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利钠肽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脑利钠肽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脑利钠肽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背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见手术。
在这一手术中,心脏被停止并置于机器上,机器代替心脏进行血液循环。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患者的生理状态会发生变化,其中之一就是肾脏功能的下降。
脑利钠肽是一种可能有利于改善肾脏功能的激素。
脑利钠肽的作用脑利钠肽是一种由心脏细胞产生的激素,其作用包括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扩张血管以降低血压,并促进心脏排盐和利尿。
这些作用都使其成为可能有利于保护肾脏功能的激素。
实验设计在这项实验中,选取了40名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
通过对患者的随机分组,其中2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标准的手术治疗。
另外20名患者则在手术时注射脑利钠肽。
注射剂量为0.05μg/kg/min,连续注射6小时。
在手术后48小时,比较两组患者肾脏功能情况的变化。
血尿素氮(BUN)和肌酐是评估肾脏功能的指标之一。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接受脑利钠肽注射的患者中,血液中的肌酐和BUN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此外,在使用脑利钠肽的组别中,仅有10%的患者出现肾脏功能衰竭(肌酐水平> 2.5mg/dL),而对照组中的肾脏功能衰竭率高达45%。
讨论脑利钠肽作为治疗肾脏功能损害的药物已经被广泛研究。
在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中,脑利钠肽注射可降低肾脏功能损伤的程度和发生率。
然而,目前尚未有足够的临床试验数据,确定脑利钠肽注射是否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的预后有显著益处。
因此,在将脑利钠肽用于治疗这类患者时,需谨慎权衡其可能带来的好处和不良反应。
结论本实验表明,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中,脑利钠肽注射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然而,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来确定其在这一领域中的作用以及最佳用药方式和剂量。
脑利钠肽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脑利钠肽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关键词】体外循环脑利钠肽心脏手术近年来,脑利钠肽在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左室功能不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引起人们重视[1-2],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脏手术围术期脑利钠肽的变化规律也可能具有同样的诊断和预后作用。
本文将对脑利钠肽与ECC 心脏手术的关系进行综述。
1 背景循环利钠肽家族(NPs)由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 , 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C2型利钠肽(C2-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CNP)[3]和新近发现的DNP(Dendroaspis natriuretic peptide)[4]组成。
据国内外研究表明,ANP 和BNP 分别主要由心房和心室分泌,作为循环心脏激素起到利尿、利钠、降压和舒张平滑肌等作用,调节体液环境;CNP 则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生理作用是扩张血管,局部调节血管压力;DNP存在于人类和狗的血浆、心房肌中[4]。
BNP又称为脑钠素,因在1988年由Sudoh 等[5]首先从猪脑中分离纯化而得名,主要由心室分泌,特别是当心室压力增高时分泌,升高的程度与心室扩张和压力超负荷成正比,因此可以准确地反映心室功能的变化,是心室功能不全的高特异、高敏感生物标志物。
1.1 BNP的结构与表达 BNP是一种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类神经激素,其分子量为3500,中间17个氨基酸通过二硫键连接半胱氨酸残基形成闭环结构。
人类BNP基因片段位于1号染色体短臂的远端,BNP的信使核糖核酸由900-1000个核苷酸组成,可表达BNP前体原,脱去N端的信号肽成为含有108个氨基酸的BNP前体(proBNP)。
BNP以BNP-32和NT-proBNP两种形式存在,BNP-32是由BNP前体酶解后的C末端产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NT-proBNP为无生物活性的N-氨基末端产物,此二者是等摩尔释放,因此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方面有相似的临床应用。
谈谈脑钠肽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及围手术期的应用

谈谈脑钠肽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及围手术期的应用脑钠肽属于心血管神经内分泌激素,脑钠肽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心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程度呈正相关,现已成为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程度进行评估、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前后心功能状态进行有效反映,最为方便和准确的一种生物化学指标。
脑钠肽还能预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预后情况,同时对围手术期治疗能够发挥指导作用,可以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已经成为术后辅助进行即时床边检查的有效手段。
近些年,血浆脑钠肽广泛的应用于诊治先小儿天性心脏病,一些相关因素例如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改变了房室压力、室壁压力和循环血压等,都可能诱发心肌细胞合成或是分泌脑钠肽。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心功能水平能够通过脑钠肽浓度快速且准确的进行衡量,有效改善疾病的发展趋向和结局。
我们先来简要了解一下脑钠肽。
心房钠肽、脑钠肽、C型钠肽都属于人类的钠肽。
脑钠肽最早是在1988年由日本专家由猪脑中分离得来的,血浆脑钠肽的酶解主要包括两种成分:脑钠肽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人类的脑、肺、心脏、泌尿生殖器和消化道等组织中内都广泛存在脑钠肽,其中含量最高的是心脏。
脑钠肽能够增强肾小球滤过率,具有扩张血管和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作用。
医学专家在研究中反响,血浆脑钠肽的浓度和年龄、性别和体重等因素有关,特别是在新生儿中浓度较高,婴儿出生后第一周会快速减少,2周后浓度对于普通成年人;同时男孩比女孩要低;通常肥胖患者的脑钠肽水平相对较低。
全世界导致患病率和死亡率的首要影响因素是心力衰竭,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危险层次评估最重要的工具为测试患者的脑钠肽。
脑钠肽还可以用于进行辅助诊断、明确病情分期、判定是否需要入院治疗、判定何时可以出院,还可以对患者发生临床事件的危险性进行有效判断。
脑钠肽在小儿心功能不全领域特别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方面研究不断深入。
心脏射血分数还没有下降之前,血浆脑钠肽浓度已经开始变化,因此脑钠肽可以作为早期心功能变化的有效评价标准。
术前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手术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术前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手术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摘要:目的探究术前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PCI 手术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AMI并经过PCI手术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1例。
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其基础上联合rhBNP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炎性因子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ESM-1)]、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经(LVD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随访1年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而部分心功能指标(LVDd、LVDs)与hs-CRP、IL-6、ES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且实验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随访1年内,两组均有存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绞痛等MACE事件的患者(P均>0.05),而实验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
结论术前rhBNP对AMI并经过PCI手术患者近期预后有积极影响,能显著提升患者心功能,且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用药安全性高。
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急性心肌梗死;PCI;心功能;炎性因子Effects of preoperative 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on short-term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 undergoing PCI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reoperative 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rhBNP) on the short-term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undergoing PCI. Methods A total of 102 patients with AMI who underwentPCI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9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with 51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drugs,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as combined with rhBNP for treatment on this basis.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interleukin-6 (IL-6), 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 (ESM-1)] and cardiac function indicators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DD), 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LVDS),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before treatmentand after 1 months of treatment and major cardiovascular adverseevents (MACE) within 1 year of follow-up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1 month of treatment, the LVEF i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and some of the cardiac function indexes (LVDd, LVDs) and hs-CRP, IL-6 and ESM-1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ll P<0.05), and the changes of the above indexe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ll P<0.05). Within 1 year of follow-up, there were patients with MACE events such as arrhythmia, heart failure and angina pectoris (all P>0.05). The incidence rate of MACE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ll P<0.05). Conclusion Preoperative rhBNP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short-term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MI undergoing PCI. I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ardiac function, and can reduce the levels of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it has high safety of medication.Key Words: 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CI; Cardiac function; Inflammatory factors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冠状动脉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现象,临床表现为压榨性胸痛、异常出汗、恐惧等,常累及呼吸、消化等系统,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1]。
利钠肽对老年人非心脏手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中国人民解放 军总 医院第二附属 医院(0 0 1 10 9 ) 肖 军 唐发 宽 李 进 常 青 关长 勇 杨 波 郑 方 陆 宏 金文波
【 摘
要 】 目的 探讨 B型利钠肽 ( N ) 测老年 非心脏 手术心 血管事件 的价值 。方法 B P预
依 据术前 血浆
B P浓度将 6 N 2例择期行非心脏手术患者分为两组 , A组 (2例) B P浓度≤1 0n / ; (0 )B P浓度 > 4 :N 0 g L B组 2 例 : N 10n / 。比较两组患者术 后心脏事件并计算 敏感性 、 0 g L 特异性 、 阳性率 、 假 假阴性率 、 阳性 预测值 、 阴性预 测值 、 准 确率等指标。结果 A组无心脏事件发生 , 中有 1 (0 发生心脏事件 , B组 4例 7 %) 两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it ogo p gopA: N  ̄ 10p / , =4 , ru : N not ru s(ru B P 0 g mL n 2 gopB B P>10p / , =2 )bsdo N ne t — w 0 g mL n 0 ae nB P c cnr o a
t n e o es r e .Da ao a d a v n si o h g o p r mp r n u h i d x a e st i s e ii t f le i s b f r u g r o y t fc r ice e t b t r u swe ec n o a e a d s c e s n i vt d n s i y, p c c y, as fi p st e as e a ie o i v r it ev l e e a ie p e i t e v le a d a c a y we e c lu ae .Re u t No o i v ,f l n g t ,p st ep e c i au ,n i e v i d v g t r c i au n c u c r ac l t v d v r d sl s
脑利钠肽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脑利钠肽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谢文卓【摘要】目的:观察脑利钠肽(BNP)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及心内科2013年7月-2014年12月收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入院经心电图诊断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并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治疗。
结果:所有病例均于入院12h内顺利完成急诊PCI术,术中及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
PCI术前BNP浓度为(586.4±153.7)ng/ml ,PCI术后24h BNP浓度为(390.4±126.3)ng/ml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根据PCI浓度分为三组,A组17例,B组66例,C组25例,三组在年龄上存在显著差异,PIC 术后半年三组病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C组的 LVEF显著低于B组与 A 组( P<0.05),B组LVEF显著低于A组(P<0.05),B组与C组的LVEDV、LVESV 显著高于A组(P<0.05),对三组病例随访1年,A组死亡1例(5.9%),B组6例(9.1%),C组9例(36.0%);C组病死率显著高于A组与B组,B组病死率显著高于A组(P<0.0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检测血浆BNP的浓度水平与梗死严重程度、心脏功能、左室重塑等情况有关,有利于对患者的再灌注恢复情况作出判断,对介入术后患者的预后具有评估价值。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n emergenc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role of prognostic evaluation .Methods :Our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and heart from July 2013 to December 2014 ,with revenues of 10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hospitalization by ecg diagnosis for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and at the onset of 12h adept emergenc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Results:The three groups of cases in hospital smoothly within 12h emergencyPCI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without obvious complications .PCI for preoperative BNP concentration(586 .4 ± 153 .7)ng/ml ,PCI postoperative 24h BNP concentration for (390 .4 ± 126 .3)ng/m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preoperative BNP levels (P<0 .05) ,according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PCI postoperative divided into 3 groups ,A group of 17 cases ,66 cases of group B ,group C 25 cases ,three sets of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e ,six months after PIC of three cases of echocardiography ,group C LVEF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group B and group A (P<0 .05) ,group B LVEF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A (P<0 .05) ,group B and group C LVEDV , LVESV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group A (P<0 .05) .The three groups of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1 year ,1 case of death was 5 .9% in group A of ,6 cases of group B 9 .1% ,9 cases of group C 36 .0% ;group C case fatality rat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group A and group B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P<0 .05) .Con‐clusion: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went emergenc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fter test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and severity infarction ,cardiac function and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nd so on and so forth ,is conducive to reperfusion recovery of the patients withjudgment ,to intervene i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evaluation value.【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6(029)024【总页数】4页(P3304-3306,3318)【关键词】脑利钠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急性心肌梗死【作者】谢文卓【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5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2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冠脉及其分支血管血供持续中断,心肌缺血缺氧而发生变性坏死[1],AMI为心脏循环系统的急危重症,治疗关键在于及时恢复冠脉血供,挽救濒死心肌,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为溶栓与介入治疗,溶栓治疗因时间窗要求严格、治疗剂量不易把握而限制使用[2],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过微创介入及时有效的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心肌灌注、减少梗死范围,是AMI首选的安全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方法[3]。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高危心脏手术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观察与体会-论文

经减慢药物输液速度 , 增 大 多 巴胺 剂 量 , 适 当 扩充 血 容 量 等处 理后 , 血压 逐 渐平 稳 ; 有2 例 患者 出现 恶 心症状 , 遵 医 嘱给予 胃复 安 1 O mg 肌 肉注射 后症 状缓
解; 有l 例 患者 出现 室性 心 动过 速 , 排 除 电解 质 紊 乱
注 意观 察 尿量 变 化 , 做好导尿管护理 , 防 止 尿路 感
染, 定期监’ ? 贝 4 电解质和肾功能 , 以免诱发心律失常 ; 准备 好 各种 抢 救 物 品和 仪器 , 以备 抢 救 之 用 。用 药
过程 中要加 强 巡 视 ,及 时发 现 问题 并 作 相 应处 理 。 用药 后 观 察药 物 的疗 效 和 不 良反 应 , 新 活 素最 常 见 的不 良反 应 为低 血压 , 其 他 不 良反 应 为 头痛 、 恶心、
望 。作 为 一种 新 药 , 冻 干重 组 人脑 利 钠 肽 在使 用 过 程 中存 在 着用 药 安全 的 问题 ,护 理人 员 对 其 配制 、 维 持速 率 、 配 伍 禁忌 及 不 良反 应等 知 之 甚少 , 因此 , 本 次 研 究 旨在 使 护 理 人 员 了解 冻 干 重 组 人 脑 利 钠 肽 的 药理 机制 、 使用 方 法 、 疗效 及 不 良反应 , 提高 用
医 院胸 外 监 护 病 房
通, 让家属给病人最大的精神支持。同时, 向患者及 其 家 属 充 分 解 释 说 明用 药 的必 要 性 及 用 药 注 意 事 项, 耐心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成功应用 的案例 , 消除 患 者 的焦虑 。 1 . 3 . 2 用药 护理 1 . 3 . 2 . 1 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脑钠肽不能与肝 素 、 胰岛素、 布美 他 尼 、 肼苯 哒嗪 、 速 尿 等药 物 在 同一 条
B型利钠肽对非心脏手术患者心血管事件预测

B型利钠肽对非心脏手术患者心血管事件预测王红艳;丁文刚【摘要】心血管并发症是手术患者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对患者进行准确的围术期风险评估至关重要.B型利钠肽是心功能受损的可靠生物标志物.现主要对B型利钠肽预测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进展进行综述, 探讨其作为预测指标的优点和前景.%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 is the main cause of perioperative death in surgical patients. It is critical that making accurate perioperative risk stratification to patients. BNP is a reliable biomarker of cardiac injury. The paper reviewed the progress of BNP in predicting perioperative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non-cardiac surgery. The advantages and prospects of BNP was also elaborated as a predictive indicator.【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19(040)002【总页数】4页(P219-222)【关键词】围术期;心血管事件;B型利钠肽【作者】王红艳;丁文刚【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正文语种】中文全球每年约有2亿患者行外科手术,患者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约有1千万患者在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发生心血管事件[1],例如因心血管病死亡以及心肌梗死等。
术前风险分层可以使临床医生在充分考虑了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后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同时也使患者对自己的自身情况知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利钠肽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关键词】体外循环脑利钠肽心脏手术近年来,脑利钠肽在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左室功能不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引起人们重视[1-2],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脏手术围术期脑利钠肽的变化规律也可能具有同样的诊断和预后作用。
本文将对脑利钠肽与ECC 心脏手术的关系进行综述。
1 背景循环利钠肽家族(NPs)由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 , 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C2型利钠肽(C2-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CNP)[3]和新近发现的DNP(Dendroaspis natriuretic peptide)[4]组成。
据国内外研究表明,ANP 和BNP 分别主要由心房和心室分泌,作为循环心脏激素起到利尿、利钠、降压和舒张平滑肌等作用,调节体液环境;CNP 则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生理作用是扩张血管,局部调节血管压力;DNP存在于人类和狗的血浆、心房肌中[4]。
BNP又称为脑钠素,因在1988年由Sudoh 等[5]首先从猪脑中分离纯化而得名,主要由心室分泌,特别是当心室压力增高时分泌,升高的程度与心室扩张和压力超负荷成正比,因此可以准确地反映心室功能的变化,是心室功能不全的高特异、高敏感生物标志物。
1.1 BNP的结构与表达 BNP是一种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类神经激素,其分子量为3500,中间17个氨基酸通过二硫键连接半胱氨酸残基形成闭环结构。
人类BNP基因片段位于1号染色体短臂的远端,BNP的信使核糖核酸由900-1000个核苷酸组成,可表达BNP前体原,脱去N端的信号肽成为含有108个氨基酸的BNP前体(proBNP)。
BNP以BNP-32和NT-proBNP两种形式存在,BNP-32是由BNP前体酶解后的C末端产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NT-proBNP为无生物活性的N-氨基末端产物,此二者是等摩尔释放,因此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方面有相似的临床应用。
但与BNP 相比,NT-proBNP因其半衰期长(半衰期为120 min)、心衰时升高幅度大而更有利于临床检测。
1.2 BNP的生理学特性 BNP它是人体内唯一的、天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受体拮抗剂[3],有抑制后叶加压素及抑制交感神经的保钠、保水、维持血压作用。
其生理学特性主要有:①通过作用于肾小球及髓质集合管来抑制肾素分泌,提高肾小球过滤,抑制钠的重吸收,增加尿量[6]。
②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分泌[3]。
③舒张血管平滑肌,使动脉及静脉扩张,降低血压及心室前负荷[7-10]。
④能阻止心肌细胞的纤维化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抑制血管壁重构[11-12]。
⑤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有助于防止在充血状态下形成血栓。
1.3 BNP的分布与排除 BNP广泛分布于脑、脊髓、心肺等组织,其中以心脏含量最高。
脑以延髓含量最高。
心脏内BNP主要存在于左、右心房,其中右心房含量为左心房的3倍多,而心室储备很少,仅为心房的1%~2%。
BNP由心室分泌入血后经肾脏排除,清除时间23 min。
糖尿病时心脏表达BNP水平升高,可能通过激活cGMP信号途径,对抗转化生长因子-β、抑制交感神经的传出冲动及降低血压等机制防止糖尿病心肌病变的发生[13]。
BNP水平在性别、年龄上有差异。
有文献报道[14-15],通常女性高于男性,年老高于年轻。
年龄每增长10岁,BNP水平增长1.2倍。
这种与年龄、性别有关的差异,其生理机制尚不清楚。
2 BNP与成人心脏手术2.1 BNP与瓣膜置换术有研究表明,病人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与血浆BN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16]。
NYHA评级越高,心功能越差,血浆BNP水平越高[17]。
这与美国心脏协会指引中关于BNP水平与NYHA分级的对应关系基本一致:心脏手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血浆BN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18],即LVEF越低,心功能越差,血浆BNP水平越高。
但也有学者指出LVEF与血浆BNP水平无相关性,得出不同的结论可能与LVEF的测量方法不同有关。
BNP水平在瓣膜置换术后8 h开始明显升高,至术后24 h达到高峰。
提示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手术和全身麻醉等因素可能是术后BNP释放的主要原因[16];术后12 h BNP浓度与麻后BNP水平有显著相关性,表明术前BNP水平越高,术后12 h BNP水平越高[19]。
术后7天BNP水平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术前水平,术后30天恢复至术前或低于术前水平[16]。
此变化规律表明,病人在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出现心功能不全,BNP水平升高,经术后系统治疗,心功能得到改善,BNP水平逐渐下降。
2.2 BNP与搭桥手术有学者指出,血浆BN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迅速升高,可能主要和梗死部位与非梗死部位的交界处牵拉使心室壁张力增加有关[20]。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血浆BNP浓度在AMI后21~48 h达到高峰,水平可高达正常人的60倍[21]。
急性前壁心梗、并发心衰、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明显升高、以及后期形成室壁瘤者在第五天再次出现BNP的升高,形成双峰型BNP升高。
在起病后2~4周BNP仍处于较高水平,且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脏指数(CI)呈负相关,与肌钙蛋白I(cTnI)水平和肺楔压呈正相关,与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无关。
血浆BNP水平的升高可以反映心肌梗死面积、病变程度并可预示转归。
体外循环不停跳搭桥手术病人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恢复血流后NT-proBNP即开始升高至术前2.3倍水平,并持续至术后4 h;术后24 h后可升高至术前5倍水平。
这反映了体外循环导致的左心室壁张力增高和心肌损伤[22]。
2.3 NT-proBNP与成人心脏手术研究人员观察围术期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规律,以此判断NT-proBNP对心脏术后并发症和生存率的预测价值。
在一项98例成年男性心脏手术病人的研究中[23],检测术前及术后每日晨起NT-proBNP水平直至出院,收集如心电图改变、术后呼吸机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天数、术后30天及1年内生存率等临床信息,经统计分析后发现,术前超声EF值、术后住院天数与术前NT-proBNP水平呈显著相关,与患者年龄、病变血管数、转机及阻断时间无明显相关;t检验分析显示,术后需要IABP支持的、1年内死亡的、术后住院天数超过10天的病人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如果病人术前NT-proBNP水平超过385pg/ml,86%病人术后需要IABP支持,79%病人术后住院超过10天,而85%病人术后1年内死亡。
3 BNP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新生儿出生第一天就能在血浆中检测到升高的BNP水平,在此后的一周内迅速下降,这种出生后高BNP水平的机制尚不清楚。
因此,有学者建议研究3个月以上的患儿为宜[24]。
紫绀型心脏病患儿术前NT-proBNP水平较其他类型先心病明显升高,可能与组织缺氧直接刺激BNP分泌有关。
轻度心衰的BNP及ANP水平即开始升高,重度时达高峰,恢复期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值[25]。
术前NT-proBNP水平与患儿年龄、体重和术前彩超测量的左室缩短分数无关。
超过80%的患儿术后需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手术前、后NT-proBNP水平越高,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越长;术前NT-proBNP水平还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呈正相关。
因此,术前NT-proBNP水平可以帮助确定术后治疗方案和疗程[24]。
4 结论BNP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学特性,可以作为评估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风险、预测术后并发症和转归的特异性指标,其变化规律因手术不同而略有不同。
较高的BNP水平通常预示术后长时间的机械通气、ICU 停留和住院时间以及较差的预后。
【参考文献】[1]凤英,曹中朝.BNP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5,17(8):465-468.[2] McLean AS,Tang B,Nalos M,et al. Increased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level is a strong predictor for cardiac dysfunc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 [J]. Anaesth Intensive Care, 2003,31(1):21-27.[3]Wilkins MR,Redondo J,Brown LA. The Natriuretic-peptide family [J]. Lancet, 1997, 349(9061): 1307-1310.[4]刘运双.尿钠肽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4,25(1):48-51.[5] Sudoh T,Minamino N,Kangawa K,et 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32: N-terminal six amino acid extended form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dentified in porcine brain [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1988,155(2):726-32.[6]Marin-Grez M,Fleming JT,Steinhausen M.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causes pre-glomerular vasodilatation and post-glomerular vasodilatation in rat kidney [J].Nature,1986,324(6096):473-476.[7] Atarashi K,Mulrow PJ,Franco-Saenz R. Effect of atrial peptide on aldosterone production[J]. J Clin Invest,1985,76(5):1807-1811.[8] Burnett JC Jr,Granger JP,Opgenorth TJ. Effects of synthetic 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 on renal function and renin release [J]. Am J Physiol,1984,247(5 Pt 2 ):F863-866.[9] Richards AM,McDonald D,Fitzpatrick MA,et al. Atrial natriuretic hormone has biological effects in man at physiological plasma concentrations [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1988,67(6):1134-1139.[10]Tonolo G,Richards AM,Manunta P,et al. Low-dose infusion of 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 in mild essential hypertension [J]. Circulation,1989,80(4):893-902.[11] Cao L,Gardner DG. Natriuretic peptides inhibit DNA synthesis in cardiac fibroblasts [J]. Hypertension,1995,25(2):227-234.[12]Itoh H, Pratt RE, Dzau VJ. 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 inhibits hypertrophy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J]. J Clin Invest,1990,86(5):1690-1697.[13]黄昶荃,肖谦.脑钠素与糖尿病心肌病变[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25(2):116-118.[14]贾敏,邓印红,冯志山. 脑钠素检测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J].微循环杂志,2005,15(1):85-86.[15] Waku S, Iida N, Ishihara T. Significance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measurement as a diagnostic indicator of cardiac function[J]. Methods Inf Med,2000,39(3):249-253.[16]赖登祥,张尔永,王兰兰.心瓣膜疾病患者围手术期脑钠素浓度的变化[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4,11(2):103-105.[17]黄伟光,吴同果,韦建瑞,等.高血压左心功能不全患者NT-proBNP检测的临床意义[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22(2):206-207.[18] Morimoto K,Mori T,Ishiguro S,et al. Perioperative Changes in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Concentration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 [J]. Surg Today, 1998, 28(1): 23-29.[19] Georges A,Forestier F,Valli N,et al. Changes in type B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concentrations during cardiac valve replacement [J]. 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4,25(6):941-945.[20]王岚峰,吴双,关秀茹,等.脑钠素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5,33(3):234-237.[21]陈淑芳,徐卓玉,张婷. 脑利钠肽的研究进展[J].齐鲁医学杂志,2005,20(4):367-370.[22]Rastan AJ,Bittner HB,Gummert JF,et al. On-pump beating heart versus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evidence of pump-induced myocardial injury [J]. 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5,27(6):1057-1064.[23] Hutfless R,Kazanegra R,Madani M,et al. Utility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in Predicting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Outcom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Heart Surgery [J]. J Am Coll Cardiol,2004,43(10):1873-1879.[24] Gessler P,Knirsch W,Schmitt B,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plasma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n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t defects and open-heart surgery [J]. J Pediatr,2006,148(3):372-376.[25]盛学岐,常红,范希文.脑钠素对婴幼儿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J].齐鲁医学杂志,2005,20(6):493-4NMJ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