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意义

合集下载

青海湖区域保护规划方案

青海湖区域保护规划方案

青海湖区域保护规划方案背景介绍青海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藏高原。

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湖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直受到重视。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青海湖生态环境面临日益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为了保护青海湖区域的生态环境,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方案势在必行。

目标与原则1. 目标:通过全面、系统的保护措施,实现青海湖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提升,保护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文化遗产。

2. 原则:- 生态优先:保护青海湖区域的自然生态,恢复湿地、草原以及湖泊的自然状态,实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 可持续发展: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资源利用政策,保障居民的生计,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 多方合作:加强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以及公众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青海湖区域的保护工作。

主要措施湖泊水质保护与恢复1. 建立湖泊水质监控系统:建设现代化的湖泊水质监测网络,实时监测湖泊水质指标,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随时掌握湖泊的水质状况。

2. 强化污水处理:加大对周边城镇和农田的污水治理力度,建设污水处理厂,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确保废水排放符合国家标准,有效减少对湖泊的污染。

3. 限制工业污染:对于靠近湖泊的工业企业,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污染源的监测和执法力度,对违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

4. 河流治理:加大对青海湖流域内河流的治理力度,减少河流污染物输入湖泊的量,保持湖泊水质的良好状态。

湿地保护与恢复1. 重点保护区划:划定湿地保护重点区域,禁止一切破坏湿地生态的活动,加强对湿地动植物的保护和生态恢复。

2. 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对湿地的监测和调查,建立湿地生物多样性数据库,记录和保护湿地内的珍稀濒危物种。

3. 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湿地植被的修复和水生态系统的建设,恢复湿地的自然功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草原保护与管理1. 限制过度放牧:制定合理的放牧制度,对草原进行科学管理,控制牲畜放牧的数量和时间,避免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

青海湖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青海湖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青海湖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青海湖流域地处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祁连山脉的一个大型山间盆地,具有独特和多样化的复杂生态系统。

近些年,青海湖生态环境恶化进一步加剧,文中阐述了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探讨了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以及主要的应对措施,对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标签:青海湖;生态环境;问题;对策一、青海湖概况青海湖地处青海湖盆地,位于南祁连早古生代裂陷槽、青海南山晚古生代一中生代复合裂陷槽和中祁连地块这3个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是一个新构造断陷湖,湖面面积4265.3km2,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内陆咸水湖”。

二、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及必要性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所具有重大生态、社会和经济意义:一、青海湖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宝库,是世界著名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代表性、生物多样性以及特有性。

二、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的气候调节器,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部蔓延的天然屏障,是高原高寒干旱地区重要的水汽源,它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也是保护青海省社会经济最发达的河湟谷地生态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三、青海湖生态环境的变化气温变化:环湖地区1958~2002年的45年间,气温呈上升趋势。

降水量变化:年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对周围的农田、草场、道路及农牧民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减少。

草地生态退化四、青海湖生态环境的变化的原因4.1自然原因4.1.1区域气候的冷、暖干变化有关晚第四纪青海湖环境演化研究表明,虽然青海湖地区的古气候呈波动变化,但总体变化趋势趋于向冷干方向发展。

根据青海湖流域及其邻近地区树木年轮资料重建的历史时期气候资料序列,划分了流域近600年来气候的冷暖干湿期,并认为青海湖流域100年来的气候变化以暖偏干为主要趋势。

4.1.2入湖水量减少,湖水量长期负均衡现状青海湖每年入湖河补给13.35亿,降水补给15.57亿,地下水补给4.01亿,总补给为34.93亿,湖区每年湖水蒸发量39.3亿,年均亏损4.37亿。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意义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意义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意义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意义摘要从地貌与气候2个方面阐述了青海湖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介绍了其保护和治理的背景,并提出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意义及必要性,以期为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特征;背景;意义;必要性;青海湖流域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该区域由青海湖流域、茶卡盆地—共和盆地及都兰察汗乌苏—香日德地区3个部分组成。

青海湖流域是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重要自然地理单元,是连接西藏、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的主要通道,也是沟通青海省南部、西部和东部地区的枢纽地带,流域周边地区所在的行政区域涉及海晏、刚察、共和、天俊、都兰、乌兰和贵南7个县,总面积52 721.3 km2。

主要自然景观是高山、草原、荒漠和湖泊,其中青海湖为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著名的内陆高原湿地水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辽阔的水体环境与人文、社会、历史交织所孕育出来的丰富自然资源和地方民族文化是国内乃至世界的宝贵财富,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青藏高原整体生态变化的发展趋势,其变化对青海省西部柴达木盆地、东部湟水谷地、北部的祁连山地区以及南部江河源区均影响较大[1-3]。

1 自然环境特征1.1 地貌特征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位于秦岭、祁连山和柴达木盆地的结合部属于秦祁昆仑地槽褶皱区。

印支、盐山和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产生了类型不同、规模不等的断裂系统和山脉,从而逐步形成一系列断陷盆地,主要山脉有大阪山、日月山、大通山、青海南山以及相间的盆地。

区内最高海拔为大通山山顶,海拔4 300 m。

区内地貌类型多样,在山麓与平原交替地带有冲积洪积扇;湖岸周围分布由沙堤阶地;在湖边及低洼地带有沼泽地分布;在湖的西部和北部发育着三角洲、河漫滩及河流堆积阶地;湖的东部和北部有流动沙丘、固定沙地、半固定沙丘、沙地等,为大面积的风沙堆积区。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意义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意义

气温 2 6℃。 青海 湖 流域 海 拔较 高 , 温 由西北 向 东 南递 增 , 气
山 丘 区低 , 盆 区 高 , 湖 无霜 期 很短 。 湖 泊 效 应 ” 湖 滨地 区 “ 使
重要 自然地 理单 元 , 是连 接 西藏 、 肃 河 西走 廊和 新 疆 的主 甘 要 通 道 , 是 沟 通 青 海 省 南部 、 也 西部 和 东部 地 区 的 枢 纽 地
g vra c a i r u e . h p  ̄ n e n csi o g a ev o m n po c o dgv rac ig a L k s e o oe , o e n e sn o cd T e m o a c d ees y f cl i l n i n e t r e t na oe n e nQ n h a e ai w r p p s S n w td i a n toe o c r t i n n i l b n er d O a t poie e rne r clg a e v o m n po c o dgvra c iga L k ai. s o r d f e cs o e o i l n i n e t rt t n n e n e n n h i a e s v re f o c r ei a o n iQ b n K y o d e o g a e v o m n po c o ; vra c ;hrc r t sb c g u d i p f n e nc s y Q nh a e ai e r s cl i i n e t rt t n g e n e c a t s c ;a k o n ; o a c ;ees ; ig a L k s w oc n r l ei o n ae i i r m l k l b n

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植 被 类 型 相 对 较 为 发育 , 而 温性 植 被 相 对 不 发 育 甚 至 处
于退 缩状 态 j 。植 被 覆 盖 在 空 间 上 呈 现 中 部 高 、 西 北 低
的分 布 特 点 。西 北 部 地 区 覆 盖情 况 属 于 中低 覆 盖 度 区 ; 中部 地 区覆 盖 情 况 属 于 中 高 、 高 覆盖 度区 ; 环 青 海 湖 区 除 东 北 部 属 于 中低 覆 盖 区 外 , 其 他部 分属 于中 高、 高 覆
3 8 . 3 3 。 , 东经 9 7 . 8 3 。 ~1 0 1 . 3 3 。 , l 是 我 国 第 一 大 内 陆 湖
泊, 也 是 我 国 最 大 的 咸 水 湖 。 青 海 湖 是 国 家 AAAAA 级 国 家 自然 景 区 , 流 域深处 内陆 , 属 典 型 的 高 寒 干 旱 大 陆性 气 候 , 青海湖流域面积 2 9 6 6 0 k m ,湖 面 海 拔 3 2 0 0 m, 湖 泊 形 状 近 似 向西 北 张 开 的 喇 叭 , 西宽 东窄 , 长 约1 0 9 k m, 南北 最 宽 为 6 5 k m, 最狭窄处约 2 0 k m, 年 平 均 气 温 一1 4 ~1 7 。 C, 平 均年降水 量为 3 4 0 mm ’ 。入 湖 的 河流有 4 O余 条 , 主要 有 布 哈河 、 巴戈 乌 兰 河 、 倒淌河等 ,
摘要 : 介 绍 了青 海 湖 流 域 植 被 及 其 动 态 变 化 、 湿地现 状 、 水 污 染情 况 、 水 位 变化 等 生 态 环 境 现 状 , 指 出 了 青
海 湖 生 态 环境 中存 在 的 主要 问题 。针 对 青 海 湖 生 态 环 境 现 状 , 提 出 了保 护 和 改 善 青 海 湖 流 域 生 态 环 境 的

青海湖流域水环境状况分析及保护对策

青海湖流域水环境状况分析及保护对策

青海湖流域水环境状况分析及保护对策刁玉美【摘要】Due to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the problems emerge in Qinghai Lake such as water level drop, mineralization rise and water ecology deterioration, etc. , which threat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ake region and nearby area. The water resources quality situation of Qinghai Lake is introduced;the eutrophication of the lake and the up-to-standard situa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water function zone are evaluated and the major pollution sources in the lake region are determined. The protection measures to the water environment in the lake region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the promoting pollution receiving limitation system in water function zone,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treating sewage of cit-ies and towns and perfecting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tation network.%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出现水位下降、湖水矿化度升高、水生态恶化等问题,给湖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带来威胁。

青海湖水位下降生态保护形势严峻

青海湖水位下降生态保护形势严峻

青海湖水位下降生态保护形势严峻青海湖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海。

然而,近年来,青海湖的水位持续下降,给湖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从水位下降的原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保护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青海湖水位下降的原因青海湖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首先,气候变化是青海湖水位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青海省的降水量明显减少,而蒸发量却在增加。

这使得青海湖的补给水源减少,导致水位下降。

其次,人类活动也是水位下降的重要原因。

青海湖周边的城市和农田的水需求日益增长,大量的水资源被抽取供给这些地区的人类生活和农业用水。

此外,过度的水土保持工程和湖滨开发等人类活动也破坏了湖区的生态环境,加剧了水位下降的问题。

二、青海湖水位下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青海湖水位下降对湖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湖水的减少导致湖区的生物多样性遭受到了威胁。

青海湖是重要的鸟类栖息地,许多珍稀鸟类依赖湖泊的湿地来繁衍生息。

然而,水位下降使得湿地面积减少,鸟类的栖息地变得稀缺,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威胁。

其次,水位下降导致湖区湿地的退化和土壤盐碱化的加重。

湖泊水位下降后,原本被水淹没的湿地变得干燥,湿地植被枯萎,土壤变得干燥和贫瘠。

同时,湖泊水位降低还会导致湖区土壤中的盐分上升,加剧了土壤盐碱化的问题。

最后,水位下降对当地民众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

青海湖是当地人民的重要饮水和灌溉水源,但水位下降导致供水量减少,给当地农业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困难。

此外,水位下降还影响了湖泊旅游业的发展,减少了游客的到访量,对当地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青海湖水位下降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应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规划和利用湖泊水资源。

加大对湖泊周边城市和农田的水资源分配的监管力度,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对湖泊水源的抽取。

其次,推行生态修复措施,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通过湿地恢复工程,增加湿地的面积,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为湖区的生物多样性提供更好的栖息条件。

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

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

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摘要:本文阐述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前治理的情况,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青海湖现状对策2、现状青海湖区是青海省畜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全省牧区牧业人口的24%,牧区草食牲畜的29%集中在这一地区。

但近十多年来,由于超载过牧和大面积开垦草场,该区域草地退化严重。

据统计,中度以上退化草地面积为65.67万公顷,占该区域草地面积的34.90%,鼠虫害成灾面积76.89万公顷,占该区域草地面积的40.86%。

土地沙漠化速度日益加剧,据2000年的TM卫星遥感图解译测算,目前各类沙漠化土地面积12.48万公顷,其中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达5.0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72%;强烈发展沙漠化土地面积1.15万公顷,占0.39%;正在发展的沙漠化土地面积1.60万公顷,占0.54%;潜在沙漠化土地4.64万公顷,占1.56%。

与1986年7.565万公顷沙漠化土地相比,14年间沙漠化面积扩大了4.915万公顷,平均每年以35.07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而且沙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年扩展速率约为4.63%。

同时由于气候变暖,干旱少雨,使湖面水位下降,1959-1998年,青海湖水位下降了3.39米,平均以每年8.5厘米的速度下降。

作为青海省旅游业王冠的青海湖,正遭受着草场退化、沙化的严重威胁,使得王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鸟岛地区草场重度退化面积达5.73万公顷,特别是鸟岛地区以角乌曲为中心的沙化带呈扇形向四周推进,平均流沙厚度14厘米,部分地区已形成“新月型”沙丘,受害面积约0.8万公顷。

原来水草丰美的优良牧场已不复存在,风光秀美的鸟岛地区正面临着全面沙化的威胁。

青海湖鸟岛是鸟类繁衍生息的理想家园,由于周围生态环境恶化,目前鸟岛连陆,成为沙丘状半岛,鸟类栖息环境明显恶化。

青海湖渔业资源减少,珍稀野生动物普氏原羚数量锐减,成为极度濒危的物种。

3、生态环境发展趋势近百年来湖区气候呈暖干化趋势,在这种气候环境变化的总体特征下,导致湖水位下降,湖面萎缩,湖底沉沙裸露,加之人类活动因素,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如破坏植被、开垦草地、过度放牧等加剧了湖区沙漠化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意义
摘要从地貌与气候2个方面阐述了青海湖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介绍了其保护和治理的背景,并提出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意义及必要性,以期为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特征;背景;意义;必要性;青海湖流域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该区域由青海湖流域、茶卡盆地—共和盆地及都兰察汗乌苏—香日德地区3个部分组成。

青海湖流域是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重要自然地理单元,是连接西藏、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的主要通道,也是沟通青海省南部、西部和东部地区的枢纽地带,流域周边地区所在的行政区域涉及海晏、刚察、共和、天俊、都兰、乌兰和贵南7个县,总面积52 721.3 km2。

主要自然景观是高山、草原、荒漠和湖泊,其中青海湖为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著名的内陆高原湿地水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辽阔的水体环境与人文、社会、历史交织所孕育出来的丰富自然资源和地方民族文化是国内乃至世界的宝贵财富,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青藏高原整体生态变化的发展趋势,其变化对青海省西部柴达木盆地、东部湟水谷地、北部的祁连山地区以及南部江河源区均影响较大[1-3]。

1 自然环境特征
1.1 地貌特征
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位于秦岭、祁连山和柴达木盆地的结合部属于秦祁昆仑地槽褶皱区。

印支、盐山和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产生了类型不同、规模不等的断裂系统和山脉,从而逐步形成一系列断陷盆地,主要山脉有大阪山、日月山、大通山、青海南山以及相间的盆地。

区内最高海拔为大通山山顶,海拔4 300 m。

区内地貌类型多样,在山麓与平原交替地带有冲积洪积扇;湖岸周围分布由沙堤阶地;在湖边及低洼地带有沼泽地分布;在湖的西部和北部发育着三角洲、河漫滩及河流堆积阶地;湖的东部和北部有流动沙丘、固定沙地、半固定沙丘、沙地等,为大面积的风沙堆积区。

该区域包括了现代中山、冰原台地、中山、低山、冲积平原、滨海平原等。

1.2 气候特征
青海湖流域地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高寒区、西北干旱区和东部的季风区交汇地带,气候特征为温暖期短、寒冷期长,干旱少雨,四季不分明,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烈。

流域内年平均气温在-1.0~1.5 ℃,最低月平均气温-23~-18 ℃,绝对最低气温-35.8 ℃;最高月平均气温16~20 ℃,绝对最高气温26 ℃。

青海湖流域海拔较高,气温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山丘区低,湖盆区高,无霜期很短。

“湖泊效应”使湖滨地区比距湖泊较远的地区无霜期略长,全年平均降水量在300~400 mm,年平均蒸发量在1 300~2 000 mm,属于半干旱地区。

2 保护和治理的背景
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类的过度放牧、无序开垦、超量樵采、采矿挖沙(石)、水资源利用不当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等综合因素,造成青海湖水位持续下降、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

截至目前,青海省已成为我国沙漠化比较严重的省(区)之一。

沙漠化土地面积仅次于新疆、内蒙、西藏、甘肃,排列第5位。

共有沙漠化土地面积11.63万hm2,占全国沙漠化总面积的6.78%。

草地退化日趋严重、草地鼠虫灾害频繁、渔业资源濒临灭绝、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
息地环境破碎、湿地面积不断萎缩和沙尘活动频繁等现象的发生,使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区域生态质量锐减,生态和资源安全缺乏保障,同时也对黄河中下游的水资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生态环境的退化不仅影响区域周边人民的生产与生活,而且制约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由于青海湖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重要的生态、社会、经济影响地位,因此为了保护青海湖流域,保护农牧业生产基地,提高土地生产力,全面发挥该区生态与社会服务功能,合理开发资源,协调人地关系,维护区域生态平衡。

中央领导和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国务院于1992年1月批准青海湖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收入“国际重要湿地目录”;1993年4月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制定了“关于鸟岛保护区”实行入区审批制度;1994年2月国务院在《关于发布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的通知》中,将青海湖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于1997年,批准建立了《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青海省人民政府也于1997—2001年先后出台了《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青海省退耕还林、
还草总体规划》和《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相关文件,这不仅为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同时也奠定了相应的法律基础。

3 保护和治理的意义及必要性
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所具有重大生态、社会和经济意义:一是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的气候调节器,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部蔓延的天然屏障,是高原高寒干旱地区重要的水汽源,它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也是保护青海省社会经济最发达的河湟谷地生态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

二是青海湖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宝库,是世界著名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代表性、生物多样性以及特有性,其他湿地均无法呈现和替代。

三是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高原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示范基地,是高原特色资源裸鲤的栖息地,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的依托。

保护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可以有利于保证该地区社会安定团结,对于该区域乃至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不加大治理力度,可持续发展无从谈起,局部生态环境扭转和总体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在继续,完全不能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

因此,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线,以退化土地的治理为主体手段、以增加农牧业收入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正确把握生态保护、生态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关系[4-6],正确定位地区相关产业间的关系、加大对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力度势在必行。

4 参考文献
[1] 赵明月,赵文武,安艺明,等.青海湖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10(2):15-20.
[2] 陈克龙,韩艳丽,曹生奎.青海湖流域植被生态补偿标准初探[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21-24.
[3] 陈晓琴,张娟,王静慧,等.青海湖流域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研究[J].群文天地,2012(3):94-96.
[4] 吴学宏,曹艳芳,陈素华.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动态响应[J].华北农学报,2005,20(S1):65-68.
[5] 谷淑湘,王建明,李运,等.阿荣旗耕地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5):64-65.
[6] 刘艳,蔡德所.广西西部地区石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12(3):43-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