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医学检验形态学之寄生虫图谱分析
寄生虫图表

线虫纲成虫危害〉幼虫,圆柱状,体壁与消化道之间为原体腔,有口有肛门,以肠道和体表摄取营养,雌(大)雄(小)异体,雄性生殖器官为单管型,雌性为双管型。
体壁由角皮、皮下、纵肌层组成,发育阶段为卵---幼虫—成虫,分土源性和生物源性,蛔钩蛲鞭、丝旋广圆。
影响其发育的因素不包括PH虫卵成虫感染阶段感染途径寄生部位生活史宿主似蚓蛔线虫(我国最常见)60*45um,椭圆形,棕黄色蛋白膜,卵壳厚而透明(受精膜,壳质层,蛔甙层),半月型间隙,1个卵细胞15~30cm,乳突、“品”唇瓣、2根交合刺,体表环形细横纹。
角皮层、皮下层、纵索(侧线)、消化道、纵肌层组成;寿命约1y(含二期幼虫)卵,21--30℃发育经口食入(食物、水)粪中带虫卵的人为传染源小肠,主要为空肠食半消化食物土源性,卵—幼虫—成虫第一次虫卵内蜕皮第二、三次肺泡内蜕皮第四次小肠内蜕皮,发育为童虫人虫卵—吞入—到小肠—卵内蜕皮孵化出幼虫—经血液和淋巴到达肝—心脏—肺部蜕皮两次—至气管—逆行到咽喉部—咽下—肠(童虫,成虫,蜕皮一次)毛首鞭形线虫50um×22um,纺锤或腰鼓形,黄褐色,卵壳厚,两端有透明塞,内有一个未分裂卵细胞30~50mm,马鞭形,前端纤细,占体长3/5虫卵经口食入人是唯一传染源盲肠食组织液和血液土源性,卵---成虫。
多与蛔虫同时存在。
人钩虫椭圆,壳薄,无色透明,含4~8个卵细胞,与卵壳之间有明显间隙1cm左右,(北)十二指肠钩口线虫(迁延移行,每日产卵1万—3万))略大,(南)美洲板口线虫,温度决定分布差异丝状蚴钩虫病人和带虫者(主)是唯一传染源。
经胎盘和母乳传播亦有报道。
(主)皮肤接触小肠食液化组织和血液,丝状蚴以脂类代谢为主土源性,虫卵→杆状蚴(一、二期)→丝状蚴→成虫,丝状蚴口孔封闭,不能进食人,肺部移行丝虫卵壳薄,透明,含蜷曲幼虫,向阴门移动过程中,伸展为微丝蚴(产幼虫)5-10(雌)、2-4(雄)cm。
乳白色,表面光滑,细长如丝。
寄生虫图片

阿米巴小滋养体
• (肠腔型 • 滋养体) • 比大滋养体 • 小(10-30微 • 米),内质没 • 有红细胞。
结肠内阿米巴滋养体
结肠内阿米巴包囊
猪带绦虫头节
• 球形,约1毫米大小, 有四个吸盘,顶端有 两圈小钩,约25-50 个。
猪带绦虫成节
• 成节呈方形,有雌雄 生殖器官,其卵巢为 三叶状,中间叶小, 为鉴别虫种依据之一; 滤泡状睾丸分布在虫 体两侧。
旋毛形线虫
微小膜壳绦虫虫卵
• 椭圆形,卵壳厚, • 内有放射性条纹。 • 卵内含有六钩蚴。
阴道毛滴虫
滴虫
滴虫
杜氏利什曼原虫包囊
• 椭圆形,10-14* • 7.5-9微米大小, • 成熟包囊为四核, • 未成熟为二核。
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
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利杜体)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
大滋养体
细胞质增多,不规则,有丝状疟色素,红细胞肿大, 有薛氏小点
成熟裂殖体
P. vivax thin smear. A mature schizont about to rupture. A clump of malarial pigment can be seen in the center. Giemsa. ×1000. Enlarged by 5.4.
内)注意与肺吸虫卵鉴别
卵壳薄, 有卵盖, 约64*37微 米,内含 一个卵细 胞和多个 卵黄细胞
姜片虫形态
成虫
虫卵
华支睾吸虫卵
虫卵
华支睾吸虫成虫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 成虫
• 虫卵
鞭虫形态
• 成虫
前细后粗、形似马 鞭;雄虫(长3045mm)尾端卷曲, 有交合刺一根;雌 虫(长30-50mm) 则钝圆。
实用临床医学检验形态学之寄生虫图谱分析

猪带绦虫的囊尾蚴
在猪肉中的猪囊尾蚴(米猪肉) 猪囊尾蚴寄生在心肌
致病
1. 成虫致病: 肠绦虫病,感染期为囊尾蚴, 临床症状一般较轻微
主要症状: 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腹泻、体 重减轻等。偶有头节穿破肠壁或肠梗阻
2. 幼虫致病:囊尾蚴病(囊虫病)
囊尾蚴病的危害程度远大于肠绦虫病 感染期:虫卵
自体内感染 自体感染
l 蛔虫 蛔虫卵
受精蛔虫卵
大小约为45~75×35~ 50μm,卵壳自外向内分 为三层:受精膜、壳质层 和蛔甙层。卵壳内有一个 大而圆的细胞,与卵壳间 有新月形空隙。卵壳表面 凹凸不平,在肠道内被胆 汁染成棕黄色。
蛔虫 蛔虫卵
• 大小约为88~ 94×39~44μm,壳 质层与蛋白质膜均较 受精蛔虫卵薄,无蛔 甙层,卵壳内含许多 大小不等的折光性颗 粒。
鞭虫 成虫
成虫前细后粗,外 形似马鞭。细部约 占总长3/5雌虫长 35~50mm,雄虫 长30~45mm。
蛲虫卵
蛲虫成虫
无色透明,大小为50~60×20~ 30μm。两侧不对称,一侧较平, 一侧稍凸。
成虫 细小,乳白色,雄虫体长 2~5mm,后端向腹面卷曲雌虫 长8~13 mm。
蛲虫卵
钩虫卵
椭圆形,壳薄,无色透明。大小约 为56~76×36~40μm,随粪便排 出时,卵壳内细胞多为2~4个,卵 壳与细胞间有明显的空隙。
卵黄 细胞
卫氏并殖吸虫卵
椭圆形,金黄色卵盖 大而明显,卵壳厚薄 不均;内含一个卵细 胞和多个卵黄细胞。
血吸虫卵
椭圆型 淡黄色,卵壳厚薄均匀,无卵盖, 卵壳一侧有一小棘,卵内含一成熟毛蚴。
圆柱状,雌雄异体,呈雌雄合抱 状态。
电镜下,血吸虫成虫。
医学蠕虫—医学蠕虫图谱(寄生虫检验技术课件)

一、线虫
1.似蚓蛔线虫
♀
♂
简介
似蚓蛔线虫俗称蛔虫是人体最
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 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
感染方式
食入感染期虫卵
致病
幼虫在体内移行造成机械性损 害,如蛔蚴性肺炎;成虫夺取 宿主的营养、造成超敏反应, 还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肠 梗阻、肠穿孔、胆道蛔虫症等。
♀♂
2.毛首鞭形线虫
华支睾吸虫俗称肝吸虫,成虫
寄生于人体肝胆管内,可引起 华支睾吸虫病。
感染方式
误食含有活囊蚴的淡水鱼 虾而感染。
致病 症状
肝吸虫的成虫寄生于肝胆管内, 引起胆管内膜炎、阻塞性黄疸、 胆石症、肝硬化、腹水,甚至 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昏迷而死 亡。儿童严重感染可致侏儒症。
2.布氏姜片吸虫
♀
♂
雌雄同体 人体寄生吸虫最大者
症
状
行症,能引起多个器官损伤, 最严重的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炎
或脑膜炎。
二、绦虫
成虫 ♂
头节
1.链状带绦虫
♀
孕节
简介 感染方式
链状带绦虫俗称猪肉绦虫、猪 带绦虫、有钩绦虫,古籍中称 为寸白虫或白虫。雌雄同体,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幼虫 可寄生于人或猪的组织内。
人误食含囊尾蚴的“米猪肉” 感染猪带绦虫病;误食虫卵 或孕节可感染猪囊尾蚴病。
4.斯氏狸殖吸虫
♀
♂
雌雄同体 虫体窄长呈梭形
简简简简介介介介 感染方式
斯氏狸殖吸虫是我国独有的虫 种。可引起皮下型并殖吸虫病。 成虫主要寄生于果子狸、猫、 犬等动物的肺部, 在人体一般 不能发育为成虫。
误食含有活囊蚴的淡水蟹 而感染。
医学寄生虫学寄生虫图谱全-寄生虫图谱

医学寄生虫学寄生虫图谱全-寄生虫图谱
目录
第一节似蚓蛔线虫 (1)
第二节十二指肠钩口线虫与美州板口线虫 (4)
第三节蠕形住肠线虫 (7)
第四节毛首鞭形虫 (9)
第五节班氏丝虫与马来丝虫 (11)
第六节旋毛形线虫 (13)
第七节华支睾吸虫 (14)
第八节卫氏并殖吸虫 (16)
第九节布氏姜片吸虫 (17)
第十节日本血吸虫 (19)
第十一节链状带绦虫与肥胖带绦虫 (21)
第十二节细粒棘球绦虫 (24)
第十三节溶组织内阿米巴 (26)
第十四节结肠内阿米巴 (29)
第十五节蓝氏贾第鞭毛虫 (32)
第十六节间日疟原虫与恶性疟原虫 (35)
第十七节杜氏利什曼原虫 (41)
第十八节阴道毛滴虫 (43)
第十九节刚地弓形虫 (45)
第二十节中间宿主 (48)。
寄生虫、细胞形态学图谱.ppt

寄生虫学是一门多样化、活的学科,源自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不能死搬硬套,而要多看多学用心去感 受并认真分析其真正的病因,才能收获更多识别细胞 形态的经验和能力。
谢谢!
医学检验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国家“预防为主、
依靠科技和教育”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经过广 大医务工作人员的艰苦奋斗,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 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寄生虫病所具有 的特性(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寄生虫 病我们并不能彻底消灭,因此作为医学检验人员能 够快速、准确识别出寄生虫类别就非常重要。
医学原虫—医学原虫图谱(寄生虫检验技术课件)

♂
布氏锥虫锥鞭毛体
10.锥虫
简介
锥虫是一种血鞭毛原虫,寄生 于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 类、哺乳类以及人的血液或组 织细胞内,为锥虫病的病原体。
感染方式 致病
寄生于人体的布氏锥虫是通过 唾液传播的涎源性锥虫;而枯 氏锥虫是通过粪便传播的粪源 性锥虫。
布氏锥虫是非洲锥虫病或称非 洲昏睡病的病原体;枯氏锥虫 可引起美洲锥虫病又称为恰加 斯病。
8.卡氏肺孢子虫
卡氏肺孢子虫简称肺孢子虫,
♀
简介
是一种机会致病原虫,它寄生 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的肺组织
内,引起肺孢子虫肺炎。生活
史中有滋养体和包囊2种。
感染方式
主要由感染期包囊经呼吸道 传播。
♂
致病
健康人多为隐性感染,当宿主 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虫体大 量繁殖,在肺内扩散,引起肺 泡上皮受损,肺泡间质细胞浸 润,即卡氏肺孢子肺炎。
♂
无鞭毛体
2.杜氏利什曼原虫
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中有前
♀
简介
鞭毛体和无鞭毛体两个时期。 无鞭毛体主要寄生于人及脊椎 动物的巨噬细胞内,引起内脏
利什曼病,又称黑热病。
感染方式
白蛉吸血将前鞭毛体注入人 体而感染。
前鞭毛体
致病
脾大是黑热病的主要体征,脾 功能亢进、肝肾功能减退造成 贫血、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倾 向,易导致各种感染是黑热病 主要死因。
医学原虫
♂
滋养体
1.溶组织内阿米巴
♀
包囊
简介 感染方式
溶组织内阿米巴主要寄生于人 体结肠,引起阿米巴痢疾,也 可侵入血管随血流扩散造成肝、 肺、脑等肠外阿米巴病,生活 史中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时期。
四核包囊经口感染
医学寄生虫学 寄生虫图谱全

目录第一节似蚓蛔线虫 (1)第二节十二指肠钩口线虫与美州板口线虫 (4)第三节蠕形住肠线虫 (7)第四节毛首鞭形虫 (9)第五节班氏丝虫与马来丝虫 (11)第六节旋毛形线虫 (13)第七节华支睾吸虫 (14)第八节卫氏并殖吸虫 (16)第九节布氏姜片吸虫 (17)第十节日本血吸虫 (19)第十一节链状带绦虫与肥胖带绦虫 (21)第十二节细粒棘球绦虫 (24)第十三节溶组织内阿米巴 (26)第十四节结肠内阿米巴 (29)第十五节蓝氏贾第鞭毛虫 (32)第十六节间日疟原虫与恶性疟原虫 (35)第十七节杜氏利什曼原虫 (41)第十八节阴道毛滴虫 (43)第十九节刚地弓形虫 (45)第二十节中间宿主 (48)寄生虫图谱第一节似蚓蛔线虫虫卵1.受精卵宽椭圆形,60×40μm。
外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膜,常被胆汁染成棕褐色。
卵壳厚而透明,从外到里三层:受精膜、壳质层、蛔甙层。
卵内有1个大而圆的卵细胞,两端有新月形空隙。
脱去蛋白质膜的受精蛔虫卵2.未受精卵多为长椭圆形,40×90μm。
蛋白膜和卵壳均较薄,无蛔甙层。
卵内充满大小不等的屈光颗粒。
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口周有“品”字形排列的3个唇瓣。
雌大雄小,雄虫尾端有一对交合刺。
第二节十二指肠钩口线虫与美州板口线虫 成虫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十二指肠钩虫口囊电镜图美洲钩虫口囊电镜图十二指肠钩虫交合伞及背辐肋美洲钩虫交合伞及背辐肋虫卵两种钩虫卵无法区分。
椭圆形,中等大小。
卵壳薄,光滑,无色透明,排出时内含4~8个卵细胞。
第三节蠕形住肠线虫虫卵不对称椭圆形(刀切馒头),55×25μm,无色透明,卵壳较厚(一层脂层,两层壳质层),外有一层光滑的蛋白质膜。
排出时,胚胎已发育至蝌蚪期。
成虫虫体细小,乳白色。
雌雄大小悬殊。
雌虫纺锤形,尾部尖细;雄虫尾端向腹部卷曲。
第四节毛首鞭形虫虫卵黄褐色,腰鼓形,50*20μm,卵壳较厚(脂层、壳质层),外有光滑的蛋白质膜,两端各有一个透明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吸虫
–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卵 – 布氏姜片虫卵 –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卵 – 日本血吸虫卵或毛蚴
粪便中检出的虫卵和虫体 原虫
• 阿米巴
– 溶组织内阿米巴 大滋养体、染色查包囊
• 鞭毛虫
– 蓝氏贾第鞭毛虫 大滋养体、包囊
l
蛔虫 蛔虫卵
雌虫长20~35cm,有的可达49
cm,最宽处直径约为3~6 mm;
囊尾蚴寄生在脑部标本
囊尾蚴寄生在脑部CT片
3. 眼囊尾蚴病
囊尾蚴可寄生在眼的任 何部位,但绝大多数在眼球 的深部,玻璃体(51.6%), 视网膜下(37.1%)寄生。
溶组织阿米巴
滋养体和包囊 (一)滋养体 大滋养体:吞噬红细胞 小滋养体:不吞噬红细胞 外质与内质分界明显; 外质为透明状,可向外伸出伪足,内质随之流
成虫 细小,乳白色,雄虫体长 2~5mm,后端向腹面卷曲雌虫 长8~13 mm。
蛲虫卵
钩虫卵
椭圆形,壳薄,无色透明。大小约 为56~76×36~40μm,随粪便排 出时,卵壳内细胞多为2~4个,卵 壳与细胞间有明显的空隙。
虫体细长,约1cm左右,半透明, 肉红色,死后呈灰白色。
美洲钩口线虫 ♀:10~13×0.6 ♂:8~11×0.4~0.5 前端与后端均向背面弯曲, 体呈“C”形 。
滋养体:形状似剖开的半个梨,有鞭毛、
吸盘,细胞核为泡状核。
包 囊: 椭圆形,有轴柱、鞭毛和丝状物
铁苏木素染色的包囊
姬姆萨染色的滋养体
尿中检出的寄生虫
• 阴道毛滴虫
仅有滋养体一个时 期,梨形或卵圆形
虫体前1/3处有一
大细胞核,并由此 发出4根前鞭毛和 一根后鞭毛,与细 胞膜形成的波动膜 相连。
阴道毛滴虫滋养体
雄虫长15~31 cm,最宽处直径 约为2~4 mm。形似蚯蚓,活 时略带粉红色。
l
蛔虫 蛔虫卵
大小约为45~75×35~ 50μm,卵壳自外向内分 为三层:受精膜、壳质层 和蛔甙层。卵壳内有一个 大而圆的细胞,与卵壳间
有新月形空隙。卵壳表面
凹凸不平,在肠道内被胆 受精蛔虫卵 汁染成棕黄色。
蛔虫 蛔虫卵
总结
• 粪便中的寄生虫卵
• 大小约为88~ 94×39~44μm,壳
质层与蛋白质膜均较
受精蛔虫卵薄,无蛔
甙层,卵壳内含许多
大小不等的折光性颗
粒。
未受精蛔虫卵
鞭虫、鞭虫卵
鞭虫虫卵呈纺缍形,大小为
50~54×22~23μm,黄褐
色(图12-5)。卵壳较厚, 虫卵两端各具一透明塞状突 起,称为盖塞(opercular plug)。虫卵自人体排出时,
猪带绦虫的囊尾蚴
在猪肉中的猪囊尾蚴(米猪肉)
猪囊尾蚴寄生在心肌
致病
1. 成虫致病: 肠绦虫病,感染期为囊尾蚴, 临床症状一般较轻微 主要症状: 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腹泻、体 重减轻等。偶有头节穿破肠壁或肠梗阻
2. 幼虫致病:囊尾蚴病(囊虫病)
囊尾蚴病的危害程度远大于肠绦虫病 感染期:虫卵 自体内感染 自体感染 自体外感染 感染方式
入,由于伪足不断连续地伸缩,使虫体向前移动,称之为阿米巴运动。
内质:含一典型泡状核。
大滋养体
包囊
成熟包囊:4核 ,具 感染性 未成熟包囊:1-2个核, 内可见糖原泡和拟染 色体。 糖原泡为能量来源, 拟染色体相当于核蛋 白体。
阿 米 巴 原 虫 滋 养 体
蓝氏贾第鞭毛虫
寄生于小肠上端和胆囊,可引起胆囊炎和腹泄。
异体感染
人体囊尾蚴病依其寄生部位可分为三类:
1.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
囊尾蚴位于皮下或粘膜下,肌肉中,形成结节
数目:1~数千个 分布:以躯干和头部较多
症状:寄生数量多时,可自觉肌肉酸痛无力,
发胀、麻木或呈假性肌肥大。
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
舌囊尾蚴病
假性肌肥大
2. 脑囊尾蚴病:
癫痫发作 颅内压增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神症状
圆柱状,雌雄异体,呈雌雄合抱 状态。
电镜下,血吸虫成虫。
带绦虫卵
虫卵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直径31~ 43μm。卵壳很薄,内为胚膜。胚 膜内含球形的六钩蚴,直径约14~ 20μm,有3对小钩
生活史
1. 生活史中需要一个中间宿主和一个终宿主 中间宿主: 主要为猪、 野猪 人可以作为中间宿主 终宿主: 人
粪便及其它体液中的寄生虫
简况
• 据1988~1992年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
果,共查到人体肠道寄生虫56种,平均感染
率为62.632%,感染率最高的海南省为
94.735%。全国蛔虫、鞭虫感染人数分别为
5.31亿和1.12亿。感染人数之多,虫种之复杂
也给我国寄生虫病控制带来巨大困难。
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
人是猪带绦虫的终宿主,
也可作为它的中间宿主
2.生活史过程
终宿主:人 成虫 虫卵
中间宿主:猪、野猪、人 六钩蚴 囊尾蚴
穿小肠壁,随血 流、淋巴系统到 全身
24-72h
消化液 感染期:囊尾蚴或虫卵
成虫在人体寄生部位:小肠
囊尾蚴在人体寄生部位:部位很广,依次皮下组织、 肌肉、脑、眼,心、口、肝、肺、腹膜、上唇、乳 房、子宫、神经鞘、骨等 离开人体阶段:孕节或虫卵 成虫寿命:25年以上
• 寄生虫卵和原虫检查
– 直接涂片镜检
– 虫卵及包囊浓缩检查
• 漂浮法 • 清水沉淀法
粪便检查是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方法
• 免疫学检查
粪便中检出的虫卵和虫体
线虫
• 线虫
– – – – 蛔虫 鞭虫 蛲虫 钩虫 蛔虫卵 鞭虫卵 蛲虫卵(肛门擦拭法) 钩虫卵
• 绦虫
– 链状带绦虫(猪肉绦虫)虫 节、虫卵 – 肥胖带绦虫(牛肉绦虫)虫 节、虫卵
姜片虫成虫虫体肥厚,背腹扁平,前窄后宽,形似姜片;活虫为肉红色, 死虫固定后呈灰白色,虫体长20~75mm,宽8~20mm 。
卫氏并殖吸虫卵
卵盖 卵壳
卵细胞
卵黄 细胞
卫氏并殖吸虫卵
椭圆形,金黄色卵盖
大而明显,卵壳厚薄 不均;内含一个卵细 胞和多个卵黄细胞。
血吸虫卵
椭圆型 淡黄色,卵壳厚薄均匀,无卵盖, 卵壳一侧有一小棘,卵内含一成熟毛蚴。
其中细胞尚未分裂。
鞭虫虫卵
鞭虫、鞭虫卵
成虫前细后粗, 外形似马鞭。细 部约占总长3/5雌 成虫前细后粗,外 形似马鞭。细部约
占总长3/5雌虫长
35~50mm,雄虫
虫长35~
50mm,雄虫长
长30~45mm。
30~45mm。
鞭虫 成虫
蛲虫成虫 蛲虫卵
无色透明,大小为50~60×20~ 30μm。两侧不对称,一侧较平, 一侧稍凸。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 9~11×0.4 ♂: 7~9×0.3 前端向背面仰曲, 后端向腹面弯曲, 体呈“J”型。
华枝睾吸虫卵
小,似芝麻,一端有盖,有肩 峰,另一端有小疣状突起。
晚期肝吸虫病病人
姜片虫卵
虫卵为长椭圆形,淡黄色,大小为130~140m × 80~85m.;卵盖不 明显,卵壳薄;卵内含1个卵细胞和数十个卵黄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