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语文 启东中学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质量检测模拟(新高考标准卷)(解析版)

江苏省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新高考质量检测模拟试题高三语文试题(详细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答案】1.C 2.D 3.D4.①采用多种论证方式,论证充分。
采用举例论证,以李辉、梁鸿的作品为例,证明非虚构写作表现了当代作家对历史、现实的积极主动、微观化、现场直击式的深度介入。
采用对比论证,将不同作家进行对比,强调了非虚构写作对于作家在介入性写作方面的激发及意义。
②论证客观,既写到“非虚构写作”的价值,也兼顾到其艺术性偏弱的不足。
③用语严谨,“依据我的阅读感受和思考”"我认为"等语言,表述严密不留漏洞,表现了论证思维的缜密。
5.①基于事实的“真实”。
用纪实的形式,调查、暴露现实问题。
②文学的“真实”。
寻找一种叙事模式,能把现实材料转化为有意义的艺术结构,表现作者对现实真实的观察和思考。
③阅读体验的真实。
非虚构文学更具现实感,使读者变为剧中人。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非虚构文学(写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C项,“直接展示作品主人公对事件本身的观察、分析和思考”是错误的。
原文说的是“而是以非常明确的主观介入性的姿态,直接展示创作主体对事件本身的观察、分析和思考”,由此可知,非虚构文学(写作)直接展示的是创作主体对事件本身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而不是作品主人公对事件本身的观察、分析和思考。
故选C。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天门虎据两山之间,扼守深谷之上,石砌.(qì)的城楼横空出世,门洞下十八盘的石阶曲折明灭直下沟底,那本是由每根几吨重的大石条铺成的四十里登山大道,在天门之下倒像一条单薄.(báo )的软梯,被山风随便吹挂在绿树飞泉之上。
B.“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可能一促.(cù)而就,必须脚踏实地,从家庭抓起,从家训做起,促进家风形成,夯.(hāng)实文明基础。
C.只是瀑布太宽、峡谷太深,无论多么强的光,落到那崩.(bēng )落的雪原般的千万年不曾停息的层层水花上,那巨大的无底深谷中,全显得黯.(àn )淡微弱,使得整个峡谷更添了些神秘莫测、捉摸不定的色彩。
D.当我们看着舞台上那舞动着的美人时,举手、投足、弯腰、舒臂,那美的形态、身段、轮廓.( kuò)、线条,恰好表现了美的内蕴.(yūn)、美的感情,而不必借助什么道具。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复张君书清·姚鼐辱书谕以入都不可不速,嘉谊甚荷。
以仆騃蹇,不明于古,不通于时事,又非素习熟于今之贤公卿,顾蒙识之于俦人之中,举纤介之微长,掩愚谬之大罪,引而掖焉,欲进诸门墙而登之清显,虽微君惠告,仆固愧而仰德久矣。
仆闻蕲于己者志也,而谐.于用者时也。
士或欲匿山林而.羁于绂冕,或心趋殿阙而不能自脱于田舍,自古有其志而违其事者多矣。
启东高考三模语文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都正确的是()A. 轻松愉快——轻快B. 轰轰烈烈——轰轰烈火C. 呼啸山林——呼啸山林D. 狂风暴雨——狂风怒号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B.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多彩,读起来让人爱不释手。
C. 她是我们班的学霸,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D. 他们的团队精神很强,共同克服了重重困难。
答案:A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博览群书,学富五车。
B. 她的演技非常精湛,让观众如痴如醉。
C. 他的性格豁达,从不斤斤计较。
D. 这位运动员在比赛中一马当先,独占鳌头。
答案:D4.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错误的一项是()A. 他每天都去图书馆看书。
B. 这本书非常有趣,让人百读不厌。
C. 他工作非常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D. 她是我们班的学霸,成绩一直遥遥领先。
答案:D二、填空题1. 《荷塘月色》中,描写月色朦胧的句子是“__________”。
答案:朦胧的月色2. 《阿Q正传》中,阿Q最引以为傲的“精神胜利法”是“__________”。
答案:精神胜利法3. 《离骚》中,屈原对君主的忠诚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体现在“__________”。
答案:忧国忧民4. 《滕王阁序》中,描写滕王阁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
答案:落霞与孤鹜齐飞三、简答题1. 请简要分析《荷塘月色》中作者对荷塘美景的描写手法。
答案:《荷塘月色》中,作者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绘,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
首先,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荷花、荷叶、水草等静态景物与微风、蛙鸣等动态景物相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
其次,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月色朦胧与荷花、荷叶的美丽相映成趣。
最后,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荷花、荷叶比作仙女、玉女,使读者产生美好的联想。
2. 请简要概括《阿Q正传》中阿Q的性格特点。
答案:《阿Q正传》中,阿Q的性格特点有:自卑又自负、爱面子、虚荣心强、盲目自大、麻木不仁、自私自利、欺软怕硬等。
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虔休,字君佐,汝州梁人也。
本名延贵。
少涉猎书籍,乡里间以信义畏慕之,尤好武艺。
大历中,汝州刺史李深用之为将。
久之,泽潞节度李抱真闻名,厚以财帛招之,累授兵马使押衙。
建中初,抱真统兵马与诸将征讨河北..,其双冈、水寨营等阵,虔休攻战居多,擢为步军都虞候,累加兼御史中丞、大夫,赐实封百户。
洎抱真卒,裨将..元仲经等议立抱真子缄,军中扰乱,虔休正色言于众曰:“军州是天子军州,将帅阙,合待朝命,何乃云云,妄生异意!”军中服从其言,由是竟免溃乱。
朝廷知而嘉之以邕王为昭义节度观察大使授虔休潞州左司马依前兼御史大夫掌留后仍赐名虔休号令安抚军州大理。
二岁,迁潞州长史、昭义军节度、泽潞磁邢洺观察使,寻加检校工部尚书。
贞元十五年卒,年六十二。
废朝三日,赠左仆射,赙以布帛米粟。
虔休性恭勤,俭省节用,管内州仓庾皆积粮储,可支军人数岁。
又尝撰《诞圣乐曲》以进,其表.曰:臣窃以陛下降诞之辰,未有惟新之曲。
适遇有知音者,与臣论及乐章,探微赜奥,穷理尽性,臣乃遣造《继天诞圣乐》一曲。
大抵以宫为调,表五音之奉君也;以土为德,知五运之居中也。
凡二十五遍,法二十四气而足成一岁也。
启东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

启东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屹.立梦呓.谥.号抑.扬顿挫相得益.彰B、女红.恭.敬供.给攻.无不克鞠躬.尽瘁C、思量.测量.量.力量.入为出量.体裁衣2、下旬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温馨义气用事平心而论小不忍则乱大谋B、诌媚坐享其成因咽废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C、龟裂急流勇退针砭时弊差之毫厘,缪以千里D、竣工戮力同心一塌湖涂树倒猢狲散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由于海峡阻隔,兄弟分别半个多世纪,如今相见,恍如隔世,虽然都已是年愈古稀之人,也__________百感交集,唏嘘不已。
②中学生读诗,可以学到运用语言的技巧,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可以发展想象能力,可以__________高尚的情操,可以激发爱国热情。
③__________“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那么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一定的制度设计来解决不同家庭的不同困难,__________有了更加实际的社会意义。
A、未免陶冶因为所以B、难免熏陶因为所以C、难免陶冶既然就D、未免熏陶既然就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编写了“冲击波”病毒来攻击视窗操作系统,微软公司很快在网上发布了“补丁”程序供用户下载杀毒,真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B、知识经济已经来临,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掌握本领,不然身无长物....,将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C、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国人购买私家车的热情蔚然成风....,国产汽车生产厂家竞相降价销售,竞争已达白热化。
D、在博鳌亚洲论坛2004年年会上,亚洲国家强调了这样的认识:亚洲是21世纪全....,也是亚洲经济共同发展的一种必然要球经济的希望,在亚洲建立经济一体化是众望所归求。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逐步取消征收“农业税”的问题,这个消息一宣布,就特别引起了广大农民的关注。
江苏省启东中学2020届高三年级冲刺阶段调研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三稿)

2019——2020学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阶段调研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语言知识运用(12分)1.A【解析】第一处,“标识”,表明特征的记号;“标签”,贴在或系在物品上,标明品名、用途、价格等的纸片;语境是形容麦家的风格特征,如使用“标签”则对象不当。
第二处,“佶屈聱牙”,形容文章艰涩,读起来不顺口;“模棱两可”,对问题或事物正反两方面,持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态度;语境是形容麦家文章不艰涩,应使用“佶屈聱牙”。
第三处,“雅俗共赏”,形容某些创作优美通俗,各种文化程度和艺术品位的人都能欣赏;“奇文共赏”,原意是碰到少见的好文章同别人一起欣赏。
后指有新奇的文章让人们共同欣赏,多含贬义;语境是说各种文化程度的读者都能欣赏麦家的作品,应使用“雅俗共赏”。
2.C【解析】根据前句内容说“对岸美”,可知⑥为首句,排除BD项,紧接着是⑥⑥,与⑥联系紧密的是⑥,⑥紧随⑥后,再根据关联词“但”,⑥排⑥后,C符合题意。
3.D【解析】D项,“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其他三项为借代:A项,“明眸皓齿”代指美女;B项,“帆”代指船;C项,“青铜”代指镜子。
4.C【解析】从图画中可以看出右边一个人蒙着眼睛站在高凳上,左边的人想踢到凳子,两个人的脖子上都套着绳索,中间有滑轮将绳子相连。
A强调蒙上眼睛,只关注了右边的人,理解片面。
B“尔虞我诈”表示两人都想加害对方,不符合右边人的做法。
C侧重于左边人的行为,方向正确,害人最终害己符合绳套的寓意。
D强调相连是对的,但说利益是相连的不对,图画中显然强调的是生死。
二、文言文阅读(20分)5.B【解析】“疏”应解释为“粗疏,疏漏”。
6.D【解析】D项,“……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死曰死”错误,应该是“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7.(1)如意怎能拥有天子的宝座呢,这与保全并使自己平安,并且还能享有做一名诸侯王的好处(相比),哪个更可取呢?注意点:“安得”,怎么能够;“有之”的“之”,代词,代天子的宝座;“孰与”,和……相比,哪一个更……;“全”,保全;语意通顺。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语文三轮系列模拟试卷三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语文三轮系列模拟试卷三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颤.栗蘸.水暂.且明修栈.道技艺精湛.B.阡陌.蓦.然病殁.拐弯抹.角没.齿不忘C.强劲.痉.挛脖颈.大相径.庭不胫.而走D.与.会峪.口熨.帖郁悒.不乐钟灵毓.秀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献爱心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你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B.张检查官厉声问道:“请问这个贪官给了你什么好处,你替他为虎作伥....,干出这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来?”C.在职场里竞争有时候机会很多,有时候却机会不等人,如果老是瞻前顾后....,高不能攀,低又不就,可能会坐失良机。
D.昨天晚上,那小偷可真够猖狂,李大伯一家就在客厅看电视,他竟然登堂入室....,把几个房间里的首饰和现金一扫而光。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华北地区发现大量青瓷,从而把我国北方青瓷起源的时间提前了300年。
B.“现代”级驱逐舰配备的导弹,飞行高度可降至1.2米,几乎是擦着浪尖飞行,使敌方雷达很难发现目标,即使发现了,也没有时间拦截。
因此该导弹被视为“航母克星”。
C.3月27日在莫斯科克洛库斯展览中心开幕的中国国家展,将向俄罗斯人民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进程,展示中俄经贸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示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
D.前些时间,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的河南焦作矿业集团职工谢延信几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岳父一家人,在中原大地乃至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4.下面这段文字中,包含了许嘉璐怎样的观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6分) “现在大家都听哼哼唧唧不知所云的歌曲,久而久之会把淳朴的孩子也变得麻木,也变得不知道何为美!长此以往,我们的文化发展让人忧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是在4月18日北大召开的一次国际性会议上说这番话的,并呼吁全社会要加大保护非物质文化的力度,重视原生态文化。
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启东中学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启东中学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各美其美的真实世界。
其显著特征有三——特征一: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
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
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
特征二: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
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一群“小才、微善”“或情或痴”的寻常“异样女子”,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
特征三: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
小才,有种种;微善,有种种;真性情,更有种种。
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
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
少有重合,少有雷同。
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
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如湘云、芳官等),或心智锐敏(如黛玉、龄官),或性格刚烈(如直面戕害的鸳鸯、尤三姐等),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
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是对儒家“修己安人”“和而不流”等积极内涵的认同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应用(3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血压(xuè)炮制(páo)框架(kuāng)一叶扁舟(piān)B.稍息(shào)执拗(niù)苔藓(tái)瑕瑜互见(xiàn)C.伺机(sì)沮丧(sàng)古刹(chà) 力所不逮(dǎi)D.殷切(yīn)曝光(bào)攒聚(cuán)自怨自艾(yì)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A.挑衅(xìn)褊小(biǎn) 忖度(dú)同仇敌忾(kài)沉淀(diàn)B.恫吓(dòng)征辟(bì)估算(gū)暴虎冯河(píng)矩形(jū)C.赡养(shàn)诡谲(jué)拖拽(zhuài)惩一儆百(jǐng)栈道(jiàn)D.逶迤(yí)竣工( jùn) 教诲(huì)相形见绌(chù)翎毛(líng)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磨损/磨面劈叉/劈柴玩弄/弄堂穴居野处/大处着眼B.漂泊/漂白绿化/绿林粘液/粘贴熏陶渐染/防微杜渐C.撒网/撒种头晕/血晕轧钢/轧帐载歌载舞/怨声载道D.落套/落枕圈养/圈点驻扎/扎营涂脂抹粉/转弯抹角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松柏/柏油攒射/万头攒动数见不鲜/寡廉鲜耻半身不遂/称心遂愿B.伛偻/佝偻嚼舌/咬文嚼字方兴未艾/期期艾艾箪食壶浆/食古不化C.幽咽/下咽泥沙/拘泥固执应有尽有/应运而生大腹便便/便宜从事D.关卡/卡壳量杯/量体裁衣家给人足/补充给养畜养牲口/六畜兴旺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A.这次汶川地震使大量百姓毁家纾难,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以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B.李白在《拟古》中喊出了两句石破天惊的话:“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
”他认为无论人生还是宇宙都有一个悲剧的结局。
C.季羡林先生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佛教,又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角度勾勒了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的轨迹,其论述逻辑分明,文字平易近人。
D.北京奥运会一百米跨栏比赛是亿万观众最期待的,刘翔和罗伯斯将展开激烈的争战,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据经营者透露,近年来新兴的书吧,以其丰富的藏书和优雅的音乐、良好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慷慨解囊。
B、在常人看来,一些细节问题不足挂齿,但细节决定成败,一个细节的疏忽往往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C、第21届成都花展在百花潭公园举行,园内展出3万余盆鲜花,真让人感受到了什么叫如花似锦。
D、开学伊始,教师应引导高一新生听好课、做好笔记、完成好课后作业,长此以往,定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写文章也要有创新精神,老跟着人家的屁股后面转,不能独辟蹊径,师心自用,怎能写出好文章?B.聪明的人懂得怎样弥补工作上的失误,他总能够在前面的事做得不够好时,狗尾续貂,补上一个精彩的结尾。
C.张某的有关市场经济的长篇大论,乍听起来很有新意,但仔细分析一下,很多观点都似曾相识,实际上都是拾人牙慧。
D.海鲜大酒楼的王师傅号称本市第一名厨,但我却不敢苟同。
昨天,我吃了他做的活水鱼,又酸又涩,简直味同嚼蜡。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3分)A.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大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鱼龙混杂)B.她不属于学院派,自然少受那些清规戒律的约束,其创作往往天马行空,充满神奇瑰丽的想象。
(金科玉律)C.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额手称庆。
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
(弹冠相庆)D.NBA季后赛中,由于缺少了主力姚明,火箭队内线空虚,在防守上往往顾此失彼,实力明显削弱。
(捉襟见肘)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确保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B.构建“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对外交往中爱好和平、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文化传统。
C.在和平建设的火红年代,作为人民领袖的毛泽东于百忙之中,先后七次视察徐州,在亲切教诲之余,与徐州发展关系密切的党政军领导共谋建设大计,开创了国家领导人视察地级市之最。
D.央行负责人表示,可以通过保持存款利率不变而提高贷款利率的方法来缓解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而带来的升值负担。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与台湾关系法》是美国的国内法,它不能超越国际法准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等国际条约成为干涉中国内政的法律依据。
B.一篇文章写得好与坏,不在于它文辞多么优美,形式多么新颖,而在于它要有思想有风骨,惟有此才能永恒。
C.泰州市五部门联合执法,取缔了多处非法经营的音像制品,近3万张盗版光盘被查获后销毁。
D.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告别了自己的耕地。
为了减轻城郊失地农民的负担,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尹师鲁墓志铭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
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
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
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
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
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
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
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
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
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
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
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
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
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
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
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
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
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
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多:赞美。
B.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贷:宽恕。
C.处穷达,临祸福穷:困窘。
D.舁至南阳求医舁:抬着。
1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和“敢为”的一组是()(3分)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②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B.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②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C.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②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D.①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②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
这不单是因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忠义之节”。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D.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1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
(3分)(2)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3分)(3)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3分)三.散文阅读(42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22分)河声如梦来匡立文从小习惯了身边伴着这样一条河流,习惯每天出门都看得见它,每个晚上枕边都听得见它。
太习惯的事务常常会熟视无睹,对于这条河,你却不会。
黄河这条河,自来有一种冲击心神的力量,不管你是不是在意它那些历史性的内容,你都不可能面对黄河而无动于衷。
在我们那个城市,黄河的走势并不峭拔,河面也不宽阔,没有危岩裂石惊涛拍岸,也没有细腻的沙滩和柔媚的垂柳。
一览无余的河床上,波涛是浑黄湍急的,有些热切和率性,又有些心不在焉,仿佛不想成为一道完整成熟的风景,只是由着内心蓬勃的冲动,由着无需理由的情绪,倾泻出毫无城府又让你把握不定的什么。
对于黄河,“母亲”是一个最为普通的说法,但我熟悉的那段黄河,令人无论如何联想不起“母亲”,它太散漫自在也太生涩骄矜了些,怎么看都完全是阳刚气质、少年心性的。
你远远听到的涛声不同。
尤其在静夜,那涛声在什么地方若有若无喧响着,不停地喧响着,渐渐地越来越强烈和宏大,也越来越沉着和专心致志。
你在梦里听着,不能不深深惊奇并激动起来。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入海流”,最沛然的诗意和哲理对黄河而言,都显得自作聪明了。
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问得笨拙幼稚,答得不着边际。
“河五百年一清,圣人作”。
你不会知道,古人这个庄严的宣言,是有根有梢的经验之谈,是自有玄机的预测,还是一个天真而夸张的期盼?河清与圣人出世,又是谁感应着谁?专注着人世的风声雨声,“圣人作”会让我们心跳;俯仰厚地高天,却还是“河清”更让我们不能不心跳。
送水人拉着一辆板车,夏天“吱吱呀呀”碾过黄土飞扬的街道,冬天“吱吱呀呀”碾过冰雪覆盖的街道。
夏天和冬天,板车永远如期而至,停在每个院落的门前,送水人抽掉大水桶的木塞,浑黄的河水便注入小水桶,这水担进院子,倒进一只只水缸,这里的人们吃的用的便全是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