当天一走进展馆,就映入我眼帘的是一面巨大的银河星空景观,中央那颗红彤彤的就是火星啦!它被无数形态各异的陨石环绕着,英武威猛的太阳神形象也徐徐镶嵌其中,气势万千。
我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先是观看了一段关于火星地理形态的视频,才了解到它的气候环境极为干燥严酷,到处是遍布着壮观的火山和盆地。
而且当我们走进同比例复制的火星地表模型景区时,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火星地壳呈现出一种有别于我们熟悉的地球表面的暗红色,类似于生锈的金属那样。
当我好奇地用手触摸时,发现那种比花岗岩还粗糙的质地,想必就是被酷烈风沙风蚀了数亿年形成的特殊地貌景观吧。
接下来最振奋人心的部分便是关于火星探测器的了。
那些胸有成竹地躺在陈列台上的火星车,外形似一台硬朗威武的坦克小车,但我被告知它们的承重能力足可以载人登陆了!展台上甚至还有最新研发中的火星租房模型,一个个银白色的小屋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在我们地球人类踏上火星的那天,这些就将成为首批太空移民的临时居所了。
想到那时我们将成为最早一批在外星球扎根的先驱者,心里就止不住地激动起来了。
回到家后,趁着晚饭前的空闲时间,我兴冲冲地在网上查阅了更多有关火星上的奥妙。
我耳熘目染地了解到了像"铁雨"、"火旋风"之类火星独有的奇特自然现象,还有那里怎样能支持未来的人类生存等前景规划。
于是我忍不住对爸爸说:"太酷了吧!以后我们一定要去火星看看,去那里生活肯定很有挑战,但想必会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全新体验。
"爸爸听完哈哈笑着说:"是啊,相信科学家们一定能为我们探索开拓出一个全新的家园。
火星太阳系第四大行星

火星太阳系第四大行星火星,也被称为“红色星球”,是太阳系中的第四大行星。
它位于地球的外侧,与地球相距约 2.28亿千米,是人类探索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本文将介绍火星的基本信息、特点以及人类对其的研究和探索。
一、基本信息1. 大小和质量:火星是太阳系中第四大的行星,其直径约为6779千米,相对地球而言较小。
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0.11倍。
2. 轨道和周期:火星绕着太阳运行,轨道呈现椭圆形。
火星的公转周期约为1.88地球年,它的日子(火星自转周期)与地球相似,约为24小时37分。
3. 表面特征:火星的表面被称为“红色星球”,因为它的土壤富含铁氧化物,呈现出橙红色的外观。
火星还有许多地貌特征,如撞击坑、火山和峡谷等。
二、特点1. 大气层:火星的大气层较为稀薄,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气压只有地球的1%左右。
火星的大气层中还存在微量的氮、氩和氧等气体。
2. 水资源:过去的研究表明,火星上曾有液态水存在的迹象,如河道、湖泊等。
目前,科学家们仍在寻找火星上是否有水存在,因为水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3. 温度和季节:火星的表面温度极低,平均约为零下80摄氏度。
火星也有四季之分,但由于其轨道特点,火星的季节变化较为剧烈,冬天更冷,夏天更热。
三、人类对火星的研究和探索1. 火星探测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进行了火星探测项目。
美国的“火星洞察号”、“火星漫游者”以及印度的“火星轨道器任务”等探测器成功登陆或进入火星轨道,为人类研究提供了大量数据和图像。
2. 太空探索计划:许多国家和私人企业都计划向火星派遣载人任务。
例如,NASA计划于2030年代将人类送往火星。
这项任务将对火星的勘测、资源利用和生命存在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3. 火星殖民地:一些科学家和企业家提出了在火星上建立永久定居点的设想。
他们认为,火星具备一定的资源和潜在的生存条件,将来可能成为人类的第二家园。
总结:火星是太阳系中的第四大行星,拥有丰富的研究价值。
火星说明文精选

火星说明文精选火星是太阳系中最接近地球的行星之一,也是人类最热衷研究的天体之一。
随着太空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有了多次探测火星的经历,对这颗神秘行星的认识也愈加详细。
以下是三个关于火星的重要事实。
第一,火星是太阳系中第四大行星火星拥有与地球相似的外观和表面结构,它是以古罗马战神的名字而得名的。
火星离太阳的距离约为1.52天文单位,它是太阳系中第四大行星,也是内行星之一。
火星的均密度与地球相近,但它的质量和体积都只有地球的约11%。
火星的大气层主要是由二氧化碳和氮气组成,它的表面温度约为摄氏零下60到摄氏零下20度之间。
第二,火星可能存在水资源科学家们从地球上通过遥感技术以及多个火星探测器的数据来研究火星。
他们发现,火星表面有许多山脉、河流、湖泊和冰冻的水资源。
1997年,火星勘测者号的一组照片显示出火星表面的壳层中有沟壑和陡峭的悬崖,这也显示出火星可能存在河流和湖泊。
2015年,NASA的马斯喀特号探测器发现了火星表面上液态水的存在,这为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第三,人类有计划在未来登陆火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也越来越快。
在未来几十年内,人类有计划在火星上建立一个可以居住和工作的永久性基地。
目前,NASA、欧洲航天局以及其他国际组织正在合作研究火星探索的各种技术和方案。
这包括发射火星探测器、建立人类探险队伍等等。
一旦人类成功登陆火星并建立起基地,那将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飞跃,并且有可能打开人类进一步探索宇宙的大门。
总的来说,火星探索是科学家和人类社会给予的一个伟大挑战,它将为我们提供未知的世界和挑战,同时也会带来无穷的机会和希望。
随着人类对火星的探索不断深入,我们对这颗神秘星球的了解也愈加详尽。
除了上文提到的三个关于火星的重要事实以外,以下还列举一些关于火星的重要信息。
首先,火星曾经拥有一个繁荣的大气层,这也是科学家们最感兴趣的问题之一。
事实上,火星的大气层比地球要稀薄得多。
火星资料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提出“地心说”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一词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使天文观测尺度扩展到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火星特点:1、火星是地球的近邻,是与地球类似之处最多的行星,因色泽通红,称为火星。
2、火星上有昼夜,比地球一昼夜长40分钟。
有四季,但表面温度比地球低,年最高25°C,最低–110°C。
3、火星的直径只及地球的1/2,体积为地球的15%,质量为地球的1/10,也有大气但较稀薄,地心引力仅为地球的38%。
4、火星也具固态的岩石表面,但是荒芜的世界。
5、火星的大气成分,CO2占95%日前,一些美国科学家们相信,人类自己完全可以将这颗红色星球改造成一颗充满蓬勃生命的“绿色星球”。
许多天文学家都承认,因有水存在,火星完全可以被改造成一颗生机盎然的“小地球”,尽管人类可能需要为此付出数十年的时间和无法估量的高昂代价。
据报道,“改造火星”的第一个步骤,将是寻找一种方法来加厚它的大气层。
第二便是使火星表面变得更加温暖。
方法之一是造一面巨大镜子,让其在火星轨道上盘旋,把太阳光聚焦到火星极地的冰盖上,使其融化并释放出CO2 。
当CO2增多后,可以引发温室效应,使火星表面趋暖。
方法之二是建造“超级温室气体工厂”,这些气体是由碳、氯和氟等组成的化合物,温室效应作用更强,这样的工厂可建在火星表面各个战略地点,使全球温度缓缓上升。
当大气变厚后,它还可有效阻挡太空辐射光线对火星表面的照射,为将来“移民” 的地球生物体提供屏障。
只有有了更厚、更暖的火星大气层,冻结在火星土壤中的冰才会融化,在火星上植树造林才会成为可能。
当从地球上移植过去的树木和植物生长后,就会产生大量的氧气,使火星的大气渐渐与地球相似。
火星探测,中国从此出发--从认识火星到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立项

太空探索丨【奔向火星专题】火星探测,中国从此出发—从认识火星到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立项文/陈立赵聪人类对火星的探测任务接近半数都失败了,幸存者们则带着满腹好奇,拍下了熔岩平原、沙丘之海、环形山和深邃的峡谷,甚至发现了古老星球水源遗留的痕迹。
微观与宏观,往往构成人类认知世界的两个极端。
如今,人类针对火星开展的—在字宙中寻找生命的起源。
火星,这颗人类探测活动试图将两个极端融合起来—孜孜以求探索了 60年的红色星球,正一点点地被揭开神秘面纱。
人类认识字宙,认i只生命的边界也在不断扩展。
—去火星。
12时长征五号.7月23日,中国迈出行星探测第一步—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执行应用性发射,成功将首次人^探测任务天问号探测器精准送入地火转移轨道。
火星探测,中国从此出发。
t T【奔向火星专题】丨太空探索火星狂想曲夜观天象的中国古人发现火星状 如红色萤火,亮度常有变,令人迷惑,遂称其为“荧惑”。
“荧荧火光,离离 乱惑”,难以摸清其运行规律的古人,还将火星在象征帝王的心宿二附近徘徊 时红光满天的天象视作大凶之兆。
在西方,火星同样进入各式神话 与想象之中,被视作“战神”的象征。
一直到近代,由天文望远镜和天文爱好者一同缔造的“火星运河”概念,还一度在西方掀起人们对这颗红色星球的炽热狂想。
20世纪,高倍望远镜和光谱分析等技术手段的出现,奏响了新_轮的火星狂想曲。
后来借助飞速发展的航天技术,人们甚至将探测器送到这枚红色星球的上空,有的甚至与它进行了 “亲密接触”。
火星,这颗与地球最近也相隔5500万公里的地外行星,终于不再被文学想象所独占,开始步入现代科学的探索范畴。
火星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深空探测的热点。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共实施了 45次火星探测任务(含不久前刚发射的阿联酋“希望号”任务)。
“可以说,除月球之外,火星是最受关注的天体。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副总设计师兼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李春来说。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与地球最为相似:SPACE EXPLORATION I7太空探索I 【奔向火星专题】▲火星两者自转周期相似,一个火星曰大约是 24小时39分钟;而且火星和地球一样 有四季更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火星
火星是太阳系9大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列第四。
火星是地球的右邻,它的轨道在地球之外,与太阳的距离是地球与太阳距离的倍。
火星公转轨道呈椭圆形,与太阳的距离在~亿km之间,近日距和远日距相差4200万km,因此火星冲日时与地球的距离有较大的变化。
西方称火星为“玛尔斯”,希腊神话中是主管国家、战争和农业的神。
中国古代称火星为“荧惑”,意为荧荧似火,亮度常有变化,令人迷惑。
火星外观呈橙红色,亮度变化明显,星等在+等到-等之间,在太阳系中,火星的亮度仅次于月球和金星,因此在夜空中肉眼就可以看见。
火星有两颗卫星,分别是“火卫1”和“火卫2”。
火星表面的温度很低,比地球低30℃以上,昼夜温差常超过100℃。
在火星赤道附近,白天大约为20℃左右,夜间则下降至-50℃以下,两极地区的最低温度可达-139℃。
火星表面有众多的环形山、火山和峡谷。
北半球主要为巨大的火山溶岩平原和一些死火山;南半球到处崎岖不平,环形山星罗棋布。
火星两极分别有两个白斑,称为“极冠”,极冠的大小随火星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极冠由冰和固态二氧化碳组成,温度在-70℃到-139℃之间,由于二氧化碳随温度的变化而不断地气化和凝结,使得极冠的大小不断变化。
火星在许多方面都与地球相近,是太阳系中环境与地球最接近的行星。
火星有被大气包围着的固体表面,有四季的变化,它的极冠夏天缩小,冬天扩大,像是冰雪的消融和冻结,火星表面的颜色也随季节发生变化,像是植物的生长和凋零。
因此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成了人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火星也成为未来人类移民的主要候选地。
作为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像的行星,火星理所当然成为人类优先探索的目标。
火星表面有水和火山存在的迹象,与地球相似,这是导致生命起源的重要因素,因而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
实际上,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各国政府、科幻作家、电影导演、新闻媒体乃至普通大众都对火星表现出了广泛而又持久的兴趣。
火星与月球都是地球最近的邻居,然而,人类对火星的了解比对月球的了解少得多。
火星探测的目的主要是:①弄清楚火星上现在到底是否存在生命,或者是过去是否曾经存在过生命;②搞清楚早期火星环境的性质,进而找出地球和火星的早期环境之间的差别;③确定火星上生命元素的历史,确定火星上有机化学的历史。
自1960年以来,人类已向火星发射了30多艘无人探测器,但一半以上以失败告终。
苏联在1960年10月10日向火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火星探测器,但未到火星即失踪。
到1988年为止,苏联共向火星发射了15艘探测器,失败了11次,只有4艘探测器成功到达火星并取得了一些数据。
俄
罗斯只在1996年发射了一艘“火星96”探测器,刚发射升空即坠毁。
美国自1964年11月至2001年底,共向火星发射了13艘无人探测器,其中5艘在到达火星后或在途中出了问题,其他8艘均成功到达,并送回了大量数据资料。
“海盗”1号和“海盗”2号以及“火星探路者”则成功地在火星表面登陆。
1999年,美国“火星气候探测器”和“火星极地着陆者”双双“出师未捷身先死”,使美国火星探测计划蒙受了巨大损失。
2001年4月7日,美国又成功发射了火星“奥德赛”号探测器。
2003年6~7月,火星探测再掀新热潮。
2003年6月2日,以欧洲空间局和意大利空间局为主、美国宇航局参与的“火星快车”探测器发射升空,它携带了一个“小猎犬”2号火星登陆器和1996年因搭载俄罗斯“火星96”而坠毁的火星地震仪。
2003年6月10日和7月7日,美国发射了两艘”火星探测漫游者”探测器,分别携载了“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
这三个火星探测器都将于2004年1月飞抵火星轨道,然后在火星表面释放出登陆器,开始对火星进行实地探测。
火星探测器送回的资料表明,火星上有火山活动的迹象,有古代湖泊、河床及海岸线的踪迹……种种探测成果,不断激起科学家们的好奇,让他们欲罢不能。
寻找水和生命,是当前火星探测的首要目标,火星上是否有水直接关系到能否发现生命。
早先的研究表明火星上是有水的,但火星上的水是零星存在、还是在火星表面大范围分布却一直没有充分
证据。
火星表面水的分布范围越广,生命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大。
2002年,火星“奥德赛”号传回的数据显示火星表面大量存在氢元素,科学家推测这很可能表明火星上存在大量冰冻水。
俄专家研究也发现,火星高纬度地区约有50%的土壤含有冰冻水,他们据此推测火星上一度存在生命。
他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许能找到火星上存在生命的证据。
目前仍在火星轨道工作的探测器,有美国“火星环球勘测者”号和火星“奥德赛”号。
日本在1998年7月4日发射了“希望”号火星探测器,由于推进器问题,无法按计划进入大量轨道,随后便围绕太阳运转,成了一颗在太空长期漂泊的“浪子”。
庆幸的是这颗“浪子”不久前与地面恢复了无线电联系,有望于2003年底至2004年初进入火星轨道,对火星进行探测。
如果一切顺利,2004年初将形成美、欧、日6个探测器共探火星的局面。
为了进一步解开火星上水和生命之谜,为人类进军火星作准备,美国、俄罗斯、欧洲等都制定了火星探测计划。
飞往火星这颗太阳系里惟一和地球类似的星球是人类多年的愿望。
火星和地球一般距离在8000多万km以上,最近时在5000~6000万km.火星和地球相互接近的时间间隔是两年零50天。
从地球飞往火星,单程需近一年的时间,较好的发射时机每隔一年才有一次,到火星后,要想返回,也要隔一年半才有合适的时机。
因此,登陆火星飞行来回所需
要的时间至少在2~3年以上。
目前,要进行这样长时间的载人太空飞行除了技术难题外,如何让航天员在这样长时间的太空飞行中保持心理稳定和身体健康也是极为棘手的难题。
2001年5月,美国宇航局原局长戈尔丁在旧金山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称,人类将在未来20年或更短的时间内登上火星访问。
他说:“我们已被锁在地球轨道之内太久,总有一天我们是可以冲出这个星球的,人类的脚步将走向其他星球、其他星系。
”为了给载人火星飞行做初步考察准备,美国宇航局、欧洲空间局和法国空间局的科学家们正在人迹罕至的南极洲地区建造的南极工作站——肯考迪娅基地进行一项模拟“火星人生活实验”,以测试人类在“失重、孤独和幽闭”极限状态下可能会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作为地球上最与世隔绝的地方,肯考迪娅南极基地将提供与人类火星任务极端相似的外部环境。
与此同时,法国空间局开始招募25名“火星人”志愿者,这25名被选出的志愿者,将于2004年到位于图卢兹太空医学学会的模拟失重状态的实验舱内接受“太空实验”,他们将躺在一张特制的斜床上,头部朝下共躺两到三个月的时间。
这种特制的6度斜床是航天员躺在太空船中飞往火星时的“正常角度”。
据报道,未来首次登陆火星的航天员人选有可能就会在这些普通的实验者中。
俄罗斯也制定了载人上火星的计划。
2001年4月,俄罗
斯生物医学研究所所长格里戈里耶夫表示,通过几十年孜孜不懈的努力,俄罗斯已经取得了宝贵的太空载人飞行经验,能够实施载人登陆火星计划。
俄罗斯太空研究机构多年来对抵御太空辐射、航天员心理压力、失重状态下血液循环与荷尔蒙分泌系统变化以及怎样在太空中生活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研究并取得了令人诧异的成就,特别是“和平”号空间站15年的太空飞行和试验使得俄罗斯航天部门掌握了举世无双的太空载人飞行经验,尤其是在太空飞行训练、航天员的选择、太空生存技能、太空生活资源补给等方面,俄罗斯取得了独一无二的成就。
格里戈里耶夫认为,人类登陆火星最大的困难是航天员如何长时间在太空中生存的问题,目前,俄罗斯已经具备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能力。
2002年7月,俄罗斯航空航天局拟订了国际火星登陆计划,拟与美国、欧洲、日本和加拿大航天部门合作,于2014~2015年间向火星派遣6人小组登陆火星,对火星进行实地考察。
据俄通社-塔斯社报道,参加火星登陆计划的机构分别为俄罗斯航空航天局、“克尔德什”研究中心、“能源”火箭航天公司、美国宇航局、波音公司、欧洲空间局和欧洲“阿斯特利乌姆”航天公司。
按计划,由各方选派的6名航天员分别是一名指挥官、一名飞行员、一名飞行技师、一名医生、两名研究人员。
在抵达火星轨道后,3名航天员将借助登陆舱在火星表面着陆,另外3名航天员将驾驶飞船在火星轨道上待命。
国际火星登陆计划将耗资约200亿美元。
俄罗斯、美国、欧洲空间局成员国将各自支付近三分之一的资金。
据格里戈里耶夫说,俄罗斯登陆火星计划包括两艘宇宙飞船,一艘是运送货物的,另一艘是载人的飞船。
在未来20年时间内,人类到底能不能登陆火星,以及由谁最先登陆火星,这显然是目前竞争以及人们关注的焦点所在。
但对于人类而言,踏足火星也许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有科学家预言,火星将是中国继探月之后的下一个目标。
目前,探测火星还处于我国航天远景规划之中。
预计未来我国可能通过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联合进行火星探索。
有关官员宣称,2040年前后,中国可能在火星上的建立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