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思想内容赏析
古诗文诗词鉴赏(全)

古诗文诗词鉴赏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用了互文的手法)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赏析: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家信已传达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赏析:诗人即景抒情,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将“生”和“入”拟人化,“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来了,湖面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中国古诗词赏析

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一些中国古诗词的赏析:1.《静夜思》-李白《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的目光落在一轮明月上,明月的光辉洒在床前,宛如地上的霜。
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抬头仰望明月,又不禁低头沉思故乡的亲人和风景,进一步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离乡背井之人的思乡之情,被誉为千古绝唱。
2.《登鹳雀楼》-王之涣《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将白日的辉煌和黄河的奔腾汇入大海的宏伟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感慨,表达了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气势磅礴,寓意深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叹和对生命的热爱。
3.《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一首词。
词的上片“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描绘了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场景,表现出牛郎织女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相会的美好情感。
下片“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则表现出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时的浪漫和幸福。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达了人们对真挚爱情的赞美和追求。
4.《江雪》-柳宗元《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绘了一个寂静、荒凉的雪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威力和严寒。
后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表现出一位老翁在雪中独自垂钓的孤独形象,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整首诗意境高远,寓意深刻,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体现了作者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境界。
以上是中国古诗词中的几篇经典作品,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思想、艺术和情感价值。
古诗词主题思想及名句赏析

七至九年级古诗词主题思想及名句赏析一、主题思想1.《渔家傲》通过对边塞秋季萧条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士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
同时也反映了北宋王朝的消极防御政策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
2.《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描写一次出猎时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并委婉地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追忆了他当年在起义军中的火热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懑。
4.《雁门太守行》描绘的是将士们在靠近北方边境地区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6.《夜雨寄北》通过在巴山夜雨时思念朋友并想像重逢时的情景,抒发了自已期待与朋友尽早相见的心情和愿望。
7.《泊秦淮》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从而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之情8.《浣溪沙》通过对旧亭台、夕阳西下花落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流逝、好景不常的感伤之情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寄情于明月,托月以相送,形影不离地送老朋友于贬谪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同情,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10.《春望》写诗人目睹都城败象的感叹,对亲人想念的愁苦,充满了忧国思家之情。
12.《观沧海》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1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对友情的豁达态度。
15.《登飞来峰》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17.《相见欢》诗人自述囚居生活,深刻细腻地刻画出词人的矛盾心理和无法排遣的苦衷。
18.《饮酒》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客闲适生活的乐趣。
19.《行路难》写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仍盼望有一天能施展自已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
20.《已亥杂诗》诗人写自已辞官离京、离愁别绪,以落花自喻,表达了自已甘愿牺牲自已培植新生事物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及评价观点篇

(1)这首元散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 诗句,作简要赏析。
(1)解析:表面看来,曲前半部表现了作者在恬静的田园 生活中得到了寄身世外、与世无争的无限乐趣,其实却蕴含 了内心的波澜起伏,曲后半部作者用自我解嘲的语调写到两 个隐士,表明他正在出世与入世的极度苦闷中挣扎。
参考答案:开篇“蹉跎”一词慨叹一事无成。 “醒时”、 “醉后”表现出作者痛苦的内心。结尾一句,对不得用世的 感慨进行反讽。全曲以“叹世”为题,抒写了曲折的心态和 情感变化历程,透露出作者对于人生深深的失望和无奈。
【公式】观点+解释该词(句) 含义+ 该词(句)与诗题的 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问:前人曾说过:“余窃谓删去末两句做绝句, 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请说说理 由。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 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 简要说明。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 态度的能力。诗歌的鉴赏评价可以是仁者见仁,智者 见智,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解答此题需要全面理 解诗意,命题者给出的注解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 对范成大这个人物有所了解。
赏析“诗眼”,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①抓强烈体现作者情感的字词。 ②抓词类活用。词类的活用,有时候在诗歌中能起 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③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诗眼往往运用了拟人、夸 张、通感等手法。 ④抓生动、形象、传神地描写事物的字词,尤其是 表现力强的动词、形容词。
注:“赏析诗眼型”也可归入语言鉴赏这一考点,前 面我们已经讲过,在此不再重复。
如何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分析

中往往有所侧重。在做题时, 要联系背景,领
会主旨,把握意境。所以, 应注意两点:一是
古代诗歌中体现出来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和人文观,特别要注意古人情感世界与自然世
界的和谐关系;二是诗歌艺术表达情感的方式
和基本技巧,特别应注意古代诗歌中情与景的
辩证关系和含蓄委婉、深沉内敛的艺术特点。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
用兴盛对比感叹朝代兴亡、人生岁 月无常。
借古人:表达对所写之人的情感(褒贬)
抒发自己志向(建功立业、保家卫国)。
三、文本探究,深度领悟情感
(三)品意象,准确把握意境。
意象:诗歌中带有诗人主观感情的的客观景、物 (抓景物特征,注意动词、形容词、副词)如津,风
波、孤枕、梦、沙鸥、鸾鹤等名词、动词性背景意象。
理解古诗词思想情感三步走
诵读 初体悟
五问 理思路
文本 深探究
一、诵读体悟,初步感知
(一)诵读理解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
这首诗传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奔波忙碌(几问津)孤身在外(孤枕) 2、思念家乡(乡国梦)惦念友人(交游落落) 3、岁月易失(忙于我)人生无常(世态炎凉)(冷笑人)
三、文本探究,深度领悟情感
(一)分析题目,分类推断。
直接反映诗歌的主要内容,揭示作者的
诗
题 情感和情趣。 渡江 咏怀
的
作 由诗歌题目判断诗歌的题材,总体把
用
握情感倾向。渡江、 咏怀——即景抒 怀诗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 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②。
古诗词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鉴赏七法

和 作 者情 感 呢 ? 者 结 合 多年 的诗 歌鉴 赏 教 学 经验 , 提 炼 出 七 笔 特 种方 法 . 愿 对 学 子们 能 有 所启 发 。 但
1看题 目 .
释 , 是 能 够 暗 示答 案 的 , 20 总 如 0 9年 全 国卷 I次 石 湖 书 扇韵 》 《 、 全 国卷 l《 诚 早 秋 》 北 京 卷 《 江 月 黄 陵 庙 ( 题 阻风 三 峰 I军 、 西 又
【 文章编号】6 1 1 7 (0 00 - 0 0 0 1 7 — 2 02 1 )2 0 5 - 1
飞入 寻 常 百姓 家 。 技法 人 手 , 以在 字里 行 间 感受 到 诗 人昔 盛 从 可 今 衰 的 王朝 悲 歌 。 在这 首 诗 中 ,诗 人 很 可 能就 在感 叹王 朝 的 衰
里行 间的 感情 和 观 点 。古诗 词 的 思 想 内容 和 作 者 的情 感 态度 基 本 上是 每 年 高 考 的一 个 必 考 内容 。本 文提 炼 了七 种相 关的 鉴 赏方 法 。
【 关键 词 】 赏 ; 想 内容 ; 感 态度 ; 法 鉴 思 情 七
【 中图分类号】1 92 【 I0 . 文献标识码】C
戈
VO . N O 2 2.
考
教育教学 2
L B R L AR S F S l E A T AN
古诗 词思 想 内容和作者情 感鉴 赏七法
胡春 蓉
( 都 市龙 泉 中学 四川 成都 成 I 60 0 ) 1 10
【 摘 要】诗以意为主” ‘ ‘ 是我 国古代诗词创作 的优 良传统, 这里的意指的就是诗词集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 解读诗歌就是解读蕴藏在 字
情 感 态度 基 本 上 就是 年 年 考题 的一 个 必考 内容 。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PPT课件

注释:杜甫卜居成都西郊草堂,历经离乱之后,开始 有了安身之处,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 独自散步在江边,情随景生,一口气写下了七首诗, 此为其一。
问: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以及抒发了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
方法指导
方法三:查序注
序注——鉴赏的灯塔,主题的指引
A.看诗前小序
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 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思想情感。如: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 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 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九宿月建九渔德日闺王家范江忆怨维傲仲·山·孟王秋淹东浩昌思兄然龄弟
塞移下独舟秋在泊来风异烟景乡渚异为,,异日衡客暮阳,客雁愁去新无留。意。四面 边闺声中连少角每起妇逢,不佳千知节嶂愁倍里,,思春长亲日烟。凝落日妆孤上城翠闭楼。。
浊野酒遥旷一杯知天家兄低万弟树里登,,高江燕处清然,月未近勒归人无。计。羌管 悠忽悠见霜陌满遍地头插,杨茱人柳萸不色少寐,,一悔将人教军。夫白发婿征觅夫封泪侯。。
考点剖析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古 诗考查的又一重要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 的思想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 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 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 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这个考点,在古诗鉴赏题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
方法一 :审标题
标题——鉴赏的向导,主题的参考
一、看标题
夜归
周密 qióng
关于思想的古诗词名句赏析

关于思想的古诗词名句赏析思想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精神世界中最宝贵的财富。
古人对于思想的探索和思考,不仅表现在哲学和文学作品中,更体现在他们的诗词中。
中国古代文人通过诗词抒发对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使得诗词成为了传递思想的重要媒介。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首关于思想的古诗词名句,感受古人智慧的闪光点。
古人常将思想喻为明月,将人的智慧与思想的启迪联系在一起。
唐代杜牧的《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里的“银烛秋光”暗喻思想的明亮照耀,而“轻罗小扇”则象征清凉的思想,使人心境开阔,明晰了人生的道路。
另一方面,思想也被比作江河大海,宽广深邃。
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之句,形容思想的辽阔和无边无际。
思想像大海一样无垠,人们可以在其中畅游,感受到思想带来的力量和启示。
古人对于思想的理解还表现在对于命运的思考上。
唐代杜甫的《登高》中有“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之句。
诗中的“天接云涛”形容了命运的无常,而“殷勤问我归何处”是对人生意义和目标的探索。
我们的思想在不断思考命运的过程中,寻找着自己的归宿。
思想还是人类前进的动力和希望。
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句。
这里的“草”象征着人类的思想,而“一岁一枯荣”则表明了思想的生命力。
人类的思想犹如顽强的草木,无论经历多少挫折和困难,都能从新生长、发展,不断迈向前进。
思想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是人类追求真理的动力。
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有“持节立功三万里,建功耀武都三年。
”诗人抒发了自己的主张和思想,对于功业和努力的追求不遗余力。
这种积极向上的思想在古代诗词中比比皆是,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了事业的追求而不断奋进。
总的来说,古人对思想的赏析和思考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他们用各种手法和艺术形式表达出对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思想内容赏析“六注意”
在中考试题中,古诗词赏析类的考题仍然是一盘不可或缺的菜肴,而对诗词思想内容的赏析更是占绝对比重。
虽然分值不是太多,但常常是学生无从下手、得分率不高的弱项。
怎样才能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一、注意标题的信息。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有些诗歌,题目就交待了很多信息:或概括了该诗词的主要内容,或暗示了它的感情基调。
如果抓住题目,注意思考,很容易把握该诗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脉络。
例如《枫桥夜泊》:题目中的“枫桥”交代了地点,“夜”交代了时间,从此可推知诗歌描绘的为枫桥的夜晚景象,“泊“字可知诗歌表现的是一种羁旅情怀。
又如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曾被誉为老杜“生命第一首快诗也”,而标题就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安史之乱以后,杜甫饱尝漂泊之苦,如今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其惊喜之情,溢于全诗。
二、注意作者的经历。
“文如其人”,“诗言志”。
任何一个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作者人生经历不同,他们通过诗词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每首诗的问世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当时所处时代的背景和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
因此,要注意从作者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创作风格等方面来鉴赏诗的思想内容。
例如,杜甫主要生活在安史之乱时期,关心民生疾苦是他创作的主要内容,而李白主要生活于唐朝鼎盛时期,他的诗歌多富有浪漫气息。
再如岳飞、陆游、辛弃疾、文天祥,他们都生活在“积贫积弱”的南宋,金人南侵,中原沦丧,朝廷昏聩,一腔抗金抱负,却报国无门,词中于是迸发出“忠愤”——一种壮志难酬的情怀。
解读诗歌,就要求我们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真正读懂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理解作者写诗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三、注意意象的内涵。
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一些意象上,久而久之,有许多意象就有了共通的审美意义,寄寓了约定俗成的审美习惯,往往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意象蕴含丰富的意旨、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只有抓住作品
的意象,才是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关键。
对于把握意象,不仅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应该学会分类、对应,例如:酒与愁,月与离,羁旅与思乡,战乱与忧国忧民,离别与亲情、爱情、友情,怀古与沧桑变迁、怀才不遇,名山大川、田园寺庙与仕途失意、超凡归隐,草木枯荣、花谢春去与人生易老、变化无常等等,都是具体的典型的人、事、物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一般对应关系。
心中有了这些对应关系,再去鉴赏诗词,差不多就可以明确诗词的主旨。
例如:柳永的《雨霖铃》,词的起笔就以“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组合一体,不仅暗示了送别的地点,也点染出送别的气氛,离情的凄楚也就跃然纸上。
之所以“杨柳岸晓风残月”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也缘于词人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样最能触动人们离绪的意象,合成一幅凄清意味十分鲜明的画,也写满了词的别离之情。
四、注意意境的“情韵”。
意境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诗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古代诗词中,诗人就是借助某些语句描写的景致来抒发感情,感染读者。
“境”与“情”彼此依靠,相互渗透。
或触景生情,缘情写景,或借景抒情,寄情于景。
如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见到的情景,诗人的描绘创造出涧边幽草、水急舟横的清幽意境,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情怀。
再如杜甫《登高》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诗人融情于景,以“萧萧”拟落木簌簌之声,用“滚滚”绘长江汹涌之状,无形中也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
五、注意蕴含的哲理。
有些诗句常常富含哲理,虽历时长久,但仍鲜活有生命力,成为千古名句。
赏析时,要注意从诗的本意出发,结合语境,再根据它隐含的深意来理解。
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作者说不害怕任何东西遮住自己远望的视线,只因为自己站在最高的地方。
即表明作者不惧怕任何反对势力的阻挠,大胆改革的决心,又说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的远的道理。
这和杜甫《登高》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再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人世间常有悲欢离合之时,这种事自古以来都难以两全。
此句即表明
了作者豁达的襟怀,也说明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要乐观地看待的道理。
六、注意典故的意蕴。
用典,是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其中典故中的含义,就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的赏析。
因此,要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来理解用典后表达出的新的含义。
运用典故,有的点化前人语句,有的引用神话故事,有的借用历史故事,以达到借古喻今、抒发感情的目的。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活用了《孟子》中“狗彘食人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再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东坡运用冯唐的典故,意在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朝廷的重用。
当然,古诗词赏析要靠平时的积累与感悟,多读一些,多背一些,多赏析一些,增加文化积淀,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