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心理学第3章.感觉与知觉

合集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心理学》- 第3章 - 知觉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心理学》- 第3章 - 知觉
包达列夫的刻板效应实验:罪犯与 学者。
乘客的知觉
乘客对服务环境的知觉: 城轨客运服务过程
中,乘客对服务环境的知 觉主要通过城轨车站环境、 车站设备、乘车环境等方 面进行感知。
乘客对服 务环境的
知觉
车站环境 车站设施 乘车环境
乘客对服务环境的知觉
乘客对票轨务道服车务站环境的知觉: 车站的环境,干净清洁的地
感觉剥夺实验就是夺去有机 体的感觉能力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暂时让被试的某些(或全部) 感觉 能力处于无能为力的状态,从而 探索其生理心理变化的方法。
想想人的感觉被剥夺后会有什 么变化?
知觉的概念
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 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当我们感觉到苹果的颜色、香气、 滋味、冷热、大小、形状等等,把这 些属性综合起来,有时还借助于过去 的经验,就构成了我们对“苹果”的 整体反映。
乘客对服务环境的知觉 票务服务
看看这个闸机 有什么特点?
乘客对服务环境的知觉 票务服务
公交车上的红 色按钮有什么 用?
乘客对服务环境的知觉 票务服务
看看这个座椅有什么特点?
乘客对服务环境的知觉
乘客对乘车环境的知觉: 票务服务
乘车环境的:车厢内的拥挤 程度、候车时间的长短、排队是 否有秩序,以及车内座椅、扶手 是否满足乘客需求等都会影响到 乘客的乘车感受。 视频:看看日本地铁,我欣慰了! 提问:重庆轨道交通在10年后, 会不会变得更拥挤?
乘客对服务人员的知觉
轨道客运服务人员的着装规范: 票务服务
4、为了确保作业及行车安全,检修作业人员和电动 列车司机工作时可不挂工作证,但须佩戴工号牌; 5、手部干净、整洁,不可佩戴夸张饰物。 6、暂未发放工作服的员工,工作期间应选择色彩单 一、样式简单大方的服装,并佩戴工作证上岗。 7、员工怀孕后出现工作服不合身,不能按照规定着 装上岗时,应遵循整洁、大方的原则申请更换着装。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1.感知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2.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皮肤觉)(2)内部感觉(饥觉、渴觉、内脏的通觉)(3)本体感觉(动觉、平衡觉)3.知觉的种类(1)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2)社会知觉(个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注: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称为错觉(错觉在生活中的运用:服装、工艺、军事伪装)4.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①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的感受能力②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量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注: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是成反比的关系(2)适应现象①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黑暗的电影院出来,刚开始我们会觉得两眼发眩,什么也看不清楚,可经过几秒后,我们的视力又恢复常态)②暗适应:由明到暗(如:刚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分辨出事物的轮廓)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的适应现象)所有感觉中,唯有痛觉不能适应(3)感觉的相互作用①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吃了糖果之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是酸的)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弱光刺激可以提高听觉感受性;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联觉”,如:看见红、橙、黄产生暖的感觉)③感觉之间的补偿作用: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其它感觉会给予补偿(如:聋哑人的视觉特别敏锐,盲人听觉特别好)5.知觉的规律(或称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如:“人脸双关图”每个人对一幅图的解读不同,是因为知觉的选择不同)(2)知觉的整体性: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而获得该事物的全面知觉(如:我们听到了汽车的喇叭声,就能在头脑中产生一辆汽车的知觉)(3)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但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如:一面红旗,在白天与晚上明度发生变化,但人们依旧会知觉旗是红色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影响人的评价方向)(4)知觉的理解性:人对当前所知觉的对象,总是以个人的过去经验加以认同和解释(例:在知觉斑点图形时,如果有人用语言提示一下、哪怕只讲一个“狗”,人们就很容易理解这是狗的侧影图)6.感觉与知觉的关系(1)知觉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2)知觉的产生,必须是以各种形式的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且与感觉同时进行(3)知觉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心理学_第三章__感觉与知觉1--深圳教师招考(代转公)+职称认定

心理学_第三章__感觉与知觉1--深圳教师招考(代转公)+职称认定
A.比较信息过程 B.整合信息过程
C.组织信息过程 D.概括信息过程
13.在“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绿草更易被归为一组,这是知觉的( B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4.双关图是____________中的现象。( A )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单项选择题
1.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2.绝对感觉阈限是指( C )
A.人的一般感觉能力 B.最大可觉察的刺激量
28.颜色的基本特征或表现,称为( A )。
A.色调 B.亮度
C.饱和度 D.中和色
29.人眼的可见光,其波长约为( D )毫微米。
A.500—600 B.0—1000 C.380—1280 D.400—750
二、名词解释
A.知觉选择性 B.知觉整体性
C.知觉恒常性 D.知觉理解性
15.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 B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6.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 C )
A.视知觉 B.听知觉 C.视、听知觉 D.视、感知觉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认知过程。P73
社会认知实质上就是研究人们如何根据周围环境中的社会信息进行推理。这一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子过程。一、信息的搜集与选择。这一过程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二、信息的整合过程。这一过程中有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效应。
2.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有何不良影响?P76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教学目的】1.掌握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关系以及分类2.理解感觉能力与感觉阈限的概念及其关系3.应用感觉和知觉规律解释一些生活现象6. 实践活动【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 2. 讲授法 3. 问题讨论 4. 实例分析 5. 习题辨析【教学重点】1.感觉的概念2.感觉规律3.知觉的基本特性【教学难点】1.感觉的概念2.感觉的测量3.知觉的恒常性【解决办法】1.实践活动 2. 实例分析 3. 课堂讨论【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过程】第一节感觉一、感觉的概述(一)概念1.定义:感觉是人脑......的反映..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2.分析: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感觉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感觉形成一般要经过以下阶段2、辅助结构(耳廓)收集信息 3、感觉器官(选择、转换、编码)3.作用:A. 感觉是认识的开端B. 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该实验表明,感觉虽然是一种低级的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却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条(二)种类—根据刺激的来源1.外部感觉(刺激来自人体外部)1)视觉据统计人类信息的80%是通过视觉获得的。

【盲点自测】在视网膜上有一点,没有视觉细胞,当光线投射其上时并不能产生视觉反应,称该点为盲点。

将此页置于正前方20公分处,左眼闭合,只用右眼注视左端“十”,然后前后移动书页,将会发现右端的黑圆形消失。

在此距离的黑圆形,它的影像正投射在盲点上。

此时,右眼注视上图的“十”,且保持书页不动,此时上图中黑线上的缺口部分即消失,看起来黑线是连续的,说明平时不觉盲点存在的原因,这是由于知觉的原因,即把刺激结合成有意义的信息。

这个现象再次证明了视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脑(一种主观反映)。

2)听觉1、刺激(个别属性)【颅骨传音】当我们把声音用磁带录下来再次播放时,总觉得声音怪怪的,不象是自己平常的声音。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四、感觉的分类
❖ (一)外部感觉: ❖ 其中提供位于身体以外具有一定距离处的
事物的信息的感觉又可称为远距离感觉,包括 视觉和听觉。 ❖ 提供位于身体表面或接近身体的有关信息 的感觉称为近距离感觉。主要包括嗅觉和肤觉。 ❖ 肤觉又可细分为触压觉、温度觉和痛觉。
1、视觉
(1)视觉的适宜刺激:光 (2)视觉感受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三、感觉的编码(感觉的生理机制)
❖ 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 如光波和声音,这些能量必须通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 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 过程就是感觉编码。
❖ 一种理论叫特异化理论,主张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
传递信息的,有些神经元传递红色信息,有些神经元传递甜味信息,当这 些神经元被激活时,神经系统把它们的分别解释为“红”和“甜”。
讨论:
(五)感觉与知觉间的关系
1、区别 2、联系
二、感觉的意义 (一)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让人认识外界物体 的各种属性; (二)感觉保证了有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使人能够 正常生存; (三)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剥夺实验:贝克斯顿(Bexton)、赫伦(Heron)、 斯科特(Scott)于1954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海勃(Hebb) 实验室进行。P90
❖ 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锥体细胞 :分布于中央窝;
感受物体细节与颜色
棒体细胞 :分布于视网膜边缘;
感受明暗 (3)视敏度:即视力,是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细节的能力。 (4)颜色视觉:杨—赫三色说、 黑林四色说(拮抗说) (5)色觉缺失:色弱、色盲 (6)闪光融合 (7)视觉后像:正后像、负后像
2、听觉

心理学(教师证考试教程)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教师证考试教程)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第五节 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
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
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知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社会知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的知觉); 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 3、 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第三章主要内容
感觉概述 视觉 听觉 知觉——感觉的整合 社会知觉
第一节 感觉概述 感觉
感觉是人们从外部世界,同时也可以从身体内部获取信息 的第一步。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 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
感觉的分类
远距离感觉(视觉、听觉); 近距离柑橘(味觉、嗅觉和皮肤觉); 内部感觉(饥、渴、胃痛)。
感觉的生理机制
第一步:收集信息。 辅助组织,例如外耳的耳廓和眼睛的水晶体。 第二部:转换。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 感受器。 第三部: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将信息传到大 脑皮层,并在复杂的神经网络的传递过程中,对传入的信息 进行有选择的加工。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 感受性、感觉阈限
第二节 视觉刺激
视觉
光是一种被称作电磁辐射的能量。但作为人类视觉刺激的只是电磁辐 射的一部分,称可见光,其波长在将近400-750毫微米之间。
基本视觉现象
1、视觉适应: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明适应和暗适应。 2、色觉:在一定强度下,一种波长的光引起一种特定的颜色感觉。 色调、饱和度和亮度。
频率匹配学说
不同频率的声音刺激基地膜,引起不同频率的神经细胞冲动并传至大脑。
知觉—— ——感觉的整合 第四节 知觉——感觉的整合

城市轨道交通心理学课件

城市轨道交通心理学课件
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 意志过程三个方面(知、情、意)。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①认知过程 感觉(看到、听到、嗅到、吃到、触摸到)——最
简单的心理现象 知觉(分辨出整个物体,如火车和汽车)——比感
觉复杂 记忆(对感知过的事物印象的存在或未感知过的事物)
在认识的基础上,情感的鼓励下才能形成意志过 程。情感、意志又影响着认识的发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相对稳定的心理
特性的总和,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 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所 处社会环境不同,形成了人的个性心理的差异。个性 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两个方面。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4、心理学家会催眠 知道催眠术的人,往往把它和心理学家的工作联
系起来。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一是因为弗洛伊德的 知名度,二是和几部深有影响的“心理电影”有关。 其实催眠术只是精神分析学家在心理治疗中使用的一 种方法,并非心理学家的“招牌本领”,而且大多数 心理学家的工作并不涉及催眠术,他们更倾向严谨的 科学研究方法,如实验和调查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讨论: 以下诗词的描述中包含哪些心理活动?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衣带渐宽人终不悔,为尹消得人憔悴!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心理学》- 第3章 - 知觉图文图文课件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心理学》- 第3章 - 知觉图文图文课件
熊走远了吗?
知觉的特性 你在图票中务看服到务什么?
知觉的特性
3、理解性: 票务服务
在知觉过程中,需有以过去所 获得的有关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 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和说明, 这一特性叫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特性
票务服务 爸爸高还是女儿高?
知觉的特性
票务服务 这是同一个人吗?
知觉的特性
影响乘客知觉的心理效应
晕轮效应: 也叫做光圈效应或光环作用,是
指在对人的某些品质、特征形成了清晰 、鲜明的印象后,掩盖了对其余品质、 特征的知觉。
想一想你身边受到晕轮效应影响 的现象有哪些?
乘客对服务人员的知觉
乘客对服务票人务员服言务谈举止的知觉: 言语是思维的工具,反映一个
人的心理活动。 举止是态度、情绪、动机等心
的三点评述: 1、你很容易被你的视觉系统所欺 骗; 2、我们眼睛提供的视觉信息可能 是模棱两可的; 3、看是一个构建过程。
目录 CONTENTS
1
认识知觉
2
乘客的知觉分析
乘客的知觉
乘客的知觉
服务 人员
服务 环境
服务 文化
乘客的知觉: 轨道乘客对于轨道客运 服务的感知来源于三个 方面:服务人员、服务 环境、服务文化。
乘客的知 识与经验
乘客的兴 趣与爱好
乘客的需 求与动机
乘客的个 性与情绪
谢谢
感谢
谢谢,精品课件 资料搜集
感谢
谢谢,精品课件
资料搜集
错觉的类别
横竖错觉:票务服务 横竖错觉(Horizontal-
Vertical Illusion)等长的两条线, 垂直线平分水平线,看起来垂直线比 水平线长。
错觉的类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二、知觉分类
(二)时间知觉
知觉
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时间知觉有四种形式:分辨 确认 估量 预测
第二节 二、知觉分类
(三)运动知觉
知觉
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
第二节 二、知觉分类
(四)错 觉
知觉
错觉:当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 时,而出现种种歪曲现象。
视错觉
视错觉
第二节
知觉
三、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信息选择
知觉的整体性:完备性
知觉的恒常性:映象保持不变(大小、颜色、形状)知觉Leabharlann 理解性:经验加工感知觉的发展
婴儿一出生就有听觉,5、6个月的胎 儿已开始建立听觉系统 新生儿偏好甜味的刺激,与淡的牛奶比, 更倾向于甜的糖水 出生6天的新生儿就能凭借嗅觉将自己 母亲与其他哺乳的母亲区分开
6. 简述知觉的特性。
2个月的胎儿可对头发丝的刺激产生反应,
4-5个月具有明显的触觉反应
延伸——第十二章(1) 感知觉与运输安全
光线错觉
速度错觉 弯度错觉 距离错觉 颜色错觉 时间错觉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感觉?感觉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2. 试述常见的感觉现象。
3. 什么是知觉?知觉的种类有哪些?
4. 正确表述感觉和知觉的联系与区别。 5. 什么是视错觉?哪些视错觉对行车有影响?
如:同时对比 继时对比
第一节
三、常见的感觉现象 (四)联觉
感觉
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如:视听联觉 颜色联觉
第一节
三、常见的感觉现象 (五)感觉补偿
感觉
指由于某种感觉缺失或机能不足,会 促进其他感觉的感受性提高,以取得弥补 与代偿作用。
如:视听联觉 颜色联觉
第二节 二、知觉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感觉

知觉
延伸——感知觉与运输安全
第一节
一、感觉
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第一节
二、感觉种类
感觉
视觉
听觉 肤觉 嗅觉 味觉
运动觉
平衡觉 机体觉
第一节
感觉
三、常见的感觉现象 (一)感觉适应 指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 象。 如:明适应 暗适应 如: 入芝兰之家,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 肆,久而不闻其臭
注意:痛觉难以适应
第一节
三、常见的感觉现象
感觉
(二)感觉后像
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
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 短暂时间,这种现象称为后像。 后像有正后像与负后像之分。
注视图中心四个黑点30秒钟!
第一节
三、常见的感觉现象 (三)感觉对比
感觉
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 生变化的现象。
知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 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知觉是个体将感觉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的过 程。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但知觉不是感 觉信息的简单结合。
第二节 二、知觉分类
(一)空间知觉
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 包括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 的知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