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喷失控事故案例

合集下载

吸取井喷案例教训提高井控能力

吸取井喷案例教训提高井控能力

吸取井喷案例教训提高井控能力井喷是指地下水、石油或天然气等储层岩石突然大量流出并冲出井口的现象。

井喷一旦发生,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为了提高井控能力,必须吸取井喷案例的教训,并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井喷案例,以及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的教训。

1. 墨西哥湾Deepwater Horizon井喷事故2024年,墨西哥湾Deepwater Horizon石油钻井平台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井喷事故。

这起事故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长期影响了墨西哥湾的生态系统。

这次事故的教训之一是,必须加强井喷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

在井施工前,应对储层进行详细地质勘察,并采取合适的井控措施,以降低井喷风险。

2.美国夏威夷莫洛卡107号井喷事故2004年,美国夏威夷莫洛卡岛附近的海底石油钻井平台107号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井喷事故。

这起事故的教训之一是,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危机管理措施。

事发时,平台上的人员没有足够的应急准备,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导致事故的严重性加剧。

因此,未来在钻井平台上必须加强培训和演练,确保人员能够在危机发生时做出正确的反应。

3.中国东海平南油田井喷事故2024年,中国东海平南油田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井喷事故,导致6名工人遇难。

这起事故的教训之一是,必须加强井施工和井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井喷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控制层压力失控,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例如注入均质水泥浆和打压井口,以维持适当的井口压力。

此外,应使用先进的井施工工具和设备,以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4. 委内瑞拉Lagunillas油田井喷事故2024年,委内瑞拉Lagunillas油田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井喷事故,导致10名工人死亡。

这起事故的教训之一是,井喷事故应该成为全行业的教训,而不仅仅是一起事故。

油田经营企业应该共享井喷事故的教训和经验,并在全行业范围内加强协作和合作,共同提高井控能力。

总的来说,吸取井喷案例的教训可以帮助改进井施工工艺和技术,加强井控能力。

钻井作业井喷事故案例分析

钻井作业井喷事故案例分析

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事故
第三次压井
3月31日凌晨3:33分,罗家2井封堵压井施工按照“特殊凝胶堵漏压井技术施工方案”开 始正式实施。注入密度1.6~1.7 g/cm3压井泥浆45m3,接着注入凝胶液235m3,注入 水泥84吨,平均密度1.84 g/cm3,到6:18分替入1.6~1.7 g/cm3泥浆37m3,施工顺 利结束。关井观察,罗家2井油、套压均为零,罗注1井油压5.188MPa,套压0.727 MPa。6个泄漏点的火焰有减小趋势。施工过程顺利,效果比较明显。专家认为,基本 完成了堵漏任务。
○ 此次事故造成万余名群众转移,一万多名学生停课,无人员伤亡。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事故
第二次压井
首先将原有的70多根钻杆全部起出,之后将100多根钻杆下入。 钻杆下端带有两个膨胀球,底端带有一个锥型堵头,堵头中间 有一个注水口,堵头到达套管裂隙下处后,迅速向井底注入速 凝水泥,膨胀球会堵住气体。但由于井下情况复杂,工作难度 大,压井不成功。
事故原因:
一.有关人员对罗家16H井的特高出气量估计不足; 二.高含硫高产天然气水平井的钻井工艺不成熟; 三.在起钻前,钻井液循环时间严重不够; 四.在起钻过程中,违章操作,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定; 五.未能及时发现溢流征兆,这些都是导致井喷的主要因素。 六.有关人员违章卸掉钻柱上的回压阀,是导致井喷失控的直接原因。 七.没有及时采取放喷管线点火措施,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喷出扩散,周围群众疏散不及时,导致大量人员中毒伤亡。
卡通风学期汇报









中石油四起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中石油四起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Ⅲ.作业前未将油管变扣接头与钻杆旋塞进行连接延误了抢装井口时间
案例一 塔里木塔中823井井喷事故案例分析
(3)管理原因: Ⅰ.甲方现场监督人员在夜间进行换装井口高风险作业时,没有到达现
场。
Ⅱ.乙方没有按照规定,在进行换装井口高风险作业时,通知甲方监督 和技术部人员。 Ⅲ.现场没有制定硫化氢安全防护和应急措施,没有配备检测仪和呼吸 器,在井喷时人员被迫逃离。
案例一 塔里木塔中823井井喷事故案例分析
3、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在液柱压力没有平衡地层压力的情况下,进行拆井口作业是导致井喷
失控事故的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 Ⅰ.违反了压井之后再观察8至12小时进行作业的技术指令。压井之后, 只观察了10分钟。
Ⅱ.违反了正反挤压井作业的指令,只进行了反挤压井。
提 纲
案例一 塔里木塔中823井井喷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二 西南“1.20”爆炸着火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三 长庆“3.30”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四 大庆“2.20”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二 西南“1.20”爆炸着火事故案例分析
1、基本情况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输气管理处富加站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富加镇,
案例四 大庆“2.20”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何请示,不了解罐内情况的前提下,擅
自决定进入罐内进行检查。由于罐内充
满氮气,于某当即窒息晕倒,其他二人 先后盲目进罐施救,也相继晕倒,导致
三人死亡。
(1)直接原因:卧式阻火器水封罐 内充满氮气,造成进入罐内的三人窒息 并迅速昏迷,导致死亡。
案例四 大庆“2.20”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提 纲
案例一 塔里木塔中823井井喷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二 西南“1.20”爆炸着火事故案例分析

井漏造成井喷失控事故安全经验分享

井漏造成井喷失控事故安全经验分享

案例二:某钻井公司的井漏事故处理
01
事故经过
某钻井公司在钻井作业过程中发生井漏事故,经过公司内部紧急处理,
成功控制了泄漏。
02
原因分析
事故主要是由于钻头磨损严重,导致井壁破裂引发泄漏。
03
安全经验
对于钻头等关键设备的维护和更换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确保设备处于
良好状态。同时,应加强现场巡查和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
目的和意义
提高从业人员对井漏和井喷失控事故 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减少事故发生和 损失。
促进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行业的安 全生产,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环境安 全。
02
井漏和井喷失控事故概述
井漏的定义和类型
井漏的定义
井漏是指在钻井过程中,由于各 种原因导致钻井液(或完井液) 漏入地层的现象。
井漏的类型
井漏与井喷失控事故的关联
井漏与井喷失控事故的关联
在钻井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井漏问题,地层流体可能通过漏失通道 进入钻井液池,导致液面升高、压力增大,最终引发井喷失控事故。
预防和处理措施
为了预防和处理井漏和井喷失控事故,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钻前地质 调查、提高钻井液性能、加强钻井过程中的监测和及时处理漏失等。同时,应建 立应急预案,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
加强井控培训
提高钻井工人的井控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 采取有效措施。
应急处理
迅速控制井口
一旦发生井喷失控事故, 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井口, 如关闭防喷器、降低钻井 液压力等。
启动应急预案
按照应急预案要求,组织 相关人员迅速到达现场, 协调各方资源进行抢险救 援。
撤离危险区域

12.23井喷事故案例分析

12.23井喷事故案例分析

三 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调查中,专家组对川东钻探公司“12.23” 特大井喷事故,从产生溢流到井喷、井喷失控、事 故扩大三个关键层面,进行了深入浅出,层层剥茧 式的分析。 (一)产生溢流到井喷的原因分析 此次事故产生溢流到井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有关人员对罗家16H井的特高出气量预测 不足;目前高含硫高产天然气水平井的钻井工艺不 成熟;起钻前钻井液循环时间严重不够;起钻过程 中存在违章操作,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定;未能及 时发现溢流征兆。
二 事故发生经过
21时57分,当钻具下放10余米时,大量泥浆强烈喷 出井外,将转盘的两块大方瓦冲飞,致使钻具无支撑点 而无法对接,故停止下放钻具,抢接顶驱关旋塞未成功。 21时59分,采取关球形和半闭防喷器的措施,但喷 势未减,突然一声闷响,顶驱下部起火。作业人员使用 灭火器灭火,但由于粉沫喷不到着火部位而失败。随后 关全闭防喷器,将钻杆压扁,从挤扁的钻杆内喷出的泥 浆将顶驱火熄灭。此后,作业人员试图上提顶驱拉断钻 杆,也未成功。于是开通反循环压井通道,启动泥浆泵, 向井筒环空内泵注重泥浆,由于没有关闭与井筒环空连 接的放喷管线阀门,重泥浆由放喷管线喷出,内喷仍在 继续。
三 事故原因分析
1.溢流发生的直接原因
循环时的排量为1.5m3/min,因此,循环过程中共打 井内钻井液为52.5m3。按215.9mm的井径和127mm外径 钻杆的环形空间,52.5m3钻井液只占2178m长的井段, 这样就有了1870m的环空容积的钻井液含气。这些气体不 断地滑移上窜,而且体积不断膨胀。根据“LOGGING实 时参数记录”,停泵时最少还有1m的岩屑气没带出来, 按孔隙度10%计算,其所占气体体积为0.0037m3,这个体 积的气体原始压力是43.65MPa,当它上升到井口时体积 将膨胀到1.62m3,这个体积在环空里占有67.5m的高度, 这就造成井下液柱压力下降0.965MPa,若有更多的岩屑 气和扩散气没排出,压力降低将会更大。

井喷事故案例

井喷事故案例

井喷事故案例井喷事故是指在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由于地层压力失控或者井筒完整性破坏等原因,导致油气从井口喷涌而出的突发事件。

井喷事故不仅会造成油气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危及人员生命安全。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井喷事故的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井喷事故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案例一,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油井喷漏事故。

2010年4月20日,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油井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井喷事故。

当时,一座石油钻井平台上的油井发生爆炸,导致11名工人死亡,同时油井开始不断喷涌原油。

这次事故导致了数百万加仑的原油泄漏进入墨西哥湾,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同时也对当地渔业和旅游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案例二,中国大庆油田井喷事故。

1979年,中国大庆油田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井喷事故。

当时,由于注水不当和地质条件复杂,导致了一口油井的井喷。

事故发生后,大量的原油喷涌而出,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为了控制事故,当地油田工作人员进行了紧急处置,最终才成功控制了井喷事故。

案例三,俄罗斯西伯利亚天然气井喷事故。

2003年,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一口天然气井发生了井喷事故。

事故导致了大量的天然气喷涌而出,形成了巨大的火球,造成了周边地区的严重破坏。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了紧急处置,并最终成功控制了事故的蔓延。

以上案例充分展示了井喷事故对人类、环境和资源的严重危害。

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我们需要加强对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和标准,加强对井筒完整性的监测和管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以及加强应急预案和处置能力的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防范和减少井喷事故的发生,确保油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同时保护环境和人类的生命安全。

修井井喷案例

修井井喷案例

修井作业井喷案例案例1 “3.12”井喷事故1991年3月12日11:27,某石油勘探开发公司的井下作业公司四队一班,在高尚堡93—2井进行反压井作业时,井中油气突然喷发,遇施工现场值班房明火而爆炸起火,造成5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

1.事故经过3月11日,一班在高93—2井用清水进行反压井作业,出口排液管线采用软管连接。

由于软管飞起,没能打够水量,压井未压住,决定当天停止作业。

3月12日早晨,队长秦某在四队队部批评一班长张某对排液管线采用接软管的作法,部署了当天穿大绳,用卤水压井的任务。

同时再次要求排液管线换硬管线并固定牢靠,还要用通井机把值班房拖到路边安全位置。

上午约10:00,一班到井场后开始接管线。

管线接好后,在场作业工打开井口油管、套管闸门、泵工开始用二档往井里压卤水。

压力表显示2-3Mpa后,改用一档。

当泵压显示压力15兆帕时,泵工申某问班长张某“能不能干?”张某说:“可以,还能干。

”申某就继续往井里打卤水。

当上升到22兆帕的非正常压力时,申某又问“压力高不高?”张某再次回答:“不高,继续打。

”张某说完去了值班房。

大约过了半小时,申某到装卤水的罐车上看水位,回来继续打水。

又过了大约半小时,申某第二次观察水位,见罐内卤水不多了,就去值班房告诉作业工“水不够了。

”一班七个人围在有明火的煤炉上热中午饭,没人出来倒罐,申某见状只好将泵停了,并将柴油机熄火。

这时,高压油气流突然从井口释放出来,造成排液管线猛烈摆动,绷断棕绳,从40m3罐东侧下部弯曲滑过大罐,高速甩向西侧值班房,撞击到材料房下部,卡在房架下,排液管线从变径接头丝扣根部折断,喷出来的油气随着管线摆动,冲进值班房,遇到房内炉火,引起爆炸着火。

冲击波使铁皮值班房爆裂,将七名作业工掀出房外。

造成5人死亡,2人重伤。

2.事故原因(1)施工方面:由于思想麻痹,班长张某在泵压已达22兆帕的非正常情况下,未采取相应措施。

(2)管理方面:规章制度不健全,对排液管线联结方法和固定标准没有具体规定;对值班房与井口或油池的安全距离确因场地所限而达不到20m的规定要求时,没有采取特殊防范措施;对井下作业工在野外持续工作、就餐取暖,在满足不了安全距离的要求时,没有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提出妥善的解决办法。

井喷事故案例汇编

井喷事故案例汇编

井喷事故案例汇编一、钻进过程的事故案例:案例一赵 1 井井喷事故专家点评:赵 1 井井喷的主要原因是领导对井控工作不够重视,没有井控制度及井控设备是造成井喷失控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职工无井控知识,对井喷的危害认识不够,在钻井液发生石膏侵及气侵密度下降后,没有采取措施,发生井喷后还不进行加重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当时没有以人为本的思想,革命加拼命的思想使三位同志献出宝贵的生命。

这一教训值得深思。

1、基本情况赵 1 井是华北油田赵兰庄构造上的第一口资料井,位于河北省晋县周头乡赵兰庄大队,由华北石油管理局第四钻井工程公司 3222 钻井队承包施工任务。

该井设计井深 3200m,钻探目的是了解古生界及第三系含油气情况,并查第三系及古生界地层剖面特征及其生储盖组合。

该井于 1976 年 5 月 20 日开钻,用 400mm3A 钻头钻至井深97.87m,324mm 表层套管下至井深 84.14m,水泥未返至地面,人工灌水泥近 100 袋。

井口未装防喷器。

5 月 25 日用 248mm3A 钻头二开。

1/ 32、事故发生经过 1976 年 6 月 25 日0∶ 15,泥浆中散发出了强烈的硫化氢气体,熏倒了柴油机助手邵战荣,在没有防毒面具的情况下,同志们继续坚守岗位,队长李仁杰换下了司钻梁通荣及钻工张永宁,坚守在钻台上,0∶36 当钻进至井深435.80m 时,第一次井喷发生,强大的天然气带着强烈的硫化氢气体从井口呼啸而出,李仁杰使尽最后的力气刹死刹把,摘掉转盘离合器,司钻梁通荣和钻工黄生存为抢救同志,保护井下设备安全,也倒在于队长李仁杰身旁,李仁杰、梁通荣献出了宝贵生命。

0∶ 45 发生了第二次井喷,地质工陈禄明为了取准资料,卡准井喷井深,在抢救下战友后登上钻台丈量方入,被第二次井喷冲下钻台,英勇献身。

由于从井内喷出了大量的原油及天然气,继第二次井喷后造成严重井塌,井喷停止,在这次井喷事故中,先后 3 人死亡, 6 人昏迷,井深2424.60m 钻具被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喷及井喷失控危害
造成的危害
造成环境污染
1979年6月3日,墨西哥石油 公司的伊斯托克1号平台,突 然发生井喷,井喷造成10毫米 厚的原油涌向墨西哥和美国海 岸。黑油带长480公里,宽40 公里,覆盖1.9万平方公里的 海面,使这一带的海洋环境受 到严重污染。
井喷及井喷失控危害
造成的危害
酿成火灾
典型井喷失控事故案例-罗家16H井
四川“12.23” 罗家16H井井喷失控事故
2003年12月23日,中石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罗家16H水平井, 发生井喷失控。由于点火不及时,导致硫化氢大量外泄,造成 243人 被高浓度的硫化氢夺去生命,4000多人受伤,6万多人被疏散,9万 多人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432.31万元。
井喷及井喷失控危害
井控、井喷及相关定义
井喷:地层流体(油、气、水) 无控制地涌入井筒,喷出地面
的现象。
井喷失控:井喷发生后,无法用 常规方法控制井口而出现敞喷
的现象。
井喷及井喷失控危害
造成的危害
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 “12·23”特大井喷责任 事故导致243人被高浓度的硫 化氢天然气夺去生命,4000多 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 6432.31万元的严重后果。 1990年10月11日的王15-33井 井喷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368万元。
典型井喷失控事故案例-罗家16H井
事故原因——间接原因
对高含硫高产量大斜度水平井的井控风险认识不足。罗家16H井 是高产高含硫水平试验井,对于此类油气藏,还没有长水平段钻 井的经验。储层暴露段的加长和井筒由垂直变为水平以后,气侵 形式、气侵量以及气体在井筒内的聚集可能都发生了变化,这些 变化带来了新的井控风险,也造成了油气控制的复杂性。罗家 16H 井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没有进行认真的风险识别,没有制定相应 的井控措施是造成井喷失控事故的间接原因。 现场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业务素质差。初始采取了不当的技术 措施,再接下来操作人员不能尽职尽责,不能发现问题,再就是 现场技术人员和司钻等人对溢流的判断失误,都表现出了业务素 质的低下和井控意识的不足。
井喷及井喷失控危害
造成的危害
油气井报废
1984年印度尼西亚 PSJ-A探井因井喷报废。
1997年新疆玛扎4井井
喷,导致井眼报废。 2003年中4-72井井喷
导致该井报废。
井喷及井喷失控危害
据不完全统计, 1985年至今国内陆地 共发生井喷失控事故 56起,造成直接经济 损失23561万元,直接 时间损失41854小时, 死亡266人,受伤4047 人。
典型井喷失控事故案例-罗家16H井
事故原因——直接原因
起钻前循环时间严重不够。该井4049.68m井深的循环一周需要 97min,循环迟到时间为62min。从录井曲线读值实际循环泥浆时 间是35min,即尚有1870m的环空容积钻井液为混气钻井液未排出 地面。这些尚在环空的气泡,甚至还可能有气柱,在起钻过程中, 不断滑脱,膨胀上升,导致溢流发生,使井内环空液柱压力进一 步降低,最后导致井喷。 在气层中钻进没有进行短程起下钻。起钻前没有进行短程起下 钻检测油气上窜速度,以确定起下钻作业的安全时间。致使起钻 安全时间不够,起钻中途发生溢流,进而导致井喷失控。
渤海钻探大港第一钻井工程公司
井喷失控事故案例
主讲人:闻伟峰
主要内容
一、井喷及井喷失控危害
二、典型井喷失控事故案例
井喷及井喷失控危害
井控、井喷及相关定义
井控:油气井压力控制的简称。
溢流:在井内液柱压力小于对应 深度处的地层孔隙压力时,井 口返出的液体量大于泵入的液 体量或停泵后井口液体仍自动 外溢的现象。
典型井喷失控事故案例-罗家16H井
事故原因——直接原因
钻具组合中未安装钻具回压阀。现场人员没有制定和采取任何 安全措施,也没有汇报就擅自取掉了回压阀,致使起钻至井深 209.13m发生井喷时钻杆内无法控制。 钻进中有明显的直接油气显示但未采取任何措施。该井钻进时 钻遇快钻时,钻时从34.4min降至最低6.2min ,因本身就在气层 中钻进,这是明显的裂缝油气显示征兆。司钻和地质工没有注意 到这一情况。
井喷及井喷失控危害
造成的危害
打乱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2003年12月23日发生的罗家 16H井及2004年12月2日发生的 曲2井井喷事故,分别造成 60000余人和460源受到严重破坏
1983年2月,伊朗海岸外的瑙鲁滋油田 发生井喷,每天7000桶(111.7万升)原 油白白地流入海里; 196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 海湾的海底油田井喷,几天之内,从海 底涌出一万多吨原油,油田被迫封闭, 每天仍有两吨原油喷入海里。 1990年10月11日,王15-33井井喷事 故中,1063小时的井喷,造成了严重的 油气资源损失。
典型井喷失控事故案例-罗家16H井
事故原因——管理原因
有制度,无落实。从分析井喷失控的直接原因看,有一系列的 严重违章操作,但这些操作的规定是明明白白写在《钻井井控规 定》和《钻井井控实施细则》里的,有章不循是造成事故的重要 原因。 监督不到位。从事故调查中可以发现,该队在事故前的施工中 就有多处违犯《钻井井控实施细则》的行为,象坐岗制度不落实、 起钻前不检测油气上窜速度等。可是没有得到有效的查处和制止。 以致酿成大祸。 应急体系的建立不够完善,以致在紧急情况下不能够有效发挥 作用,造成事故扩大,大量人员伤亡。
典型井喷失控事故案例-总结
目标 及时发现 提高技能
重要
基础
绝 无 一 失
正确处置
关键
谢谢大家!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 天津
典型井喷失控事故案例-罗家16H井
事故原因——直接原因
起钻不认真灌泥浆,没有及时发现溢流。在实际起钻过程中, 并没有落实坐岗制度,也没有按规定灌泥浆,有 4次5柱以上才灌 一次泥浆,开始起钻就起6柱后才灌一次泥浆,间隙最长的达9柱 才灌一次。并且没有灌入量的记录。因为没有灌泥浆记录的文字 资料,因此不能准确确定本次起钻的实际溢流量。但从起钻时一 直在喷泥浆这一现象分析看,有可能从一开始就灌不进泥浆。再 加上起钻喷掉的大量泥浆,实际已经发生了很长时间的溢流,溢 流量有可能很大。
典型井喷失控事故案例-罗家16H井
事故原因——直接原因
起钻时钻具内喷泥浆不作认真分析和处理。钻具起一柱喷一柱, 当时现场人员认为,此状况是“钻进时泥浆加了料,没有循环均 匀”的错误判断,没有采取处理溢流的措施,失去了安全处理的 时间。 起钻过程中修理设备后未下至井底循环。在起钻至井深1849m (而不是9 5/8″套管鞋2478.89m),修理顶驱设备时间长达4小 时20分钟,修好后又没有下钻至井底循环排出气侵泥浆,而是直 接起钻,延长了停止循环泥浆的时间。加之起钻过程又很长,使 井内静止时间长达18:21,超过了安全时间,使油气上窜到井口。
1984年9月1日,位于 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的帕 西加里笛的PSJ-A探井 井喷,几秒中后着火, 钻机在10分钟内烧毁, 当时的火焰高达130米, 在方圆300米内的噪音 为100分贝。
井喷及井喷失控危害
造成的危害
设备损坏
1990年10月11日,大港油田 王15-33井井喷,井架倒塌报 废。 1996年10月25日,长庆油田 W24-23井,井喷着火,7分钟 后井架倒向泵房,进而烧毁井 场部分设备和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