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重大发现选讲》论文参考选题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史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国古代史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国古代史论文题目选题参考/doc/ef3171233.html,中国古代史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国古代史论文选题参考1、学史贵会通——讲授“中国古代史通论”的体会2、谈高校历史专业基础课程考核改革——以《中国古代史》为例3、《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探索4、专精传统通史家风-中国古代史学科的百年历程5、马克思主义关于奴隶制社会的科学概念与中国古代史分期6、唐宋元时期国家权力与乡村管理体制刍议——高校教材《中国古代史》补正7、浅谈中国古代史中农业发展的史实对现代农业开发的意义8、中国古代史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材改革设计9、高校中国古代史课程考试改革刍议10、北师、华师、人教版历史教科书课后习题的比较研究——以中国古代史内容为例11、中国古代史家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12、中国古代史志书目著录沿革13、十院校编《中国古代史》教材求疵14、二里头遗址与中国古代史15、简明中国古代史16、关于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评价改革的思考17、中国古代史论思想评析18、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高层论坛综述/doc/ef3171233.html,19、从中国古代史的“论文答辩”谈到有关专业的素养问题20、重新认识晋国在中国古代史的地位二、中国古代史论文题目大全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实验稿”的比较分析——关于中国古代史内容2、中国古代史课程学习策略探析3、2003年版与1992年版高中中国古代史教材的比较研究4、中国古代史史料学5、十院校编《中国古代史》秦、西汉部分指瑕6、论高师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断裂与衔接——以中国古代史为例7、修订版《中国古代史》(上册)指疪8、试论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性质及任务——兼论与古汉语、中国古代史的关系9、启蒙之史——《中国古代史》与清末民初学子10、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笔谈11、价值预设与历史决定论的困境——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理论反思12、中学《中国古代史》课程中的经济重心南移问题13、高校“中国古代史”与“中国法制史”课程的教学资源整合路径探析14、《历史课程标准》:“发展”在哪里?——以“中国古代史”内容为例15、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双重底蕴及尺度把握——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理论反思16、浅谈十院校《中国古代史》(新版)中的文物考古材料17、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doc/ef3171233.html,18、“海峡两岸中国古代史教学研讨会”综述19、论中国古代史的课程群建设—兼论“文化人类学”对“中国古代史”教学的意义20、内藤湖南对中国古代史注的误断三、热门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试论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历史地图的利用2、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民族问题3、中国古代史家治史的优良传统4、中国古代史史料学5、中国古代史教程6、20世纪中国古代史领域重要理论问题研究述论7、中国古代史传“实录”观辨析——所叙之事:“虚实杂糅的结合物”8、十院校合编的《中国古代史》简评9、怎样理解郭沫若同志的古代史分期学说——兼评金景芳先生的《中国古代史分期商榷》10、国外学术著作翻译现状及学术交流状况探析——以中国古代史为核心11、中国历史文选与中国古代史互动教学模式初探12、批判与重构:高校《中国古代史》课程主线与体系的思考13、简论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学问题14、中国古代社会的环境问题——对高中《中国古代史》教学的一点认识15、分封制的发展与方国分封制──中国古代史新论之四16、分封制的起源与部落分封制──中国古代史新论之三17、浅谈中国古代史中文化史的教学/doc/ef3171233.html,18、《中国古代史》的编写思考19、中国古代史官的气节与厄难20、评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四、关于中国古代史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古代史的主线与体系2、中国古代史与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3、中国古代史史料学4、从钱穆的国史观谈中国古代史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5、关于重构中国古代史体系的思考6、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7、西方中国古代史研究导论8、中国古代史分期商榷(上)9、中国古代史分期商榷(下)10、中国古代史官制度的建立及其缺憾11、"中国古代史"课程多媒体教学优势分析12、气候变迁与中国古代史中的几个问题13、中国古代没有奴隶社会——对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的反思14、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15、解读历史地图挖掘隐性知识——以高中《中国古代史》为例16、供21世纪使用的高中历史教科书设计方案——以《中国古代史》(选修)为例17、中国古代史传和小说中节烈女子自杀现象探析/doc/ef3171233.html,18、中国古代史研究21世纪展望--“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学术讨论会”中国古代史组讨论纪实19、人物塑造:《左传》与人教版《中国古代史》的对比分析20、中国古代史官称谓内涵的嬗变五、比较好写的中国古代史论文题目1、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修订本)2、学习中国古代史必须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3、浅议中国古代史教学的教材建设4、加大考古学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力度5、简明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及复习提示6、简明中国古代史练习题7、学习中国古代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8、《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实践9、高校中国古代史教材"开发"刍议10、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1、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分歧的原因何在?12、历史科学与爱国主义——以《中国古代史》为例13、历史科学与素质教育—以《中国古代史》为例14、《中国古代史》插图的教学与测试15、金应熙教授谈国外关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16、论历史专业"研究型"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以中国古代史为例17、“四把钥匙”在中国古代史教学研究中的运用/doc/ef3171233.html,18、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民族问题─—学习《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体会19、高校历史教学的新思路-《中国古代史》课程多媒体组合教学改革的总结20、历史地图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历史系09级学年论文选题(5篇材料)

历史系09级学年论文选题(5篇材料)

历史系09级学年论文选题(5篇材料)第一篇:历史系09级学年论文选题历史系09级学年论文选题一、中国史1.中国古代生态问题研究【说明:可分阶段、朝代和专题(文化生态、环境生态)】;2.中国历史上的和亲事件研究【说明:可分阶段、朝代和专题进行个案分析】;3.江南区域口述历史研究【说明:可以具体地区、分时段对流传于江南区域的神话、历史传说及近现代时期重要事件、人物进行个案研究】;4.明清江南市镇问题研究【说明:可分地区、阶段进行个案研究】;5.中国历史上的恐怖事件与反恐问题研究【说明:可分阶段、朝代进行专题分析】;6.中国历史上的军事谋略问题研究【说明:可分阶段、朝代进行专题分析】;7.中国历史上的农民生存状态研究【说明:可分阶段、朝代和地区(县、村)进行专题分析】;8.江南区域学术流变问题研究【说明:可分阶段、朝代和具体地区、人物进行专题分析】;9.江南区域文化保护问题研究【说明:可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具体地区或项目为个案进行专题调研分析】;10.浙江地区明清以来望族研究【说明:可分阶段和具体县、市、镇,围绕重点家族人物进行专题分析】;11.浙江书院问题研究【说明:可分阶段和具体地区,进行个案分析】; 12.明清时期土地制度在江南的嬗变【说明:可分时段,以地区为例进行分析】; 13.中国古代重要文化、学术人物交友考【说明:可围绕某一人物进行专题研究】; 14.中国古代重要人物及其思想再研究【要求:尝试用新理论、新方法、新视角对诸如孔子、吕不韦、董仲舒等进行专题个案研究】; 15.江南藏书楼、藏书家个案研究;1.明初整顿吏治的措施及其现实意义。

2.明初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与意义。

3.明中期政府解决流民问题的措施、评价与当代借鉴。

4.明中期江南市镇兴起的原因、性质、社会影响。

5.明代市镇群体研究、市镇个体研究与市镇个体比较研究。

6.明代市民阶层与市民文化的兴起。

7.明代抗倭斗争研究。

8.明代学术家与学术思想研究。

考古和探索考试答案

考古和探索考试答案

考古和探索考试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考古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古代文献B. 古代艺术品C. 古代遗迹和遗物D. 古代建筑答案:C2. 考古学中,地层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确定遗迹的年代B. 确定遗迹的地理位置C. 确定遗迹的用途D. 确定遗迹的建筑风格答案:A3. 在考古发掘中,哪种技术可以用于分析文物的化学成分?A. 碳-14测年法B. 放射性碳测年法C. X射线荧光光谱法D. 热释光测年法答案:C4. 以下哪个遗址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城市遗址?A. 殷墟B. 良渚遗址C. 二里头遗址D. 龙山文化遗址答案:C5. 考古学中的“三期说”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李济B. 梁思永C. 安特生D. 苏秉琦答案:D6. 考古发掘中,哪种方法可以用于确定遗址的年代?A. 地层学B. 形态学C. 比较学D. 统计学答案:A7. 以下哪个不是考古学中的常用术语?A. 遗迹B. 遗物C. 文化层D. 地质层答案:D8. 考古学中,哪种方法可以用于研究古代人类的饮食习惯?A. 碳-14测年法B. 稳定同位素分析C. X射线荧光光谱法D. 热释光测年法答案:B9. 考古学中的“类型学”主要研究什么?A. 遗迹的年代B. 遗物的类型和分类C. 遗迹的用途D. 遗迹的建筑风格答案:B10. 以下哪个遗址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青铜器遗址?A. 马家窑文化遗址B. 龙山文化遗址C. 二里头遗址D. 殷墟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1. 考古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地层学B. 类型学C. 形态学D. 比较学答案:A、B、D12. 考古发掘中,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分析文物的年代?A. 碳-14测年法B. 热释光测年法C. 放射性碳测年法D. 树木年轮测年法答案:A、B、C、D13. 考古学中的“三期说”包括哪些时期?A. 旧石器时代B. 新石器时代C. 青铜时代D. 铁器时代答案:B、C、D14. 以下哪些遗址属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遗址?A. 良渚遗址B. 龙山文化遗址C. 二里头遗址D. 殷墟答案:A、B15. 考古学中的“类型学”可以用于研究哪些方面?A. 遗物的类型和分类B. 遗迹的年代C. 遗物的用途D. 遗迹的建筑风格答案:A、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古代人类社会历史的学科。

尔雅网课考古发现与探索考试题库

尔雅网课考古发现与探索考试题库

尔雅网课考古发现与探索考试题库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

0 分)1下列属于第二代考古学家的是A、夏鼐B、苏秉琦C、严文明D、王巍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2武则天葬在哪个陵墓里1.0 分A、定陵B、昭陵C、乾陵D、秦陵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3下列属于传世品特点的是1。

0 分A、明确的地层信息B、历史信息准确C、科研价值低D、科研价值高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5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测量对象是什么1.0 分A、铝B、铍C、碳D、石英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6对于铜石并用时代,下列描述错误的是1。

0 分A、红铜开始出现B、陶器发展迅速C、石器仍是主要工具D、掌握一些铜的冶炼技术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7中国人自己第一次做考古的带领人是()1.0 分A、安特生B、李济C、裴文中D、贾兰坡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9研究古代的部落是如何在一起生活的考古学是什么考古学1.0 分A、植物考古学B、计量考古学C、聚落考古学D、动物考古学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11在达尔文之后,很多人提出人与哪种动物是同一进化谱系上的不阶段的生物1.0 分A、猴子B、狒狒C、猩猩D、猿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12下列属于遗物的是0.0 分A、生产用具B、生活用具C、房屋D、刀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A13富裕采集文化理论认为农业起源于()1。

0 分A、人口增长过快B、粮食过少C、天然条件富饶的自然环境里D、贵族的祭祀需求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1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家王威先生是中国第几代考古学家1。

0 分A、一B、二C、三D、四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16科学考古学的诞生条件包括1.0 分A、地质学的发展B、生物学上的细胞学说C、古物学的发展D、历史学的发展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17敦煌与哪种宗教密切相关1。

0 分A、道教B、伊斯兰教C、天主教D、佛教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18甲骨文的发现者是1.0 分A、王懿荣B、王国维C、王圆箓D、刘鹗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20发现敦煌藏经阁的是什么人1.0 分A、传教士B、和尚C、道士D、学者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22仰韶时代出现在下列哪个时段1。

《中国考古重大发现选讲》论文参考选题

《中国考古重大发现选讲》论文参考选题

《中国考古重大发现选讲》论文参考选题
1.北京猿人及其文化发现的发现意义。

2.人类掌握用火技术的重要意义。

3.评析“劳动创造了人”。

4.半坡遗址仰韶文化遗存的研究历程。

5.半坡聚落与姜寨聚落的比较
6.仰韶文化“母系说”评析。

7.磨沟墓地的文化性质分析。

8.磨沟墓地的重要发现及其意义。

9.磨沟墓地埋葬方式的重要启示。

10.二里头遗址的聚落地位分析。

11.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关系评析。

12.二里头文化
13.略谈殷墟发掘在中国考古学史上的贡献。

14.略谈殷墟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15.略谈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16.从考古发现看周原遗址的功能区划。

17.周公庙遗址的新发现及其意义。

18.从考古发现谈周代的礼制。

19.略谈礼县西山遗址发掘的意义。

20.秦文化起源的考古学探索。

21.早期秦文化研究述评。

22.石人子沟(东黑沟)遗址发掘的意义。

23.略谈早期游牧文化的突出特点。

24.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比较。

25.秦始皇陵园研究述评。

26.秦陵出土兵器考察。

27.秦兵马俑与西汉兵马俑的比较。

28.西汉帝陵研究述评。

29.略谈汉文化的形成过程与特点。

30.从考古发现看历史文献记载。

以上为指导性选题,可选择其中之一,也可自主选择与本课程内容直接相关的论文选题。

2018届考古学毕业论文选题

2018届考古学毕业论文选题

2018届考古学毕业论文选题考古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一、论文选题说明该选题表是某重点大学多名在校教师多年指导毕业论文的总结,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写作论文。

另外,在论文写作、格式规范以及论文答辩等等方面有困难的同学,请仔细看这些题目,看几个后你就会有所收获。

这些题目写作以及答辩都比较容易!!二、论文参考题目基于CSS理念的主题型风景道规划设计《诗经·曹风》研究中国古代屏风装饰风格研究混合值差度量及其在MDS中的应用研究论钱锺书文选学对《招魂》的解析太原多福寺明代壁画贵妇服装样式研究早期甘青地区冶铜及铜器铸造技术研究代写论文抠抠舞衣衣漆久吧漆久叁论太原多福寺佛传壁画的时代特征宝山遗址的初步研究及其与南北方向上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互动维克多·谢阁兰作品与中国研究新石器时代中期伊、洛河流域考古学文化观察术后乳腺癌患者血清的SERS光谱研究商代牛类遗存研究《遵生八笺》、《老老恒言》起居用具养生价值的文献研究天马曲村遗址西周时期墓葬的性别考古学研究建国以来出土刻划符号综论晋中南地区宋金墓葬研究群舒的考古学观察基于Haar提升小波和SVM的离线笔迹鉴别中国古代神话类型研究大同地区北魏墓葬的初步研究皖北汉画像石综合研究战国时代魏国发展进程的考古学观察河南汉画像石和画像砖墓神话类形象解析地理条件与唐宋时期郑州地区的陶瓷业中国古代陶瓷鱼藻纹装饰特征的演变蒙汉民族文化交融的艺术瑰宝景德镇五代白瓷研究论汉代雕塑性灯具基于多变量样本图方法的古陶瓷分类研究汉代储粮方式的考古学观察云南红河县浪堤乡哈尼奕车人红米的环境人类学研究罗马不列颠人宗教生活初探新疆古代火葬现象试析尹达史学研究北宋多边形墓类型分区与墓室装饰初探中国传统羽人形象研究阴山虎岩画初探南宋时期龙泉窑与官窑比较研究山东汉画像石装饰风格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商文化西渐研究陇东地区史前文化研究内蒙古地区岩画中的骑马人形象研究史前姜寨聚落遗址虚拟重现的研究平措林寺塞玛神殿壁画艺术形式探微《内蒙古遼代石刻文研究》中的漢文碑專名研究商周青铜器上凤鸟纹研究大山前遗址第1地点夏家店下层文化梭形石刀的功能研究。

考古发现和探索考试答案

考古发现和探索考试答案

考古发现和探索考试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考古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古代文献B. 古代建筑C. 古代遗址和遗物D. 古代艺术作品答案:C2. 考古学中,地层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确定遗址年代B. 确定遗址规模C. 确定遗址性质D. 确定遗址分布答案:A3. 以下哪项不是考古发掘的基本步骤?A. 调查与勘探B. 挖掘与记录C. 修复与保护D. 展示与教育答案:D4. 碳-14测年法主要用于测定哪种物质的年代?A. 金属B. 陶瓷C. 有机物D. 无机物答案:C5. 考古学中的“类型学”主要研究什么?A. 遗址的分布B. 文化的传播C. 遗物的分类与演变D. 地层的堆积答案:C6. 考古发掘中,对出土文物进行清洗和修复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便于研究B. 便于展示C. 保护文物D. 提高文物价值答案:C7. 考古学中,对遗址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A. 遗址的年代B. 遗址的规模C. 遗址的性质D. 遗址的地理位置答案:C8. 以下哪项不是考古学研究的主要方法?A. 地层学B. 类型学C. 统计学D. 化学分析答案:D9. 考古学中,对古代人类社会的研究主要依赖于什么?A. 古代文献B. 古代遗址和遗物C. 古代传说D. 古代艺术作品答案:B10. 考古学中,对古代人类生活方式的研究主要依赖于什么?A. 古代文献B. 古代遗址和遗物C. 古代传说D. 古代艺术作品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考古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哪些?A. 古代人类社会B. 古代文化C. 古代经济D. 古代政治答案:ABCD2. 考古发掘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包括哪些?A. 卷尺B. 罗盘C. 测距仪D. GPS定位仪答案:ABCD3. 考古学中,对遗址进行分类的依据可能包括哪些?A. 遗址的年代B. 遗址的规模C. 遗址的性质D. 遗址的地理位置答案:ABCD4. 考古学中,对古代人类生活方式的研究可能涉及哪些方面?A. 居住方式B. 饮食习惯C. 宗教信仰D. 社会结构答案:ABCD5. 考古学中,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可能包括哪些内容?A. 文化起源B. 文化传播C. 文化交流D. 文化演变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古代人类社会和文化的科学。

中国历史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国历史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国历史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国历史论文选题参考1、气候变迁和中国历史2、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3、论中国历史上的市镇4、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类型与美学精神5、用Kriging方法对中国历史气温数据插值可行性讨论6、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空间结构与相关性研究7、论中国历史上的教育家8、从美、英历史学科国家课程标准看中国历史教学新大纲9、中国历史上的蝗灾分析10、中国历史时期土地利用数据集的重建方法述评11、论中国历史上的蝗灾及其社会影响12、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13、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14、中国历史大疫的时空分布及其规律研究15、粮食安全视角下中国历史气候变化影响与响应的过程与机理16、解释中国历史的新思维:环境史--评述伊懋可教授的新著《象之退隐:中国环境史》17、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与图书馆事业有关的出洋考察18、中国历史考古学分区问题的思考19、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国家认同20、中国历史古城的保护与利用二、中国历史论文题目大全1、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斗争与融合2、中国历史战场地域分布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传统手工艺4、中国历史上移民的主要流向和分期5、自然灾害对人们行为的影响--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与中国自然灾害的关系6、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状况及对策7、天时、气候与中国历史(Ⅱ): "好(坏)天时"与历史上的"顺(乱)世"8、中国历史时期的森林文化及其发展9、《新史学》之后——1929年的中国历史学界10、从中国历史上四次翻译谈翻译理论的发展11、中国历史地名辞典12、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影响及其应对的启示13、《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14、中国历史上的散乐与百戏15、中国历史地震烈度表研究16、中国历史上的小农经济——生产与生活17、比较优势理论的有效性:基于中国历史数据的检验18、中国历史建成遗产真实性中的非物质维度——兼论整体性保护策略的可能性19、中国历史上一次可能的慢地震——1597年10月6日渤海地震20、中国历史中的妇女与性别三、热门中国历史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关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统一性问题——对黑格尔曲解中国历史特点的驳论2、《集结号》:对于20世纪中国历史的凭吊3、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4、近三十年来中国历史气候研究方法的进展——以文献资料为中心5、新旧之争:晚清中国历史教科书6、中国历史建筑保护实践的回顾与分析7、对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思考8、中国历史上的人文主义思潮9、由中国历史气候记录对季风导致唐朝灭亡说的质疑10、明清史与宋元史:史学史与社会史视角的反思——兼评《中国历史上的宋元明变迁》11、中国历史上的七大首都(中)12、《孽海花》与中国历史小说模式的现代转变13、中国历史大洪水14、中国历史:社会性别分析的一个有用的范畴15、中国历史藏书论著读本16、中国历史上的皇权和忠君观念17、论中国历史与国民意识18、中国历史人口周期性巨大波动的自然原因初探19、中国历史上死亡一万人以上的重大气候灾害的时间特征20、试论井上靖中国历史题材小说的美学特征四、关于中国历史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历史探空资料中的一些过失误差及偏差问题2、论中国历史文化村落的“精神空间”3、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和利用策略4、中国历史时期温度变化特征的新认识——纪念竺可桢《中国过去五千年温度变化初步研究》发表30周年5、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下)6、中国历史城市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7、中国历史城市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8、中国历史气候记录揭示的千年干湿变化和重大干旱事件9、世界及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10、世界及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11、气候变化与中国历史上人口的几次大起大落12、天时、气候与中国历史(Ⅰ):太阳黑子周长与中国气候13、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14、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15、历史文化村镇评价指标体系的再研究——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例16、中国历史大疫的时空分布及其规律研究17、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18、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19、中国历史文献中的高分辨古气候记录20、中国历史上森林破坏对水旱灾害的影响——试论森林的气候和水文效应五、比较好写的中国历史论文题目1、中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讲授体会2、中国历史: 晚清民国卷3、中国历史水灾案例数据库的建立及相关问题探讨4、重新评价中国历史上的小农经济5、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结构:一个超稳定系统6、中国历史建筑保护科学体系的建立与方法论研究7、中国历史大地震的矩震级8、环境营造:中国历史上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贡献9、中国历史蝗灾动态的社会影响及生态环境意义10、中国历史藏书论著读本11、中国历史时期冬半年气候冷暖变迁12、中国历史上的蝗灾及治蝗13、中国历史小说的艺术流变14、东晋南朝的守国形势——兼说中国历史上的南北对立15、中国历史之中的连续和变革与中国现当代民族主义16、论中国历史上反对“与民争利”的思想17、对20世纪中国历史的消解与重构--评刘醒龙长篇小说《圣天门口》18、中国历史上的宇宙理论19、中国历史时期植物与动物变迁研究 20、关于中国历史上疆域问题的几点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考古重大发现选讲》论文参考选题
1.北京猿人及其文化发现的发现意义。

2.人类掌握用火技术的重要意义。

3.评析“劳动创造了人”。

4.半坡遗址仰韶文化遗存的研究历程。

5.半坡聚落与姜寨聚落的比较
6.仰韶文化“母系说”评析。

7.磨沟墓地的文化性质分析。

8.磨沟墓地的重要发现及其意义。

9.磨沟墓地埋葬方式的重要启示。

10.二里头遗址的聚落地位分析。

11.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关系评析。

12.二里头文化
13.略谈殷墟发掘在中国考古学史上的贡献。

14.略谈殷墟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15.略谈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16.从考古发现看周原遗址的功能区划。

17.周公庙遗址的新发现及其意义。

18.从考古发现谈周代的礼制。

19.略谈礼县西山遗址发掘的意义。

20.秦文化起源的考古学探索。

21.早期秦文化研究述评。

22.石人子沟(东黑沟)遗址发掘的意义。

23.略谈早期游牧文化的突出特点。

24.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比较。

25.秦始皇陵园研究述评。

26.秦陵出土兵器考察。

27.秦兵马俑与西汉兵马俑的比较。

28.西汉帝陵研究述评。

29.略谈汉文化的形成过程与特点。

30.从考古发现看历史文献记载。

以上为指导性选题,可选择其中之一,也可自主选择与本课程内容直接相关的论文选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