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混合运算》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混合运算》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符号,如加减乘除。
本节课将教授学生如何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解决含有多种运算符号的算式。
教学目标1. 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学会解决含有多种运算符号的算式。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解决含有多种运算符号的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PPT2. 算式卡片3. 练习题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混合运算的例子,让学生对混合运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新授:详细讲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通过PPT展示一些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 练习:发放算式卡片,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请几位同学上台展示他们的答案。
4. 巩固:通过PPT展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请几位同学上台展示他们的答案。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1. 混合运算的概念2.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 混合运算的例题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混合运算练习题。
2. 准备一些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回家练习。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PPT、算式卡片和练习题,让学生对混合运算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让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答案,提高了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
在课后,我会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以便更好地改进我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中的“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
在数学中,混合运算遵循一定的顺序,即先乘除后加减,从左到右依次进行。
这个顺序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尤其是当算式中含有多个运算符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教案标题:数学《混合运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基本步骤。
b. 掌握混合运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c. 能够独立解决含有混合运算的练习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b. 运用多种形式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c.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b.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正确对待数学学习中的困难。
c.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 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基本步骤。
b. 混合运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2. 教学难点:a. 理解混合运算中运算符的优先级。
b. 解决含有混合运算的复杂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a. 教学用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混合运算》b. 教学课件:包含混合运算的例题和习题c. 图表:运算符的优先级表2. 学具准备:a. 学生教材:《混合运算》练习册b. 学生作业本:数学练习本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a. 通过回顾前一个单元的内容,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过渡到综合运算。
b. 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对综合运算有个初步的了解。
2. 讲解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基本步骤a. 通过图表或实物的方式,给学生展示一个混合运算的例子。
b. 解释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算式中同时出现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
c. 介绍混合运算的基本步骤:先计算乘法和除法,再计算加法和减法。
3. 解决混合运算问题的运算符优先级a. 引导学生观察混合运算中运算符的出现顺序。
b. 通过示意图或运算符的优先级表,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中乘除法的优先级高于加减法。
4. 操练混合运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a. 通过讲解和练习,教授混合运算中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精选13篇)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篇1教学目标:1、巩固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里添加小括号,会改变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
2、会根据图表列综合算式,会正确使用小括号,会读综合算式。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复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小括号,综合算式的读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运算顺序。
师:混合运算的几种基本类型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巩固一下。
1、课件依次出现教材第8 题的算式,让学生说说这些算式的运算顺序和结果,并说出为什么。
2、学生口算以上四道算式。
3、学生展示计算结果。
4、师:请同学们观察上下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预设:数字和运算符号相同,但运算的顺序及运算的结果不同。
结论: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的结果可能不同。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讨论混合运算的相关问题。
二、看图列综合算式。
(第6题)1、将第51页第6题的苹果和叶子图分解出现,学生根据图形,说出苹果的得数。
【设计意图】将苹果图分解出现,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利于列出正确的综合算式。
2、学生口头表达图形的计算过程。
师:谁来说说左边这幅图的计算过程。
预设:生:先算81÷9=9,再用9-3=6。
【设计意图】通过口头表述苹果图的计算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数学思维能力。
3、根据图形列综合算式。
(1)师:你会根据左图的计算过程,列一道综合算式?学生独自列算式,教师巡视,选择一些卡片上来展示。
预设:生1:81÷9-3=6生2:(81÷9)-3=6生3:9-3=6师:谁来说说你同意谁的,为什么?教师用课件演示列综合算式的过程。
4、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师:为了完成这道题,你会先怎么做?再怎么做?预设:生1:我会先看题目: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掌握含有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我们主要学习第77页至第80页的内容,这一部分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帮助我们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规则。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能够独立完成含有加减法的运算题目,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混合运算,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练习题目,以及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孩子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混合运算。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在讲解混合运算的规则时,我会通过板书,清晰地展示运算的步骤,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运算的过程。
七、作业设计答案:1. 2+34=14,5/2+7=9,83+2=7。
2. 假设苹果的价格是2元,香蕉的价格是3元,那么3个苹果和2个香蕉一共花了32+23=12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对于没有掌握的知识,我会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辅导。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它们对于孩子们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设计我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主要依据了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的部分。
这一部分内容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他们日后学习更复杂数学运算的基石。
因此,我特别注重让孩子们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掌握混合运算的规则。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我主要关注了孩子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我希望他们不仅能够掌握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更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这样的教学目标,能够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的意义,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混合运算中的加法与减法,以及它们在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涉及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此外,还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基本的数学语言描述运算过程,并能对运算结果进行简单的解释和分析。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掌握加减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 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混合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混合运算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导入:讲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
3. 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板书设计1. 混合运算2. 内容:包括混合运算的概念、运算顺序、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实际应用等。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混合运算的基本知识。
2. 提高练习:完成一些稍微复杂的混合运算题目,提高运算能力。
3. 实际应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混合运算的知识。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混合运算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感知到混合运算的实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练习和应用环节,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有了更深的理解,运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强化。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 混合运算(2)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混合运算(2) 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单元第2课时,主题为混合运算(2)。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组合运算。
学生需要学会正确运用运算定律,灵活进行混合运算,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混合运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1. 正确运用运算定律,灵活进行混合运算。
2. 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与本课时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掌握运算定律。
3. 案例分析:通过PPT课件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时的重点内容,强调需要注意的问题。
6. 作业布置:布置与本课时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1. 混合运算(2)2. 重点内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板书布局:合理布局,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布置与本课时相关的基础题,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 提高题:布置与本课时相关的提高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题:布置与本课时相关的实践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讲解清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混合运算(2)》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混合运算(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混合运算(2)》的内容,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这一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对于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可能会存在运算顺序混乱、运算符号使用不当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清运算顺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可能会出现运算顺序混乱、运算符号使用不当等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景导入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混合运算的应用。
2.采用讲练结合法,教师讲解知识点,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运算过程,使抽象的运算过程形象化、具体化。
六. 说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教师通过呈现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混合运算的知识点。
2.讲解知识点:教师讲解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让学生明确运算的规则。
3.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指导。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6.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混合运算(2)1.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2.运算法则:同级运算,从左到右;3.实际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注意运算顺序。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通用10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培养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含有两级运算(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一、直接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5.混合运算)二、复习旧知。
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看大屏幕(课件),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回答)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它们的运算顺序?(学生回答)谁能用自己的理解形象的说一说它们的运算顺序?(学生回答)看来同学们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理解的很透彻。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其实,数学之间是有联系的,只要你们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从旧知识中发现并学到许多新知识,不信,你们看这道题(板书:7+4×3),观察一下,与上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1)做一做那么,当他们遇到一起的时候,你们应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拿出本子试着做一做。
2)读一读同学们想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吗?(想)请打开书48页,对照48页的脱式计算,看一看自己做的对不对。
做对的同学就在旁边为自己画上一个大大的笑脸,以示鼓励。
做错的同学,认真观察,找到自己错误的原因,并在旁边改正过来。
(学生独立看书并更正)3)说一说(请做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并更正:请做对的同学说说正确的计算顺序)4)做一做我们知道了当加和乘遇到一起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那么,当减法和除法遇到一起的时候呢?请同学们再试着做一做这道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混合运算》教
案
第二课时解决问题:混合运算及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题
一、用脱式计算
(1)(37-28)4(2)86-30(3)42-306
======
(4)19+65(5)35(28-21)(6)5(284)
===
===
二、列式计算(文字题只能写综合式,然后脱式计算)
(1)21加上24,再减去45得多少?(2)8乘以3的积再除以6得多少?
三、应用题
(1)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米,还剩多少米?
(2)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米,做短跳绳用去8米,还剩多少米?
(3)学校用80元买体育用品,买篮球用去60元,还剩多少元?
(4)学校用80元买体育用品,买篮球用60元,剩下的买了4根跳绳,每根跳绳多少元?
(5)菜站运来60筐黄瓜,一个食堂拉走30筐,剩下的分给6个副食
店,平均每个副食店分到多少筐?
(6)水泥厂一天生产了98袋水泥,上午运走50袋,下午运走23袋,还剩多少袋?
(7)自行车厂要生产80辆自行车,已经生产了50辆,剩下的每天生产6辆,还需要多少天?
(8)要修一条90米长的水渠,修好了60米,――――――――――?
(把它编成用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再解答出来)。
编辑推荐: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