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论文第三稿
赵春苗论文三稿

本科毕业设计(或论文)论文题目李清照词的英豪之气作者姓名赵春苗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章会垠年月日学生:(签字)学号:答辩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字)目录摘要 (1)一、李清照的词品与人品 (2)二、李清照词中英豪之气的几点表现 (3)注释 (9)参考文献 (11)致谢 (10)李清照词的英豪之气摘要:在宋代词史上,李清照以其性格中的“英豪之气”,不仅在生活中表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从而扛起一面人格独立的旗帜,而且在其创作中也深深地打上了其“英豪之气”的烙印,从而融“英豪之气”与“婉约之美”为一体:她将其作为知识女性特有的敏锐、细腻与优雅,融入中国文学的“豪放”传统,从而创造出其词作所特有的“英豪之气”——敏锐、细腻、优雅、豪迈。
虽然封建社会对女性有种种限制,但李清照敢于突破,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学天地。
关键词:李清照;词;英豪之气引言李清照的词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
与笔者所欲论述的“李清照词作中的英豪之气”有关的研究文献,主要有以下数篇。
洪绣芸的《论李清照词中的反传统意识》,论述了李清照身世以及作品的反传统意识,将她的词分为自然词、爱情词、爱国诗进行阐述。
司海迪的《论李清照的参政爱国意识》主要分为四大块阐述其对故国和家乡的思念等等。
陈华《李清照坚强独立的女性意识》从她的婚姻观和作品入手论述她的女性意识。
诸葛亿兵《李清照再嫁与离异风波》通过李清照再嫁的事实,从侧面突出她有独立的人格,不甘依附于男性的强烈意识。
我选取的是李清照词的英豪之气这个点,并结合她的性格、人格、婚姻及家庭背景进行辅助论述。
这方面的资料述较少并且不充分,因此,我将展开我的论述,希望给学术界注入一份力量。
一、李清照的词品与人品(一)从传统文学看英豪之气“豪放”作为文学风格的一种类型,乃是与“婉约”相对,其含义是要求作品以奔放不羁的方式抒发豪迈之情。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列有“豪放”品,并描述道:“天风浪浪,海山苍苍。
论文三稿

引言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主要是指消费者个人为了购买消费品(如汽车、房子等)或服务(如旅游、留学等)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借款,银行将申请人提交的相关申请材料进行审核通过后,采用信用、抵押、质押、担保、保证等形式向个人发放的贷款。
个人消费信贷是贷款的一种形式,借贷双方通过签订贷款合同形成一种契约关系,从而实现资金使用权从银行向个人有条件的让渡。
究其根源,仍然摆脱不了“先消费,后还款”的本质。
个人消费信贷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层次的产物,它随着信用消费的产生和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消费信贷业务的出现和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于个人而言,消费者个人以未来的稳定的可预期的收入为基础,通过向银行借款的方式,提前预支未来的消费能力,以此来增加个人当前的购买能力,满足个人当前的消费需求,提升消费者个人目前的生活水平和品质。
对于企业而言,当市场上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消费需求旺盛时,往往会提升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加速了库存商品的周转速度和企业资金的回笼速度,从而形成生产—消费—生产的良性循环,扩大企业商品的销售,进而增加企业的盈利。
对于我国的宏观经济而言,由于受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大幅锐减,外需不足导致我国经济增长乏力,房地产受到比较严格的管控,对于实业投资兴趣不高,国内缺乏新的投资热点。
在这种背景下,大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可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对于银行自身而言,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对外开放,外资银行纷纷进入,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纷纷进行业务战略调整。
与此同时,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经营结构也发生着缓慢的变化。
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存贷利差日趋减小的等一系列问题日益显现。
各大银行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作为银行下一步新的利润增长点。
大三学年论文

电视连续剧《蜗居》中青年形象分析【内容提要】2009年,一部电视剧《蜗居》,凭借其真实可感的情节,对现实淋漓尽致的展示达到了收视率的一个巅峰。
“蜗居”,“第三者”,“房贷”一时成为了人们谈论的热门词汇。
这部电影如同“浮世绘”一般,呈现了生活在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百态。
网络等媒体对于《蜗居》的激烈探讨表明,观众们已经不再仅仅关注剧中所表现的内容,而是开始反思电视剧所反映的问题带给当今社会的无奈与问题的成因。
《蜗居》中的青年形象,除了凭借外表和演技吸引观众之外,并以其不同个性特征,人生选择,警示着整个社会的青年。
在青年生活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对爱情的坚守,拜金,拜权,出轨,无房之爱等,成为电视剧为观众提出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蜗居》中小贝和郭海藻这两个青年形象的分析来解读青年对待上述问题的态度。
【关键字】婚恋观经济基础责任感一.研究目的青年形象是时下众多影视作品表现的主题,青年人充满好奇心,充满创造力,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又赋予了他们不同的个性与气质。
他们或朝气蓬勃,或敢作敢为,或愤世嫉俗,或颓废萎靡,或拜金拜权,或坐享其成。
这样的主体形象本身就给予影视作品更多的表现手段,及表现内容。
同时,影视作品对当下青年形象的呈现也愈加真实,愈加发人深省,愈加体现出当代青年人身上的锋芒与弱点。
而对影视作品中青年形象的分析,则可进一步了解当代青年人的现状,生存状态,心里状态,以及社会对80、90后一代的看法。
《蜗居》是以江州(上海)这个高速发展,房价飙升的城市为背景,讲述了几个年轻人为了生存而走上不同道路的经历。
海萍为了房子而变得精明算计,歇斯底里;苏淳由于妻子的强势而变得更加懦弱无能;海藻为了亲情和对物质的不可抗拒最终成为宋思明的情妇。
小贝由于自己对美好爱情幻想的破灭而成为一个感情的受害者。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系展江教授认为,《蜗居》是近年来少有的写实风格的影视作品,剧本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的社会现实。
学年论文-浅析康师傅饮料的营销策略

目录一、引言2二、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综述3三、康师傅饮料营销策略现状分析43.1 产品策略43.2 价格策略53.3 渠道策略53.4 促销策略6四、康师傅饮料营销策略的问题分析74.1 忽略企业内部营销84.2 忽视事件营销的作用84.3 疏于农村市场开拓8五、康师傅饮料营销策略的改进建议95.1重视企业内部营销95.2 注重事件营销在促销过程中的作用105.3 均衡发展营销渠道10六、结论11康师傅饮料的营销策略一、引言在我国现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商品经济日益发达,供求关系已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在宿迁学院饮料市场方面,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饮料巨头在宿迁学院内快速占据市场,由于饮料行业进入学院壁垒较低,产品雷同化越来越强,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制定并实施系统而完善的营销策略就显得非常必要。
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自1996 年开始进入饮料行业,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成为中国内地饮料行业的领导品牌,这与其制定并实施了系统而完善的营销策略是分不开的。
因此,对康师傅饮料的营销策略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成功经验,并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这将为相关企业在制定和实施营销策略方面提供重要参考。
二、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综述市场营销策略是企业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根据经验获得顾客需求量以及购买力的信息、商业界的期望值,有计划地组织各项经营活动,通过相互协调一致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
市场营销组合是企业的管理部门根据其目标市场的需要,全面考虑到企业的业务、目标、资源以及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可控因素加以最佳组合和应用,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实现企业的任务与目标。
杰罗姆·麦卡锡于1960年在其《网络营销》一书中第一次将企业的营销要素归结四个基本策略的组合,即著名的“4P’”理论: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由于这四个词的英文字头都是P,所以简称为“4P”。
长安大学学年论文封皮与内容格式

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大学经历体会专业:自动化姓名:柏世涛学号:3201100319指导教师:刘涳完成时间:2013-10-28摘要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了较快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
思想变成熟了许多,性格更坚毅了。
认识了许多同学和老师,建立起友谊,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提升了自身素质,认清了自身的一些短处并尽力改正。
社会实践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关键词四年,大学,社会ABSTRACTThrough four years of university life, learned a lot of knowledge, more important is the ability in mastering a new things. Thoughts become mature many, more fortitude character. Met many classmates and teachers, and establish friendship, and promoted in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own quality, to recognize their own shortcomings and try to correct. Social practice ability has greatly improved, moves towards the society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KEY WORDS: four years,university,society目录摘要 (2)Abstract (2)目录 (3)引言 (4)正文 (4)1 大一 (4)1.1 上学期 (4)1.2 下学期 (5)2 大二 (5)2.1 上学期 (5)2.2 下学期 (5)2.2.1 金工实习 (6)3 大三 (6)3.1 上学期 (6)3.2 下学期 (6)3.2.1 运动控制原理综合实验 (7)4 大四 (7)4.1 上学期 (7)5 总结 (8)参考文献 (9)致谢 (9)大学四年生活概述引言在四年大学生活,恍惚一指间。
毕业论文调查报告三稿范文

毕业论文调查报告三稿范文关于企业员工培训的调查报告姓名:韩文星专业:行政管理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科教兴国”是国家提出的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重大战略,是增强综合国力、强国富民的战略方针。
科教兴国战略为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重要任务,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作为教育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任。
做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职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组成部分和关键职能,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职工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职工个人的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需要,职工培训越来越重要;由于传统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些企业对该工作存在诸多误区:成本能省则省、效益好时不需培训、效益差时无钱培训、高管人员不需培训等.因此要从观念、内容、方式以及授课者的选择等方面创新职工培训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研究和探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意义深远重大。
企业职工必须接受培训作为继续学习的一种手段,职工培训在帮助企业迎接竞争性挑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职工培训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创造价值或赢得竞争优势,重视职工培训工作的企业会比他们的竞争对手表现出更好的经营业绩,更有信心迎接竞争性挑战。
培训不仅通过职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职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职工受益。
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
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即培训通过满足职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激发职工的干劲和热情。
企业同时应把培训作为管理的机会和途径,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实施培训,并通过培训沟通上下级的联系,掌握工作进展状况,达成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为了充分了解企业职工思想现状,了解企业对职工培训要求和规划,建了解统化、结构化的企业内部培训体系。
毕业设计计划(11篇)

毕业设计计划(11篇)毕业设计计划1第一阶段:10月~11月开题这一时段主要进行前期资料收集,确定具体论文题目与__研究侧重点;要求学生交读书报告和开题报告,上交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第二阶段:11月~12月拟定提纲这一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论文(设计)内容有针对性的收集整理资料,拟定较为详细的论文提纲,并和指导教师进行意见交流。
毕业设计的要到实地进行调查及同类项目的实地参观,确定设计意向。
第三阶段:12月~3月提交初稿这一阶段,针对论文(设计)内容进一步进行资料的调查、收集、整理,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完成论文初稿,毕业设计要交设计草图,并和指导教师进行意见交流。
第四阶段:3月~4月完成2稿、3稿的修改这一阶段,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对论文初稿进行修改,完成论文的二稿和三稿。
毕业设计的要完成图件正稿。
第五阶段:五月,论文(设计)评阅和答辩5月上旬进行论文(设计)的评阅工作,5月中旬根据评阅教师意见进行论文(设计)修改,5月下旬进行论文(设计)的答辩工作。
第六阶段:五月下旬,后期整理阶段答辩后要修改好论文,并把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毕业论文(设计)汇总表、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统计一览表整理好。
最后,在6月10日前,将评选出来的优秀论文(设计)名单和纸质稿电子稿上交教务处。
毕业设计计划2随着毕业日子的到来,毕业设计也接近了尾声。
经过几周的奋战我的毕业设计终于完成了。
在没有做毕业设计以前觉得毕业设计只是对这几年来所学知识的单纯计划,但是通过这次做毕业设计发现自己的看法有点太片面。
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知识还比较欠缺。
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以前老是觉得自己什么东西都会,什么东西都懂,有点眼高手低。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才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和综合素质。
论文三稿

目录一、青春励志电视剧概述 (2)1、青春励志电视剧概述………………………………………….22、青春励志电视剧的发展现状........................................2 二、青春励志电视剧的思想内容. (3)1、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 (3)2、豪迈雄壮的“突击精神……………………………………….33、崇尚自我的“独立”精神.......................................... 4 三、青春励志电视剧的艺术特色........................................5 1、独特的叙事风格夯实筋骨 (5)2、励志偶像有血有肉 (5)3、个性化语言画龙点睛 (6)4、情景是画面锦上添花………………………………………… 6 四、青春励志电视剧的存在价值 (7)1、导演的创作意图………………………………………………72、受众的观赏价值………………………………………………7 五、青春励志电视剧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8)1、国内青春励志剧存在的问题 (8)2、国内青春励志剧的发展方向 (9)论当下热播励志类电视剧的创作价值(马淑英)内容摘要: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青春励志电视剧文本展开深入探讨。
青春励志电视剧以表现青年人拼搏、奋斗的人生经历为主要内容,以广泛的触角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深入挖掘小人物积极乐观的人性光辉。
青春励志电视剧强大的“励志”精神内核是吸引广大观众的重要思想武器,同时缔造了一个个鲜活励志人物,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使人物更加富有感染力,为广大青少年树立了正确的人生标杆。
关键词:青春励志电视剧价值观受众一、青春励志电视剧概述(一)、青春励志电视剧的概念随着《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等剧的热播,作为电视剧的一种类型,青春励志剧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青春励志剧着力追求叙述青春的形式载体、寻找能够代表青春的符号,以快节奏、精致的细节和细腻的情感深深地吸引了广大青少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法的渊源是学习和认识国际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理论上,国际法的渊源是认清纷繁复杂的国际法律现象、解释国际法律问题的基础,另外在实践当中,国际法的渊源更是涉及到国际法的适用,并且“只有认清国际法的渊源才能以渊源的价值理论推动渊源价值实现,而不是盲目或被动地将国际法渊源转换为国际法规”。
①国际渊源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然而对于国际法渊源的含义和具体形式,学者们一直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就从含义入手,论述国际法的渊源及其具体形式一、国际法渊源的含义(一)法的渊源“渊源,本谓水源,也泛指事物的本源、根源”,②《现代汉语辞典》(修订版)则把渊源解释为“事物的本源”。
③当“渊源”置于法律之中时,我们可以理解为“法的本源、根源”,然而对于法的渊源的具体理解,学术界却一直存在分歧,奥斯汀根据立法者是产生法规的渊源的观点,把立法者称为法的渊源。
有的人则把法规的价值渊源称为法的渊源。
自然法学者认为,认的理性就是法的渊源,而实在法学家中有人假设,在每一种法律秩序里存在一种给该法律秩序内的法规以价值的根本规范,把这种规范称为法律秩序的法的渊源。
④由上面种种观点,我们可以发现,学术界对于“法的渊源”的理解很是混乱,面对如此混乱的局面,许多学者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努力去揭示“法的渊源”的含义。
当代著名法理学家博登海默在《法律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指出,法的渊源是指那些可以从体现为权威性法律文件中的明确文本形式中得到渊源,如宪法、法规、行政命令、行政法规、条例、自主或半自助机构和组织的章程与规章、条约与其他某些协议,以及司法先例;而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资料和值得考虑的材料,而这些资料和值得考虑的材料尚未在正式法律文件中得到权威性的或至少是明文的阐述与体现,如正义标准、推理和思考事物的本质原则、衡平法、公共政策、道德信念、社会倾向和习惯法。
⑤另有一位颇有影①邵津主编,《国际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27页。
②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第1084页。
③《现代汉语辞典》(修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154页。
④日本国际法学会编著:《国际法辞海》,马俊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5月,第520页。
⑤[美]博登海默. 法理学: 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译本) [M] .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响的美国法理学家约翰·奇普曼格雷( John Chipman Gray)对法的渊源也有精辟而又给人启迪的论述:他将他所称之为的法律( the law) 和法的渊( the sources of the law)做了严格的界分, 认为,法律乃是由法院以权威性的方式在其判决中加以确定的规则组成的,而关于法的渊源, 他则认为应当从法官在制定那些构成法律的规则时通常所诉诸的某些法律资料与非法律资料中去寻找。
格雷列举了五种这样的渊源: ( 1)立法机关颁布的法令; ( 2) 司法先例; ( 3)专家意见; ( 4) 习惯; ( 5)道德原则(其中包括公共政策原则)。
我国学者提出的法的渊源三要素理论也极具说服力,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该理论认为:法的形成过程总是基于某种动因和进路, 选择和提炼一定的资源, 以实现权力和权利的制度性配置过程,这种使法得以形成的资源、进路和动因就是法的渊源。
即法的渊源是由三项基本要素所构成的综合概念和事物,这三项要素分别为:资源、进路和动因,一般说, 每一种法都是这三个要素综合合力的产物。
法的渊源具有历史性和时空性,是一定历史条件和时空条件下的文明发达程度的印记。
法的渊源是一个可能性概念或未然概念,它是法的预备库或半成品,是法的孕育地, 是法的原动力。
①(二)国际法渊源的各种学说由于对“法的渊源”含义不确定,导致学术界对“国际法渊源”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
北京大学教授王铁崖先生认为,国际法渊源是指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产生、出现、得以确立并获得法律效力的地方或事实。
国际法渊源不是国际法的起因,国际法的起因是国际法形式的历史原因,也不是国际法的证据,国际法渊源的证据仅仅证明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存在。
②中国著名国际法学者周鲠生教授在其《国际法》一书中指出,所谓国际法的渊源可以有两种意义:其一是指国际法作为有效地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方式或程序;其二是指国际法的规范第一次出现的处所。
从法律的观点说,前一意义的渊源才是国际法的渊源,后一意义的渊源只能说是国际法的历史的渊源。
③我国著名国际法学家李浩培教授也认为,国际法的渊源,正如国内法的渊源一样,主要可以区别为实质渊源和形式渊源两类。
国际法的实质渊源是指国际法①王铁崖. 国际法引论[M]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②王铁崖编著:《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8月,第1页。
③周鲠生著:《国际法》上,商务印书馆,1976年5月,第10页规则产生过程中影响这种规则内容的一些因素,如法律意识、正义观念、连带关系、国际互赖、社会舆论、阶级关系等等。
国际法的形式渊源是指国际法规则由以产生或出现的一些外部形式或程序,如条约、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
①对于国际法的渊源的理解,学者们的意见总结起来有:①把“渊源”和“证据”看做是同义语交换使用,用以证明一定法律规则的存在;②指国际法法的起因,即促使法产生的动力;③久已确立的条约和习惯;④公认的法律的表现形式;⑤法律规则产生的过程;⑥法律规则产生的方式和程序;⑦法律规则的存在的依据;⑧用以确定适用于一定情形的法律的实际材料。
(三)国际法渊源的再认识基于以上对国际法渊源各种学说的了解,吸收其中合理的成分, 结合法的渊源的真实含义,笔者认为所谓国际法渊源就是使国际法得以形成的资源、进路和动因,它是由资源、进路和动因这三项基本要素构成的,国际法渊源是个可能性概念或未然概念,它是国际法的预备库或半成品,是国际法的孕育地,是形成国际法的原动力。
所谓资源,指法和法律制度是基于什么样的原料形成的,是基于习惯、判例、先前法, 还是基于道德、宗教、戒律、乡规民约、政策、决策、学说之类形成的。
所谓进路,指法是经过什么样的途径形成的,是基于立法、行政、司法,还是基于国际交往之类形成的。
所谓动因,指法基于什么样的动力和原因形成的, 是基于日常社会生活、社会发展需要, 还是基于经济、政治、文化历史之类的原因形成的。
国际法渊源中的资源性要素是指国际法据以形成的原料性或质料性要素。
国际法律规则的形成, 首先需要可以形成法律规则的原料存在,正是通过对这些原料的选择、提炼和加工, 国际法律规则才得以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凡是经过一定的程序、有形成国际法律规则可能的原料就是国际法渊源中的资源,就属于国际法渊源,因此其范围十分广泛,可以认为至少包括:道德规范、正义观念、法理或国际法学家的学说著作、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的决议、准条约(软法) 、法律解释、司法判例、国际习惯等。
②国际法渊源中的进路性要素是国际法得以形成的途径性要素。
具备了国际法渊源中的资源性要素,也就具备了可以形成国际法律规则的原料,但这些原料不能①李浩培著:《国际法的概念和渊源》,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9月,第52页。
②陈磊:《试论国际法的渊源》,《政法论丛》,2007年2月第1期。
自动地形成国际法,要使其形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法律规则, 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
而在国际社会上不存在超国家的国际组织, 更不存在造法的宪法机构,①因此,国际法不可能像国内法那样, 主要通过立法、行政、司法途径形成, 而只能是在国际交往中, 通过协调国家意志才得以形成, 这也是形成国际法的最主要的途径。
②国际法渊源三要素中的动因性要素是国际法得以形成的动力和原因, 它是三要素中的根本要素,是国际法律规则最终形成的决定性要素。
国际法究竟是基于何种动力和原因而形成、发展的呢?通过了解国际法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国际法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中古国际法阶段,大致以15、16世纪为下限。
在这一阶段中,由于受自然经济的束缚,整个世界缺乏交往与联系,完全处于孤立、闭关状态,国际法律规则较少且分散,国际法还处于萌芽状态或初级阶段;从1500年前后到20世纪初,国际法的发展进入近代国际法阶段。
从1500年后,世界历史进入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以及西方海外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整个世界逐渐形成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这成为日益发展的国际法的基础,这时国际法律规则大量出现,国际法也得到了空前发展;从20世纪起,经过二战到目前这个阶段的国际法被称为现代国际法,在这一阶段,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国际法也有了突破性发展。
现代国际法保留了一些近代国际法律规则, 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成分,如:禁止侵略战争及非法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成为国际法基本原则;作为国际法主体的国家明显增加;国际法适用范围显著扩大, 外层空间法、人权的国际保护等新的国际法规则大量出现;国际条约大量产生等等③。
从国际法的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中我们不难发现:国际经济的发展及国际交往的频繁与国际法的形成、发展息息相关。
从经济不发达、生产没有超出自然经济、各地区处于闭塞状态的古代到资本主义出现、世界市场形成、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近代,再到经济全球化、整个世界联为一体的现代, 国际法经历了从零碎、分散到逐步完善到系统化的发展过程。
正是国际经济的发展及国际交往的需要,才使得国际法以如此强劲势头发展。
所以,可以说①王铁崖. 国际法引论[M]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②陈磊:《试论国际法的渊源》,《政法论丛》,2007年2月第1期。
③邵津主编. 国际法[M]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国际经济的发展及国际交往的需要是国际法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和原因。
①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国际法渊源就是指使国际法得以形成的资源、进路和动因。
二、国际法渊源中国际法的形式国际法的渊源至少含有“源流”、“过程”和“形式”等因素,国际法的渊源涵盖了国际法的形式,而国际法的形式在国际法渊源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虽然,学术界对于国际法渊源含义的理解存在严重的分歧,但对于国际法的具体形式,学者们的意见大致趋于一致。
《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规定了法院裁判案件所应适用的法律。
该条规定:“1、法院对于陈述各项争端,应依国际法裁判之,裁判时应适用:(子)不论普通或特别国际协约,确立诉讼当事国明白承认之规条者。
(丑)国际习惯,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
(寅)一般法律原则为文明各国所承认者。
(卯)在第59条规定之下,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