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问题及对策——对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经验的借鉴

合集下载

日本生活垃圾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生活垃圾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生活垃圾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也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其中日本的生活垃圾管理方式颇具特色,对于我国也有着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本文将从日本生活垃圾管理的现状和特点出发,探讨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是一个高度垃圾分类的国家。

日本人非常注重垃圾分类,将生活垃圾、可回收物、不燃物和有害废物分门别类。

他们通过不同的颜色和标志来标识不同类型的垃圾,这样不仅方便了垃圾的分类回收,也让人们养成了良好的分类习惯。

在日本,每个家庭都会配备分类桶,有的地方甚至配备了更为细致的分类桶,如厨余垃圾、塑料瓶、纸类、金属等,这使得垃圾分类变得更加细致化和便捷化,有效减少了垃圾的混合污染。

日本实行了垃圾减量的政策。

日本政府鼓励人们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比如推广使用可重复利用的购物袋、杯子、餐具等。

购买一些生活用品也会受到一些限制,如购买包装过于复杂的商品,一次性用品等。

这种减量的政策从源头上减少了垃圾的产生,有效降低了环境污染。

日本鼓励人们进行资源回收利用。

在日本,回收利用可谓是非常普遍,市民们非常注重将可回收物进行分类存放,并且主动参与回收利用活动。

在日本,市民可以通过将废旧纸板、杂志、包装纸等送至指定的回收站点,并通过出售废纸获得收入。

日本政府也鼓励企业进行废物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而且还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获得经济效益。

除了以上几点,日本还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

对于一些环保公司来说,日本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市场,因为政府非常重视环保产业的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政策来扶持环保产业,包括政策性补贴、税收优惠、土地和资金扶持等,这使得环保技术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和推广。

我国也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人们进行垃圾减量。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限制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推广环保产品,引导企业生产环保产品等方式来减少垃圾的产生。

我国也可以学习日本的资源回收利用经验。

我们可以鼓励市民主动参与垃圾回收利用活动,并且通过出售废纸、废金属等获得经济收益,从而激发全民的环保意识。

日本生活垃圾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生活垃圾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生活垃圾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不仅在科技、经济方面有着显著的成就,而且在环境保护和生活垃圾管理方面也有着很好的经验和做法。

日本人对垃圾的处理非常严谨,他们注重垃圾分类,减少垃圾产生,同时重视垃圾的资源化利用,这些做法对我国也有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日本生活垃圾管理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学习。

在日本,人们非常重视垃圾分类,他们将生活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进行严格分类,然后按照相关规定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桶中。

这种分类清晰、严格执行的做法有效减少了垃圾混合污染的问题,提高了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效率。

而在我国,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较晚,人们对分类意识的认识还不够,导致了垃圾处理难题的出现。

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推动垃圾分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效促进我国生活垃圾管理水平的提高。

日本生活垃圾处理的包装及资源利用值得我国借鉴。

日本人在购买商品时,注重包装的简约和环保,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包装材料,以减少垃圾的产生。

并且他们注重回收利用,对可回收垃圾进行再利用,使其变废为宝。

这种对垃圾的节约利用和资源再生的理念,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也有着很好的启示。

中国当前还存在一些生活垃圾处理不当的问题,如过度包装、浪费等现象比较普遍,这些都造成了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我们应当吸取日本的经验,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

日本推行“热值回收”技术值得我国借鉴。

由于日本土地资源有限,垃圾填埋空间有限,因此他们采用了“热值回收”技术,将生活垃圾进行燃烧,利用垃圾中所含有的有机物质产生热能和电能,实现能量的再生利用。

这种做法对我国也有很好的启示,尤其是一些大城市,由于垃圾处理量大、填埋场空间有限,采用“热值回收”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垃圾处理的难题,同时也能有效减少垃圾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和危害。

日本生活垃圾管理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从垃圾分类、资源再生利用、能量回收等方面,日本都有着很好的做法和经验,这些都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和垃圾管理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学习与借鉴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学习与借鉴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学习与借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是一个关系到城市环境卫生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因此需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做法。

以下是我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学习与借鉴的一些思考: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日本在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方面的经验。

日本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工作,在城市居民区域内设置了各类垃圾分类回收箱,引导居民将垃圾进行正确分类。

日本还注重垃圾的资源化利用,通过技术手段提取废弃物中的可回收物质,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我们可以借鉴德国在垃圾处理方面的经验。

德国是一个资源有限的国家,因此他们十分注重垃圾的再利用。

德国实行了“垃圾分级处理制度”,即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等几类,各种垃圾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

这种分级处理制度可以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减少垃圾填埋和焚烧的数量,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处理带来的环境问题。

我们还可以学习和借鉴新加坡在垃圾处理方面的经验。

新加坡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岛国,不具备大规模垃圾处理场地,因此他们采取了创新且高效的垃圾处理方式。

新加坡利用现代科技,将垃圾进行压缩处理,同时通过焚烧方式进行能源回收。

这种垃圾处理方式可以将垃圾数量大大降低,并将垃圾转化为能源,实现了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的双重目标。

除了以上几个国家的经验,我们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垃圾处理方面的做法。

美国在垃圾处理方面注重垃圾的源头减量,通过宣传教育和技术手段引导居民减少垃圾产生。

荷兰注重垃圾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垃圾处理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经验和做法,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为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日本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日本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难题。

日本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备受关注,其成功经验为中国垃圾分类管理提供了启示。

一、日本垃圾分类管理的背景与现状1. 垃圾分类管理的背景日本作为一个资源稀缺的国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意识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

由于限制资源,日本政府迫切需要减少垃圾并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2. 垃圾分类管理的发展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提倡垃圾分类管理。

通过大力宣传、培训等手段,提高了市民对垃圾分类管理的认识和意识。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垃圾分类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各个市、镇、村都建立了垃圾分类处理中心,将不同种类的垃圾进行分拣、处理和回收利用。

二、日本垃圾分类管理的经验1. 强制性的分类制度在垃圾分类管理过程中,日本实行了强制性的分类制度。

即将垃圾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可回收垃圾等几个大类,并要求市民在家庭中自行分类。

2. 垃圾收费制度日本实行了垃圾收费制度,即根据个人产生的垃圾量收费。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励市民减少垃圾的产生,同时也增加了回收利用的动力。

3. 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日本政府通过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市民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提供详细的分类指导。

此外,还开展了各种宣传活动和讲座,提高了社会对垃圾分类的认知水平。

4. 垃圾分类处理中心的建设日本各地建立了垃圾分类处理中心,通过先进的技术和合理的流程,将垃圾进行分类、分拣和处理。

这些处理中心将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垃圾的填埋和焚烧,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对中国的启示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中国垃圾分类管理法制建设仍不够完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需要加强。

必须出台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明确市民的义务和责任,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以推动垃圾分类管理的实施。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学习与借鉴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学习与借鉴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学习与借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处理这些废弃物料,不仅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还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的一些先进经验。

日本是一个充分发挥资源利用优势的国家,由于其土地资源有限,垃圾处理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日本政府实施了高效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推广了垃圾焚烧、堆肥等处理方式。

日本几乎将所有可回收利用的垃圾都进行再利用,可以说是成为了垃圾处理的典范。

澳大利亚对垃圾处理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社区居民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及时分类垃圾,分开处理生物可降解和不可降解的垃圾。

由于澳大利亚人口较少,垃圾量相对较少,加之澳大利亚拥有较为充沛的土地资源,所以澳大利亚的垃圾处理方式以堆填处理为主,然而这并不影响其垃圾管理制度的严格性。

美国作为发达国家之一,在垃圾处理方面也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美国努力推动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垃圾焚烧和填埋等多种方式并举的垃圾处理方式,这使得其城市环境干净整洁,垃圾处理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在国内,垃圾分类和充分利用资源也被提到了议事日程。

我国在垃圾处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探索,如城市垃圾分类、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填埋沼气发电等。

其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已成为我国最主要、最常用的垃圾处理方式之一。

总的来说,采用适当的垃圾处理方式对于保障城市居民健康和环境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情况,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垃圾处理模型。

同时,需要广大市民的配合和参与,以更好地从源头上控制垃圾量,将垃圾处理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并推动全社会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的意识和行动的落实。

日本生活垃圾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生活垃圾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生活垃圾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1. 引言1.1 日本生活垃圾管理的重要性日本生活垃圾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性。

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而垃圾处理则是影响环境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日本政府通过实施严格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有效地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环境风险。

日本生活垃圾管理的成功经验为我国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可以帮助我国解决当前面临的垃圾处理难题,推动我国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的建设,促进我国垃圾处理技术的提升,提高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研究和借鉴日本的生活垃圾管理经验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我国垃圾处理面临的挑战我国垃圾数量庞大且增长迅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日益庞大的人口数量和经济活动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垃圾数量的急剧增加给垃圾处理带来了巨大压力。

我国垃圾处理设施和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许多地区还存在着垃圾处理设施不足、处理技术落后的问题。

部分地区依然采用传统的填埋方式处理垃圾,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缺乏先进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也加大了垃圾处理的难度。

我国垃圾分类意识薄弱。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垃圾分类意识还比较薄弱。

大多数人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了解不够,导致很多可回收垃圾被混在一起处理,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

我国垃圾处理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急需改善和加强相关工作。

2. 正文2.1 日本生活垃圾管理的体制和政策1. 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日本将生活垃圾划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垃圾和有害垃圾等四类,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市民需按照规定将垃圾正确分类投放,以便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回收。

2. 政府监管与支持:日本政府设立了专门机构负责生活垃圾管理,并颁布一系列相关法规和政策。

政府通过监管、宣传教育和财政支持等手段促进垃圾分类和回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日本生活垃圾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生活垃圾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生活垃圾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垃圾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

合理有效地处理生活垃圾,不仅关乎城市环境的美观整洁,更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在这方面,日本无疑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榜样。

本文将就日本的生活垃圾管理经验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日本生活垃圾管理的现状日本是一个岛国,地域狭小,资源有限,因此垃圾处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日本的生活垃圾管理从源头分类、投放、收运、再利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在日本,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循环利用物品、大型废弃物等几个类别。

日本的城市居民必须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后,按照预定的投放时间和地点放置在指定地点,专门的清运车辆会定时按时进行收集和清运。

而废弃物经过专门的处理后,得到了高效的资源再利用,剩余的垃圾则进行有效、安全的处理。

1、建立全民参与的分类投放制度日本在生活垃圾管理上实行了源头分类的制度,将生活垃圾进行有序分类,居民必须按照规定将垃圾分类投放。

通过全民参与的分类投放,有效地减少了垃圾的数量,为资源再利用和处理提供了便利。

这对于我国来说,建立健全的垃圾分类投放制度很有借鉴意义。

我国正在大力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树立“绿色生活,从我做起”的理念,促进居民自觉地参与垃圾分类,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数量。

2、探索垃圾资源化利用模式日本在生活垃圾管理上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尤其在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日本将可回收和可再利用的物品进行分类处理,有效地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利用。

在我国,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但与日本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们可以从日本生活垃圾管理中学习借鉴,加大对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完善资源回收系统和再利用设施,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效率,为我国的垃圾资源化利用树立更高的标杆。

3、倡导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日本通过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倡导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日本垃圾分类回收模式的借鉴

日本垃圾分类回收模式的借鉴

⽇本垃圾分类回收模式的借鉴⽇本垃圾分类回收模式的借鉴【摘要】:本⽂以⽇本垃圾处理模式为契机,分析我国垃圾处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继⽽从⽇本先进的垃圾处理模式体系中,得出解决我国垃圾处理的对策。

【关键词】:垃圾分类、回收政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垃圾量与⽇俱增,堆积如⼭的垃圾正在侵占着我们有限的⼟地资源的同时,也给⼈们的⽣活环境带来了巨⼤的威胁。

因此,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倡导实⾏循环经济发展,⽣活垃圾分类终于有章可循。

从源头上分类投放垃圾,从⽽最⼤限度地变废为宝和回收再利⽤,已经成为解决“垃圾围城”[1]、促进资源循环利⽤的最佳出路。

下⾯简单地对中⽇两国垃圾回收情况的⽐较、状况以及对策的分析:1.中⽇垃圾收集状况的⽐较中国的垃圾回收处理这⼀措施并不是很普遍,国民的环境意识不⾼,于此相反,⽇本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相⽐其他国家是相当的发达与完善。

为了能有⼒改善中国当前的现状,对此,我们先要从两国的垃圾回收现状进⾏分析对⽐。

1.1我国垃圾回收的状况长期以来,我国的垃圾回收⽅式为混合式收集,既不同性质和成分的垃圾混合在⼀起收集处理。

⽬前,在我国的⼤部分城市依然采⽤混合式收集⽅式,例如,⼲电池,废油等有害垃圾,⼤多都是未经分类,直接丢弃的。

如此⼀来,就⼤⼤地增⼤了垃圾⽆害化处理的难度与费⽤,还会造成有⽤资源的浪费。

从意义上来讲,垃圾,也是⼀种资源。

2000年4⽉,建设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选定北京、上海、⼴州、南京、深圳、杭州、厦门、桂林8个城市作为垃圾分类回收的试点城市。

进⾏分类回收的重点是废纸、塑料、⾦属和废电池。

以⼴州市为例,环境部门让市民将⽣活垃圾⼤致分为可回收利⽤、不可回收利⽤和有毒有害3类,再经分拣中⼼进⾏细致分类和加⼯。

2001年建设部组织制定了有关分类回收的技术标准《垃圾分类收集⽅法与标识》、《垃圾分类收集名词术语》和《垃圾分类收集统计与评价标准》。

为城市⽣活垃圾分类收集⼯作提供了有迹可循的指导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地要对垃圾成分结构进行细致的研究。由于不同国 家、不同城市,不同季节,垃圾的产生量和垃圾的成分都会 有明显不同,而垃圾成分的区别确实又影响到下一步的决策, 比如是否要上垃圾焚烧设施以及上什么结构与功能的设施才合 适就必须要考虑到垃圾中有机物的量及组分等。这方面,学术 界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就目前而言,还很少见到具体的各不同 城市的垃圾组分分析的研究报告。而没有详实而准确的实证 研究报告,政府管理者便缺乏做出决策的科学依据。
无论是观念的转变,还是理论研究的深入,都需要政府
177
生态环境 Ecological environment
做出相应的努力,其中包括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立法和政策的 确立。虽然说我国早就将“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作为 基本国策,但“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的施行力度要小于 “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一个领导干部可能因为超生一个 孩子而被撤消职务,却很少有因为环境保护不利而被撤职的 干部。衡量、考核干部的政绩,首先要看当地的经济增长指 标和社会稳定程度而非其他,因此在城市发展的战略决策 时,在财政预算的资金投向方面,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这一 问题不受到重视是正常的必然的现象。
1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及问题 先来看我国城市垃圾量的增加情况。2002年,全国生活
垃圾清运量为13 638万吨,比上年增加1.2%;2003年,全国 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4 857万吨,比上年增加8.8%;要精确地 计算某一年的全国城市人均垃圾产生量是困难的。原因是我 们缺乏精确的统计数据。有2000年的城市人口数据(2000年 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却没有2000年的城市垃圾产生量的 数据。有2002年的全国城市垃圾清运量,却没有精确的城市 人口统计数据。
应该说,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是个世界性难题。从根本 上解决城市垃圾处理这个难题的出路,就在于要对垃圾进行 分类回收。这不仅因为这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内容, 更主要的是如果不解决城市垃圾分类问题,就无法实现城市 的可持续发展。任何一个垃圾填埋场都要占用土地,都有使 用年限的问题。例如,沈阳的老虎冲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为 97.25公顷,使用年限为40年。假如现在就开始垃圾分类, 并回收其中的50%,那么就可以将其使用年限延长到80年; 如果回收其中的90%,而只将其中不可燃也无法回收的10% 送去填埋,那么,这个填埋场的使用期限就可以大大延长, 可以使用400年。可以设想,如果不进行垃圾分类,不仅垃 圾中可作为资源的部分无法进行充分地回收,就是作为垃圾 填埋场的土地资源也会日趋紧张,何谈城市乃至于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
卫生填埋情况。近年来,随着政府环境意识的增强以及 环境保护经费的投入,一些城市的垃圾处理方式也在发生变 化。修建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的比例在逐渐提高。以辽宁 省的沈阳和大连为例。大连市早在几年前就实行了“垃圾 袋装化”,对每天产生的1 500吨垃圾的98%都进行卫生填 埋;沈阳市近两年也投资修建了两个大型的垃圾处理场,其 中较小的老虎冲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日处理能力为1 500 吨,日处理能力达到沈阳市生活垃圾的40%。从全国的情况 来看,2002年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为7 404万吨,占 54.3%;2003年的无害化处理为7 550万吨,占城市垃圾总量 的50.8%[2]。
2. Business Management School,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100041,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nature of municipal household waste sorted reclaiming in China. This finding indicate conceptual lag, lack of study and the degre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the main baffle in the implement of municipal household waste sorted collection policy. This study discussed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municipal waste sorted reclaiming in Japan. Key words: municipal household waste; sorted reclaiming; experience in Japan
然而,计算某个城市某年的人均垃圾产生量,是可以 做到相对精确的。比如大连市2003年的年清运垃圾总量为
54.75万吨,平均每天1 500吨;2003年大连市区人口为277 万,平均每天每人产生垃圾为0.54千克。
再看看这些垃圾的处理方式。长期以来,我国大陆的垃 圾处理方式主要是露天堆放,即未经处理就裸露地堆放在城 市周围的垃圾场里。由于产生的垃圾量大且有逐年增加的趋 势,各大城市逐渐被垃圾场所包围,学术界早已有“垃圾围 城”之说[1]。
应该说,学术界对于城市垃圾分类的研究是远远不够 的。这也正是造成对垃圾分类的观念模糊不清的原因之一。 下面一些问题是亟需研究的。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与可持续 发展的关系、与循环经济的关系。从长期的全球的可持续发 展战略来看,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是一定要实行的,学术界 从理论上深刻理解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政府决策者在 城市发展战略方面给予垃圾分类以应有的重视。
还要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构建加以研究。现在 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系统还有很多问题。假如可以实 行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究竟该由哪个部门来具体负责合 适。在我国的很多城市,垃圾填埋场是由环境保护部门来建 设的,但具体的城市垃圾处理却由城建局的环卫处来管理。 比如,如果要进行垃圾的分类回收,每个城市里的成千上万 的拾荒者将面临“失业”的危险,是否会产生相应的社会问 题?该如何组建垃圾分类回收的人员,是从下岗的失业工人 中重新招收,还是从目前的大多来自农村的拾荒者队伍中选 择?是二者兼而有之还是利用原有的人员?这里不仅有着如 何合理构建系统的经济学、管理学问题,还有着使社会稳定 的政治学社会学问题。 2.3 政府工作的不足
笔者就城市垃圾的分类回收问题对几个城市的城建局环 境卫生处的负责官员进行过访谈,访谈对象中几乎没有对目 前的城市垃圾分类现状持乐观态度者。是什么原因使得城市 垃圾的分类回收难以实行呢?
2 城市垃圾分类回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城市垃圾回收难以展开的原因很多。既有观念
方面的问题,也有理论研究的缺乏和深度不够等问题。国家 及各地方政府究竟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重视到何种程度也值 得反思。 2.1 观念方面的问题
Problems and Policy of Municipal Household Waste Sorted Reclaiming in China, a Reference from Japan
WANG Ziyan1, DING Xu1, 2 (1. Center for Development Studies on 21st Century,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Liaoning 116024, China;
3 值得借鉴的日本城市垃圾回收经验 日本从1989年开始实行垃圾分下几 个方面是应该向日本学习的。 3.1 进一步强调和落实“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1)中央政府要重视垃圾分类回收问题,进一步强调 和落实“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同时,认真学习日本在城 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方面的先进经验。日本政府历来重视资 源问题,1999年由内阁会议通过并由环境厅在2000年出版 的《环境白皮书》中明确指出“21世纪是环境的世纪”,日 本要面向21世纪建设“最适量生产、最适量消费、最小量废 弃”的经济,在此基础上日本确立了“环境立国”的发展战 略。在这种战略思想指导下,各种垃圾回收利用的技术开发 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法律保障体系也不断得到完善。
观念方面的问题至少有两个方面的表现。其一,对今天 城市的垃圾填埋程度的认可。事实上,国内城市生活垃圾的 卫生填埋历史也不过十几年而已。20世纪90年代之前,国 内很少有城市投资修建垃圾填埋场,无论是垃圾场还是遍布 于城市大街小巷的垃圾箱,给人的感觉是恶臭、令人恶心。 因为居民拒绝在自家门前摆放垃圾箱而同城市或者街道(社 区)管理者发生冲突的事件时有发生。但经过短短的十几 年,很多城市实行了垃圾袋装化,撤消垃圾箱而采取了“垃 圾不落地”的回收方式,气味大大减少,对此进步,不论是 政府官员还是市民,都有明显的感觉。一些官员认为能达到 这个程度已实属不易,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垃圾回收方式不 过如此,不要急于实行分类回收。其二,观念方面的问题还 表现在对于垃圾分类回收难度的认识上。同城市环境卫生管 理人员以及垃圾处理场的管理人访谈时发现,真正地经常接 触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负责人士几乎都指出了垃圾分类过程 的困难。垃圾分类在经济上究竟是否合算?现有垃圾中的有
分类回收情况。2002年国家建设部曾委托北京、上海、 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和桂林8个城市进行生活垃 圾分类收集试点,先期分类回收废纸、废塑料和废电池。但
作者简介:王子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管理、可持续发展;丁旭,博士生,讲师。 176 ECOLOGICAL ECONOMY
进展效果并不理想。有媒体称大连市中山区的桂林街道(社 区)垃圾分类回收为全国做得最好的,但据笔者考察,与日 本的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状况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
还要对居民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的认可程度加以研究。由 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生活垃圾的分类涉及到每个家庭的很多 方面。比如,对居民的教育问题;是向居民收取垃圾分类的 费用还是向居民支付收取废品的费用?或者说,现在的旧报 纸、空罐头瓶、废包装纸箱等都是由拾荒者(收废品的)收 走,虽然便宜,但居民还是能够卖一些钱的。如果分类回收 后是否要支付居民的“卖破烂”的这部分钱?从一定意义上 说,市民的支持程度在垃圾分类方面能起到决定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基本国情是,人 均资源不足,技术相对落后,城市管理水平不高。要处理好 经济、社会、环境三者间的关系,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 展,必然要求用循环经济模式取代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循 环经济体现在生产方式的改变上,则要求用工业生态学的基 本思想来协调企业间的关系,建立工业生态系统;体现在生 活方式的变革方面,则要求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实行分类 回收,而不是一味地丢弃。要探讨我国的垃圾分类问题,首 先要分析我国城市垃圾的处理现状及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