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的临床诊疗思路

合集下载

前庭疾病国际分类方向下眩晕疾病的临床诊疗思维及治疗原则论文

前庭疾病国际分类方向下眩晕疾病的临床诊疗思维及治疗原则论文

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马鑫(北京大
万方数据
主坐囱型苤壹!!!!生!Q旦筮堑鲞筮!!塑£!i!』!!!!翌丛鲤:Q!塑!竺!Q!i:Y!!:ii:盟!:!Q 表1前庭疾病国际分类架构体系
注:OTR为眼偏斜反应;VOR为前庭眼动反射;BPPV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PPD为持续性姿势一知觉性头晕;TIA为短暂性脑缺血 发作
表2前庭疾病国际分类的前庭症状分类
田军茹赵性泉
一、前庭疾病国际分类(ICVD)
(一)ICVD的框架结构… ICVD对前庭疾病的界定主要在两方面:(1)累及前庭 1.眩晕(vertigo):运动错觉。这种运动错觉有两层含
义:(1)没有自身运动时产生自身运动感觉;(2)正常头动
时产生与这种运动不同的变形扭曲的自身运动感觉。运动
迷路的内耳疾病;(2)由迷路至脑的传导通路包括脑干、小
机制可能是什么),从而深化前庭疾病诊断,推动流行病学和
4.姿势症状(postural):发生在直立体位,与维持姿势稳
定相关的平衡症状。姿势症状发生在直立体位(坐、站、
行),但不包括身体姿势相对于重力的改变。
ICVD在第2个层面对常见的前庭综合征进行定义。包 括3种前庭综合征,分别为急性、发作性、慢性前庭综合征。 ICVD在第3个层面对前庭疾病进行界定,一些疾病的 诊断标准已发表,包括前庭型偏头痛[3]、梅尼埃病、良性阵发
中耳/颞骨/p
听道占位、P
耳发育异常、
前雇系统疾病 的行为表现、
后颅寓占位、
慢性前庭病自
上半规瞥裂、
颅颈交界区发 育异常、神经 变性瘸等
内科:晕厥(前)、心律失常、高 或低血压、甲状麒功能亢进 或藏退症、贫血等 骨科:颈濠性疾病(如交瘟型或椎 动脉垂颈椎病)

中医眩晕诊疗规范与临床路径

中医眩晕诊疗规范与临床路径

中医眩晕病中医临床路径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病(TCD:BNG070)o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ICD-10:I1OIDo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⑴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⑵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老年病重点专科协作组老年高血压协作分组和心血管重点专科协作组高血压协作分组制订的“眩晕(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常见证候分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肾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痰湿中阻证瘀血阻窍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老年病重点专科协作组老年高血压协作分组和心血管重点专科协作组高血压协作分组制订的“眩晕(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以眩晕为主要表现。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W8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眩晕病,无多种兼杂证候的患者。

2.第一诊断符合原发性高血压1级、2级的初发或治疗未达标的患者。

3.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高血压3级、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列入本路径。

5.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⑴坐立位双上肢肱动脉血压:坐立位均必须在非同日各测量3次,共计6次;⑵静息心电图;⑶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⑷尿微量白蛋白;⑸24小时动态血压:如无相关检查设备,推荐动态监测至少2天以上的诊所血压和(或)至少3天以上的家庭自测血压。

眩晕西医诊疗方案

眩晕西医诊疗方案

眩晕西医诊疗方案(2013年)当内耳迷路半规管、及其传入径路或大脑颞上回前庭皮质区受到病理或人为的强烈刺激,或两侧功能不平衡和不协调,且超出了机体自身的耐受力时即可引发眩晕。

男女老少均可患病,犯病的持续时间和程度各异。

多在过劳、激动、紧张、失眠、烟酒过度或月经期等诱因下犯病,可数日、数月、数年一犯,或一日数犯,甚至连续发作不止(持续状态)。

眩晕多于头位变动和睁眼时加重,再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可或不伴有听力障碍、恶心、呕吐、倾倒和眼球震颤等伴发症状,半规管功能检查常有异常。

一、眩晕的分类及其各自的临床表现1、耳性眩晕系由内耳迷路半规管病变所致。

眩晕和眼震常呈水平性,病人多能明确地叙述眩晕的性质和方向,恶心和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多明显,头部运动和睁眼加重。

常有病侧耳鸣、听力下降(重振试验阳性)、半规管功能检查异常和耳疾既往史,但无其它颅神经或脑实质受损症状和体征。

2、前庭神经性眩晕系由脑底前庭神经病变所致。

其眩晕和伴随症状与耳性眩晕大致相似,但常伴有同侧邻近的第5、7、9、10对颅神经受损症状和体征;如出现听力障碍(耳窝神经受损),其听力重振试验却呈阴性。

3、脑性眩晕①、前庭神经核性眩晕系由延脑前庭神经核病变所致。

其眩晕和伴随症状与耳性眩晕大致相似,但无病侧耳鸣和听力障碍,且常伴有同侧邻近的第5、7、9、10对颅神经或/和对侧运动、感觉长束等脑实质受损症状和体征。

②、脑干性眩晕系由脑干内的眩晕传入径路(前庭小脑红核丘脑束)病变所致。

临床上较少见。

病人多不能明确地叙述眩晕的性质和方向。

头部运动和睁眼多无眩晕加重。

如伴发眼震,常呈垂直或旋转型且持续时间长。

恶心、呕吐等症状缺如(因其低位的前庭迷走神经反射弧未受损),无病侧听力障碍(因听觉纤维从两侧脑干上升),常伴有邻近的颅神经、运动或/和感觉长束等脑实质受损症状和体征。

③、大脑性眩晕系由大脑颞上回前庭皮质区病变所致。

眩晕与脑干性眩晕相似,无听力障碍和恶心、呕吐等症状,但可伴有邻近大脑受损症状和体征。

眩晕头晕头昏诊疗思路课件

眩晕头晕头昏诊疗思路课件

诊疗过程
医生考虑患者可能由于精神压力大引起植 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眩晕头晕头昏。
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
医生建议患者调整作息时间,减轻工作压 力,同时给予一些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 物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治疗,患者的眩晕 头晕头昏症状逐渐消失。
典型案例三
患者情况 患者赵先生,28岁,近期出现持续的 眩晕、头晕和头昏,伴有耳鸣和听力下
分类
根据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这些症状可分为短暂性、间歇性 或持续性。
诊疗的重要性
预防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这些症 状的进一步恶化和并发症至关重要。
治疗
正确的诊断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 合适的治疗方法,从而提高治疗 效果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药物。
02 眩晕头晕头昏的诊疗思路
病史采集
获取患者基本信息、疾病史、家族史、用药情况等。
新技术应用
人工智能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医生进行 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远程医疗
通过远程诊疗系统,实现远程诊断 和治疗,方便患者就医。
基因检测
开展基因检测,预测疾病风险,为 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诊疗指南更新
定期更新诊疗指南
根据医学进展和临床实践经验, 定期更新眩晕头晕头昏诊疗指南。
纳入最新研究成果
将最新的研究成果纳入诊疗指南, 提高指南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规范临床操作
制定规范的临床操作流程,提高 诊疗质量和安全性。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
与国际医学机构开展合作,共同研究眩晕头晕头 昏诊疗问题。
学术交流活动
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分享诊疗经验和研究成果, 促进学术发展。
引进国际先进技术
引进国际先进的诊疗技术和设备,提高我国眩晕 头晕头昏诊疗水平。

头晕和眩晕的诊断思路及治疗(全文)

头晕和眩晕的诊断思路及治疗(全文)

头晕和眩晕的诊断思路及治疗(全文)眩晕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不管是脑供血不足,还是梅尼埃综合征、颈性眩晕等来自不同科室的疾病都或有伴随眩晕。

这样一种常见的症状如果没有进行相关的鉴别诊断,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对此,北京地坛医院杜志刚教授与医学界特别制作了一期《头晕和眩晕的诊断思路及诊疗》课程,对眩晕的常见原因及鉴别进行分析。

一、眩晕和头晕的鉴别二、良性常见眩晕临床上常见眩晕分为良性及恶性,正如Sloane所说,眩晕诊治的两大任务是诊治良性眩晕提高生活质量和及时识别恶性眩晕挽救生命。

在研究调查中,眩晕的前几类病因归因为: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精神因素引起的眩晕、偏头痛性眩晕、中枢神经系统眩晕。

现以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耳石症)、后循环缺血为例展开论述。

1.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耳石症)(1)分类原继发BPPV:50%~70%的BPPV属于原发性,亦称特发性,无明显病因。

继发性BPPV:30%~50%属于继发性,常继发或并发于迷路炎、前庭神经炎、头外伤、偏头痛、梅尼埃病发作期、突发性耳聋、耳及耳神经外科等病理条件下。

①根据位置试验时有无眼震分类•客观性BPPV:位置试验时不仅出现主观的眩晕症状,也出现客观的眼球震颤。

•主观性BPPV:位置试验时仅出现主观的眩晕症状,而无客观的眼球震颤出现。

②根据耳石所在半规管分类•后半规管BPPV。

•上(或前)半规管BPPV。

•水平半规管BPPV。

临床上以后半规管BPPV最常见,占近90%,其次为前半规管和水平半规管BPPV。

(2)诊断依据•Nylen-Barany体位诱发试验。

•Dix-Hallpike体位诱发试验。

2.后循环缺血诊断依据:•动脉粥样硬化病因“三高”。

•起病急,症状持续短,多在数分或1h内缓解。

•症状有头晕/眩晕。

•行走不稳,言语含糊,肢体麻木等。

•可突然进展至意识障碍,要高度警惕。

•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依据。

图:后循环缺血的DWI像三、恶性眩晕1.定义:所谓恶性眩晕,目前尚无明确定义,通常是指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头晕,如脑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毒等.2.注意点•Edlow:小脑梗死早期表现为眩晕时诊断困难,头颅核磁和急性眩晕综合征可提高恶性眩晕检出的敏感性。

(完整版)头晕临床路径

(完整版)头晕临床路径

(完整版)头晕临床路径头晕临床路径摘要头晕是指旋转、涡旋、晕倒或失衡感,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由于头晕的病因复杂多样,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本文旨在探讨头晕的常见病因及诊断治疗路径。

1. 引言头晕是指患者感觉周围事物旋转或自身出现过度迅速、不真实感觉,伴随眩晕或站立不稳等症状。

头晕症状的出现可能与多种病因有关,如内耳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

2. 头晕的常见病因及诊断头晕的常见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2.1 内耳疾病内耳疾病是导致头晕的主要原因之一。

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前庭神经炎、迷路炎等。

对于内耳疾病的诊断,可进行Otometrics测试、伍德伯克散技术等。

2.2 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如低血压、心律失常、颈动脉狭窄等也会引起头晕。

诊断时可通过测量血压、心电图、颈动脉超声等来帮助确定病因。

2.3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癫痫、帕金森病等也与头晕症状有关。

通过核磁共振、脑电图等检查手段可以帮助确定病因。

3. 头晕的诊断治疗路径对于头晕症状的诊断治疗路径,可以遵循以下步骤:3.1 详细病史采集了解患者头晕的持续时间、发作频率、诱因以及伴随症状等,可以帮助确定可能的病因。

3.2 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率、听力、眼震检查等,有助于发现潜在的病理改变。

3.3 辅助检查根据病情及病史,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手段,如Otometrics测试、心电图、核磁共振等,以辅助病因诊断。

3.4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病因确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3.5 随访及复查定期随访患者,观察症状的缓解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复查检查,评估治疗效果。

结论头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病因复杂多样。

针对头晕症状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多方面信息。

建立完善的临床路径,能够提高头晕诊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以上为头晕临床路径的完整版。

眩晕

眩晕

眩晕(椎动脉供血不足)诊疗方案一、概述:眩即眼前发花或发黑,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总称眩晕。

是以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旋转动摇不定,或自觉头身动摇为主要临床特征,同时或兼见耳鸣、耳聋、恶心、呕吐、怠懈、肢体震颤等症状。

多见于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内耳性眩晕、颈椎病及高血压病、低血糖,贫血,脑动脉硬化等。

眩晕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年),及《实用中医内科》(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侧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至仆倒。

(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起病较急,常反复发作,或渐进加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栗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年)。

诊断要点:(1)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

(2)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等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内耳疼痛、肢体麻木或无力,猝倒、晕阙等。

(3)有轻微脑干损害体征,如角膜和(或)咽部反射减退或消失,调节和(或)辐揍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的眼震以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

(4)测血压,查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侧听、脑干诱发电位、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超声有助明确诊断。

有条件做CT\MRI或MRA检查。

(5)肿瘤、脑外伤、血液病、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除外。

眩晕程度分级标准:0级:无眩晕发作或发作已停止。

1级:眩晕发作中和过后的日常生活均不受影响。

II级:发作中的日常生活被迫停止,过后很快完全恢复。

III级:发作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能自理。

眩晕头晕头昏诊疗思路

眩晕头晕头昏诊疗思路
焦虑性疾病
后路我病变(包括缺血)、基底动脉性偏头痛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神经科
二、眩晕/头晕的临床症状及检查
眩晕/头晕的床边检查
检查 自发性眼球震颤
VOR检查(甩头实验) 眼球运动(跟踪、扫视、 VOR抑制) 位置试验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神经科
意义 外周性或中枢性前庭疾病 外周性:眼震特点是水平-旋转、非注视性 增强 中枢性:眼震表现是任何方向(上、下、旋 转、水平) 可发行多数外周性前庭病变(即>60%) 异常时提示中枢性损伤
性、功能性疾病或长期脑力过劳、皮层功能弱化 所致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神经科
一、眩晕、头晕、头昏有哪些不同
(三)检查方法不同
眩晕:前庭眼反射、半规管的温度和转体等方法 协助定位定侧诊断
头晕:通过本体觉、视觉、耳石觉的临床检查确 定定位与定侧
头昏:问诊、功能性EEG、简易认知、脑力负荷 试验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神经科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神经科
二、眩晕/头晕的临床症状及检查
眩晕/头晕的临床特点
特征 表现形式
旋转性眩晕 位置性眩晕 平衡不稳感
非特异性头晕
可能的诊断
急性前庭性疾病(中枢或外周) BPPV、偏头痛性眩晕、中枢性位置性眩晕 双侧前庭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神经 病、脊髓病、正压性脑积水、脑血管病、小脑疾病) 直立性低血压、药物性原因、心理因素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神经科
四、复发性眩晕
复发眩晕的诊断要点
疾病
偏头痛性眩晕
主要特点
自发性或位置性眩晕,每次发作持续数秒到数天; 有偏头痛病史;眩晕发作时伴有偏头痛症状;眩晕 由偏头痛特异诱因所诱发
良性反复发作性眩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客观性眩晕
– 病人自身感觉不动, 但周围的物体在动
– 物体的来回移动
BEIJING CENTER OF ACUTE STROKE CARE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眩晕的时程
眩晕持续1天或1天以上 • 前庭神经炎 • 迷路、脑干和小脑梗死
眩晕持续数小时或数分钟 • Menierer综合征 •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BEIJING CENTER OF ACUTE STROKE CARE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中枢性与周围性眩晕的鉴别
眩晕的程度 耳鸣 伴随颅神经损害
视觉固定 眼震
潜伏期 疲劳 习服 重复
中枢性眩晕 轻
少见 通常 不抑制眼震 旋转 垂直 水平 单相 双相
无 无 无 恒定
周围性眩晕 严重 经常 无
Assessment of the dizzy patient, Australian Family Physician Vol. 31,
BEIJING CENTER OF ACUTE STROKE CARE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正。
中枢前庭性疾患
• 脑干病变 • 基底动脉偏头痛 • TIA • 卒中 • MS • 小脑病变
BEIJING CENTER OF ACUTE STROKE CARE
良性位置性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阵发性 位置性
颈源性
椎基底动脉缺血
突然
突然
逐渐
30-60秒缓解
持续
进展
BEIJING CENTER OF ACUTE STROKE CARE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 (BPPV) 20-30%
半规管壶腹的毛细胞
The Dix-Hallpike Test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BEIJING CENTER OF ACUTE STROKE CARE
BEIJING CENTER OF ACUTE STROKE CARE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Nylen-Barany 运动
BEIJING CENTER OF ACUTE STROKE CARE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参与平衡的解剖和生理
• 前庭 – 迷路, 前庭核 半规管壶腹:角加速运动(旋转或移动) 球囊及椭圆囊:直线运动和重力
• 视觉 – CN III, IV, VI 维持凝视
• 本体觉 – 上颈部肌肉和关节 • 三种感受器同时兴奋,放发冲动
Nylen-Barany AKA Dix-
Hallpike
• 病人坐位,头旋转45° • 快速平躺, 低于桌面30-45 ° • 潜伏期,之后很快水平或旋转眼震 • 10-20秒后眼震减弱 • 受累内耳是头转向侧出现眼球震颤和眩晕的一
侧 • 反方向做:眼震方向变化 • 机理:耳石碎片漂浮在内淋巴,活塞样推拉刺激
假性眩晕
• 头晕不稳 头沉脚轻 头胀 • 神经症 • 眼肌麻痹 复视 • 贫血 • 主动脉狭窄 • 体位性 • 剧咳 • 低血糖
BEIJING CENTER OF ACUTE STROKE CARE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头晕病人的病史询问
• 头晕的详细描述 • 鉴别眩晕和非眩晕 • 确定发作、时间,以及是否复发 • 伴随的神经系统表现和全身表现 • 有无听力丧失? • 目前用药 • 鉴别周围性还是中枢性
• 转移瘤 • 脑膜瘤
Assessment of the dizzy patient, Australian Family Physician Vol. 31,
BEIJING CENTER OF ACUTE STROKE CARE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眩晕类型
• 主观性眩晕
– 病人感觉到自身旋转 – 急骤的牵拉感
Dizziness, Hearing Loss, and Tinnitus R.W. Baloh, F.A. Davis Company
BEIJING CENTER OF ACUTE STROKE CARE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BPPV的治疗
• Epley’s • Sermont’s • Habituation练习 (Brandt-Daroff) • 颈部调整
BPPV的诊断
• Dix-Hallpike试验诱发眩晕,伴有旋转和垂直眼 震
• 在Dix-Hallpike试验完成到眩晕及眼震开始之前 有一个潜伏期(一般是1-5秒)
• 发作性特点,10-20秒 • 眩晕的疲劳性
BEIJING CENTER OF ACUTE STROKE CARE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短时 – 复发 • 中重度 • 与头位变化有关:躺下 起坐 翻身 弯腰 • 数天-数周逐渐缓解 • 无听力丧失 • 有潜伏期或数秒的延迟发作 • Nylen-Barany 动作阳性 • 原因:外伤 病毒感染? 多数不明
BEIJING CENTER OF ACUTE STROKE CARE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抑制眼球震颤 水平 +旋转 单相 3-40秒 是 是 可变
BEIJING CENTER OF ACUTE STROKE CARE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周围前庭性疾患
• BPPV • 迷路炎 • Meniere病 • 听神经瘤 • 运动病 • 颈源性 • 淋巴周围瘘
• 前庭神经元炎 • 半规管感染 • 半规管进水 • 外伤 • 酒精及药物
BEIJING CENTER OF ACUTE STROKE CARE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参与平衡的解剖和生理
• Space constancy mechanism 整合协调 前庭核及通路 小脑
BEIJING CENTER OF ACUTE STROKE CARE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眩晕持续数秒 •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BEIJING CENTER OF ACUTE STROKE CARE
阵发性 位置性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眩晕
阵发性 非位置性
非阵发性 非位置性
Schimp D. A diagnostic algorithm for the dizzy patient Chiropracti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