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永久的生命》教案

合集下载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散文二篇)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散文二篇)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散文二篇)16* 散文二篇精彩开篇词对现代很多人来说奢华的物质享受比单薄的精神养料更实在,更有价值。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与其在这个浮躁与肤浅的社会里行尸走肉般地游荡下去,毋宁读一点有思想、有内容的书,对于干裂的心田,它可以说是一注清泉。

”蒙田的话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学习目标1.研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学习作者从自身生活经历谈起,表达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的写法。

3.学习《永久的生命》中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4.用心领悟字里行间传达的真诚与睿智,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境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在忙碌、悠闲、快乐、忧愁中,日子一天一天流逝,我们一天一天老去。

有没有谁思考过:你为什而活着?你想怎样活着?(学生短暂交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散文《要生活得写意》,一起去领略蒙田的智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写意(xiè)松懈(xiè)遵循(xún) 点缀(zhuì)兴味(xìng) 洗涤(dí)卑微(bēi) 土壤(rǎng)牛犊(dú) 茸毛(róng)繁殖(zhí) 蔓延(màn)凋谢(diāo)2.解释下面的词语。

洗涤:冲荡,清洗。

又作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卑微:地位低下而渺小。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井然有致:形容非常有条理。

3.作者链接(1)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期、十六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

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

他的散文主要是哲学随笔,因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思想的宝库”。

主要作品有《蒙田随笔》《蒙田意大利之旅》《热爱生命》等。

(2)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

《永久的生命》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永久的生命》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修辞手法和结构思路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例句分析、比较不同生命现象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生命意义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生命的感悟。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
3.掌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理解作者如何从具体的生命现象引申到对生命永恒的思考。
4.领悟文章的主旨,思考生命的价值,培养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永久的生命》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语言的敏感性和审美情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生命的意义、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应用以及文章的结构思路。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珍视生命、热爱生活。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引导他们从课文中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探讨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提升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强化文化传承意识,让学生了解和尊重生命观念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样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5.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促使学生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永久的生命》教案

《永久的生命》教案

《永久的生命》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生命的永久性。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不同阶段和特点,以及如何珍惜和保护生命。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生命的永久性。

2.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生命的不同阶段和特点。

如何引导学生珍惜和保护生命。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用于讲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的永久性等概念。

3.2 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生命的不同阶段和特点,以及如何珍惜和保护生命。

3.3 阅读理解法用于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出本课主题《永久的生命》。

4.2 讲解概念讲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的永久性等概念,让学生理解生命的珍贵和永久性。

4.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不同阶段和特点,以及如何珍惜和保护生命。

4.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命的不同阶段和特点,以及如何珍惜和保护生命,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5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永久的生命》一文,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观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4.6 总结和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命观,培养他们珍惜和保护生命的意识。

五、作业布置写一篇关于生命的作文,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检查学生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程度。

检查学生对生命永久性的认识程度。

6.2 评估方法学生作文:评估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课后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7.1 反思内容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调整。

《永久的生命》-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教案

《永久的生命》-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教案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学习了《永久的生命》,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学生们对生命话题的浓厚兴趣。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提出了关于生命意义和价值的问题,看到大家认真思考的样子,我觉得很欣慰。通过这个问题,我们顺利地进入了课文的学习。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尝试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生命的概念,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生命的独特见解。我发现,对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生命意义的探索,学生们掌握得还不错,但有些同学在理解生命抽象概念上还存在一定难度。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更多直观、生动的方式来进行讲解。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生命之美,分析生命中的困境与希望,并探讨如何珍惜生命。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生命的概念、课文中对生命的描绘以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生命主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感悟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珍惜每一刻的生命。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永久的生命》中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表达,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举例:如课文中“生命就像一朵花,虽然它会凋谢,但它曾经那么鲜艳地绽放过”一句,表达了生命的短暂与美好,是教学中的重点。
(2)分析文学手法:识别并赏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举例:课文中“大地把它们孕育出来,又把它们紧紧地拥抱在自己的怀抱里”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大地与生命的紧密联系。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教案范文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教案范文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教案范文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哲理。

3.理清写作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史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2.要树立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观点,感受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播放音乐)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二、走进作者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汉人。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2005年7月20日病逝于北京三、检查预习,积累字词1.给生字注意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 洗涤(d í)2.解释词语茸毛:身体表面或某些内壁长的短而柔软的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凋谢: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

洗涤:冲荡;清洗。

又用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四、初读感悟2.选两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

感情激烈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论述层次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悟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

(教师应到学生朗读)明确第一层:(第1自然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第【1】篇〗《永久的生命》【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议论性散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1、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2、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课件设计#【教学计划】2课时第一课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严文井的文章去感悟生命。

自主探究,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作家。

曾在北京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

第一部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出版于1941年。

2、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

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3、速读课文,积累字词三、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永久的生命(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讲了什么?【点拨】找出每段的中心句,再划分层次第1段: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第2段: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第3段: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第4段: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

第5段: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永久的生命》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永久的生命》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永久的生命》教案及知识点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是一篇叙事类文学作品,通过讲述作者亲身经历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

通过学习,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如情节、人物、时间、场景等;2.了解自然万物的生命现象,回答生命的多样性问题;3.培养学生爱好自然科学、关心动植物生命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如情节、人物、时间、场景等;2.教学难点:理解生命多样性的概念、举例说明及体会。

三、教学内容1.课文内容梳理:本文是一篇叙事文,讲述了作者如何从一只半死不活的鸟儿手中领悟到生命的永久。

2.课前预习:学生通过自习或教师布置相关阅读材料,了解生命的概念、生命多样性以及鸟类的分类、繁殖、生活习性等。

3.教学过程:1.课前启发: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明确生命的概念和多样性,例如放映生物多样性的视频资料,组织课前小组讨论等。

2.读课文并分析:教师朗读全文,学生跟读,并结合课本内容,分析文本中包含的情节、人物、时间、场景等基本要素。

3.精读重点段落: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关键段落,教师要细致地讲解,鼓励学生就文本进行讨论分析。

4.语言运用:教师可以选取文中的一些语言点,跟学生进行分析和讲解,例如典故、比喻、象征等。

5.听说训练:教师可以通过听力、口语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课堂小测:在适当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课堂小测,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反馈。

4.课后复习:学生通过个人阅读或课后小组讨论的方式,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感悟生命的奇妙和多样性。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篇以生命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需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关爱生命的态度,这可以通过举一些身边的生活例子,以及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来实现。

最后,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注意灵活掌握教学节奏,鼓励学生参与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语文教案教案不能千【第一篇】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实际情况,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

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设计意图: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同时,思考并理解作者面对生命,所书法的情感。

进而教会学生这种不一样的写作手法——欲扬先抑。

层层推进,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完成教学目标。

(四)、细读赏析请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谈谈这篇散文是如何体现严老的语言风格的(通俗易懂、感情充沛)1、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2、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除此之外,文中还有很多富有哲理且意味深长的语句,学生可四人一组,商讨、探究,并形成文字性的结论。

设计意图:学生在寻找语句的同时,会思考,会商讨,会分辨,进而组织语言,形成文字性的结论。

不仅对学生说的能力进行了培养,也对学生的团结协作的合作性学习方式进行了再训练。

(五)、主题探究关于本文的主题,有以下几种理解,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你最倾向于哪一种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软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

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④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⑤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

生依据个人的理解,结合文本,组织语言,进行交流设计意图:“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文本所蕴含的主题,每一位学生都有他个人不同的理解,重点在于,怎么样才能结合文本,回归教育材料,将个人的意见和看法有理有据的表达出来,这是设置本环节的主要意图。

(六)、拓展延伸请用个人最擅长的方式,写写个人对生命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久的生命》教案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

,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
二、走近作者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2005年7月20日病逝于北京。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你不太理解的语句。

多媒体展示:臼jiù齿茸rónɡ毛蔓màn延凋diāo谢洗涤dí
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

感情激烈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4.学生放声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

四、思读课文,把握文意
1.理清行文思路。

提问: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哲理性散文,思路清晰,章法井然,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明确:全文大致分三部分。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层(第二至四自然段):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第三层(第五自然段):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2.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学生就课文内容质疑,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相关的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多媒体显示:
(1)文中作者的感情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2)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3)本文运用哪些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学生自主思考之后,前后四桌之间讨论、交流,然后展示成果,各组之间可以反驳,也可以补充。

明确:
(1)作者的感情是有变化的。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告诉我们,岁月在一点点地消逝,而人们却只能任凭它悄悄地溜走。

这是无奈的,显示出作者悲观、消沉的情绪。

第二自然段中“却”一词,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

“生命自身的神奇”“感谢生命的奇迹”“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这些语言表现作者的感情是乐观的,而且逐渐增强,以至于高唱生命的赞歌。

(2)例子:对比。

“个体生命不像一件衬衫,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迹印。

”“生命”和“衬衫”相对比,突出表现了“智者对此无能为力!”“我们都非常可怜!”表达了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

比喻。

“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具体生动地表现出个体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人类的生命是永无休止的,就如同《愚公移山》里愚公所说的:“子又有孙,孙又有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3)本文的写作手法和我们学过的《阿长与〈山海经〉》相似:欲扬先抑。

本文先谈生命的易逝,感到无奈;再谈生命的永久,赞叹不已;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五、精读课文,重点探究
1.品味关键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多媒体显示:
①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地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②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③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

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学生自由选句评析,集体交流。

2.哪位同学还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商讨。

3.提问: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学生自己探究,自由发言。

六、教师总结
学习这篇文章,正如同学们所分析的,我们要感谢生命、尊重生命,用智慧的眼光、灵敏的头脑和精练的语言、充满哲理的话语,对生命意义进行探讨,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生命是短暂的,易逝的,但它却是永恒的。

我们要感谢生命、尊重生命,向生命的顽强不息敬礼,我们珍惜生命,就应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分钟喝彩,用全部的热情创造无限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