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分析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分析流川中学孙益辉一、命题分析本次语文试卷共分为四大题:第一部分是语言积累和运用,具体包括拼音、字形、古诗文默写、名著阅读、根据材料回答问题等。
第二部分是阅读,包括两篇现代文阅读和两篇古文阅读,其中两篇是课文学习内容,两篇是课外阅读。
现代文阅读主要检测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和文意概括能力。
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给了一篇新闻报道,让学生分析新闻的结构;古文阅读第一篇是课内的《爱莲说》。
另一篇是孟浩然的一首古诗。
第三部分是作文,以战争、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同时,此套试卷充分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原则,整个题目的设置科学有序,总分120分,分值分配合理,能够从学生的得分来反馈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
所选的阅读文段大部分来自于课内,进一步强化了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习惯的考查。
二、答题情况分析从试卷难易程度来说,比较适中,容易题约占60%,中等难度题占30%,较难题占10%。
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其中拼音、字形、古诗文默写,比较简单,学生掌握情况也不错。
有一部分同学能得满分,也有一部分同学诗文默写有错别字的现象,或者不能理解本题意图,写错句子的也有一部分。
根据一则材料回答你所理解的信息,这一题超过了学生的生活范围和理解能力,做起来有点难度,得分不是很高。
第二部分是阅读理解,第一篇课外现代文阅读是说《阿长买山海经》的故事,学生经常做这一类的小说选段,我想基本上没有难度,但得分不高,原因还是在于听课不认真,没有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不懂得怎样去积累知识。
第二篇新闻阅读70%的学生能够找准基本结构,后面的问题理解也到位。
第三个是课内古文阅读,像注音、解词、翻译句子没有难度,但得分情况并不乐观。
还是平常记忆少导致的。
最后一个是是课外古诗阅读阅读,有两道小题,但因为学生不能很好地透彻地阅读文章,所以做得也不够理想。
第三部分是作文,虽然题目中已有明确要求和作文提示,但由于学生审题不细,不能够认真思考后再下笔,所以有一部分学生有走题现象,仅仅围绕题目中的“爱”来写,单说关爱,却忽略了提示中提到的“战争”等主题,学生的作文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一、试卷题型分析。
这次考试试卷包括三大块:基础题,阅读理解,作文。
基础题20分,除病句修改外,都是紧紧围绕课本出的。
阅读理解涉及文言文和现代文,既有课内的文言文、现代文,又有课外的现代文。
符合新课改以教材为纲,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
从难易程度上说,难易程度适中,考虑到了面向全体,兼顾优差生。
从分值分布上看,基础题20分,阅读理解40分,作文40分,分值的分布,体现出了母语教学的重点是读和写。
总之,这次考试试卷题型设置比较合理。
考试成绩:七班90分以上1人,80分以上20人,70分以上17人,60分以上15人,60分以下7人,平均分72.28分,及格率88.33,优生率35,最高分91分,最低分14分。
八班90分以上3人,80分以上5人,70分以上32人,60分以上12人,60分以下8人。
最高分93分,最低分37分,平均分70.12分,及格率86.67,优生率13.33,二、命题特点以及失分原因例研究这次期中考试题,发现考查命题又在回归本真,即命题形式回归自然形态;题材选择回归社会生活;目标指向回归课堂教学;能力要求回归学生主体。
下面就各个版块进行具体分析。
1、“基础积累与运用”的考查很能体现多元化的特点。
拼音汉字的运用,错别字的正误判断,在句子中成语意思的正误判断,病句的正误判断,作者年代,课文内容及课文的语言特色等一一涉及。
内容全面,注重运用,源于文本,拓展思路。
知识点力求细密广泛,题型力求变化、创新。
学生须认真扎实方能得分。
①“拼音汉字”是四个选项,选出正确的,所有汉拼都是出自课本,错别字的辨析均分布在课文中,这就提示我们应让学生多读书,扎实有效的读书。
②古诗文默写是学生的得分题。
但阅卷标准很是严格,只要是字迹不很正规或是同音字,就会扣分,这也算给不注意书写的同学一个教训吧。
③第12题是失分题,“诗歌后两句表达了木兰怎样的情感”,仔细分析这个题并不难,但学生欠缺的恰恰是仔细,大多同学毫不犹豫就填上“表达了木兰为思家而愁的情感”。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成绩分析及教学反思(精选9篇)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成绩分析及教学反思(精选9篇)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成绩分析及教学反思篇一一、试题分析这次考试的试卷从总体上来看难简程度是比较适中的,而且从试卷上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和教材联系非常紧密。
既考了三个单元课内的东西,又有由此而生发的能力测试。
语文这一科是历来为学生忽略的一种,这次考试的试卷就起了一个警示的作用,它无形地告戒学生:上课不好好听课,考试就考不好。
它对促进学生听课这方面的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觉得对高一学生很适用。
第二方面,考察的知识点很全面,既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而且难简程度也很适中。
既考了字音,字形,词语填空|,成语运用,病句修改。
又考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果不好好听课的话,肯定答不对)。
文言文这一块除了有正常的一道文言翻译题以外,还有许多课内学过的'。
通假字,词语解释,文言句式,重点实、虚词用法,文言翻译,这些不仅需要认真听课,还需要较扎实的基本功。
而文言阅读题可以说是以上方面的综合运用,一种能力检测。
常说的“得法于课内,得备于课外。
”这道题就可以看出来,学生是否能学以致用了。
二、学情分析这届高一学生从总体上来看还是不错的,但由于学生来源不一样,听课能力也肯定有所区别。
重点班及格以上人数53人,普通班也能达到近30人。
百分以上人数重点35人,普通班10人左右,平均分都能及格,所以还是有潜力可挖的。
但是,学生还主要把精力放在课外而极少关注课内。
可以说错置了主次,这次他们也吸取了教训,知道不能忽视课本了。
另外,他们的学习方式没有转变,还停留在初中阶段死记硬背的层面上。
而高中更注重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更多的需要去理解,去进行信息筛选,知识整合,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比如说,这次考试的现代文阅读是《人在风中》,文章并不难,学生也基本上能读懂。
但十八分的现代文得一半的学生都很少(普通班),原因是能意会而不能有效的言传。
总之,通过本次考试,学生体现出来的问题有:1、对语文的重视不够。
期中语文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试卷基本内容分析本张试卷不仅注重基本知识的积累与运用的检查,更加注重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察。
试题形式新颖灵活,发挥了对语文教学的检测与导向作用,尤其是课外阅读试题的命题设置,较好的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之间的整合,在考察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同时,测试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态度和人生观等深层次的素质。
试卷的结构主要分为“语言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和“作文”三大块,;从考查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且体现得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主。
注重了语文学科的思想性、生活性、艺术性,让课本与生活以及学生的人文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
从总体上看,本次考试的试卷既有助于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也有助于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更多关生活、关注社会,大面积提高初中教育教学的质量,试卷的导向性较好。
要说不足的是:作文两个题目,没有区分度,考查的都是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且第二个题目不应该作为考试的选题,因为给自己些小传,会透漏出强烈的个人信息,老师阅卷时会有情绪化。
二、答题情况分析1、“积累与运用”(28分)。
学生的得分率不高,本次古诗词默写8分得分较好,可能是题目比较简单,易错字也不多的缘故。
名著阅读4分得分率低,学生尽管读完了全书,但依然没有印象。
2、阅读部分(28分),得分率较低。
两个语段均为课外,避免了熟题的出现,有利于真正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第一个语段满分16分,大部分学生失分严重,第7小题概括事件,缺乏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而把一件事分成和了两件事来表述,或者是表述语言不完整而产生歧义。
第9小题赏析题,写不对描写方法,头脑里仅有人物描写,不知道景物描写。
第10小题多数学生没有读懂题目。
第二个语段学生得分率更低,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语段本身的象征意义不明显,所以学生是胡乱写答案,架空了文章。
八年级上期期中语文试卷分析【可修改文字】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现对本学期期中考试初中语文试卷作如下分析:一、试题分析求稳:重视语言积累与运用,作文命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积累与运用”考查内容紧扣教材,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主要有字音、字形、正确使用词语、辨别语句、提炼主要内容、名著阅读、古诗文默写、文题知识等。
作文为命题作文,题目是《___拨动了我的心弦》。
这一作文题贴近学生生活,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内心的感受。
学生写作基本没有审题障碍,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来选材,抒写真情实感,充分展示个性。
这就给学生人人都能有话说,人人都有文章作,平时读书多、善于体察生活和反思的学生更是如鱼得水。
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外兼修”。
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阅读材料均一段出自课内,一段出自课外。
但课外部分考查是课内文言知识的迁移,没有超出课内学过的范围。
这能避免教师死抠教材、学生死记硬背课内文言知识,便于考查学生文言知识的积累和实际运用能力。
在《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指导思想下,课内外文言文阅读在积累、识记、理解的感性层面和思考、分析、综合的理性层面设题。
除了对理解词语含义、翻译句子、概括选文大意这类基础知识、能力的常规考查外,还加强了对整篇文章(或语段)的理解性、鉴赏性阅读的考查。
这些题涉及品味、鉴赏、拓展等诸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
课内课外阅读兼顾给大家一个启示:文言文阅读应先把课内知识解决好,学会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考查内容即使延伸到课外,也可以利用课内知识来解决。
现代文阅读材料一篇课内《藤野先生》,一篇课外《最美的化学变化》,试题注重对学生运用能力的考查。
记叙文考查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对内容的理解、句子赏析和文章的写法。
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及试卷分析

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及试卷分析项旭期中考试圆满结束了,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教学工作,从考试中吸取经验教训,现对本次考试试卷做一次分析。
一、试卷构成说明1、考试范围八年级语文第一、二、五单元,附录(五首古诗、名著导读1篇)。
2、考题结构单项语言技能考查(15分),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23分),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22分),作文(4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分值为100分。
二、考试情况分析第一部分的单项语言技能考查,难度不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
最低分0分,最高分15分,平均得分为。
这部分失分最高的是排序题,学生平时做相应的练习比较少。
此题反映出,学生的字词基础不扎实,规范化训练缺失。
第二部分为课内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的文言文知识积累情况。
最低分0分,最高分22分,平均得分为。
材料内容选自《桃花源记》,学生熟悉,难度适中,在立足课内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扩展延伸。
从一题来看,存在如下问题:对文言文中的实、虚词掌握不牢,对开放性命题虽能答出不同的观点,但回答不出支撑观点的理由。
第三部分考查现代文阅读(课外现代文、名著导读)。
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20分,平均得分为。
席慕容的《海棠》失分率最高,主要表现为文章有一定的深度,学生一时难以理解透彻。
《海棠》一文富含人文内涵,意蕴深刻,体现了文化价值和素质教育的导向。
名著导读的得分情况相比《海棠》稍微好点,主要靠平时的阅读的积累。
总体而言,现代文阅读失分严重,究其原因如下: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较弱,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句含义,对题干的指令性内容找不准答题点,不能用简洁、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述答案,对文章深层意蕴挖掘乏力。
第四部分是作文。
最低分0分,最高分39分,平均得分。
1)命题作文:以“一道风景线”为题,2)半命题作文:__,你误解了我。
采取二选一的命题形式,给学生更大的有话可说的选择空间,有利于张扬个性,表达真情实感。
命题作文“一道风景线”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半命题作文启发学生感悟人生之路,学会思考,学会做人。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一、引言语文是中学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文学修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期中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和评价,也是检验学生掌握程度和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本文对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发现考试中的问题和不足,为教学改进提供参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效果。
二、考试概况本次期中考试由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组成,共分为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作文四个部分。
考试试卷满分为150分,时间为120分钟。
三、各题型分析1. 选择题选择题是语文考试中的主要题型,包括了课文理解、词语理解、名句导学和写作技巧等方面的考查。
选择题的正确率和得分情况能够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
在本次期中考试中,选择题的平均分为80分,正确率达到75%。
其中,课文理解和名句导学的题目正确率较高,而词语理解和写作技巧方面的题目正确率相对较低。
考虑到选择题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词语理解和写作技巧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2. 填空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以及对语言规范和表达方式的熟悉程度。
填空题的正确率可以反映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在本次期中考试中,填空题的平均分为60分,正确率为70%。
填空题中,对课文细节的理解和记忆较为困难,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得分较低。
另外,部分学生在表达方式和语言规范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针对填空题的问题,教师需要通过更有针对性的练习和讲解,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加强对语言规范的培养。
3. 简答题简答题是对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进行考查的重要形式。
简答题的得分情况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本次期中考试中,简答题的平均分为70分,正确率为60%。
简答题中,学生在分析判断和扩展思考的能力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对于比较抽象或深入的问题回答较为困难。
八上期中语文试卷讲评

尊敬的同学们:大家好!首先,我要对本次期中语文考试进行简要的讲评。
本次考试旨在检测同学们对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自我检测和学习反思的机会。
以下是对本次考试的一些总结和反馈。
一、试卷分析1. 阅读理解部分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试卷的阅读材料包括文言文、现代文和诗歌。
从同学们的答题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在文言文阅读方面表现较好,能够准确理解文意,分析文章结构。
但在现代文阅读方面,部分同学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不够准确,对细节的把握不够细致。
诗歌鉴赏部分,同学们对诗歌意象和情感的理解有所欠缺。
2. 写作部分本次作文题目为“我的梦想”,旨在考察同学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从同学们的作文来看,大部分同学能够围绕主题展开,但部分同学的作文内容较为单薄,缺乏深度和创意。
此外,部分同学的作文存在语法错误和错别字,影响了作文的整体质量。
3. 基础知识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包括字音字形、词语解释、成语运用等。
从同学们的答题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仍有个别同学在字音字形和成语运用方面存在错误。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阅读理解方面(1)加强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2)注重文章主旨和细节的把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3)多读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
2. 写作方面(1)积累素材,提高作文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度;(2)加强写作技巧的学习,提高作文的表达能力;(3)注重作文的格式规范,减少语法错误和错别字。
3. 基础知识方面(1)加强对字音字形的复习,提高准确率;(2)多积累成语,提高成语运用的熟练度;(3)注重基础知识的应用,提高解题能力。
三、总结本次期中考试,同学们在阅读理解、写作和基础知识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加强薄弱环节的复习,争取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最后,祝愿大家学业进步,前程似锦!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试卷分析一. 语言的积累和运用(29分)1. 用课文原句填空(11分)①大漠孤烟直,。
②随君直到夜郎西。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④《春望》一诗的尾联是:⑤至今已觉不新鲜⑥《三峡》一文中总体描写山势高峻的语句是⑦《登飞来峰》一诗中含有深刻哲理的诗句是2. 下列加点词的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 锐不可当(ruì锋利)恣情(zì放纵)怀民亦未寝(qǐn睡觉)B. 迄今(qì到)豁亮(huò开阔)略无阙处(què中断)C. 高处不胜寒(shèng能承受)诘问(jié质问)鹤唳云端(1ì鸣叫)D. 修葺(qì用茅草覆盖房项)揩油(kāi擦抹)怡然自得(yí愉悦)3.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 振耳欲聋庞然大物B. 精神抖擞获益匪浅C. 欢渡国庆莫名其妙D. 明查秋毫不能自已4. 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先写他“憎恶”、“讨厌”阿长,但结尾处,抒发了一种深沉的怀念之情,这样写前后矛盾,令人费解。
B.《驿路犁花》写人物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方法。
C.《一面》中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由远而近,反复“摄制”,目的足为了深入地揭示与他外貌特征相符的思想和精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D.《谁是最可爱的人》选取三个典型事例,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伟大胸怀。
5. 下列句字运用修辞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②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
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④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A. ①借代②设问③对偶④排比B. ①借代③反问③对偶④反复C. ①比喻②反问③反问④反复D. ④比喻②设问③反问④排比6. 下列课文与出处和作者完全搭配的一项是()(2分)A.《闲情记趣》—一《浮生六记》—一郦道元B.《论诗》——《瓯北集》——刘义庆C.《登飞来峰》——《王荆文公诗笺注》——王安石D.《使至塞上》——《李太白全集》一李白7. 对《春望》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 诗的开篇即写春望所见,突出写山河的破碎、满城的荒芜,写长安沦陷后的残破景象。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触景生情,因感时而别,见到了本为娱人之物的花鸟反而流泪惊心;一种是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
鸟也惊心。
两种解释都符合诗意。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自安史叛乱以来,战火不断,期盼亲人的消息,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是说一万两金子才能获得一封家信。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句中,“白头”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
诗人又叹息衰老,更增加了一层悲哀。
8. 在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台湾当局分裂祖国的行经,必将受到历史的。
②哪里有压制,有,有火炮,哪里就有反抗,有革命。
③要把那些党纪国法、敢于顶风作案的领导干部,交司法部门处理,尤其不能以纪律处分代替法律。
A. 卑劣、惩罚、鞭笞、违犯、制裁B. 卑鄙、惩罚、鞭挞、违犯、惩罚C. 卑鄙、制裁、鞭笞、违反、惩罚D. 卑劣、制裁、鞭挞、违反、制裁9. 选择与例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梅尧臣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后人引用,借以说明A. 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短长。
B. 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C. 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
D. 对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
10. 将下列新闻改写为一句话新闻(15字以内)(2分)明年本市将首次编制土地供应计划,届时纳入该计划的建设用地将以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出让土地所有权,未纳入计划的建设用地将不能获得进入市场交易的通行证。
据有关人士介绍,新编制的土地年度供应计划包括土地供应政策、供应总量、土地供应情况等。
政府将根据投资需求和土地市场实际情况,制定政府土地收益计划,通过回收、收购,置换和征收等方式取得土地,并以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出让土地,调空各类建设用地的需求。
二. 阅读《一面》语段,然后回答问题(12分)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
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
可没有蹦出来。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明:“这本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袋都没有缝)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11.“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的原因是()(0.5分)A. 激动得说不出话来B. 双方心照不宣不必说出来C. 为了鲁迅先生的安全,不能道破D. 出于对鲁迅先生的尊敬不能直呼其名12. 本语段运用的主要描写手法是()(0.5分)A. 外貌描写B. 心理描写C. 动作描写D. 细节描写13.“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是因为:()(0.5分)A. 店内的凄凉、冷清“我”穿得单薄。
B. 为自己的贫寒(只有一块钱来买书)而心酸。
C. 被内山老板的热情和鲁迅先生的无私所感动。
D. 被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所深深感动。
14. “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是因为()(0.5分)A. 鲁迅先生送给了自己一本书。
B. 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由衷感谢和无限崇敬。
C. 作者代表进步青年表示鲁迅先生的慷慨无私的谢意。
D. 鲁迅先生和内山老板在一起,作者就用日本礼节向他们表示谢意。
15. 语段中的“我”是指,“他”是指;第三段中概述“他”特点的一个词语是,造成这个特点的原因是(2分)16. 语段中AB两处文字加了横线,请分别分析它们在各处所起的作用。
(1分)A句的作用是B句的作用是17. 此文段对鲁迅先生有五种称呼,每种称呼都有一定的含义,请分别加以说明。
(5分)①同志:②朋友:③父亲:④师傅:⑤战士:18.“战士”前面的修饰语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评价鲁迅先生的?(1分)答:19. 第三段中加点的“差不多”与“已完全”是否矛盾? 为什么? (1分)答:三. 阅读《三峡》语段及《早发白帝城》,然后回答问题(12分)(甲)至于夏水()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二千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0. 根据课文,在文中括号内所填的字是和(1分)21. 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①或②漱③旦④属引22. 文段(甲)体裁是,作者是时期的(填姓名)文段(乙)体裁是,作者是时期的(填姓名)(3分)23. 下面各项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0.5分)A. 沿溯阻绝哀转久绝B. 其间千二百里飞漱其间C.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D.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4. 甲文描写了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段所描写景色的特点是、和。
(1.5分)25. 甲文第二段的结构是()(0.5分)A. 并列B. 总分C. 层进D. 分总26. 乙文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写归舟顺流而下时的,这与甲文中的哪句话意思一样:(1分)。
27. 乙文中“两岸猿声啼不住”,甲文中有关这方面描写的句子是:(1分)28. 乙文中“轻舟已过万重山”,“万重山”也就是甲文中说的(0.5分)29.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分)四. 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问题(7分)天使心(1)我在灯下批阅学生作文,一个10岁小女孩的独特心意吸引了我。
那歪斜的小字认真而又zhì()气地躺在纸页上:“假如我有七十二变”。
(2)在这篇题为“假如我有七十二变”的作文中,孩子写道:“假如我有七十二变,我首先变成—只壁虎,趴在墙角里悄悄吃掉很多蚊子,而没有人知道我在那里,也没有人知道我在墙角的那颗喜悦的心。
”(3)多么美妙的想法!我无法告诉你读到这里时我的心情。
成人世界里的喜怒哀乐往往是和名lì()连在一起的,而眼前这个小女孩,她的喜悦和悲伤却是以这样不同的方式进行着。
接着她又心安理得地变成一只吐丝的蚕,吐出云朵一样的丝,丝又变成妈妈身上华美的旗袍。
之后她又变成信鸽,体会飞翔的快乐,给闭塞的地区送去文明的信息。
她变成玫瑰色的阳光;变成一片青草……她的变化没有一样是用金钱能买到的,用金钱买不到而对我们生活又至关重要的东西,全在她的变化之中了。
她的爱无所不及,因而无论她变成动物还是植物,她都自得其乐。
(4)在灯下,我读懂了一个小女孩天使般的心。
30. 给加点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2分)闭塞()玫瑰()色zhì()气名lì()31. 第三段中加点的“美妙的想法”具体指的是“这样不同的方式”指代的是。
(1分)32. 第一段中加点的“躺”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1分)答:33. 文末说“我读懂了一个小女孩天使般的心”,那么小女孩天使般的心灵是怎样的?(1分)答:34. 假如你有七十二变,你将首先变成什么?请说明理出。
(不能和选文有重复)(1分)答:35. 通过选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请从不同角度写出两条。
(1分)A:B:五. 作文(40分)题目:,我成长的伙伴要求:1. 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2. 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试题答案】一.l.①长河落日圆②我寄愁心与明月③水中藻、荇交横④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⑤李杜诗篇万口传⑥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⑦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2. C3. B4. A5. D6. C7. C8. A9. B10. 明年本市将实施土地供应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