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井喷事故
“12.23井喷事故”

被告人吴华,在主任工程师请示点火时,以现场情 况不明为由不同意点火,但又不及时督促或指派人员 查明现场情况。在接到“可能有人死亡”的汇报后, 仍未安排专人对井场进行踏勘,违反应急决策的基本 原则,不能“权衡损益风险,决策当机立断”,延误 了点火让有害气体充分燃烧的时机, 致使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 天然气喷出时间延长并进一步 扩散,是事故扩大的直接原因。 刑期:有期徒刑六年。
事故调查专家组认定,作业人员在起钻 过程中存在违章操作,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 定,这是产生溢流到井喷的直接原因之一。 2003年12月23日19时,副钻向一明在负 责灌注钻井液时,没有执行井队针对 16H 井 作出的每起 3 柱钻杆必须灌满钻井液一次的 规定,在接班后连续起出了 6 柱钻杆后才灌 注钻井液一次。
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
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 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认为, 6名被告 人的行为,造成了243人因H2S中毒死亡、2142人 因硫化氢中毒住院治疗、直接经济损失6432.31 万元的严重后果,情节特别恶劣,其行为均已触 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之规 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重 大责任事故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警示
2003年 12月23日,四川石油管理
局川东北气矿罗家 16H 井发生了一起 特大井喷失控事故。
事故导致 243 人因硫化氢中毒死
亡、2142人因硫化氢中毒住院治疗、 65000 人被紧急疏散安置。直接经济
损失6432.31万元。
一、事故备忘录
井喷
16H井是四川石油管理局 川钻12队在重庆市开县高桥 镇小阳村境内承钻的一口天 然气开发水平井。
“12· 23”特大井喷事故案例

重庆井喷事故责任人被处理
二十四日上午十点三十分吴华赶至距事故矿井五百 米左右的高桥镇后,并未立即派人或自己到事故矿井进
救 助 中 的 伤 者
在医院治疗中的受灾群众
卫生防疫和疾病控制
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人员也积极行动,奔赴灾区, 对灾民集中安置点进行消毒和卫生监督,确保了灾民 点无疫病流行和食物、饮水中毒事件发生。压井成功 后,又在四十八小时内迅速完成了灾区消毒防疫处理 清理并指导 焚烧、深埋畜禽尸体六千八百九十九头 (只),消毒面积达一百二十五万平方米,为确保灾 民返乡后的生活安全身体健康提供了保障,赢得了社 会各界和几万灾民的广泛赞誉。
工作人员焚烧掩埋家畜尸体
工作人员焚烧掩埋家畜尸体
导致井喷的主要原因
1.有关人员对罗家16井的特高出气量估计不足;
2.高含硫高产天然气水平井的钻井工艺不成熟;
3.在起钻前,钻井液循环时间严重不够; 4 .在起钻过程中,违章操作,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定; 5.未能及时发现溢流征兆; 6 .有关人员违章卸掉钻柱上的回压阀,是导致井喷失
灾区群众撤离现场
事故发生后民众转移到安全地带
特大井喷事故抢险救灾纪实
在灾难压顶、情势纷乱、人心难安的紧要
关头,开县县委设立15个灾民救助点、10个医
疗救治点、82个搜救小组。
由于各基层组织及时组织撤离搜救,开县
灾区6万多灾民的疏散、搜救、安置、返乡,在
8天时间里完成。
灾民被妥善安置
灾民被妥善安置
特大井喷事故抢险救灾纪实
中石油紧急通知各油气企业排查钻井安全隐患: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6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 油气企业对正在施工作业的各钻井现场逐井检查,特别是 对重点井、可能含硫油气井要重点检查。
1、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12·23井喷特大事故2003年12月23日2157

1、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12·23”井喷特大事故2003年12月23日21:57,位于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集团)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钻井二公司川钻12队承钻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股份)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16H井发生井喷事故,造成243人死亡(职工2人,当地群众241人),直接经济损失9262.71万元。
1、事故单位概况四川石油管理局是隶属于中石油集团的国有特大型企业,独立法人单位。
川东钻探公司是四川石油管理局下属的专业化钻井公司,现有在册职工5600余人,资产总额7亿余元;下辖钻井二公司、地质服务公司、泥浆公司、钻具公司等单位。
川钻12队是川东钻探公司钻井二公司下属的钻井队。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是中石油股份下属的非法人分支机构,主要在四川、重庆等地从事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管道运输、营销、炼化等业务。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与四川石油管理局之间的服务关系为关联交易甲乙方关系,并按相关规定,签订年度工程技术服务合同。
罗家16H井为罗家寨气田的开发井,地处重庆市开县高桥镇晓阳村境内。
目的层是三叠系飞仙关段鲕粒溶孔性白云岩,气藏天然气高含硫,中含二氧化碳,其中甲烷82.14%,硫化氢9.02%,二氧化碳6.79%。
2、事故发生及抢救经过2003年12月23日2时52分,罗家16H井钻至井深4049.68米时,因为需更换钻具,经过35分钟的泥浆循环后,开始起钻。
当日12时,起钻至井深1948.84米。
此时,因顶驱滑轨偏移,致使挂卡困难,于是停止起钻,开始检修顶驱。
16时20分检修顶驱完毕,继续起钻。
21时55分,起钻至井深209.31米,录井员发现录井仪显示泥浆密度、电导、出口温度、烃类组分出现异常,泥浆总体积上涨,溢流1.1立方米。
录井员随即向司钻报告发生了井涌。
司钻接到报告后,立即发出井喷警报,并停止起钻,下放钻具,准备抢接顶驱关旋塞。
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

经验教训
1、严格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2、加强“三基工作”。事故暴露出人员素质不适应作 业,应通过培训使各级人员掌握基本技术要求,熟悉安 全操作程序、技术措施及应急措施。 3、杜绝“三违”。事故暴露出管理人员和现场技术人 员没有按法规、标准做好技术和施工方案组织生产。
4、重视设施管理,保证相关人员能熟练使用配备的各 种HSE设施,加强生产启动过程中的安全检查。 5、加强应急管理。做好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的落实工 作。
,没有进行安全评价、审查,对危险因素缺乏分析
论证。
Page 5
原因分析(管理原因)
3、事故应急预案不完善。井队没有制订针对社会 的“事故应急预案”,没有和所在地政府建立“事 故应急联动体系”和紧急状态联系方法,没有及 时 向所在地政府报告事故、告知组织群众疏散 的方向
、距离和避险措施,致使地方政府事故
钟的点火最佳时机被忽略掉了 。
应急处置
工作陷于被动。现场的一片慌乱中,至少1小时17分
Page 6
原因分析(管理原因)
4、高危作业企业没有对社会进行安全告知。井队 没有向当地政府通报生产作业具有的潜在危险、可 能发生的事故及危害、事故应急措施和方案,没有 向人民群众做有关宣传教育工作,致使当地政府和 人民群众不了解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应急防护常 识和避险措施。由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没有硫化氢中毒和避险防护知识,致使事故损害扩 大(有部分撤离群众看到只是井喷没有发生爆炸和 火灾,自行返回村庄,造成中毒死亡)。
Page 3
原因分析(直接原因)
1、起钻前循环时间严重不足。 2、起钻中途修理设备,长时间停留。 3、起钻过程灌注液量不够。 4、计量用泥浆池,没有计量罐。 5、观察溢流方法错误。 6、未能及时发现溢流。
井喷事故案例 重庆开县12.23井喷事故

重庆开县12.23井喷事故
• 硫化氢是一种剧毒气体。 正常情况下,人吸入760~1000毫克 /立方米数秒钟后就会出现急性中毒,呼 吸加快直至呼吸麻痹而死亡。 而该井的硫化氢含量达151克/立方米。
类似重庆开县井喷的两次事故
• 事故一:
1998年四川温泉4井(气井)特大天然气意
外窜漏事故。1998年3月22日17时,钻井至 1869米左右时,发生溢流显示,关井后在准备压 井泥浆及堵漏过程中,天然气通过煤矿采动裂隙于3 月23日凌晨5时40分左右,自然窜入井场附近的
井喷事故实例
近期发生的重大井喷事故
• 重庆开县12.23井喷事故
• 云南曲靖天然气井喷
• 中原油田特大井喷事故 • 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事故
重庆开县12.23井喷事故
2003年12月23日21时55分,川东北 气田所属钻井队对晓阳村境内的罗家 16H气井起钻时,突然发生井喷。这是 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井喷事故。
此次事故造成万余名群众转移,一万多名学生停课, 无人员伤亡。
84小时后,压井封堵成功。
事故原因:
有关人员对罗家16H井的特高出气量估计不足;
高含硫高产天然气水平井的钻井工艺不成熟; 在起钻前,钻井液循环时间严重不够; 在起钻过程中,违章操作,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定; 未能及时发现溢流征兆,这些都是导致井喷的主要因素。 有关人员违章卸掉钻柱上的回压阀,是导致井喷失控的 直接原因。 没有及时采取放喷管线点火措施,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 氢的天然气喷出扩散,周围群众疏散不及时,导致大量 人员中毒伤亡。
工,井深3404m,日产气六十三万方。此次井漏是在
实施二次完井作业、准备投入开发的作业过程中发生 的。 • 此次天然气井漏事故情况很复杂,是井底井喷, 井中管漏,地面泄漏。来自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事故
井控案例

钻井井喷案例案例1、川东钻探公司“12.23”特别重大井喷失控案例2003年12月23日,位于重庆市开县高桥镇晓阳村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钻井二公司川钻12队承钻的罗家16H 井发生特别重大井喷失控事故,造成243人死亡(其中石油系统职工2人),直接经济损失9262.71万元。
一、事故简要经过2003年12月23日2时52分,罗家16H井钻进至井深4049.48m时,因更换钻具需要,在仅进行了35min泥浆循环(应该循环90min)的情况下,就开始起钻。
在起钻作业中总共起钻120柱,灌注泥浆38次,但是在操作中没有遵守每3柱钻杆灌满泥浆1次的规定及时灌注泥浆;其中有9次是超过3柱才进行灌浆操作的,最多至提升9柱才进行灌浆。
23日12时因机械故障停止起钻操作,用了4个多小时进行检修。
在16时20分检修结束后,没有下钻进行泥浆充分循环即继续起钻作业。
21时55分,录井员发现泥浆溢流,向司钻报告发生井涌,司钻发出井喷警报,井队采取多种措施未能控制局面。
至22时4分左右,井喷完全失控,富含硫化氢的天然气大量逸出。
22时30分左右,井队人员开始撤离现场,同时疏散了井场周边居民。
23时20分左右,井队人完全撤离,在外围设立了警戒线。
23时左右,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接到川东北气矿事故报告,并要求协助事故抢险工作。
23时左右,高桥镇政府听到晓阳村方向群众燃放爆竹和传来类似洪水声响的声音,镇党政领导派人前去查看。
晓阳村党支部书记周克安回答:是井场出了事故,许多群众在他家周围。
镇里随即叫他通知群众转移。
23时20分左右,开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电话询问高桥镇是否发生井喷事故、在哪个地点。
高桥镇回答:在晓阳村一组的气井发生事故。
井场没有向镇里报告,派人去了解情况,还没有回来。
23时25分左右,开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再次电话通知高桥镇组织群众疏散。
高桥镇党政领导分工负责组织转移当地中学800多名住校学生和高桥镇居民;同时要求镇机关全体干部利用电话和手机拨打井场附近各村能打通的号码,通知人员撤离。
罗家16井“12-23”井喷事故对应急工作的启示

罗家16井“12?23”井喷事故对应急工作的启示2003年12月23日,罗家16井发生特大井喷事故,并造成243人死亡。
针对中石油最严重的这起灾难,笔者从应急工作角度思考提出,提出应急工作重在准备。
标签:应急工作;应急准备;启示一、事故回放2003年12月23日22时,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钻井二公司川钻12队承钻的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罗家16井在起钻过程中发生特大井喷事故。
事故造成243人因硫化氢中毒死亡,转移疏散人口6.5万人,9.3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9千余万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1.井喷直接行为原因:2003年12月23日12时起钻过程中顶驱发生偏移,检修4小时后继续起钻。
副司钻向××,没有按照规定在起钻前要进行90分钟泥浆循环,仅循环35分钟便起钻,没有将井下气体全部排出,影响泥浆液柱的密度和密封效果;起钻过程中违反了“每起3柱灌满钻井液1次”的规定,其中有9次是超过了3柱才进行灌浆操作,最多起了9柱钻杆后才灌注钻井液,致井内液压下降0.5MPa,不足以克服地层压力,加之提升钻具产生的“抽吸”作用,是导致井喷的主要行为原因。
间接行为原因:其心理行为是加快工期、早干完早结束,即节省成本又能早些休息,认为泥浆密度足以克服地层压力,麻癖大意、心存侥幸。
录井工肖××,对副司钻连续违章作业未及时制止、也未上报队长,未尽到监督义务。
2.井喷失控直接行为原因:2003年12月21日,因地面无法接收到井下测斜仪信号,钻具起出后,定向井服务中心工程师王××,现场技术组负责人在发现钻具内的“无线”测斜仪已损坏后,更换为“有线”测斜仪,因有线测斜仪需要从钻具内投放电缆为测斜仪供电,钻具组合中的的回压阀(防钻具内井喷的装置)受电缆制约,一是回压阀不能对钻具起到正常关闭作用,二是回压阀在上移关闭钻具时亦会对测斜仪电缆造成损坏,便做出卸下回压阀的决定。
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

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概况
▪ 事故造成243人因硫化氢中毒死亡,4000多人受 伤,6万多人被疏散转移,9.3万多人受灾,直接经 济损失高达6432.31万元。
▪ “12.23”井喷事故是建国以来重庆历史上死亡人 数最多、损失最重的一次特大安全事故,导致开县 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环境遭到破坏,人民群众 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
Page ▪ 3
原因分析(直接原因)
▪ 1、起钻前循环时间严重不足。 ▪ 2、起钻中途修理设备,长时间停留。 ▪ 3、起钻过程灌注液量不够。 ▪ 4、计量用泥浆池,没有计量罐。 ▪ 5、观察溢流方法错误。 ▪ 6、未能及时发现溢流。 ▪ 7、卸掉钻具回压阀,接顶驱不成功。 ▪ 8、关防喷器未能控制。 ▪ 9、应急决策系统权限不明确。 ▪ 10、高产高含硫水平井工艺不成熟。
Page ▪ 6
原因分析(管理原因)
▪4、高危作业企业没有对社会进行安全告知。井队 没有向当地政府通报生产作业具有的潜在危险、可 能发生的事故及危害、事故应急措施和方案,没有 向人民群众做有关宣传教育工作,致使当地政府和 人民群众不了解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应急防护常 识和避险措施。由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没有硫化氢中毒和避险防护知识,致使事故损害扩 大(有部分撤离群众看到只是井喷没有发生爆炸和 火灾,自行返回村庄,造成中毒死亡)。
▪5、加强应急管理。做好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的落实工 作。
Page ▪ 8
Page ▪ 5
原因分析(管理原因)
▪3、事故应急预案不完善。井队没有制订针对社会 的“事故应急预案”,没有和所在地政府建立“事 故应急联动体系”和紧急状态联系方法,没有及 时 向所在地政府报告事故、告知组织群众疏散 的方向 、距离和避险措施,致使地方政府事故 应急处置 工作陷于被动。现场的一片慌乱中,至少1小时17分 钟的点火最佳时机被忽略掉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3”井喷事故
1.基本情况
罗家16H井是川渝东部地区高陡构造上的第一口水平井,也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试验井。
该井由某钻探公司川钻12队承钻。
2003年12月23日2:29钻至井深4049.68m,层位为飞仙关,21:55在起钻过程中发生强烈井喷,进而发生井喷失控,造成井场周边居民硫化氢中毒,导致243人死亡,是一次特大井喷事故。
(1)项目投资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
(2)构造位臵:四川盆地温泉井构造带东段罗家寨潜服构造高桥高点附近。
(3)地理位臵:重庆市开县高桥镇小阳村1组(与罗家2井同井场,距罗家2井井口3.8m)。
(4)设计井深:垂深3410m,斜深4289m。
(5)井别:开发井。
井型:水平井(水平段长700m)。
目的层:飞三、飞一。
(6)开钻时间:2003年5月23日。
(7)φ244.5mm套管下至井深2479m。
(8)发生事故时的作业方式:起钻作业。
(9)事故时间:2003年12月23日21:55分。
(10)事故地点:罗家16H井。
(11)事故发生时的天气情况:夜间大雾、风速为零(据开县气象局资料)。
(12)事故后果:硫化氢中毒造成243人死亡。
2.事故发生经过
2003年12月23日2:29,用密度为1.43g/cm3、粘度为63s的钻井液钻至井深4049.68m,层位为飞仙关,设计钻井液密度为1.37-1.45g/cm3。
2:29-3:30循环钻井液;
3:30-12:00起钻至井深1948m;
12:00-6:20调校顶驱滑轨;
16:20-21:51继续起钻至井深209.31m;
21:51-21:54发现溢流1.1m3;
21:55发出警报,并立即下放钻具(当时钻具已起至钻台面以上20m左右),同时发现钻井液从钻杆水眼内和环空喷出,喷高5-10m,钻具上顶2m左右,大方瓦飞出转盘,不能坐吊卡,无法抢接回压阀,发生井喷;
21:55-2l:59关球形防喷器和半封防喷器,钻杆内喷势增大,液、气一起喷至二层平台;
21:59-22:08立即抢接顶驱,由于钻杆内喷出的液气柱强烈冲击,抢接顶驱不成功,钻具上顶撞击顶驱着火;
22:08-22:10关全封防喷器,顶驱火自灭,钻杆内失控。
3.事故处理经过
12月27日8:00,马富才总经理、苏树林副总经理亲临一线指挥,由中国石
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四川石油管理局、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的14名专家及技术人员组成的前线总指挥部,和75名抢险队员组成的10个抢险施工组共89人,进入罗家16H井井场,并在高桥设立二线指挥部。
8:00-9:36压井施工准备,3条放喷管线放喷,井口压力为13MPa;
9:36-10:15用3台压裂车向井内注密度为1.85-2.0g/cm3的压井液182.9m3,井口施工压力最高达48Mpa;
10:15-10:45用2台钻井泵注入浓度为10%、密度为1.50g/cm3的桥塞钻井液27m3;
10:45-11:00用1台压裂车向井内注密度为1.85-2.0g/cm3的压井液20m3,压井成功;
1l:00-24:00处理井漏,吊灌钻井液;
12月28日-30日下钻通井,处理钻井液,准备打捞井下钻具。
4.事故原因分析
(1)罗家16H井储层暴露段长,且钻遇了高丰度、不均质、裂缝发育的异常带。
该井储层已暴露段长达414.68m,是同井场罗家2井储层暴露段长度的10余倍;碳酸盐岩地层储层不均质,井底有1lm钻时快,说明钻遇了高丰度、不均质、裂缝发育异常带,因此,该井气侵量比直井大得多,天然气上窜速度也比直井更迅猛,导致该井从发现溢流1.1m3到关井仅8min,井口便出现强烈喷势。
(2)高含硫、高产量天然气水平井钻井工艺不成熟。
该井为川东地区重点气藏飞仙关实施长段水平井钻井的科学试验井,水平段已钻长度达414.68m,尽管钻井液密度(1.43g/m3)已接近设计要求的上限(设计密度为1.37-1.45g/m3),但在直井钻井中能够保证压稳的液柱压力附加值能否在长段水平井钻井中确保压稳气层,尚属天然气水平井钻井工艺需要探索的内容。
(3)起钻前循环观察时间不够。
钻进排量为24-26L/s,从井底循环至地面需要的迟到时间为71-77min,实际上,从井深4048.56m钻进至4049.68m,中间间断循环时间为41min,钻进至4049.68m后到起钻前连续循环时间是32min,起钻前循环观察时间不够,未能及时发现气侵溢流显示。
(4)钻井队在起钻过程中灌钻井液不及时、灌入量欠缺。
按照规定,每起钻3-5柱钻杆必须灌满一次钻井液,该井在高产气层段钻井,应该每起3柱灌满一次钻井液,但实际起钻中,多次起5柱以上才灌一次钻井液,间隔最长的达起9柱才灌一次钻井液,致使井内液柱压力降低。
同时由于钻杆内喷钻井液,灌入量未随之调整,因而灌入量不够,进一步降低了液柱压力。
(5)由于使用MWD无线随钻测斜仪,钻具中安装的回压阀影响无线随钻测斜,于是钻采院定向井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决定拆除钻具中安装的回压阀,12月21日,井队按照钻采院定向井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的指令,拆除了回压阀。
因此,在这次井喷来势凶猛的紧急情况下实现不了对钻具内井喷的控制。
(6)在起钻至立柱的第3根单根的母接头时发生井喷,司钻立即下放立柱到第2个单根中部位臵时,因喷势凶猛,将大方瓦冲出转盘面,钻具被上顶2m左右,实现不了抢接回压阀,紧急情况下井队力图抢接顶驱,又因井口及钻杆内喷钻井液至二层平台以上,将顶驱冲得无法对准上部钻杆接头,抢接顶驱无效。
随后因钻具上冲撞击顶驱而着火,井队被迫采取关全封防喷器的办法试图将钻杆剪
断,以达到控制井口的目的,但钻具未被剪断,结果导致井喷失控。
(7)本次事故出现重大人员伤亡的原因是:
①井场所处地理环境复杂,是造成大量人员硫化氢中毒伤亡的重要原因。
罗家16H井所处位臵正处于山区丘陵低凹地带,四周为山,沟壑相间,强烈井喷过程中喷出了大量硫化氢,在有浓雾和风速为零的情况下,空气中的硫化氢不易散开,浓度迅速增高,同时,井场周围的村民居住区处于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较高的低洼地带,硫化氢不断下沉,使附近的村民逃生时间不够,中毒几率增大。
②井喷失控发生在夜晚,村民大都已经休息,这不仅造成部分村民来不及逃生,同时也增大了疏散搜救工作的难度。
(8)井队基础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井控意识不强,队伍管理有漏洞,井喷失控后的应急处理能力差。
5.事故教训及防范措施
(1)应进一步认识高含硫地区钻井井控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针对高含硫地区水平井钻井,补充和完善相关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针对单井制定详细的井控安全预案。
在管理上深入查找漏洞,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
(2)严格执行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井控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3)对重点工程项目,如长段水平井工艺,要及时组织总结、科学分析、技术培训,边干边学、不断成熟,但首先要把安全放在第—位。
(4)对危及安全生产的重大环节不但用制度约束,而且在安全检查中必须作为重点,给予认真监督落实。
(5)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井控管理规章制度,重点要针对井喷及井喷失控时的放喷点火问题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加强预控,确保井控安全管理工作不留漏洞。
(6)增加对井控安全设施的投入,尽快添臵适合高含硫地区的剪切闸板防喷器及其它一些重要安全设施。
(7)加强基层队伍建设,配好钻井队领导班子,充实一线技术力量,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增强安全和井控意识,强化对干部职工“三老四严”和岗位责任心的教育。
(8)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进一步完善各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系统,将施工现场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要告知当地政府,配合地方政府落实好应急预案,着重做好探井,高压、高含硫、特殊工艺重点井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的布控修订和完善工作。
(9)强化HSE管理,增强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不断深化HSE管理,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管理的战略思想,全面提升公司的HSE管理水平。
(10)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开拓市场与增加投入的关系,增加对井控设施的投入,购臵适合高含硫地区的剪切闸板防喷器及其它配套安全设施,进一步提高井控工作的本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