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古诗词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作文

合集下载

如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和作者的态度

如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和作者的态度

040 阅读鉴赏I如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和作者的态度◎李玲“诗言志,文传情”,在古诗词教学中,我发现许 多学生对古诗词的思想和作者的态度理解存在着误 读的情况,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古代诗歌的 含义,并通过阅读鉴赏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主旨,对 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情感态度做出正确的评价呢?一、 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引导学生在探究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要借助诗歌写作背景来理解,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 明确了诗句的创作背景会对作者在诗句中隐含的情 绪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明确作者的观点态 度。

例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是杜甫经历 了离乱之后,生活在成都西郊草堂时期所写的,这时 候他有了安身之处,内心有了一些欣慰的感觉,在春 暖花开的季节,独自散步在江边,情随景生,写下了 这首诗。

诗人这时候对生活的态度是积极的,思想感 情是欣喜的。

学生在鉴赏诗歌时如果可以准确地把 握诗歌创作的背景知识,并且与诗歌内容进行结合 来解读,便不难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明析诗句的含蓄意义,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很多诗歌在表达诗人的情感时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含蓄的方式表达的,在表达过程中,诗人借 助景物、事物或者是人物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生活 的态度。

例如诗词中的说理诗,有的通过议论来表 达,有的通过景物描写来说明,这些语言虽然没有直 接地进行陈诉,但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或者是景物展 现出来了。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仔细思考,认真辨 析,提高学生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

例如赵翼的 《论诗》中说出了李白和杜甫的诗句皆是佳句,成为 人们学习和背诵的佳作,已经广泛地流传,具有很大 的影响力和魅力。

但是作者在内心里还是非常自信 的,在赞赏了李白和杜甫的诗句后,他自信地表达出 了自己的思想和欲望,利用“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风骚数百年”的诗句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以及内心中 渴望得到认可和赞赏的欲望。

这句诗里面具有一定 的含蓄意义,作者虽然没有直说自己的作品和诗歌 是多么的优秀,但是在言语中表现出了自己希望超 越前人的愿望,希望自己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如何评价古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如何评价古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如何评价古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本文是关于如何评价古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感谢您的阅读!【考纲解读】评价古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在对诗歌内容、情感等把握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能力层级为E级。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评价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评价观点态度,就是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所体现的作者态度进行评价,也包括对作者所表现的观点态度的消极性与积极性的评价。

【命题规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且分值较高,应作为备考的重点。

现结合2011年高考试题,从设题角度、试题考查等方面总结该考点的命题规律。

一、从设题角度来看,有的是仅就“诗眼”、关键句、情感、主旨等某一个问题单独考查,有的是将形象、语言、技巧等结合起来综合考查。

如2011年北京卷《示秬秸》: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该题就是将内容、技巧、情感结合起来综合考查的。

二、从试题形式来看,有的表述为“表现什么思想”“抒发怎样的感情”“体现怎样的人生态度”等,有的表述为“某个词为‘诗眼’,为什么”“某个句子阐释了什么道理”“有人评价这首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这首诗的主旨是……谈谈你的理解”等。

如2011年辽宁卷《题郑防画夹五首》: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

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真题展示】(2011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

语文论文: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诗词的内容,把握诗词的主旨;二是体味诗词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还需抓住不同类别诗词的特点。

一.写景抒情——品味意境,揣摩感情这类诗词一般都要营造一个特定的意境,让读者在品味意境的基础上揣摩诗人的感情。

鉴赏这类诗词主要是展开想象和联想,使诗词描绘的画面如在眼前,自己也仿佛置身于画面之中,进而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如: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2020天津卷,第16题)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诗中诗人运用“夕阳”“炊烟”“嫩竹”“荷花”等景物创造出自然闲适的意境,吟咏想象,就能理解诗人那种悠闲的心情。

答案可为: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诗人悠然闲适的心情。

二.托物寄兴——辨物明志,把握主旨这类诗词往往用比兴或象征的表现手法,借咏某一事物表现某种主题。

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辨析“物”的特征,揣摩议论抒情的句子,进而明确所要表现的主旨。

例如: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20全国(海南·宁夏)卷I,第12题)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

②野次:郊野。

③棰:鞭子。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从题目、诗前小序和注释中,可知这是黄庭坚为苏轼和李公麟合画的画所写的诗,属于题画诗。

从“甚爱”“勿遣”可推知“竹石牧牛”图所折射出的是一种恬淡、闲适的生活图景,诗人对这幅图有浓厚兴趣的,也有向往这种平和生活的情趣。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目标:在鉴赏中,总结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步骤:一.标纲解读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属必考内容。

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

二.命题规律考查的主要方面有:思想感情——积极或消极,健康或颓废;内容——论史、叙事、抒情、言志;风格——豪放或婉约。

试题形式:综合要求,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多个因素放在一起综合考查;单项提问;与评价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把握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三.诗的类型、思想感情类别、诗类型标志特征的关系如下:(一)、咏史怀古诗:思想感情类别1、揭露统治者与人民对立的本质,揭示人民永远处于受剥削压榨的地位,同情人民的疾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抒发昔盛今衰的兴替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空花草埋幽,晋代衣冠成古丘。

”3、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沉湎享乐,荒淫误国。

借古讽今。

如吴融《华清宫》的“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4、对自然的永恒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有时含:对功名富贵否定。

)如李白《越中览古》的“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5、悲叹自己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6、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伤或愤慨,揭露统治者不重视人才。

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关口提示——【高考金题速传真】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在对诗歌内容、情感等把握的基础上更高的要求,能力层级为E级。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偏向等。

评价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情感,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评价观点态度,就是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所表现的作者态度进行评价,也包括对作者所表现的观点态度的消极性与踊跃性的评价。

在诗歌鉴赏中,“评价”一词要求观点明确,而且有深度地论述,而在高考中对于“评价”是降低了要求的,也就是说能够就诗论诗、言之有理即可,不需要纵横联系、引申阐发。

从命题角度来看,有的是仅就“诗眼”、关键句、情感、主旨等某一个问题单独考查,有的是将形象、语言、技能等结合起来综合考查。

从常见的试题形式来看,有的是“表现什么思想”、“抒发如何的情感”、“表现如何的人生态度”等,有的是“某个词为‘诗眼’(或警策),为何”、“某个句子阐释了什么道理”、“有人评价这首诗……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这首诗的主旨是……谈谈你的理解”等。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高考必考内容,且分值较高,应作为备考的重点。

关口金题—【考纲知识精解读】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疆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从诗歌中“汉关”、“朔云”、“边月”、“西山”、“飞将”、“疆场”等典型意象的利用,结合试题下面的注解,咱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回忆边塞诗的特点,主要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写作内容,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报效国家的热情、奋勇杀敌的豪壮、戍边将士的乡愁、黩武开边的厌恶、奇丽风光的惊叹等情感。

浅谈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浅谈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浅谈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浅谈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情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必考内容,2011年、2012年17套卷几乎都涉及这一考点,考题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呈现。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是指对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或局限性等人文因素的评价,对作者在诗歌中描述景物、事件以及人物命运所表现出来的感悟、态度、观点的评价。

如何读懂诗歌的思想感情1.看题目。

题目蕴涵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抓住这一切入点,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

2.看作者。

每一位作家的作品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他所处时代的特征。

3.看意象。

意象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把握诗中的意象,就能参悟意境,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4.看关键。

一般来说,每首诗都有诗眼,即诗中最为精练传神的那个字。

抓住了这个字,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容易把握了。

5.看典故。

所谓“借他人之酒杯,以浇自己之块垒”是用典的共同特点。

鉴赏时,应将古人、古事与诗人的现实进行多角度的对比,才能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感情。

6.看注解。

高考鉴赏诗歌的试题有时会加注解,凡是所加的注解,一定会对诗歌的理解有帮助,我们一定不能轻易放过,要认真阅读,好好利用。

真题体验1.[2011·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黄庭坚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③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

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

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

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

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1)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

(2)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夸张了。

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考点精讲一思想内容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分析意境。

关于中国古诗词的评价

关于中国古诗词的评价

关于中国古诗词的评价
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部分,古诗词在历史长河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它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瑰宝,被人们用来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传承了千百年来的文化精华。

下面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对中国古诗词进行评价。

一、审美价值
中国古诗词自唐以来出现了大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学的重要形式,并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

古诗词语言简练、抒情自然,在音韵和韵律上讲究工整、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审美实践。

二、文化价值
中国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文学艺术,更是中国文化哲学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中国文化史上,古诗词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不仅体现在文艺领域,更在政治、军事、教育、宗教等方面。

中国人民通过古诗词传承了文化,提升了文化自信和爱国精神。

三、历史价值
中国古诗词和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密不可分,它宣扬了中国古代的伦理
道德、家国情怀、文化创造等方面的历史价值。

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春望》,表达了他对时局的担忧,反映了唐代社会政治乱象的历史价值。

四、教育价值
古诗词作为一种文艺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古诗词是一门重要的文化课程,有很多名著名篇的唐诗宋词,例如《关雎》、《离骚》、《静夜思》等,这些诗词作品也成为了中国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素材之一。

综上所述,中国古诗词不仅在文艺创作中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更体现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和教育价值,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在当今信息时代,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保护和传承古诗词文化,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其中的美妙和价值。

评价诗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早行》表达了天涯羁旅的愁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描摹了思亲念友的孤独;王昌龄的《闺 怨》和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记述了闺中 怨妇怀人之情等等。 4.咏史怀古,寄寓盛衰无常之感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 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
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
• 第一首诗,题目“闻笛”就点明是思 乡,前两句交代乐地点和景物,突出“月 如霜”,隐含思乡之情。后两句紧承前边, 由“芦笛”直接引发将士们遥望故乡。 • 第二首诗落笔在天山,《行路难》是 乐府歌曲名,“奋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 之意”。悲伤的离别曲使三十万将士,都 回首看空中明月,盘算着回家的事。
闻雁
不得见的悲凉,寄寓了他国不得报的君国之忧和家 不得归的英雄失路之悲。另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自京赴奉先 县咏怀五百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反 映了社会的黑暗,揭露了统治者的腐朽;林升的
《题临安邸》中“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州”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陆游的 《示儿》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表达了山河沦落、 国破家亡的痛楚;还有杜甫的《兵车行》揭露了统 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歌中独特的一对,游 子思家,怨妇怀人,都表现出中国文化对于家的眷恋, 对于团圆的渴望。如刘禹锡《秋风引》“何处 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作者借“秋风”的意象,寄托自己的羁旅之情和思归
之心。另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和温庭筠的《商山
相同,但也各具特色。例如李白《赠汪伦》中“桃
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殷殷深情,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的依依惜别,高适《别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评价古诗词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重点难点梳理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属于《考试大纲》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评价中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方面的内容。

能力层级为级。

评价的辞典义是评定价值高低。

用于古诗鉴赏中,即评判诗歌的意义,包括内容积极还是消极,感情向上还是低沉,格调高雅还是平庸等。

从近年来高考情况来看,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通常要求考生回答的是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之类的问题,因此可以说,真正意义的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评价题在近年高考中非常鲜见——因为评价题一般要求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即要求鉴赏者用自己的话来评点诗歌的高下优劣,而上述类型的设题都属于是什么的问题。

金题透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年高考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解析这是一首怀古诗,写的是作者登上金陵(南京)凤凰台上的所见所感。

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是对历史的感慨——理解此句,须抓住蕴含着李白独特历史感喟的埋幽径、成古丘等关键词语;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则是对现实之景的描绘。

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参考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年高考全国卷)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解答该诗,应结合注释来理解诗歌内容。

前两联从怀古开始——作者来到西山、赤壁这些古代英雄驰骋争雄、兵家必争之地,不禁浮想联翩: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但像这滚滚东流之水一去无回。

第三联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俯视沙滩,觉得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栖息在那里;仰望广阔的天空,看上去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在向后移动。

最后一联发出感慨:我现在最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钓罢驾着一叶轻舟在烟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参考答案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年高考江西卷)金陵晚望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

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解析高蟾《金陵晚望》写的是在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远眺,看见一幅浮云落日图之后所抒发的一种沧桑感。

韦庄《金陵图》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图画之后,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两位诗人都是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深忧虑。

鉴赏这两首诗歌,不能忽视注释内容,这样才能做到知人论世。

参考答案()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

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

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能画成的。

难点攻略以下内容,第一点侧重谈平时的复习备考,第二、三点则侧重谈考场的解题方法。

一、分类整理,把握同类诗歌的内容特点对诗歌分类复习,是备考评价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类题目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尽管古诗数量庞大,诗歌的思想内容多种多样,作者的观点态度丰富多彩,但同一类型的诗歌还是具有一些共性,只要平时复习把握了这些共性,考试时通过确定考查的诗歌所属类型入手,解题的针对性无疑会更强。

分类鉴赏古诗的程序大致如下:.分类。

即把诗歌按内容特点作大致分类:⑴送别类;⑵怀古类;⑶思乡怀人类;⑷山水田园类;⑸边塞类;⑹哲理类;⑺讽刺类;⑻其他。

.选材。

即为上述八类诗歌各选十首诗歌,课内和课外各五首,有的类型课内数量不足则用课外同类诗歌代替,至少保证有五首课外诗歌入选。

.探究。

复习可分为个时段,在一个时段内完成对一类诗歌内容的分析与归纳工作;或者分为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类诗歌的分析归纳。

提倡合作探究,尽量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完成。

.展示。

完成探究工作后,把各类诗歌或各个小组的探究成果展示出来。

可采用个人主动发言的方式,也可由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作介绍。

这种分类鉴赏、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习效果较为明显。

例如怀古类诗歌的复习情况:①选定诗歌:《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桂枝香·金陵怀古》(宋,王安石)、《石头城》(唐,刘禹锡)、《蜀相》(唐,杜甫)、《乌衣巷》(唐,刘禹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赤壁》(唐,杜牧)、《金陵怀古》(唐,许浑)、《咏怀古迹》(唐,杜甫)。

(课内外各五首)②借助教材、相关资料、工具书或网络资源对这些诗歌的内容作出分析和探究。

③得出此类诗歌内容特点的共性一般有以下三种:.通过怀古来表述作者对时局的忧虑;.通过怀古来表达作者报国无门、壮志未酬之情;.通过怀古来警示统治者(或世人)要以史为鉴。

通过这样的分析、探讨、归纳、整理,我们对怀古类诗歌的内容便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在以后的考试中,一旦确定所鉴赏的诗歌属于怀古类,其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就不难把握了。

二、由点及面,挖掘诗歌意蕴作为设题较为规范的高考古诗鉴赏题,一般都会遵循文学鉴赏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基本规律。

因此,由点及面应是我们鉴赏古诗的可行方法。

这里的面,指的是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里的点,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的关键点:关键词。

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如宋祁《木兰花》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显然,作者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情感也通过这一闹字而自然地流露出来了。

又如年高考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的愁字,就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也为我们的答题明确了方向。

关键句。

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就表明了作者高洁的志向;朱熹《观书有感》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阐述了人们要从书本中汲取营养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道理。

这样的诗句在诗中都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都可以说是诗中的关键句。

抓住这些句子,就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如年高考全国卷的一道考题: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只要我们抓住了最羡渔竿客一句,写出类似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的答案就并非难事。

诗题。

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类型和内容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送字,表明该诗属于送别诗;《越中览古》中的览古,说明它是一首怀古诗;《出塞》、《从军行》则显示此类诗歌应是边塞诗。

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答题就有了针对性。

如回答年高考重庆卷《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这一设问时,我们就可结合送别诗的内容特点,写出上片写眼前送别之景,下片写朋友将去之地之类的答案。

相反,如果忽视题目,有时便很有可能因思考失去着落点而盲目答题,如鉴赏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不结合题目理解,则很难把握这首诗的主旨是谈读书。

意象。

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常常含有特定的含义。

如:松,往往寓含坚贞;梧桐,常常表现凄苦之情;残月,往往暗示离散;柳,表示离别时的难舍之情,也含有挽留之意;杜鹃,往往表示凄凉、哀伤。

平时备考加强这方面知识的积累,考试时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如年高考山东卷古诗鉴赏题是赏析秦观的《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其中第()题是: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作答时只要抓住落红、小雨、杜鹃等几个意象来思考,就不难发现作者是通过描绘残春景象来表现伤春的无奈之情的。

注释。

出现在高考古诗鉴赏题中的所有信息都应看作是有效信息,包括注释。

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年高考江西卷是比较鉴赏高蟾的《金陵晚望》和韦庄的《金陵图》注释简单地介绍了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在解答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和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这两个问题时,我们不能忽视注释所起的作用,因为这两位身处晚唐的诗人,他们在这两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感情,就是为晚唐国事的衰败而伤心的。

三、借助表达技巧,揣摩诗歌内容和情感有些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主要是借助于某些特定的表达技巧,如比喻、用典、反衬等来表现的。

因此,把握诗中的表达技巧、分析它们的表达特点,也是鉴赏诗歌的有效方法。

如年高考浙江卷古诗鉴赏题的第二首是金代吴激的词作《人月圆》: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该词化用了唐代三位诗人的诗句: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刘禹锡《乌衣巷》中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解题时倘若不抓住三个典故的寓意揣摩,我们对作者蕴含其中的家国灭亡的悲痛、无奈仕金的隐哀、身世相仿的伤感就难以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