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限时训练5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练习题五套(含答案)(3)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练习题五套(含答案)(3)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练习题五套(含答案)(3)推荐文章2017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附答案解析热度:语文课文陈情表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热度:高考语文补写句子训练及参考答案热度: 2017高考语文情景默写练习题热度: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型训练真题和答案分析热度:高三语文限时训练(三)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螳臂当车/安步当车数落/数量哽咽/狼吞虎咽嬗变/檀香B.方兴未艾/自怨自艾埋怨/埋伏露脸/原形毕露分红/女红C.栉风沐雨/炙手可热炮制/炮烙朔风/横槊赋诗压轴/诅咒D.杯盘狼藉/含蓄蕴藉创痕/重创殷红/殷实人家干劲/劲旅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湮没无闻两全齐美宽宏大量雕梁画栋B.理屈词穷共商国是起承转合责无旁贷C.唇枪舌箭天网恢恢姗姗来迟出其不意D.声名雀起蓦然回首寥若晨星烦躁不安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A.古代学者虽然有人论及七言诗与楚辞的关系,但都是零散、片断的只言片语,而且各家对七言诗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B.北大荒是一片豪迈的土地,三代北大荒人前赴后继,披荆斩棘,化严寒为春雨,变苍凉的北大荒为辉煌的北大仓。

C.巴西当代作家通过《安塔列斯事件》一书向中国读者贪绍了许多异国风情,孩子们也对这些海外奇谈表现出浓厚兴趣。

D.相关部门表示,2011年央视春晚的舞台对所有艺术家等量齐观,凡有意愿者均可递交申请和作品,审查合格即可参加彩排。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考察中国国情可以预见,中国今后的民主法制建设不太可能全盘引进西方理念,而更可能采取立足民生、务实渐进,逐步实现制度的进步和升级。

B.近年来,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一些研究机构和专家不断发出全球面临粮食危机的警告-2009年全球饥民人数已突破近10亿。

C.微软不仅为广大用户提供创新产品及相关解决方案,更重视用户的应用体验,凭借专业精深的技术帮助用户加速采用以及有效使用微软的产品。

高三语文限时规范训练:训练5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三语文限时规范训练:训练5 Word版含解析.doc

训练5语基+论述类+诗歌+名句(时间:45分钟赋分:35分)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④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解析:选D。

要关注语境、使用对象、感情色彩等问题。

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

厝火积薪:把火放到柴堆下面。

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

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取决于要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

B.通过完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检测,以及提高监测信息的透明度,既可提高全社会对大气污染问题的关注,也可尽量避免或降低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公共风险。

C.农民工参加医保的方式有“在城镇有正式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流动性较强的农民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两种参保途径。

D.我国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以人为本、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的目标。

解析:选D。

A项两面对一面,“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后文应该用“能不能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与之搭配;B项“通过”掩盖了主语;C项句式杂糅,删除“参保途径”。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5 含答案 (I)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5 含答案 (I)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5 含答案 (I) (注:每小题3分)1.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有些人在不断的追逐中寻找快乐,有的人却在平凡的生活中安之若素....,品味着平淡的幸福。

B.毕业时,虽然我们班同学都没有许下海誓山盟....,但是我们在心里一直把彼此当做一辈子的朋友!C.在热烈的掌声中,这次为期一周的漫长的论证会终于打退堂鼓....了。

作为东道主的我们,也终于松了口气。

D.戊戌变法后,梁启超发表了大量作品,成为中国学术界的执牛耳者....,他对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解析A项,安之若素:指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B项,海誓山盟:用在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C项,打退堂鼓:比喻做事中途退缩;D项,执牛耳者: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答案 D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北京春季人才市场的“外国企业人才招聘会”,首日便出现“爆棚”,但由于招聘用人的门槛过高,应届毕业生只能望.“.洋.”.兴叹..。

B.《永不磨灭的番号》收视率稳居全国第一,但观众不满女主角赛貂蝉死得太早,期待其复活,据说导演或许会东山再...起.,再续荧屏精彩。

C.自古以来,在原作基础上进行“狗尾续貂....”就鲜有成功的范例。

经典名著《红楼梦》的各种续本曾经层出不穷,但无一获得读者认同。

D.《人民日报》评论认为,日本排放核废水,不能独断专行,应该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保护海洋环境,切莫以邻为壑....,对其他国家造成损害。

解析A项,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此处的“洋”加引号,表示特殊用法,借指“外国企业”。

B项,“东山再起”比喻失势后重新得势。

不合语境。

C项,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D项,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

2024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限时训练合集

2024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限时训练合集

2024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限时训练合集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黔小景沈从文三月间的贵州深山里,雨总是特别多。

官路上,这时节正有多少人在泥里雨里奔走。

有送递文件的公门中人,有向远亲奔差事的人,有骑了马回籍的小官,有正行法事的男女巫师。

最多的是小商人,长年从不休息,在这官路上来往。

春雨一落后,路上难走了。

于是许多路旁的小客舍里,天黑前都有了商人落脚。

客舍主人便忙碌起来,预备水,预备火,照料一切,客人好吃喝时,还得为他们备酒杀鸡。

客人把饭吃过后,就在火堆边烘着,谈到各样撒野粗糙故事。

过一会,有人想到明早赶路的事,打了哈欠,火光也渐渐熄灭了,外面雨声或者更大了一点,或者已结束了,于是这些人觉得应当到了睡觉时候了。

有一天,有那么两个人,落脚到一个孤单的客栈里。

他们因为在路上耽误了些时间,掉在大帮商人后面,落雨天气照例昏黑又极早,所以不到黄昏,两人就停顿下来了。

主人是一个孤老,头发全是白的,走路腰弯弯的如一匹白鹤。

今天是他的生日,这老人白天一个人还念到这生日,想不到晚上就来那么两个客人了。

两个客一面洗脚,一面就问有什么吃的。

这老人站到一旁好笑,说:“除了干豇豆,什么也没有了。

”年青那个商人说:“你们开铺子,用豇豆待客吗?”“平常有谁肯到我这里住?到我这儿坐坐的,全是接一个火吃一袋烟的过路人。

我这干豇豆本来留着自己吃的,你们是我这店里今年第一个客。

对不起你们,马马虎虎凑乎吃一顿吧。

我们这里买肉,远得很,隔寨子还有二十四里路,下了雨路也走不得。

”门外边雨渐渐已止住了,天上有些地方云开了眼,云开处皆成为桃红颜色,在黄昏里明媚如画,看那样子明天会放晴了。

坐在门边的主人,好象十分快乐,象小孩子的神气自言自语说着:“晴了,晴了,我昨天做梦,也梦到天会晴。

”他望着客人把脚洗完了,赶忙走到房里去,取出两双鞋子来。

那个年青一点的客,一面穿鞋一面说:“怎么你的鞋子这样同我的脚合式!”年长商人就笑了:“这兆头是中在你讨媳妇的,我应当喝你的喜酒。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练习题五套(含答案)5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练习题五套(含答案)5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五)1.下列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 )A、校对/校正角逐/钩心斗角参加/参差不齐B、湖泊/淡泊铜臭/乳臭未干毒蛇/虚与委蛇C、宝藏/矿藏呼吁/长吁短叹曾祖/曾经沧海D、熨帖/熨烫着落/不着边际慰藉/声名狼藉2.下列各句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A、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B、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棘。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垄亩无东西。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B.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险境,猝不及防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

C.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的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D.关于这个问题,无论伊朗还是美国,其媒体报道都与美国官方、军方的表态自相矛盾。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家庭盆栽植物的摆放,专家提出如下建议:五松针、文竹、吊兰之类最好摆在茶几、书桌上比较合适,而橡皮树、丁香、腊梅等最好放在阳台上。

B、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和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湖南特色的文化产品。

C、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D、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将群众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和群众利益是否得到维护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主要标准,干部重经济增长、轻群众生活的观念开始改变。

5、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栽培桃李满三千株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2021高三语文课堂限时综合训练五附答案[2020年最新]

2021高三语文课堂限时综合训练五附答案[2020年最新]

2021高三语文课堂限时综合训练五附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与“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共同组成了“长征三号”甲系列。

它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当今世界上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有效载荷,以及当前各种我国中高轨道有效载荷的发射。

1994年2月8日,“长征三号”甲火箭首飞成功后,________,来自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长征三号”甲系列型号共完成87次发射,成功率近98%,被称为我国的“金牌火箭”,在通信卫星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工程、高分工程、风云气象卫星工程等重大工程以及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中________。

在长三甲火箭研制之初,就确定了“下捆上改”的研制思路,增加捆绑助推器,火箭的三子级采用YF-75氢氧发动机和3米直径的低温贮箱,这个在当时极具创新性的设计思路,决定了“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既能发挥常规推进剂发动机的大推力优势,又可以发挥末级氢氧发动机的高比冲优势,使得它在执行任务中显得________。

长三甲系列火箭2018年将执行14次飞行任务,这对该型号来说()。

事实上,自诞生之日起,长三甲系列火箭就承担着我国火箭探索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发展模式的重任。

研制队伍希望能够实现同一种构型的火箭在单机、系统甚至箭上互相通用,从而让火箭与不同任务自由搭配,即“去任务化”,这样火箭研制生产就可以先行一步,不被任务掣肘,质量管控就________。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能够满足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有效载荷,以及当前我国各种中高轨道有效载荷的发射。

B.它能够满足我国当前各种中高轨道有效载荷,以及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有效载荷的发射任务。

C.我国能够满足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有效载荷,以及当前各种中高轨道有效载荷的发射。

D.它能够满足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有效载荷,以及当前各种我国中高轨道有效载荷的发射任务。

5.高考语文限时综合快练五含答案

5.高考语文限时综合快练五含答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将“更重要的”改为“也”或“还”;③删掉“因为”;⑦在“有其存在的文化价值”前加“旧书店”;⑨将“书籍品质提高”改为“提高书籍品质”。
5.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4.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旧书店与图书馆的意义有着某种相通之处,既是知识的海洋,蕴藏着精神财富,②更重要的是探寻文化的宝地,是人与书亲密接触的地方。③可以说,因为旧书店绝不是故纸堆里的旧时光,④恰恰相反,它是一个传承知识、传递书香的文化场所。⑤让旧书店成为城市的有机部分,不仅能让更多人与好书相遇、被书香浸润,⑥更能塑造文化地标、装点城市风景、提升城市气质。⑦在这个意义上,有其存在的文化价值。⑧留住旧书店,不能只靠情怀。⑨这些年来,不少旧书店都在寻找新的生长点,或是在开发文创产品上做文章,或是在书籍品质提高上下功夫,线上线下齐发力。
①随着相关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最新应用,②濒危语言抢救的速度与参与抢救的范围都在扩大。③和传统手段相比,新兴数字技术正带来两方面的改观。④首先是语言存档速度和能力提升。⑤利于数字技术可以把语言以视频、音频等存档,⑥相当于为濒危语言建一座“数据博物馆”。⑦而且,人工智能更积极的作用在于互动学习方式的开发。⑧研究者发现,把不同的原住民语言和流行的应用程序结合起来,⑨对维持濒危语言的活跃度有很大帮助。
①筷子又名“箸”“梜”等称呼,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餐具。③外出就餐时,不少人会选择使用一次性筷子,认为其更卫生,④殊不知一次性筷子隐患更多。⑤隐患之一是产品信息不明,⑥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日期、厂家信息往往我们看不到,也最容易被忽略。⑦隐患之二是,有的一次性筷子是经过化学处理的,⑧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⑨因此外出就餐时最好以避免使用一次性筷子为宜。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5及答案精选.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5及答案精选.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五)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

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

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

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

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

《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

《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

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

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

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

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

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

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逐流。

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肯同流合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五)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

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

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

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

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

《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

《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

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

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

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

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

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

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逐流。

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肯同流合污。

这当然会陷入孤立,但他不怕孤立,决不会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态度。

正如他所说的“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独立不迁”的人格还表现为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

屈原批评那种“背绳墨以追曲”的行为,发出“伏辩以死直”的誓言。

在《涉江》中,他表示:“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在儒家的典籍中,治水有功却被天帝处死的鲧一直是个反面人物,那么鲧到底犯了什么天条会被天帝处死呢?《山海经》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原来,鲧的罪行是私自窃取了天帝的息壤去填洪水以拯救人类。

这样说来,他简直就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

屈原对这样一个英雄深表同情和赞赏,从这可以看出屈原自己人格的崇高。

屈原明知自己的结果会和鲧一样悲惨,但是他决不屈己从俗,而始终保持着“独立不迁”的人格,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啊!(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独立不迁”使屈原的人格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B.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包含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以及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而决不随波逐流两个方面。

C .“独立不迁”贯穿于屈原的一生:坚持理想,虽遭打击而不动摇;依恋故土,虽然不被理解而不他迁,等等。

D.“独立不迁”体现了屈原和隐者截然不同的人格:隐者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决不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结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最后投身汨罗,以死明志,这是因为楚国国君没有理解他,重用他,他的“美政”理想无法实现。

B.屈原以“无求”与“苏世”的为人准则要求自己并努力践行,这使他“独立不迁”的人格更为坚实和完美。

C.屈原认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因而对他深表同情和赞赏,这也可以让人看出屈原自己崇高的人格。

D.全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阐述了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丰富内涵,结构谨严。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体现了屈原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而毫不动摇的精神。

B.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做一个顶天立地、保持独立人格的人,这是屈原的为人准则之一。

C.文中引王逸和司马迁关于《渔父》相关资料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渔夫和屈原对话是真实的,史料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D.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在《离骚》《橘颂》《涉江》等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端午的阳光熊红久公元前 278 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

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泪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

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旋流之中的。

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

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声名鹊起。

一个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

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

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

在结束自己物理生命肉体的同时,也打开了精神的光芒。

被江水濯洗的灵魂,恍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

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召唤,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

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用一个诗人的陨落,攀附上文化的崛起,或许是物有所值的。

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

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

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恰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

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于粽子。

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到“楚辞”或者《离骚》的片言碎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

所以,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的糯米联姻起来。

这使得整个贫乏的生活,还能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就像枯枝间的苞蕾,渗漏出些许隐秘的春意。

现在看来,那些夹杂在一年日历中为数不多的能激发我们饮食向往的节日,早已成为精神层面抵挡艰难生活的盾牌。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闾大夫叩谢。

对童年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那种甜腻的感觉,一直泛舟舌津。

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知道了《国殇》和汨罗江,知道了每年这一天,人们蜂拥江岸,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竞龙舟,把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的行为,既热热闹闹又轰轰烈烈。

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来,就像屈原投江时所选择的河泊潭一样——它是汨罗江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弯曲处。

这种弯道,对河流而言,只是改变了水的流向和速度;对三闾大夫而言,却是以生命为笔,填充了历史的章节,引领了情感的走向。

许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弯道,这些远航至此的细节,因为承载了有温度的夙愿,使得坚硬的历史柔软了许多。

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生命的结局让历史的叙述更具悲情。

明白了这一点,再品尝粽子时,心的分量会沉重许多。

事情往往是这样,在分享一种传统时,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在关注它所带来的结果,而其中蕴含的真谛,却很少探究了。

因为时空的距离,让来源变得愈加缥缈和混沌。

好在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解决方式,它让时间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却强化了一种品质的高贵。

它让我们穿越两千三百年的高度,来聆听一条河流的潮汐。

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

我知道,有些品格是无法僭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镜,端放在我们必经的路口,让人们从历史影像中,找到现实的倒影。

(有删改)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通过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来证明名家名作对于名胜的重要意义,正如欧阳修之于醉翁亭、范仲淹之于岳阳楼,表现了山河与文化血肉相连。

B.文中诗一般的语言,意蕴深厚,充满张力,所引用的余光中“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一句,用借代的手法写出了屈原在中国文化中开创性的作用。

C.文章末段赞颂了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及,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不足,促使我们反思并不断提升自己,强化了屈原精神在现实中的意义。

D.文章以“端午”为线索组织材料,回顾了对端午节的认知过程,对自己最初只喜欢端午节粽子的浅薄而感到惭愧,为世人将悲情渲染成欢悦而感到不满。

5.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5 分)6.从全文看,标题“端午的阳光”有几重含义?请简要分析。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2 分)材料一: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

”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

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

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

一份面向全国 20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

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附图:(见上页) (选自 2017 年2 月 22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材料二: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 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