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治进展

合集下载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陈学福,张东敬,罗晓丹,陈 仁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感染科,广州510080摘要:HBV感染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HB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抗病毒治疗的目标主要通过病毒学、血清学和生化学指标来定义。

已批准上市的两大类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均能减少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以及降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率。

然而,抗病毒治疗的理想目标是功能性治愈,其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结局。

目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抑制HBV复制,但不能清除病毒,HBeAg和HBsAg血清学清除率低。

研发以功能性治愈为目标的新型药物,并评价与现有药物的协同、联合等作用是HBV治疗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性;核苷(酸)类药物;干扰素α;治疗学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56(2021)05-1011-05CurrentstatusofthetreatmentofchronichepatitisBCHENXuefu,ZHANGDongjing,LUOXiaodan,CHENRen.(DepartmentofInfectiousDiseases,GuangdongProvincialPeople’sHospital&GuangdongAcademyofMedicalSciences,Guangzhou510080,China)Abstract:ChronichepatitisBcausedbyhepatitisBvirus(HBV)infectionisaglobalpublichealthissue.AntiviraltherapyforchronicHBVinfectionplaysacriticalrole,andthegoalofantiviraltherapyismainlydefinedbyvirological,serological,andbiochemicalparameters.Asthetwotypesofantiviraldrugsapprovedformarketing,bothinterferonandnucleos(t)ideanaloguescanalleviateliverinflammationandliverfibrosisandreducetheincidenceratesoflivercirrhosisandhepatocellularcarcinoma.However,theidealgoalofantiviraltherapyisfunctionalcure,whichsignificantlyimprovesthelong-termoutcomeofchronichepatitisB.ThelimitationofcurrenttreatmentisthatitcaninhibitHBVreplication,butcannotclearthevirus,withlowserologicalclearanceratesofHBeAgandHBsAg.DevelopmentofnewdrugswiththegoaloffunctionalcureandevaluationofthesynergisticandcombinedeffectsofexistingdrugsareimportantdirectionsforHBVtreatmentanddevelopment.Keywords:HepatitisB,Chronic;Nucleo(t)ideAnalogues;Interferon-alpha;Therapeutics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1.05.004收稿日期:2021-03-25;修回日期:2020-03-25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20181007)作者简介:陈学福(1969—),女,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通信作者:陈仁,crlmczx@163.com 防治HBV感染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1]。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一、概述(一)定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和或HBV脱氧核糖核酸( HBV DNA)阳性6个月以上。

慢性乙型肝炎( chronic hepatitis B,CHB):指由HBⅤ持续感染6个月以上引起的慢性肝脏炎症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HBⅤ感染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

据估计,目前我国全人群HBsAg流行率为5%-6%,慢性HBV感染者约7000万例,其中CHB患者2000万~3000万例。

尽管HBV相关疾病所致的医疗负担很重,CHB的治疗方法也不断发展,但大多数HBV感染者对自身感染状况知晓率仍较低,导致部分患者就医时已经进展到疾病晚期。

因此CHB的早期筛查、诊断及后续的关怀管理是防治的关键环节。

(三)传播HBⅤ主要经母婴、血液和性接触传播。

在我国实施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规划后,母婴传播已大幅度减少。

以下人群有较高的HBV 感染风险:注射毒品史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既往有输血史、接受血液透析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有接触血液或体液职业危险的卫生保健人员和公共安全工作人员、多个性伴侣、男男性行为者、囚犯以及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糖尿病患者。

HBⅤ不经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HBV。

(四)自然史和发病机制1.HBV感染的自然史:慢性HBⅤ感染的自然史一般划分为4个时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控制期和再活动期。

并非所有的HBV感染者都经过以上4期,也不一定是连续的,而且此分期并不直接等同于抗病毒治疗的标准和适应证。

例如,青少年或成年时期感染HBV,多无免疫耐受期而直接进入免疫清除期。

《慢性乙型肝炎诊治》课件

《慢性乙型肝炎诊治》课件

接种程序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新生儿 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疫苗 ,满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
二剂和第三剂疫苗。
预防传播
控制传染源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携带者进 行有效的管理和治疗,降低其传
染性。
切断传播途径
推广安全注射、加强血液及血制品 的管理、提倡分餐制、避免非必要 的输血和注射等措施,减少传播机 会。
保护易感人群
通过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提高人群免 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控制病情进展
早期诊断和治疗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 、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定期监测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病毒载量、影像学等相关指 标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和饮食习惯(如均 衡营养、避免过度饮酒)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诊治》PPT课件
• 慢性乙型肝炎概述 •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生理 •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 •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控制 •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与康复
01 慢性乙型肝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慢性乙型肝炎是指由乙型肝炎病 毒引起的慢性肝脏炎症,病程超 过6个月。
分类
和处理病情变化。
患者教育
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介绍慢性乙型肝炎的病 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
疗方法等知识。
药物治疗教育
向患者介绍抗病毒药物的作用 机制、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 不良反应等。
生活方式教育
教育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规律作息、戒烟限酒、保 持良好的心态等。
预防措施教育

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最新进展

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最新进展

t r e a t me n t o f c h r o n i c HB V i n f e c t i o n .T h i s p a p e r d e s c r i b e s t h e e f f i c a c y o f T DF i n n a Y v e a n d t r e a t e d p a t i e n t s a n d a n a l y z e s i t s e f f e c t o n c i r r h o — s i s .F u r t h e r mo r e ,t h e s a f e t y o f T DF t h e r a p y i s a s s e s s e d .I t i s c o n s i d e r e d t h a t T DF h a s l o w r e s i s t a n c e r a t e a n d h i g h s fe a t y ,wh i c h p r o v i d e s a
t h e r a p y .A mo n g t h e n u m e r o u s N A s , t e n o f o v i r d i s o p r o x i l f u m a r a t e( T D F )s t a n d s o u t f o r i t s h i g h t h e r a p e u t i c e f i f c a c y ,l o w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 ,
ir f s t— l i n e dr ug or f CHB t r e a t me nt .
a n d wi d e d i s e a s e s p e c t r um a ga i n s t s e v e r a l t y p e s o f c h r o ni c CHB t h a t c a n n o t b e c u r e d wi t h NAs .Th us,TDF ha s be e n wi de l y us e d f o r c l i ni c a l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概括,从其病因病机、辨证和辨证分型、辨证论治、治疗常用要药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疗近况,以期指导临床用药。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疗法进展综述慢性乙型肝炎(CBH)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机错综复杂、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常见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1,2]。

在中医学中“慢性肝炎”归属于“黄疸”、“急黄”、“瘕瘕”、“胁痛”、“郁证”、“臌胀”、“积聚”、“虚劳”等范畴,目前国内外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和特效药物。

然而近年来中医药在肝病治疗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故中医药治疗乙肝成为世界肝病研究的热点。

现就中医药对慢性乙型肝炎近几年来的研究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CBH病因病机较为复杂,目前较为统一的认识是:认为CHB的发生与感染邪毒、情志、酗酒、过食肥甘厚味、体质强弱等诸多因素有关,乙型肝炎病毒的侵人以及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关键。

毒邪是否能致病,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

发病的基本病机为正气虚弱、疫毒(湿热夹毒)外侵、气滞血瘀引起正虚邪恋。

正气虚弱之人遭到毒邪攻击时,抵抗力不足致使毒邪进入人体,并易居肝脏,致肝脏疏泄功能失调,气机郁滞,进而血脉瘀阻。

当湿热毒邪进入机体,最易损害肝脾,患者多呈土衰木旺。

因为,脾为湿土之脏,土性易为湿,脾运不健,最易生湿,湿邪也最易困脾;肝具风火之性,湿遏气机日久,肝郁不畅,湿邪借肝经气火之力内郁化热[3,4] 致湿热内生。

湿热内蕴,气化枢机不利,若不能及时清除于体外,发生质变,即可成毒;湿热蓄积日久,又可人血入络,出现热郁血瘀征象,或湿淤互结;湿热淤毒邪伤肝,瘀阻肝络、三焦不能通调,或热伤阴血,或木郁土壅、湿困伤脾,肝病及肾,出现水液运行障碍,加重湿浊潴留。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治注意点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治注意点

误治疗 时机 。失代偿 乙肝肝硬化患者应考虑终生治疗 ,即使
患者 治疗后 已有 明显的临床 好转 ,也 不应停药 。 5 给 予生活指导 , 强调定期复查
感染者只是 慢性 HB 携带者 ( s V HB Ag阳性 、HB DNA V 阳性 ,但转氨 酶正常) ,或者是非 活动 性 HBs Ag携带状 态
( s HB Ag阳性 、HBV DNA 阴性 ,且转 氨酶正 常) 脏 ,肝
没有明显的炎症 或纤维化 ,仅需要定期复查 即可 ,暂时不需 要特殊治疗;如果 患者 为 CHB( s HB Ag阳性、HB DNA V 阳性 ,且转氨酶 升高) ,也就是说 由于 HBV复 制导致肝 脏
疗 效相对 持久 、耐药变异较少等优点 ,但需要注射给药 , 具
有抑制骨髓 、流感样症状 等副作用 ,不适 于肝 功能失代偿或 有严 重心肺疾 患、实体器官移植 后等患者。而核 苷( 类似 酸)

中 国乡村 医药 杂 志
物( 括拉米夫 定、阿德福韦酯 、恩替 卡韦和替 比夫定 ,以 包
证 ,且条件允许 , 就应进行规范 的抗病毒治疗 。临床所用的 各种所谓 “ 护肝 ”药 物 , 往往 只能使血 清转 氨酶暂时降低 , 但不 能有效地 抑制病毒复 制 ,甚至 可能会延误 抗病毒 治疗
的时 机 ,导致病 情进展 。 20 0 5年我国慢性 乙型肝炎 防治指南推荐抗病毒治疗 的
般适 应证为 :HB V DNA ≥ 1 c p e/ml( e 0 o is HB Ag
阴性 者为 ≥ 1 c pe/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T) 0 o is m1; AL 水平 ≥ 2倍 正常值上 限 ,或者肝穿刺 组织学检查 显示有肝 脏炎症坏 死的证据 。对达不到上述 治疗标准者 ,应监测病 清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

包括中医药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抗病毒作用、改善免疫功能等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中医药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有了不少进展,现综术文献资料如下。

1 对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效果慢乙肝临床症状主要有乏力、纳差、腹胀满、便溏、胁痛等,常见体征为肝区叩痛、肝脾肿大。

中医药在改善这类症状方面有明显作用。

罗氏[1]以柴胡疏肝散配合六君子汤治疗时症状改善率达91%以上,体征改善率70.0%以上。

张氏[2]疏肝健脾活血汤、苗氏[3]复方当归愈肝散、胡氏[4]加味丹栀逍遥散、钟氏[5]当飞利肝宁胶囊、郝氏[6]加味甘露消毒丹、齐氏[7]益气活血解毒化痰方等均显示能有效治疗慢乙肝,对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般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均在85%以上,对体征的改善率为70~90%,说明中医药治疗慢乙肝相比西药而言,有改善症状体征的明显优势。

2 对化验指标的治疗效果中药有健脾养肝、清热化湿、化瘀解毒的功效,在治疗慢乙肝时常用汤剂、散剂、口服液、或静脉注射治疗。

唐氏[8]自拟白叶柴虎汤、封氏病毒消、罗氏[1]柴胡疏肝散、胡氏加味丹栀逍遥散、胡氏[9]自拟方归芍复肝煎、郭氏[10]肝泰丸、焦氏[11]苦参碱与丹参注射液、金氏[12]芪苓柴虎汤、覃氏[13]复方黄根液治疗慢乙肝时,TBIL、ALT、AST、A/G均有明显效果,有效率在80~96%之间,甚至有报道100%的患者ALT及AST恢复正常。

3 抗病毒的效果乙肝病毒清除是治疗慢性乙肝的关键,由于难以有效清除病毒,导致乙肝慢性化,引起肝硬化等。

有不少学者的中药治疗慢性乙肝时,经过3个月左右治疗,能使乙肝病毒标志物转阴。

唐氏白叶柴虎汤使HbeAg和HBV-DNA转阴率达57.0%和43.1%。

封氏病毒消HBsAg转阴率13.3%(8/60),抗-HBs转阳率15%(9/60),HBeAg转阴率23.3%(14/60),抗-HBe转阳率13.3%(8/60)。

乙型肝炎及其慢性化机制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及其慢性化机制研究进展

•综述. doi:10.3969/j.issn.1005-0264.2021.06.025乙型肝炎及其慢性化机制研究进展*张莹1聂红明"汪蓉3姜煜资1俞嫣青1王灵台$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1203)2.上海中医药大学3.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机制中图分类号R575.1文献标志码A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地区,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至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终极目标。

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2.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7.18%m,据此推算,我国慢性HBV感染者约有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约2000万例。

我国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本病所致的肝硬化、肝癌及肝衰竭。

虽然近年来已加大乙型肝炎免疫疫苗的接种和普及,但HBV感染在我国仍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

CHB发病率高,且易发展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及肝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目前HBV感染后的慢性化机制尚未明确,本文综合最新国内外进展对HBV感染后慢性化的发生机制行综述。

1宿主因素HBV侵入机体后,形成慢性感染与宿主抗病毒免疫应答密切相关。

机体免疫系统发育成熟程度是HBV持续性感染的重要因素。

胎儿及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此时容易发生免疫耐受。

研究表明,乙肝携带者主要与母婴传播方式有关⑵。

成人感染HBV后,病毒侵入肝细胞形成cccDNA不断进行复制,激发人体的非特应性与特异性免疫应答,进一步对肝脏造成损伤。

同时乙型肝炎慢性化还与宿主的HLA基因型差异有关,使得HBV肝外不断复制得以免疫逃逸而致慢性化。

1.1免疫应答1.1.1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主要包括:组织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和固有免疫分子(补体、细胞因子、酶类物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此为模板在宿主肝细胞酶的作用下转录成复制中间 体(前基因组RNA)
以此为模板在病毒RDDP作用下逆转录成第一股子代 DNA
前基因组RNA模板即被病毒RNA酶H降解 在DDDP作用下以第一股子代DNA为模板合成第二股
子代DNA 双股DNA部分环化
图 HBV在肝细胞中的复制周期
SHBsAg: HBsAg; MHBsAg: HBsAg+前S2; LHBsAg: HBsAg+前S2+前S1
嗜肝DNA病毒(Hepadnavirus)科 动物肝炎病毒:土拔鼠肝炎病毒(WHV
)、地松鼠肝炎病毒(GSHV)、鸭乙型 肝炎病毒(DHBV) 易感动物:黑猩猩 对外界抵抗力很强
病原学:HBV结构
HBV颗粒形式 小球形颗粒,直径约22nm,由HBsAg组成 柱状颗粒,直径约22nm,长度约100~ 1 000nm,由小球形颗粒组成 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完整的病毒体,直径42nm
• 名为Heptavax-B • 该疫苗从1968年开始研发,研发共经
历13年,被认为可以有效的预防HBV
30年前
30年以来
Schmeck HM Jr.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17, 1981.
、前S2蛋白(后2项已趋于否定)
HBV标志物的俗称
“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 “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 “大小三阳”: HBsAg、HBeAg、抗-HBe、抗-
HBc(+) “小二阳”: HBsAg、抗-HBc(+)
HBeAg半定量与HBsAg定量
Who understands viral hepatitis, who understands the whole medicine
概述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 的一组传染病
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 主要通过口或体液而传播 主要表现: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 部分病例: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 乙、丙、丁型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肝
包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厚7nm 核心:直径28nm,含环状双股DNA、HBcAg、HBeAg
、HBV DNA和HBV DNAP
图 HBsAg的发现者Blumberg教授
图 血液中HBV颗粒电镜图
图 血液中HBV颗粒电镜图
图 血液中HBV颗粒电镜图
中表面 抗原 核壳体
DNA 多聚酶
细胞癌
Viral Hepatitis -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nfectious”
A
Viral hepatitis
NANB
E
Enterically transmitted
“Serum”
BD
C
F, G, ? other
Parenterally transmitted
病原学:HBV一般情况
The vaccine required about 13 year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t has been judged highly effective in protecting against hepatitis B virus, a major cause of liver disease throughout the word.
病原学:HBV基因组的变异
mRNA中间体进行逆转录缺乏校对酶 HBV DNA序列易发生变异 S区变异:HBsAg亚型转变及血清HBsAg阴
性CHB P区变异:HBV复制停止,YMDD变异 X区变异:HBxAg合成障碍 前C区变异:HBeAg阴性/抗-HBe阳性CHB
30年前:乙肝研究大事记
预防

乙肝疫苗刚刚获得批准(FDA 1981-11-17)
认知与监测

HBV感染与HCC密切相关

首次发现HBV DNA逆转录过程

HBeAg可作为感染标记

应用分子杂交定量技术检测HBV DNA
治疗与管理

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30年前
30年以来
预防
1981年 美国FDA批准首个HBV疫苗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yesterday announced approval of the first vaccine against hepatitis to be licensed for use in the United States.
被膜
小表面抗原
HBV模式图
大表面抗原 基因组DNA
RNA引物
图 HBV基因组结构图
图 HBV基因组结编码抗原
约3.2kb,环状部分双股DNA 4个开放读码区(S、C、P、X 区) S区:前S1、前S2、S基因→前S1、前S2蛋白、HBsAg C区:编码HBcAg 前C区:编码HBeAg P区:编码DNAP X区:编码HBxAg →反式激活病毒和细胞转录 传染性标志:HBeAg 、HBV DNA、 DNAP、前S1蛋白
HBV基因型(A-H):地理分布
A型 B型 C型 D型 E型 G型 H型 我国
北欧、西欧、美国 东南亚 远东 地中海区、中东、印度 南美、中美、印度 美国、法国 墨西哥、南美 北方以C型为主,南方以B型为主
病原学:HBV DNA复制过程
正股(短链)在DDDP作用下先延伸成共价闭合环状 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cccDNA)
半定量:
- 样本吸光度与临界值比值(S/CO) - 临界值指数(COI)
定量:
- HBsAg/抗- HBs:分别用IU和mIU - HBeAg半定量:保罗埃利赫研究所(Paul Ehrlich
Institute,PEI)提供的HBeAg参考物质制定标准曲线, 称PEIU
HBsAg亚型
- ad (1 000 PEIU/ml =2 360 IU/ml]) - ay (1 000 PEIU/ml =3 210 IU/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