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蒲松龄阅读答案
《口技》阅读练习及答案合集十二篇

《口技》阅读练习及答案合集十二篇篇1:《口技》阅读练习及答案《口技》阅读练习及答案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________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突然扶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小题1】在语段空格处,应填写的有关时间的词语是____。
再写一个这个词的同义词(2分)【小题2】指出下列字词的古今义。
(4分)古义:________________古义:________________虽名今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小题3】解释下列划线字。
(2分)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 ______2)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______【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小题5】语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什么情态?它是什么描写?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小题6】结尾的“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答案【小题1】俄而【小题2】虽:古,即使今,虽然名:古,说出今,有名【小题3】 1)夹杂 2)象声词【小题4】1)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大家都想争先恐后地跑走。
2)即使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一处。
【小题5】表现听众听了说书人以假乱真的表演后害怕的情态;它属于侧面描写;通过对听众害怕的动作、神态描写,来侧面表现说书人说书技艺的`高超。
【小题6】不能删去,结尾再次写到道具的简单,既呼应前文,又可起到侧面表现说书人技艺高超的作用,他就是用那样简单的道具表演出了那样复杂的声音。
口技阅读题及答案

《口技》阅读答案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2.文中首尾两次清楚地交代极其简单的道具,其用意是什么?3.全文是如何以“善”字统领全文的?4.“无不变色离席”中的“离席”与“几欲先走”为什么不矛盾?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5、第一段交代了那些事?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6.第一段“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是否可以省略,为什么?7.选段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的是,侧面描写的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都是为了突出一个奇字。
8.众宾听完口技后以为妙绝,妙在哪里?参考答案1.课文描写口技表演,抓住了两个方面:表演者和听众。
一方面正面描写口技人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另一方面侧面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其高超技艺。
在描写过程中,都是先写表演,后写反应,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结合。
2.表明口技不是靠其它器物发声,而仅仅是靠一张嘴发声,突出其技艺在“口”,其目的,全在于赞美表演者技艺之高。
3.全文紧扣表演的“善”,既用生动形象的描绘来正面突出口技表演的“善”,又用众宾反应来侧面烘托口技表演的“善”;既有作者简要的评论,画龙点睛地赞美口技表演的“善”;又有意味深长的开头与结尾以道具的简单来反衬口技表演的“善”。
4.变色离席”是写神态,“几欲先走”是写心理,这两句是说吓得想逃走而未走的心理与神态,所以不矛盾。
作用是表现听众如临其境,说明口技人表演到达以假乱真的地步。
5.第一段交代了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
蒲松龄的口技阅读答案

蒲松龄的口技阅读答案【篇一:《口技》练习题-附带答案】。
一、本文选自《》,这本书是朝的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本文的作者是二、给加点的字注音:1.呓语()2.齁声()3.曳屋许许声()() 4.几欲先走().....三、解释加点的词。
1.京中有善口技者() 2. 施八尺屏障() 3.众妙毕备()...4.会宾客大宴()5.众宾团坐()6.夫叱大儿声()...7.宾客意少舒() 8.虽人有百手()9.奋袖出臂() 10.其夫呓语().....四、一词多义。
1.乳: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2.绝:以为妙绝()群响毕绝()3.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4.坐:口技人坐屏障中()满坐寂然()5.妙:以为妙绝()众妙毕备()五、古今异义词。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3.虽人有百手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5.两股战战6.几欲先走六、词类活用。
1.会宾客大宴 2.京中有善口技者3.不能名其一处也4.众妙毕备七、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4.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5.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6.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7.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八、思考并回答下列各题。
1.《口技》一文中“众妙毕备”一语中的“毕”字和下列词语中的“毕”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毕业典礼B.毕生精力C.丑态毕露2.“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和下列词语中的“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莫名其妙B.至理名言C.有名无实3.第一段写什么内容?文章最关键字眼是什么?4.文中口技者共表演了哪几个场景?5.课文中描写了听众的哪几处表现?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6.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虞出新志》清张潮清林嗣环三、1.擅长 2.设置安放3.全、都4.适逢正赶上 5.围绕6.呵斥7.心情8.即使9.扬起举起10.说梦话四、1.乳:妇抚儿乳(喂奶)儿含乳啼(奶头)2.绝:以为妙绝(极)群响毕绝(消失)3.指:手有百指(手指)不能指其一端(指出)4.坐:口技人坐屏障中(坐在)满坐寂然(同“座” )但坐观罗敷(因为)5.妙:以为妙绝(奇妙)众妙毕备(妙处)五、1.但:(古)只;(今):转折连词,但是2.中间:(古):其中夹杂;(今):在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的位置3.虽:(古):即使;(今):虽然4.于是:(古):在这时;(今):承接连词5.股:(古):大腿;(今):量词,事物的一部分6.走:(古):跑;(今):行走六、1.宴:举行宴会名词活用作动词2.善:擅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3.名:说出名词活用作动词4.妙:妙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七、1 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敢喧哗的。
口技阅读练习及答案

口技阅读练习及答案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满坐寂然: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两股战战,几欲先走: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文中横线上的`句子。
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描写宾客反应的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擅长。
林嗣环《口技》蒲松龄《武技》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 8 分)(甲)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来宾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喊“火起” ,夫起大喊,妇亦起大喊。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喊,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来宾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林嗣环《口技》(乙)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豪迈好施。
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
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
有薄技,请以相授。
”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朝夕从学。
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僧问:“汝益乎?”曰:“益矣。
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
”僧笑,命李试其技既而支撑格拒,李不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僧抚掌曰:“子还没有尽吾能也。
”李由此以武名,游览南北,罔①有其对。
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
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
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其中人,不妨一戏。
但两相会心可耳。
”李诺之。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尼乃起。
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② 不可以起。
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③归,月余始愈。
后年余,僧复来,为述旧事。
僧惊曰:“汝大鲁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否则,股已断矣!”——蒲松龄《武技》注:①罔,无。
②蹶仆,摔倒。
③舁,共同用手抬。
10.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2 分)①不可以名其一处也名:.②有薄技,请以相授.以:③馆之客舍.馆:④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11.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同样之处及其作用。
(3分)12. 在为学、行事、成才等方面,你从两文身怀技艺者身上获取了如何的教益?( 3 分)10. 答案:①说出②把③安排居住④小看评分:每题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正面与侧面描绘相联合。
作用:来宾反响和一年后憨师所说为侧面描绘,鲜亮突出地表现两文中人物技艺的精深、武功的高强,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成效。
口技阅读及答案参考精选

古文阅读。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绝妙。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突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本文选自? ?,这本书是_____ 朝_______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本文的作者是_____朝的_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粗的词。
〔1〕京中有善口技者〔〕〔2〕会宾客大宴〔〕〔〕〔3〕施八尺屏障〔〕〔4〕满坐寂然〔〕〔5〕众妙毕备〔〕〔6〕宾客意少舒〔〕〔〕〔7〕中间力拉崩倒之声〔〕〔8〕曳屋许许声〔〕〔〕〔9〕虽人有百手〔〕〔10〕无不变色离席〔〕〔11〕不能名其一处〔〕〔12〕奋袖出臂〔〕〔13〕两股战战〔〕〔14〕几欲先走〔〕〔〕3、指出以下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①妙众妙毕备〔〕②少宾客意少舒〔〕以为妙绝〔〕少壮不努力〔〕③坐满坐寂然〔〕④指手有百指〔〕坐屏障中〔〕指其一端〔〕4、用现代汉语说出以下句子的意思。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听众的反响?这些描写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虞出新志? 清张潮清林嗣环2、〔1〕擅长,善于〔2〕适逢,正赶上举行宴会〔3〕设置,安放〔4〕安静的样子〔5〕全、都〔6〕心情。
口技蒲松龄阅读答案

口技蒲松龄阅读答案口技蒲松龄阅读答案《口技》是一篇清朝初年的散文,写的是一场精彩逼真的口技表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口技蒲松龄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口技蒲松龄村中来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
携一药囊,售其医。
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问诸神。
晚洁斗室,闭置其中。
众绕门窗,倾耳寂听,但窃窃语,莫敢欬(k4i,咳嗽)。
内外动息俱冥。
至夜许,忽闻帘声。
女在内日:“九姑来耶?”一女子答云:“来矣。
”又日:“腊梅从九姑来耶?”似一婢答云:“来矣。
”三人絮语间杂,刺刺不休。
俄闻帘钩复动,女日:“六姑至矣。
”乱言日:“春梅亦抱小郎子来耶?”一女日:“拗哥子!呜呜不睡,定要从娘子来。
身如百钧重,负累煞人。
”旋闻女子殷勤声,九姑问讯声,六姑寒暄声,二婢慰劳声,小儿喜笑声,一起嘈杂。
即闻女子笑日:“小郎君亦大好耍,远迢迢抱猫儿来。
”既而声渐疏,帘又响,满室俱哗,日:“四姑来何迟也?”有一小女子细声答日:“路有千里且溢,与阿姑走尔许时始至。
阿姑行且缓。
”遂各各道温凉声,并移坐声,唤添坐声,参差并作,喧繁满室,食顷始定。
即闻女子问病。
九姑以为宜得参(sh5n,人参),六姑以为宜得芪(q0,黄芪中药名),四姑以为宜得术(白术,中药名)。
参酌移时,即闻九姑唤笔砚。
无何,折纸戢(j0,拟声词,铺纸的声音)戢然,拔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既而投笔触几,震震作响,便闻撮药包裹苏苏然。
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
反身入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小儿哑哑,猫儿唔唔,又一时并起。
九姑之声清以越,六姑之声缓以苍,四姑之声娇以婉,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
群讶以为真神。
而试其方,亦不甚效。
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然亦奇矣!昔王心逸尝言:在都偶过市廛,闻弦歌声,观者如堵。
近窥之,则见一少年曼声度曲。
并无乐器,惟以一指捺颊际,且捺且讴,听之铿铿,与弦索无异。
亦口技之苗裔也。
(摘自《聊斋志异》第2卷总第267页)(1)口技者“晚洁斗室,闭置其中”开药方的情节跟课文中巫婆“密室垂帘”、“唇吻翕辟”有什么异同?为什么?答:________(2)在斗室论医问药过程中,口技者模拟了哪些人的声调?答:________(3)除了人的声音之外,文中还描写了移坐声、折纸声、拔笔掷帽声、磨墨声等,为什么要描写这些杂声音?答:________(4)有人评论上文说:“乃世之听妇人女子言者,一听而神昏,再听而魂迷,三听而手足失所,听未及终而耳聋矣。
《口技》阅读练习及答案

《口技》阅读练习及答案1、全文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课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中〝善〞在全文起何作用?答:善这一句交代口技扮演者名望大、技艺高。
〝善〞字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
2、口技艺人扮演的精彩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课文直接描摹扮演的内容和进程,这是从正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深。
另外还有正面的描写,请一一指出,并谈谈正面描写有什么作用?答:艺人活灵敏现的扮演宾客如临其境的反响复杂的道具正面描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几个局面扮演中观众的不同神情举止的变化,二是在首尾两段中对道具和场地气氛的描写。
正面描写从不同角度烘托出扮演者的高明技艺,使文章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了感染力,显得真实可信。
3、〝满堂寂然,无敢哗者〞,作者这样写作用何在?答:(1)烘托出扮演者技艺高明,也表达了主人们对这位扮演者向往之情;(2)又为行将末尾的扮演营建安静的气氛,是为下文作烘托和埋下伏笔。
4、文章首尾都提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作者这样写意图何在?扫尾和开头都写到了扮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复杂的重复?为什么?答:(1)重复扫尾作为文章开头,照应扫尾,再次突出道具复杂,以反衬扮演艺人技艺高明;(2)这样的开头起到了余音绕梁,回味无量的作用。
(3)不是复杂重复,既有前后照应的作用,更主要的区别在于:扫尾以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作铺垫,开头再次强调道具的复杂,称赞了扮演者的高明技艺,让人对这场扮演还回味无量,对扮演者的敬意油但是生。
5、〝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在人物描写的技巧上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答:这是写宾客对口技扮演的反响,细致地表现了宾客的心情由紧张到松弛的变化进程。
属于正面描写,正面烘托出扮演者的高明技艺,使文章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了感染力,显得真实可信。
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一句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先走〞两字作用何在?答:宾客的神态,举措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技蒲松龄阅读答案
导读:口技
蒲松龄
村中来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
携一药囊,售其医。
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问诸神。
晚洁斗室,闭置其中。
众绕门窗,倾耳寂听,但窃窃语,莫敢欬(k4i,咳嗽)。
内外动息俱冥。
至夜许,忽闻帘声。
女在内日:“九姑来耶?”一女子答云:“来矣。
”又日:“腊梅从九姑来耶?”似一婢答云:“来矣。
”三人絮语间杂,刺刺不休。
俄闻帘钩复动,女日:“六姑至矣。
”乱言日:“春梅亦抱小郎子来耶?”一女日:“拗哥子!呜呜不睡,定要从娘子来。
身如百钧重,负累煞人。
”旋闻女子殷勤声,九姑问讯声,六姑寒暄声,二婢慰劳声,小儿喜笑声,一齐嘈杂。
即闻女子笑日:“小郎君亦大好耍,远迢迢抱猫儿来。
”
既而声渐疏,帘又响,满室俱哗,日:“四姑来何迟也?”有一小女子细声答日:“路有千里且溢,与阿姑走尔许时始至。
阿姑行且缓。
”遂各各道温凉声,并移坐声,唤添坐声,参差并作,喧繁满室,食顷始定。
即闻女子问病。
九姑以为宜得参(sh5n,人参),六姑以为宜得芪(q0,黄芪中药名),四姑以为宜得术(白术,中药名)。
参酌移时,即闻九姑唤笔砚。
无何,折纸戢(j0,拟声词,铺纸的声音)戢然,拔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既而投笔触几,震震作响,便闻撮药包裹苏苏然。
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
反身入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小儿哑哑,猫儿唔唔,又一时并起。
九姑之声清以越,六姑之声缓以苍,四姑之声娇以婉,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
群讶以为真神。
而试其方,亦不甚效。
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然亦奇矣!
昔王心逸尝言:在都偶过市廛,闻弦歌声,观者如堵。
近窥之,则见一少年曼声度曲。
并无乐器,惟以一指捺颊际,且捺且讴,听之铿铿,与弦索无异。
亦口技之苗裔也。
(摘自《聊斋志异》第2卷总第267页)
(1)
口技者“晚洁斗室,闭置其中”开药方的情节跟课文中巫婆“密室垂帘”、“唇吻翕辟”有什么异同?为什么?
答:________
(2)
在斗室论医问药过程中,口技者模拟了哪些人的声调?
答:________
(3)
除了人的声音之外,文中还描写了移坐声、折纸声、拔笔掷帽声、磨墨声等,为什么要描写这些杂声音?
答:________
(4)
有人评论上文说:“乃世之听妇人女子言者,一听而神昏,再听
而魂迷,三听而手足失所,听未及终而耳聋矣。
得女子而失丈夫,古今同慨。
松龄先生其有见于此,因托技于口,托口技于女子,托女子口技于暮夜,以垂戒后世欤!然百世后,女子终售其技,男儿终中其技,岂聊斋之不善言哉!然男儿有耳,固不能禁女子有口也。
”你有什么看法?
答:________
答案解析:
(1)口技者自己不会开药方,所以不得不夜半密室假托仙姑论说来开药方;而巫婆是“望空代祝”,她可以在众目之下操持。
(2)有九姑、六姑、四姑;腊梅、春梅、小女子等三个婢女;一个小郎子;一只猫。
(3)使细节真切生动,让环境和气氛烘托人物形象,使小说富有想象力。
(4)①这段评论流露了严重的`男尊女卑的腐朽思想。
②蒲松龄对女子是极为同情和尊重的,评论者曲解了蒲松龄的思想观念。
③说明同样一篇作品,不同读者会有不同的理解。
【口技蒲松龄阅读答案】
1.《口技》阅读答案
2.《口技》阅读练习及答案
3.《口技(节选)》阅读及答案
4.口技语文阅读及答案
5.《口技》比较阅读及答案
6.口技原文及阅读答案
7.《口技》阅读题及其答案
8.口技阅读原题答案
上文是关于口技蒲松龄阅读答案,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