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呼吸系统
第二篇之第六章 呼吸系统

3.鼻旁窦: 额窦 上颌窦 开口中鼻道 筛窦前中组 筛窦后组 开口上鼻道 蝶窦 开口蝶筛隐窝
鼻功能:加温、加湿、散热、除尘 辅助发音,产生共鸣
二、
喉 位于颈前部正中, 成年人喉上端始 于第4、5颈椎高度, 下端于第6颈椎下缘 高度接第1气管环。
喉以软骨为支架衬以粘膜、韧带、肌肉
鼻腔: 1、鼻前庭 皮肤有鼻毛 鼻阈 2、固有鼻腔 上、中、下鼻甲 上、中、下鼻道 蝶筛隐窝 粘膜功能区
呼吸区
鼻中隔
嗅区
Little区
(2)
固有鼻腔:称鼻腔,由骨及软骨覆 以粘膜而成,形态与骨性鼻腔大致相同。 上壁:筛骨、蝶骨体下面、鼻骨、额骨 下壁:硬腭 内侧壁:鼻中隔骨部(筛骨垂直板、犁 骨) 外侧壁:上、中、下鼻甲
2.支气管 是指气管杈与肺门之间的一段呼吸道。 右支气管短粗,走向较陡直,与气管中
线成25~30度角,可以看作是气管直接延 续,因而异物易进入右支气管。右支气 管长约2~3厘米。 左支气管:长约4~5厘米,较细长,走向 倾斜,与气管中线约成40~50度角。
五、肺 (一)肺的位置及形态 肺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膈以上。 右肺形态宽而短。左肺形扁窄而细长。 肺组织由实质和间质组成。实质就是肺 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大量的肺泡。间 质是指肺内的结缔组织以及血管、神经 等结构。
四、
气管与主支气管 气管和支气管是连接喉与肺之间的管道 部分,由软骨、肌、粘膜及结缔组织构 成。 气管和支气管均以“ C” 形的气管软骨为 支架,缺口向后,由环韧带连接在一起, 并有平滑肌纤维。
1.气管 上端起自环状软骨下缘,向下至胸骨角
平面分为左右支气管为止。分开处称为 气管杈。全长由16~20个气管环构成。根 据气管的行程、位置可分为颈段和胸段。
第六章呼吸系统

第六章呼吸系统一、本章要求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上、下呼吸道的概念;鼻旁窦的位置、开口部位;喉的位置,喉软骨的类型,喉腔的形态及分部;肺的位置和形态,Ⅰ型、Ⅱ型肺泡细胞、尘细胞,气血屏障的概念: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肋膈隐窝的位置;肺与胸膜的体表投影。
熟悉:气管、主支气的位置、形态及微细结构;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肺导气部和呼吸部的分支概念;纵隔的概念。
了解:支气管肺段的定义,纵隔的区分和内容物。
二、复习要点上呼吸道:鼻、咽、喉呼吸道下呼吸道:气管、各级支气管呼吸系统肺实质:支气管树和肺泡肺肺间质: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神经等(一)鼻1 外鼻:分鼻根、鼻背、鼻尖和鼻翼等部分。
注意鼻唇沟的概念。
鼻前庭2. 鼻腔外侧壁:上、中、下三个鼻甲和三个鼻道,上鼻甲后上方有蝶筛隐窝固有鼻腔鼻中隔:前下部为易出血区(Littile)嗅区:上鼻甲内侧及与其相对鼻中隔以上部分的鼻粘膜鼻黏膜呼吸区:嗅区以外的鼻腔粘膜,有丰富的血管和腺体上颌窦:最大,位于上颌骨体内,开口于中鼻道额窦:位于额骨眉弓深面,额骨内外板之间,开口于中鼻道3.鼻旁窦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位于筛骨迷路内,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二)喉1. 位置:颈前部正中,成人平第5~6颈椎高度,女性和小儿稍高2. 结构甲状软骨:最大,其前角突出称喉结环状软骨:惟一呈环行的软骨,对维持呼吸道通畅有重要作用1)喉软骨杓状软骨:成对,三面锥体形,有声带突和肌突会厌软骨:形似树叶,有弹性,形成会厌2)喉连结:主要有环甲关节、环杓关节、弹性圆锥和甲状舌骨膜作用于环甲关节,使声带紧张或松驰3)喉肌作用于环杓关节,使声门裂开大或缩小4)喉腔下通气管,上经喉口通喉咽。
又是发音器官。
前庭襞:喉腔内上方的一对粘膜皱襞两襞声襞:下方的一对粘膜皱襞前庭裂:两侧前庭襞之间的裂隙两裂声门裂: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之间的裂隙,是喉腔最狭窄部喉前庭:前庭襞以上部分三部喉中间腔:前庭襞和声襞之间的部分(向两侧突出的隐窝称喉室)声门下腔:声门裂平面以下部分,此处黏膜下组织疏松,炎症时易发生水肿(三)气管和主支气管位置:起于环状软骨,下行入胸腔,至胸骨角平面分叉形态:16~20个“C”形软骨环构成的圆筒形管道,1.气管颈部:环状软骨至颈静脉切迹,气这切开在3~5气管环处进行分部:胸部:颈静脉切迹至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气管杈,内面呈半月形向上凸的纵嵴称气管隆嵴左主支气管:细、长、倾斜2.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粗、短、较陡直,气管异物进入右主支气管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含有大量杯状细胞黏膜固有层:富含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内有腺体导管、血管及淋巴组织3.微细结构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和丰富的腺体外膜:由结缔组织和“C”形透明软骨构成(四)肺1.位置:肺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左右各一。
第六章_呼吸系统

肺炎
肺炎
家长探病防护严密
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表现为 发烧、胸部疼痛、咳嗽、呼吸急促等, 是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
尘肺
长年累月在金矿打钻的民工,脸上 厚厚的粉尘遮不住忧郁的目光。
尘肺是长期在粉尘比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 容易患的一类职业病。这些疾病发展到一定程 度时,患者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目 前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疗法。
随堂练习
1.喉肌为 骨骼肌 肌,其收缩可视 环甲 关节运动,可引起声门紧张或松弛; 环杓 关节运动,可控制声门裂开大或缩小, 来调节音调高低和声音的大小。
请填写下列结构的名称:
会厌 1
2 前庭襞 3 声襞
4 声门裂
请填写下列结构的名称:
9 会厌
3 喉前庭 甲状软骨 8 1 前庭襞 6 喉室 声襞 2 4 喉中间腔 4
声门的大小由声带的内收、外展来完成。
吸气时扩大,呼气时微闭。
声带松开和拉紧
声带
声门
喉肌的运动可控制发音强弱。
喉肌的运动能调节声调高低。
发音功能
◆要形成语言,必有四器:
发音器—喉;
动力器—肺;
四器
共鸣器—鼻、咽 、喉及胸;
构音器—唇、舌、齿、腭。
◆喉是发音器官,当发音时声带向中线靠拢, 关闭声门,肺部呼出气流振动声带而发出声 音。
4.气血屏障包括 ( AE ) A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及其基膜 B肺泡隔 C大量弹性纤维 D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 E肺泡上皮及其基膜 5.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AE ) A肺泡管 B肺泡囊 C肺泡 D呼吸性细支气管 6.肺的形态正确的描述是 ( D ) A左肺分为3叶 B右肺仅有一斜裂 C膈面又称纵膈面 D左肺前缘下部有心切迹
5 声门下腔 7 环状软骨
人体解剖学呼吸系统PPT课件

3.胸膜下界:在锁骨中线与第8肋相交,在腋中线与第10 肋相交,在肩胛线与11肋相交。
62
二、纵 隔(mediastinum) 1、概念:两侧纵隔胸膜之间的所有器官
和组织的总称。
63
2、分部:上纵隔: 下纵隔:前纵隔、中纵隔、后纵隔
64
学习要点
1、呼吸系统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分界。 2、喉的位置、软骨的组成、喉腔的结构特点。 3、气管的位置、左右支气管的形态结构特点。 4、肺的位置、形态、左右肺的形态结构特点。 5、肺的组织结构特点;气血屏障。 6、胸膜与胸膜腔的概念、肋膈隐窝。
25
第三节 肺 (lungs)
• 一、肺的位置和形态
• 1、位置:位于胸腔内,左、右两肺分居
•
纵隔的两侧,膈的上方。
26
• 2、形态:
• 一尖:肺尖
• 一底:肺底
• 三面:膈面
•
胸肋面
•
纵隔面:
•
肺门
•
肺根
•
27
纵隔面:肺门、肺根
28
左右肺的形态区别: 左肺狭而长,前缘有心切迹。以斜裂分上、下两叶。 右肺宽而短,以斜裂、水平裂分上中、下三叶。
•
易患上颌窦炎。
•
蝶窦:前组、中组开口于中鼻道。
•
后组开口于上鼻道。
•
筛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7
鼻旁窦:鼻腔周围的含气空腔。
8
鼻旁窦
开口部位
蝶窦
蝶筛隐窝
筛窦 后组 上鼻道
前中组 中鼻道
额窦
中鼻道
上颌窦
中鼻道
9
二、喉(larynx)
• 喉的位置: • 位于颈前部的正中,平对第4—6颈椎,上通咽 • 腔,下接气管。
第六章 呼吸系统检查

混合性呼吸困难----吸气呼气均困难,常伴有呼吸 次数增多。 临床意义:肺源性—肺炎 心源性—心衰 血源性—贫血 中毒性—亚硝酸盐中毒 腹压增高性—胃肠臌气
1、毕氏呼吸
吸气或呼气分成若干个短促的动作。 主要见于胸膜炎、慢性肺气肿、脑炎、 中毒及濒死期家畜。
2、库氏呼吸
呼吸不中断,呈深而慢的大呼 吸,呼吸次数减少。见于濒死期、 脑及脑膜疾病、大失血及某些中毒 等。
牛鼻黏膜的检查
操作步骤: 动物柱栏内保定。 术者站在牛头一侧,一手握住鼻中隔, 将头抬起,一手持手电筒照向鼻腔黏膜, 观察。
羊鼻黏膜的检查
操作步骤: 助手将羊站立保定,术者一手固定头 部,一手持开鼻器打开鼻腔。借助自然 光线或人工光源检查鼻黏膜。
犬鼻黏膜的检查
操作步骤: 动物站立保定。 助手将动物鼻部抬高,术者一手持开 鼻器打开鼻腔,另一手持手电筒照向鼻 粘膜观察。
羊人工诱咳
操作步骤: 动物站立保定。 术者用一手捏压前几个气管环和喉软骨。
犬人工诱咳
操作步骤: 动物站立保定。 术者用一手捏压喉部。
猪人工诱咳
操作步骤: 动物站立保定。 术者用一塑料袋紧密套在动物的口鼻 部,暂时停止呼吸,而后迅速取下塑料 袋,动物在深吸气后,出现咳嗽。
上呼吸道检查
1、鼻黏膜的检查 2、喉、气管检查
正常呼吸音
肺泡呼吸音:声音类似于柔和的“夫夫” 音,吸气末最清楚。 支气管呼吸音:声音类似于将舌抬高呼出 气体时发出的“赫赫”音。马属动物无 支气管呼吸音,其他家畜在肺区的前部, 大支气管接近体表处可听到。
马肺脏听诊
操作方法: 术者正确戴上听诊器,站在欲检侧,一手按在胸 背部作支点,另一手持听诊器集音头,紧贴胸壁听 诊,把听诊区分成上、中、下三部分,先听中部, 由前向后;再听上部,最后听下部。
第六章 呼吸系统

呼吸的三个环节:
呼吸过程由三个相互衔接并且同进进行的 环节来完成: 1.外呼吸或肺呼吸,包括肺通气(外界空气与肺 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换气(肺泡与肺 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3.内呼吸或组织呼吸,即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 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有时也将细胞 内的氧化过程包括在内。
。 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含氧气少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变成含氧气多二氧化碳少的动脉血。鼻是气体进出的门户, 也是嗅觉器官,它包括外鼻、鼻腔和开口于鼻腔的鼻旁窦三部分。鼻旁窦与鼻腔相通黏膜又相连续,故鼻腔黏膜感染时, 易波及到鼻旁窦,引起鼻窦炎。鼻旁窦参与湿润和加温吸入的空气,并起发音共鸣的作用。前部生有可以阻挡空气中灰 尘的鼻毛;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粘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黏膜中还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 温暖空气。鼻腔对吸入的空气起到了清洁、温暖、湿润的作用。
第六章
呼吸系统
第四节 胸膜与纵膈
胸膜与纵膈
• 胸膜是平滑光泽的浆膜,覆盖在肺表面的部 分,称为胸膜脏层;覆盖在胸壁内面和膈肌 上面等处的部分,称为胸膜壁层。脏、壁层 间的狭窄间隙叫做胸膜腔,腔内含有极少量 液体,以减少呼吸运动时两层胸膜之间的摩 擦。胸部两侧的胸膜腔互不相通。 • 纵隔是夹在两侧纵隔胸膜之间的器官及结缔 组织总称。纵隔上部主要含有胸腺、上腔静 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气管、食管、胸导 管和迷走神经、膈神经等。纵隔中部主要有 心包、心脏。后纵隔则包含有胸主动脉、奇 静脉、主支气管、食管、胸导管等品管。
三、肺及胸膜的体表投影
(一)肺的体表投影 两肺前缘的投影起自锁骨内侧端上方2~3cm处的肺 尖,向内下方斜行,经胸锁关节后方至胸骨柄后面, 约在第2胸肋关节水平,左右靠拢并垂直下降。右肺 前缘由此再下行至第6胸肋关节处弯向外下方,移行 于右肺下缘;左肺前缘因有心切迹,故在第4胸肋关 节处即沿第4肋软骨向外下方,至第6肋软骨中点处 移行于左肺下缘。平静呼吸时,两肺下缘各沿第6肋 向外后走行,在锁骨中线处与第6肋相交,在腋中线 处与第8肋相交,在肩胛线处与第10肋相交,在接 近脊柱时平第10胸椎棘突高度。当深呼吸时,两肺 下缘均可向上、下各移动2~3cm。
生理学第章呼吸系统

O2=1.5% CO2=5%
化学结合:气体与某些物质进行化学结合
特征:①量大 ②主要运输形式。
动态平衡 物理溶解
化学结合
精选ppt
一、 O2的运输 (一) H b 与O2 的可逆性结合
1.结合形式:
PO2↑ (氧合)
PO2↓ (氧离)
2.结合特征 1)快速、可逆、不需酶催化、受PO2的影响
2)是氧合 oxygenation 反应,
血红蛋白两对α、β肽链与O2结合能力可互 相促成结合或解离(释放)。 肺部,PO2升高促结合;组织,PO2下降促释 放。
精选ppt
(二)氧离曲线特征及生理意义
表示血液PO2 与Hb氧饱和 度关系的曲线。 呈“S形。
精选ppt
1.上段60-100mmHg : 坡度较平。 表明:PO2变化大时,血氧饱和度变化小 90%~98%
精选ppt
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一.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基本原理 (一)气体的扩散
气体扩散速率
P 温度 溶解度 扩散面积
扩散距离 √分子量
△P•T•A•S D∝
d•√MW 精选ppt
(二)呼吸气体和人体不同部位气体的分压 海平面各呼吸气体的分压(Kpa)
大气 吸入气 呼出气
O2 CO2 H2
FEV1/FVC% 80 % 3) 意义:肺通气功能的动态指标
FEV1/FVC%是评定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常用指 标,也常用于鉴别阻塞性肺病和限制性肺病。
精选ppt
(二)肺通气量 lung ventilation volume 1.每分通气量 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 呼吸频率 Tidal Volume×respiratory frequency
现代基础医学概论(第六章)

”
壁胸膜依其所覆盖的部位分为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和胸膜顶4部分。
1
肺
2
脏胸膜
3
纵隔胸膜
4
膈胸膜
5
肋胸膜
6
胸膜顶
7
胸膜腔
8
肋膈隐窝
9
纵隔:为2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及结缔组织的统称。
前:胸骨;后:脊柱胸段;侧:纵隔胸膜;上:胸廓上口;下:膈。
内:胸膜、心脏、心包、出入心脏的大血管、迷走神经、气管、食管、胸导管、淋巴结、结缔组织。
肺通气阻力:
(二)肺通气阻力: 1、弹性阻力: ① 肺泡表面张力:是物理特性,阻碍肺扩张,但肺II型细胞可产生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萎陷及肺水肿。 ② 弹性回缩力:为肺弹力纤维被牵拉所产生。 2、肺顺应性:与弹性阻力成反比。 3、非弹性阻力:即气道阻力,主要是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等产生,易受神经体液因素影响,是哮喘的主要病因。
声门(三维CT扫描)
喉腔 上通咽腔喉部,下通气管。在喉腔侧壁的粘膜有上、下两对矢状位的粘膜皱襞,上对称前庭襞(其间隙为前庭裂),下对称声带,两侧声带之间的裂隙即为声门,空气通过此处引起声带颤动,因而发声。喉腔借前庭襞和声带分为喉前庭、喉中间腔和喉下腔。
气管、支气管: 气管由C6下至胸骨角水平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肺。左主支气管细、长、平;右主支气管粗、短、陡,异物多坠入右侧。 肺:为纵隔分为左、右肺。形态:左长右宽;分叶:左2右3。 肺有肺门、肺尖、肺底(膈面)、肺根、肋面等划分。 肺的细微结构:由逐级分支的支气管树(导管部)和肺泡(呼吸部)及肺间质构成。
第二节 呼吸生理
呼吸: 意义:维持内环境的O2和CO2含量的相对稳定。
肺通气:指气体进出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胸膜
系统解剖学(第9版)
一、壁胸膜
(一) 肋胸膜 衬覆于肋骨、胸骨、肋间肌、胸 横肌及胸内筋膜等诸结构的内面。
(二) 膈胸膜 覆盖于膈的上面。 (三) 纵隔胸膜 衬覆于纵隔的两侧面,其中部包 裹肺根并移行为脏胸膜。
(四) 胸膜顶 是肋胸膜和纵隔胸膜向上的延续, 与肺尖表面的脏胸膜相邻。
脏胸膜 壁胸膜
位于上纵隔内的器官:胸腺、出入心的 大血管、气管、食管等。
上纵隔内各结构的排列关系
系统解剖学(第9版)
二、下纵隔
胸骨角平面以下的纵隔部分 上界:上纵隔的下界 下界:膈 两侧:纵隔胸膜 以心包为界:分前、中、后纵隔
前纵隔:少量结缔组织及淋巴结 中纵隔:心及心包 后纵隔:气管、食管、奇静脉、迷走
神经、胸导管、交感干等
(二) 肺的体表投影
锁中线 腋中线 肩胛线
胸膜 第8肋 第10肋 第11肋
肺 第6肋 第8肋 第10肋
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
第六节
纵隔
系统解剖学(第9版)
纵隔:位于两侧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一、上纵隔
胸骨角平面以上的纵隔部分 上界:胸廓上口 下界:胸骨角至第4胸椎体下缘的平面 前方:胸骨柄 后方:第1~4胸椎体
肺的形态
系统解剖学(第9版)
肺门:是支气管、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肺的部位。 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形成肺根。
两肺根内的结构排列自前向后: 肺上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
自上而下: 左肺根:左肺动脉、左主支气管、 左肺下静脉 右肺根:右肺上叶支气管、右肺动 脉、右肺下静脉
肺根内结构
系统解剖学(第9版)
谢谢观看
喉(后正中切开)
声门裂 前庭襞和声襞
第三节
气管与支气管
系统解剖学(第9版)
一、气管
气管杈:气管分叉形成左、右主 支气管处。
气管隆嵴:偏左,是支气管镜检 时判断气管分叉的重要标志。
气管隆嵴
气管与支气管
系统解剖学(第9版)
二、支气管
(一) 右主支气管
(二) 左主支气管
(三) 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
左主支气管:细而长,嵴 下角大,斜行,通常有7~8个软 骨环。
喉的连结
系统解剖学(第9版)
(四) 方形膜 下缘形成前庭韧带。 (五) 弹性圆锥 声韧带:弹性圆锥上缘连于 甲状软骨至声带突之间。 声带:由声韧带、声带肌及 覆盖其表面的喉黏膜构成。 环甲正中韧带:穿刺勿损伤 环甲动脉吻合弓。 (六) 环状软骨气管韧带
方形膜和弹性圆锥
环甲动脉吻合弓
系统解剖学(第9版)
本章小结
思考题
1. 鼻旁窦有哪些?各开口于何处? 2. 喉口是如何构成的?喉腔分哪几部分?各部有何特点? 3. 气管异物多坠入哪侧主支气管?为什么 4. 出入肺门的结构有哪些?左、右肺根内各结构的排列有什么不同? 5. 壁胸膜包括哪几部分?什么是肋膈隐窝? 6. 简述肺和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 7. 什么是纵隔?纵隔是如何分区的?各区内的主要结构有哪些?
胸膜腔 胸膜的分部
系统解剖学(第9版)
二、脏胸膜
脏胸膜是覆盖于肺表面,并伸入至叶间裂 内的一层浆膜,因其与肺实质连接紧密故又称 肺胸膜。
三、胸膜腔
位于脏胸膜与壁胸膜之间,是一个封闭的 浆膜囊腔隙。左、右各一,互不相通。
脏胸膜
壁胸膜
胸膜腔 胸膜腔
系统解剖学(第9版)
四、胸膜隐窝
(一) 肋膈隐窝 肋胸膜与膈胸膜返折形成的半环形间 隙,是诸胸膜隐窝中位置最低的部位,胸 膜腔积液常先积存于此。
右主支气管:短而粗,嵴 下角小,走行相对较直,通常有 3~4个软骨环。
经气管坠入的异物多进入 右主支气管。
气管与支气管
第四节
肺
系统解剖学(第9版)
一、肺的形态
肺呈圆锥形,包括一尖、一底、三面、三缘。 肺尖 肺底 肋面、纵隔面、膈面 前缘、后缘、下缘
左肺:斜裂 右肺:斜裂、水平裂 肺叶:左肺2个叶 右肺3个叶
鼻腔的结构
系统解剖学(第9版)
鼻腔外侧壁
鼻甲:上、中、下鼻甲 最上鼻甲
鼻道:上、中、下鼻道
蝶筛隐窝 半月裂孔、筛漏斗、筛泡
嗅区 鼻腔黏膜
呼吸区
鼻腔的结构
系统解剖学(第9版)
三、鼻旁窦
(一) 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 (二) 额窦:开口于中鼻道 (三) 筛窦
前筛窦:开口于中鼻道 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 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四) 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一) 环甲肌 (二) 环杓后肌 (三) 环杓侧肌 (四) 甲杓肌 (五) 杓肌
三、喉肌
环甲肌
喉内肌(后面)
喉内肌(侧面)
系统解剖学(第9版)
喉肌的名称、起止和主要作用 Nhomakorabea名称
环甲肌 环杓后肌 环杓侧肌
甲杓肌 杓横机
杓斜肌 杓会厌肌
起
止
主要作用
起于环状软骨弓前外侧面,止于甲状软骨下角和下缘 起于环状软骨板后面,止于杓状软骨肌突 起于环状软骨上缘和外面,止于杓状软骨肌突 起于甲状软骨前角后面,止于杓状软骨外侧面 肌束横行连于两侧杓状软骨肌突和外侧缘
第六章
呼吸系统
作者 : 马晶
单位 : 哈尔滨医科大学
目录
第一节 鼻 第二节 喉 第三节 气管与支气管 第四节 肺 第五节 胸膜 第六节 纵隔
重点难点
掌握 1.呼吸系统的组成,鼻腔外侧壁的结构,鼻旁窦的位置及开口部位。 2.喉软骨的名称、位置和形态,喉腔的分部及各部的特点。 3.气管的位置和构成,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 4.肺门的位置,肺根内各结构的排列关系。 5.胸膜、胸膜腔和胸膜隐窝的概念,胸膜的分部,纵隔的概念和分 区。
本章小结
肺呈圆锥形,包括一尖、一底、三面、三缘。 肺门是支气管、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肺的部位,这些 出入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称肺根。 支气管肺段是指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布区域的肺组织。 左肺分为8个段,右肺分为10个段。 胸膜分为壁胸膜和脏胸膜。 脏、壁两层胸膜间密闭的腔隙称胸膜腔。胸膜隐窝包括肋膈 隐窝、肋纵隔隐窝和膈纵隔隐窝等。 纵隔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 下纵隔以心包为界,分为前、中、后纵隔。
熟悉 1.鼻中隔的构成,鼻黏膜的区分。 2.环甲关节、环杓关节的组成及作用。弹性圆锥,方形膜的位置。 喉肌的名称和作用。 3.肺的外形,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
了解 1.外鼻的形态结构。 2.甲状舌骨膜、环状软骨气管韧带的位置。 3.支气管树和肺段的概念。 4.胎儿肺与成人肺的区别,各纵隔内的器官结构。
起于杓状软骨肌突,止于对侧杓状软骨尖 起于杓状软骨尖,止于会厌软骨及甲状会厌韧带
紧张声带 开大声门裂,紧张声带 声门裂变窄 松弛声带,缩小声门裂 缩小喉口和喉前庭, 紧张声带 缩小喉口和声门裂 拉会厌向后下,关闭喉口
系统解剖学(第9版)
四、喉腔
(一) 喉口 由会厌上缘、杓状会厌襞和杓间切迹围成。
杓状会厌襞:连接杓状软骨尖与会厌软骨 侧缘的黏膜皱襞。
前庭襞:连于甲状软骨前角后面与杓状软 骨声带突上方的前内侧缘之间。
前庭裂:两侧前庭襞之间的裂隙。 声襞:位于前庭襞的下方,其较前庭襞更 突向喉腔。
喉(后正中切开)
系统解剖学(第9版)
(二) 喉前庭 位于喉口与前庭襞之间。
(三) 喉中间腔 声襞与前庭襞之间的部 分,向两侧经前庭襞与声襞 间的裂隙至喉室。 声门裂:两侧声襞与杓 状软骨底和声带突之间的裂 隙,是喉腔最狭窄之处。 (四) 声门下腔 位于声襞与环状软骨下缘之间。
二、胎儿肺与成人肺的区别
胎儿和未曾呼吸过的新生儿肺不含空气,比重较大,可沉于水底。 成人肺因含空气,比重较小,能浮出水面。
三、支气管树
全部各级支气管在肺内反复分支直达肺 泡管,共分23至25级,形状如树,称为支气 管树。
主支气管 (1级) 肺叶支气管 (2级) 肺段支气管 (3级)
支气管树
系统解剖学(第9版)
(二) 肋纵隔隐窝 纵隔胸膜与肋胸膜相互移行处,左侧 肋纵隔隐窝较大。
(三) 膈纵隔隐窝 位于膈胸膜与纵隔胸膜相互移行处。
脏胸膜
胸膜腔
壁胸膜 胸膜腔和胸膜隐窝
系统解剖学(第9版)
五、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
(一) 胸膜前界体表投影
胸腺区:在第2胸肋关节平面以上, 两侧胸膜前返折线之间的三角形区域。
心包区:在第4胸肋关节平面以下, 两侧胸膜返折线互相分开形成的三角形 区域。
(四) 杓状软骨
声带突:声韧带附着 肌突:喉肌附着
环状软骨和杓状软骨
会厌软骨
系统解剖学(第9版)
二、喉的连结
(一) 甲状舌骨膜 甲状舌骨正中韧带 甲状舌骨外侧韧带
(二) 环甲关节 前倾运动使甲状软骨前角与杓状软 骨间距加大、声带紧张;复位时,两者 间距缩小、声带松弛。
(三) 环杓关节 旋内:缩小声门裂 旋外:开大声门裂
纵隔分部及某些病变在纵隔的好发部位
本章小结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鼻分外鼻、鼻腔和鼻旁窦3部分。鼻旁窦包括额窦、筛窦、蝶 窦和上颌窦。 喉主要由喉软骨和喉肌构成。 喉软骨包括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杓状软骨。 喉的连结分喉软骨间的连结及舌骨、气管与喉之间的连结。 喉腔分为喉前庭、喉中间腔和声门下腔。 气管分左、右主支气管。左主支气管细而长,嵴下角大,斜 行;右主支气管短而粗,嵴下角小,走行较陡直。
四、支气管肺段
支气管肺段(肺段):每个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 左肺分为8个段,右肺分为10个段。
支气管肺段
支气管肺段
系统解剖学(第9版)
五、支气管及肺段的血液供应
肺动脉是运送血液至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性血管,分为左、右肺动脉。 左、右肺动脉在肺门先位于支气管前方,再转向后方。
支气管动脉是肺的营养血管,通常有1~4支。 左侧支气管动脉主要起自胸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右侧支气管动脉主要来 自第3~5肋间后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